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當代大學生缺乏創造性

當代大學生缺乏創造性

發布時間:2021-07-27 15:50:07

『壹』 大學生為什麼 會缺乏創造性思維

我們的教育從來都不鼓勵創造性思維,一直以知識傳授為根本任務,大學生怎麼可能會富於創造性性思維?創造性思維號稱在對錯之外的思考,但是你看一看考卷,哪份考卷可以不區分對錯?創造過程是一個探索過程,創新的一個辦法就是試錯,而試錯將面對著直接的時間成本甚至經濟成本,我們現在的教育又是絕對不能允許學生「錯」的,那還怎麼創新?創造性思維需要假設能力,但基礎教育不允許學生作假設,只需要抓住正確答案,久而久之,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就萎縮了。

總而言之,這是個教育價值觀的問題,我們國家的教育價值觀是要把孩子培養成滿腹經綸永遠知道什麼是正確答案的學生,不允許試驗,尤其不允許試驗的失敗,那要創造性思維干什麼?真要是一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很強,他在學校里是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貳』 作為當代大學生,最缺乏的是什麼

像高中那樣的勤奮和認真,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認認真真的看一本書,完成一次作業。也缺乏毅力!

『叄』 當今大學生缺乏最什麼呢

當今中國大學生缺乏基本的三大能力:辨別真假、是非的判斷能力,辨別善惡、好壞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別美醜的審美能力。
大學生不敢懷疑現實、尤其是權威,他們有如劉心武《班主任》中的謝慧敏,無條件相信國家報紙、電視、教科書,用所謂的「唯物辯證法」來對待現實中的經濟混亂、政治腐敗,以及一切污濁的社會現象。他們不能辨別新聞的真假,。他們雖然瞧不起教師和某些名人,但卻不敢懷疑政府。他們依然用官方的思想和思維方式思考。
也有一些大學生玩起拾人牙慧的「後現代」深沉,對一切現行的思想、理論、行為皆採取虛無主義態度:什麽都沒有意思。
政治的冷漠與投機
如今,大學生們至少已是清一色的共青團員,但他們有當年保爾、卓婭、青年近衛軍的政治理想和獻身精神嗎?一方面,大學生們表示自己厭惡現行政治,但同時,他們又不可避免、不顧廉恥地投靠現行政治。他們厭惡每周由系黨總支書記和年級輔導員講授的「形勢政治學習」。北京大學中文系女生弓琳將萬元收入繳納給「親愛的黨」,則又是當代大學生政治投機的典範。
面對中國不可阻擋的腐敗潮流,大學生們並不痛心疾首,而一旦他們有機會,則決不放棄腐敗的機會(如今,不少可以腐敗並正在腐敗的位置上都已是碩士、博士)。
最近全國各地區縣一級舉行人民代表換屆選舉,第一次拿到選舉證的大學生們根本不懂什麽叫選舉,他們的民意被粗暴地強奸,卻毫不自知,如果有人提起1981年、1986年學生在選舉中轟轟烈烈的創舉和熱情時,他們感覺到不可思議,並猛烈批判。
更不可思議的是大學生那些無限膨脹的、變態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情緒。尤其是反美、仇日、大漢族、大統一的狂熱情緒。一方面,他們無條件支持和擁護當局的親美、親日外交政策;另一方面,他們又狂熱地閱讀《中國可以說『不』》這類極端主義宣傳品。對於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事件、中美飛機相撞事件,他們義憤填膺,上街遊行、焚燒美國國旗;對於「九.一一」事件,他們則與全世界罪惡的恐怖分子一起彈冠相慶,而對於印尼華僑慘遭屠戮則又無動於衷。但若有機會得到赴美簽證,他們則會興高彩烈、毫不猶豫。他們熱血沸騰地支持動用武力「解放」台灣,但若要他們穿上軍裝沖鋒陷陣卻又絕對不可能。
學術精神的失落

