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麻將的發明閱讀答案

麻將的發明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2021-07-27 15:50:29

Ⅰ 麻將是誰發明

一說是萬秉迢,還有一說是鄭和發明的。

1、據傳,麻將牌是明代一個叫萬秉迢的人受《水滸》中一百單八將的啟發而發明的。一日,萬秉迢在閱讀施耐庵的《水滸》之後,被書中的108位好漢所折服。

他想:如果做一副娛樂工具作為紀念該多好。於是,他經過幾天的精心設計,終於研製出了我們現在所玩的108張麻將牌。他將麻將牌設計為108張,暗喻著《水滸》中的108條好漢。

2、從明永樂三年(1405年)到明宣德八年1433年(1433年),三保太監鄭和曾先後七次奉旨率船隊出使西洋。

由於船隊在大海上航行時間太長,鄭和怕水手們覺得無聊,就以紙牌、牙牌、牌九等為基礎,以100多塊小木片為牌子,設計了一種竹牌游戲。

(1)麻將的發明閱讀答案擴展閱讀

特點:

麻將運動不僅具有獨特的游戲特點,而且具有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於一體的運動,魅力及內涵豐富、底蘊悠長的東方文化特徵,因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麻將運動在中國廣大的城鄉十分普及,流行范圍涉及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已經進入到千家萬戶,成為中國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智力體育活動。麻將運動的客觀存在是當今中國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現實。

Ⅱ 麻將的發明借鑒了我國那部古典名著

麻將的由來之一:水滸傳
麻將本名應是「抹將」,抹的是水滸傳的108個好漢版。相傳元末明初有個權名叫萬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欲將水滸傳的故事讓達官貴人也知水滸故事,進而愛民護民遂發明麻將,將水滸英雄融入這個游戲中。

麻將以108張為基數,分別隱喻108條好漢。如牌中九條喻為「九條龍」史進,二條喻為「雙鞭」呼延灼,一餅喻為「黑旋風」李逵。之所以分為萬、餅、條三類,是取其本人姓名的諧音。每類從一到九各有四張牌,剛好108張。108條又是從四面八方匯聚梁山,所以加上東、西、南、北、中午個方為各掭四張牌計20張。這些好漢有富貴貧窮各階層,所以再加上「發」、「白」隱喻富有及窮白,加上八張牌,整副牌共計136張。

