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洛書發明

洛書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28 05:13:51

Ⅰ 中國發明河圖與洛書的填寫方法比歐洲早多少年

中國發明河圖與洛書的填寫方法,比如說多少年比屋子早100年

Ⅱ 河圖洛書是誰發明的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最早記錄在《尚書》之中,其次在《易傳》之中,諸子百家多有記述。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 一,河圖之象 河圖用十個黑白園點表示陰陽、五行、四象,其圖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個白點在內,六個黑點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為水。 東方:三個白點在內,八個黑點在外,表示青龍星象,五行為木。 南方:二個黑點在內,七個白點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為火。 西方:四個黑點在內,九個白點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為金。 中央:五個白點在內,十個黑點在外,表示時空奇點,五行為土。 (其中,單數為白點為陽,雙數為黑點為陰。四象之中,每象各統領七個星宿,共28宿。)以上為《河圖》。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為正位就是: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此乃風水象形之源也。 二,河圖之數 1,天地之數:河圖共有10個數,1,2,3,4,5,6,7,8,9,10。其中1,3,5,7,9,為陽,2、4、6、8、10,為陰。陽數相加為25,陰數相加得30,陰陽相加共為55數。所以古人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數為55,"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即萬物之數皆由天地之數化生而已。 2,萬物生存之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為水之生數,二為火之生數,三為木之生數,四為金之生數,五為土之生數。六為水之成數,七為火之成數,八為木之成數,九為金之成數,十為土之成數。萬物有生數,當生之時方能生;萬物有成數,能成之時方能成。所以,萬物生存皆有其數也。 3,五行之數:五行之數即五行之生數,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數。一、三、五、為陽數,其和為九,故九為陽極之數。二、四為陰數,其和為六,故六為陰之極數。陰陽之數合而為15數,故化為洛書則縱橫皆15數,乃陰陽五行之數也。 4,大衍之數:大衍之數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數10;同時也是天地之數的用數。天地之數55,減去小衍之數5得大衍之數50,其中小衍為天地之體數,大衍為天地之用數。所謂"大衍之數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數預測的占筮之法:以一為體,四十九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 5,天干交合之數:河圖之數十,乃十天干之數也。交合之數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德。正是萬物生存之數。所以甲己合為一、六共宗,乙庚合為二、七同道,丙辛合為三、八為朋,丁壬合為四、九為友,戊癸合為五、十同德。十天干經交合之後,化為天干交合之五行,將河圖五行之體化為天干五行之用。 6,六甲納音之數:天地之數55加上五行之數5,合化為60甲子五行納音之數。十天干之陰陽五行與萬物相交,同氣相求,同聲相應各發出12種聲音,無聲無音不計,按河圖北、東、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納音。乃天地五行聲音之數也。 7, 河圖洛書和二十八星宿,黃道十二宮對照圖 河圖洛書和二十八星宿有密切聯系,和西方的黃道十二宮也是相同自然規律的不同表述: 河圖洛書是《周易》的基礎,雖然東西方文化有差異,但是天上的天體運動都是相同的
記得採納啊

Ⅲ 九宮格是誰發明的

九宮格」是我國書法史上臨帖寫仿的一種界格,又叫「九方格」;另外也指一種手機鍵盤布局,是相對於全鍵盤而言。「九宮格」也是一種很受人們喜愛的游戲。
1 書法「九宮格」
「九宮格」是我國書法史上臨帖寫仿的一種界格,又叫「九方格」,即在紙上畫出若干大方框,再於每個方框內分出九個小方格,以便對照法帖範字的筆畫部位進行練字。
2 「九宮格」歷史

