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樹狀月季品種如何選擇
樹狀月季,又稱月季樹、玫瑰樹,是由一個直立樹干通過園藝手段(扦插、養根、育干、嫁接、修剪、整形等措施)生產出來的一種新型月季類型,在河南地區最為盛行。
常綠或半常綠灌木,高1-2米。莖直立;小枝鋪散,綠色,無毛,具彎刺或無刺。羽狀復葉具小葉3-5片,稀為7片,連葉柄長10-15厘米,小葉片寬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 2.5-6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尖銳細鋸齒,表面鮮綠色,兩面均無毛,頂生小葉具長柄,側生小葉柄較短,葉柄和葉軸具稀疏腺毛和細刺;托葉邊緣具睫毛狀腺毛或具羽狀裂片,兩面均無毛,基部與葉柄合生。
花數朵簇生或單生,直徑約5厘米,花梗長3-5厘米,綠色,常具腺毛;花托近球形,萼裂片三角狀卵形,先端尾尖,全緣或羽狀分裂 外面無毛,內面和邊緣被短絨毛;花瓣重瓣,深紅色、粉紅色,稀白色;雄蕊多數;花柱離生,子房被柔毛。薔薇果球形,黃紅色,直徑1.5-2厘米,萼裂片宿存。
花期5-8月,果熟期8-10月。
1. 苗圃地的選擇
苗圃地宜選擇交通方便、背風向陽、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塊,以壤土或沙壤土為主,前一年的冬季將圃地深翻1遍,凍死土壤中的病菌、害蟲等。
2. 樹干即砧木的培育
選擇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直立性好、抗性強(抗寒、抗旱、抗病蟲害)、扦插容易成活的月季栽培品種作為砧木。現在應用最為廣泛的砧木為野生薔薇,如無刺多花薔薇或粉團薔薇。砧木扦插時間一般為春季4、5月份,大棚彌霧扦插則不受時間限制,任何時間都可進行。
a. 准備苗床
扦插圃地應選擇在用水方便,土地肥沃,地勢平坦的地方。土壤深翻後施適量基肥(羊糞等)。土地平整後將河沙鋪於土壤上,沙層厚3~5cm,沙床用0.1%多菌靈滅菌。床面寬1.5m左右,長5m左右,沙床做好後搭塑料小弓棚,頂高1m左右,同時在其上搭遮蔭棚,高1.8m以上。
b. 插穗的剪截
插穗剪截長度為10cm,在扦插時,插條上不留葉片或只留1~2片葉;插穗上端剪成平口,下端剪成斜口,剪口距腋芽數毫米。
c. 扦插過程
在扦插前先將沙床濕潤,扦插時一邊用小木棒在沙床上打孔,一邊將插穗插入孔內,小孔直經要大於插穗剪口的直徑。扦插深度為3cm左右,密度為10cm×15cm,扦插後插孔要擠緊,讓河沙和插穗緊密結合。
d. 插後管理
插後應盡量將溫度控制在22~26℃,盡量使空氣溫度和地溫相當,當溫度過高時,可以在棚上澆水或地上澆水,也可適當透風降溫。扦插初期應根據情況7~10d澆1次水,待生根後耗水量增大,要3~5d澆1次水。生根後要早晚打開塑料棚進行通風和透光,並逐漸延長通風透光時間,使小苗基本適應外部環境條件。
e. 小苗移植
將已經生根的小苗移植在花盆或大田裡,30cm×40cm株行距。
f. 苗期管理
剛移栽的小苗在管理時要注意保護根系,鋤草時要盡量不要動到根系。移栽後第1年的冬天要將地上枝條都剪掉,待第2年發枝後選粗大直立的枝條留1個作為樹干,其餘枝條都剪去。到第3年春季就可以此樹干為砧木,嫁接選中品種的大花月季。
3. 嫁接方法