應當承認,當今中國大學生在中小學學習時的勤苦用功是世界上罕見的,但是,那是應試教育對他們生理、心理的殘酷折磨和摧殘,是強制性的、痛苦的。高中畢業時,他們對這種服刑式的生活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因而,進入大學之後,他們便愉快地卸下了身上的重負,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他們像打下江山的國家大功臣一般,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應當享受生活了。他們睡懶覺、逃課(多數課的確是無意義的)、上網、打工、談戀愛……但就是不肯認真讀書。臨到考試,他們便毫無羞恥地作弊,其作弊手段完全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紀錄。一些大學在考前舉行不作弊的簽名活動,大學生們一本正經,鄭重地簽名,但一上考場,他們仍要肆無忌彈地作弊,因為不作弊就無法過關。當今的本科生,除了教材(或一些流行的暢銷書之外)之外,根本沒認真讀過一部經典著作。至於學術論文,他們便四處剽竊、任意拼湊。他們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有學術意識,一切為了混一個燙金畢業證,為了找一個出力不多、但報酬豐厚的工作,滿足自己的高級物質生活享受。
如今,碩士、博士們的學術水準根本無法與80年代初期的本科生相比。如果對他們談起學術自由、思想獨立,他們更是匪夷所思。
道德素質低下
當今中國大學生中鮮有雅皮士,而更多的是嬉皮、潑皮。他們行為放湯,毫無基本的道德感。不尊重老師,不尊重同學,不尊重自身。
教師上課,他們自顧聊天、吃巧克力、聽隨身聽、化妝、呼呼大睡、半摟半抱著談情說愛、打手機,旁若無人,但是,若是大名人、黨委書記講話,他們便規規矩矩,言聽計從。教師放在講台上講義或私人物品,課間休息時,他們便隨便去翻動。一些學生還充當國安部的信息員,監視教師上課講了什麽、做了什麽。他們要考研究生時,就圍著教師團團轉,借書、提問,一旦事過境遷,不但不歸還所借的書籍、資料,面對面也不會招呼。碩士、博士對導師打翻天印的更不在少數。
大學生之間很少有真誠的朋友,更談不上志同道合。大家互相防範,絕無交心。背地造謠中傷,偷看別人的日記,甚至盜竊詞典、書籍、錄音機、衣物、人民幣的醜事層出不窮。如果是自己的競爭對手,他們便不擇手段,利用各種卑鄙伎倆,爭奪戀人,搶奪升學、留學機會,置對方於死地。
大學生談戀愛非常現實,他們看重的是對方的家境、對自己的作用,對愛情逢場作戲,未婚同居,有了小孩卻又不負責任,臨到畢業,便揮手拜拜,毫無遺憾之意。
一些大學生出外打工,不遵守時間和信用,敷衍塞責,抓拿騙吃,盜竊經濟情報,甚至出賣肉體和靈魂。
生理和心理的缺憾
如今,大學生們都貪睡,清晨鍛煉身體也只是少數學生的事。下午,球場上永遠是那幾張熟悉的面孔。運動會的成績也就一年不如一年。現在,大學經常活動著的只有兩種人:迷戀足球的男生,以及練健美操的女生。上課時,學生們都爭相去與教師爭奪電梯。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也不怎麽樣,他們缺乏信仰,缺乏毅力,缺乏進取精神和承受力。稍有成績,他們便趾高氣揚,得意忘形;遭遇挫折,他們便鬥志全無,灰心喪氣。即便是失戀這類生活小事,他們也無法承受,或兇殘報復,或痛不欲生。當今,大學生因學習、生活而頹唐、墮落、自殺的事件,時有發生。
缺乏藝術情趣
大學生的審美能力極端低下,他們的裝束打扮沒有品位,一味追求時尚,追求性感和刺激。他們瞄準歌星、影星、球星,和大街上的帥哥靚妹幾無區別。
他們對文學、美術、音樂的鑒賞力更不敢恭維。他們不喜歡經典名著,一次調查顯示,大學生心目中的經典就是《簡愛》和《飄》,除此之外,便是金庸、衛慧這類流行作家的作品。對於屈原、李白、蘇軾、關漢卿、羅貫中、曹雪芹、荷馬、但丁、歌德、托爾斯泰,除了熟悉姓名,根本就不讀他們的作品。
他們的美術修養基本上停留在卡通上,對中國和西方的繪畫、雕塑、建築作品毫無感覺。大學生的壁報、刊物,其美術水平也極其低下。
他們沒有古典音樂素養,對流行歌曲卻崇拜得五體投地。這一點,只要看看流行歌手們在北大、清華演出的盛況就知道了。校園學生廣播站幾乎不播放古典音樂,而纏纏綿綿的港台歌曲則不斷強化大學生們的低級感官。在大學生的聚會上,很難進行一次全體合唱,因為找不到一首人人都會唱的歌曲。大學的文藝會演,學生水平之差也令人汗顏。
近年來,大學頻頻擴大招生,只顧騙取學費,無暇顧及教學;而學生們本來就是沖著一紙文憑來的,並無過多怨言。由於金錢介入升學,大學中的衙內、富豪增多,加之教師的整體素質和能力也日漸退化,厭學之風更甚,如此惡性發展下去,中國大學生量的激增與質的銳減極不相稱,最終會導致什麽惡果,明眼人是不難了解的。