九宮格相傳為唐代書法家歐陽詢所創制。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嚴謹峭勁
九宮格
[1],法度完備,是其晚年的得意之作,向來被學者贊譽為「正書第一」,仿習者甚多。為方便習字者練字,歐陽詢根據漢字字形的特點,創制了「九宮格」的界格形式。九宮格,中間一小格稱為「中宮」,上面三格稱為「上三宮」,下面三格稱為「下三宮」,左右兩格分別稱為「左宮」和「右宮」,用以在練字時對照碑帖的字形和點畫安排適當的部位,或用作字體的縮小與放大。
至元代,書法家陳繹曾進一步發展了九宮結構。他在《翰林要訣》中說,為適應臨字時點畫疏密、各有停分、界畫勻布的要求,改橫豎三宮為橫豎九宮,成九九八十一宮,這樣更便於精確臨摹。到了清朝,書法家蔣驥在其所著《讀書法論》中,又根據漢字字體結構特點和形體的不同,刪繁就簡,變九宮格為四種形式:
一、把原九九八十一宮,橫豎各去掉三宮,變為六六三十六宮。
二、把三十六宮的左、右兩行十二宮去掉,成二十四宮,適宜書寫長方體字;或把上、下兩行十二宮去掉,亦成二十四宮,宜於習練扁平體字。
三、將三十六宮形變成雙回字形,用以寫方體字。
四、將三十六宮形變成田字形,並在上二宮從同一頂點各畫條對角線,形成一個人字,用以書寫蓋似人字形的字。這樣似乎還不簡便,通過長期實踐,後人又改進了兩種簡明實用的習字格:一為田字格,一為米字格。田字格是在方框中畫一「十」字,分成四格,按此格習字,便於安排字的間架結構、重心和筆畫的斜正疏密。米字格是在田字格的基礎上再畫兩條對角線,形如米字,此種方格類同蛛網,習字時便於判斷全字和各單筆的位置。
上述九宮格和變九宮格,今天初學字者仍然使用。不僅適於學習毛筆字,也適於學習硬筆書法。待到基本上掌握了字的點畫、結構、氣勢等等,即可脫離「九宮格」等界格,縱筆自由馳騁了。
「九宮格」還指詩鍾的分詠格。上下兩句詩意絕不相類,而字面又緊密配對,內容與形式錯雜交互,有如古之明堂九宮,故名。清莫友堂《平龍草堂詩話》卷四引清孫抎《餘墨偶談續集》:「分舉不類兩物,撰成二語,名九宮格。如走馬燈對蟹菊雲:『投足火中猶善走,寄人籬下也橫行』;『夕陽門外探消息,寒食墦間樂倡隨。』之類是也。名以九宮者,蓋取其錯雜交互之意。」
九宮格為數獨的「前身」,最早起源於中國。數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洛書,其特點較之現在的數獨更為復雜,要求縱向、橫向、斜向上的三個數字之和等於15,而非簡單的九個數字不能重復。儒家典籍《易經》中的「九宮圖」也源於此,故稱「洛書九宮圖」。而「九宮」之名也因《易經》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保存、沿用至今。

Ⅳ 燧人氏的十大發明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礎,這十項發明是什麼

燧人氏是人類史的先驅,發明出人類史的十大發並且明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礎,燧人氏生猝年不詳,是三皇之首風,姓簡稱燧人,尊稱燧皇燧明國人,幾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在現今的河南商丘一帶鑽木取火,華夏人工取火的第一發明者,並且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的文明,被人們奉為火祖,因此商丘被譽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有著中國火文化之鄉稱號,燧人氏死後就葬於商丘古城的偏向西南三里處的燧皇陵,記載中歷史燧人氏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

一,十大發明中”鑽木取火“於”天道“,”地道“

燧人氏的十大發明奠定了中華,關於”鑽木取火“應該有很多人都知道,這一項發明就是在很早以前的燧人氏第一項發明,才有了今天火這種現象的出現,他的第二項發明是”天道“,在四萬年前,燧人氏昆侖山立木觀察星象祭天時,突然就發現了”天道“,隨後他們深受啟發,又有了”地道“,後來他們認為天地之德養育出來的萬物應該去尊重他們,於是他們以風姓給人類命名,他們就開始了限制人的婚姻和交配上血液的關系,並且把人和獸做了嚴格的區分,這就是人類早期的倫理道德。

