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文誰創造

文誰創造

發布時間:2021-07-27 15:59:12

Ⅰ 金文是誰創造

金文是鑄刻在殷周青銅上的一種文字,由於文獻太少,已不可考證。

Ⅱ 是誰創造了文字

倉頡。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內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容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

(2)文誰創造擴展閱讀

倉頡造字的故事:

一天,倉頡路過一個三岔路口時,見幾個老獵人在為走哪條路而爭論不休。一個獵人堅持往東,說東邊有羚羊,一個獵人要往北,說北邊可以看到地上追到鹿群,一個獵人偏要往西,說西面有兩個老虎。倉頡一問,幾個獵人是看到地上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

倉頡靈機一動,既然野獸能代表腳印,那麼符號便能代表事物。他高興的跑回家,開始創造了各種符號。倉頡依照太陽圓圓的模樣造成了「日」字,仿照月牙的形態造了「月」字,按照人的測影創造了「人」字,這些符號被創造出來以後,大大方便了記事的管理。

就這樣,文字便漸漸產生了,各項知識和技術被記錄了下來,人類脫離了口傳身教的階段,逐漸過渡到了文明時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倉頡

Ⅲ 臧文是誰創造的

是藏王松贊干布領導創造的臧文。

松贊干布(威利:Srong-btsan Sgam-po;藏語拼音:Songzain Gambo;THDL:Songtsen Gampo;又稱 khri-srong btsan, 605 ? 617? - 650),在《新唐書》等漢文史籍中名為棄宗弄贊、器宗弄贊、棄蘇農贊等。按照藏族的傳統每他是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實際上是吐蕃王朝立國之君。

松贊干布的父親囊日論贊,是一位很有作為的贊普。受父親的影響,少年時代的松贊干布就已顯現出非凡的才能。父親被仇人毒害而死後,13歲的他即贊普位。即位後,他一面緝查兇手,一面訓練軍隊,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亂,統一各部,定都邏些(今拉薩),建立了吐蕃奴隸制政權。之後,又先後降服周圍的蘇毗、多彌、白蘭、黨項、羊同等部,勢力日益強盛。

完成西藏的統一之後,松贊干布開始致力於政權建設,建立了完備的、以贊普為中心、高度集權的政治和軍事機構。同時,還制定法律、稅制,任用賢明的大臣,採取許多措施鼓勵百姓學習和運用先進生產技術,發展農牧業生產,使吐蕃的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現中興之勢。

為改變吐蕃人沒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結繩記事的落後面貌,他派出以大臣吞米•桑布扎為首的16名貴族到印度求學,終於創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為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藏民族文化的保存、傳承與發展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松贊干布非常欣賞唐朝的富庶與繁榮。唐貞觀八年(634),遣使赴唐溝通關系。同時,與南部泥婆羅(今尼泊爾)通好。十三年(639),與泥婆羅尺尊公主聯姻後,亦遣使赴唐求婚。唐太宗為結好吐蕃,求得西部邊境的安寧,遂於十五年(641)將宗室女文成公主許配給他。唐蕃聯姻,文成公主的入藏,將佛教和內地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帶到了高原,進一步促進了西藏經濟文化的發展。

唐貞觀二十三年(649),松贊干布被唐高宗封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後又進封為賨王。並鐫其像於石,列於太宗昭陵。永徽元年(650),松贊干布病逝。唐朝遣使弔祭。

Ⅳ 甲骨文是誰創造的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商朝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後把占卜時間、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不過具體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詳略的差異,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辭最為完整,同時也是現存數量最多的時期。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記錄,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歷法、醫葯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前10世紀)以龜甲、獸骨為載體的文獻。是已知漢語文獻的最早形態。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稱為契文、 甲骨刻辭、卜辭、龜版文、殷墟文字等,現通稱甲骨文。商周帝王由於迷信,凡事都要用龜甲(以龜腹甲為常見)或獸骨 (以牛肩胛骨為常見)進行占卜,然後把占卜的有關事情(如占卜時間、占卜者、占問內容、視兆結果、驗證情況等) 刻在甲骨上,並作為檔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見甲骨檔案)。除占卜刻辭外,甲骨文獻中還有少數記事刻辭。甲骨文獻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歷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征伐、刑獄、 農業、 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Ⅳ 白話文具體是誰創造的

不存在創造來不創造的問題,第一篇自白話文是魯迅寫的1918年9月,魯迅先生在《新青年》雜志上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狂人日記 在這以前,從沒有書面的白話文,人們肯能生活中也會用到,但是沒有書面的,文字慢慢的被簡化發展成為白話文,所以,不存在是誰創造的問題