『肆』 如何促進當代大學生創新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是大學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高等學校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基地和搖籃,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當前,國內外高校都希望通過開展創新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國高校大學生缺乏創新能力,主要反映在學生崇尚科學,但不善於利用和創造條件;思維活躍,但缺少創新性思維方式;有靈感,但缺少創新技能;有創新熱情,但缺乏獨立創新目標[1]。1當代大學教育現狀傳統的教學方式大都是通過課堂中的講解傳授知識,盡管該方法傳播的知識比較豐富也比較適合於知識量較大的課程,但是過於枯燥,學生容易失去興趣和學習動力。中國的應試教育過於強調背誦記憶、應付考試,要求學生循規蹈矩地重復舊的知識,造成學生每天拚命地讀書,把成績當作唯一的人生目標,這樣的教育模式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成功背道而馳,扼殺了學生創造性。其次,當代大學生大都是被動的,由於學生總是被家長、老師告訴該怎麼做,一直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大大降低了把握學習和知識的主動性。再次,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幾乎是空白,這種與實際社會的脫節直接導致了大學生的就業難的問題。2大學生缺乏創新能力的原因2.1思維惰性思維惰性[2]是標准化思維的後果,它使得學生不願意也不善於對學習內容作深入的思考。在統一考試制度之下,求異思維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種功利性的教學對創新的阻滯非常明顯。2.2見樹不見森林學生的綜合能力比較差,不能很好地將所學到的知識整合起來,形成一個互相聯系的有機整體。這就會很容易形成一種不好的現象,我們稱之為見樹不見林,這種情況會使學生不能全面、靈活的掌握各科知識,使這些知識都處於一種獨立、不相關的狀態。而且還會使他們不能接受自己專業外的知識,對跨專業的想法不以為然。2.3被動實踐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學生相比,缺少應對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創新能力也較差。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眾多的原因中最不容忽視的就是「被動實踐」。它主要是指由老師來制定實踐的對象、方法、程序等內容,學生根據老師給出的種種規定去完成實踐任務。學生如果遵循老師的這些規定進行被動實踐,他們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創新思維。被動實踐嚴重阻礙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3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措施教育不僅是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名知識淵博的學者,更重要的是培養成為一名具有獨立性和批判性的思想者,教育者不應該主觀的決定學生應該學什麼,而是要通過社會需求來反饋,因此教師不僅是提供知識的人也是訓練運動員的教練。只要我們選對了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大學生的創新潛能。因此需要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3]。創造性教學就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把握創造活動的一般規律,逐步引導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吸引優秀文化成果,更好地解決一些難題,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伍』 為什麼中國學生缺乏創造性

