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焦慮與質疑原文出處
出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孔子問學於老子: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願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報請魯君。魯君准行。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見孔丘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之後,又引孔丘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廟會禮儀,使孔丘感嘆不已,獲益不淺。逗留數日。孔丘向老子辭行。老聃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孔丘佇立岸邊,不覺嘆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聞孔丘此語,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孔丘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於民之感嘆矣 」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
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弟子問。「老子何樣?」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游;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游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Ⅱ 如何理解「你若不能創造價值,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一個平凡的崗位難道就沒有價值了嗎?都是有的,價值的大小你不能用金錢收入和地位來衡量。平庸的崗位也能創造不平凡的價值,如一個普通技術工人,在平時工作中碰到問題,經過創造研究發明了新的流程和模塊突破了自己也創造了不平凡的價值。從自己身邊做起繼續努力就能發現不平凡的自己。
Ⅲ 只要人具有認識世界的能力,人就會為自己和社會創造價值,這一觀點正確與是否
只要人具有認識世界的能力人就會為自己和社會創造價值,這一觀點是正確的。
人有認識世界的能力了。就需要為社會和自己來創造價值,只有能夠創造價值了才有生存的,希望你是生存的基本出發點,只不過不同的人對自己和社會創造的價值大小不同,像我們都知道了。袁隆平為我國的人民解決溫飽問題創造了非常大的價值,但是也有像我們普通的民眾一樣,我們沒有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但是我們為了自己能立足於社會在自己的范圍之內,也在為自己創造價值。
每個人的能力大小不同,為自己和為社會創造的價值,可以不同,但是李白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我們只要在這個世界上就有存在的價值,你覺得自己沒有創造價值,但是你可能為別人帶來的歡樂帶來了祝福,這也就是價值,所以我們每個人都不要妄自菲薄都要為生而為人而自豪。
讓我們努力拚搏在人生的道路上,為自己和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Ⅳ 焦慮和質疑真的並不能創造價值嗎
1、焦慮的確不能直接創造價值。
2、質疑可以創造價值——學術價值。
北大校長在為語言錯誤道歉的信中又發生了一個思想錯誤。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Ⅳ 知識、技術 和信息是否創造價值
知識、技術、和信息可以創造價值。
Ⅵ 焦慮和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針對這種現象,你怎麼看待發表自己的觀點,200字左右
很多時候,沒有質疑就沒有進步。中世紀的歐洲,人們還在堅持地心說。正是哥白尼,布魯諾提出質疑,並進一步闡釋了日心說,科學才進步。人類才進步。
牛頓力學穩坐物理世界絕對權威之際,愛因斯坦對他提出質疑,創造了相對論,人類又進步了。
怎麼能說質疑不創造價值呢?
焦慮,對個人來講一般是件壞事,個人的過度焦慮會引發抑鬱症。但憂患意識不可沒有。這不是說要我們人人杞人憂天,杯弓蛇影。而是鑒於對客觀世界的合理認知與把握,對各種不良影響做到未雨綢繆。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非常有道理的。
Ⅶ 知識能創造價值嗎
這個我不敢說一定,但我知道財富一定能創造知識!
Ⅷ 焦慮和質疑並不會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面現實的
魯迅大大說過;真正的猛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Ⅸ 領導的講話不能創造價值
每個領導每個場合講話都要用段首導入語。一般來說,大型會議、嚴肅場合,如動員會、推進會等,才使用段首導入語,而碰頭會、協商會等相對隨意性的會議,則往往開篇即單刀直入,有事說事。一般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