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加減法的驗算用幾種方法
1、加法的驗算方法:一種是交換加數的位置,再計算一次;一種是和減一個加數等於另一個加數。
2、減法的驗算方法:一種是差加減數等於被減數;一種是被減數減差等於減數。
3、減法用加減混合驗算,例如54-18=36,驗算36+20-2=56-2=54。
4、加法用加減混合驗算,例如79+89=168,驗算168-90+1=78+1=79。
(1)加減的創造方法擴展閱讀:
減法驗算安排在加法的幾種驗算方法之後,主要是利用算式各部分的關系和加減法互逆關系的策略解決,即用被減數減去差,用差加減數。另外,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入手,更好地理解驗算的策略,體現了數學計算的實用價值。
使用棄九法,在檢驗多位數四則運算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遇到下列情況,往往檢驗不出計算結果的錯誤。
② 小學數學一年級加減法有哪些方法
一年級加減法主要有: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10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整十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
③ 加減快速口算方法
第一講 加法速算
一、湊整加法
湊整加法就是湊整加差法,先湊成整數後加差數,就能算的快。8+7=15 計算時先將8湊成10 8加2等於10 7減2等於5 10+5=15
如17+9=26 計算程序是17+3=20 9-3=6 20+6=26
二、補數加法
補數加法速度快,主要是沒有逐位進位的麻煩。補數就是兩個數的和為10 100 1000 等等。8+2=10 78+22=100 8是2的補數,2也是8的補數,78是22的補數,22也是78的補數。利用補數進行加法計算的方法是十位加1,個位減補。例如6+8=14 計算時在6的十位加上1,變成16,再從16中減去8的補數2就得14
如6+7=13 先6+10=16 後16-3=13
如27+8=35 27+10=37 37-2=35
如25+85=110 25+100=125 125-15=110
如867+898=1765 867+1000=1867 1867-102=1765
三、調換位置的加法
兩個十位數互換位置,有速算方法是:十位加個位,和是一位和是雙,和是兩位相加排中央。例如61+16=77,計算程序是6+1=7 7是一位數,和是雙,就是兩個7,61+16=77 再如83+38=121 計算程序是8+3=11 11就是兩位數,兩位數相加1+1=2排中央,將2排在11中間,就得121。
第二講 減法速算
一、兩位減一位補數減法
兩位數減一位數的補數減法是:十位減1,個位加補。如15-8=7,15減去10等於5,5加個位8的補數2等於7。
二、多位數補數減法
補數減法就是減1加補,三位減兩位的方法:百位減1,十位加補,如268-89=179,計算程序是268減100等於168,168加89的補數11就等於179。
三、調換位置的減法
兩個十位數互換位置,有速算方法:十位數減個位數,然後乘以9,就是差數。如86-68=18,計算程序是8-6=2,2乘以9等於18。
四、多位數連減法
多位數連減,採用補數加減數的方法達到速算。先找到被減數的補數,然後將所有的減數當成加數連加,再看和的補數是多少,和的補數就是所求之差數。舉例說明:653-35-67-43-168=340,先找被減數653的補數,653的補數是347,然後連加減數347+35+67+43+168=660,660的補數為340,差數就得340。
④ 加減法的運算方法有哪些
加法交換律:a+b=b+a
結合律:(a+b)+c=a+(b+c)
減法忘了,對不起
⑤ 加減法是怎麼來的
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相反意義的量。比如,在記帳時有餘有虧;在計算糧倉存米時,有時要記進糧食,有時要記出糧食。為了方便,人們就考慮了相反意義的數來表示。於是人們引入了正負數這個概念,把余錢進糧食記為正,把虧錢、出糧食記為負。可見正負數是生產實踐中產生的。
據史料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就有了正負數的概念,掌握了正負數的運演算法則。人們計算的時候用一些小竹棍擺出各種數字來進行計算。比如,356擺成||| ,3056擺成等等。這些小竹棍叫做「算籌」算籌也可以用骨頭和象牙來製作。
