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文學創造的主客體

文學創造的主客體

發布時間:2021-07-27 14:01:16

❶ 文學創造主客體關系是什麼

一、文學創造中主客體關系的特點
1、人類活動中的主客體關系:物質專實踐關系屬;認識關系;價值關系;
文學創造的主客體關系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所構成的審美價值評價關系
2、文學創造中主客體關系的特徵:以情感體驗為心理特徵 ;以感性直觀為思維特徵;情感體驗和感性直觀是連接主客體關系的紐帶
二、文學創造中主客體的雙向運動
主體能動地審美地反映客體 :對創作客體的選擇;對客體進行變形、情感投射和觀念移注
主體始終受到客體的規定和制約:家的選擇受社會生活的情勢的規定和制約

❷ 文學創造的主體是詩人和作家,文學創造的客體是什麼

文學創作的客體,是指進入創作主體體驗和實踐范圍內並同創作主體發生審美關系的那一部分客觀社會生活。創作客體的特徵是:對象性、客觀性與審美性。對象性又稱相關性,作家的創作對象不可能是社會生活的全部。

❸ 文學創造主體的「客體化」

文學創作是指作家為現實生活所感動,根據對生活的審美體驗,通過頭腦的加工改造,以語言為材料創造出藝術形象,形成可供讀者欣賞的文學作品,這樣一種特殊的復雜的精神生產活動,它是創作主體與創作客體的有機統一。
在文學創作中這兩者的關系如何統一的,這就是我這個學期學文學理論最感興趣的問題之一。
我常常問自己,問什麼別人能創作出一部部傑出的文學作品,而我只是個欣賞者,有時連個欣賞者也做不到,只是個門外漢,只是個過客,充充看一眼就離去,什麼也感受不到因為我不具有文學創作主體基本素質。
文學創作的主體並不完全等同於作家的概念,他是指那些面對文學創作客體,並進入創作過程的作家。文學創作主體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暫時放棄對現實的直接功利性關注;二是想像力被充分調動起來;三是向創作對象傾注強烈感情。
俗話:「《文選》爛,秀才半。」「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楊雄說:「大抵能讀千賦,則能為之。」杜甫也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今中外作家大多得力於閱讀。高爾基、奧斯特洛夫斯基、司馬遷、王安石、冰心、茅盾、三毛等都是如此。冰心7歲已讀完《三國志》,11歲前就讀完了《水滸傳》《聊齋志異》《滑稽外史》《塊肉餘生述》《西遊記》《天雨花》《再生緣》《兒女英雄傳》《說岳》《東周列國志》《封神演義》《紅樓夢》等。台灣女作家三毛3歲時就迷上書,5歲半就讀《紅樓夢》,她一生嗜書如命。
也就是說也是說學問影響文學創作。
曹丕《典論.論文》:「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這里所謂「氣」,乃指作家的氣質、個性。《情采》篇中闡明了「為情而造文」的創作原則,在《物色》篇中提出了「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的藝術概括理論。