Ⅲ 麻將是如何發明的

當今最普遍的群眾性娛樂活動是什麼?人們十有八九會說是「搓麻將!」這一點連胡適先生也不否認:世界上凡有華人的地方,必有麻將。但是遍閱與麻將相關的書籍資料,大都是介紹搓麻將的技巧,而關於麻將的起源,多數含含糊糊,未見有令人信服的史實。麻將從何而來?
各種麻將起源說
曾在一本《麻將秘訣》的序言中讀到這樣一種說法:麻將是從馬吊牌發展而來的,只是如何演變,如何發展,就語焉不詳,使人對此說不得不打上一個問號。至於麻將出現的年代,有說清代,有說明代,也有說可以追溯到宋代,甚至唐代。但多數認為應該在明代,還有人考證出明太祖發行的「大明通行寶鈔」就是麻將的老祖宗「馬吊」的起源。
筆者曾在浙江寧波見過有個麻將陳列館,該館認為麻將系寧波人陳魚門在清代道光年間發明的,約有兩百年歷史,這算是麻將起源的一說。
不過另有一說:認為麻將的發源地乃江蘇太倉,此說法言之鑿鑿,似乎更有說服力。現錄此備考,以饗讀者。
首先從「搓麻將」三字來說,都與太倉方言有關。太倉方言中,把「雀」稱作「將」;「麻雀」叫「麻將」。太倉歷史名鎮雙鳳有一種傳統土特產「麻雀蛋」,但太倉老百姓習慣上都叫「雙鳳麻將蛋」,盡管包裝袋上印的是「雙鳳麻雀蛋」。
另外,太倉人把洗衣服的動作稱之為「搓」。常聽大人對小孩說:「衣服搓搓干凈」。還有,洗衣板太倉人叫「搓衣板」,可見「搓」是太倉人常用的口語之一。「搓」字譯成現代漢語,其意思就是「洗」。「搓麻將」就是由洗牌叫出來的;「打麻將」是打麻雀、捕麻雀叫出來的。
和「打麻雀」有關聯
「打麻將」是打麻雀、捕麻雀叫出來的?相關史料記載,兩者之間還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據載海上漕運始於太倉,而太倉因此成了漕運港,是皇家的糧倉,城市很快便興盛起來了。由於糧倉規模很大,糧倉常要翻曬糧食,所以最怕麻雀來偷吃。古代沒有農葯,沒有氣槍,所以麻雀為患。可以想像,等糧食一曬出來,必有成群結隊、成千上萬的麻雀黑壓壓飛下來飽餐一頓。
因此打麻雀成了守糧庫兵士必不可少的大事。主管糧倉的倉官就要求守護糧倉的士兵想方設法多打麻雀。為起到鼓勵、刺激士兵打麻雀的積極性,當官的定出獎勵政策。具體來說,就是製作了一種或竹或木的籌子,凡打中十隻麻雀可換取一枚籌子。這籌子屬代價券一類,平時不流通,不過到年底可憑籌子兌換成錢款,就像以前農村中的記工分,到年底再分紅,性質是一樣的。
那些守護糧倉的士兵多數無家無眷,不值班時也沒啥地方可去,那時又無多少娛樂活動,閑著多難受,為打發那長長的寂寞,於是就玩玩博弈的游戲,糧庫條件有限,就因陋就簡,在地上畫些格子,用小石塊來充當棋子,這種游戲自然是有輸贏的。兵士們平時沒錢,咋辦?就用打麻雀獎來的籌子代之。如今麻將中的一萬、兩萬就是籌子的價錢。這種土麻將後來傳到了社會上,經不斷改進、演化,慢慢變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麻將。
如果仔細考證一番的話,可發現一個小小的秘密:即麻將中的牌,以及搓麻將的一些術語幾乎都與打麻雀有這樣那樣的關系,所謂三句話不離本行嘛。謂予不信,請看事實。
細解「麻雀」與「麻將」
譬如一筒、兩筒,就是指火槍,或者叫獵槍。筒就是槍管,一筒就是一支槍,兩筒就是兩支槍。因為古代的火槍其槍膛內無來復線,准頭有限,要想瞄得准打得准,必須善辨風向,故而與東西南北風扯上了關系。因為麻雀之患並非季節性的,一年之中天天要打的,故而出現了春夏秋冬的牌。三點一線瞄準了,扳機一扣,就「砰」的一聲,這「砰」乃象聲字,即如今搓麻將中的「碰」,故「碰」須三隻一樣的牌,與三點一線不無關系。若一槍打中,這麻雀就會出血,出血就是「紅中」;若打不中,放了空槍,就是「白板」。如果打到的全是麻雀,謂之「清一色」,如果雜有其他鳥雀,即成了「混一色」……
打到了麻雀只要上交麻雀腳即成,就像現今滅四害時逮到老鼠,只須上交老鼠尾巴是一樣的。通常十隻麻雀的腳紮成一束。一束麻雀腳就可到倉官那裡換取一枚籌子,這就有了「束」的概念。到年底,拿籌子兌換成銀錢,就是所謂「發財」。
守糧倉的兵士中不少並非是太倉當地人,北方人常利用鷹隼來驅趕或捕捉鳥類獵物。我們南方人常稱鷹為鷂子,而北方人通常叫鶻。有了鶻,必能逮到麻雀,或者說鶻一出現,勝券也就在握了,因此「和」就成了贏的代名詞。實際上,麻將中的「和」是從「鶻」訛化過來的。太倉人發音前鼻音、後鼻音一般分不清,王、黃不辨,和、鶻就更難分了。
從以上的例證看,麻將起源太倉應該說是持之有故的,是比較能站得住腳的一家之言。
何不建個「麻將館」
「麻將起源太倉說」其實並不是新說,1990年年初,香港《明報》便登文說是「麻將起源太倉」;此外,華玲也曾撰寫《打麻將起源於捕雀》,也是持「麻將起源太倉說」。再後來,筆者又讀到了蘇州老作家老谷持同類觀點的文章,其文章言之有理,持之有據。這更使我確信「麻將起源太倉說」,並非空穴來風。
1999年4月,日本的野口恭一郎在東京郊區的千葉縣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家麻將博物館。而我國的浙江寧波也建造了麻將陳列館,參觀者甚眾。其實,太倉更有理由建造麻將博物館,這必定會吸引很多遊客。

Ⅳ 麻將是怎麼發明出來的,有什麼來歷

很多人都會打麻將,估計很少有人知道麻將是怎麼發明的?誰發明出來的?又有著什麼樣的來歷?

麻將在之前也叫麻雀、雀牌,我們先看看關於麻將的來歷

相傳,早在唐朝時期就有人發明了麻將的雛形,唐朝魏州昌樂,也就是今河南昌樂縣,有個叫張遂的人,是個天文家、數學家,他就曾編制了一套紙牌,每個紙牌規格大小都一樣,寬3.5厘米,長15厘米,每張紙牌上還印有“萬”、“索”、“筒”的圖樣,之後又增加了東南西北中發白其中牌,其實萬、索、筒是古代貨幣量的概念,但是紙牌優缺點,就是拿在手裡不方便。

究竟是誰發明的也是眾說紛紜,不過最終是興起於明末清初,現如今家家戶戶都以此為樂,在此新年之際,祝願大家還是小賭怡情,娛樂為主。

閱讀全文

與麻將的發明閱讀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