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教育不會創造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

教育不會創造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1-07-28 09:39:15

1. 教育不是功德就是罪過是什麼意思

教育是把自己知道的好的東西或者知識教授給他人,塑造他人成為有用的人,這樣,成功了就是功德,如果失敗了,就是對方成為了沒有用的人或者成為了壞人,自然這樣的教育就是罪過。

「教育」是以知識為工具教會他人思考的過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擁有的創造更高的社會財富,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

在教育學界,關於「教育」的定義多種多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來說,人們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一個是社會的角度,另一個是個體的角度。前蘇聯及我國一般是從社會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而英美國家的教育學家一般是從個體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

(1)教育不會創造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教育的不同形式:

1、廣義的,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教育」看成是整個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分配著且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功能。教育最本質性的理解,就是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知識灌輸和行為指導;教育的對象是人;內容必須是良性的有意義的。從而使人民去改造社會。

2、狹義的:指個體精神上的升華。這種定義方式強調社會因素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把從個體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於個體的學習或發展過程。

3、更狹義的,主要指學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個主要指的中國校園的應試教育。

2. 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什麼意思

教育就是引導,塑造人的靈魂

3. 教育究竟什麼意思

來自網上。僅供參考

教育,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或許,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漢語
始見於《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育」成為常用詞,則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事情。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有識之士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創辦和推廣新式學堂。隨後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對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范圍內提倡新式學堂。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停止以後,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現代漢語中「教育」一詞的通行,與中國教育的現代化聯系在一起,反映了中國教育話語由「以學為本」向「以教為本」的現代性轉變。
西方
在西方,教育一詞源於拉丁文ecate,前綴「e」有「出」的意思,意為「引出」或「導出」,意思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把某種本來潛在於身體和心靈內部的東西引發出來。從詞源上說,西方「教育」一詞是內發之意。強調教育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活動,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素質,自內而外引發出來,以成為現實的發展狀態。

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狹義的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業余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廣播學校和電視學校的教育等。它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教育本質的多重審視
(1)內涵:所謂教育本質,就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於其它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徵,即「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它反映出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徵。
(2)關於教育本質的四種觀點:上層建築說;生產力說;特殊范疇說;多重屬性說。
(3)關於教育本質的第五種觀點「意識替代說」:
唐震認為,文化教育的本質也許可以概括為:用我們已經掌握了的關於我們的對象及對象關系的知識,教給新的個體以應付對象的方式方法。它以一種意識改變另一種意識,以意識之間的碰撞、磨合、滲透及變革為目的,是一種意識覆蓋以至消除另一種意識的、令個體可能產生痛苦的過程。由於任何兩個個體所面臨的對象均有不同,從不同對象中得來的意識之間就具有差異性或沖突性,文化教育活動的受體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現實社會中,人們為了減弱受體的排斥心理,一是讓教育活動主要在長幼之間進行。年長者(或者先得知識者)一般居於教育者地位,年幼者(或者後得知識者)知識匱乏,象個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二是通過功利等方式加以誘導。比如古代有「學而優則仕」,今天有「知識就是財富」等教育目標的召喚,使得教育活動能夠正常地開展下去。
關於意識替代,作家三盅則說:我們強迫孩子用死記硬背替代想像與創造,於是我們易中天多,而陳景潤少,甚至一萬個易中天里挑不出一個陳景潤。
文化教育通過改變個體的意識空間來改變個體的選擇指向。人類通過文化教育增大了個體的意識空間,從而找到了教給個體選擇對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徑。人類的文化成果通過教育者附著在個體的意識當中,塑造了新的個體,為個體關於未來的指向提供了透視器和顯微鏡。
【參見唐震《接受與選擇》「科技與文化攜帶了新指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所謂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干什麼」的問
教育
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響政治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什麼是教育?這個問題乍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在一次國際教育會議上
教育
,留美博士黃全愈請教一位英國的教育家,卻沒有下文。可見,這個問題並不那麼簡單。
關於教育的定義,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語錄」,這里集粹如下:孔子:「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魯迅:「教育是要立人。」兒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導和解放。蔡元培:「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黃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鍾啟泉:教育是奠定「學生發展」與「人格成長」的基礎。秦文君:「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4. 創造力是什麼意思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內能力。它是成功地完容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創造力是推動生產、促進科學和文學藝術創造發明的重要力量。有關創造力的研究引起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文化藝術和科技界的普遍重視,對創造力的開發和培養關繫到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文化作品創作等創造成果的多少和質量,也因此影響經濟,文化乃至社會的發展速度和水平。知識經濟的時代和社會發展進程是離不開一個國家整體素質(包括國民創造力在內)的提高的。因此,國家教育的重點不在單純的智力開發,更在於受教育者創造力的培養之上。

