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馬車發明時間

馬車發明時間

發布時間:2021-07-27 03:00:37

① 車的中國馬車的起源

中國古代並無四輪車發現。在戰國時代的器皿刻紋中,出現了一些四輪車,如山東長島出土的殘鑒、淮陰高庄出土的銅器。不過,這種車輿為龍舟形的四輪車並非用於日常生活,而是用作禮儀活動。戰國時代的這種禮儀用四輪車,應當是從商周時代的兩輪車發展而來的。長期以來,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古代的馬車來自西方,稱之為「西來說」;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中國古代馬車是獨立發明出來的,稱之為「本土說」。西來說的論據如下:
1.在兩河流域及歐洲,公元前4千年代後期已經肯定有了車,而車最初發明的時間顯然還要早。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中國古車是商代晚期的,系有牲畜的車則在中國考古材料中要到公元前5世紀才出現。
2.在西方,車的演變有比較完整的發展序列,有從四輪到雙輪的發展過程;有從實心車輪到輻式車輪的發展過程;有從用牛(或驢)拉車到用馬拉車的發展過程。但在中國,馬車的出現則顯得比較突然。商代的車是有輻的雙輪馬車,顯然十分成熟。這種成熟的車應該有其較原始的形式,而這種原始的形式在中國找不到。
3.西方最早出現的是四輪車,後來有了雙輪車;車輪有實心的,也有帶輻條的;有牛拉的,也有馬拉的;眾多形式的車輪及車甚至同時並存。因為車發源於西方,其歷史比較悠久,所以車及車輪的形式都顯得豐富多樣,而傳到中國的車就顯得式樣甚少。
4.自殷墟出土馬車後,即有人根據其與兩河流域馬車在外形上的類同而提出中國馬車西來說,但一直無法確證馬車自西向東的具體傳播過程。
從20世紀70年代在前蘇聯中亞地區發現了許多有關古代馬車的材料(包括實物與岩畫),從而使人們得以確定馬車的具體傳播過程。就車實物而言,拉夏辛及辛達雪塔發現的馬車與商代馬車基本形式是一樣的,都是獨轅,雙軛,兩輪,多輻,輪轂甚長,車輿位於車軸正中,等等。特別是辛達雪塔出土的車,與商代車一樣輿門均開在後背。就岩畫而言,它所反映的特點與車實物所反映的特點是相吻合的,比如自西向東,車的式樣越來越以雙輪馬車為主;車輻的數量逐漸增多,等等。這些材料都說明了車自西向東傳播的過程。
由此還可推測,最先將西方式馬車(以四輻條為主)發展為多輻條雙輪馬車的,可能是生活在中亞草原某個地方的游牧民族,這種馬車很快被其它游牧民族所採用,並沿著歐亞草原向東傳播,最後到達中原地區。所以,中國的馬車應當是從中亞直接發展過來的,而中亞的馬車又來自歐洲及西亞。
5.中國拉車的家馬也應當是從西方傳播而來的。考古資料表明,中國新古器時代的遺址中很少有馬發現,而且基本情況不明,無法確定是野馬還是家馬。在商代早期及中期出土的動物骨骼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被鑒定的十幾種動物的骨骼中沒有發現一塊馬骨」。在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後期開始),才有確切的家馬骸骨發現。因此,近來有專家推測,商代的馬可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結果。
6.「本土說」的有些論據是不能成立的。比如,有學者認為:「車的發明,應以輪轉工具發展到一定程度為其先決條件。中國新石器時代中出現的紡輪、陶輪,特別是琢玉用的輪形工具,在技術發展史上都應被看作是車的直接或間接的前驅。」而實際輪轉工具並非一定能導致車輪的發明。
也有人都引用中國古典文獻中有關「奚仲始作車」或「黃帝造車」之類的記載,來證明車是中國本土發明的,但這都是傳說而已。
7.中國歷史文獻的一些記載也意味著中國馬車是從北向南傳播的。春秋時期,正當原先落後的吳國興起之時,逃亡到晉國的楚國大夫申公巫臣因為怨恨自己在楚國內的政敵,想利用吳國的力量為自己報仇。公元前584年,申公巫臣來到吳國,「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焉。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吳。」(《左傳?成公七年》)申公巫臣把車戰之術傳授給了吳國人,吳國更加強大,最後「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於上國。」這段故事表明,長江下游地區使用車作戰,要比中原地區晚幾百年;馬車先出在北方,然後向南方傳播。
中國古代並無四輪車發現。在戰國時代的器皿刻紋中,出現了一些四輪車,如山東長島出土的殘鑒、淮陰高庄出土的銅器。不過,這種車輿為龍舟形的四輪車並非用於日常生活,而是用作禮儀活動。戰國時代的這種禮儀用四輪車,應當是從商周時代的兩輪車發展而來的。
中國的馬車來自西鄰的中亞。當然,古代中國人並不是簡單地引進馬車,而是對它進行了不斷的加工改造,並且還有許多技術上的創新與發明,例如中凹形車輪製造、龍舟形車輿四輪馬車的出現、系駕法的演進等等,逐漸形成了中國自身的馬車特色與傳統。

