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花鳥昆蟲創造的奇境

花鳥昆蟲創造的奇境

發布時間:2021-07-28 06:35:55

『壹』 名家名篇適合摘抄的只要題目和作者越多越好

碧野·天山景物記
冰波·窗下的樹皮小屋
冰心·三寄小讀者
冰心·小桔燈
冰心·櫻花贊
冰心·再寄小讀者
曹靖華·憶當年
法布爾·蟬
豐子愷·廬山面目
馮牧·瀾滄江邊的蝴蝶會
馮牧·沿著瀾滄江的激流
高爾基·海燕
葛翠琳·野葡萄
郭風·葉笛
郭沫若·訪沈園
郭沫若·銀杏
菡子·黃山小記
洪汛濤·神筆馬良
黃河浪·故鄉的榕樹
賈平凹·丑石
賈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翦伯贊·內蒙訪古
金馬·螻蟻壯歌
峻青·海濱仲夏夜
峻青·雄關賦
柯岩·嵐山情思
李霽野·花鳥昆蟲創造的奇境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
李若冰·昆侖飛瀑
劉白羽·長江三日
劉白羽·日出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茅盾·白楊禮贊
茅盾·風景談
茅盾·海南雜憶
秦牧·「石果」的秘密
秦牧·長街燈語
秦牧·大雁塔抒情
秦牧·海灘拾貝
秦牧·花城
秦牧·花蜜和蜂刺
秦牧·鏡泊湖風采
秦牧·菱角的喜劇
秦牧·榴槤果漫憶
秦牧·麵包和鹽
秦牧·奇跡泉
秦牧·秋林紅果
秦牧·榕樹的美髯
秦牧·森林水滴
秦牧·社稷壇抒情
秦牧·土地
秦牧·在仙人掌叢生的地方
秦牧·在遙遠的海岸上
茹志鵑·百合花
石默·雨
孫犁·荷花澱
孫犁·老家
孫犁·山地回憶
孫蓀·雲賦
韋野·名樓賦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魏巍·依依惜別的深情
吳伯蕭·獵戶
吳伯簫·菜園小記
吳伯簫·歌聲
夏衍·野草
謝璞·珍珠賦
徐遲·黃山記
嚴文井·小溪流的歌
楊朔·茶花賦
楊朔·海市
楊朔·荔枝蜜
楊朔·香山紅葉
楊朔·雪浪花
楊聞宇·黃河臆象
葉聖陶·記金華的兩個岩洞
葉聖陶·一個少年的筆記
葉文玲·品詩茶人村
葉文玲·烏篷搖夢到春江
葉延賓·蔥
袁鷹·戈壁水長流
袁鷹·井岡翠竹
趙麗宏·小鳥,你飛向何方
鄭振鐸·海燕
鄭振鐸·移山填海話廈門
鍾敬文·碧雲寺的秋色
周彥文·唱給大漠的歌
朱國良·感悟春天
朱自清·春·綠
朱自清·荷塘月色
朱自清·威尼斯
紫風·錦綉山河賦
宗璞·紫藤蘿瀑布