所謂智者樂山,仁者樂水。
這就是主體選擇客體,有什麼樣的主體就有什麼樣的客體。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只有體驗才是主客體融合的方式。
偉大作家司馬遷成功經驗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關於文學創作客體的幾種觀點。所謂文學創作的客體是指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加工改造的對象。以往人們對於文學創作客體主要有三種看法:一是認為文學創作的客體就是人的主觀情感意念;二是認為文學創作的客體就是自然,即外在的客觀世界;三是認為文學創作的客體是社會意識形態。文學創作的客體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社會生活。
曹雪芹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是要求把注意力集中到生活實際中,研究一切實際的人和事,豐富我們的生活經驗,有了生活積累,寫起來就得心應手。這就是說到了創作的客體,當你遇到秋天黃葉飄落時,就會有「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的感受。
而情感是體驗的途徑。
偉大情感是構成偉大心理品質的主要因素,聖人說:「有德者必有言」,偉大的情感品質可造就才華橫溢的文章
文學藝術是情感藝術。要想打動別人就要先打動自己。花鳥很普通,可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是有七情六慾的,不要對自己身上萌生的情感無動於衷,麻木不仁。
文學創作是主客體雙向建構的過程也就是情景交融、心目相取。心中之情與眼中之景互相滲透構成藝術形象。任何藝術形象都不可能是純粹主觀的或純粹客觀的。文學創作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不是獨立於作家之外的自在存在,而是作家眼中的存在,帶有作家的主觀傾向;作家在作品中融進的主觀傾向是社會生活影響制約的產物,並非空穴來風。也就是主體的客體化,客體的主體化。
晉代陸機的《文賦》,中說 「意不稱物,文不逮意」,對「物、」「情」、「文」三者的關系進行了探索。我想這里的物是指創作的客體,而情是創作的主體,而文是指語言。孟郊寫作講究一字一句慢慢錘煉,講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或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高爾基說:「語言把我們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來,它是文學的基本材料。文學就是用語言來表達的造型藝術。」(《論散文》)語言具有描繪形象、喚起讀者形象聯想的功能,是因為語詞所表現的概念是同有關的表象聯系在一起的。作家應當掌握語言藝術的特點和技巧。從所反映的生活出發,去尋求最恰當的語言。老舍在《語言與生活》中說過:「語言脫離了生活就是死的。語言是生命與生活的聲音。」作家有深厚的生活底子,對所寫的人物有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駕馭語言。

例如「用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這是日常生活化的語言,到了東坡詩里就成了「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生活物象到了文學中變的別具一格、神靈活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文學想像經常因為創新不夠,於是語言變得過俗、過濫,總擺脫不了別人的影子。一寫荷塘就是田田的葉子,就是微風過處之類;一寫美女就是瓜子臉櫻桃嘴,現在時興的是可人、性感之類。古人都懂得不正面去寫羅敷的美,這就是文學的語言。
所以說有了文學的語言文學創作主體和客體更好統一。
而主客體的統一是一個彼此之間雙向交流、相互融合、同構對位和共同吸附、共同超越的過程。

❹ 文學創造的主體的基本概念

文學創造的主體是什麼

1、文學創造的主體是存在於藝術生產活動中的藝術生產者,即作家這種特殊的生產者。人並非任何時候都可以稱為主體。只有當人處於與特定客體的特定關系中並對客體的主動、主導地位具有主體性時,人才是真正的主體。文學創造的主體首先必須存在於文學創造活動中,並創造文學產品。所以,我認為,只有處於文學生產活動中並具有主體性的即自覺的創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學創造的主體。例如,巴爾扎克寫出了偉大的作品——《人間喜劇》,那麼巴爾扎克就是文學創造的主體。

2、文學創造的主體是美的體驗者、評價者和創造者。

3、文學創造的主體是具體的社會人。

首先每一位作家、詩人,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不可重復的「自我」,都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自由創造,因此他們的作品無論就內容或形式來說,都烙下了獨創性的印記,都表現出個人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創作個性。不同的文學創造主體就有不同的藝術格調的作品,如魯迅和周作人兄弟,早期經常生活在一起,但寫起文章來,一個沉鬱、辛辣,一個平和、沖淡;一個關心民間疾苦,一個崇尚親適趣味,他們在政治上分手之前,情趣就不一樣。

有些作家寫同一題格,但意味卻並不相同,如朱自清與俞平伯曾同游秦淮河,各寫一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兩篇散文都寫出了時代的苦悶情緒,但朱文清新,俞文朦朧,朱自清從秦淮河現實的紛擾中感到了「歷史的重載」,甚至以為碧陰陰的|、厚而不膩的秦淮河水「是六朝金粉所凝」,俞平伯則在「怪異樣的朦朧」中悟出空幻的哲理。

任何個別的作家、詩人都不可能是生活在社會和一定社會關系之外的孤立的個體,都不可能是封閉在自我意識中的神秘的精靈;他們對生活的審美感受、審美體驗、審美判斷和評價以及運用文學語言反映生活的技巧、風格,都受到時代精神、社會意識、公共心理、民族特性、階級意識等因素的影響,正如契訶夫所說:「文學家是自己的時代的兒子,因此應當跟其他一切社會人士一樣受社會生活外部條件的制約。」從屈原到魯迅,從荷馬到海明威,任何一位作家、詩人,他們都既是個別的人,又是一定的社會人,他們的作品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既是個人的,又是一定時代精神和社會意識的折光。例如魯迅選擇阿Q這樣的人物,就與當時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國民心靈普遍麻木的社會生活情景密切相關。

