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人工智慧人類的最後一個發明

人工智慧人類的最後一個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28 15:05:53

❶ 地球人為什麼要發明人工智慧

1、懶
2、人工智慧確實可以做到人做不到的事,或提高工作效率,從整體上看還是會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加快人類發展進程。
人工智慧只是工具。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

❷ 人工智慧最後出現的是外星人還是地球上

外星人在地球上。地球上的人類毀滅了,但是人工智慧機器人沒有毀滅,只是沒有電了,埋在水下了,還有個機器小熊,外星人把人工智慧復活,那個小男孩身上機器小熊身上留有一把媽媽的頭發,外星人用媽媽的頭發把他媽媽復活了,但是只能存活一天。

❸ 人工智慧能最終戰勝人類嗎

首先,人工智慧是不可能建立在現代計算機基礎上的。因為現代計算機的一切都是需要人給出模式的。它不可能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關於人腦和人工智慧,著名的歌德爾定理就一直在被運用到這一領域。計算機到現在有了極大的發展,但是基本原理還是馮·諾依曼提出來的,只是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了。從根本上說,計算機的程序,就是一種基於2進制數字運算的命題演算系統。其中給出的公理是有限的,規則是可計算,而判定出命題的真偽時,輸出結果,停機並轉向下一個命題的處理。這就符合了哥德爾第一不完備定理的條件。可如該定理所說,這樣的系統必然是不完備的,也就是說至少有一個命題不能通過這樣的「程序」被判明真偽,系統在處理這樣的命題時,就無法「停機」,用俗話說就是被「卡」住了,永遠不能繞過(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計算圓周率,永遠計算不出結果)。無論你怎樣擴充公理集,只要是有限的,這個現象就始終存在。而無限的公理集對於計算機來說,就意味著無限大的存儲空間,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有些數學家,如彭羅斯就認為,這表明了計算機是有致命缺陷的,而人類的「直覺」不受該定理的限制,所以計算機永遠不可能具有人腦的能力,人工智慧期望中的真正具有智慧的「電腦」,只不過是如「皇帝的新衣」那樣的「皇帝的新腦」。關於這個問題的詳細情況,可閱讀彭羅斯的《皇帝新腦》。
為什麼人腦與電腦有這樣的根本差別呢,彭羅斯認為可能是量子力學不確定性和復雜非線形系統的混沌作用共同造成的。但也有的數學家並不這樣認為,他們指出,人腦就基本意義和工作原理來說,與人工智慧原理的「圖靈機」無根本差別,電腦也存在上述兩種作用,這就說明人腦也要受到哥德爾定理的限制。兩者間的差別,可用包含非確定性的計算系統說明,就是所謂的「模糊」處理。人腦正是這樣的包含了非確定性的自然形成的神經網路系統,它之所以看上去具有電腦不具備的「直覺」,正是這種系統的「模糊」處理能力和效率極高的表現。而傳統的圖靈機則是確定性的串列處理系統,雖然也可以模擬這樣的「模糊」處理,但是效率太低下了。而正在研究中的量子計算機和計算機神經網路系統才真正有希望解決這樣的問題,達到人腦的能力。
對於電腦是「真腦」還是「皇帝的新腦」,還存在很大的爭議,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很多都是現在世界上的頂尖科學家研究的尖端課題。各方面研究都表明,人腦在「運算」時,的確與電腦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只不過電腦是用電子元件的「開、閉」和電信號的傳遞體現,人腦則表現為神經原的「沖動、抑制」和化學信號(當然也包括電信號)的傳遞。這與哥德爾定理的條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而認識過程中的「思維是客觀實在的近似反映,語言是思維的近似表達」這點,正是受哥德爾定理限制的結果。就拿語言(指形式上的)來說,完全可以轉化為有限公理和一定規則下的符號邏輯系統,也就是一種符合定理條件的形式公理系統。該定理恰恰說明,這樣的系統中不完備,存在不能用該系統證實的命題,對於這個系統來說,就是語言對思維的表達不完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也與我們經常感覺到的「辭不達意」是相吻合的,任何形式上的語言都不能完全准確的表達我們的思想。還有另一個事實也說明這點,就是翻譯。文對文的形式語言翻譯雖然不難,可是如實地表達原來語言中的准確蘊義就非常難了,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能證明人類的思維也可以轉化為這樣的形式公理系統,那人腦也一定受哥德爾定理的限制。
人工智慧和人腦的問題我們先說到這里。接下去說一下人類毀滅和被什麼替代的問題。如果人類在未進化到一定程度前就被毀滅,那這一話題就無實質意義了。那麼我們就說下人類進化後應該是被什麼所替代的問題。我個人觀點是,人類如果能順利進化,那之後肯定是擺脫包括肉體的所有有形載體的束縛以另一種能量形式存在於宇宙中的更高智慧體。而人工智慧無法避免的需要某種有形載體才能存在。因此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的想法太過狹義了。

