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膏葯發明者

膏葯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07-27 09:43:11

1. 怎麼申請祖傳膏葯發明專利

申請流程如下:

1、 發明專利申請審批流程專利申請—受理—初審—公布—實質審查請求—實質審查—授權

2、 申請發明專利需要提交的文件:

1) 請求書:包括發明專利的名稱、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的姓名和名稱、地址等。

2) 說明書:包括發明專利的名稱、所屬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明內容、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

3) 權利要求書:說明發明的技術特徵,清楚、簡要地表述請求保護的內容。

4) 說明書附圖:發明專利常有附圖,如果僅用文字就足以清楚、完整地描述技術方案的,可以沒有附圖。

(1)膏葯發明者擴展閱讀

如發明人不會制圖或不能提供必須的詳細技術資料,可直接向專利代理人口述,專利代理人可根據發明人的發明意圖為你完成專利申請的全過程,直到獲得專利權

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申請專利的程序

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申請專利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一、咨詢:

1、 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是否屬於可以申請專利的內容;對此咨詢,建議多咨詢幾家專利代理機構後對比確定正確的結論。因為當前很多的資訊接待員是的工資都是提成制的,為了業務量,有時對咨詢會有不恰當的回復。

2、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可以申請哪一種專利類型(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二、簽定代理委託協議

此時簽定代理協議的目的是為了明確申請人和專利代理機構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主要是約束專利代理人對申請人的發明創造內容負有保密的義務。

三、技術交底

1、申請人向專利代理人提供有關發明創造的背景資料或委託檢索有關內容;

2、申請人詳細介紹發明創造的內容,幫助專利代理人充分理解發明創造的內容。

四、確定申請方案

代理人在對發明創造的理解基礎上,會對專利申請的前景做出初步的判斷,對專利授權可能性很小的申請將建議申請人撤回,此時代理機構將會收取少量咨詢費,大部分申請代理費用將返還申請人。

若專利授權前景較大,專利代理人將提出明確的申請方案、保護的范圍和內容,在徵得申請人同意的條件下開始准備正式的申請工作。

五、准備申請文件

1、撰寫專利申請文件;

2、製作申請書文件;

3、提交專利申請並獲取專利申請號。

六、審查

中國專利局會對專利申請文件進行審查,在審查過程中專利代理人會進行專利補正、意見陳述、答辯、變更等工作。如有需要,申請人應該配合專利代理人完成以上工作

七、審查結論

中國專利局根據審查情況將會作出授權或駁回審查結論,這一過程的時間一般為:外觀設計3-6個月左右,實用新型6-10個月左右,發明專利2-4年。

八、辦理專利登記手續或復審請求:

如果專利申請被授權,則根據專利授權通知書的要求辦理登記手續,領取專利證書

如果專利申請被駁回,則根據具體的情況確定是否提出復審請求。

至此,專利申請過程即結束。

2. 石膏綳帶是誰發明的

據俄羅斯《真理報》報道,綳帶為什麼要用紗布做?是誰發明了石膏綳帶?膏葯如何更好地貼到患處?俄羅斯聖彼得堡歷史學副博士維克多·米哈伊洛維奇為您講述關於綳帶和膏葯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皮綳帶 現在司空見慣的綳帶有著非常有趣的歷史,一切都開始於裹在傷口上用於止血的皮條或 毛條,有時也用各種植物的葉片止血。這樣過了相當長時間,直到織物的出現,之後人們開始用布作為包紮材料。古埃及葯典中曾明確講述了如何包紮傷口,他們用干凈的未漂白的麻布包紮傷口,塗上各種各樣的草葯,定時更換綳帶。每種傷口更換綳帶的期限各不相同。這種方法非常有效,傷口癒合較快。 銅綳帶 古羅馬的情況有所不同,那裡的人們穿的是棉衣和麻衣,但最初包紮傷口並不用布匹,主要用各種金屬和合金製成的細條,裡面必須有銅,古羅馬人認為銅能止血。只是過了幾百年後,這種傳統療法才不再流行,人們開始使用布綳帶,而且多用紅布。 棉麻綳帶 在中世紀的歐洲,包紮傷口的布匹沒有定例,隨軍醫生沒有專門的綳帶,需要時隨手抓到什麼布片就用什麼。只是到了18世紀歐洲隨軍醫生才事先准備包紮材料,通常是捲成卷的干凈麻布。每個愛護自己的家庭主婦也都會准備一片干凈的布條,用於包紮日常做飯或做家務時劃出的小傷口。最初多用粗麻布,後來發現細棉布更適合包紮傷口,它能迅速吸收血漬,從此開始使用細棉布綳帶。當時法國的決斗者常用細麻布包紮傷口。18世紀末出現了紗布,最初用於製作床幔,數年後才用於醫學,但當時還根本談不上消毒,而且經常重復使用,紗布綳帶洗後曬干再用。 消毒綳帶 1867年李斯特醫生發表著名的演講,批評了當時的醫生對病人的態度。原來當時的醫生在做手術時衣著隨便,助產時甚至事先不洗手,無論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願意脫掉滿是泥污的鞋子。李斯特醫生認為,術後感染的頻繁發生與手術前後的不潔處理有關,建議醫生換鞋,穿上消毒後的衣服,使用干凈的消毒的包紮材料。約翰兄弟受此啟發,開始生產消毒綳帶,最初試驗用化學方法消毒,未能成功,後來改用熱氣(高溫)為紗布消毒,發現能夠殺死有害的微生物,結果在1880年首次出現了消毒綳帶,術後感染病例迅速減少。10年後紗布消毒開始採取熱氣和高壓蒸汽兩道程序,此後人們開始大量使用消毒綳帶。 蜂蜜膏葯 膏葯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之久,最初能夠附著在身體傷口處的任何草葯成分都可算得上是膏葯,最好使的是蜂蜜膏葯,把蜂蜜和草葯汁等其他成分摻到一起,糊成葯餅,貼到傷口、裂口或潰瘍處。這種膏葯療效很好,裡面含有非高溫溶解成分,與皮膚接觸後軟化,使葯糊緊貼患處發揮作用。1845年哈萊爾醫生獲得膠液膏葯發明專利,把樹膠液粘到紗布上,與松香、蜂蠟、汽油摻到一起,製成膏葯。但是這種膏葯經常會引起皮膚過敏,人們開始使用鋅盒氧化物減少膠質的腐蝕性,減少炎症的發生。滑石粉也是同樣,在貼膏葯之前先撒到皮膚上,同樣可以降低過敏反應風險,因此許多商號開始把膏葯和滑石粉合並出售。後來發明了殺菌膏葯,人們長時間地尋找能滲入膏葯中間紗布裡面的消毒物質,為此目的用過綠葯水、碘酒、酒精,最後經過多次試驗,科學家們在上世紀初最終發現,膏葯最好的包裝材料是蠟紙。(黑白)

3. 桂龍葯膏是1700年前由葛洪發明的嗎

聽說是根據葛洪的《抱朴子》裡面的內容理論研製而成的

4. 狗皮膏葯的典故傳說與歷史記載

李鐵拐在民間影響很大,但主要是與其他七仙作為一個群體——八仙出現的。大概是因為傳說他身背的大葫蘆,有治病救人的靈丹妙葯,過去民間特別是醫葯行把他作為狗皮膏葯的發明者和祖師爺。賣狗皮膏葯這一行業敬的葯仙就是鐵拐李。
傳說彰德府(今河南安陽)有一家做膏葯的王掌櫃,樂善好施,不管貧富,只要生了瘡。就給人治,名聲不錯。一天,王掌櫃帶了一些膏葯去趕廟會,半路碰上了一個瘸腿乞丐,渾身破爛。直冒臭氣。乞丐見了王掌櫃,伸開瘸腿,腿上長了個小疔瘡,請王掌櫃給治治。王掌櫃一看,取出一帖膏葯貼在小瘡上,說道:「明天准好。」
第二天,王掌櫃又碰上了瘸腿乞丐,忙問:「好了嗎?」乞丐說「不好,疼得更厲害了。」王掌櫃揭開膏葯一看,果然瘡更大了,就說:「我給你換一帖葯力大的,再不好,你到我家找我。」於是給乞丐又換了一帖。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王掌櫃要出門,剛邁出大門,就見那個瘸腿乞丐在門邊等著呢。沒等王掌櫃開口,瘸子就大罵起來:「你真坑人!彰德府的膏葯——凈是假貨!」王掌櫃揭開一看,不得了,腿瘡變的碗口大了。王掌拒挺過意不去,說:「我再給你配帖好膏葯。」說著扶起乞丐走進家去。剛一進院,一條大黃狗撲了過來,咬住了乞丐的腿,王掌櫃一看急抄起乞丐手中的木棍,一棍將狗打死。乞丐笑了:「今天有狗肉吃了。」
王掌櫃跑到後院,找出幾味名貴葯材,給乞丐配好了一帖膏葯。過來一看,乞丐正吃著烤狗肉,旁邊攤著幾塊狗皮。乞丐接過配好的葯,往腿上一按,又拿起一塊的狗皮,也捂到了上面。功夫不大,乞丐把狗皮膏一揭,碗口大膿瘡不見了,真是神奇。王掌櫃接過狗皮膏,感慨萬分,這時瘸腿乞丐忽然不見了,他這才明白是拐仙——鐵拐李前來傳授仙方。 明崇禎初年(公元1628年),江西人姚本仁,從江西建昌老家進京會考,因醫術高超、手法獨特,被提拔成當朝御醫;清順治三年任太醫院院長,擅長內病外治,以貼敷療法為宮廷家族療疾,深得皇室恩寵。公元1644年,姚本仁告老還鄉,遷居於彰德府(今安陽市),始設醫館「宗黃堂」配製姚家膏葯,他將黑膏葯塗在狗皮上製成黑膏葯為當地百姓治病,因他不圖賺錢,賒葯濟貧,懸壺濟世,隨即享譽四方,又因為他把膏葯塗在狗皮上這個特徵,大家就深刻地記住了狗皮膏葯這個名字。
詞目:狗皮膏葯
出處:劉復《<半農雜文>自序》:「再往下說,那就是信口開河,不如到廟會上賣狗皮膏葯去!」

