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台灣的所有拼音是多少個
那不叫拼音,是注音...
http://ke..com/view/324079.htm看下這里吧..有圖專片屬的....
⑵ 台灣的拼音是什麼
那個叫注音呀老大. 其實跟內地的注音發音是一樣的.
唯一寫節就是不一樣
ㄅ 回b
ㄆ p
ㄇ m
ㄈ f
ㄉ 答d
ㄊ t
ㄋ n
ㄌ l
ㄍ g
ㄎ k
ㄏ h
ㄐ ji
ㄑ ci
ㄒ si
ㄓ jhih 【jh】
ㄔ chih 【ch】
ㄕ shih 【sh】
ㄖ rih 【r】
ㄗ zih 【z】
ㄘ cih 【c】
ㄙ sih 【s】
ㄧ yi 【i】
ㄨ wu 【u】
ㄩ yu 【u】
ㄚ a
ㄛ o
ㄜ e
ㄝ e
ㄞ ai
ㄟ ei
ㄠ ao
ㄡ ou
ㄢ an
ㄣ en
ㄤ ang
ㄥ eng
ㄦ er
我就是用注音輸入法的.
⑶ 誰能給我個台灣拼音和大陸漢語拼音的對照表
台灣拼音與大陸漢語拼音對照表 注音 台灣拼音 漢語拼音 ㄅ b b ㄆ p p ㄇ m m ㄈ f f ㄉ d d ㄊ t t ㄋ n n ㄌ l l ㄍ g g ㄎ k k ㄏ h h ㄐ ji j ㄑ ci q ㄒ si x ㄓ jh zh ㄔ ch ch ㄕ sh sh ㄖ r r ㄗ z z ㄘ c c ㄙ s s 零韻 -ih -i ㄚ a a ㄛ o o ㄜ e e ㄝ ê ê ㄞ ai ai ㄟ ei ei ㄠ ao ao ㄡ ou ou ㄢ an an ㄣ en en ㄤ ang ang ㄥ eng eng ㄦ er er ㄧ i,yi i , yi ㄨ u,wu u,wu ㄩ yu ü,u,yu ㄧㄚ ia , ya ia , ya ㄧㄝ ie , ye ie , ye ㄧㄞ iai , yai iai , yai ㄧㄠ iao , yao iao , yao ㄧㄡ iou , you iu , you ㄧㄢ ian , yan ian , yan ㄧㄣ in, yin in, yin ㄧㄤ iang , yang iang , yang ㄧㄥ ing , ying ing , ying ㄨㄚ ua , wa ua , wa ㄨㄛ uo , wo uo , wo ㄨㄞ uai , wai uai , wai ㄨㄟ uei , wei ui , wei ㄨㄢ uan , wan uan , wan ㄨㄣ un, wun un, wen ㄨㄤ uang , wang uang , wang ㄨㄥ ong , wong ong , weng ㄩㄝ yue ue , yue ㄩㄢ yuan uan , yuan ㄩㄣ yun un, yun ㄩㄥ yong iong , yong 追問: 嘿嘿,幫我翻譯了這句話好嗎 ㄨㄛˇㄒ一ㄤˇㄐ一ㄚ ㄊㄞㄨㄢㄖㄣˊQQ,ㄌ一ㄠˊㄌ一ㄠˊㄅㄨˋㄊ一ㄥˊㄉㄜㄕㄥㄏㄨㄛˊ。 回答: 我想家台灣人qq..聊聊不?.."停"的生活.. 這字寫錯了..應該是"ㄊㄨㄥˊ "....."同"
⑷ 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台灣用漢語拼音嗎
漢語拼音主要經歷了以下過程:
一是反切,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就開始了。回確定一個字的讀答音,用兩個漢字來切,即用前一個字的聲母部分,用後一個字的韻母部分。例如「風」,發東切。
二是直音。即用一個同音字來代替。例如「敞」,音廠。這一辦法,現在《漢語拼音方案》的聲母表和韻母表還有。
三、注音字母。漢語拼音方案中仍保留。注音字母共40個:ㄅㄆㄇㄈ萬、ㄉㄊㄋㄌ、ㄍㄎ兀ㄏ、ㄐㄑ廣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ㄧ(直行作一) ㄨㄩ 、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
四、漢語拼音方案。從1958年秋季起,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小學漢語拼音教育。
台灣也是用漢語拼音,只不過字是民國時期的而已·
⑸ 跪求 台灣拼音與大陸拼音對照表
漢
語
拼
音
與
注
音
符
號
對
照
聲母
(CONSONANT)
ㄅ
ㄆ
ㄇ
ㄈ
ㄉ
ㄊ
ㄋ
ㄌ
ㄍ
ㄎ
ㄏ
ㄐ
ㄑ
ㄒ
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玻
坡專
摸
佛
得
特
訥
勒
哥
科
喝
基屬
欺
希
知
蚩
詩
日
資
雌
思
韻母
(VOWEL)
ㄚ
ㄛ
ㄜ
ㄝ
ㄞ
ㄟ
ㄠ
ㄡ
ㄢ
ㄣ
ㄤ
ㄥ
ㄦ
a
o
e
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er
啊
喔
鵝
(耶)
哀
紏
熬
歐
安
恩
昂
(亨)
兒
ㄧ
ㄧㄚ
ㄧㄛ
ㄧㄝ
ㄧㄠ
ㄧㄡ
ㄧㄢ
ㄧㄣ
ㄧㄤ
ㄧㄥ
C+
i
ia
io
ie
iao
iu
ian
in
iang
ing
+
yi
ya
yo
ye
yao
you
yan
yin
yang
ying
衣
呀
唷
耶
腰
憂
煙
因
央
英
ㄨ
ㄨㄚ
ㄨㄛ
ㄨㄞ
ㄨㄟ
ㄨㄢ
ㄨㄣ
ㄨㄤ
ㄨㄥ
C+
u
ua
uo
uai
ui
uan
un
uang
ong
+
wu
wa
wo
wai
wei
wan
wen
wang
weng
屋
蛙
窩
歪
威
彎
溫
汪
翁
ㄩ
ㄩㄝ
ㄩㄢ
ㄩㄣ
ㄩㄥ
ㄋㄩ
ㄌㄩ
C+
u
ue
uan
un
iong
+
yu
yue
yuan
yun
yong
Z+
nv
lv
迂
約
冤
暈
雍
女
律
⑹ 台灣 拼音
那個叫注音.上網查就有,
我補充
有些人回答"腦殘體""火星文"
有些人回答"注音"
我來解釋這兩者的不同:
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ㄔㄕㄖ....
