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葯丸發明人

葯丸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07-27 14:47:36

❶ 人類歷史上貢獻最大的五種葯物,分別是什麼呢

在古代成年男子的壽命一般也只有40多歲,即使是這樣,在當時也稱得上長壽了,由於古代戰爭頻繁,各種流行病頻發,人的生命脆弱得如同紙一般,身體很容易因為這些內在外在的原因而崩潰,但隨著現代醫學的崛起,很多古人談之色變的疾病,在現代醫學的顯微鏡下,纖毫畢現,無所遁形,根本就不算什麼!其實我們現代人能擁有這樣悠然的心態,還是要感謝這幾種葯物的誕生,沒有它們,我們至今也難逃死神的魔爪。

第一種,青黴素。

❷ 中葯是誰發明

中葯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認識,逐漸積累了豐富的醫葯知識。由於太古時期文學未興,這些知識只能依靠師承口授,後來有了文字,便逐漸記錄下來,出現了醫葯書籍。這些書籍起到了總結前人經驗並便於流傳和推廣的作用。中國醫葯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對於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著巨大的貢獻。由於葯物中草類佔大多數,所以記載葯物的書籍便稱為「本草」。據考證,秦漢之際,本草流行已較多,但可惜這些本草都已亡佚,無可查考。現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稱為《神衣本草經》,著者不詳,根據其中記載的地名,可能是東漢醫家修訂前人著作而成。《神農本草經》全書共三卷,收載葯物包括動、植、礦三類,共365種,每葯項下載有性味、功能與主治,另有序例簡要地記述了用葯的基本理論,如有毒無毒、四氣五味、配伍法度、服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劑型,可說是漢以前中國葯物知識的總結,並為以後的葯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將《神農本草經》整理補充,著成《本草經集注》一書,其中增加了漢魏以下名醫所用葯物365種,稱為《名醫別錄》。每葯之下不但對原有的性味、功能與主治有所補充,並增加了產地、採集時間和加工方法等,大大豐富了《神農本草經》的內容。到了唐代,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對外交通日益頻繁,外國葯物陸續輸入,葯物品種日見增加。為了適應形勢需要,政府指派李勣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經,稱為「唐本草」後又命蘇敬等重加修正,增葯114種,於顯慶四年(公元659年)頒行,稱為《新修本草》或《唐新本草》,此書由當時的政府修訂和頒行,所以可算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葯典。這部本草載葯844種,並附有葯物圖譜,開創了中國本草著作圖文對照的先例,不但對中國葯物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而且不久即流傳國外,對世界醫葯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以上所述是中國古代葯物知識的三次總結,以後每隔一定時期,由於葯物知識的不斷豐富,便有新的總結出現。如宋代的《開寶本草》、《嘉祐補注本草》,都是總結性的。到了北宋後期,蜀醫唐慎微編成了《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他將《嘉祐補注本草》與《圖經本草》合並,增葯500多種,井收集了醫家和民間的許多單方驗方,補充了經史文獻中得來的大量葯物資料,使得此書內容更為充實,體例亦較完備,曾由政府派人修訂三次,加上了「大觀」、「政和」、「紹興」的年號,作為官書刊行。明代的偉大醫葯學家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在《證類本草》的基礎上)進行徹底的修訂,「歲歷三十稔,書考八百餘家,稿凡三易」,編成了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本草著——《本草綱目》,於李時珍死後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首次刊行。此書載葯1892種,附方11000多個。李時珍在這部書中全面整理和總結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人民的葯物知識,並作了很大發展。他改繪葯圖,訂正錯誤,並按葯物的自然屬性,分為十六綱,六十類,每葯之下,分釋名、集解、修治、主治、發明、附方及有關葯物等項,體例詳明,用字嚴謹,是中國本草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也是中國科學史中極其輝煌的成就。李時珍長期親自上山采葯,遠窮僻壤,遍詢土俗,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對葯物進行實地考查和整理研究,並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力辟迂儒之謬論,痛斥方士之邪說,糾正了古代本草中不少葯物品種和葯效方面的錯誤,才使《本草綱目》一書達到前代一切本草遠未達到的水平,這部書在十六世紀初就流傳中外,曾經多次刻印並被譯成多種文字,不但對世界醫學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也是研究動植礦物的重要典籍。清代乾隆年間趙學敏編成《本草綱目拾遺》一書,對《本草綱目》作了一些正誤和補充,增葯716種。由漢到清,本草著作不下百餘種,各有所長,但可稱為總結性的,只有上述幾書。其餘如地方性的《滇南本草》(明。蘭茂)、專記外來葯物的《海葯本草》(唐。李殉)。記載食物療法的《食療本草》(唐。孟銑)、記載救荒植物的《救荒本草》(明。朱橚)、側重葯物鑒別的《本草衍義》(宋。寇宗黃)、側重葯物炮炙的《炮炙論》(南北朝劉宋。雷敩)以及便於學習誦讀、翻檢查閱或臨症參考的中小型本草多種。清代道光年間,吳其浚的兩部專論植物的著作:《植物名實圖考》和《植物名實圖專長編》問世,前者記載植物1714種,後者描述了植物838種。對於每種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和產地敘述頗詳,並附有精確插圖,尤其著重植物的葯用價值與同名異物的考證,所以雖非葯物專著,亦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中國古代人民關於葯物的知識還收栽在許多醫學和方劑學的著作中。例如東漢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唐。孫思邈的《干金備急方》和《千金翼方》、宋。陳師文等所編的《太平惠民和濟局方》、明。朱橚等的《普濟方》等等,不勝枚舉。這些書籍中收載的葯物和方劑,很多至今還被廣泛地應用著,具有很好的療效。很多中草葯的療效不但經受住了長期醫療實踐的檢驗,而且也已被現代科學研究所證實。有些中草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結構等也已經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例如麻黃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黃鹼、常山治瘧的有效成分常山鹼、延胡索止痛的主要成分四氫掌葉防己鹼(延胡索乙素)、黃連和黃柏止痢的主要成分小櫱鹼(黃連素)、黃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黃芩素、大黃瀉下的有效成分番瀉甙等等。為了保證葯物的療效,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於葯物的栽培、採收、加工、炮製、貯藏保管等方面,也都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大量事實證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實踐所積累起來的醫葯遺產是極為豐富、極為寶貴的。我們應當珍視這個祖國醫葯學的偉大寶庫,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❸ 蠟包中葯丸最早是誰發明的如題 謝謝了