為什麼中國的學生缺乏創造力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經撰文稱,未來中國的GDP將不可避免地追上美國,但創新能力可能很難與美國匹敵。因為創新需要思想競爭與自由交流,不然如何解釋一個人口四倍於美國的國家(假設中國人才也應是美國的四倍)沒有很高的技術突破?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除了體制及基礎研究薄弱等原因,主要是中國的教育出了問題。我們的教育模式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至於我們在思想競爭方面大大滯後於美國。
中國人的高智商是公認的,但中國孩子卻被普遍認為想像力、創造力缺乏。幾年前,一個國際教育評估組對21個國家的中小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中國學生的想像力排在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在倒數第五。每年,中國學子有2000多人拿到美國大學的博士學位,但獲得的一致評價卻是「中國學生的想像力貧乏」。
絕不是中國孩子的創造力天生就弱,這個結果是中國家長和學校聯手提供的教育環境造成的。學校嚴格的紀律和統一的標准壓制了孩子的個性,「好孩子」、「優秀孩子」都以好成績為導向,在這樣的環境里,很多孩子努力學習只是為了獲得外界認可,內在興趣和動機都很弱。中國採用「標准答案」的教育方式也極大地限制了孩子們的思維發展,這些都使中國孩子的創造潛能被過早地扼殺了。

『陸』 當前學生創造性方面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謝謝啦

在民主型教師課堂領導方式中,教師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方式,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獨立自主能力強,對於問題有較為深入的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好奇心強:在權威型教師領導方式的課堂中,教學過程的主動權掌握在教師手中,教師採用灌輸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和觀點,不允許學生提出有創見性的問題。受這種領導方式的影響,學生只能無條件被動接受,不敢提出質疑,學生獨立性和創造性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在放任型課堂領導方式的教育中,教師對學生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對學生既無要求也無關心。在此環境中的學生不能體驗到教師的關心,沒有情感寄託,對學習缺少興趣,而且由於學生對學習目標不明確,不能依據學習計劃完成任務,不能及時得到教師對學習效果的檢查與評定,從而使得學生養成懶散拖拉的習慣,學習成績比較差。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課堂領導方式可以改變學生的控制感和他們對學習價值的評估,進而對學生的學業情緒產生影響( Pekrun,2006) 。Assor等人( 2005) 在控制教師教學行為的實驗研究中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懲罰出現錯誤的學生或者不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等消極教學行為,學生會產生憤怒和焦慮的情緒。Frenzel 、Peknm和Goetz( 2007) 在研究小學生的數學課堂時發現,在個人水平和班級水平上,學生的情緒會受他們知覺到的班級環境狀況的影響。研究者們採用教育實驗法探討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學業情緒的影響,結果表明教學方法的作用是明顯的,會對學生的學業情緒產生影響( 趙淑媛、蔡太生,2012;馬慧霞,2010) 。董妍和俞國良( 201 1) 在考察整合性學業情緒干預對學習不良青少年和全體青少年學業成就的影響時發現,干預班學習不良及全體學生的積極學業情緒顯著多於對照班。胡晨( 2013) 在研究初中生教師領導行為、學業情緒與學業成就的關系時發現,初一學生知覺到的教師領導行為與學業情緒之間的關系密切,民主型教師領導方式下學生會體驗到更多的積極學業情緒,消極學業情緒體驗到的更少;權威型和放任型領導方式下學生會體驗到更多的消極學業情緒和更少的積極學業情緒。研究者們認為教師以熱情的教學態度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並適時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指導學生在學業任務有更佳的表現,將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學業情緒。