選擇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白粉病和黑斑病)、香氣濃郁的大花月季的1年生健壯枝條作為接穗,嫁接方法有2種:
a. 帶木質部芽接法
根據砧木粗度及長勢,在0.8~1.5cm處截干,在截口下1cm處用單面刀片傾斜30°左右往裡切1~2cm,然後在下方相同方向傾斜70°左右截斷,形成一個舌形的斷面,然後在接穗上選擇飽滿的芽子,用同樣的方法把接芽切掉,然後把接芽嵌在砧木上的斷面里,用塑料帶纏好。塑料帶松緊要適中,且必須把接芽露在外面。注意接芽大小和砧木上的斷面大小盡量一致,使形成層都盡量對齊,若大小不太一致要保證一邊形成層對齊。此方法操作簡便快捷,成活率高,在大量育苗時一般都用此法,但此法技術性較強,需要工人反復練習,做到刀快手准。
b. T字形芽接法
T字形芽接同樣是目前月季嫁接生產的常用方法。先把砧木截干,用短刃豎刀從截面切口處向下豎直切一刀,約1.5~2cm長,使皮層形成T字形開口。將穗條從母株上剪下,去葉片留葉柄,選擇充實飽滿的接芽,用利刀在其上方約0.5cm處橫切一刀深入木質部約3mm左右,再用刀從接芽下方約0.5cm剛及木質部向上推削至接芽上方的切口為止。用刀挑開砧木T字形切口的皮層,將接芽插入切口內,將接芽的橫切口與砧木的橫切口對齊而不能暴露砧木形成層。然後即用塑料帶綁縛,綁縛時必須露出接芽。
4. 嫁接苗的管理
接後要加強肥水管理,25d左右檢查嫁接苗的成活情況,若接穗已萌發或接穗鮮綠表明已成活,否則,應及早補接。穗芽長至10cm以上時,用快刀在一側將綁扎的塑料帶割斷,注意不要碰傷接芽。穗芽發育成枝條後,根據需要,適當進行整形修剪,促使形成理想的樹形。花後要及時修剪及施肥,同時注意及時抹除砧木上發出的砧芽,防止營養流失。初夏和盛夏應適當遮陰和多噴水,以降溫補濕,同時注意保持空氣流通
『貳』 樹狀月季的介紹
樹狀月季,又稱月季樹、玫瑰樹,是由一個直立樹干通過園藝手段(扦插、養根、育干、嫁接、修剪、整形等措施)生產出來的一種新型月季類型,在河南地區最為盛行。
『叄』 樹狀月季用什麼作為砧木
樹狀月季也稱月季樹,它是將接穗嫁接在高桿薔薇頂部,通過生長發育和養護而形成的傘狀、扇狀或懸崖式等造型月季。
高桿砧木的選擇 培育樹狀月季對高桿砧木的選擇比較嚴格,不能隨意採用普通薔薇品種,而必須選用具有直挺、粗壯、少刺、速生、抗病害及親和力強,桿粗達到3厘米至5厘米的薔薇品種作砧木。歐美國家及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通過多年篩選,採用一種紫花薔薇作砧木,技術指標和觀賞效果較為理想。
接穗的選擇 樹狀月季嫁接所需接穗的選擇包括兩個方面;
1.接穗本身要飽滿、新鮮、無病蟲害、親和力強。
2.接穗母本的選擇以低矮、枝條多而短、樹冠形成快、耐修剪、易造型、多花、勤花、耐開、色澤艷麗、少發或不發病蟲害、抗寒抗旱品種為宜。
高桿砧木的扦插
高桿砧木的扦插可按以下要求操作:
1.與苗床呈90°角或45°角扦插。
2.株行距為10厘米×10厘米,其扦插深度和角度因截取的插枝長度不同而不同。一般桿高約65厘米,可呈90度角垂直扦插,扦插深度約15厘米;中等桿高約90厘米和高桿約120厘米的,可呈45°角扦插,扦插深度分別為18厘米和22厘米。
高桿砧木的移栽
高桿砧木扦插生根後要進行及時移栽。首先要選擇通風、保水、採光好的地段。每平方米用腐熟的家禽或其他有機肥(2000克)與氮磷鉀等有機肥(20克)作為基肥,均勻撒於土表,然後翻耕,深度25厘米至30厘米,有條件者可進行二次翻耕,有利於提高土壤破碎度和暴曬消毒。移栽的砧木既可溝植又可穴植,移植時保留頂端葉片,溝植和穴植的株行距均為60厘米×60厘米,以利於有足夠的空間,使樹冠均衡生長發育。