5. 創造是什麼

創造的意思: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詞語】:版創造

【拼音】:chuàng zào

一、創造基本釋權義:

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二、創造引證解釋:

發明;製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秦牧 《青春的火焰》:"有人用水稻和高粱雜交,創造了平均每穗三百粒的記錄。"

三、創造用法示例:

1、機會是自己創造的,而不能一味的等待別人的賜予。

2、生活里沒有奇跡,大部分的時候奇跡是你自己創造的。

(5)教育不會創造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創造近義詞:獨創、創設

一、獨創

【詞語】:獨創

【拼音】:dú chuàng

【釋義】:獨自製造,也指獨特的創造。

示例:

1、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來自他們的博學。

2、即使你很成功地模仿了一個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獨創精神。

二、創設

【詞語】:創設

【拼音】:chuàng shè

【釋義】:開始建立等。

示例:

1、僅在南航權證的創設上,券商就獲得了高達150億元的收益。

2、從課堂的教學情景創設,到社會的教學情景創設,都環繞著充分認識應用材料的主題,使學生主動地了解材料、分析材料、應用材料。

6. 創造是什麼意思

意思: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創造性。創造新紀錄。專勞動人民是屬歷史的創造者。

創造

拼音:chuàng zào

出處:《青春的火焰》:「有人用水稻和高粱雜交,創造了平均每穗三百粒的記錄。」

朝代:近代

作者:秦牧

(6)教育不會創造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創造的近義詞:建造、創辦、締造、創設

一、建造

建築;修建:建造房屋。建造花園。

引證解釋:冰心 《寄小讀者》十:「世界便是這樣的建造起來的!」

二、創辦

開始辦:創辦學校。創辦雜志。許多鄉鎮都創辦了農機修造廠。

引證解釋:巴金 《關於<海的夢>》:「不久施蟄存同志創辦《現代》月刊,托索非向我組稿。」

三、締造

創立;建立(多指偉大的事業):共同締造和平與繁榮的21世紀。

引證解釋:茅盾 《右第二章》二:「﹝ 李先生 ﹞想到他十年來艱苦締造的快樂家庭轉眼就要沉沒在殘酷的炮火中,忍不住也滴了兩點眼淚。」

四、創設

創辦:創設研究所。創造(條件):為技術攻關~有利的條件。

引證解釋:葉聖陶 《城中》:「一個學校的創設,雖然算不得一件大事,卻在這城裡多數人的心海里掀起了波浪了。」

7. 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什麼意思

教育就是引導,塑造人的靈魂

閱讀全文

與教育不會創造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冠君知識產權事務所 瀏覽:342
知識產權保障制度總結 瀏覽:950
榆次區工商局電話 瀏覽:981
馬鞍山新康達 瀏覽:448
學校矛盾糾紛處理制度 瀏覽:342
創造性的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 瀏覽:890
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381
京韻花園糾紛 瀏覽:895
衛生服務站公共衛生考核方案 瀏覽:62
快遞時效投訴 瀏覽:782
世紀創造絕緣有限公司 瀏覽:600
聚投訴珍愛網 瀏覽:47
公共衛生服務協議書2017 瀏覽:805
改革工作成果匯報 瀏覽:49
醫療糾紛管理倫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瀏覽:959
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720p 瀏覽:243
君主立憲制是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瀏覽:13
王成果青島科技大學 瀏覽:519
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書 瀏覽:875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