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詞牌名誰發明

詞牌名誰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27 16:27:21

❶ 詞牌名的由來啊

一些詞牌調名由來
唐人之詞,必緣題作曲,故詞旨多與調名相符,宋人因調填詞,詞旨多與題不合

臨江仙言水仙
女冠子言道情
河瀆神言祠廟
巫山一段雲寫巫峽
醉公子寫公子醉狀
蝶戀花取梁元帝「翻階蛺蝶戀花情」
滿庭芳取吳融「滿庭芳草易黃昏」
點絳唇取江淹「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
鷓鴣天取鄭山禺「春遊雞鹿塞,家在鷓鴣天」
惜余春取太白賦語
浣溪沙取少陵詩意
青玉案取四愁詩語
踏莎行取韓 「踏莎行草過青溪」
西江月取衛萬「只今惟有西江月」
菩薩蠻西域婦髻
蘇幕遮西域婦帽
尉遲杯因尉遲敬德飲酒必用大杯
蘭陵王每入陣,必先歌其勇
生查子取張騫乘槎事
玉樓春取白樂天「玉樓宴罷醉和春」
丁香結取古詩「丁香結新恨」
霜葉飛取杜詩「清霜洞庭葉,故欲別時飛」
清都宴取沈隱侯「朝上閶闔宮,夜宴清都闕」
風流子取《文選注》「風流言其風美之聲,流於天下,子者,男子之通稱」
荔枝香取《唐書》「貴妃生日,命小部奏新曲,未有名,適進荔枝至,因名荔枝香」
解語花出《天寶遺事》明皇語貴妃「爭如我解語花」
解連環出《莊子》「連環可解也」
華胥引出《列子》「黃帝晝寢,夢游華胥之國」
塞垣春「塞垣」二字出自《後漢書鮮卑傳》
玉燭新「玉燭」二字出自爾雅
多麗為妓名,擅長彈琵琶
念奴嬌唐明皇宮人念奴也

❷ 詞牌名是誰編寫的

詞牌 ,也稱為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名。所以叫詞牌也叫詞典。
詞典,興於元初,清·李漁著《閑情偶寄》所述,唐則詩人濟濟,宋有文士蹌蹌。

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旋律、節奏的總和就是詞調。詞與調之間,或按詞制調,或依調填詞,曲調即稱為詞牌,其通常根據詞的內容而定。宋後,詞經過不斷的發展產生變化,主要是根據曲調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容並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後,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例如《沁園春 雪》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詞的標題。《卜運算元 詠梅》這首詞,"卜運算元"是詞牌名,"詠梅"是詞的標題。詞牌通常也決定詞的平仄。

來源:
現代人所謂的"詩""詞"都是古時人們的歌曲,每一種詞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一般的詞人只負責"填詞"就行了。樂曲名字的來歷,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菩薩蠻》因此得名。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玄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卜運算元》《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一類來自民間的曲調。

❸ 《雨霖鈴》這個詞牌名是誰創造

漢代樂府有《採桑曲》,唐代教坊有《採桑》,於是後來有《採桑子》回的詞牌。在安史之答亂中,唐明皇顛沛流離,苦不堪言。他曾在蜀地棧道中遇雨聞鈴聲,百感交集,他悼念貴妃,不由悲從心來,痛不欲生,因而作了《雨霖鈴》曲。後來《雨霖鈴》成了詞牌。

❹ 詞牌名的來歷

1、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名曲,後用為詞調。減字浣溪沙。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一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但這些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2、青玉案:取自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綉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3、卜運算元: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運算元」。北宋時盛行此曲。

4、長相思:本為樂府名篇,後來才成為唐教坊曲,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惜別離」一句,故名。

5、定風波: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

6、釵頭鳳: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後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7、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唐代教坊名曲。五代時起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五十四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

8、破陣子:原是唐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後改用為詞牌。

9、念奴嬌:調名取自唐玄宗天寶年間著名歌伎念奴。念奴是在宋代被大量寫入詩人的作品中,《全宋詞》中最早用《念奴嬌》作為調名的是沈唐。

10、漁歌子:又名《漁父》,唐教坊曲名,詞調由張志和創制。此曲起源於民間的漁歌。漁歌也是民歌的一種,是沿海、沿江地區和湖泊港灣周圍的漁民在打漁時藉以消遣的曲調。這些漁歌類似現在沿海地區的鹹水歌,歌詞一般是齊言體。