『貳』 中國美術的形式和意境800字論文

「意境」作為中國古典美學、藝術理論的核心概念,其中積淀著中國獨有的文化心理因素.在中國古典美術領域,意境不僅是藝術創作原則,同時也是藝術品評的標准.但隨著中西藝術的交流與融通,意境一詞開始脫離中國藝術的界域,成為評價藝術的普遍性概念.這必然存在著一個問題,產生於不同文化語境中的藝術概念是否可以准確地概括出異質文化的藝術內涵與藝術魅力?具體到美術的意境問題,我們不禁要問,西方繪畫有沒有意境?西方繪畫的所謂「意境」又是指什麼?既然概念的產生源於特有的文化語境,我們也就試圖從意境概念的文化淵源與其所承載的審美內涵出發,談一下這一問題.
一、「意境」的文化淵源
意境作為一個概念的提出是在唐代,但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原則和審美觀念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文化觀念、思維模式所孕育、伴生的結晶.
從哲學觀念上說,意境所蘊涵的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虛實相生的內涵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宇宙觀有著密切的聯系.《易經》中講陰陽二氣化生萬物,萬物皆稟天地之氣以生,一切物體可以說是一種「氣積」.這生生不已的陰陽二氣織成一種有節奏的生命,[1]即是中國畫中所講的「氣韻生動」,這是形成「意境」的關鍵;老子哲學中的兩個基本思想:第一,「道」是宇宙萬物的本體和生命,對於一切具體事物的關照(感興)最後都應該進到「道」的關照(感興).第二,「道」是「無」和「有」、「虛」和「實」的統一,「道」包含「象」,但是,但有「象」並不能充分體現「道」,因為「象」是有限的,而「道」不僅僅是「有」,而且是「無」(無名,無限性,無規定性).就「道」具有「無」的性質來說,「道」是「妙」.[2]在這里「道」是一種超越具體形象之外的,難以言表的感受和領悟,「道」的體驗構成意境審美的生命和實質.這些古代哲學思想中所體現出的宇宙觀與西方形而上的哲學觀念有著鮮明的區別.前者是在有限中包蘊著無限,後者則是超越有限去追索無限;前者是「言不盡意」、「立象以盡意」、「得意而忘言」,後者則是在數、比例、秩序中感應著宇宙和神的光芒.因而前者是實踐性的,後者則是思辨性的;前者是主體的,後者則是客體的.
作為一個藝術理論的核心概念,意境概念的產生得益於中國古代道、玄、釋、禪的哲學觀念及言、象、意關系的辨析,更直接來源於歷代藝術理論中關於意與境、情與景、思與境、意與景關系的論述.如南朝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是以純境固不足以謂文,純情亦不足以稱美,善為文者,必在情境交融,物我雙會之際矣(見劉永濟《文心雕龍校釋》).」 「或觸境以生情,或緣情而布境,或寫物即以言情,或物我分而彼此輝映,初無定法,要在研諷之時,體會出之耳.」在這兩段文字中,劉勰雖未說出「意境」一詞的具體概念,但他所提出的「情境交融」的「意象」形態,無疑體現了後來「意境」審美中最一般的美學特徵.
「意境」作這一個概念形態出現於唐代,這與佛教、禪宗思想的傳播、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系.「境」本來是一個佛教中的概念,佛教中把「心」所游旅攀緣者稱為「境」.「境」有五種,即色、聲、臭、味、觸五境.佛教認為五境都是虛幻的,要破除對這五境的執迷,進入法境,才能得道成佛.禪宗的慧能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改變了從印度傳來的這種思想.他認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使「境」不再意味著此岸世界與彼岸世界的分裂,不再意味著現象界與本體界的分裂,而是意味著在普通日常生活和生命現象中可以直接呈現宇宙本體.因此,「『意境』的『意』不是一般的『意』,而是『道』的體現.所謂『意境』,就是在感性的(形而下的)日常生活和生命現象中,直接呈現某種形而上的意味.」[3]
