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老子發明道德

老子發明道德

發布時間:2021-07-28 04:36:12

A. 老子的道德經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學經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經》,一直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難讀懂的經典。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當取法於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則,分無、有二面。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道之理則貫穿於萬有,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極則必反,終必歸,根本之規律。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欲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刀兵,離爭斗,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欲,則無為而治。「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以柔弱勝剛強。道教知道之論與政治觀、倫理觀,大體不出老氏體系。至若經言「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鑒」,抱一處和等修養之道,更為道教守一、心齊、坐忘、服氣、內丹等多種煉養術之所本。而「長生」「死而不亡者專」等說法,道教引為仙學長生說之宗源。「歸根」「復命」之說,內丹學則發揮為內煉成真、與道合一之哲學依據。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B. 《老子》里「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一」具體是指的什麼

《老子》里「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中的「一」具體是指的道。

一就是道,這也是老子主張的道的精神,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以前曾經得到過道的,天因為得到道而變得清朗,大地因為得到道而變得寧靜遼闊。

(2)老子發明道德擴展閱讀

在《道德經》里,老子經常以「一」來代稱「道」,如二十二章的「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本章中,老子連續七次使用「一」字,其含義是相當深刻的。

他一再使用「一」,也表明他認為矛盾和對立總要歸於統一。在人類社會而言,老子也強調統一,認為侯王也要注重唯一的「道」,才能使天下有個准繩。

總而言之,不論是天、地、神、谷、萬物、侯王,都是來源於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不會再存在下去。

C. 老子的道德經有哪些人生哲理

也很多啊,非常值得研讀(雖然我也是一知半解的),隨便舉幾個: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被褐懷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D. 「仁、義、道、德」分別是誰提出的

孔子對仁義道德做出自己的闡釋而已,並不時說別人就不懂仁義道德,老子道德經也說道德,墨子的墨經也說仁義道德。這東西不是電燈泡那樣的發明,是誰發明就說誰,仁義道德,自古即有,沒什麼提出不提出的。

E. 在老子的道德學說中,什麼和什麼是統一的

因為老子提倡的是道法自然,道德和自然是統一的。

F. 老子發明的

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國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作品《老子》,
成就:
道家學派創始人、代表人物 辯證法思想、無為而治思想。

G. 道德經為什麼偉大

《耿閣約用「五百字的一句
          話」論哲聖老子》

                耿閣:著

偉大的老子*中國之驕傲!;實乃無與倫比無人能及也!;老子天下第一!;他是天神天聖之無量天尊也!;他是世界頂端級的唯一哲聖!;他的哲理是凌駕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及之人文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父或之科學之母!!!;他的哲學思想理論是整個宇宙規律的的化身(即:「是蘊存於整個宇宙間的天道地道人道中的理寓定律准則之化身或之是自然規律之天然法則的化身之理寓;也就是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的道法自然的無為而無不為的德道之思想理論這個僅用約八百漢字所組構成的五千字文的《道德經》就絕然般地將其整個宇宙間的自然規律之天然法則之客觀真理及之萬事萬物萬理萬情的道理都演繹待盡而且是完全可以統然宣之為無所不包而無所不極且又無所不奐的;故言其思想理論可曰謂之為:「她凌駕於物事理情之上並施寓於物事理情之中」  ;噫吁其之幾近乎美奐善然完整臻罕化玄易幻統御百端理妙無限之極致也!;他的宇宙觀是整個人類的靈魂並整個人類文明的燈塔。」

H. 人類的道德是怎麼起源和發展的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

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實為遵循道的規律來自身發展變化的事物。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

「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

(8)老子發明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閱讀全文

與老子發明道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