Ⅳ 洛書和河圖是誰發明的有什麼秘密在裡面

伏羲時,一龍馬背負河圖由黃河而出,伏羲根據河圖推演出了八卦,成為後來《
周易
》的來源。大禹時,又一神龜背負洛圖自洛河而出,大禹根據洛圖治理水患,劃分九州。

Ⅵ 河圖洛書到底是關於什麼的學術

後面的兩個畫著圈圈點點的圖,叫《河圖》、《洛書》,它們就是麻將、象棋、圍棋的祖師爺。麻將與象棋、圍棋雖屬小道,卻都與這兩個圖有關系。
《河圖》、《洛書》是屬於中國學術思想神話部分的東西。舊傳說大禹治水的時候,在工程方面發生很多困難,結果在黃河上游,從河中出來一匹馬,古人將之神化稱它為龍馬。這龍馬背上背了一個圖案,圖案上就是這些個圈圈點點,沒有別的,因此這個圖案就名叫《河圖》,因為這個圖案,產生了數學的方法,數學的觀念。但古代的神話,和一般學說的說法兩樣,神話中說,大禹得了這個《河圖》,就能騙使鬼神,把中國的水患治平了。稍後在洛水裡出來一個烏龜,這烏龜的背上,有另一個由圈圈點點形成的圖案,這個圖案,名叫《洛書》。這兩種圖案合起來,就產生了中國數理的哲學和工程上應用的學說。這是我們傳統的說法,後世一直到了唐宋以後,在學說上一般學者都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採取懷疑的態度。到了現代更加反古了,認為這兩圖毫無意義,可能是假託的神話。現代學者這種「毫無意義的認定」又有什麼根據?亦說不出來,只是不相信這一套說法而已。

依我們所了解的,中國文化大概在春秋戰國時候,是沒有統一的。那時不但語言沒有統一、文字沒有統一、交通沒有統一、經濟沒有統一,乃至各個地區的社會形態亦不統一。周朝的政府所謂的中央天子之治,分封諸侯,地方分治,並不統一。從秦漢以後統一的局面是另外一回事,我們研究歷史,常以後代政治形態、社會形態看古人,這是很大的偏差。由於那時代沒有統一,從孔子所保留的四書五經文化看起來,唐虞以上的歷史,文字資料太難整理,所以有可靠文字為依據的時候,斷自唐堯開始,整理出了《尚書》,根據這些資料,就了解堯、舜、禹三代文化區域不同。那時在黃河上游的北部,更早時期的黃帝,如有名的涿鹿之戰,就是在河北的北部。那時的文化是在北方的,後來到了周朝的文化,差不多到了黃河以南,中國的文化是由北向南移,大的一面是由西北到東南,另外小的一面是由北到南,如江南的文化,是從晉朝以後才慢慢由北方推移過來。到了南宋的時代,江南文化便大盛。不但是中國,外國的文化也是一樣,都是由北方起源,慢慢推移演變到南方來。中外歷史上真能統治一代就興盛起來的統治者,都是起於北方,而且很少出於都市,大多都來自鄉間,這些對於研究哲學問題關系很大。
現在我們知道中國文化,最初是由黃河上游發展出來,顯見《河圖》、《洛書》這兩個文化系統,發生在不同的地點,一個是在北方黃河的上游,一個是在南方,在黃河的南岸洛陽這一帶。

