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陶器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參考資料來自:博寶藝術網。
由於考古學的蓬勃發展,以及中國與世界各地早期陶器的不斷發現,陶器起源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許多歷史的謎團相繼解開。
最早的陶器出現在距今約1.5萬年—1萬年前。起初在日本的愛媛縣上黑岩陰遺址出土了距今約1.2萬年前的陶器,有些人不相信年代會如此久遠。近年來,在日本除北海道和沖繩以外的其他地區,相繼發現了早期陶器,於是,在日本考古學分期上單獨劃分出了一個繩紋草創期。最近在長野縣下茂內和鹿兒島縣簡仙山,都出土了經測定約為距今1.5萬年前的陶片,其中鹿兒島的陶片燒成溫度只有400度—500度,質地疏鬆,還沒有完全陶化,可謂名副其實的土器。1999 年,日本青森縣大平山元一號遺址出土了無紋飾陶器,其陶片附著碳化物的碳測校正年代為1.6520萬年—1.4920萬年,在國際考古界引起了轟動。這些處於繩紋草創期的陶器,大多為圜底和近圜底的小平底,最初階段皆為素麵無紋飾,後來有的陶器加飾隆起的線紋、豆粒紋或爪形紋。在俄羅斯遠東至西伯利亞地區的一些重要遺址中,同樣發現了早期陶器,如烏斯奇諾夫卡、格羅馬圖哈、嘎夏、富米等地,它們的年代大體在距今1.3萬年—1萬年之間,比日本列島的發現年代略遲。遠東地區的陶器多平底,素麵或飾刮條紋,西伯利亞南部的早期陶器則多為圜底。
從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尤其是近10年間,在 國的南方和北方陸續發現了一批距今萬年左右,甚至約1.4萬—1.3萬年前的遺址以及古老的陶器遺存。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成為探討陶器起源的重要地區。南方的重要發現有江西的萬年仙人洞、吊桶環,廣西桂林附近的甑皮岩、廟岩、大岩和湖南道縣的玉蟾岩等遺址。北方的重要發現主要集中在華北一帶,如河北陽原於家溝、徐水南庄頭與北京懷柔的轉年遺址等。南方的早期陶器大多為圜底的罐和釜形器,其中以道縣的陶釜最為引人注目。該遺址於1993年發掘時意外地發現了 3塊較大的原始陶片,1995年又在相距前發掘地1米左右的地方發現了一堆一碰即碎的陶片,陶胎厚達2厘米。經考古工作者在室內整理,將陶片精心拼對粘合,竟出人意料地復原出兩件燒煮食物的炊器——陶釜。其中較大的1件口徑31厘米、高29厘米,形制為侈口、圓唇、斜弧壁、尖圜底,通體飾繩紋。這些陶片及其附著物經北京大學考古系進行質譜加速器碳14年代測定,結果為距今1.232萬年±120年和1. 481萬年±230年。無疑,這是 國迄今出土年代最早的兩件復原陶器。北方的早期陶器則多以平底的罐形器為主,其中以陽原虎頭梁遺址群中於家溝1995 年~1997年發現的數塊夾砂罐片的年代最早,距今約1.2萬年。在時代稍晚的轉年遺址,還出土了盛放食物或水的盂形器,這表明了原始陶器不斷發展的進程。
從世界范圍來看,發明陶器的時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美洲的陶器最早距今只有5 000多年;西亞地區最早的陶器不早於距今9 000年前,這里是先產生農業,進入新石器時代後才發明了陶器,因此西亞兩河流域與埃及一帶,在考古學上有一個前陶新石器階段;巴勒斯坦的印度河流域,也存在著所謂的前陶新石器,即先有農業後有陶器;印度恆河中游的陶器出土情況與巴勒斯坦略有不同,這里最古老的陶器大約出現在距今1.1萬年~9000年,當時農業尚未出現。
上述發現說明,世界各地的陶器發明並沒有一個大致統一的時間,最早的與最晚的前後相差萬年左右,這同時表明,各地有著不同的陶器發展歷程,因此,陶器的起源應該是多元化的。
⑵ 陶器是如何發明的
當我們來到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和大地灣文化遺址時,我們著到的是陶器內,容陶器,還是陶器。歷史把我們帶回到了公元前六七千年的那個時代——一個真正有所發明的時代。把平平常常的泥土,經過人為的加工,使之成陶製品,成為原始人的生活必需品,它的意義怎麼理解也不為過。
⑶ 陶器是怎樣發明的
有人推測,古人為了使枝條編制的器皿耐火和密緻無縫而塗上黏土,經過火燒之後,黏土部分很堅硬,進而發現成型的黏土不要內部容器也可以燒製成器,這可能是最原始的陶器。也有人認為,古人是偶然發現用手捏成的器物經火燒之後變得結實了,而且不怕水,因此而發現了陶器。