❹ 電影:人工智慧的結局

大衛開始踏上了旅程,去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他發現在那個世界中,機器人和機器之間的差距是那麼的巨大,又是那麼的脆弱。他要找尋自我、探索人性,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

《人工智慧》是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於2001年拍攝發行的一部未來派的科幻類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裘德·洛、海利·喬·奧斯蒙特主演。

影片講述21世紀中期,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一個小機器人為了尋找養母,為了縮短機器人和人類差距而奮斗的故事。



(4)人工智慧人類的最後一個發明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大衛

作為第一個被輸入情感程序的機器男孩,大衛是這個公司的員工亨利他妻子的一個試驗品,然而和人類小孩一樣天真可愛。盡管大衛逐漸成了溫斯頓夫婦的孩子,但大衛卻因一系列的緣故不得不離開他們,走上尋求成人的路,險些被機器人獵人銷毀。

大衛的患難之交,機器人舞男,他是在大衛尋找成人方法途中結交的機器朋友,和大衛一起渡過了許多生死歲月。最終卻未能避免被人類抓走的命運。

莫妮卡

大衛的養母,是Cybertronics Manufacturing製作公司的員工亨利的妻子,馬丁的母親也是大衛的母親,開始難以接受大衛,漸漸被大衛的單純可愛感化,和大衛相處融洽,最後卻不得不放棄了大衛。

亨利

大衛的養父,Cybertronics Manufacturing製作公司的員工,馬丁和大衛的父親,大衛開始是他的試驗品,但大衛逐漸成了他的孩子,後來在大衛犯下一系列錯誤(實為被馬丁暗算)後決定拋棄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工智慧

