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磁懸浮列車誰發明的

磁懸浮列車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7-27 04:28:43

❶ 滋懸浮列車是誰發明

磁懸浮技術的研究源於德國,早在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並於1934年申請了磁懸浮列車的專利。 磁懸浮列車是一種靠磁懸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斥力)來推動的列車。由於其軌道的磁力使之懸浮在空中,行走時不同於其他列車需要接觸地面,因此只受來自空氣的阻力。磁懸浮技術的研究源於德國,早在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並於1934年申請了磁懸浮列車的專利。 德日:1970年以後,隨著世界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其經濟發展的需要,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以及中國都相繼開始籌劃進行磁懸浮運輸系統的開發。 中國:我國第一輛磁懸浮列車(買自德國)2003年1月開始在上海運行。2015-10中國首條國產磁懸浮線路長沙磁浮線成功試車。

❷ 磁懸浮列車發明的過程是什麼

會「飛」的列車

——1911年磁懸浮列車模型的製作你一定坐過列車。當你在車上聽著「格隆、格隆」的聲音時,你也許想過:「要是它能飛起來就好了。」事實上,磁懸浮列車算得上是會「飛」的列車。

磁懸浮列車雖是近三四十年間才出現的新型交通工具,但早在1911年,就有人製成了一個磁墊列車模型。在其後的幾十年裡,德國、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對磁懸浮列車進行了反復試驗。現在,時速達四百多公里的磁懸浮列車已經賓士在不少國家的鐵路新干線上。

最早做出磁懸浮列車模型的,是俄國托木斯克工藝學院的一位教授。1911年,他根據電磁作用原理,設計並製成了一個磁墊列車模型。這種列車行駛時不與路軌直接接觸,而是利用電磁排斥力使車輛向上懸浮而與鐵軌脫離,並用電動機驅動車輛快速前進,因此被稱為「磁懸浮列車」。

在他之後,許多人也想到了磁懸浮列車。美國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所的科學家詹姆斯·鮑威爾在1960年便認定,肯定有一種比普通駕車還好的方式,可以使車輪解脫摩擦高速運行。他和同事高登·丹比設計出一種利用磁懸浮技術的運輸方式。根據他們的設想,強大的磁場會將火車提升至離導軌幾英寸的地方,然後以260公里的時速行駛,與軌道不發生摩擦。

德國是較早研製磁懸浮列車的國家之一。德國的磁懸浮系統採用磁力吸引的原理,1983年由MBB公司領導的快速運輸磁懸浮鐵路企業家組合研製的磁懸浮列車有兩節車廂,載客192人。運行結果表明,磁力懸浮式鐵路受氣候影響小;採用橡膠輪,雜訊小,對環境污染程度輕微,因而受到人們的重視。繼德國之後,日本、加拿大、美國、英國、前蘇聯、法國等國對磁力懸浮式鐵路進行了廣泛試驗。

英國於1984年在伯明翰建成低速磁力懸浮式鐵路並投入使用。這條磁力懸浮式鐵路上的磁懸浮車,有兩條平行的軌道,每條軌道上有一輛由兩個車廂組成的列車,每個車廂能載40名乘客。列車在伯明翰飛機場和火車站之間約0.8公里的距離上往返。列車上沒有駕駛員,由計算機自動控制,雖然其最高速度僅為每小時37.5公里,但它證明磁懸浮列車是現實可行的。

日本國營鐵路從1962年開始研究常導電磁鐵吸引式懸浮鐵路,1968年研製成功感應線性電動機高速特性試驗裝置,到1987年3月,完成了超導體磁懸浮列車的原型車,並定名為「LMU002」。外觀為流線型,宛如一艘倒扣的輪船。車重17噸,可載44人。車上的電磁鐵是用超導體鈮鈦合金製作的。磁浮力為196千牛頓,行駛時車體與導軌之間有效間隙為110毫米。牽引力為83.3千牛頓,最高時速為420公里。

