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創造殿試

誰創造殿試

發布時間:2021-07-28 07:42:28

1. 歷史上誰主持過殿試

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親自在大殿上開科取士,由皇帝親自監考選拔人才,是科舉史上第一次「殿試」,後來武則天把這個方式發揚光大,親自監考在載初元年(690年)搞了一次幾萬人的大殿試,後來的宋、元、明、清逐漸形成了制度,科舉分為了鄉試、會試和殿試,基本上約等於現在的考高中、考大學和名牌大學擇優批的那種感覺吧,基本上會試考上了就可以當官了,會試考上了再通過殿試來對會試合格區別等,明清殿試後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但在這里大家可能有個誤區,以為殿試就是電視里演的一幫人到金鑾殿上皇帝出題一問一答,其實不是的,殿試其實就是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或監考,類似於現在校長的感覺,參與考試命題,可能考試前還做個報告鼓勵鼓勵學生之類的,並不一定是像面試一樣的形式的,所以你要是問誰主持過殿試,那基本宋朝以後形成了殿試的制度後,基本上大部分的皇帝應該都算是主持過吧

2. 科舉考試中 殿試 制度的創始人是誰

武則天。

科舉史上的殿試是由武則天首創的。載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則天即將稱帝,於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問貢士,各地精英雲集洛陽,考生有上萬人之多,連續考了幾天。殿前試人自此始。通過朝廷殿試者為進士。

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稱御試、廷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別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一、二、三甲,兩榜。蒙古、色目為一榜,漢人、南人為一榜。

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 北宋初年的科舉,為一年一度的兩級考試,一級是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二級是由禮部在開寶寺內貢院舉行的「省試「。後改為每隔一處或兩年舉行一次,最後改為三年舉行一次。

(2)誰創造殿試擴展閱讀:

科舉制度相關延伸:會試概念:

鄉試後的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舉行於京師禮部,又稱春闈、禮闈。會試三場的內容於鄉試一樣,明清每科會試錄取進士約二三百人。

明清會試正榜以外一般還有副榜。錄入副榜的舉人雖不算進士,但可以授予學校教官或其他較低級官職,或吸收入國子監為監生,獲得國家一定的俸祿

3. 誰開創了殿試

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則天創制,但尚未成定製,宋代始為常制。

4. 開創殿試的皇帝是:

開創殿試的皇帝是武則天、武則天的政治才能主要表現於:
A.親自面視考生,開創了皇帝主持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
B.創設武舉,選拔武藝好的人。
C.通過鼓勵自我舉薦、地方官舉薦、試官等途徑,選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
D.以女主的身份號令天下,使用酷吏打擊反對她的人,但政治穩定之後,她逐漸放棄了酷吏政治。

5. 殿試是誰創立的

廣泛意義上來講是武則天

6. 開創殿試的皇帝是誰有什麼作用

唐高宗創立,武則天發展。為了讓皇帝更好的選拔人才。

7. 殿試制度是誰創建的

公元690年,武則天在洛成殿親自主持對貢生的考試,由此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殿試制度

8. 殿試是誰首先提出

科舉的考試等級應該是明朝開始的
明清是科舉考試鼎盛的時期
自明朝起,科舉考試分為童試、鄉試、會試、殿試

9. 誰開了殿試的先河

一、源於西漢時皇帝親策賢良文學之士,
二、始於武則天天授二年於洛陽殿前親策貢舉人,但尚未成定製。
三、宋開寶八年,太祖於講武殿策試貢院合格舉人,並頒定名次,自此始為常制。
四、元無殿試。
五、明清殿試後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10. 歷史上那位皇帝首創武舉和殿試

歷史上武則天首創了武舉和殿試。

武舉

唐代武則天始創選拔武將的武舉考試。至清朝時改稱武科。歷史上武舉一共進行過約五百次。相對於文科舉。

武科舉較為不受重視,歷朝的武舉時而被廢,時而恢復。而武舉出身的地位亦低於文科出身的進士。

殿試

殿試,又稱御試、廷試、廷對等,是唐、宋、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之一。殿試由內預擬,然後呈請皇帝選定。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別、選拔官員等第。

殿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則天創制於神都紫微宮洛城殿,所以是從唐開始的。殿試第一名稱為狀元。

(10)誰創造殿試擴展閱讀:

武則天科舉制首先是從文舉開始的,選拔的都是經國治世的文才,因此文舉是科舉制的主要組成部分。

唐代文舉的科目是很多的,明經、明法、明字、明算、進士、俊士等五十多種,後來漸漸演變為只重視明經、進士兩科。

這兩科最初只是試策,也就是根據經義和時務寫作論文,後來逐漸轉變為進士科注重詩賦,明經科注重帖經和墨義。

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意揭開一頁,將左右兩邊遮住,中間只露出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應試者填充。

所謂墨義,則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就可以考中,而寫作詩賦則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學才能,所以進士科及第很難,當時流傳的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閱讀全文

與誰創造殿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