樹狀月季的嫁接
樹狀月季的嫁接就方法而言與普通月季的帶木質嵌芽接、無木質嵌芽接、劈接等嫁接方法一致,所不同的是應在距高桿砧木的頂端下方約5厘米處嫁接,然後在本嫁接點對面的側方5厘米處再嫁接一次,緊接著在兩個嫁接點側方5厘米處進行第三次嫁接。三處嫁接點最終在高桿砧木的頂端呈「品」字形分布以達到未來樹冠勻稱的目的。
『肆』 樹狀月季的培育過程
一、從月季自身培育:自月季中優選直立性較好、樹冠勻稱的品種,作為培育對象。經過幾年的觀察研究,我們發現這種月季樹雖可培育成形,卻有如下不足之處:
首先是上花量少、長勢緩慢,並且形不成較好的樹冠、樹形,觀賞價值低。二是壽命不長,易老化退化。三是培育難度大,發病率較高,不能批量生產。
二、後來,筆者發現一些薔薇發根快、成形快、生命力強,便採用以下兩種薔薇培育嫁接方法進行培育試驗。
1、扦插不同品種薔薇,枝條嫁接法。等枝條長到直徑0.6厘米左右,高度0.6米~2米時,劃分不同的高度,採用不同的嫁接方法進行嫁接。先後進行了200餘次的試驗,根據其生長表現最終選定了兩種適應性強的薔薇做砧木,並確定了兩種嫁接方法:傳統的盾形貼芽嫁接法和大開門剔木質部貼芽接法,二者中以後者最好。
2、播種薔薇種子培育法。薔薇種子發芽後移植,等長到地莖0.5厘米粗時嫁接薔薇,薔薇新枝長到高度0.6米~2米高時,嫁接月季。
採用以上兩種方法的優點是:樹冠形狀較好,開花量多,冠幅增長快,根部吸收能力強,植株壽命長等。缺點是:樹干柔軟、需支撐幫助(2~5年方可獨立生長)。
3、為克服以上兩種培育方法的缺點,筆者用徑粗3厘米以上的古樁薔薇進行嫁接試驗,最終從20餘種野生粗干薔薇中選定了野生木香薔薇,並完成了從大山中移植到平原馴化。 馴化過程如下:
1、根部處理 原因:斷面大、無根系、失水過多、雜菌感染強。處理方法:1、土壤高溫處理並用畢速滅+呋喃丹殺死病蟲害。2、斷面浸泡(百菌清+生根素+溶菌靈等)葯物。3、封根土厚度15厘米(高溫處理土)。
2、樹桿處理 原因:斷枝、斷根程度大、失水、失營養嚴重。處理方法:1、採用葯物(生根素+植物生長素+氨基酸+連黴素等)配製液打點滴;2、斷枝頂端採用石蠟封閉,上部10厘米處塗配製軟膏(凡士林+激素葯物)誘發新芽;3、相對溫度掌握在20℃~25℃,濕度控制在85%~90%。
古樁薔薇的培育過程:嫁接方法採用大開門剔木部質芽接法,嫁接類型分為:古樁盆景月季,高度 0.6~5米之間、莖粗3~8厘米各品種樹狀月季。
採用此方法嫁接的優點是:冠幅、開花量、生命力、樹干粗度都能達到最佳,無需支撐。缺點:自山中至平原馴化成活難度較大,已克服這一難關。
『伍』 樹狀月季的培育背景
在月季的種植繁育過程中事跡筆者發現,普通月季都是矮叢生型或灌叢生型,但有些月季的單枝高度在生長到1米以上時又生出多個分枝,就像是樹的形狀一樣。於是,就保留下來繼續觀察培養。這無意間的發現,使筆者突發奇想:能否將月季和樹形結合起來,開發出一種獨干樹形月季呢?這樣既保留了月季的優點,又可像樹一樣用於觀賞綠化。
就這個問題,筆者咨詢了國內當時的一些月季名家、植物專家,但大家當時對這個問題都比較保守,認為把月季培養成樹形偶然性太大、生命力不強、可操作性差,因此對發展月季樹大都持悲觀態度。於是自90年代初,筆者開始了對月季樹的獨自研究。
『陸』 我發明的苗木大枝老枝廣普扦插技術 申請專利的過程中會不會泄密啊有顧慮,所以一直沒申請。