從天文星象看《河圖》

研究這兩個圖有什麼意義?反對一派人的看法,認為這和小孩子畫畫的東西一樣,是毫無道理的。可是,如果說它是毫無道理騙人的東西,可騙了幾千年,而且都是第一流人物受騙,那麼這種很高明的騙術亦值得研究了。現在我來假定,這是過去非常簡化的天文圖,那麼它究竟指的是哪幾個星座?我們知道天文分幾種,現在分得更嚴格,譬如星象學,是屬於天文的學問。星象又分兩種,一種是講天文的星座,另一種我定名為抽象的星象學。古今中外如埃及、印度、中國,尤其在大西洋一帶的文化,乃至現在新發現南美一帶所謂落後地區的星座文化,都屬於抽象的星象學。抽象的星象學,是把天文的星象與人體的關系,連在一起研究,發展成看相、算命等等,都屬於星象學——抽象的星象,所以過去的歷史文化上,對看相算命的人,都稱他們為「星象家」。這就說明看相算命的原理,必須要從星象來的。現在美國有一門星象學,也是新興的學術,有七八個大學開了算命看相的課,正式研究全世界各國的看相算命方法,現在雖還沒有構成學位的系統,但已網羅了各國懂這一套的人開始任教。那麼我們提出來的《河圖》、《洛書》,就是我們古代簡化的、歸納性的星象圖,這是我的假設。如果從這個方向去發掘,當可發掘出很多的道理,在我們《易經》的象數方面,把這一套歸納出來,說法可不同了,是非常玄妙的,可是這些玄妙的方法產生了很多東西。譬如《河圖》下面的一個白點,叫作「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對方(上面)「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左邊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右邊為「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在中央為「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以前我們只知道如此背誦,到底什麼道理則不知道。事實上研究哲學或者研究科學,問題大了。
舉一個例子,全世界的文化,除了宗教以外,講宇宙的開始,不外乎一派是唯心的,一派是唯物的。唯物思想認為地球的形成,宇宙的開始,第一個原素是水。後來的地質學家,完全站在科學物理的立場,認為地球的形成,最初在太空中如一團泥漿旋轉,經過幾百億萬年的不斷旋轉以後,漸漸凝結起來了,成為地球。在中國的哲學中、科學中,《易經》里則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同樣的道理,水是第一個原素,等到形成了地球以後,所謂地六成之,這是中國思想。在春秋以前,講究時間與空間,這又與西方不同,當時西方講四方,印度講十方為空間的方位。中國人在春秋以前講六合,由莊子提出來,講六合空間,包括東南西北四方和上下,了解了這些以後,就知道《河圖》、《洛書》,不是隨便亂說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並不是迷信的話,而是說宇宙形成的第一個原素是水,構成了地球以後,再有四方上下六合來形成,但這是從推論來的,還不是科學的。講到中國的科學,多在過去道家的傳統思想里,大家都知道牛頓發現了地心吸力以後,世界的科學有一個轉變,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以後,對於牛頓的定理又要推翻或修正,又產生了現代的文化,所以人可以到太空去,但牛頓的地心吸力的定理還存在。其實每一個星球的本身,都有它的吸力,所以各不相干,都在那裡轉,但問題在於太空中有這么許多星球,為什麼不會相撞呢?舞台上表演特技,拋擲許多球不會碰撞,是因為時間、速度控製得好,位置擺得好,用力適當得好,可是太空的星球有誰在拋擲它們呢?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沒有找到,全世界人類正在找,我們把這些資料匯集起來,再研究《河圖》、《洛書》,就知道它們本身是有道理的。
為什麼「地二生火,天七成之」?這圖案下面兩點是偶數,黑點表示是陰性的,陰的東西是構成物質以後,陽的是在沒有構成物質以前,等於現代科學名詞中的「能」,有作用,但是看不見的,以哲學而言能是抽象的,在這里的代號就是白點,是奇數的。地二生火,古代亦可解釋為地下有火,所以有火山爆發,由地下生出火來,因此叫作「地二生火」,這種解釋似是而非,是前一個時期的知識范圍所能作的解釋。事實上「地二生火」是說地球形成以後,它的轉動摩擦,發生了電能,然後「天七成之」,這個是因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與北斗七星,所謂大熊星座有連帶關系。我們中國講天文地理,離不開北斗七星,古人認為這是皇帝的星座。我們不必看得那麼神秘,這有另外一套道理,同中國的政治哲學思想、科學、天文,樣樣都有關聯。