蠟殼葯丸起源於清朝初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它的生產工藝頗為獨特,其蠟殼是蜂蠟與木蠟混合鑄成的,先割成半球形,然後將大(小)蜜丸裹在其中,再用蠟密封。這樣就可久存而不變質。大多數中葯材含有糖、澱粉、發揮物等成份,極易吸潮、霉變或招惹蟲蛀,用蠟殼包裹遠勝於罐頭包裝。據說有保存百年而不變質的葯丸,這就是這種古老劑型歷盡滄桑而不被淘汰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考證,蠟殼葯丸的出現,與保存一種治心臟病的中葯蘇合香丸有直接聯系。由於蘇合香丸容易揮發,為了保存它的葯效,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用蠟殼包裹。而蠟殼葯丸最先在廣州陳李濟葯鋪出現。原因主要有:一是葯鋪的資本較大,擁有較高技術的制葯人員,能成功把蜂蠟與木蠟混合成既不軟、也不硬的蠟殼;二是由於廣東香葯多,氣候濕熱,又是進出口貿易要地,外因的條件也促成了它的問世。 據很多史料記載,蠟殼葯丸起源於陳李濟,後來,北京、杭州等地的葯鋪也相繼採用,先是限於少數貴重丸劑,如大活絡丹、回生丹、十全丸、安宮牛黃丸等,後來慢慢發展到普通葯丸也用蠟殼包裹。然而,其在中成葯中廣泛應用,則是近百年間的事,特別是解放後的30多年。蠟殼丸的發明,也和我國古代其它許多發明一樣,具體人名、時間和地點往往無從查考,因為過去這類發明是不為社會重視的。

❹ 是誰發明的葯

國古書中有「神農嘗百草,始有醫學」的記載,可見中國人用天然植物作為葯物的歷史在炎黃二帝時期即已開始。夏禹時代,即公元前2140年,中國人已知釀酒,以後即發展出葯酒用於治病。一直延續至今的中葯湯劑的發明,始於商湯王朝時代。到後漢張仲景及晉代葛洪時期,已有完整的葯物及其劑型的記述。公元657年,中國唐朝帝國頒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全國性的葯典。世界最早,最完整的葯學大全,是明代李時珍畢其一生精力所著的《本草綱目》。 古希臘時期有用葯的記載,醫學先驅克拉底已開始用礦物和植物治病。化學葯物則始於瑞士煉丹家巴拉塞爾蘇斯。其後,德國葯師塞圖內爾於1805年從鴉片中提純了嗎啡,並開始了生物鹼類的半合成工作。德國化學家艾利希則在1885年首先提出並大力發展化學治療學,是現代化學治療學的奠基人。 現代葯學的內容包括了葯物(葯材)的製造,鑒別與分析,配合,葯理,保存,標准化工作,臨床應用等方面的專門知識在內。其中就葯物製造看,常以構效關系為理論指導;就葯物作用看,已深入到亞細胞-分子水平進行研究。 現代葯物有化學來源與生物來源兩大類。化學來源的葯物涉及到葯物設計,葯物化學,生物合成葯物化學等;天然來源的葯物則涉及天然葯物化學,植物化學分類學,生化葯學等。(圖一)華夏文明始祖之一軒轅黃帝,中國醫學和用葯的歷史至少可上溯至此

❺ 如果有人研製出可以治療一切癌症的葯丸,這個人是功臣還是罪人

人類一直以來都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生老病死。其實古代的皇帝中秦始皇在世的時候就一直花費經歷研究「長生不老」的葯物。如今我們的社會科技都在發展,醫療方的研究也是朝著比較好的方向去。但是提到癌症還是很多人會恐慌。一旦你患了癌症就相當於上帝已經給你了一張「死亡通知」。