② 馬車起源於幾世紀

如果是作戰用的馬車話那自然是很早的了,由喜克索斯人於公元前20世紀左右發明;
四輪馬車出現於公元1世紀左右,隨著羅馬帝國走遍歐洲。
傳統的西方四輪馬車出現於18世紀。

③ 世界上第一輛馬車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發明世界上第一輛馬車的國家是中國,馬車的發明者是4000多年前生活於夏王朝專初年的奚仲。

馬車屬的發明,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大創舉,它不但解決了落後的交通問題,而且促進了道路設施的發展,擴大了商貿運輸和文化交流活動。

奚仲造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而馬車在商代被大規模地應用到戰爭中,大大提高了戰爭的機動性,從而加速了國家統一的步伐。

(3)馬車發明時間擴展閱讀:

國內首部反映遠古年代故事的電影《車神奚仲》在山東棗庄薛城舉行開機儀式,導演李克龍攜尚華、譚建昌、郭金傑、張昊等主演悉數亮相,侯耀華、劉蘭芳兩位藝術家前來捧場。

作為國內首部以遠古時代為背景的影片,《車神奚仲》在服裝、化妝、場景三方面都進行大膽嘗試,演員甚至會穿獸皮、樹葉還原原始社會末期人文風貌。

談起對這一題材的選擇,導演李克龍表示,「國內目前還沒有反映原始社會末期這一歷史時代的影片,拍攝這部影片也是為了讓現代人在享受汽車便利的同時,能夠了解到汽車始祖奚仲是我們中國人。」

④ 馬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馬車是馬拉的車子,或載人,或運貨。馬車的歷史極為久遠,它幾乎與人類的文明一樣漫長。一直到19世紀,馬車仍然是城市交通的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人們喜歡馬車的優雅和詩意,喜歡乘坐馬車從容地穿過鄉村大道或古舊的城區街巷去訪問朋友。隨著火車和汽車的出現,車輪轉動的速度越來越快。至此,馬車的黃金時代宣告結束。

