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半導體是誰發明的
半導體是美國貝爾實驗室於1948年發明的。
B. cd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CD (Compact Disk),是1980年由Philips與Sony所發表的,原來只是為了家電消費市場所設計的,當初並沒有想到回CD將來答可以用於計算機的用途,因為那時候連286的計算機都還沒有,當時計算機的資料儲存還在5.25寸的磁片階段,連3.5寸的磁碟都還沒發明呢。
在CD尚未發明之前,音響系統都是屬於「類比式」的,音樂的來源大多是30公分直徑的LP唱片、收音機,以及錄音機等,CD發明之前根本就沒有數位音響,因此CD可說是繼電晶體以來最偉大的發明。
自CD出現在音響市場之後,30公分直徑的類比式LP唱片就開始慢慢隱退(雖然到現在還有小部份死硬派的音響迷始終不放棄傳統類比唱片,但那終究只有小部份)。自CD之發明,以後所有有關CD的同類產品,包括DVD均是由此衍生的。
CD光碟機起始於1980年,由荷蘭的Philips公司與日本的Sony合作所發表的音樂光碟(Audio CD),亦稱為CD-DA (Digital Audio),從此之後,因其它媒體市場的發展而連續推出一系列的光碟規格與產品!
C. 光刻機技術到底是誰發明的
光刻機技術是法國人NicephoreNiepce發明的。
在早期階段其功能簡單,而且使用的材料也是較為粗糙的,通過材料光照實驗發現能夠復制一種刻著在油紙上的印痕,而在其出現在玻璃片上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日曬,其透光部分的瀝青就會變得很硬,但在不透光部分則可以用松香和植物油將其洗掉。
盡管光刻機發明的時間較早,不過在其發明之後,並沒有在各行業領域之中被使用,直到第2次世界大戰時,該技術應用於印刷電路板,所使用的材料和早期發明時使用的材料也已經有了極大區別。
在塑料板上通過銅線路製作,讓電路板得以普及,短期之內就成為了眾多電子設備領域中最為關鍵的材料之一。
光刻機性能指標:
光刻機的主要性能指標有:支持基片的尺寸范圍,解析度、對准精度、曝光方式、光源波長、光強均勻性、生產效率等。
解析度是對光刻工藝加工可以達到的最細線條精度的一種描述方式。光刻的解析度受受光源衍射的限制,所以與光源、光刻系統、光刻膠和工藝等各方面的限制。
對准精度是在多層曝光時層間圖案的定位精度。
曝光方式分為接觸接近式、投影式和直寫式。
曝光光源波長分為紫外、深紫外和極紫外區域,光源有汞燈,準分子激光器等。
D. 世界上第一顆硅基集成電路的發明人是誰
傑克·基爾比。
1958年9月,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的青年工程師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成功地將包括鍺晶體管在內的五個元器件集成在一起,基於鍺材料製作了一個叫做相移振盪器的簡易集成電路。
並於1959年2月申請了小型化的電子電路(Miniaturized Electronic Circuit)專利(專利號為No.31838743,批准時間為1964年6月26日),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塊鍺集成電路。
(4)MOCD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個人經歷
1947年~1958年中央實驗室,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1958年~1970年德州儀器公司,德克薩斯州,達拉斯;1970年11月自德州儀器公司離職,但繼續為其擔任兼職顧問;
1978年~1984年德克薩斯農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特聘教授傑克·基爾比在這本筆記本里記下了他關於第一塊集成電路的成功構思。1958年的傑克·基爾比,發明了世界第一塊集成電路。傑克·基爾比的第一個集成電路只包含一個單個的晶體管和其它的組件。
傑克基爾比正在研究300mm圓片。傑克·基爾比在基爾比研究中心的實驗室里。傑克·基爾比發明的集成電路幾乎成為今天每個電子產品的必備部件,從手機到數據機,再到網路游戲終端,這個小小的晶元改變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