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國人中世紀上廁所是怎樣的
很多人習慣了現代化的衛生和清潔設施,事實上對於中古時代中西方的實際情況是不了解的。
沒有一種葯物像抽水馬桶一樣拯救了那麼多的性命。抽水馬桶(以及城市排污系統)當之無愧是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真正意義上的抽水馬桶在18世紀後期才發明出來,而直到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現代廁所才成為英國大多數房屋的標配。
中世紀早期,歐洲的城鎮規模還相當小,人們要麼就在街頭隨地便溺,要麼講究一點的就用桶裝起來,倒到街上或者河裡去。在人口稀少的鄉村,內急問題就更無拘束。不過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是「一箭之地」,也就是說解決問題的地點至少要離最近的居所有射箭一程的距離,家裡建廁所是難以想像的。例如圖一這張14世紀的手稿插圖描繪的就是薩拉森(阿拉伯)士兵在教堂內大便褻瀆神聖的場景:
城堡是歐洲首先在居室內修建廁所的地方。城堡的廁所大多藏在塔樓里,被好面子的貴族冠以「更衣室」其實很簡單:就是塔樓往外延伸,邊上一塊石板挖個洞,便便直接通過洞口掉進下面的護城河裡。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像圖五一樣欣賞便坑裡的高空美景。大多數城堡的護城河並不是河——充其量是條壕溝而已,或者一圈死水。在這種情況下,接納了城堡居民每日饋贈的護城河迅速發臭淤塞就不足為奇了。雖然臭氣熏天,但領主們很快發現堆滿了糞便的護城河居然為城堡提供了一道額外屏障。只有最無畏的勇士,才願意趟過齊腰深的臟水,冒著「炮彈」轟炸爬上牆壁,從便坑裡突破防衛。
文/邱方哲原載《城市畫報》 侵刪
Ⅱ 這個科學小發明最好簡單一點,能解決生活中的麻煩。謝謝了
最佳答案一個小風扇,只需要一個小馬達,兩節5號電池,還有一些短導線,一個實心的塑料泡沫,一把剪刀,一些硬紙片!
首先把實心泡沫掏空,用導線連接好小馬達,塞入泡沫里(要保持小馬達的轉子軸漏出泡沫),在把導線連到電池上,也塞如泡沫內,用剪刀把小紙片剪成行,套在小馬達的轉子軸上即可!
說發明製作。
一個小風扇,只需要一個小馬達,兩節5號電池,還有一些短導線,一個實心的塑料泡沫,一把剪刀,一些硬紙片!
首先把實心泡沫掏空,用導線連接好小馬達,塞入泡沫里(要保持小馬達的轉子軸漏出泡沫),在把導線連到電池上,也塞如泡沫內,用剪刀把小紙片剪成行,套在小馬達的轉子軸上即可!
灑水瓶.拿一個罐子,在尾部戳幾個洞就行了.
拿一個空雞蛋殼 外面塗上蠟(要薄薄的)
用尖的東西在上面作畫 (要刻透蠟)
放進醋里幾個小時 拿出來 弄掉蠟
刻過的地方的顏色被醋酸深了
就成了一件小製作了!
現在流行的晾衣架,一般都沒有防風功能,使用者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煩心事:剛剛洗好的一件衣服,掛到繩子上晾曬,風一吹,落到地上,還要重新洗。我發明的自鎖式防風衣鉤能為大家解除煩惱。上圖是自鎖式防風衣架的原理圖: 在上圖,(1)是鎖套,(2)是鎖柱,它通過轉軸(3)與曲柄(4)組成一個杠桿,該杠桿在配重(5)的作用下,以(3)為支點轉動。晾曬衣服時,只需用手或掛鉤向上托起曲柄(4),在重力作用下,鎖套(1)和鎖柱(2)自動分離,使用者可順利將衣鉤掛到繩上,然後松開曲柄,在配重(5)的作用下,鎖柱(2)自動與鎖套(1)結合在一起,完成自鎖過程,與掛鉤(6)形成一個鎖,任憑風怎麼吹,也不會自動落下。取衣架的過程也很簡單:只需用手或掛物鉤將曲柄(4)向上托起,鎖會自動打開,使用者會很方便地取下衣架。 自鎖式防風衣架不但可以用手掛到繩子上晾曬衣服,如果要將衣服掛到較高處晾曬,使用者也不需爬高,只需用掛物鉤托住曲柄,就能輕松掛上或取下衣物。同時,該衣架還具有製作簡單,可靠性好,成本低廉等特點。我的這個小發明已經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這個紙箱的面蓋平時是掩蓋著的,這樣可以防止污物、灰塵的進入。當你要取用箱里的紙時,只要掀開箱蓋,隨著箱蓋的掀起,箱內的紙就會自動托起,取用非常方便。用完後,一蓋蓋,就又恢復原位。這個自動紙箱最適用於廁所盛便紙。 紙箱的大小,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計。中教育星多媒體教學資源庫提供
Ⅲ 誰發明u型下水管聽說是國外一個小學生的專利
根據『u型下水管』可以檢索到1009項相關專利。
專利查詢可登陸國家知識產權局或者第三方網站進行檢索,輸入名稱檢索專利沒有用專利號檢索精確。
Ⅳ 傳說外國人不會使用蹲廁,那馬桶沒被發明出來時,他們是怎麼上廁所的
外國人在馬桶沒發明出來的時候,他們是用桶直接裝起來,或者是在街邊隨便的大小便,他們還修建了水廁來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就算是會使用蹲廁的外國人,那也是瑜伽練得非常好的。