⑤ 世界上最早的馬車

奚 仲——馬車鼻祖
從兩次考古發掘說起:
1990年5月,山東省修建濟青高速公路時,在臨淄破土動工中,發現了一個春秋時代中期的大型車馬坑。它長30米、寬5米。被殉葬的馬共32匹,戰車10輛、普通乘坐車6輛。馬與車自東向西整齊排列,威武壯觀。可以清晰看出,每輛車由4匹馬架挽(其中4輛車由2馬架挽)。而馬所架挽的車都是以木結構為主的馬車。
從出土的車馬坑可以看出,馬車在當時不只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還是一種特殊的禮品。在當時的社會,是特權階層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因此,在這些奴隸主、貴族死後,這些車馬往往與主人一起隨葬。這也就是今天我們能看到山東省臨淄車馬坑的原因。它有力地證明,我國在距今約3000年前的春秋時代,在齊國、魯國,已經有用馬牽引架挽的木製車輛。
近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山東省滕州市掌大商代墓地的發掘中,在薛國貴族的墓穴中,發現了隨葬的車馬。令專家倍加驚喜的是:此次出土的馬車,除了主體結構是木製外,其他許多配件均已採用青銅鑄造。
如今,在考證誰是世界上每一輛馬車的發明者時,翻閱我國古史文獻,幾乎所有有關的記載,無一不將這一功績歸功於我國夏代的奚仲。然而,奚仲又為何許人也?由於他生活的年代,距離我們畢竟太遙遠了!而有關書籍的記載又都過於簡略、零碎,以致今日只能竭力依據這些有限的資料,盡力還原奚仲其人的生平:
春秋戰國《管子?形勢篇》中:「奚仲之為本也,方圓曲直,皆中規矩准繩,故機族相得,用之牢利,成器緊固」。其意是:奚仲所創造的車,結構合理,各個部件的製作均有一定標准,因而堅固耐用,駕駛起來十分靈便。
《荀子》中:「以木為車,蓋仍纂車正舊職,故後亦稱奚仲造本雲」。
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一書中,作了如下記載:「Г車┙輿論文總名,夏後時奚仲所造(「夏後」,是大禹創造的國號「夏」的別稱)。
《玉篇?本部》記載:「車,夏時奚仲造車,謂本工也」。
《世本?作篇》記載:「奚仲作本」。
《地理志》記載:「黃帝有24子,得姓者14,……夏禹分畫九州,已而封奚仲於薛」。
《史記》?五帝本記載:「黃帝佑官有七人,奚仲造車,然則黃帝時自有奚仲,夏後後氏之車正與之同名耳」。
《滕縣志?薛世家》記載:「薛之先祖出自黃帝,黃帝業子禺陽受封於任姓。後有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和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奚仲當夏禹之時,封於薛,為薛始祖,為禹掌車服在夫。奚仲十二世孫,有個叫仲虺的,曾出任商湯左相,名聲顯赫。奚仲居薛,後遷子邳。薛自奚仲至周隱王時凡傳六十四世,國作千九百餘年。」
《辭海》記載:「奚仲,傳說中車的創造者,任姓,黃帝之後。夏代的車正(掌管車的官員),居於薛(今山東省棗庄市薛城區陶庄鎮境內),後遷於邳(今山東省微山西北)。
《中國人名大辭典》記載:「奚仲,生活在夏朝初期,是大名鼎鼎治水英雄夏禹的大臣,專門掌管夏王朝的車服之制,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後代。
從以上的記載不難了解到,奚仲,是夏代掌管車服的大夫。他和他的父親番禺,兒子吉光都是發明家。奚仲家族的功績在於:發明和改造了交通工具車、舟。奚仲所發明的馬車,應與近年在山東省滕州市商墓發掘中,所發現的馬車十分接近。即:也應該是一種單轅式馬車。由於當時還沒有青銅配件,所以奚仲所發明的馬車,各種部件均是木製品。
薛 城——馬車的發源地
近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省棗庄市薛故城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先商時期的小城址。其隨葬品極為豐富,尤其是青銅器和玉器,它反映出奚仲家族有著精湛而又源遠流長的手工藝水平。
奚仲,這位夏禹王朝的「車正」大夫、黃帝的後裔,由於發明創造馬車有功,以致受封於薛故地(今山東省滕州官橋一帶),並建立了方國。至商代,薛國是當時山東境內僅有的幾個方國之一,十分興盛。西周時期又被封為候國,現所存的薛故城遺址,便是戰國時期齊國貴族田嬰在原薛國舊址所址築之城。《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述了薛故城與奚仲的關系:「薛,周國名,任姓,候爵。黃帝之後奚仲封於薛」。
《地理志》載:「薛,夏車正奚仲之國也」。《滕縣志?古跡》中有:「薛城,在薛河北,縣南40里,周28里,古奚仲所封國」。
奚仲,當年造車之處,在今日棗庄市薛城區陶庄鎮境內的奚公山。這是一座低緩的小山,海拔87米,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奚仲死後,便被安葬在奚公山之巔。
據唐朝李吉甫所著《元和郡縣志》記載:「奚公山,在(滕)縣東南六十六里,奚仲初造車於此」。
據《徐州記》載:「奚仲造車處,山上有軌轍見存」。
據《地記》載:「上有奚仲造車處,軌跡猶存焉,奚山東為老君山」。
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載:「奚公山,在滕縣東南六十里,奚仲初造車於此處。山上有奚仲墓」。
奚公山,因奚仲而得名。古時屬滕縣,現屬薛城區,位於陶庄鎮境內。奚公山西南有奚村,即戰國時薛之下邑奚邑故址。如今,仍可在麥田中尋見東周時期的陶片。奚山後面,緊傍千山頭。所謂千山頭,意即千山之首。橫亘於棗庄境內中部的一列山脈,自此而始,迤邐起伏,自西向東延伸百多里,是從北面尼山和東北部蒙山延伸至此,似卧龍居群山之首。山上林間溪水潺潺,山下蟠龍河碧波盪漾,風景秀美。
奚公山之巔,現存兩個封土堆,南北相連。奚仲墓現殘存墓座,墓碑已毀,原殘碑上刻有:「公為奚冉冉墓修築」八個字。傳說,南邊古墓是奚仲的墓,北邊古墓是曾任魯氏之恆季孫氏宰的冉子(即冉求)之墓。但是,而今從各種資料分析,北邊最高處應是「造車鼻祖、薛之先祖、大發明家奚仲之墓。」山岩上現殘存轍跡2~3條,以及深20厘米、直徑18厘米的柱礎等遺跡。據記載,那便是奚仲當年造車時留下的車轍和遺跡。
經考古證實、經察閱歷史古籍證實,夏代「車正」大夫奚仲,在薛發明馬車一事,已經過去了4000多年。當世界許多古老民族,還在以牛馬為交通工具時,奚仲所創造的馬車已馳驅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可以當以無愧地列為世界之最早。緣此,亦也以當之無愧地尊稱:中國——車的祖國;奚仲——馬車鼻祖;薛城——馬車發源地。