也許很快,我們國家的鐵路上,也會飛馳著磁懸浮列車。

❸ 世界第一台磁懸浮列車哪個國家發明的

磁懸浮技術的研究源於德國,早在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並於1934年申請了磁懸浮列車的專利。進入70年代以後,隨著世界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其經濟發展的需要,德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相繼開始籌劃進行磁懸浮運輸系統的開發。而美國和前蘇聯則分別在七八十年代放棄了這項研究計劃,目前只有德國和日本仍在繼續進行磁懸浮系統的研究,並均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進展。下面把各主要國家對磁浮鐵路的研究情況作一簡要介紹。 日本於1962年開始研究常導磁浮鐵路。此後由於超導技術的迅速發展,從70年代初開始轉而研究超導磁浮鐵路。1972年首次成功地進行了2.2噸重的超導磁浮列車實驗,其速度達到每小時50公里。1977年12月在宮崎磁浮鐵路試驗線上,最高速度達到了每小時204公里,到1979年12月又進一步提高到517公里。1982年11月,磁浮列車的載人試驗獲得成功。1995年,載人磁浮列車試驗時的最高時速達到411公里。為了進行東京至大阪間修建磁浮鐵路的可行性研究,於1990年又著手建設山梨磁懸浮鐵路試驗線,首期18.4公里長的試驗線已於1996年全部建設完成。 德國對磁浮鐵路的研究始於1968年(當時的聯邦德國)。研究初期,常導和超導並重,到1977年,先後分別研製出常導電磁鐵吸引式和超導電磁鐵相斥式試驗車輛,試驗時的最高時速達到400公里。後來經過分析比較認為,超導磁浮鐵路所需的技術水平太高,短期內難以取得較大進展,遂決定以後只集中力量發展常導磁浮鐵路。1978年,決定在埃姆斯蘭德修建全長31.5公里的試驗線,並於1980年開工興建,1982年開始進行不載人試驗。列車的最高試驗速度在1983年底達到每小時300公里,1984年又進一步增至400公里。目前,德國在常導磁浮鐵路研究方面的技術已趨成熟。 與日本和德國相比,英國對磁浮鐵路的研究起步較晚,從1973年才開始。但是,英國則是最早將磁浮鐵路投入商業運營的國家之一。1984年4月,伯明翰機場至英特納雄納爾車站之間一條600米長的磁浮鐵路正式通車營業。旅客乘坐磁浮列車從伯明翰機場到英特納雄納爾火車站僅需90秒鍾。令人遺憾的是,在1995年,這趟一度是世界上唯一從事商業運營的磁浮列車在運行了11年之後被宣布停止營業,其運送旅客的任務由機場班車所取代。
記得採納啊

❹ 世界上最早開始研究磁懸浮列車的是哪個國家

在磁懸浮鐵路這項研究中,德國和日本起步最早。德國從1968年開始研究磁懸浮列車,1983年在曼姆斯蘭德建設了一條長32公里的試驗線,已完成了載人試驗。行駛速度達412公里/小時。其它發達國家也都在進行各自的磁懸浮鐵路研究。目前,磁懸浮鐵路已經逐步從探索性的基礎研究進入到實用性開發研究的階段,經過30多年來的研究與試驗,各國已公認它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交通運輸工具。

德國的磁懸浮列車

另外磁懸浮鐵路的行車速度和能耗高於傳統鐵路,但是低於飛機,是彌補傳統鐵路與飛機之間速度差距的一種有效運輸工具,因此發達國家目前正提出建設磁懸浮鐵路網的設想。已經開始可行性方案研究的磁懸浮鐵路有:美國的洛杉機-拉斯維加斯(450公里)、加拿大的蒙特利爾-渥太華(193公里)、歐洲的法蘭克福-巴黎(515公里)等。

我國對磁懸浮鐵路的研究起步較晚,1989年我國第一台磁懸浮實驗鐵路與列車,在湖南長沙的國防科技大學建成,試驗運行速度為10米/秒。由國防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研究建造的中國第一條中低速磁懸浮列車試驗線,在長沙建成通車,通過中試驗收後至今已經過了2000公里的無故障運行。該試驗線全長204米,包括一段100米半徑彎道和千分之四的坡度,軌距寬為2米。磁懸浮列車車廂長度15米,可載客130多人,設計時速為150公里。

目前,世界上首條投入商業運行的磁懸浮列車線(上海浦東龍陽路至浦東機場)已投入試運行,全長31公里,總投資約89億元人民幣,設計最高時速430公里/小時,運行時間7分鍾。

❺ 磁懸浮列車時速多少,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磁懸浮列車是一種靠磁懸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來推動的列車。由於其軌道的磁力使之懸浮在空中,行走時不同於其他列車需要接觸地面,因此只受來自空氣的阻力。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可達每小時400公里以上,比輪軌高速列車的380多公里還要快。磁懸浮技術的研究源於德國,早在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並於1934年申請了磁懸浮列車的專利。1970年以後,隨著世界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其經濟發展的需要,德國、發達國家以及中國都相繼開始籌劃進行磁懸浮運輸系統的開發。我國第一輛磁懸浮列車2003年1月開始在上海運行。

❻ 世界上第一個磁懸浮列車在哪裡誕生

磁懸浮的構想由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於1922年提出,日本在1972年首次成功地進行了2.2噸重的超導磁浮列車實驗,1996年日本首期山梨18.4公里長的試驗線建成,並於1997年4月開始進行運行,在當年12月創造了550公里/小時的高速列車世界紀錄..
早在1994年,西南交大就研製成功中國第一輛可載人常導低速磁浮列車, 2003年,西南交大在四川成都青山磁懸浮列車線建成,該磁懸浮試驗軌道長420米,針對觀光遊客運行。