意境概念自產生後,隨著文化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特別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王國維、宗白華等人對意境概念的界說,使得這一概念突破了藝術體裁和古典藝術、古典審美的限制,具有了現代美學的品格.盡管如此,意境概念也並沒有脫離中國文化的基座,在與西方文化藝術相為映射中逐漸展示出越來越強烈的魅力之光.
二、中西繪畫與意境
「藝術作為藝術而不是文化的其他部門,它就必須同時表現美,把生活內容提高、集中、精粹化,這是它的任務.根據這個任務各種藝術因物質條件不同就具有了各種不同的內在規律.」[4]中西繪畫的物質條件不同,因而其表現手法的內在規律也不相同,無需贅述,但它們卻用不同的物質手法創造了同樣輝煌的藝術之美,這也是毋庸置疑的.藝術所展示的美雖然是跨國界的,然而,植根於不同文化土壤中的藝術之花所釀蜜的甜美卻是不同的.從中西的古典美術來看,同樣有情有景、有虛有實、有動有靜,但傳達出來的畫境卻有著不同的審美特質.
1.「虛」「實」結合
中國畫家注重「虛實」表現.一是受中國古代殊途同歸的兩大哲學觀的影響:孔孟尚實.孔子講「文質彬彬」孟子說「充實之為美」.老莊尚「虛」,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體和生命」.但在虛實觀上他們卻並不矛盾,要麼從虛到實,要麼從實到虛,最終都是為了追求一種虛實結合的神妙意境.二是因為中國古代畫家特有的的藝術創作觀:尚神、尚韻,強調「以形寫神」,「真景逼而神境生」;尚空靈虛靜,講「實景清而空景觀」 ,「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因此,中國畫理中有「計白當黑」之說,畫面中的留白就是構圖的虛,畫面的有畫與無畫處便構成了中國畫的「虛實」關系.然而這畫面中的空白,不是空而無物,卻如「於無聲處聽驚雷」,繪畫中的留白高手,會把留白的手法表現得非常優美.如水、煙雲、天空這些實景,在畫中被表現成虛的景色,使畫面空靈有致,更能在無華無墨之處表現出景物的虛靈與煙雲飄動之美妙感覺.這就是中國畫獨特藝術性的表現.
中國畫用筆的干、濕、濃、淡,是另一種「虛實」表現手法.從字面上看,好像很淺顯,而在實踐中卻是那麼深奧莫測.畫理中講究「應物象形」「骨法用筆」,靠的就是筆墨的變化.水、墨、筆法的恰當運用,表現出畫面對人視覺的沖擊和感受;表現出景物的形態和神韻;表現出了清新灑脫的個人繪畫風格.
色彩上,中國畫家受老莊「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一學說的影響.玄為黑色.所以,中國畫雖有「隨類賦彩」之說,但色不礙墨,墨不礙色,色以輔墨,筆筆見骨,卻是色彩美的基本形式准則.中國畫的用色不是客觀的表現,而是主觀情感的表達.這是中國繪畫色彩的虛實表現.
而「西洋文化的主要基礎在希臘,西洋繪畫的基礎也就在希臘的藝術.」[5]希臘人因為希臘文明的與眾不同,而具有獨特的思維傾向:他們將主體與客體相對而立,把自然放在拷問、追究、分析、製造的對象位置上,自己則置於對象之外.這種思維傾向表現在繪畫中即是:注重對客觀物象的真實描繪.
因此,西方繪畫中也注重「虛實」,但他們的「虛實」主要依據自然規律,以透視、構圖的形式來表現.西畫的透視來自於人的基本視覺規律:近實遠虛.表現在色彩上:近處明度、純度高,遠處則低;造型上:近處的大,遠處的小,近處的清晰,遠處的模糊.構圖中虛實的表現是:主體實,客體虛,客體是為了襯托主體而存在,所以總是被安排在畫面的次要位置.
西畫中,自然光影、雲霧也可以被用來進一步強化虛實.倫勃朗的《夜巡》就是一個絕好的實例:正午的陽光投射到居於畫面中心的人物身上,而城牆的門洞里卻光線昏暗,一些人影在黑暗中游曳,光影強化了畫面的主體部分,也弱化和消融了次要因素.利用「光影」營造的虛實變化,使繪畫中呈現出強烈的戲劇性色彩.另外,主觀用筆也是表現虛實的一個輔助手段.
總之,中、西繪畫的「虛實」取決於不同的哲學理念、思想意識的影響,並以各自特有的繪畫語言呈現.所不同的是,中國畫的「虛實」是為了追求一種形式的美,是畫者的內在氣質與氣度的表現;而西方繪畫的「虛實」是為了營造一種真實的美,是畫家對現實的感受以及繪畫技巧的體現.因此,最終表現的完全是兩種感覺,兩種美.
2.「動」「靜」結合