⑥ 馬車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奚仲造車傳說
馬車的發明,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大創舉,它不但解決了落後的交通問題,而且還促進了道路設施的發展,擴大了商貿運輸和文化交流活動。
誰發明了世界上的第一輛馬車?關於這一問題史學界一直有爭議。
雖然一直有軒轅氏造車的說法,而關於「奚仲造車」,史書記載較多,《左傳》、《荀子》、《說文解字》、《通志·氏族》及《綱鑒易知錄》等均有記載。據《滕縣志》記載:「當夏禹之時封為薛,為禹掌車服大夫。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以木為車蓋仍纘車正舊職,故後人亦稱奚仲造車。」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介紹說,根據記載,奚仲所造的「車」應該是具有一定技術標准,具有重大創新的馬車。經考證,中國先秦史學會、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一致認定:4000多年前的夏「車正」奚仲發明了馬車,是「造車鼻祖」,2008年4月25日,該結論在首屆中國奚仲文化研討會暨第二屆中國汽車文化論壇上得到公開認定。
約是公元前2000年,黑海附近大草原的幾個部落帶著馬來到底格里斯—幼發拉底河流域,開始用馬來拉有輪子的車,這種車輪已經有輪輻,而不像早期的車輪那樣是整個木頭塊做成的。這種車輪比較輕便,易於操縱。
馬車的歷史極為久遠,它幾乎與人類的文明一樣漫長。在古羅馬帝國,繁榮的經濟和貿易需要先進而且數量極大的陸上運輸工具。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制車匠發現了塞爾特人的四輪車,並再加改革,使四輪馬車用旋轉式前軸以轉動方向,用整片的輪輞與輪箍以增加強度,同時用鑲有金屬邊的輪轂以減少摩擦。馬車的性能大為提高。到公元200年時堅固的羅馬四輪運輸車在大道上隆隆駛過,馬拉郵車和客車每24小時可行駛160千米,中途停車更換馬匹繼續前進。
此後的1000多年時間里,這種用作長途運輸的馬拉車成為世界各國主要的運輸車輛。當然,這些馬車不僅拉貨運物,同時也用作載人遠行。四輪馬車將人從一個地方快速地運到另一個地方,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馬車帶來的便利。四輪車的優點是載運量大,運行平穩。缺點是四輪馬車需要較為平坦的路面行駛。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具備很好的80000千米平坦的大道,使這種四輪馬車備受青睞。
羅馬帝國滅亡後,道路經數世紀失修日漸崩壞。此時最實用的是兩輪車,因為它可以在崎嶇地形條件下行駛。
四輪馬車最初只不過是一具有窗的箱子,以皮帶懸吊在無簧板的車架上,相對而坐的旅客需要忍受不斷的搖動與跳躍。在以後的幾個世紀,這種車輛被一批批更堅固,更輕,更美,更有效的各類馬車所取代。到了17世紀,四輪的公共驛車承擔了幾乎所有的長途客運任務,為陸上旅行帶來繁榮,而精緻的私有馬車成為王族身份的象徵。其中最豪華的英國皇室馬車是在1763年為英皇喬世所建造,被稱為「歷來最壯麗之馬車」。
但是馬車的速度仍不能令人滿意,一輛驛車在當時最好的公路上行程375千米,最快仍要走23個半小時才能到達。
人們希望發明一種比馬更有耐力和更強壯的動力機器,以使車輪轉得更快。同時,也需要有更平滑,更可靠的路面以供四輪車行走。不久以後,在英國和美國的一些地方,有少數想像力豐富的人士開始試驗用蒸汽做動力,而以鋼鐵做道路。
1904年,四輪馬拉的驛車與蒸汽列車相爭而終於失敗,美國內華達州富庶市鎮士諾巴與高非爾之間最後的著名驛車停駛了。馬車的黃金時代宣告結束。
馬車:馬里奧賽車的簡稱

