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影子銀行創造信用

影子銀行創造信用

發布時間:2021-07-28 13:35:45

❶ 影子銀行貨幣信用創造對傳統貨幣調控模式帶來哪些挑戰

(1)影子銀行體系通過金融穩定狀況對貨幣政策產生系統性影響。
貨幣政策通常是通過金融體系傳導實現對整體經濟的調控。金融體系的穩健程度將直接影響著貨幣政策的實際實施效果。影子銀行的高杠桿率且往往游離於常規監管之外,給金融穩定帶來了嚴峻挑戰。盡管目前關於本輪金融危機教訓的討論很多,甚至以巴塞爾協議Ⅲ為代表的新監管措施也已陸續出台,但其主要針對的仍是受監管的商業銀行,影子銀行的資本比率等仍不在監管之內。影子銀行的高杠桿行為對相關金融機構經營、資產質量等穩健性指標仍有著重要影響,並最終對貨幣政策帶來影響。當影子銀行造成的系統性風險和金融危機真正發生時,央行往往是最後貸款人;而其救助行為以及事後採取的數量寬松等措施很可能對中長期通貨膨脹乃至貨幣政策帶來負面影響。這也是目前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時下,人們有理由擔心但又確實難以准確判斷,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在本輪金融危機後所採取的極度的、前所未有的寬松政策,對未來的通脹究竟會產生多大的影響。而在我國,近年來影子銀行所帶來的局部風險已經給貨幣政策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壓力。未來隨著影子銀行的長足發展,如何有效控制其風險的傳染是貨幣政策的重大課題。
(2)影子銀行體系對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形成系列挑戰。
從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來看,此次危機後國際社會對央行過分強調單一盯住幣值穩定表示出了質疑。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資產價格至少應成為貨幣政策重要的關注指標。鑒於風險的隱蔽性和傳染性,影子銀行所創造的各類金融資產的價格理應成為中央銀行關注的重點。從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來看,由於影子銀行的迅速發展,傳統的貨幣供應量已經越來越難以涵蓋流動性的真實水平,影子銀行創造的流動性也有必要納入廣義流動性的范疇。從貨幣政策的操作目標來看,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也已受到影子銀行體系運行的影響,但卻沒能真正反映到貨幣政策調控的結果之中。而影子銀行體系的活躍勢必會加快貨幣流動速度,對央行的基礎貨幣調節及其貨幣供應調節也有著潛在影響。在我國,影子銀行體系對貨幣政策調控目標的這一系列影響已經在發生之中,未來需要貨幣政策有效地來加以應對。
(3)影子銀行體系削弱了貨幣政策工具的效力。
影子銀行體系通過各種形式將貸款包裝、銷售或轉移,使得融資行為明顯「脫媒」,從而削弱了貨幣信貸規模控制等數量型調控工具的效力。這一點在中國2012-2013年的金融運行中已經有所體現。影子銀行體系的部分金融資產本身就是規避監管和套利的產物,其實際利率可能對官方政策利率形成干擾,不利於貨幣政策意圖的有效傳導。2013年至2014年,在中國出現的貨幣相對寬松下的社會融資成本高企現象,影子銀行發揮了較為重要的作用。從公開市場操作工具來看,影子銀行的發展豐富了金融市場的產品,增加了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但這些新產品的出現及其價格波動可能牽動整個市場,公開市場操作中傳統證券價格勢必會受到更多不確定性的沖擊,對利率期限結構的調控能力也會受到更多現實挑戰。
(4)影子銀行體系的信用創造加大了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
影子銀行體系創造的信用主要屬於資產方的需求,與資產泡沫的形成密切相關。由於影子銀行受傳統貨幣政策調控的范圍和程度有限,其可能形成的資產泡沫會加大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如何全面判斷影子銀行創造的信用規模及其對資產價格的推動作用、如何科學測度資產價格繁榮及其破滅對流動性水平和實體經濟的影響等,都是貨幣政策面臨的重大課題。鑒於政府主體和市場主體都擁有強大的融資需求,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發展擁有天然的土壤。中國局部資產泡沫的存在也已經說明了這一點。進一步發展的影子銀行體系必將對我國貨幣政策調控帶來新的難度。這是我國貨幣政策必須認真對待的長期挑戰。