在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影響下,中國古代畫家認為:「美,只有超越視覺,使心靈和宇宙精神相融為一時,才能得到充分表現.」[6]因此,「動」「靜」結合成了中國畫的一個基本特徵.中國的山水畫家喜歡以高遠、深遠、平遠來表現畫面的空間變化.因為,「遠」可以使畫者與觀者「胸羅宇宙,思接千古」,從有限的時空進入無限的時空,從而引發一種帶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歷史感.另外,他們還用陰陽起伏、開合照應的構圖形式營造一種動勢;以瀟灑自如,酣暢淋漓,充滿人情味,體現著天地萬物、生死剛正的個性化線條的組合,暗示著物象的骨格、氣局、運動與生命之韻律.他們的創作過程是動的.山水畫,邊走邊看,邊看邊畫.「搜盡奇峰,打草稿」,表現的是一個流動的、奇幻的世界.創作的形象也是動的.所畫的形象大多來之於「目識心記」,表現的是貯藏在心中的活的花草樹木,動的鳥、獸、昆蟲,形神兼備的各種人物.不同地域的山水可以組合在一起,抒發胸中逸氣;不同季節、不同地域的花鳥也可以組合在同一個畫面,傳達新的寓意.
波蘭美學史家塔塔兒凱維奇說,「希臘的藝術家把科學上的追求同審美的追求結合了起來.他們認為,……藝術家的目的不僅僅在於為觀眾帶來主觀的快感,而且在於使作品達到客觀的完美.」[7]西方繪畫雖然指向對客體的精確摹寫和逼真的再現,但同時也注重畫面效果的藝術處理,其中「動靜結合」是其追求畫面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西方繪畫的「動靜結合」體現在選景上、構圖上、用筆上,以動、靜形象的結合,形象與形式的動靜搭配,用筆方向的總體趨勢來具體表現.
中西繪畫的「動靜結合」均源於對形式美的追求,但中國畫的「動靜」是畫家的心靈以及對人生感悟的體現,而西方繪畫的「動靜」是為了追求繪畫藝術的完美.
3.「情」「景」交融
中國的傳統哲學理念是以「整體思維」作為認識事物的原則,並且以此形成了中國的「方法論」.所以,中國畫家以「天人合一」作為藝術追求的理想境界.所以,中國繪畫注重「情」「景」交融,以「情」入景,以「景」表情.中國畫的「景」並非實景,而是畫家心中的「景」,是表達畫家情感的符號語言.中國畫的形象也幾乎被符號化、概念化.中國畫在畫幅上題詩寫字,其目的也是:借書法以點醒畫中的筆法,借詩句以襯出畫中意境.
西方的哲學理念是以「數」的絕對性及「實證」思想作為認識事物的原則,並且以此形成了西方的「方法論」.而西方畫家,由於受西方哲學理念的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反映在繪畫上,是絕對的「具象」和絕對的「抽象」.
當然,他們也有「情」「景」交融的追求.西方畫家在對自然進行描摹的過程中,為了表達他們的情感以及對人生的追求,他們利用視點的位置不同,藝術效果的感覺也不相同這一規律,從不同的視角描繪對象.使用仰視,地平線上升,主體物高大、雄偉,給人以神聖感;俯視時,地平線降低,使人在看到空間廣闊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平視,則會使我們體味到生活的平靜與安寧.為了達到「情」「景」交融,西方畫家筆下的人物也並非純粹的真實,而是一種「典型」的匯集.另外,西方畫家認為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寓意,不同的色調使人有不同的情感體驗,西畫的色彩是對自然色彩真實的、概括的表現,也最直接地表達著畫家內心體驗和情感.
總之,中西繪畫的「情景交融」都是畫家的內心情感通過畫面的流露,但所不同的是中國畫的情是真實的情,景卻是畫家心中的景,而非自然之景,西方繪畫中「情景」則是真情實景.
綜上所述,雖然中西繪畫都有對意境外在特徵追求的表現,但最終卻並沒有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正如於民先生所說:「境界的達到,走的非『外通』之路,在形、象上努力,力求逼真;而是將視線內斂,沿著『內通』之路,或忘形忘我,或穿過形、象、言、音、筆、畫,於其外得意.」[8]這種內同之路,就是氣之審美,他居於意境審美生成的關鍵和核心.西畫重寫實的特點,雖是滿足了畫者與觀者視覺的渴望,卻放棄了挖掘繪畫深層動力因素的優長,大概也就是西畫具有科學的嚴謹,極工的匠意,但乏韻味、乏詩情的原因吧.因此,西方繪畫很難體現出「意境」的真正內涵.我們或許可以說,西方的音樂、詩歌有意境,但我們卻不能說西方繪畫有意境.