『柒』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缺乏著一種什麼樣的動力

當今中國大學生缺乏基本的三大能力:辨別真假、是非的判斷能力,辨別善惡、好壞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別美醜的審美能力。 大學生不敢懷疑現實、尤其是權威,他們有如劉心武《班主任》中的謝慧敏,無條件相信國家報紙、電視、教科書,用所謂的「唯物辯證法」來對待現實中的經濟混亂、政治腐敗,以及一切污濁的社會現象。他們不能辨別新聞的真假,。他們雖然瞧不起教師和某些名人,但卻不敢懷疑政府。他們依然用官方的思想和思維方式思考。 也有一些大學生玩起拾人牙慧的「後現代」深沉,對一切現行的思想、理論、行為皆採取虛無主義態度:什麽都沒有意思。 政治的冷漠與投機 如今,大學生們至少已是清一色的共青團員,但他們有當年保爾、卓婭、青年近衛軍的政治理想和獻身精神嗎?一方面,大學生們表示自己厭惡現行政治,但同時,他們又不可避免、不顧廉恥地投靠現行政治。他們厭惡每周由系黨總支書記和年級輔導員講授的「形勢政治學習」。北京大學中文系女生弓琳將萬元收入繳納給「親愛的黨」,則又是當代大學生政治投機的典範。 面對中國不可阻擋的腐敗潮流,大學生們並不痛心疾首,而一旦他們有機會,則決不放棄腐敗的機會(如今,不少可以腐敗並正在腐敗的位置上都已是碩士、博士)。 最近全國各地區縣一級舉行人民代表換屆選舉,第一次拿到選舉證的大學生們根本不懂什麽叫選舉,他們的民意被粗暴地強奸,卻毫不自知,如果有人提起1981年、1986年學生在選舉中轟轟烈烈的創舉和熱情時,他們感覺到不可思議,並猛烈批判。 更不可思議的是大學生那些無限膨脹的、變態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情緒。尤其是反美、仇日、大漢族、大統一的狂熱情緒。一方面,他們無條件支持和擁護當局的親美、親日外交政策;另一方面,他們又狂熱地閱讀《中國可以說『不』》這類極端主義宣傳品。對於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事件、中美飛機相撞事件,他們義憤填膺,上街遊行、焚燒美國國旗;對於「九.一一」事件,他們則與全世界罪惡的恐怖分子一起彈冠相慶,而對於印尼華僑慘遭屠戮則又無動於衷。但若有機會得到赴美簽證,他們則會興高彩烈、毫不猶豫。他們熱血沸騰地支持動用武力「解放」台灣,但若要他們穿上軍裝沖鋒陷陣卻又絕對不可能。 學術精神的失落 應當承認,當今中國大學生在中小學學習時的勤苦用功是世界上罕見的,但是,那是應試教育對他們生理、心理的殘酷折磨和摧殘,是強制性的、痛苦的。高中畢業時,他們對這種服刑式的生活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因而,進入大學之後,他們便愉快地卸下了身上的重負,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他們像打下江山的國家大功臣一般,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應當享受生活了。他們睡懶覺、逃課(多數課的確是無意義的)、上網、打工、談戀愛……但就是不肯認真讀書。臨到考試,他們便毫無羞恥地作弊,其作弊手段完全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紀錄。一些大學在考前舉行不作弊的簽名活動,大學生們一本正經,鄭重地簽名,但一上考場,他們仍要肆無忌彈地作弊,因為不作弊就無法過關。當今的本科生,除了教材(或一些流行的暢銷書之外)之外,根本沒認真讀過一部經典著作。