我國三國時期的學者劉徽在建立負數的概念上有重大貢獻。劉徽首先給出了正負數的定義,他說:「今兩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負以名之。」意思是說,在計算過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要用正數和負數來區分它們。
劉徽第一次給出了正負區分正負數的方法。他說:「正算赤,負算黑;否則以邪正為異」意思是說,用紅色的小棍擺出的數表示正數,用黑色的小棍擺出的數表示負數;也可以用斜擺的小棍表示負數,用正擺的小棍表示正數。
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成書於公元一世紀)中,最早提出了正負數加減法的法則:「正負數曰:同名相除,異名相益,正無入負之,負無入正之;其異名相除,同名相益,正無入正之,負無入負之。」這里的「名」就是「號」,「除」就是「減」,「相益」、「相除」就是兩數的絕對值「相加」、「相減」,「無」就是「零」。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正負數的加減法則是:同符號兩數相減,等於其絕對值相減,異號兩數相減,等於其絕對值相加。零減正數得負數,零減負數得正數。異號兩數相加,等於其絕對值相減,同號兩數相加,等於其絕對值相加。零加正數等於正數,零加負數等於負數。」
這段關於正負數的運演算法則的敘述是完全正確的,與現在的法則完全一致!負數的引入是我國數學家傑出的貢獻之一。
用不同顏色的數表示正負數的習慣,一直保留到現在。現在一般用紅色表示負數,報紙上登載某國經濟上出現赤字,表明支出大於收入,財政上虧了錢。
負數是正數的相反數。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意義相反的兩個量。夏天武漢氣溫高達42°C,你會想到武漢的確象火爐,冬天哈爾濱氣溫-32°C一個負號讓你感到北方冬天的寒冷。
在現今的中小學教材中,負數的引入,是通過算術運算的方法引入的:只需以一個較小的數減去一個較大的數,便可以得到一個負數。這種引入方法可以在某種特殊的問題情景中給出負數的直觀理解。而在古代數學中,負數常常是在代數方程的求解過程中產生的。對古代巴比倫的代數研究發現,巴比倫人在解方程中沒有提出負數根的概念,即不用或未能發現負數根的概念。3世紀的希臘學者丟番圖的著作中,也只給出了方程的正根。然而,在中國的傳統數學中,已較早形成負數和相關的運演算法則。
除《九章算術》定義有關正負運算方法外,東漢末年劉烘(公元206年)、宋代揚輝(1261年)也論及了正負數加減法則,都與九章算術所說的完全一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朱世傑除了明確給出了正負數同號異號的加減法則外,還給出了關於正負數的乘除法則。他在演算法啟蒙中
負數在國外得到認識和被承認,較之中國要晚得多。在印度,數學家婆羅摩笈多於公元628年才認識負數可以是二次方程的根。而在歐洲14世紀最有成就的法國數學家丘凱把負數說成是荒謬的數。直到十七世紀荷蘭人日拉爾(1629年)才首先認識和使用負數解決幾何問題。
與中國古代數學家不同,西方數學家更多的是研究負數存在的合理性。16、17世紀歐洲大多數數學家不承認負數是數。帕斯卡認為從0減去4是純粹的胡說。帕斯卡的朋友阿潤德提出一個有趣的說法來反對負數,他說(-1):1=1:(-1),那麼較小的數與較大的數的比怎麼能等於較大的數與較小的數比呢?直到1712年,連萊布尼茲也承認這種說法合理。英國數學家瓦里承認負數,同時認為負數小於零而大於無窮大(1655年)。他對此解釋到:因為a>0時,英國著名代數學家德·摩根 在1831年仍認為負數是虛構的。他用以下的例子說明這一點:「父親56歲,其子29歲。問何時父親年齡將是兒子的二倍?」他列方程56+x=2(29+x),並解得x=-2。他稱此解是荒唐的。當然,歐洲18世紀排斥負數的人已經不多了。隨著19世紀整數理論基礎的建立,負數在邏輯上的合理性才真正建立。
建議你提問之前可以先搜索一下,這個答案也是從網路知道裡面找到的,已經有人問過這個問題了
⑥ 加減法的驗算有幾種方法
加法的驗算方法:一種是交換加數的位置,再計算一次;一種是和減一個加數等於另一個加數。
減法的驗算方法:一種是差加減數等於被減數;一種是被減數減差等於減數。
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接起來。把和放在等號(=)之後。例:1、2和3之和是6,就寫成︰1+2+3=6。加法也分小數加法,分數加法及整數加法等。
主要性質
A、加法交換律:a+b=b+a 例:8+1=1+8=9
B、加法結合律:a+b+c=a+(b+c) 例:7+4+1=7+(4+1)=(7+4)+1=12
減法是四則運算之一,從一個數量中減去另一個數量的運算叫做減法;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表示減法的符號是"-",讀作減號。用來計算減量!