❺ 第一個智能機器人是誰發明的

◆機器人的「祖先」在中國機器人一詞的出現和世界上第一個工業機器人的問世都是近幾十年的事,然而人們對機器人的幻想與追求卻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人類希望製造一種像人一樣的機器,以便代替人類完成各種工作。中國人是發明製造機器人的先驅。西周時期,我國的能工巧匠偃師就研製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這是我國最早記載的機器人。春秋後期,我國著名的木匠魯班,在機械方面也是一位發明家,據《墨經》記載,他曾製造過一隻木鳥,能在空中飛行「三日不下」。三國時期馬鈞設計了一種叫「水轉百戲」的木偶玩具,他用水力使木輪轉動,輪子設置的木人都一起動彈起來,有的擊鼓吹簫、有的唱歌跳舞、有的爬繩倒立、還有的舂米磨面、斗雞雜耍,設計精巧、造型優美、栩栩如生、變化無窮、壯觀多姿。蜀國丞相諸葛亮成功地創造出了「木牛流馬」,並用其運送軍糧,支援前方戰爭,其原理據說至今仍然是個不解之謎。如果說,上述記載還多少帶點傳奇色彩的活,那麼,漢朝發明的指南車,利用齒輪定向機構,使車上的人的右手始終指向南方,則可以認為是迄今為止得到證實的世界最早的機器人。這比歐洲發明的報時機器人早了一千多年。因此,可以毫無愧色地說,機器人的「祖先」在中國。
◆機器人進入家庭為期不遠如果按照20世紀60年代中期機器人開始成群服務於人類計算,如今機器人的發展已經接近了「而立之年」。但應該承認,現在的情況距離理想要求還很遠。科學家認為,按照今天的要求,一個真正的機器人必須具備某些反應能力和適應能力,並且逐漸向人類的思維方式靠攏,這應該成為今後發展機器人的另一條規則。20世紀末,計算機在進入家庭之前就已經成功地佔領了企業。機器人也可能走同樣的道路:不再局限於工廠而應該進入家庭。實際上,這種情況已指日可待了。美國《熏鯡》雜志對1000名美國人進行了一次調查,問他們希望未來五年內自己家庭里能擁有什麼樣的機器人,回答是吸塵機器人和游戲夥伴,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應該開發陪伴人類的類人機器人。實際上,一些國家的廠商正在研製吸塵機器人。這種機器人投入市場的時間與價錢尚未可知,但人們已經知道,它身上會安裝一個微程序處理器和一個聲波定位儀器,它能夠發現最近的牆壁並且能夠在房間內轉圈,不會重復經過同一地方吸塵,而且它會不慌不忙地處理障礙物,能越過電線或者電話線等凸出的地方。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一項調查報告指出,家用機器人很有可能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市場。該報告估計,從現在開始到2005年,將會售出60萬個吸塵機器人。
◆人工智慧是機器人的發展趨向當艾薩克·阿西莫夫寫出經典科幻小說《我是機器人》時,距離新的一個千年還有半個世紀。而如今,在現實世界中,各種富於「實干精神」的機器人在各行業工作著:它們探索遙遠的星球,幫助醫生完成精密的手術,判斷地雷的准備位置。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也在起勁地研究機器人的各種部位:用於走路的腳和膝蓋、用來抓取物品的手,各種不同的眼睛和耳朵……盡管對人工智慧的研究已經持續了幾十年,這方面的進展卻遠遠落後於對機器人運動功能的研究。為此,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正在向兒童尋找答案。兒童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學習機器。盡管沒有人能說清他們怎麼樣做到這一點,但這顯然涉及許多模仿和互動以及大量的反復試驗。如果機器人要擁有與人類相似的智力,它們也許就得像孩子那樣發展形成自身的智力。許多機器人專家致力於研製有用的機器,另一些則對機器人能夠告訴我們那些有關人類的事情更感興趣。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機器人專家馬婭·馬塔里奇說:「機器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平台。」例如,要告訴你有關嬰兒是如何創造出來的知識,沒有比創造一個模擬嬰兒更好的了。如果學習、記憶和創造性智能都可以實現,機器「意識」還會遠嗎?當然不遠,未來的機器人的趨向肯定是人工智慧。

❻ 人類會因為發明了人工智慧、核武器而後悔,一旦失控人類練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這是真的嗎

這是一種假說而已。。。但是被廣大的科幻作家和電影製片無限擴大了危害性和危險性而已。

首先人工智慧是仿生學的高端產品,也是人類探尋生命奧秘中的一種副產品。至於人工智慧會不會像小說和電影那樣統治人類甚至毀滅人類,我也只能呵呵了。
按現在世界上對人工智慧的分類,大體劃分為兩級:弱人工智慧和強人工智慧。但是現實中的科技只是完成了弱人工智慧,對強人工智慧的開發卻一點線索都沒有。
什麼是弱人工智慧,也就是我們現在老講的阿爾法GO這等級的,包括GOOGLE、網路等搜索引擎程序,還有市面上各種自動化智能化機器人。。。之所以說他們是弱人工智慧,是因為他們只能模擬人腦的部分功能,甚至比人腦部分功能的效率更加高。但是依然不能完全取代人腦。舉個栗子,學習,一個剛滿周歲的小孩可以通過學習,認識到爸爸媽媽,這弱人工智慧也能辨認,但是區別在於,小孩知道哭喊可以讓父母過來疼愛自己,但是弱人工智慧不能做到看似簡單邏輯推理。再舉個栗子:三歲的小孩都知道積木只能從下往上蓋,你讓小孩從上往下搭積木,會被小孩笑話,但是弱人工智慧只會按你的要求去做這不可能的任務,除非你在它的程序中添加有關地心引力的知識。小孩根本不懂神馬是地心引力,但是會否決你那個愚蠢的命令!
這里解釋一下神馬叫強人工智慧,其實就是電影小說裡面的天網、黑客帝國裡面的史密斯等等,幾乎與人無異。其實科學界有一套成熟的檢驗強人工智慧的體系,叫圖靈測試,至今仍然沒有一款人工智慧軟體能順利通過。

