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球儀是誰發明的
世界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於1492年發明製作的,它至今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里。1480年,貝海姆(1459年~1507年)作為佛蘭芒貿易商人初次訪問葡萄牙時,自稱是紐倫堡天文學家米勒的學生,所以成為約翰二世的航海顧問。當時航海者用星盤來測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時間和緯度。用黃銅代替木製星盤,可能是由他創始的。他可能曾與D·考航行到非洲西岸(1485年~1486年)。1490年回紐倫堡後,在畫家格洛肯東的協助下,開始繪制他設計的地球儀,1492年完成。他當時所畫的世界地形既不準確又已過時,在這個地球儀上,印度洋是向東西擴展的海洋,特別是非洲西海岸,錯誤之多實在驚人。不過有趣的是,在發現北美洲的前夕他繪制的地球儀,為當時的人們提供了關於地理上的一些有益設想。
地球儀歷史
1492年,也就是克里斯多夫·哥倫布橫越大西洋的那一年,馬丁·貝海姆在紐倫堡完成了一架直徑20英寸的地球儀。因為這架地球儀是根據托勒密《地理學指南》中的地圖製成的,所以貝海姆所描繪的亞洲比實際上的向東延長了許多,於是大西洋也比實際上的窄了許多。早期地球儀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先印刷出狹長的三角形圖塊,然後將這些圖塊剪下來,粘貼在木球上。德國最有名的地球儀製作者,是紐倫堡學者瓊漢恩斯·肖納。他在16世紀早期製作的兩個地球儀保存至今。
❷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顯微鏡的人是誰急 急求啊
最早的顯微鏡是由一個叫詹森的眼鏡製造匠人於 1590 年前後發明的。這個顯微鏡是用一個凹鏡和一個凸鏡做成的,製作水平還很低。詹森雖然是發明顯微鏡的第一人,卻並沒有發現顯微鏡的真正價值。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詹森的發明並沒有引起世人的重視
❸ 誰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地球儀
世界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於1492年發明製作的,它至今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里.1480年,貝海姆(1459年~1507年)作為佛蘭芒貿易商人初次訪問葡萄牙時,自稱是紐倫堡天文學家米勒的學生,所以成為約翰二世的航海顧問.當時航海者用星盤來測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時間和緯度.用黃銅代替木製星盤,可能是由他創始的.他可能曾與D·考航行到非洲西岸(1485年~1486年).1490年回紐倫堡後,在畫家格洛肯東的協助下,開始繪制他設計的地球儀,1492年完成.他當時所畫的世界地形既不準確又已過時,在這個地球儀上,印度洋是向東西擴展的海洋,特別是非洲西海岸,錯誤之多實在驚人.不過有趣的是,在發現北美洲的前夕他繪制的地球儀,為當時的人們提供了關於地理上的一些有益設想.
❹ 我國最早發明地球儀的人是
世界現存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於1492年發明製作的
普通地球版儀權
,它至今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里。1480年,貝海姆(1459年~1507年)作為佛蘭芒貿易商人初次訪問葡萄牙時,自稱是紐倫堡天文學家米勒的學生,所以成為約翰二世的航海顧問。當時航海者用星盤來測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時間和緯度。用黃銅代替木製星盤,可能是由他創始的。他可能曾與D·考航行到非洲西岸(1485年~1486年)。1490年回紐倫堡後,在畫家格洛肯東的協助下,開始繪制他設計的地球儀,1492年完成了一架直徑20英寸的地球儀。因為這架地球儀是根據托勒密《地理學指南》中的地圖製成的,所以世界地形既不準確又已過時,在這個地球儀上,印度洋是向東西擴展的海洋,特別是非洲西海岸,錯誤之多實在驚人。不過有趣的是,在發現北美洲的前夕他繪制的地球儀,為當時的人們提供了關於地理上的一些有益設想。
早期地球儀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先印刷出狹長的三角形圖塊,然後將這些圖塊剪下來,粘貼在木球上。德國最有名的地球儀製作者,是紐倫堡學者瓊漢恩斯·肖納。他在16世紀早期製作的兩個地球儀保存至今。
❺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顯微鏡的人是誰
公認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
最早的顯微鏡是由一個叫詹森的眼鏡製造匠人於 1590 年前後發明的。這個顯微鏡是用一個凹鏡和一個凸鏡做成的,製作水平還很低。詹森雖然是發明顯微鏡的第一人,卻並沒有發現顯微鏡的真正價值。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詹森的發明並沒有引起世人的重視。