至於學術論文,他們便四處剽竊、任意拼湊。他們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有學術意識,一切為了混一個燙金畢業證,為了找一個出力不多、但報酬豐厚的工作,滿足自己的高級物質生活享受。 如今,碩士、博士們的學術水準根本無法與80年代初期的本科生相比。如果對他們談起學術自由、思想獨立,他們更是匪夷所思。 道德素質低下 當今中國大學生中鮮有雅皮士,而更多的是嬉皮、潑皮。他們行為放湯,毫無基本的道德感。不尊重老師,不尊重同學,不尊重自身。 教師上課,他們自顧聊天、吃巧克力、聽隨身聽、化妝、呼呼大睡、半摟半抱著談情說愛、打手機,旁若無人,但是,若是大名人、黨委書記講話,他們便規規矩矩,言聽計從。教師放在講台上講義或私人物品,課間休息時,他們便隨便去翻動。一些學生還充當國安部的信息員,監視教師上課講了什麽、做了什麽。他們要考研究生時,就圍著教師團團轉,借書、提問,一旦事過境遷,不但不歸還所借的書籍、資料,面對面也不會招呼。碩士、博士對導師打翻天印的更不在少數。 大學生之間很少有真誠的朋友,更談不上志同道合。大家互相防範,絕無交心。背地造謠中傷,偷看別人的日記,甚至盜竊詞典、書籍、錄音機、衣物、人民幣的醜事層出不窮。如果是自己的競爭對手,他們便不擇手段,利用各種卑鄙伎倆,爭奪戀人,搶奪升學、留學機會,置對方於死地。 大學生談戀愛非常現實,他們看重的是對方的家境、對自己的作用,對愛情逢場作戲,未婚同居,有了小孩卻又不負責任,臨到畢業,便揮手拜拜,毫無遺憾之意。 一些大學生出外打工,不遵守時間和信用,敷衍塞責,抓拿騙吃,盜竊經濟情報,甚至出賣肉體和靈魂。 生理和心理的缺憾 如今,大學生們都貪睡,清晨鍛煉身體也只是少數學生的事。下午,球場上永遠是那幾張熟悉的面孔。運動會的成績也就一年不如一年。現在,大學經常活動著的只有兩種人:迷戀足球的男生,以及練健美操的女生。上課時,學生們都爭相去與教師爭奪電梯。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也不怎麽樣,他們缺乏信仰,缺乏毅力,缺乏進取精神和承受力。稍有成績,他們便趾高氣揚,得意忘形;遭遇挫折,他們便鬥志全無,灰心喪氣。即便是失戀這類生活小事,他們也無法承受,或兇殘報復,或痛不欲生。當今,大學生因學習、生活而頹唐、墮落、自殺的事件,時有發生。 缺乏藝術情趣 大學生的審美能力極端低下,他們的裝束打扮沒有品位,一味追求時尚,追求性感和刺激。他們瞄準歌星、影星、球星,和大街上的帥哥靚妹幾無區別。 他們對文學、美術、音樂的鑒賞力更不敢恭維。他們不喜歡經典名著,一次調查顯示,大學生心目中的經典就是《簡愛》和《飄》,除此之外,便是金庸、衛慧這類流行作家的作品。對於屈原、李白、蘇軾、關漢卿、羅貫中、曹雪芹、荷馬、但丁、歌德、托爾斯泰,除了熟悉姓名,根本就不讀他們的作品。 他們的美術修養基本上停留在卡通上,對中國和西方的繪畫、雕塑、建築作品毫無感覺。大學生的壁報、刊物,其美術水平也極其低下。 他們沒有古典音樂素養,對流行歌曲卻崇拜得五體投地。這一點,只要看看流行歌手們在北大、清華演出的盛況就知道了。校園學生廣播站幾乎不播放古典音樂,而纏纏綿綿的港台歌曲則不斷強化大學生們的低級感官。在大學生的聚會上,很難進行一次全體合唱,因為找不到一首人人都會唱的歌曲。大學的文藝會演,學生水平之差也令人汗顏。 近年來,大學頻頻擴大招生,只顧騙取學費,無暇顧及教學;而學生們本來就是沖著一紙文憑來的,並無過多怨言。由於金錢介入升學,大學中的衙內、富豪增多,加之教師的整體素質和能力也日漸退化,厭學之風更甚,如此惡性發展下去,中國大學生量的激增與質的銳減極不相稱,最終會導致什麽惡果,明眼人是不難了解的。