很多修道院都把廁所建在溪流上或岸邊,讓流水把廢物帶走。修士們甚至有舊羊毛或破布作手紙,水廁的最大問題是選址難以把握。如果廁所修得離水太遠,退潮的時候,沒有足夠的水把便便沖走,會堆積起來;如果修得離水太近,漲潮的時候,屁股享受到自動沖洗服務倒也罷了,就怕倒灌甚至連人帶廁所一起被河水捲走。
Ⅳ 去一次還想去第二次,國外發明的隱形廁所都是如何杜絕不文明現象的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有很多新發明被人們發明出來。在國外就有人發明了這樣一種東西,叫做隱形廁所。其實所謂的隱形廁所並不是真正的能夠讓人隱去身形,只不過是這種廁所建設在鬧市區的地下。如果有人需要的話,可以將廁所升起,上完廁所之後只需要點擊按鈕,廁所就可以隱入地下。這樣的廁所很多人評論說去過一次就還想去,第2次卻是這樣新奇的設計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
所以像這樣的廁所,無論是誰去了,第1次肯定還想去第2次,因為自己內心的好奇會忍不住,但是我們也不要只因為自己內心的好奇,就去使用這樣的廁所,將它留給那些有需要的人。有些時候我們這樣做的意義比我們懷著好奇心去使用,去看待這樣的新鮮事物來得更加好一些。所以雖然這樣的設計是很心急,但是我們也不要隨意去使用。
Ⅵ 只要有這個小發明,女生上廁所再也不能那麼麻煩了,黑
無非是站著拉尿。
Ⅶ 請問歐美國家的公共廁所里有沒有設置蹲便器呢
在中國旅遊,離不了要上廁所,而上廁所時所碰到的種種不方便之處,總不免使我想起國外廁所的種種好處來。在國內或國外上廁所,雖然都只是在「聽從自然的召喚」,但二者的不同之處會使你的方便過程有著完全不同的感受:享受或者痛苦。
首先是氣味。國外的廁所,特別是旅遊地的公共廁所,你從來沒有感到有臭味,而在國內,幾乎沒有那裡的公共廁所你聞不到臭味。
國外男廁,不是裝有自動散香器,就是小便池內有散香球,而放置便宜的散香球是不需要有太多的花銷的。再就是每位男士用罷之後,會有自動式間歇性的沖水。
其次是男廁地下的尿跡國外人大概用久了或他們在使用某些男性便池時更注意一些。你幾乎看不到廁所的地下留有什麼尿跡。而在國內公廁的男士小便池下往往是一片尿跡。
第三是手紙在國外,你幾乎永遠不會因沒有手紙而被困在廁所里。而在國內,你要麼需要在公廁門口買手紙,要麼就是根本沒有手紙。在首都機場,你必須經常要向清掃員去要手紙才不至於被關在裡面。
最後是蹲坑筆者在80年代坐美國灰狗環美旅行時,在一些很小的方便站蹲過坑。但這些年來在美國或歐洲、中東旅遊時,再未見到那種「蹲坑式」的設備了。而在國內,你無論年紀多大,殘疾與否,恐怕大多地方都要委屈你、勞您大駕了,不管你蹲得下蹲不下。
廁所不在大小,更不在豪華與否,無味則大小便順,地下無尿則心爽,有紙則可顧「後顧之憂」,而有座則可休息之。
Ⅷ 小發明一個 簡單些
帶刷子的干凈橡皮擦
寫錯了字,要用橡皮擦。擦完後,紙上總會留下不少碎版屑。不管權是用手拍還是用嘴吹,都不衛生而又麻煩。做一塊干凈橡皮擦就不會這樣麻煩了。
材料:大橡皮、廢毛筆。
工具:剪刀、膠水。
製作方法:
1.在橡皮的一頭挖一個淺淺的小圓孔 2.把廢毛筆的筆頭拆下來,洗凈晾乾。
3.把毛筆頭的尖端剪去,使它變成一把小刷子
4.把毛筆頭嵌進橡皮的小圓孔里,用膠水粘牢
Ⅸ 誰有超簡單的科技小發明呀
好客鞋
一天,魏強同學跟爸爸到一個朋友家做客,一進門就把他給難住了:主人家鋪著地毯,不換鞋顯得不禮貌。換鞋吧,腳又有臭味。回家後,魏強就想:如果有一種拖鞋,不用脫下腳上的鞋就能穿,那該多好!後來,他從旅遊鞋上的尼龍搭扣得到啟發:將拖鞋上的鞋袢裝上尼龍搭扣,一按就搭上,一掀就拉開,要肥要瘦不就可以調節了嗎?於是他找來一雙舊拖鞋,剪開鞋袢,縫上尼龍搭扣,做成了"好客鞋"。這項小發明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
其實,魏強的小發明只不過是將尼龍搭扣這項別人的發明移植到拖鞋上,但使拖鞋有了新的功能,尼龍搭扣也有了新用途,這項小發明也就具備了新穎性。
2.創造性。創造性是指小發明同原來的同類產品已有的技術相比,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方便肥皂盒
一般的肥皂盒裝點水,肥皂就會發粘,不容易取出來,肥皂的壽命也很短。天津的范平同學利用杠桿原理發明了方便肥皂盒。打開肥皂盒,肥皂就會立起來。它和同類產品相比,技術上要先進一些,獲得了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
3、實用性。實用性是指該發明能夠製造或使用,並且產生積極的效果。小發明要能夠做成實實在在的物品,不能只是想法或設計圖紙,而且還要能夠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防蟲樹裙
山西臨縣盛產棗子,但棗曲蟲對棗子的危害很大。劉艷同學仔細觀察棗曲蟲的生長活動規律,發現雌蟲要爬上樹干與雄蟲交配再殘害樹葉、樹果。他就想了一個辦法,在樹乾的半腰圍一圈硬塑料片,內層塗上除蟲葯膏,使雌蟲上不了樹。這種簡單巧妙的防蟲樹裙,實用性強,受到了棗農的歡迎,榮獲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發明比賽一等獎。