『叄』 陝西人民出版社 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

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目錄

教材概況
課本目錄
讀本目錄
課本選讀
編輯本段教材概況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屬於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詩歌與散文」系列。 《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包含詩歌和散文兩大部分,每一部分有六個單元。詩歌每個單元五篇作品,散文每個單元三篇作品。每個單元有一篇精讀作品,其餘都是略讀作品。無論是精讀作品還是略讀作品,都具有「經典性」、「時代性」、「多樣性」和「 適合教學」的特性。這些作品中大多是名家名篇,比如,詩歌《天狗》(郭沫若)、散文《動人的北平》(林語堂)等,都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經典作品;還有一些新人佳作,這批作者在當代文壇已經有一定的聲望,這些作品也有比較厚重的分量和新穎獨到之處,比如,詩歌《神女峰》(舒婷)、散文《美》(曹明華)。
編輯本段課本目錄
詩歌部分 第一單元生命的律動……………………………………………(1) 精讀: 天狗……………………………………………………(郭沫若)(1) 略讀: 井………………………………………………………(杜運燮)(3) 春………………………………………………………..(穆旦) (4) 無題……………………………………………………(鄒荻帆)(5) 川江號子………………………………………………(蔡其矯)(7) 思考與探究一………………………………………………………(8) 走進詩的世界……………………………………………………(9) 第二單元摯情的呼喚……………………………………………(11) 精讀: 賀新郎…………………………………………………(毛澤東)(11) 略讀: 也許——葬歌…………………………………………(聞一多)(12) 一個小農家的暮………………………………………(劉半農)(13) 秋歌——給暖暖………………………………………..(瘂弦) (15) 媽媽……………………………………………………..(江非) (16) 思考與探究二………………………………………………………(17) 詩的發現……………………………………………………………(19) 第三單元愛的心語………………………………………………(22) 精讀: 蛇……………………………………………….. ….. …..(馮至)(22) 略讀: 預言……………………………………………….. …..(何其芳)(23) 窗………………………………………………………(陳敬容)(25) 你的名字…………………………………………………(紀弦)(27) 神女峰…………………………………………………….(舒婷)(28) 思考與探究三……………………………………………………….(30) 詩的意象…………………………………………………………….(32) 第四單元大地的歌吟…………………………………………….(37) 精讀: 河床………………………………………………. ….. …..(昌耀)(37) 略讀: 金黃的稻束………………………………………. ….. …(鄭敏)(39) 地之子………………………………………………….(李廣田)(40) 半棵樹…………………………………………………….(牛漢)(42) 邊界望鄉………………………………………………….(洛夫)(43) 思考與探究四……………………………………………………….(45) 詩的語言…………………………………………………………….(47) 第五單元苦難的琴音…………………………………………….(50) 精讀: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 ….(艾青)(50) 略讀: 老馬……………………………………………. ….. ….(臧克家)(53) 憎恨……………………………………………………….(綠原)(54)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食指)(56) 雪白的牆……………………………………………….(梁小斌)(57) 思考與探究五……………………………………………………….(59) 詩的鑒賞…………………………………………………………….(61) 散文部分 第一單元那一串記憶的珍珠…………………………………….(64) 精讀: 動人的北平……………………………………. ….. …(林語堂)(64) 略讀: 漢家寨…………………………………………….. …..(張承志)(67) 特利爾的幽靈…………………………………………….(梁衡)(70) 思考與探究一……………………………………………………….(74) 現代散文的形與神………………………………………………….(75) 第二單元心靈的獨白…………………………………………….(78) 精讀: 新紀元…………………………………………. ….. …(李大釗)(78) 略讀: 捉不住的鼬鼠——時間片論……………………. ….. …(周濤)(80) 美……………………………………………………….(曹明華)(83) 思考與探究二……………………………………………………….(86) 現代散文的情與理………………………………………………….(87) 第三單元一粒沙里見世界……………………………………….(89) 精讀: 都江堰……………………………………………... ….(余秋雨)(89) 略讀: Kissing the Fire(吻火)………………………….. ….(梁遇春)(92) 合歡樹………………………………………………….(史鐵生)(93) 思考與探究三……………………………………………………….