『捌』 大學生怎樣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1.增強大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培養年輕一代的知識水平和創造性能力,是繼承中國先進知識成果的首要條件,也是不斷創造新發現並趕超世界先進生產力的不竭動力。唯有不斷發揚創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業的順利開展,因此,大學生積極思考並主動參與創新活動,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1. 根據研究,大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一,缺乏創新的觀念和創新慾望;二,缺乏創新性 思維能力 ;三,缺乏創新的興趣和毅力;四,缺乏創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隨著網路的盛行、西方思想的傳入和現在中國社會所面臨的種種壓力等問題的日益呈現,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活動也出現了很大的分離,譬如各種 心理問題 和道德修養缺陷等,這些無疑都給當代大學生創新 能力的提高 設置了障礙。從中國大學生的創新現狀分析,不斷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素質,提高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已成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並「緊急治療」大學生在創新問題上犯下的疾病有著迫切的必要性。

  2. 把自己的興趣推而廣之,堅持不懈地沉醉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考當中;另外,要善於用逆向思維考慮問題的症結,不斷地培養自己的直覺,並把思維的靈感火花及時保存,成為研究的新發現;科學的態度也很重要,這需要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要聚精會神,真正深入到一個問題的每個層次中,否則效率的下調只會使瞬間的靈感頃刻溜走。我們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現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是理論上該有的現象,老師有時候也無從解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勤於思考和研究解決問題,任何新發現都是在長期的思考論證中得以立足的,搞實驗的人必須要有思考的習慣,這是研究的前提所在.

『玖』 當代大學生缺乏哪方面素質

感恩、豁達、孝心、責任與擔當、與人為善等。

『拾』 形勢與政策論文大學生怎樣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培養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是大學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高等學校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基地和搖籃,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當前,國內外高校都希望通過開展創新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國高校大學生缺乏創新能力,主要反映在學生崇尚科學,但不善於利用和創造條件;思維活躍,但缺少創新性思維方式;有靈感,但缺少創新技能;有創新熱情,但缺乏獨立創新目標[1]。
1 當代大學教育現狀
傳統的教學方式大都是通過課堂中的講解傳授知識,盡管該方法傳播的知識比較豐富也比較適合於知識量較大的課程,但是過於枯燥,學生容易失去興趣和學習動力。中國的應試教育過於強調背誦記憶、應付考試,要求學生循規蹈矩地重復舊的知識,造成學生每天拚命地讀書,把成績當作唯一的人生目標,這樣的教育模式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成功背道而馳,扼殺了學生創造性。其次,當代大學生大都是被動的,由於學生總是被家長、老師告訴該怎麼做,一直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大大降低了把握學習和知識的主動性。再次,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幾乎是空白,這種與實際社會的脫節直接導致了大學生的就業難的問題。
2 大學生缺乏創新能力的原因
2.1 思維惰性 思維惰性[2]是標准化思維的後果,它使得學生不願意也不善於對學習內容作深入的思考。在統一考試制度之下,求異思維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種功利性的教學對創新的阻滯非常明顯。
2.2 見樹不見森林 學生的綜合能力比較差,不能很好地將所學到的知識整合起來,形成一個互相聯系的有機整體。這就會很容易形成一種不好的現象,我們稱之為見樹不見林,這種情況會使學生不能全面、靈活的掌握各科知識,使這些知識都處於一種獨立、不相關的狀態。而且還會使他們不能接受自己專業外的知識,對跨專業的想法不以為然。
2.3 被動實踐 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學生相比,缺少應對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創新能力也較差。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眾多的原因中最不容忽視的就是「被動實踐」。它主要是指由老師來制定實踐的對象、方法、程序等內容,學生根據老師給出的種種規定去完成實踐任務。學生如果遵循老師的這些規定進行被動實踐,他們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創新思維。被動實踐嚴重阻礙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3 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措施
教育不僅是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名知識淵博的學者,更重要的是培養成為一名具有獨立性和批判性的思想者,教育者不應該主觀的決定學生應該學什麼,而是要通過社會需求來反饋,因此教師不僅是提供知識的人也是訓練運動員的教練。只要我們選對了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大學生的創新潛能。因此需要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3]。創造性教學就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把握創造活動的一般規律,逐步引導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吸引更多優秀文化成果,更好地解決一些難題,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閱讀全文

與當代大學生缺乏創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