❷ 影子銀行的產生

影子銀行系統(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首次提出並被廣泛採用,又稱為平行銀行系統(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影子銀行」的概念誕生於2007年的美聯儲年度會議。
「影子銀行」是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後所出現的一個重要金融學概念。它是通過銀行貸款證券化進行信用無限擴張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核心是把傳統的銀行信貸關系演變為隱藏在證券化中的信貸關系。這種信貸關系看上去像傳統銀行但僅是行使傳統銀行的功能而沒有傳統銀行的組織機構,即類似一個「影子銀行」體系存在。
而住房按揭貸款的證券化是美國「影子銀行」的核心所在。這種住房按揭貸款融資來源方式的改變,不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資成本,也讓這種信貸擴張通過衍生工具全球化與平民化,成了系統性風險的新來源。
美國「影子銀行」產生於上世紀60-70年代,這時歐美國家出現了所謂脫媒型信用危機,即存款機構的資金流失、信用收縮、贏利下降、銀行倒閉等。為了應對這種脫媒型信用危機,不僅政府大規模放鬆金融部門的各種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場競爭形成一股金融創新潮。各種金融產品、金融工具、金融組織及金融經營方式等層出不窮。
隨著美國金融管制放鬆,一系列的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涌現,「影子銀行」體系也在這過程中逐漸形成。比如,在各類金融產品中,美國衍生產品和結構性產品發展更是遠遠超過傳統金融產品。截至2007年底,傳統金融產品總值約為70萬億美元,1999年至2007年間,其年均增長為5.9%。而衍生產品名義合約額超過了165萬億美元,其年均增長為21.7%。
在中國,「影子銀行」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貸關系和銀行表外業務都屬於『影子銀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展室主任易憲容給出如此定義。據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2013年估計,其規模達到8.2萬億元人民幣(合1.3萬億美元)。不過許多分析師表示,真實數字要高得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估計,中國影子銀行業規模為2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產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稱,「認識中國的『影子銀行』,最好按銀行產品線和業務線來梳理。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指銀行理財部門中典型的業務和產品,特別是貸款池、委託貸款項目、銀信合作的貸款類理財產品。」該研究所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認為,中國的「影子銀行」包含兩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銀行業內不受監管的證券化活動,以銀信合作為主要代表,還包括委託貸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進行的「儲蓄轉投資」業務;另一部分為不受監管的民間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錢庄、民間借貸、典當行等。
「影子銀行」有幾個基本特徵:第一,資金來源受市場流動性影響較大;第二,由於其負債不是存款,不受針對存款貨幣機構的嚴格監管;第三,由於其受監管較少,杠桿率較高。說白了,它具有和商業銀行類似的融資貸款中介功能,卻游離於貨幣當局的傳統貨幣政策監管之外。
在中國的市場現實中,影子銀行主要涵蓋了兩塊:一塊是商業銀行銷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財產品,以及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銷售的類信貸類產品,比如信託公司銷售的信託產品,另一塊則是以民間高利貸為代表的民間金融體系。
其中,規模較大,涉及面較廣的是「銀信合作」,銀信合作的信託方式屬於直接融資,籌資人直接從融資方吸取資金,不會通過銀行系統產生派生存款,這樣就降低了貨幣供應的增速。
同時,銀行通過銀信合作將資本移出表外,「減少」了資本要求,並規避了相應的准備金計提和資本監管要求。另外,信託公司資金大量投向各級政府基建項目,形成集中度風險和政府融資平台違約風險。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前6個月銀信合作產品較2009年前6個月增加2.37萬億元的規模,這使得銀行的信貸規模控制失效,銀行通過銀信合作的創新方式釋放出了大量的資金。盡管2011年銀信合作產品的資金總量在減少,但其仍是「影子銀行」中最大的資金釋放來源。