《洛書》與大禹治水

關於《洛書》的圖案,傳說是有一個烏龜從洛水裡浮出來,背上有這個圖案,我們的老祖宗大禹有了《河圖》、《洛書》以後,啟示了他的靈感,所以把中國的水患平定下來了。在我們中國文化的發展中,大禹的功勞最大,因他治水以後,中國九州才開始可以農業立國,一直傳下來幾千年,治水可以說是大禹一件劃時代的工作。而他做這件工作的智慧,是由《河圖》、《洛書》的啟示而來的。這個《洛書》的圖案,正好是一個烏龜殼的形狀,圖中的點點,古代有一首歌來敘述它說:「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頭上是九,下面是一,左邊是三,右邊是七,這些都是陽數,白點子,佔了四方。另外四個角,上面右角是兩點左角是四點,如同在肩膀上,下面右角是六點,左角是八點,像兩只足,為陰數,是黑點,五則居中,這是《洛書》的數字,《洛書》的數字擺法,是後天的用,《河圖》的數理則是體。

不傳之秘

這兩個圖的數字方位知道了以後,再把《洛書》數字的圖案,套在文王後天八卦的圖案上,於是我們前面講過的:「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的道理就看出來了。現在告訴大家,以前古人講易數卜卦,不肯傳人的秘訣,老實說那些傳秘訣的人,自己對秘訣的道理都不清楚,只知道書上說的,書上為什麼這樣說,他就不知道了。問題在於八卦的起用,是用文王的後天八卦,用《洛書》圖的數字,配上後天卦的方位,以用在占卜上,看對與不對,如此而已。有些人研究《易經》感到困難,就是因為被這些符號迷住了,尤其中國人過去的思想,研究了許多年發現了,卻不肯教別人,否則他自己沒得玩的了,所以只好瞞一手;這一瞞就完了,後人又要費好多心血去找出來,假如又瞞一手,幾千年就如此退下去了。其實大可不必,我覺得這是一個科學的東西,科學上的最高原理,現代可以不用在算命、卜卦、看風水上,現在可以用到宇宙的法則上。學通《易經》後,多看看太空、理化方面的新學問,會發現很多新的東西,就可以知道我們老祖宗的文化偉大之處了。

Ⅶ 中國的河圖,洛書從哪來

相傳很久以前,洛陽北黃河邊上的孟津,有一年從黃河裡爬出了個大怪物。這個怪物異常龐大,一張嘴就吞下個活人,一打滾地里的莊稼全都遭秧。從此這里田地漸漸荒蕪,百姓也吃盡苦頭,無以謀生。

怪物鬧的大家沒有活路,只好找來了伏羲。羲皇聽了大家的訴說後,忙帶上寶劍,來到河邊。那怪物原來是黃河中的龍馬,看到羲皇揮舞寶劍站在面前,知道逃脫不掉,忙伏地告饒,乞求羲皇放它條生路,並承諾:「若放了我,定從黃河裡拿件寶貝給您!」羲皇聽到說:「我不要什麼寶貝,只要你答應不再禍害百姓,我就放你。」

龍馬答應潛入河中。幾天後,它果然背負著一塊玉版獻給羲皇。伏羲一時也琢磨不出玉版上黑色小點和那些圖案,只知它是黃河中的寶貝,便喚這塊玉版為「河圖」。

此後,羲皇同龍馬結下深厚友情,伏羲經常去看龍馬。一天,伏羲細看龍馬身上的花紋,再琢磨河圖上的圖案,一下悟出了八卦圖。據說,伏羲還曾將他的八卦知識寫了本書叫《易經》,後經商周末年周文王的完善,變成了今日的(周易》,一直廣為流傳。

