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滿族發明火炕

滿族發明火炕

發布時間:2021-07-28 10:54:07

1. 為什麼滿族喜歡睡火炕

呵呵,這很簡單因為東北地區氣候寒冷。冬天睡火炕暖和啊。

2. 什麼時侯出現火炕的

火炕的歷史
東北人住火炕的歷史,至少有有千年以上。古書中說遼金時期住在這里的女真族「環室穿木為床,熅火其下,飲食起居其上」。所謂「環室」就說明室內不僅一個方向有炕。發展到後來,就是滿族民居中所築南、西、北三面相連的「轉圈炕」、「拐彎炕」民間俗稱為「萬字炕」或「彎子炕」。
過去關東滿族傳統住宅,一般是「口袋房」的開式,屋門開在東側而不在正中。進門的一間是灶房,西側居室則是兩間或三間相連,室內南北炕與屋的長度相等,俗稱「連二炕」或「連三炕」。因是供人起居坐卧的,炕面寬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對面炕」,正面的西炕較窄,供擺放物品之用。炕之間的空地稱為「屋地」。實際上,室內的大部分平面空間都被炕占據,所以人們的室內生活主要是在炕上。家裡進來客人,首先請到炕上坐;平日吃飯、讀書寫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們抓「嘎拉哈」、彈杏核、翻繩(俗稱「改股」)等游戲也是在炕在玩。

摘自網路「火炕」

3. 炕是怎麼發明

古人休息的床榻多用木、土製成。南方多用竹木作床,輕巧涼爽,而北方則多用泥土砌床,方便實用。至晚在晉代,已經有了「土床」的術語。用土盤炕,就地取材,幾乎不必花費什麼開支,所以非常受百姓的喜愛。因為北方天氣寒冷,所以人們便在日常經驗中逐漸發明火炕,它的歷史已有上千年了。據宋代的《三朝北盟會編》第三卷記載說:北方「環屋為土床,熾火其下,而寢食起居其上謂之炕以取其暖」,這里的土床就接近於火炕。人們在屋子裡用泥砌成土床,裡面是空的,然後再在空洞里填柴加熱,使其溫度上升,睡在火炕上的人便不會感到寒冷了。東北的滿族民居中就築有南、西、北三面相連的「轉圈炕」、「拐彎炕」,民間俗稱為「萬字炕」或「彎子炕」,這些都是火炕的類似物。據說沈陽故宮中,還留有皇家的火炕,足見它的知名度。一直到現在,北方的農村還沿用著這種土床形式,藉以冬日取暖。北方的火炕常成為主人待客宴賓的地方。尤其是在冬日裡,遠道而來的客人會被主人盛情邀請上炕,享受溫暖而熱情的家宴。主賓雙方或盤膝而坐,或跪坐於炕,絲毫不會感到寒冷。

4. 春秋戰國時期有火炕嗎

有。

滿族的名稱是在明代末年(17世紀)才出現的,先秦古籍中的肅慎人就是滿族的先人。
滿族人大多居住在東北,這里冬季漫長,乾燥寒冷,最冷時可達攝氏零下30多度。因此,滿族房屋的建築設計重於取暖。在魏晉時期,滿族人「夏則巢居,冬則穴居」。
為了適應游獵生活,滿族人又發明了一種叫「撮落」的房子,「撮落」是滿語,漢語的意思是「馬架子」,也叫「窩棚」。
金初,滿族的居室相當簡陋,《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其俗依山谷而居,聯木為柵,屋高數尺,無瓦覆以木板,或以樺皮,或以草覆之。牆垣籬壁,率皆以木,門皆東向。環屋為土床,熾火其下與寢食起居其上,謂之炕,以取其暖。」
火炕在滿族一直很盛行,它既是寢息的設施,又是取暖的設施。據史籍記載,金朝主子每和諸將進餐時,就於「炕上用矮檯子,或木盤相接。」這種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北盟錄》中說,宋代滿族的先人建房子時,並不滿足朝南一方築炕,而是四方皆築之。西炕為尊,是供神和祖先的地方,不許任何人坐。南炕為長者卧處,北炕才是給晚輩居住的。
南宋人朱弁也作為中原使臣出使過金朝,曾一度在北方居住。他曾寫過《炕寢》一詩,詩中描寫道:「御冬貂裘弊,一炕且蹤伏。西山石為薪,黝色驚射目。只識絕可邇,將盡還自續。飛飛涌玄雲,焰焰積紅玉。」可見當時生活在北方的滿族人,已經開始採用煤炭作為取暖的原料。[1]
過去關東滿族傳統住宅,一般是「口袋房」的開式,屋門開在東側而不在正中。進門的一間是灶房,西側居室則是兩間或三間相連,室內南北炕與屋的長度相等,俗稱「連二炕」或「連三炕」。因是供人起居坐卧的,炕面寬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對面炕」,正面的西炕較窄,供擺放物品之用。炕之間的空地稱為「屋地」。實際上,室內的大部分平面空間都被炕占據,所以人們的室內生活主要是在炕上。家裡進來客人,首先請到炕上坐;平日吃飯、讀書寫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們抓「嘎拉哈」、彈杏核、翻繩(俗稱「改股」)等游戲也是在炕在玩。