事隔 90 多年後,顯微鏡又被荷蘭人列文虎克研究成功了,並且開始真正地用於科學研究試驗。關於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的過程,也是充滿偶然性的。 列文虎克於 1632 年出生於荷蘭的德爾夫特市,從沒接受過正規的科學訓練。但他是一個對新奇事物充滿強烈興趣的人。一次,他從朋友那裡聽說荷蘭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的眼鏡店可以磨製放大鏡,用放大鏡可以把肉眼看不清的東西看得很清楚。他對這個神奇的放大鏡充滿了好奇心,但又因為價格太高而買不起。從此,他經常出入眼鏡店,認真觀察磨製鏡片的工作,暗暗地學習著磨製鏡片的技術。 功夫不負苦心人。1665 年,列文虎克終於製成了一塊直徑只有 0。3 厘米的小透鏡,並做了一個架,把這塊小透鏡鑲在架上,又在透鏡下邊裝了一塊銅板,上面鑽了一個小孔,使光線從這里射進而反射出所觀察的東西。這樣,列文虎克的第一台顯微鏡成功了。由於他有著磨製高倍鏡片的精湛技術,他製成的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超過了當時世界上已有的任何顯微鏡。 列文虎克並沒有就此止步,他繼續下功夫改進顯微鏡,進一步提高其性能,以便更好地去觀察了解神秘的微觀世界。為此,他辭退了工作,專心致志地研製顯微鏡。幾年後,他終於制出了能把物體放大 300 倍的顯微鏡。 1675 年的一個雨天,列文虎克從院子里舀了一杯雨水用顯微鏡觀察。他發現水滴中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小生物在蠕動,而且數量驚人。在一滴雨水中,這些小生物要比當時全荷蘭的人數還多出許多倍。以後,列文虎克又用顯微鏡發現了紅血球和酵母菌。這樣,他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微生物世界的發現者,被吸收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 顯微鏡的發明和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為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利用顯微鏡發現,各種傳染病都是由特定的細菌引起的。這就導致了抵抗疾病的健康檢查、種痘和葯物研製的成功。 據說,列文虎克是一個對自己的發明守口如瓶、嚴守秘密的人。直到現在,顯微鏡學家們還弄不明白他是怎樣用那種原始的工具獲得那麼好的效果的參考資料.
❻ 世界上第一台地球儀是誰發明的
張衡發明的
❼ 地球儀是誰發明的
1492年,也就是克里斯多夫·哥倫布橫越大西洋的那一年,馬丁·貝海姆在紐倫堡完成了一架直徑20英寸的地球儀。因為這架地球儀是根據托勒密《地理學指南》中的地圖製成的,所以貝海姆所描繪的亞洲比實際上的向東延長了許多,於是大西洋也比實際上的窄了許多。早期地球儀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先印刷出狹長的三角形圖塊,然後將這些圖塊剪下來,粘貼在木球上。德國最有名的地球儀製作者,是紐倫堡學者瓊漢恩斯·肖納。他在16世紀早期製作的兩個地球儀保存至今。
康熙朝地球儀,清康熙,清宮造辦處製作,通高135cm,球徑70cm。清宮舊藏。
球體中腰處的銅圈為地平圈,上刻四象限。與地平圈相交的銅圈為子午圈,上刻360°。球北極處附時盤,上刻十二時辰,分初、正。球面上繪黃道、赤道、經緯度,其中赤道繪以紅色,黃道繪以黃色,經緯線每隔10°畫一條。黃道上標有二十四節氣名稱、南北回歸線、南極圈、北極圈。球面繪大陸行政區域,標注一些大城市的名稱,如中國的「北京」、「太原」、「寧夏」、「蘭州」、「南昌」、「蘇州」、「廈門」、「武昌」、「漢口」等,還繪有河流、湖泊、島嶼,如南美南部的「火地島」、北部的「亞馬遜河」及西南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亞」、「菲律賓」、「爪哇」、「馬來半島」、「新幾內亞」等。球面還標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如中國的「長城」。地球儀下端的一部分表現的是在寬闊的海域中有奇形怪狀的水獸、大小帆船及航海線等。地球儀安放在工藝精湛的紫檀木雕花三彎腿支架上。
中國地球儀的製作始於元代,由西域天文學家扎馬魯丁為元朝廷督造,球面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狀況,屬於原始的繪制方法。明萬曆年間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後,為向中國傳授古希臘的地圓說,親自製作地球儀,並著有《坤輿萬國全圖》。受其影響,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學者李之藻製成一架地球儀。約在崇禎三年(1630年),朝廷也製作了一架地球儀。這些地球儀上繪制了經緯網,擴充了我國此前的地球儀上只有27處觀測點的緯度,包括了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的整個地球緯度,也彌補了我國此前不知經度的空白,並標注了五洲說,使當朝人能以了解西方地理大發現的新知識。繼明之後,清初康熙皇帝敕命在朝的傳教士會同一些朝廷官員製作了此件地球儀,球面的圖像、刻度及相關的文字敘述等大體沿用利瑪竇的繪制方法。這件儀器的製作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地圓說」理論在中國得到鞏固,也反映了當時中國對世界地理知識的認識水平。
明、清兩朝製造的地球儀現僅存3件,其中2件存於故宮博物院,1件存於倫敦英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