至於《洛書》,需從大禹治水說起。

有年夏天,大禹鑿開了龍門,伊河在龍門南形成的湖水流入了洛河待湖水漸漸流淺時候,從湖底浮出一個足有磨盤大的烏龜。大禹的手下人見了,忙揮劍去砍,被大禹攔住了,大禹看這只龜對百姓也從沒做過壞事,便把它放入洛河。

過了不久,有天,整個洛陽城都被大霧籠罩,大禹率領手下到洛河岸邊察看水情。忽然,在大霧茫茫的洛河裡升起了一束五彩寶光,隨之,罩在空中的大霧也煙消雲散。大禹仔細一看,那寶光升起的地方,浮出一隻烏龜,那寶光也正是從烏龜背上的一塊玉版放出來的。原來,當日的烏龜為抱答大禹,特將此玉版獻上,拜稱這塊玉版為《洛書》。

在《洛書》上有65個紅字,大禹一個也不認識。後來經過反復揣摸,整理出九個方面的內容,有歷法、種植穀物,制定法令等。

後來,古人根據《洛書》的九章大法,整理出一本科學法典一《洪範篇》。這部書一直傳至今日。

有趣的是,1987年安徽含山縣陵家灘原始社會末期墓葬中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片和玉龜,據專家考證,是無文字時代原始先民把天地、北辰、四維、四時、八方、八節、八卦和洛書之數融為一體的宇宙圖式,也是原始的洛書和八卦圖。出土的玉版、玉龜的年代,比大禹治水還早1000年左右。在今洛寧縣長水一帶「洛出書處」石牌二通。黃帝時,「倉頡隨帝南巡,登陽虛之山,臨於玄瀘洛訥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倉頡為黃帝史官。他依河圖洛書造出一代象形文字,成為中國最早的計數文字、漢字。倉頡造字後遺址也在洛寧縣西南30公里的興華鄉陽峪河東。

大致如此

Ⅷ 洛書河圖是誰創作的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文化發展的起源,有稱中國文化為「河洛文化」。河圖與洛書是兩大「謎」,其源自哪裡至今沒有結論。

據古代傳說,遠古的伏羲時代,有一神奇的龍馬背負著一張神秘的圖,出現在孟水水面上,象徵吉慶,後世稱之為「河圖」。在大禹治水的年代,又有一神龜背負著另一張神秘的圖浮出洛水,呈祥顯瑞,後世稱之為「洛書」。伏羲氏由「河圖」推演出八卦,稱「先天伏羲八卦」;商未周初的周文王由「洛書」推演出另一種八卦順序,及六十四卦,稱「後天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史記·自序》曰:「西伯囚基里,演周易」。《周易》源自於河圖洛書。其實,河圖與洛書分另是中國古代的天文與地理方點陣圖。這一宇宙圖被中國風水學及其它古代科技廣泛採用。

河圖與五行及先天八卦

河圖為先天本體宇宙圖,或稱廣義宇宙圖。河圖中共有五十五個黑白點,代表「天地之數」五十五。其中白點為單數一、三、五、七、九,代表陽,又代表天,稱為「天數」;黑點為雙數二、四、六、八、十,代表陰,又代表地,稱為「地數」。天數相加起來,是二十五;地數相加起來,是三十。天地之數相加共得五十五,因此稱「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河圖中還將一至五這五個數,稱為「生數」;將六至十這五個數,稱為「成數」。兩者間有著相生相成的關系。而圖中的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都有一奇、一偶兩組數字搭配著。表示世間萬物皆由陰陽化合而生成。或者是天生,地成之;或者是地生,天成之。

五個方位的規律見下圖。

河圖: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河圖圓圖與五方五行相配

天一地六為北一水 天三地八為東一木 天七地二為南一火 天九地四為西一金 天五地十為中一土

先天伏羲八卦圖

說卦傳: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先八卦對角數之和為九,這叫用九。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為先天數。