當然,完成一件小發明並不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這么簡單,它要經過選題、構思設計、製作、實踐檢驗與改進、成功等步驟。
搞小發明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發明的對象,考慮研究什麼問題,這就是選題。對青少年來說,應從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學校、家庭及周圍的生活圈中去尋找發明題材。如當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時,你肯定會說:"要是有某某東西就好了。"這個你想的所要發明的東西就可作為發明對象。不過,同學們在選題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設計製作能力,不要空想辦不到的發明。
體裁選好後,接著是構思設計。也就是根據基本的科學原理和經驗,設計出選題對象的形態、結構、方法與實施方案。構思時盡可能想出多套設計方案,再根據可行性與實用性精選出最佳結構方案。方案以取材簡單、巧妙易行、缺點最少為好。
構思成熟後,就可以開始製作了。製作時應盡可能利用現有條件,在少花錢甚至不花錢的前提下製作出精巧的作品。某些技術上的問題,可以向老師和家長請教,有時還可以找一些有關廠家幫助製作部分部件。
小發明樣品完成後,還要進行實踐檢驗與改進。即將作品拿去使用一段時間,在使用中發現問題,並向家長老師和同學廣泛徵求意見,看還有沒有改進或不合理的地方。然後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對小發明加以改進。幾乎每件優秀的小發明都是"改"出來的。
至此,你將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接下來,就可申報參加各級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申請專利或向報刊投稿了。參賽的申報文件主要包括組委會提供的申報表、項目說明和證明材料,其中,項目說明內容為:發明的選題是怎樣發現的、發明方案是怎樣設計的、發明作品是怎樣製作的?這項發明如何體現出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你的創造性貢獻是什麼?進一步完善該發明的建議和設想。附上外觀圖(最好還有黑白照片)、結構圖、原理圖和其它必要的圖表資料。凡涉及醫療保健用品、動植物新品種和國家保護的動植物的小發明項目,還必須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
科學小發明是一件人人能做的事,也是一項趣味無窮的實踐活動。只要大家用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探索,動手實踐,勇於突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就會有所創新,有所發明。
二小發明選題思路
1、列舉缺點找選題
學搞小發明首先就要學會選擇發明課題。
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從學習、生活中不順當、不方便、不合意的事情著手,列舉缺點,多問"有什麼缺點需要克服的?"再去尋找克服缺點的方法,這種根據現有物品的缺點而提出改革設想的方法稱缺點列舉法,也是選擇小發明題目的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
四用防觸電插座
電源插座幾乎家家都有,但它很容易觸電,對於小孩子來說特別危險,而且插上拔下很麻煩。上海的徐琛同學解剖了幾種傳統的電源插座,設計了一種"四用防觸電插座",這種插座在普通插座的插孔中,加裝了兩道絕緣的活門,只有插頭同時插入兩個插孔時,才能接通電源。這樣,當小孩不注意把小手或鐵釘等插入任一插孔時,由於有兩道門擋著,也就不會觸電了。這項小發明榮獲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一等獎。
氣壓水瓶的改進
氣壓水瓶有缺點嗎?有!由於它的出水管直插瓶內水底,所以每次壓水時,底部的沉澱物往往使壓出的水變渾濁。北京的張雪克同學針對這個缺點,對氣壓水瓶作了改進,他把吸水管口接了一截橡膠管,管口加一個塑料浮球,由於球始終浮在水面上,所以氣壓水瓶底部的沉澱物不會從吸管吸出。該發明獲得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三等獎。
列舉物品的缺點實際上就是發現問題,而創造發明正是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所以,我們每發現一個缺點,提出一個問題,往往就找到了一個發明的題目。
那麼,怎樣研究和發現缺點呢?