❸ 影子銀行: 是金融幽靈還是融資助手求解答

根據全球金融監管機構——金融穩定委員會的評估,目前全球影子銀行的總規模近70萬億美元,占金融中介總資產的1/4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多位業內專家,共同把脈中國影子銀行的功與過。
「影子銀行在中國市場上是比較新的名詞,隨著融資需求的發展,國內金融產品進一步增多,影子銀行的概念也相應出現。」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發言指出。
中國影子銀行規模逾23萬億元
專家指出,影子銀行是正規銀行體系之外運行的,包括實體和業務活動在內的信用中介體系,影子銀行作為游離於傳統體系之外的信用中介體系,用於期限或者流動性的轉換,並具有信用創造的功能,具有期限錯配,杠桿率高,對資產價格波動敏感等特點。
「我國影子銀行體系處於初步發展過程當中,與國外相比較為初級,運作程度、產品結構復雜性也比較低。」在王東明看來,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大體可劃分成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以銀行理財產品為代表的銀行表外業務系統;第二個層面是非銀行金融機構中具有信用創造能力的系統;第三個層面是廣泛的民間金融系統。
「根據一些統計,我國影子銀行總規模大概是23萬億到25萬億元,佔到國家金融總資產的1/4左右。」王東明說。
是金融市場的有益補充
由於影子銀行具有高杠桿率、高風險等特點,被公眾誤解為投機性融資工具。不過與會專家表示,影子銀行符合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需求,是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
「影子的概念很容易讓人產生負面聯想。實際上影子銀行體系在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貝萊德集團董事長勞倫斯·芬克認為,中國經濟在從出口拉動轉向消費推動的過程中,需要有大量資金投入,而目前很多資金閑置在銀行賬戶中,這就需要有效的機制,把資金投入到高收益、高回報的投資產品當中,中國需要發展影子銀行體系。
在經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沈聯濤看來,影子銀行之所以在中國出現,是因為其背後有實體經濟的真實需求。「房地產要融資,地方融資平台發展基礎設施需要融資,民營企業也需要融資。這是迴避不了的市場需求。」
「影子銀行是中國金融家在信貸投放存在嚴格管制、不同金融市場存在嚴格分割的情況下,發揮聰明才智開發出來的產品,它是市場的有益補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巴曙松說。
風險總體可控但不容忽視
與會專家認為,總體而言,中國影子銀行體系中的多數產品都處在嚴格監管之下,不過在鼓勵金融業務創新的同時,對於影子銀行的風險問題也應保持高度警惕。
「跟國外一些不受監管的影子銀行相比,我國絕大部分都受到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例如銀行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每發行一個理財產品都要向監管部門報送產品的結構、規模、收益率;而信託公司、企業財務公司所開發的被視為影子銀行的產品,也都要受到凈資本的約束。」巴曙松說。
以色列中央銀行前行長雅各布·弗蘭克爾認為,影子銀行的特點在於其順周期性,會將金融市場的問題加以放大。如果市場出現樂觀情緒,影子銀行就會放大這一情緒,增加杠桿率,使得信貸放量變得更加不可控制。而如果人們失去信心,它會放大悲觀情緒,使系統的崩潰變得可能。
在沈聯濤看來,影子銀行的一大風險是產權不夠清晰。「若出了問題,承擔責任的是個人、銀行還是政府?這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設計。

❹ 影子銀行體系包括哪些

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影子銀行」體系主要由四部分構成,分別是:證券化機構專,主要功能是將傳統屬金融產品證券化;

市場化的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主要從事在傳統金融機構和客戶之間融通資金;此外,還有結構化投資機構及證券經紀公司。

投資銀行是影子銀行中最重量級成員之一,往往人們提及華爾街,指的就是投行。在同商業銀行的較量中,投資銀行從人才、創新手段和技術水平都勝出一籌。不僅在資本市場上獨領風騷,在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方面也是占據主流。



(4)影子銀行創造信用擴展閱讀:

影子銀行的特點

1、資金來源受市場流動性影響較大;

2、由於其負債不是存款,不受針對存款貨幣機構的嚴格監管;

3、由於其受監管較少,杠桿率較高。說白了,它具有和商業銀行類似的融資貸款中介功能,卻游離於貨幣當局的傳統貨幣政策監管之外。

在中國的市場現實中,影子銀行主要涵蓋了兩塊:一塊是商業銀行銷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財產品,以及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銷售的類信貸類產品,比如信託公司銷售的信託產品,另一塊則是以民間高利貸為代表的民間金融體系。