北方,是陽氣始生之處,就配以生數一,成數六,叫作「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東方,是日出之
處,陽氣漸長,就配以生數三,成數八,叫作「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南方,是陰氣始生之處,就配以生數二,成數七,叫作「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西方,是日落之處,陰氣漸增,就配以生數四,成數九,叫作「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中央,是中心地帶,將生數五與成數十配置,叫作「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由河圖推演出先天八卦圖。

洛書與五行及後天八卦

洛書是後天宇宙圖,或稱狹義宇宙圖。先天講體(本體),後天講用,先天卦是根本,後天卦是起用。洛書用一至九個數。其中單數(奇數)一、三、五、七、九為陽,象徵天道;雙數(偶數)二、四、六、八、為陰,象徵地道。

洛書天道運行規律:陽氣由北方始發,按順時針向左旋轉,經過東方漸增,到達南方後極盛,然後繼續旋轉到西方則逐漸減弱了。因此奇數「一」在北方,表示「一陽初生」,「三」在東方,表示「三陽開泰」;「九」在南方,表示「九陽極盛」;「七」在西方,表示「夕陽漸衰」。

洛書地道運行規律:陰氣由西南角上發生,以偶數「二」表示,然後逆時針向東南方旋轉;東南角上的偶數「四」,表示陰氣至此逐漸增長;到了東北角上,陰氣達到極盛,以偶數「八」表示;而地數「六」在西北角上,表示至此陰氣逐漸消失。

「五」則居中央,是三天與二地之和的象徵。

後天八卦由洛書推演而得。

洛書方圖

洛書: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為肩, 六八為足, 五居其腹, 洛書數也。

洛書圓圖與五方五行相配

一、三、九、七叫「四正」, 代表「二至二分」, 即:北一冬至,南一夏至,東一春分,西一秋分,
二、四、八、六叫「四維」, 代表「四立」, 即:東北一立春,西南一立秋,東南一六夏,西北一立冬。

文王後天八卦圖

說卦位: 帝出乎震。齊乎巽。 相見乎離。致役乎坤。 說言乎兌。戰乎乾。 勞乎坎。成言乎艮。

後天卦對角數之和為十。這叫合十。雙後五個指頭,兩個五合起來,叫做合十。中國人,印度人及天主教徒,均把兩掌合攏來「行禮」,叫合十。也叫合適。合不合適?是後天之數,這個合適的道理就是從這里來的。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乾六、兌七、艮八、離九為後天數。

實用八卦圖及九宮圖

歸納上述理論,中國風水學形成了許多實用圖表。現介紹最常用的三種:

1)實用八卦圖 先天八卦主「生」,據說人的飲食、穿衣、生老病死、養殖種植、冶煉金屬等等生態、生產方面的事情,可由先天八卦演算。後大八卦主「克」,據說人的祭祀、婚喪嫁娶等事務活動方面的情況,可由後天八卦演算,由八卦、五行、干支、八門及四象綜合相配可得中國風水學實用八卦圖。