5. 火炕這個勞動人民偉大的發明究竟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東北人住火炕的歷史,至少有千年以上。古書中說遼金時期住在這里的女真族(滿族先世)「環室穿木為床,熅火其下,飲食起居其上」。所謂「環室」就說明室內不僅一個方向有炕。發展到後來,就是滿族民居中所築南、西、北三面相連的「轉圈炕」、「拐彎炕」民間俗稱為「萬字炕」或「彎子炕」。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隨康熙皇帝東巡的翰林院侍講高士奇在《扈從東巡日錄》中,概述所見東北住戶的房屋「屋高僅丈余,獨開東南扉,一室之內,炕周三面,溫火取下,寢食起居其上」。以此斷定,火炕已在東北廣泛使用,且大都掌握了炕與爐灶相連接的現代火炕的建造技術。

6. 鐵板做炕面發熱快嗎

用鐵板來做抗的話面發熱的快些。

7. 滿族火鍋的起源歷史

滿族火鍋的歷史很悠久,關於滿族火鍋的起源,從時間上來劃分基本上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早在金代;第二種說法是成吉思汗打入中原時;第三種說法明末清初時期。
早在金代,滿周族先世女真人就有在野外狩獵時架火燒陶罐,用雞湯煮食鹿、狍肉片的飲食風俗。陶罐內煮沸的雞湯熱氣騰騰,鹿、狍肉片隨切隨煮隨食。
成吉思汗打入中原時,用頭盔盛馬肉唰著吃,這被視為是滿族火鍋的起源。
明末清初,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帶領部下在行軍打仗途中,為了節省時間,大家把豬、羊、牛肉等放在一口鍋內燒煮。後來清軍入關,便把這用飲食習慣帶到了中原。由於滿族火鍋的吃起來味道很是鮮美,後經御膳房廚師加以山珍海味等煮製成御膳上品。到清代中葉,乾隆退位時想要辦個盛宴,於是和珅便建議辦千叟宴,乾隆說他爺爺退位時就辦的千叟宴,但天氣太冷老人們受不了。和珅便說,那就吃比較暖和的火鍋。就這樣全國的老人們暖暖和和的吃了頓飯,回去都誇皇上聖明,因此吃滿族火鍋就在全國盛行起來。

8. 「燒炕」的來歷

1、燒炕的來歷

燒炕的來歷與炕的起源一樣,有了炕也就開始燒炕。大約起源於我國的西漢時期。

2、炕是北方人的"暖床"。盡管北方城市樓房中,大部分已沒有炕,而只有床了,但床的出現卻比炕要早很多。炕是由我們漢族人發明的,我國考古發現一處西漢時期的火炕,將火炕的歷史提前到了2000多年前 。


(8)滿族發明火炕擴展閱讀:

火炕的構成及使用:

火炕是一種寬約一米七到兩米三左右,長可隨居室長度而定的磚石結構的建築設施。搭建炕在北方稱為盤炕,其內是用磚建有炕間牆,炕間牆中有煙道,上面覆蓋有比較平整的石板,石板上面覆蓋以泥摸平,泥干後上鋪炕席就可以使用。

炕都有灶口和煙口,灶口是用來燒柴,燒柴產生的煙和熱氣通過炕間牆時烘熱上面的石板產生熱量,使炕產生熱量。煙最後從火炕煙口通過煙囪排出室外。

在中國北方一般炕的灶口與灶台相連,這樣就可利用做飯的燒柴使用火炕發熱,這樣就不必再單獨燒炕。火炕鄰近灶口的位置稱為「炕頭」;鄰近煙口的位置稱為「炕稍」。一般「炕頭」都留給供家中輩份最高的主人或尊貴的客人寢卧,而男人或年青人都在「炕稍」寢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火炕

9. 誰知道東北火炕的由來

火炕,是北方居室中常見的一種取暖設備,滿族人也把它引入了皇宮內。盛京皇宮內多設火炕,而且一室內設幾鋪,這樣既解決了坐卧起居問題,又可以通過如此多的炕面散發熱量,保持室內較高的溫度。如在東廂的關雎宮,一宮內就有七鋪炕面,麟趾、衍慶、永福各宮中也是如此。而且不僅在各宮室內這樣,甚至作為值更人員歇息住宿的崇政殿兩翊門也鋪設有火炕與火地,可見皇宮內鋪設火炕之普遍。

東北人住火炕的歷史,至少有有千年以上。古書中說遼金時期住在這里的女真族(滿族先世)「環室穿木為床,熅火其下,飲食起居其上」。所謂「環室」就說明室內不僅一個方向有炕。發展到後來,就是滿族民居中所築南、西、北三面相連的「轉圈炕」、「拐彎炕」民間俗稱為「萬字炕」或「彎子炕」。

過去關東滿族傳統住宅,一般是「口袋房」的開式,屋門開在東側而不在正中。進門的一間是灶房,西側居室則是兩間或三間相連,室內南北炕與屋的長度相等,俗稱「連二炕」或「連三炕」。因是供人起居坐卧的,炕面寬五尺多,又叫「南北大炕」或「對面炕」,正面的西炕較窄,供擺放物品之用。炕之間的空地稱為「屋地」。實際上,室內的大部分平面空間都被炕占據,所以人們的室內生活主要是在炕上。家裡進來客人,首先請到炕上坐;平日吃飯、讀書寫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們抓「嘎拉哈」、彈杏核、翻繩(俗稱「改股」)等游戲也是在炕在玩。

火炕最主要功能就是取暖。因為燒炕是通過做飯的鍋灶,所以只要吃飯、燒水、炕就是熱的。為了冬季禦寒,有的人家把室內地面下也修成煙道,稱之為「火地」或「地炕」在特別冷的季節加燒火地以提高室溫。盡管室外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屋裡炕面、地面一起散發熱量,仍然是溫暖如春。

閱讀全文

與滿族發明火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