性質:減去一個數,等於加這個數的相反數。a-b-c=a-(b+c)。
"-"是減號,減號前面的數是被減數,減號後面的數是減數,"="是等於號,等於號後面的數是差。10000(被減數) -(減號) 6000(減數) =(等於號) 4000(差)
⑦ 加減巧算的主要方法
加減巧算的主要方法例子演示78-(93-122)
解題思路:四則運算規則(按順序計算,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有括弧先算括弧,有乘方先算乘方)即脫式運算(遞等式計算)需在該原則前提下進行
解題過程:
78-(93-122)
=78+122-93
=200-93
=107
(7)加減的創造方法擴展閱讀【豎式計算-計算過程】:兩個加數的個位對齊,再分別在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相加結果滿10則向高位進1,高位相加需要累加低位進1的結果。
解題過程:
步驟一:8+2=0 向高位進1
步驟二:7+2+1=0 向高位進1
步驟三:0+1+1=2
根據以上計算步驟組合計算結果為200
存疑請追問,滿意請採納
⑧ 加減法的簡便方法
加減法的簡便運算一般利用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湊整十整百的數。
比如:333+245+667+255=(333+667)+(245+255)=1000+500=1500
⑨ 加減法心算技巧
一、加法心算
1、分裂再湊整數:
比如8+5=13,先把「5」分裂成「2」和「3」;那麼就是8+2+3=10;
2、變整數再減去:
比如26+18=44,把「18」變成「20-2」,那麼就是26+20-2=44;
3、錯位數相加:
個位加十位得數是個位的,如51+15=66,這樣算:5+1得6;1+5得6;兩6合拼;
個位加十位得數是十位的,如78+87=165,這樣算:7+8=15,再把「15」兩個數字「1」和「5」相加得6,把這個「6」放在「15」的中間,得出「165」。
二、減法心算
1、減湊整數再加上:
比如52-7=45,這樣算:把「7」變成「10-3」;那麼,52-10+3=45;
2、錯位數相減
比如83-38=45,這樣算,8-3=5,5X9=45;
3、多位數連續相減
比如387-50-42-31=264;先算容易的,387-50=337,然後,再把42與31再加得73;然後,337-73,可以變成337-80+7=264。
(9)加減的創造方法擴展閱讀:
加法有幾個重要的屬性。 它是可交換的,這意味著順序並不重要,它又是相互關聯的,這意味著當添加兩個以上的數字時,執行加法的順序並不重要。 重復加1與計數相同; 加0不改變結果。
減法遵循幾個重要的模式。它是反交換的,意味著改變順序改變了答案的符號。它不具有結合性,也就是說,當一個減數超過兩個數字時,減法的順序是重要的。減法0不改變一個數字。
減法也遵循與加法和乘法等相關運算的可預測規則。所有這些規則都可以被證明,從整數的減法開始,並通過真實的數字和其他東西來概括。繼續這些模式的一般二元運算在抽象代數中學習。
⑩ 整數加減法方法
減法是四則運算之一,從一個數量中減去另一個數量的運算叫做減法; 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表示減法的符號是「-」,讀作減號。用來計算減量。借位計算減法不一定要硬算,也可以簡算。這個方法適用於學前班、一年級的小孩學。例如:24-8=16 可以這樣想:借位14-8,先用10-8=2,再用2+4=6,差個位一定就是6,十位算就簡單了。就是說,借位後,去掉個位的數字先減,然後用減出來的數去加少減的個位的數,十位就不難了。不過前提是被減數個位一定要比減數個位小才能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