(96) 現代散文的小與大………………………………………………….(97) 第四單元如真似幻的夢境……………………………………….(99) 精讀: 森林中的紳士……………………………………….. …...(茅盾)(99) 略讀: 雲霓……………………………………………….. …..(豐子愷)(101) 埃菲爾鐵塔的沉思……………………………………(張抗抗)(103) 思考與探究四………………………………………………………(105) 現代散文的虛與實…………………………………………………(106) 第五單元自然的年輪……………………………………………(108) 精讀: 葡萄月令………………………………………….. ….(汪曾祺)(108) 略讀: 光…………………………………………………….. ….(楊必)(112) 樹(節選)……………………………………………(林燿德)(115) 思考與探究五………………………………………………………(118) 現代散文的疏與密…………………………………………………(119)
編輯本段讀本目錄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還有配套的讀本,目錄如下: 詩歌部分 時感 1發現 2古鎮的夢 3在寒冷的臘月的夜裡 4帕斯捷爾納克 5終端機 6問 情懷 7煩憂 8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9聖誕降雪 10女兒 11喜悅 12隨手寫下 哲思 13十二月十九夜 14什麼能從我們身上脫落 15孤獨 16兩把空了的椅子 17金龍禪寺 18在哈爾蓋仰望星空 19復雜的風景 風景 20雨景 21春之舞 22落日與城牆 23大黃昏 24小鎮的薩克斯 25進山 26圓明園西 詠物 27黃鸝 28鹿的角枝 29亞洲銅 30雨 31雪的教育 32開花 33菠菜 散文部分 故都懷想 1北平的四季 2想北平 3紅樓點滴 說理論道 4春末閑談 5漸 6南極斷想(節選) 木石寄懷 7幽徑悲劇 8故鄉的榕樹 9石頭記(節選) 動物訴情 10鳥 11花鳥昆蟲創造的奇境 12它們(節選) 即景詠志 13我所知道的康橋(節選) 14讀滄海 15春天,我的春天 附錄 現代詩歌欣賞中的誤讀 散文的知性與感性
編輯本段課本選讀
預言 這一個心跳的日子終於來臨。 你夜的嘆息似的漸近的足音 我聽得清不是林葉和夜風的私語, 麋鹿馳過苔徑的細碎的蹄聲。 告訴我,用你銀鈴的歌聲告訴我 你是不是預言中的年輕的神? 你一定來自溫郁的南方, 告訴我那兒的月色,那兒的日光, 告訴我春風是怎樣吹開百花, 燕子是怎樣痴戀著綠楊。 我將合眼睡在你如夢的歌聲里, 那溫馨我似乎記得,又似乎遺忘。 請停下來,停下你長途的奔波, 進來,這兒有虎皮的褥你坐, 讓我燒起每一個秋天拾來的落葉, 聽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聲將火光一樣沉鬱又高揚, 火光將落葉的一生訴說。 不要前行,前面是無邊的森林, 古老的樹現著野獸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蛇樣交纏著, 密葉里漏不下一顆星。 你將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當你聽見了第一步空寥的回聲。 一定要走嗎,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條平安的路徑, 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 再給你,再給你手的溫存。 當夜的濃黑遮斷了我們, 你可以轉眼地望著我的眼睛。 我激動的歌聲你竟不聽, 你的足竟不為我的顫抖暫停, 像靜穆的微風飄過這黃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驕傲之足音…… 呵,你終於如預言所說的無語而來 無語而去了嗎,年輕的神? 附:賞析 《預言》是一首愛情詩,抒寫了詩人一段珍貴的感情經歷。全詩共分6節,以「年輕的神」的蹤跡為線索來抒寫,剖白式地傾訴了詩人每一刻的痴情。詩人心中的愛神形象是光彩動人的,詩人深深地眷戀著她,充滿柔情地想像著它的到來,熱情贊美它的美麗,同時也傾訴失去它的惆悵。想見時,「年輕的神」那「夜的嘆息似的」足音,輕柔、飄忽,而詩人卻憑著自己細膩的感觸,將它從「林葉和夜風的私語」和「麋鹿馳過苔徑的細碎的蹄聲」中辨認出來,詩人盼望「年輕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熱切,迎候是何等的專注。相見後,詩人熱烈贊美「年輕的神」所生活過的光明、溫暖和多情的世界,表達了自己由衷的傾慕之情。詩人祈求「年輕的神」不要離開自己,「前行」到那陰森恐怖、黑暗和空寂的地方去。可是「年輕的神」似乎並不了解詩人的心情,她執意要走。盡管如此,詩人也願意為它引路,要在陰森黑暗的路途中給它撫慰、溫暖和力量。最後,「年輕的神」終於走了,那腳步聲竟「像靜穆的微風飄過這黃昏里」悄悄地消失了、「年輕的神」從那美麗、溫郁的南方而來,卻走向了恐怖死寂的森林中去,從光明到黑暗,並不美滿。它的輕飄而來使詩人激動得「心跳」,而它的無語而去卻給詩人留了凄清的哀怨,給詩人留下了深深的惆悵。 何其芳喜歡在回憶和夢幻中尋找美。他的詩總是在淡淡的哀怨中透出一些歡快的色彩。詩中沒有著意刻畫「年輕的神」的形象,作者捕捉的是「一些在剎那間閃出金光的」心靈的語言,「省略去那些從意象到意象之間的鏈鎖」,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的天地,使詩有一種寧靜、柔婉的朦朧美。 這首詩的語言富於音樂性,六行大體押韻,每行的節頓又大體相等,讀起來使人產生平和愉快的感覺。詩句本身的節奏又和情緒的抑揚頓挫相協調,從而產生了撥動心弦的音樂效果。正因為如此,這首詩發表後,在讀者中間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受廣大青年讀者的喜愛,許多人將它背得滾瓜爛熟,時常吟誦。直到今天,這首詩仍然散發著動人的魅力。