這些是台灣用的注音
其實比起中國用通用拚音要好的多,因為中國用外族文字才能拚自己國家的文字發音,說來很可笑,而台灣選擇了民族自創文字,並且拒絕簡化漢字,保留原味,
中國人該對其鼓勵才是
用ㄅㄆㄇ可以拚出任何漢字的讀音,從小學開始就要讀,這是台灣漢字的最基礎
而電腦打字方面,有注音打字,有倉頡打字,有無蝦米等等..
但大多數的台灣人絕對都是用注音打字,因為這種方式是只要會ㄅㄆㄇ,就能打字,不像其它的輸入法還要另外記住字碼規則
但注音打字缺點是同音字太多,要選字
以上是對注音的解釋
以下是對"火星腦殘文"的解釋
一般所謂火星文,我們都叫做"注音文"就是漢字和注音全混在一起打的意思
若你有玩台灣伺服器的游戲也會發現很多人在打字中會加入注音
通常是年紀較小的玩家.和女生,比較會出現這種混合字
像是:
你ㄅ知道ㄇ(你不知道嗎)
ㄏㄏ(呵呵)
諸如此類,一般台灣的大人,和些論壇都很岐視使用這種注音文,覺得不是裝可愛就是幼稚,而且妨礙正體字的常態閱讀
通常台灣的論壇都會禁止使用,一旦發現使用,通常會扣聲望積分
有時也可從文章的語氣和有無注音文來判斷發文者是男生女生,或是大人小孩
以上的回答應該夠詳細了希望你喜歡
⑺ 台灣什麼時候開始用漢語拼音的
1997年
⑻ 漢語拼音是誰搞出來的,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普及的,香港、台灣以及海外的華人學漢語拼音嗎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
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准 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2008年9月,中國台灣地區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自2009年開始執行。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准 ISO 7098(中文 羅馬字母拼寫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20089月,中國台灣地區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自2009年開始執行。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
在中國古代,人們在教學生字時,常使用兩個常見的字進行反切或直拼出這個生字的讀音。這個方法顯然太繁瑣,不易讀准。由於古代沒有標準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漢字古代的讀音與現在的讀音完全不同。
自己查網路去,這么懶啊?這是我我粘貼過來的。
⑼ 台灣拼音是什麼情況
劍橋大學首位中文講師威妥瑪於年所造。一些海外的華語詞彙都是威妥瑪拼音,比如Kungpao Chicken(宮保雞丁)。台灣現在通用的一些地名比如Taipei、Kaohsiung(高雄)都是威妥瑪拼音。另外大陸許多地名還常用在此基礎上略加修改的郵政拼音(1906年清帝國郵電聯席會議決議採用),如Soochow University和Tientsin(天津)。郵政拼音的一大特點是拼法均盡量以當地語言發音為主,比如Amoy(閩南話:廈門)Swatow(潮汕話:汕頭)都是例子。 1982年ISO已經把漢語拼音定為中文羅馬化的國際標准了,因此08年台灣行政院也通過了標准決定改用漢語拼音,放棄02年通過的華語通用拼音。據說是已經把縣以下級別的地名通通改用漢語拼音了。 如果你說的是「注音符號」,那也是屬於方便學習漢字的一種輔助手段。1913年制定,1918年教育部發布的。造字方法是從日文的假名學來的,把一些常用漢字的一部分拆出來改一改作為音標。比如ㄅ就是包的b,ㄌ是力的變體。 另外多說兩句,西北穆斯林曾經有一種「小兒經」是給小孩子學漢字用的。因為穆斯林的經堂式教育(宗教學校)使他們先學習的為阿拉伯語和阿拉伯文,所以他們用阿拉伯字母做漢語的拼音。現在由於基礎教育的普及,小兒經基本已經沒有人用了。 小兒經字典。上至下:漢文、阿文釋義、阿文注音(小兒經)。 漢語的拼讀化字母化在海外也有。比如曾有一些不識字的在俄華人,提出要將漢語用拉丁字母記錄。因為在俄華人多為北方人,所以那一套字母系統叫做「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 在俄出版的北拉文《大眾報》。 另外一些在俄回民(俄稱東干族)則採用了一種「東干語「,用基里爾字母來拼寫一種雜糅了俄語、突厥語詞彙的西北官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