自己打的,希望能給你幫助,望採納

Ⅵ 語文是誰發明

語文,初次接觸你,我並沒能感受到你的靈氣。但在逐漸的認識之中,我開始慢慢發現你的魅力。你如淡墨一般清香淡雅,醉人心扉;你如樂曲一般悅耳動聽,愉人心懷;你如花兒一般香氣撲鼻,沁人心脾。而你所包含的詩詞,則是你最迷人的風韻。我愛上了你的詩詞,它們真摯的情感,深厚的文化,朗朗上口的語言,都使我為之著迷。「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所散發出來的樂觀和積極,讓我對生活有了更大的信心。蘇軾超然灑脫之雅緻,豁達之開闊,體現了一個人在逆境之中的品格,令人敬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那字字鏗鏘的告誡,讓我倍加珍惜時光。「業精於勤,荒於嬉」,努力把握現在,讓少年時光多一份勤勉。哲理的你令我感悟頗深,而秀麗的你更是倍加迷人。「草長鶯飛二月天」中的春天,生機勃勃而又春意盎然,透出了春景的清新之感。「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天,花開艷麗而又美不勝收,顯出了夏日的火熱與奔放。「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秋天,景色別致,以楓葉襯秋意之濃,表現了秋天的宜人之美。「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冬天,冬雪紛飛,銀裝素裹,體現了冬季的晶瑩美。這些詩詞是你魅力的體現,我發現了它,並認真地感受它的雋永,它的雅韻。你的魅力更感染了我,它使我陶冶了情操,凈化了心靈。它使我愛上了寫作,愛上了閱讀。

Ⅶ 文字是誰發明的

在中國,傳說抄文字是由倉襲頡發明的。
《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Ⅷ 什麼是文言文是誰創造的

文言文是復以古漢語為基制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
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文言文並無特定之人創造,在當時的時代,文言文可以說是應運而生,是相對白話文來說的,中國古代的著作都是由文言文寫成

Ⅸ 中國文字是誰創造的

漢字,」傳說」是黃帝時代的史官倉頡所創造的。他觀察萬物,依據物體的形狀造字。不過雖說古書上有記載,但這畢竟只是」傳說」而已。

■ 其實漢字是起源於先民」結繩記事」(注1)(注2),是我們祖先共同努力的創作,倉頡可能只是」整理文字」的人。

■ 文字是因為使用上的需要而逐漸由少變多的,
是約定俗成的。

■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文字,所以在秦以前,文字的寫法也因為國家的不同而有不同。漢朝時候隸定,把圖畫式的小篆,改成一筆一畫的隸書,更方便傳抄使用,文字的形狀大約就定型了,當然還是有所改變與增加。

■ 而繁體中文,就是『倉頡』所發明的喔!
古文全都是繁體字喔!(注2)

※※

(注1)結繩記事:上古沒有文字時,在繩上打結做為記住事情的方法,為漢字最早的起源之一!

(注2)古時候,由於還沒有文字的發明,凡事都要利用打結的繩子來記載事情。一天,倉頡請一位名叫「二木頭」的屬下用一匹馬去換二輛車回來,而二木頭將繩子的一頭打了一個結,再將繩子的另一頭打了二個結後、便牽著馬往市場出發,二木頭找到了賣車的老闆後,將帶去的二匹馬換了一輛車後,就高高興興的回去向主人交差。然而,回去之後,倉頡一看、怎麼他交代換二輛車、卻只換了一輛車回來…,心理正納悶究竟是怎麼回事,打算好好問問二木頭呢!聰明的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哇!原來二木頭雖然將繩子打了結,但是卻將要買的東西記反了,將原本「一馬換二車」記成了「一車換二馬」了,白白讓市場老闆賺了一匹馬呢,搞得大家錯誤百出、人仰馬翻,也讓倉頡大人傷透了腦筋呢!由於吃過這種苦頭,倉頡心想,究竟如何才能解決眼前的難題呢?

倉頡每天在沙地上塗塗寫寫,很是懊惱…,有一天,倉頡看到了掛在窗檯上的一串魚,突然心生靈感,咦!聰明的倉頡靈機一動,腦中漸漸浮現出類似『魚』的象形文字,一連串的文字又一一浮現腦海中,才恍然大悟,原來太陽就是『日』字、田地就代表了『田』字,還有『口、目、耳』也是由圖形轉變而來的文字,他發現每個東西都有圖形代表它的意義,由景物轉變成的文字叫「象形」字,真是太妙了!

倉頡自言自語道:一棵樹就是『木』、樹木多了就是『林』;一個『石』代表石頭、三個石頭就代表很多石頭,也就是『磊』字;人在樹下歇著,就是『休』字;古時候的人,覺得女人留在家裡最安心、就發明了『安』字,把兩個字合起來,形成另一個意義的字,就叫做「會意」字,真是太有意思了!而「指事」原理造出的字,更能令你馬上看出意思,像是上和下,兩個人拿刀互斗就是『斗』字;因為後來文字不夠用了,便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加上形或聲的符號,成為「形聲」字,像是鯉,把里字和魚字合起來就是『鯉』;另外還有「轉注」字,是把形聲意義相近的字,互相轉用,像是依和倚;而另一種「假借」字,是取同音的字,借作別的意思,像是考和老!倉頡拿起樹枝在地上塗塗畫畫,也越來越有心得,終於發現了用文字記事的訣竅及要領,就是形成中國文字的六種原理,叫做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在一旁的大龍及小太極直呼中國字真偉大,開心地手舞足蹈起來!

倉頡會造字的消息傳到宮中,有一天,黃帝召見倉頡進宮,倉頡便向皇上一一說明了文字的由來和代表的意義:「太陽剛剛升起,就是『旦』字;他又畫了一個「手」字、加了一個「目」字,把手放在眼睛上,手加目,就可以變成『看』字」。黃帝聽了哈哈大笑,便請倉頡以後專心的造字。之後的每一天,倉頡便更用心、也更積極的創造出更多的文字,以造福大眾,這也就是我們中國文字的起源! <收起

閱讀全文

與文誰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