我國已發現距今約100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殘陶片。河北徐水縣南庄頭遺址發現的陶器碎片經鑒定為10800~9700年的遺物。此外,在江西萬年縣、廣西桂林甑皮岩、廣東英德縣青塘等地也發現了距今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
參考資料:陶器的發明
http://www.zjol.com.cn/gb/node2/node244025/node244029/node244043/userobject15ai4422988.html
⑷ 陶器是由誰發明的
沒有誰發明一說,只能說人們在方便生活的使用中慢慢形成的,陶器歷史悠久,版在新石器時代就權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品種有灰陶、紅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中國早在商代,就已出現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質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現內容多種多樣,動物、樓閣以及日常生活用器無不涉及。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在中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
⑸ 陶器`鐵器是怎樣發明的
陶器的發明源於在用枝條編制的簍形用具,上面抹泥晾乾後燒水,偶然發現泥燒到一定程度變成陶器後就不怕水了,就演變成只用泥成形燒制陶器,這是人類飲食文明的一個飛躍,以後人類就可以煮熟食物了。
鐵的發現是在人類掌握冶煉銅以後。鐵的還原溫度比銅高,但是還原條件和銅相似,人類掌握鼓風技術以後,能得到更高溫度,很可能在對某種未知的礦石的冶煉中煉出了鐵,當然以後的技術進步得有
⑹ 陶器起源是怎樣的
當上古先民剛剛結束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開始使用磨製精細的各式石器,並利用獸皮、獸骨、貝殼裝飾打扮自己的時候,便嘗試著展開思維的翅膀,來解釋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那時,他們既無法理解宇宙間神奇的造化和大自然無窮的破壞力,也無法說清自身奇妙的由來與延續。於是,面對這不可思議的一切,描繪出一個萬能的上帝,比如盤古氏開天闢地,以及有巢氏、燧人氏、神農氏的動人故事。
所有這些關於「創世」的傳說中,神祇們卻幾乎是用同一種方法創造了人類本身,那就是用了泥土。
傳說中,女媧煉五色石補好崩塌的蒼穹後來到河邊,休息時摶土為獸、為畜、為人。可泥太軟,造出的人沒有氣力,無法抵禦洪水猛獸,所以,她又用麻繩橫於中,人便這樣誕生了。
不論多麼精彩、豐富的想像,都與人們最為熟悉的事物密切相關。而那個時代,人類最富創造力的表現,莫過於將那一團團黏糊糊的泥土,改變成各種各樣的應用器皿,或捏塑、燒製成他們能夠見到和想要見到的一切,這就是陶器。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從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地區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來看,我國陶器的產生距今已有1.17萬多年的悠久歷史。
在遙遠的古時候,人們把黏土加水混合後,製成各種器物,乾燥後經火焙燒,產生質的變化,就形成了陶器。陶器作為一種器具,首先應用於古人的生活之中,製成罐、碗、盆、缽等用於儲藏、飲食。古代先民至少在1萬年以前就已掌握了製作陶器的技術,並已懂得了在做炊器用的陶器中要加進砂粒,以防燒裂。
由於陶器的發明通常是原始農業的直接產物,因而其功績似非當時的婦女莫屬。那時,男人們整天忙於捕獵、打魚,以獲取整個部落主要的食物;婦女則從事相對比較安全的農耕、畜牧,及肩負著小心保護火種的重責。
因此,唯有她們最容易發現泥土遭火烘烤後的變化。
人類尚處在母系氏族公社晚期的一些地區,陶器的製作都是出自女性那靈巧的雙手,男人們最多也就是幫著挖土、運土、砍柴,從事一些粗重的、純輔助性的體力勞動,或者乾脆什麼也不插手。
只是到了原始公社的晚期,農業生產逐漸上升為人們主要的活動時,也就是說,人類開始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後,制陶才隨之被男人們把持了。