再說核武器的事,其實這個東西,不管你發展不發展,這玩意都存在於自然界,並不會因為你沒發現它就不存在,所以也談不上後不後悔的問題。。對地球影響最大的反應堆正是我們人類乃至整個地球圈乃以生存的太陽,難道你想毀了它?再說了核武器其實就是恆星的力量,人類只要探索外太空,終究都是要接觸的,這無法避免。關鍵是控制好,別讓它威脅到自身安全就是了。

❼ 人類為什麼要發明人工智慧機器人

機器抄人能夠代替人類襲工作、學習、做家務、甚至能夠幫忙看護老人,幫助人類解決環境、醫療、貧困等難題,從這個方面來說,人工智慧的發展對人類有極大的好處。但是當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越來越貼近人類生活,侵犯到人類隱私、信息安全的時候,科技倫理便成了必須回答的問題。「克隆技術會造成人類繁殖能力的退化嗎」、「會出現人倫關系混亂、造成性別比例失衡嗎」、「可穿戴技術獲得的信息能夠作為證據嗎」等這些問題都是人類在研究開發人工智慧時所必須需要解決的。

當面對災難時,人工智慧即使對人腦有著高度相似能力,能發出人類哭的聲音,但要實現人類流眼淚這樣真實的感情,目前來說仍然有很大困難。許多科學家都一致認為,即使真的能開發出全面實現人類智能的機器人,但這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成為現實。

❽ 人工智慧是否最終戰勝人類

首先問房主你所說的是哪一種人工智慧,人類現在可以製造兩種人工智慧:
A;用各種程序定義人工智慧的思維,將這些人造思維限制在程序的范圍之內,這種人工智慧專業化傾向很大,基本上只是一台按照程序工作的機器,或者說根本不算智慧。
B;運用意識原理改造電腦系統,從而產生智能效應,這種人工智慧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完全靠長期與之接觸的人是如何教育它的,它的優點就是全面化,只要你能想得到(現實中可以作到)他就能幫助人類實現屬於自主思維的人工智慧,最大的缺點也就是它不受人類完全控制。

人工智慧會不會挑戰人類完全是掌握在人類自己手中的,人類自身的道德水平達到了那種「脫俗」的階段時,自然這種所謂的、擔憂就不存在了,如果全人類用自己的「俗念」去教導人工智慧最終不是它們會不會取代人類,而是他們想不想取代人類。人類永遠不是自己發明的機器的對手,人類太脆弱了

❾ 人工智慧會是人類最後的發明嗎

人類的進步是對未來的探知 而這條探知的道路是無止境的 特別是對地球以外的外星文明 而人工智慧只是人類探知未來的一個點 並不是終點 應該說只是起點

❿ 人工智慧會是人類最後悔的發明嗎

專家們說,科技世界的三大難題是:宇宙的起源,生命的產生,以及人腦是如何工作的。
人腦所特有的創造力、藝術美感,是人類引以為傲的資本。但是現在,人工智慧不再只滿足於一些體力勞動,開始在腦力甚至藝術領域開疆拓土。
圍棋作為國粹,而圍棋九段高手在一定程度上可認為是人類腦力的「最強大腦」,然而現實卻是人類慘敗,阿爾法狗甚至可以讓子、控局、脫離棋譜對局人類。
簡單說,人工智慧開始有了自主意識,並且掌握快速學習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不知疲倦,不用休息。
越來越多以為機器做不了的工作,都在人工智慧不知疲倦的運算下,高效而准確地進行著。
如果將來人工智慧不再是人類所控制的技術和工具,而是成為能夠替代人類的東西。那人類還有何存在的價值?
因為如果僅僅是因為人類的效率不如人工智慧,那麼先進生產力淘汰落後生產力,那是正常的工業革命迭代。
而如果人工智慧取代了大部分人類工作,當有一天人類真正清閑了的時候,恐怕就是倒退毀滅的時候。

閱讀全文

與人工智慧人類的最後一個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