❺ 文學創造的客體的名詞解釋

(1)文學創造的客體是整體性的社會生活

所謂整體性的生活,是指既不局限於某一方面,也不局限於某一層次,而是多方面生活的交融、滲透,是現象與本質、具體與一般相統一的社會生活。文學藝術反映的生活就具有這種整體性。例如,《紅樓夢》圍繞著寶黛的愛情悲劇這一軸心,展現的是封建家族內部的、外交的、世俗的、官場的、政治的、經濟的等多方面生活相交織的畫卷。

(2)文學創造的客體是具有審美價值的或經過審美提煉而具有審美價值的社會生活。並不是所有現實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進入作品的,有些缺乏審美價值的東西根本無法表現,硬要描繪出來也不成其為藝術作品。正如魯迅所說:「世間實在還有寫不進小說里去的人。倘寫進去,而又逼真,這小說便被毀壞。譬如畫家,他畫蛇,畫鱷魚,畫烏龜,畫果子殼,畫字紙簍,畫垃圾堆,但沒有誰畫毛毛蟲,畫癩頭瘡,畫鼻涕,畫大便,就是一樣的道理。」

所謂具有審美價值的生活,指的是那些本身就具有美的屬性的生活,即富有詩意的生活,如社會美、自然美。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反映的自然風景、自然花草本身就是美的,能直接激發人們的美感,無疑具有客觀審美價值。

(3)文學創造的客體是作家體驗過的社會生活。當某種生活不與作家發生關系,作家沒去體驗它,即感受、體味、思索它、與之發生情感交流時,它就不會成為作家描寫和表現的對象。你沒對月亮進行休驗,月亮也就不會成為你的創作對象;曹雪芹如果沒有對封建社會晚期青年男女不幸命運的熟悉、體驗,那些不幸青年男女的生活也就不會成為《紅樓夢》的反映對象;錢鍾書如果沒有對舊式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心態的體驗,那群處於「圍城」狀態的知識分子又怎麼能成為作家創作的現實客體呢?可見,只有經過作家體驗過的生活,才是文學創造的實際客體。所以作為文學創造客體的社會生活被知覺化、情緒化、心靈化,外在的現實生活也就轉化為內在的心理現實。如魯迅故鄉中那陰晦的天氣、冷風、荒村,不再是一個純粹的物理環境,而是浸漬著作家悲涼情緒的心理空間。

❻ 如何理解文學創造中主客體關系的特點

文學創造的客體有自然說,情感說,我們認為,社會生活是文學創造的客體和唯一源泉,文學創造的客體是特殊的社會生活。

❼ 什麼是文學創作的主體與客體,名詞解釋定

文學創作主體是指已經處於創作活動過程之中的作家個體。(2分)

文學創作客體是指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加工改造的對象。(2分)

❽ 文學創造中主客體關系特點

1、文來學創造中主客體關系的特源征:以情感體驗為心理特徵 ;以感性直觀為思維特徵;情感體驗和感性直觀是連接主客體關系的紐帶
二、文學創造中主客體的雙向運動
主體能動地審美地反映客體 :對創作客體的選擇;對客體進行變形、情感投射和觀念移注
主體始終受到客體的規定和制約:家的選擇受社會生活的情勢的規定和制約
小結
1、文學創造是一種主客體的雙向運動:客體的「主體化」;主體的「客體化」
2、文學作品是創作主體與創作客體的統一並對主客體雙重超越的產品

❾ 文學創造的客體是什麼

文學創作的客體,是指進入創作主體體驗和實踐范圍內並同創作主體發生審美關系的那回一部分客觀社答會生活。創作客體的特徵是:對象性、客觀性與審美性。對象性又稱相關性,作家的創作對象不可能是社會生活的全部。只有與作家發生審美對象性聯系的那一部分社會生活,才能成為作家的創作客體。

閱讀全文

與文學創造的主客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