據傳說,上古神話中的伏羲、盤古均為葫蘆的擬人化。伏羲氏本名最大可能是「匏析氏」,就是「匏析成瓢」的意思。制瓢技術解決了先民喝水的大問題,是一項足以與石器和火的發明相提並論的技術進步,伏羲氏其實是葫蘆時代的象徵。
據古史記載,伏羲生於成紀,即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秦城區一帶,女媧與伏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傳說他們均是「人首蛇身」,在人類遇洪水、人煙斷絕之際,結為夫妻,繁衍人類。
在天水的新石器時期彩陶中,伏羲、女媧人首蛇身交尾的圖畫和陶器,是國內能夠證明伏羲、女媧活動於天水一帶的最有力證據。
在天水市武山縣和甘谷縣還發現了仰韶時期的「人面鯢魚圖」彩陶瓶,這與伏羲時期的「人首蛇身」圖騰崇拜的記載相符。
自古以來,天水卦台山和伏羲廟一直是成紀地域內祭祀先祖伏羲的最大的廟宇,天水也被稱之為「羲皇故里」從「匏析」一詞可以推演出伏羲氏時代還開創了陶器的先河。有一種原始的製作陶坯的技術稱為胎模製陶術,以葫蘆等器物為胎模,外面塗泥,泥干後脫去胎模而成為陶坯,然後燒製成陶器。這種做法完全可能出現在伏羲氏時代後期。
首先,古代北方住房是用立木為支架塗泥成牆而成,天水秦安大地灣遺址更是將這種辦法用於大廳內獨立大柱的防火上。
其次,在伏羲氏時代後期,隨著人們用火知識和技術的提高,也可能出現燒煮食物的要求,為了防止易燃的瓢被火燒毀,會在瓢外面塗泥,瓢中加水燒煮食物。如果意外瓢中沒有水,就可能把瓢外的防火泥燒結成陶,從而開創了陶器時代。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東北的仰韶遺址位於洛陽市以西,仰韶村北面不遠處是屬於崤山山脈的韶山,這里流傳著最古老的關於陶器由來的故事。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
⑺ 陶器、鐵器是怎麼發明的
陶器的發明源於在用枝條編制的簍形用具,上面抹泥晾乾後燒水,偶然發現泥燒到一定程度變成陶器後就不怕水了,就演變成只用泥成形燒制陶器,這是人類飲食文明的一個飛躍,以後人類就可以煮熟食物了。
鐵的發現是在人類掌握冶煉銅以後。鐵的還原溫度比銅高,但是還原條件和銅相似,人類掌握鼓風技術以後,能得到更高溫度,很可能在對某種未知的礦石的冶煉中煉出了鐵,當然以後的技術進步得有一個過程。
⑻ 剛開始的陶器是怎麼發明的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和專發展更具有獨特的意屬義。中國陶瓷的發展歷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反應了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藝術風格和不同技術特點。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國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國就是"陶瓷的故鄉"。
考古發現已經證明中國人早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8000-2000年)就發明了陶器。原始社會晚期出現的農業生產使中國人的祖先過上了比較固定的生活,客觀上對陶器有了需求。人們為了提高生活的方便,提高生活質量,逐漸通過燒制粘土燒制出了陶器。
⑼ 陶器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制陶的發明與人類知道用火有密切的關系,被火焙燒的土地或者粘土因落入火堆而變得堅硬定型,可能促使原始先民有意識地用泥土製作他們需要的器物。因此,就一般意義來說,制陶完全可能由不同地區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發現、發明,而不一定需要其他地方人群的傳授與教導。我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裴李崗文化與磁山文化的陶器和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不論形制、器類、工藝與裝飾都不一樣,顯然都是各自獨立發生的。
第三種說法是虞舜發明了陶器。《史記》中就有虞舜在河濱制陶的記載,這種說法看來比較可信。
此外,還有不少學者指出,陶器並不是具體某人發明的,而是無數先民在生產實踐中逐步改進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