❺ 詞牌名最初又是誰定下來的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
兩千多種格式(按欽定詞譜)。詞的這些格式稱為詞譜。
關於詞牌的來源,大概有下面三種情況:
(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
。這些有的來自於民間,有的來自於宮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
最早一首詞的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叫《憶秦娥》,又叫
《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因為白居易的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
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又叫《憶江南》。《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由於
蘇軾一首《念奴嬌》的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的最
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更漏子》詠夜,《拋球樂
》詠拋球,等等。這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是
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在詞牌
下面或後面註明詞題。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沒有任何聯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
代號罷了。

❻ 詞牌名的來源

關於詞牌的來源,大概有下面三種情況:
(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
。這些有的來自於民間,有的來自於宮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
最早一首詞的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叫《憶秦娥》,又叫
《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因為白居易的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
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又叫《憶江南》。《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由於
蘇軾一首《念奴嬌》的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的最
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3)本來就是詞的題目。《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更漏子》詠夜,《拋球樂
》詠拋球,等等。這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是
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詞牌名的來歷

漁歌子:又名《漁父》。唐教坊曲名,詞調由張志和創制。
瀟湘神:又名《瀟湘曲》。唐代瀟湘地帶祭祀湘妃的神曲。
長相思:調名取自南朝樂府「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謝秋娘》,李德裕為亡妓謝秋娘作,因白居易詞中有「能不憶江南」,而改名《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謁金門: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辭有「得謁金門朝帝廷」句,疑為此詞調本意。
蒼梧謠:通稱《十六字令》。
如夢令:後唐庄宗李存勖創制,因詞中有「如夢,如夢」而定名。
青玉案:調名出自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綉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八聲甘州:依唐邊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韻,故名八聲。
念奴嬌:念奴,唐天寶年間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萬斯年》,因皇甫松詞有《懊惱天仙應有以》句而改名。
水調歌頭:唐大麴有《水調歌》,是隋煬帝開鑿汴河時所作,此調是截取其開頭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薩蠻: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雲》等。據記載,唐宣宗時,女蠻國入貢,其人高髻金冠,瓔珞被體,故稱菩薩蠻隊,樂工因作《菩薩蠻曲》。
釵頭鳳:取無名氏《擷芳詞》「可憐孤似釵頭鳳」為調名。
西江月:調名取自李白《蘇台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詠湘靈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張衡《南都賦》「坐南歌兮起鄭舞」。
一剪梅:因周邦彥詞「一剪梅花萬樣嬌」而定名。
水龍吟:調名取自李白詩句「笛奏水龍吟」。
沁園春:沁園本為漢代沁水公主園林,唐詩人用以代稱公主園。
蝶戀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簡文帝詩句「翻階峽蝶戀花情」,又名「鵲踏枝」「鳳棲梧」。 破陣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陣樂》。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在詞牌
下面或後面註明詞題。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沒有任何聯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
代號罷了。

❼ 宋詞詞牌名由來

關於宋詞詞牌的來歷.主要有下面6種情況:

1、來自樂曲的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這些有的來自民間,有的來自宮廷。詞剛興起時.曲調大多來自民間。唐、宋兩代,民間譜制的相當多,有些曲調為文人所愛好,因而據以填制新詞,後來就得到了廣泛流傳。

2、摘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早一首詞的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

3、取自原詞的題目。有些詞牌本來就是詞的題目。《浪淘沙》詠的是大浪淘沙,《更漏子》詠的是夜間景況.《拋球樂》詠的是拋球,《踏歌詞》詠的是舞蹈等等。

4、取自樂府。漢武帝時.曾委派擅長音樂的李延年為「協律都尉」.把製作樂曲規定為樂府的任務之一。此後,唐、宋兩代也都設有類似的音樂機構,專門整理古樂和創制新曲。這些新曲後來有不少都成了詞牌。