❼ 磁懸浮火車是誰發明的

是德國的赫爾曼.肯佩爾。
磁懸浮技術的研究源於德國,早在1922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並於1934年申請了磁懸浮列車的專利。進入70年代以後,隨著世界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其經濟發展的需要,德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相繼開始籌劃進行磁懸浮運輸系統的開發。而美國和前蘇聯則分別在七八十年代放棄了這項研究計劃,目前只有德國和日本仍在繼續進行磁懸浮系統的研究,並均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進展。
下面把各主要國家對磁浮鐵路的研究情況作一簡要介紹。
日本於1962年開始研究常導磁浮鐵路。此後由於超導技術的迅速發展,從70年代初開始轉而研究超導磁浮鐵路。1972年首次成功地進行了2.2噸重的超導磁浮列車實驗,其速度達到每小時50公里。1977年12月在宮崎磁浮鐵路試驗線上,最高速度達到了每小時204公里,到1979年12月又進一步提高到517公里。1982年11月,磁浮列車的載人試驗獲得成功。1995年,載人磁浮列車試驗時的最高時速達到411公里。為了進行東京至大阪間修建磁浮鐵路的可行性研究,於1990年又著手建設山梨磁懸浮鐵路試驗線,首期18.4公里長的試驗線已於1996年全部建設完成。
德國對磁浮鐵路的研究始於1968年(當時的聯邦德國)。研究初期,常導和超導並重,到1977年,先後分別研製出常導電磁鐵吸引式和超導電磁鐵相斥式試驗車輛,試驗時的最高時速達到400公里。後來經過分析比較認為,超導磁浮鐵路所需的技術水平太高,短期內難以取得較大進展,遂決定以後只集中力量發展常導磁浮鐵路。1978年,決定在埃姆斯蘭德修建全長31.5公里的試驗線,並於1980年開工興建,1982年開始進行不載人試驗。列車的最高試驗速度在1983年底達到每小時300公里,1984年又進一步增至400公里。目前,德國在常導磁浮鐵路研究方面的技術已趨成熟。
與日本和德國相比,英國對磁浮鐵路的研究起步較晚,從1973年才開始。但是,英國則是最早將磁浮鐵路投入商業運營的國家之一。1984年4月,伯明翰機場至英特納雄納爾車站之間一條600米長的磁浮鐵路正式通車營業。旅客乘坐磁浮列車從伯明翰機場到英特納雄納爾火車站僅需90秒鍾。令人遺憾的是,在1995年,這趟一度是世界上唯一從事商業運營的磁浮列車在運行了11年之後被宣布停止營業,其運送旅客的任務由機場班車所取代。

❽ 誰發明了磁懸浮列車

德國的赫爾曼·肯珀(Hermann Kemper) 磁懸浮列車是一種沒有車輪的陸上無接觸式有軌交通工具,時速可達到500公里。它的原理,是利用常導或超導電磁鐵與感應磁場之間產生相互吸引或排斥力,使列車「懸浮」在軌道上面或下面,作無摩擦的運行,從而克服了傳統列車車軌粘著限制、機械雜訊和磨損等問題,並且具有啟動、停車快和爬坡能力強等優點。 早在1922年,德國的赫爾曼·肯珀(Hermann Kemper)就提出了電磁懸浮原理,並在1934年申請了磁浮列車的專利,並由此開始為人類編織一個高速乘行的夢想。人們對速度追求的目光,因而轉向摩擦阻力大大減小的磁懸浮從技術的角度上來說,磁懸浮並不如量子計算機之類的發明高深。用一小塊磁鐵,再隨便個釘子什麼的,就可以輕易的讓我們體會到磁力產生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當然,這種懸浮只是示意性的,很難達到穩定的狀態。科學家的創想不是我們用一塊簡單的磁鐵就可以擺弄出來的。 數十年的發展,時至今日,磁懸浮技術形成了分別以德國和日本為代表的兩大研究方向——EMS系統和EDS系統。德國認準的EMS(常導磁吸型)系統,是利用常規的電磁鐵與一般鐵性物質相吸引的基本原理,把列車吸附上來懸浮運行。日本看好的EDS(排斥式懸浮)系統,則是用超導的磁懸浮原理,使車輪和鋼軌之間產生排斥力,使列車懸空運行。目前兩種車型都達到了500公里左右的時速,兩種方案都切實可行,孰優孰劣,也確實難分高下。

閱讀全文

與磁懸浮列車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