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屠呦呦連續六年提名諾貝爾獎說明什麼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從不公布誰是推薦人,但新華社記者5日在采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科學家的過程中,意外得知今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的推薦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路易斯·米勒,而且這位知名瘧疾研究專家從2010年就開始年年向評委會推薦屠呦呦。
屠呦呦獲獎,在國內存在一定爭議。蘇新專說,他也是2011年去北京後,才聽說屠呦呦跟一些人鬧了很大意見,屠呦呦也對他證實了確有矛盾存在。「所以任何人跟她要(證明發明人的)資料,她也不給。她為什麼給我們,可能是覺得我們沒有利益關系」。
在《青蒿素:源自中草葯園的發現》文章中,米勒和蘇新專寫道:「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我們毫無疑問地得出結論: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葯研究所(中葯所)的屠呦呦教授是發現青蒿素的首要貢獻者。」
蘇新專對新華社記者解釋,他們認為屠呦呦名至實歸,有5大原因:
第一,「523計劃」始於1967年,當時屠呦呦並沒有參與進來,但從1971年在廣東開會的會議記錄可以看出,研究一直沒有取得太大進展。屠呦呦後來加入進來,並於1972年南京召開的會議上首次提到青蒿素可有效殺瘧原蟲。「東晉人葛洪的著作早就提到青蒿的抗瘧作用,但帶到項目裡面來,是她(屠呦呦),是她把青蒿帶到項目裡面來」。
第二,在1972年的會議上,屠呦呦也報告,當時青蒿提取物效果不穩定,而葛洪著作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為什麼要用冷水泡,她就想到常用煎熬和高溫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壞了青蒿有效成分,所以便由用沸點78攝氏度的乙醇提取改為用沸點35攝氏度的乙醚提取。所以,提取溫度也是她第一個解決。
第三,1972年8月,屠呦呦帶領一個團隊到海南做臨床試驗,包括她和幾個同事首先在自己身上試葯,證明了沒有太大毒性。她們總共做了30例,基本都有效。所以她是第一個做臨床試驗的人。
第四,國內有個爭論,就是中葯所的提取成分沒有其他機構好,確實是這樣,但其他機構的提取方法是根據屠呦呦提供的材料改進的。無可否認,屠呦呦參與了研究青蒿素的化學結構。
第五,她是青蒿素衍生物雙氫青蒿素的發明人。青蒿素是脂溶性葯物,水溶性不好。水溶性不好,葯性就不好。而提高水溶性,服用後就比較容易吸收。雙氫青蒿素吸收性能就比較好。
② 屠呦呦發明了什麼獲得了諾貝爾獎
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1981年10月,在北京召開了由世界衛生組織等主辦的國際青蒿素會議上,屠呦呦以首席發言人的身份作《青蒿素的化學研究》的報告,獲得高度評價,認為「青蒿素的發現不僅增加一個抗瘧新葯,更重要的意義還在於發現這一新化合物的獨特化學結構,它將為合成設計新葯指出方向」。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用中文發表《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主題演講。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在賀詞中稱,屠呦呦的獲獎,表明了國際醫學界對中國醫學研究的深切關注,表明了中醫葯對維護人類健康的深刻意義,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學術精神和創新能力,是中國醫葯衛生界的驕傲。
全國婦聯在賀信中表示,欣聞屠呦呦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光榮,更是全體中國女性的驕傲,全國婦聯代表全國億萬婦女,向她致以熱烈的祝賀和崇高的敬意。
③ 創作出青蒿素的葯學家是誰
青蒿素是我國在世界首先研製成功的一種抗瘧新葯,它是從我國民間治療瘧疾草葯黃花蒿中分離出來的有效單體.它的研究始於60年代中期.在周總理親自批示下,數百名科學家經過堅持不懈的深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它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究開發並在國際上注冊的為數不多的一類新葯之一,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價為治療惡性瘧疾唯一真正有效的葯物.伊斯坦布爾第十屆國際化療會議上6000名各國醫壇專家公認青蒿素為治療瘧疾的中國神葯,是世界醫葯史上的剖舉,是對人類的重大貢獻.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提供經費進行驗證推廣.