1、專利申請在審查過程中,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工作人員有保密的義務。
2、根據您的技術領域來看,您的技術方案只能申請發明專利,而不能申請實用新型。
3、發明專利的申請流程中,在申請經過初步審查、進入實質審查之前有個公布的過程。所以您的技術方法有可能會遇到2種情況:A、公布後經過實審獲得授權;B、公布後由於新穎性、創造性等方面的原因沒有獲得授權。所以,您需要自己權衡。。。。
『柒』 樹狀月季的形態特徵和生態習性是什麼
一、樹狀月季的形態特徵:
1、常綠或半常綠灌木,高1-2米。
2、莖直立;小枝鋪散,綠色,無毛,具彎刺或無刺。
3、羽狀復葉具小葉3-5片,稀為7片,連葉柄長10-15厘米,小葉片寬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 2.5-6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尖銳細鋸齒,表面鮮綠色,兩面均無毛,頂生小葉具長柄,側生小葉柄較短,葉柄和葉軸具稀疏腺毛和細刺;托葉邊緣具睫毛狀腺毛或具羽狀裂片,兩面均無毛,基部與葉柄合生。
4、花數朵簇生或單生,直徑約5厘米,花梗長3-5厘米,綠色,常具腺毛;花托近球形,萼裂片三角狀卵形,先端尾尖,全緣或羽狀分裂 外面無毛,內面和邊緣被短絨毛;花瓣重瓣,深紅色、粉紅色,稀白色;雄蕊多數;花柱離生,子房被柔毛。薔薇果球形,黃紅色,直徑1.5-2厘米,萼裂片宿存。北方4~10月,南方3~11月。
5、小枝綠色,葉為墨綠色,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小葉一般3~5片,寬卵形(橢圓)或卵狀長圓形,長2.5~6厘米,先端漸尖,具尖齒,葉緣有鋸齒,兩面無毛,光滑;托葉與葉柄合生,全緣或具腺齒,頂端分離為耳狀。
6、花生於枝頂,花朵常簇生,稀單生,花色甚多,色澤各異, 徑4~5厘米,多為重瓣也有單瓣者;萼片尾狀長尖,邊緣有羽狀裂片;花柱分離,伸出萼筒口外,與雄蕊等長;每子房1胚珠。有花中皇後的美稱。花有微香,花期4~10月(北方),3~11月(南方),春季開花最多,大多數是完全花,或者是兩性花。肉質薔薇果,成熟後呈紅黃色,頂部裂開,「種子」為瘦果,栗褐色 果卵球形或梨形,長1~2厘米,萼片脫落。
二、樹狀月季的生態習性:
1、適應性強,不耐嚴寒和高溫、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的微帶酸性沙壤土最好。盆土疏鬆,盆徑適當、干濕適中,薄肥勤施,摘花修枝,防治病蟲,每年換盆。喜歡陽光,但是過多的強光直射又對花蕾發育不利,花瓣容易焦枯,喜歡溫暖,一般氣溫在22~25℃最為花生長的適宜溫度,夏季高溫對開花不利。
2、需日照充足,空氣流通,排水性較好而避風的環境,盛夏需適當遮蔭。多數品種最適溫度白晝15~26℃夜間10~15℃。它較耐寒,冬季氣溫低於5℃即進入休眠。如夏季高溫持續30℃以上,則多數品種開花減少,品質降低,進入半休狀態。
3、一般品種可耐-15℃低溫。要求富含有機質、肥沃、疏鬆之微酸性土壤,但對土壤的適應范圍較寬。空氣相對濕度宜75%~80%,但稍干、稍濕也可。有連續開花的特性。需要保持空氣流通,無污染,若通氣不良易發生白粉病,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氯,氟化物等均對月季花有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