『肆』 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的讀本目錄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還有配套的讀本,目錄如下:
詩歌部分
時感
1發現
2古鎮的夢
3在寒冷的臘月的夜裡
4帕斯捷爾納克
5終端機
6問
情懷
7煩憂
8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9聖誕降雪
10女兒
11喜悅
12隨手寫下
哲思
13十二月十九夜
14什麼能從我們身上脫落
15孤獨
16兩把空了的椅子
17金龍禪寺
18在哈爾蓋仰望星空
19復雜的風景
風景
20雨景
21春之舞
22落日與城牆
23大黃昏
24小鎮的薩克斯
25進山
26圓明園西
詠物
27黃鸝
28鹿的角枝
29亞洲銅
30雨
31雪的教育
32開花
33菠菜
散文部分
故都懷想
1北平的四季
2想北平
3紅樓點滴
說理論道
4春末閑談
5漸
6南極斷想(節選)
木石寄懷
7幽徑悲劇
8故鄉的榕樹
9石頭記(節選)
動物訴情
10鳥
11花鳥昆蟲創造的奇境
12它們(節選)
即景詠志
13我所知道的康橋(節選)
14讀滄海
15春天,我的春天
附錄
現代詩歌欣賞中的誤讀
散文的知性與感性

『伍』 美術中的意境是什麼意思

一個藝術品給人帶來的感覺,反映了什麼內涵,給人的視覺語言是什麼?大概就是這樣的!

閱讀全文

與花鳥昆蟲創造的奇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