5、來自外域或邊地。漢唐兩代,西域和邊地的音樂不斷傳入內地,那些地方的某些曲調也隨之到處流行,有的就被採用為詞調。

6、詩人自度或自製。唐宋兩代,不少詞人通曉音律樂理,能自己創制詞調。例如宋代詞人柳永、周邦彥、姜夔等人,既是詞人,又是音樂家,他們的詞集中就有不少自製新調。

(7)詞牌名誰發明擴展閱讀:

常用的詞牌名如下:

1、望江南

本名《謝秋娘》。李德裕為亡妓謝秋娘作。因白居易詞中有「能不憶江南」,而改名《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運算元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運算元」。

3、採桑子

原唐教坊大麴中有《採桑》,後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慢詞,《採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4、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後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5、長相思

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詞牌

❽ 什麼是詞牌名是誰發明的

興於元初,清·李漁著《閑情偶寄》所述,唐則詩人濟濟,宋有文士蹌蹌。
是詞的格式名稱

❾ 詞牌名的由來

所謂詞牌,就是指唐宋時代經常用以填詞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樂曲的原名。詞牌數目,大約有八百七十多個(包括少數金、元詞調),詞的內容多數已與詞牌的意義無關。事實上,從北宋開始,詞人在詞牌之外,往往另加題名或序言以說明詞意。至於各詞牌的出處,只有少數是可以考證的,絕大部分已無法弄清其來歷了。 但一般而言,詞牌的產生大約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原來的樂府詩題(如"烏夜啼","長相思"等) ⑵唐代教坊樂曲的名稱(如"浪淘沙","西江月"等) ⑶根據詞的內容而定(如"臨江仙"----原寫水仙,"雙雙燕"----原詠燕子等) ⑷取別人詩句中幾字(如"醉春風"----李白"絲管醉春風","看花回"----劉禹錫"無人不道看花回"等) ⑸取某些歷史故事(如"解連環"----出《莊子》"連環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馬等) ⑹取本詞幾字(如"憶秦娥","占春芳"等) ⑺詞人自製,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們作的曲自己填上詞,再根據詞意自定; ⑻用原有詞牌,增字數後改稱(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 ⑼根據詞的字數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 ⑽有綜合兩個詞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 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 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 ⒀用樂調(如"角招","四犯令"等) ...... 當然,還應該注意到詞牌名的四種情況: ⑴調同名異,也就是一調數名(其中一個是本名,其餘皆為別名)。如"念奴嬌"是本名,"百字令"、"大江東去"、"酹江月"等皆為別名; ⑵調異名同,也就是幾個調同名。如"菩薩蠻"又名"子夜歌",而另外還有"子夜歌"的正調,完全與之不同; ⑶調異句同,即有些詞調字句全同,但譜入音樂時的腔調並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紅"、"赤棗子"、"搗練子"三調,均為五句,兩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聲韻。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卻不盡相同,不能把它們視為同調; ⑷調同句異,也就是一調數體。一個詞牌之下,有數種不同的詞體,當然,其中有正格和別格(異體)之分.如"念奴嬌",辛稼軒的"書東流村壁"為正格,蘇東波"大江東去"則為別格。以下流行詞譜,足資參考: ⑴《白香詞譜》[清]舒白香收100調 ⑵《唐宋詞格律》龍榆生收150調 ⑶《漢語詩律學�6�1詞譜舉要》王力收206調 ⑷《詞律》[清]萬樹收825調,1670體 ⑸《詞譜》[清]王奕清等收826調,2306體 詞是一種配合音樂的詩歌,是唐宋時代的樂府詩。適應文化生活的需要,結合當時在音樂和詩歌上的發展而流行的詞,它的前身是民間小調。例如:《舍麥子》,《挫磓子》等,可能是反映農民生活的;《漁父引》,《拔桌子》等,可能是反映漁民生活的;《破陣子》,《怨胡天》,《怨黃沙》是反映軍人生活的。由此可見,詞牌名的來歷和當時人們的生活是有著密切的關系的。到了後來,慢慢地就沒有什麼密切的關系了。

❿ 詞牌名是誰創作出來的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②(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隻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詞牌的來源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④,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庄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綉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何罷了。

閱讀全文

與詞牌名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