中國風水學實用八卦圖

2)實用九宮圖 在中國風沙學中實用的還有一種圖表叫「九宮圖」。九宮圖實際上是洛書及後天八卦的方格圖,是為了排布方便、直觀。

中國風水學實用九宮圖

圖中:
四正:為北、東、南、西,即:坎震離兌,也就是一、三、九、七。

四維:又叫四隅,為西南、西北、東北、東南,即:坤、乾、良、糞,也就是二、六、八、四。

中宮:為中央,五。

3)實用九宮八風圖 在九宮圖上加進一年節氣和干支,就成為另一種中國風水學實用圖——九宮八風圖。

中國風水學實用九宮八風圖

圖中:甲膽乙肝丙小腸, 丁心戊胃己脾鄉。 庚是大腸辛是肺, 壬是膀胱癸腎藏。

八卦氣場通過五臟影響人體,這個事實可由人造的附加八卦場,即用磁鐵或電磁鐵,每三個一組按陰陽爻排成八個卦象,其次序取先天八卦之序,體驗者在卦中面南坐北,當附加磁場轉動時可得如下試驗結果:
乾卦轉向南時(正常卦位),肺涼腳熱;
坤卦轉向南時(反卦位),脾熱腳涼;
高卦轉向南時,心熱腎涼;
坎卦轉向南時,(即「水火既濟」卦)腎熱心涼;
兌卦轉向南時,肺涼;
良卦轉向南時,脾熱;
震卦轉向南時,肝熱。

不難看出,在人造的附加八卦場中,人的臟腑感覺基本與相對應方位的屬性相關聯。①在實驗中,除了磁鐵模擬八卦氣場以外,還可以用運氣書符、書卦、書畫、掛於牆壁的方法進行體驗,這就是風水學中用符調場的方法,效果也很不錯。

北京中山公園的五色土,把天下五色之土集中在一石台之上,不僅象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權,而且是天地「全息」的模型。北大荒是含腐殖質高的黑土;南方廣東廣西等地則是含礦物質的紅色土;東方山東、蘇北的土是青色的,好像水泥色;西邊是白色的,極淡的黃色,似牛奶;中央地河南、河北則黃色土。這五色對應著人體的內臟:腎黑、心赤、肝青、肺白、脾胃黃。

後天八卦在人體上也是相符的。中醫的《黃帝內經》講得很清楚。北為坎水,在人體為腎;南為離火,在人體為心;東為震,屬木,在人體為肝;西為兌,屬金,在人體為肺。中醫講腎主骨,技巧出焉。腎臟強骨骼必發達。北方人身高體健,出運動員。南為離火,為心,中醫講「心主神明」,即大腦聰明,思維敏捷。南方人作生意靈活、靠聰明漂洋過海,闖盪世界,世界上華人富翁多是南方人。西屬肺金,中醫講「肺開竅於鼻」,所以鼻子大小可以斷定肺功能。中國新疆人,乃至西方洋人的鼻子很發達。「肺又主悲」,西北的秦腔很是悲悲切切。東為肝木,肝主膽略,也主怒。東北、山東人膽子大,性格直爽。中國風水學上講,氣場隨地理分布變化,人的身體和秉性是氣場影響塑造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就是風水。

再看植物,南方熱帶有一種樹——芒果樹,一年四季結果,結出的果子四周顏色不同,南邊果子熟了,顯深黃色;東面果子是淡黃色的;西面是青的;北面果子很小,未成熟。這種樹泄露了宇宙氣場的分布規律,能量是從北逐漸增大的。通過這棵樹也可看出八卦符號的由來。宇宙氣場盡管人肉眼看不到,但它是按這個規律分布。白天黑夜、一年四季、人的一生興衰,都是這個規律。它是天地人萬古不變的規律。古人講「物物一太極」,即無論事物大小都是一個太極,均在後天八卦的運轉之中。

Ⅸ 洛書河圖到底誰發明的別告訴我神龜帶來的

一共有五中說法,有待考證,沒人知道歷史的真相 (1)伏羲「結繩為網以漁」說。

(2)黃帝「洛書魚獻」說。

(3)唐堯「靈龜」說。

(4)虞舜「黃龍負書」說。

(5)大禹《冊府元龜*帝王部》、《尚書*洪範》說。

Ⅹ 河圖洛書為什麼會成為中華文明的起源

只有說是最重要的起源之一

對中華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貢獻之大(河圖洛書、八卦周易、釋儒道三教、漢賦唐詩、少林功夫、四大發明、絲綢之路東起點等等,可謂數不勝數,僅四大發明,對全人類的貢獻就極其巨大),中國、中華、華夏的概念均出自洛陽,洛陽既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起源 .

閱讀全文

與洛書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