⑦ 馬車誰發明的

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表明,我國在商代晚期已使用雙輪馬車。中國馬車的起源一直是頗受關注卻又懸而未決的問題。對此,國內外學術界爭論不休。國內學者有的持「馬車中國本土獨立起源說」,有的則持「外來說」,認為中國馬車是來源於中西亞或歐亞草原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是:起源於公元前30世紀中期的西亞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馬車,在商代晚期時輾轉傳入我國。

關於車子在我國的發明與使用,古代文獻多有記載。有黃帝、夏禹或夏禹時的奚仲發明車的說法。還有的文獻記述夏啟曾動用戰車征伐有扈氏,商湯伐夏桀時也曾動用了不少戰車,甚至夏代已有了管理車政的官吏車正等等。如果這些記載屬實,夏代的車子及用車制度已相當發達,但直至目前,尚未找到考古學證據。

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商代早期都城遺址鄭州商城曾發現鑄造車用青銅配件的陶范,在與此同期的偃師商城也曾發掘出車用青銅配件。這些都說明我國在商代晚期之前,不僅有車,而且車上已使用了青銅配件。偃師商城車轍發現後,主持過偃師商城發掘工作的杜金鵬、王學榮曾撰文認為由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看,顯然不宜將晚商馬車之源頭直接追尋到西亞去。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博士認為,二里頭遺址發現了車轍,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用車的傳統早在殷墟以前數百年就已出現了。二里頭和偃師商城發現的車轍特徵較為接近,形體較小,與安陽殷墟發現的馬車有很大的區別。二里頭時期,是人力駕車還是使用牲畜駕車,使用什麼牲畜駕車,都有待將來的考古發現去證實。另外,在中國晚商以前的遺址中也罕見馬的骨骸。因此,我國商代晚期以馬駕車的習俗,目前尚未在考古學上找到其當地的源頭,晚商時期馬車的起源仍然是待解之謎。

⑧ 馬車最早出現在什麼國

歐洲,約2000年前,黑海附近草原上的幾個部落開始使用

⑨ 最早發明馬車的是誰

車在古代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因為發明了車,人類才解放了雙腳,有了版代步工具和搬運工具。那權你知道車是誰造的嗎?最早出現的是什麼車?

相傳,最早造車的是黃帝,除此之外還有「乘杜作乘馬」和「奚仲作車」兩種說法,也就是說,黃帝、乘杜和奚仲都可能是車的發明人。雖然車的發明人很難確定,但能夠確定的是車的發明與「橇」有關。當人們需要遷徙到另一個地方時,要搬運大量物品。遷徙的路程遙遠,東西又多又重,這使人們犯了難。後來人們想到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利用中空的枯木來運載東西,後來又將幾根木頭捆綁成一排,然後在木排底下墊上原木,用滾動原木來替代拉動枯木,這讓人們拉起來更省力氣。後來原木演變成車輪,「橇」也慢慢演變成了「車」。

中國古代最早出現的車是馬車和牛車,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飼養馬和牛。大禹治水的時候有了「陸行乘車」的說法。相傳奚仲發明了馬車,還被夏王封為掌管車馬的車正。同時期的乘杜也發明了馬車。夏朝時,馬車開始被應用到軍事中。有文獻記載,大禹的兒子啟,曾率領馬車軍隊討伐反對他繼承王位的有扈氏。

⑩ 馬車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安陽殷墟的考古發掘表明,我國在商代晚期已使用雙輪馬車。中國馬車的起源一直是頗受關注卻又懸而未決的問題。對此,國內外學術界爭論不休。國內學者有的持「馬車中國本土獨立起源說」,有的則持「外來說」,認為中國馬車是來源於中西亞或歐亞草原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是:起源於公元前30世紀中期的西亞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馬車,在商代晚期時輾轉傳入我國。

關於車子在我國的發明與使用,古代文獻多有記載。有黃帝、夏禹或夏禹時的奚仲發明車的說法。還有的文獻記述夏啟曾動用戰車征伐有扈氏,商湯伐夏桀時也曾動用了不少戰車,甚至夏代已有了管理車政的官吏車正等等。如果這些記載屬實,夏代的車子及用車制度已相當發達,但直至目前,尚未找到考古學證據。

閱讀全文

與馬車發明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