❺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信用

信用創造信用創造是指商業銀行通過吸收活期存款、發放貸款,從而增加銀行的資金來源、擴大社會貨幣供應量。商業銀行發揮信用創造功能的作用主要在於通過創造存款貨幣等等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既可以節省現金使用,減少社會流通費用,又能夠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需要。是商業銀行體系通過放款或購入各種證券而使貨幣供應量增大的一種金融現象。
商業銀行信用創造的條件
1、銀行創造信用流通工具,信用流通工具的創造是信用量創造的前提。從銀行券到支票及各種票據。
2、部分准備金制度,部分准備金制度是相對於全額准備金制度而言的。
3、非現金結算制度。 在商業銀行體系比較健全的情況下,只要有一定數量的原始存款,商業銀行依次發放貸款,就可以創造出新的派生存款來。

假定甲銀行從中央銀行借款100萬元,然後貸給自己的客戶,客戶用其購買乙銀行客戶的原材料後,乙銀行客戶將這筆款項存入乙銀行,乙銀行又將其貸給其他客戶,客戶又用其購買丙銀行客戶的產品而將100萬元支付給丙銀行,從而丙銀行又可向其他客戶貸出100 萬元,使其轉而支付給丁銀行並存入丁銀行。這樣,100萬元原始存款就創造出300萬元派生存款來,比原始存款多了 3倍。如果這種派生存款是在不提現金的情況下進行的,這種信用創造活動將一直進行下去,派生存款就不僅僅是 300萬元。得到貸款的客戶如未用完貸款,而將剩餘部分存入另一家銀行,同樣會產生派生存款,增大信用總量。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程度和商業銀行體系的健全程度成正比,商業銀行體系越發達,信用創造的現象就越普遍,所創造的信用總量也越大。

❻ 銀行創造信用的能力是什麼意思

我舉個例子來說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央行發行100元貨幣,10%的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A就可回以向外貸100*(1-10%)=90元,a企業獲得答90元貸款後存到B銀行,B銀行獲得90元存款,也是按照10%存款准備金率,只能對外放款90*(1-10%)=81元,b企業獲得81元貸款再存到C銀行,如此下去,共在這個系統中由100元總共可以派生出1000元的貨幣,這就是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

所謂的信用,是指以償本付息未前提條件的價值單方面的讓渡或轉移,簡單來說,就是借錢給人吧。信用的形式多種多樣,種類錯綜復雜,可按不同的標准進行劃分,比如,按參與信用的單位及信用主體劃分,可分為商業信用、銀行信用、國家信用、消費者信用、民間信用、國際信用六種。

信用具有以下特徵:信用是經濟上的借貸行為,體現著債權債務的關系;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貸行為,而是有條件的借貸行為;信用是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

❼ 影子銀行是何意

關於「影子銀行」,一個公認的定義是:向企業、居民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桿率等服務,從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業銀行核心功能的那些工具、結構、企業或市場??。商業銀行體系的核心功能無非兩個:第一,創造貨幣,為經濟提供流動性;第二,發放信貸,為經濟創造信用。由於商業銀行在擔負這兩個核心功能的時候同時面臨著內在的脆弱性和外在的嚴格監管,因此,「影子銀行」對正規商業銀行體系的替代既是金融體系自身發展、強化的過程,又反映了逃避管制乃是金融創新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我國,逃避管制的金融創新除了「影子銀行」之外,還有「銀行的影子」: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不被統計為信貸的信用創造活動。近些年,「影子銀行」和「銀行的影子」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我國金融創新的速度和程度已經超過了很多人的想像。然而,在實體經濟體制不改革、軟預算約束依舊普遍的情況下,過快的金融創新刺激了信用膨脹,正在造成杠桿率的攀升和系統性風險的累積。這種實體經濟缺乏亮點、金融領域創新頻頻的景象似曾相識——2000 年納斯達克股市暴跌後到2006 年次貸危機前的美國就是如此。

參見《影子銀行與銀行的影子--中國理財產品市場發展與評價(2010~2012)》

❽ 什麼是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是如何創造的

比如,央行發行100元貨幣,10%的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A就可以向外貸100*(1-10%)=90元,a企業獲得回90元貸款後存到B銀行答,B銀行獲得90元存款,也是按照10%存款准備金率,只能對外放款90*(1-10%)=81元,b企業獲得81元貸款再存到C銀行,如此下去,共在這個系統中由100元總共可以派生出1000元的貨幣,這就是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

❾ 影子銀行的信用轉換的定義是什麼

影子銀行的信用體系建立在抵押品的價格看漲,信用轉換則是抵押產品在抵押過程中的交換。
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桿。

閱讀全文

與影子銀行創造信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