青蒿素是群體的研究成果,如果一定要選一個代表葯學家的話,那麼是屠呦呦。
④ 青蒿素的專利國家是哪個
青蒿素是中國首先發現的,最早有記錄的專利是1985.04.01,屠呦呦等人申請的專利《還原青蒿素的生產工藝》,不過,現在這個專利已經無效了。
⑤ 青蒿素的發明者是誰,她的事件有哪些
屠呦呦。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青蒿素食品」
據媒體報道,自從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後,「青蒿素」一路躥紅進入大眾視野。
各路商家更是耐不住寂寞,他們憑著炒作不息、戰斗不止的「精神」,圍繞「青蒿素」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折騰,「諾貝爾獎青蒿餅」和青蒿素補充劑等這些打著青蒿素概念的「青蒿素食品」,無疑就是他們創造力的展現。在商家的推波助瀾下,「青蒿素」大有被神化的趨勢。
人們推崇青蒿素,一方面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科學,關注科學研究成果,關注諾貝爾獎,因為是諾獎把青蒿素和青蒿聯繫到了一起。
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現在的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在追求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同時,也更加看重健康。但我們必須警惕,一些商家利用人們對諾獎和健康的關注,打起了發歪財的主意。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科學松鼠會成員雲無心指出,迄今為止,青蒿素確認的功能是治療瘧疾。獲得了諾貝爾獎並不意味著它就有淘寶店主們鼓吹的各種神效。
它或許還有其他的功效,但是在醫學研究確認之前,淘寶店主們的廣告文案實在過於不靠譜——無異於拿著自己的身體去做試驗,還要自己出錢。
因此,作為普通公眾,關注身體健康乃人之常情,追求養生也是一種生活品質,但也要有點基本的科學素養。面對當前商家對「青蒿素」各種各樣的誤導營銷,在狼煙四起的「蒿」之戰中,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審慎、科學地講究養生之道,莫跟風。
唯有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青蒿素食品」,才能更好地維護科學研究之成果,才能保證身體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⑥ 青蒿琥脂和青蒿素的發明人分別是誰
青蒿素是屠呦呦發明的。
⑦ 青蒿素的發明者是誰。青蒿素諾貝爾醫學獎
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是中國科學家屠呦呦。
因為發現青蒿素,為人類抗瘧疾葯物發展開拓了新的方向,同時屠呦呦也成為了第一個捧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女科學家。
青蒿素,化學式C15H22O5,分子量282.33,無色針狀晶體,味苦。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幾乎不溶。熔點156-157℃。青蒿素是從植物黃花蒿葉中提取的有過氧基團的倍半萜內酯葯物。主要用於間日瘧、惡性瘧的症狀控制,以及耐氯喹蟲株的治療,也可用以治療凶險型惡性瘧,如腦型、黃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與盤狀紅斑狼瘡。以青蒿素類葯物為主的聯合療法已經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瘧疾標准療法。
⑧ 青蒿素的發現者是誰
青蒿抄素是我國在世界首先研製成功的一種抗瘧新葯,它是從我國民間治療瘧疾草葯黃花蒿中分離出來的有效單體。它的研究始於60年代中期。在周總理親自批示下,數百名科學家經過堅持不懈的深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它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究開發並在國際上注冊的為數不多的一類新葯之一,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價為治療惡性瘧疾唯一真正有效的葯物。伊斯坦布爾第十屆國際化療會議上6000名各國醫壇專家公認青蒿素為治療瘧疾的中國神葯,是世界醫葯史上的剖舉,是對人類的重大貢獻。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提供經費進行驗證推廣。
由於青蒿素不溶於水,在油中溶解度也不大,其劑型僅為栓劑,生物利用度較低,影響了其葯效的發揮。從8O年代中期起,國內就開始研製青蒿素衍生物及復方。我國又研製成功青蒿琥酯、蒿甲醚和雙氫青蒿素3個一類新葯,青蒿琥酯、蒿甲醚可以口服和注射,而雙氫青蒿素則用於口服和栓劑。還開展了抗瘧復方的研製,研製出了復方雙氫青蒿素和復方蒿甲醚。目前已上市品種有雙氫青蒿素制劑、青蒿琥珀酸酯制劑、蒿甲醚制劑和復方蒿甲醚等。
⑨ 青蒿素的發現者是誰
是中國中醫研究院屠呦呦教授
⑩ 發明青篙素的是誰
中國女葯學家屠呦呦!!!屠呦呦團隊發現了青蒿素,可謂中國在醫學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國人向世界證明醫學實力的一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