首先,要隨時留意自己日常使用的物品存在哪些不足或不方便之處,並善於抓住一件物品深究細挖。傘,是大家常用的遮陽避雨的工具,似乎沒有什麼文章可做,可一些大小發明家卻抓住它不放,花樣日異翻新,如太陽傘、雙人傘、折疊傘、母子傘、快乾傘、天文傘……層出不窮。可見,一件事物有很多的發明題材可搞,而同一題材又可用各種不同的設計方案構成不同的發明。再拿鋼筆來說吧,它的缺點還很多,如筆帽容易脫落或丟失,筆尖容易堵塞,圓形筆桿容易從桌上滑落損壞筆尖,晚上停電或野外作業寫字看不見……當你盡可能多地列舉出某一物品的諸多缺點後,再根據你的能力,選擇某一缺點或部分缺點作為研究對象,確定小發明課題。
充氣太陽灶太陽
能對人們極有吸引力,但目前的太陽灶造價高,工藝復雜,又笨重(50千克左右),調節也麻煩,野外工作和旅遊時攜帶就不方便了。上海的連鑫等同學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了主攻方向:簡化太陽灶的製作工藝,減輕重量,減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功率。他們首先把兩片圓形塑料薄膜邊緣粘結,充氣後就膨脹成一個拋物面,再在反光面上貼上真空鍍鋁滌綸不幹膠片。用打氣筒向內打氣,改變裡面氣體壓強,隨著打氣的多少,上面一層透明膜向上凸起,反光面向下凹,可以達到自動會聚反射光線的目的。這種"無基板充氣太陽灶"只有4千克重,拆裝方便,便於攜帶,獲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學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
該發明實際上是多種移植的結果:他們把充氣玩具的技術,日常商品商標的不幹膠貼片,凸透鏡似的拋物面結構,移植到新的太陽灶上來,他們把課本上的光學、流體力學的原理等知識,移植到太陽灶的設計上,從而成功地完成了小發明。
蠟燭燈
蠟燭是人們常用的一種照明工具,但燭焰怕風,燭體不易固定,亮度不能控制。怎樣改進這些缺點呢?湖北監利中學的柳國弘同學先考慮固定燭體與防風,他將蠟燭插在一個鐵筒中,罩上一個玻璃罩。他聯想到卡口式燈泡的固定方式,並借用到蠟燭燈上,安了個彈簧以使燭焰保持在燈罩的最佳中心位置。
怎樣使蠟燭不流淚呢?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不斷降低蠟燭頂部溫度,使熱量向四周傳導散發。汽車的發動機前面均有金屬散熱片,是否也可以借鑒到蠟燭燈上來呢?他在潤膚香脂金屬盒上鑽一個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剪成電扇片的形狀,在中心打一個同樣的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焊接在盒上(兩者的大孔要對齊)。
怎樣控制燭焰的亮度呢?他受煤氣爐的空氣閥的啟發,用內外兩個帶氣窗的套圈套在一起(內圈用散熱片下面的鐵盒,外圈用一另做的塑料圈),通過轉動氣門來控制空氣流量,實現了調節燭焰亮度的願望。這個發明可說是一項2"移花接木"的綜合體,燈罩是從煤油燈來的,固定方式是從卡口燈泡來的,散熱片是從汽車來的。
由此可以看出,移植法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發明思路,同學們掌握得好,能搞出相當好的小發明。
運用移植法大關鍵是要擴大知識面,了解一些新技術、經常分析一些物品或其某一結構的原理、功能。這樣,大腦里可供移植的信息多了,你搞小發明時就可信手拈來,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