5. 哪些膏葯擁有國家發明專利

你是治病,還是比專利?有國家發明專利並不一定效果第一。

6. 中國最早防凍葯膏是誰發明的用什麼做的

印刷術是中抄國古代勞動人襲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發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7. 澤浮堂黑膏葯誰發明的

祖傳秘方

8. 鹿鞭膏的創始人是誰

關於膏葯是誰發明的都是古代人留下的傳統治療的辦法,通過草葯達到給人體治病的效果。

9. 中國四大膏葯都是什麼

煎膏、軟膏、膏葯、敷葯

四大膏葯之一:煎膏:唐時稱「煎」。通常是葯物經過煎煮、去渣、濃縮,再加蜜或糖製成的稠厚半流體狀供內服的製品,具有葯物濃度高、體積小、穩定性好、便於服用等利益。煎膏劑的效用以補養為主,兼有平緩的治療效果,葯性潤澤,故又稱「膏」或「膏滋」。也有將加糖的稱為「糖膏」,加蜜的稱為「蜜膏」。近年風行全國的膏方,即為此類。單純的煎膏根據稠度分干浸膏、浸膏、流浸膏。咱們平常熬的草葯就歸於煎膏的一種

四大膏葯之二:軟膏:古時稱「貼」。是用植物油、蠟臘、凡士林或動物脂肪等作基質,加入葯物加熱後,獲取有效成分;或不經加熱,研粉摻入所製成的供皮膚或粘膜使用的半固體劑型。習稱「葯膏」,又稱「油膏」。具有保護、濕潤、光滑或部分醫治效果。某些軟膏劑中的葯物亦可透皮吸收而表現全身醫治效果。平常用的凡士林就歸於軟膏系列

四大膏葯之三:通稱為「膏葯」,系將葯物溶解或混勻於適當基質中,攤塗於裱褙材料上,供貼敷使用的一類近似固體的外用劑型,具有局部治療作用或全身治療作用。根據基質組成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鉛膏葯、松香膏、橡膠硬膏、巴布膏劑、透皮貼劑

四大膏葯之四:敷葯:古時稱「薄」,是將葯物粉末,用各種液體調制後,使成糊狀及軟膏狀,敷貼於人體部分或穴道上的一種制劑。又稱「薄葯」、「敷貼」、「糊劑」。根據賦形劑的不一樣,可分為水性敷葯和油性敷葯兩類。包含暫時調劑和制劑制備兩個內容:這中如今也很盛行,即是我們通常用的透皮貼的,通過不一樣的葯粉加滲透劑就可治療不一樣的病症。

(9)膏葯發明者擴展閱讀:

膏葯從很久以前便被人們作為一種滋補品和外用的治療貼敷劑廣泛用於生活中,縱觀古今,膏葯可以分為四類,分別是煎膏、軟膏、硬膏和敷葯。

膏葯即是外治法最常見、效果又是最好的一種葯物。研究過膏葯的人總感覺製作起來並不復雜,膏葯製作的關鍵問題在細節上,一個細節不注意就會失敗。由於製作方法和基質的不同造就了四大類不同的膏葯。


閱讀全文

與膏葯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