相信這樣的葯丸總有一天會出現的,相信這樣的功臣總有一天會到來的。

❻ 「糖丸爺爺」顧方舟時不時被人誇贊,他發明的小小糖丸為何作用那麼大

我相信低於40歲的人都吃過糖丸爺爺的“小糖丸”他之所以每每被稱贊,是因為他發明的“小糖丸”救了無數中國小孩子的命。

一:“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

顧方舟,畢業於蘇聯醫學科學院,是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他曾說他這輩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一顆小糖丸,大學期間顧方舟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黨員,他看到了百姓命運悲慘,人間疾苦,深刻明白做醫生可以救很多人,但是從事公共衛生,能讓千千萬萬的人受益,大學畢業之後顧方舟開始著手研究預防多種傳染病的疫苗,學成歸國之後,顧方舟被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開始著手研究脊髓灰質炎,後來,江蘇南通爆發了麻痹型脊髓灰質炎,,江蘇接近2000個孩子患上了麻痹型脊髓灰質炎,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小兒麻痹症,患上這個病的小孩子運動神經元受損,出現肢體癱瘓症狀,失去正常走路的能力,那個時候中國根本沒有疫苗可以救助,是顧方舟幾番艱辛,從蘇聯朋友那裡拿到了活疫苗。

❼ 葯物是誰發明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神農氏即炎帝。中國傳說中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回晚期,《淮答南子·修務訓》:「神農乃始教民,嘗百草之滋味,識水泉之甘苦,……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由是醫方興焉」。《帝王世紀》稱:「炎帝神農氏,……,嘗味草木,宣葯療疾,救夭傷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古代文獻論述神農氏嘗百草而始有醫葯者相當豐富,四川至今還有一個感人的神話傳說,說神農氏為了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葯,他嘗盡了百草,有一天嘗到一種劇毒的斷腸草,終於他的腸子斷爛,為人民犧牲了生命。正因為此,我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葯物的著作,約成書於漢代,被命名為《神農本草經》,即寓有尊崇懷念之意。

❽ 麻醉葯是誰發明的

麻醉葯是華佗發明的。

麻醉劑用葯物或非葯物方法使機體或機體局部暫時可逆性失去知覺及痛覺,多用於手術或某些疾病治療的葯劑。「麻沸散」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和使用的麻醉劑,由東漢末年和三國年間傑出的醫學家華佗所創造,公元2世紀我國已用「麻沸散」全身麻醉進行剖腹手術。近代最早發明全身麻醉劑的人是19世紀初期的英國化學家戴維。

東漢時期,即公元2世紀,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華佗發明了「麻沸散」。麻沸散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麻醉劑;華佗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使用麻醉劑進行手術的人。麻沸散創造了中國古代醫學的一個世界之最。

(8)葯丸發明人擴展閱讀:

麻醉葯用於那些在人體的限定范圍內能暫時完全地和可逆地阻斷神經傳導,即在意識未消失的狀況下使人體的某一部分失去感覺,以便於外科手術進行的葯物。普遍應用於口腔科、眼科、婦科和一些外科小手術中,用於暫時解除疼痛。

局部麻醉葯和全身麻醉葯根本區別在於:局部麻醉葯與神經膜上的鈉離子通道上的某些特定部位結合後,通過鈉離子通道的鈉離子減少從而改變神經膜電位,導致神經沖動的傳導被阻斷,最終實現麻醉效果;而全身麻醉劑則是通過影響神經膜的物理性狀,比如膜的流體性質、通透性等起到麻醉的作用。

局部麻醉葯按結構類型可分為對氨基苯甲酸酯類、醯胺類、氨基酮類、氨基醚類、氨基甲酸酯類。

❾ 葯是誰發明的,葯的第一個發明者是誰

神農。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傳說他牛頭人身。由於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

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後因嘗斷腸草而逝世。

(9)葯丸發明人擴展閱讀:

經過長期嘗百草發明了葯草療疾,炎帝神農悟出了草木味苦的涼,辣的熱,甜的補,酸的開胃。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葯治不同的病,先民因病死亡的也少多了。為「宣葯療疾」還刻了「味嘗草木作方書」。這便是人類醫學科學的發端!

神農親驗本草葯性,是中葯的重要起源。這一過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無數次的反復實踐,積累下來許多葯物知識,被纂刻記載下來。隨著歲月的推移,積累的葯物知識越來越豐富,並不斷得到後人的驗證,逐步以書籍的形式固定下來,這就是《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成為中國最早的中草葯學的經典之作,後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為宗,對中醫葯的發展一直產生著積極的影響,並逐步發展豐富,形成了如今世界聞名的中醫葯寶庫。

❿ 誰發明了麻醉葯。

華佗, 麻葯是現在進行大手術時不可少的東西.也是做整容手術的必需品內,
中國在很久以前容就有了麻葯.
華佗第一個發明止痛的麻醉品但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麻沸散的配方,以致它的葯物組成,至今還是一個謎。
據日本外科學家華岡青州考證,麻沸散的組成是:曼陀羅花、生草烏、全當歸、香白芷、川芎、炒南星.
滿意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葯丸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