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顧城的創造事跡

顧城的創造事跡

發布時間:2021-07-27 02:35:33

❶ 求關於顧城的故事。

人間的事總是多變的,關鍵是心地坦然。這島極美,粉花碧木,想想你們要身體好,來一次多好呵。我一直在忙各種事,現在真想能在一起,忘了那些事。 人哪,多情多苦,無心無愁。天老不讓我過日子,我只好寫東西。現在創作達高峰,出口成章,也只是做事罷了。 我現在無奈了,英走了也罷,燁也私下與別人好,在島上和一個小XX,在德國和一個叫陳XX的人。現在正在分家、離婚。她說要和陳生個娃娃。燁許多事一直瞞我。她好心、合理,亦有計劃的(地)毀滅我的生活。我在木耳的事上傷了她心,後來我愛木耳要好好過,她也不許了。她的隱情被發現,我才大悟,為什麼他們一直用英文寫信通電話,當面騙我。英出事後,他們就一直等我自殺,或去殺英。他們安排得好呢,等我死他們好過日子,直到被發現後亦如此,奈何。 燁也好心救過我幾次,但到她隱情處,她和陳就盼我死。 陳在德在飯店從小青那邦(幫)我買過電擊器和刀,讓我去殺英兒。他們安排的(得)好呢。 如此,我只有走了。 老顧鄉知道很多燁的隱情。 我的手稿照片,由老顧鄉清理、保存;房子遺產歸木耳;稿費、《英》書稿拍賣的錢寄北京的給老媽媽養老;書中現金老顧鄉用於辦後事。不要太傷心,人生如此。 老媽媽萬萬要保重。老顧鄉多盡心了。 顧城Gu Cheng
二媽媽
今天我過不得了,燁要跟別人走,木耳我也得不到。媽媽,我沒法忍了,對不起。我想過回北京,但那都沒法過。我死後,會有一些錢寄家裡,好好過,老顧鄉會回去,別省錢。 媽,我沒辦法,燁騙了我,她們都騙了我,還說是我不好。媽,好好的,你要能過去,我就高興了。爹要邦(幫)老媽媽,全當我還在遠方。媽,好好的,為了我最後的想念。 胖
三 老顧鄉
你要邦(幫)老媽媽,要把後事作(做)好,要安慰老媽媽,花光了錢也要邦(幫)助老媽媽,小事都別算了。 我從小對你凶,對不起。也就你不恨我,人人報復了我。 我的現金都歸你,有四千元馬克新幣。我的房子歸三木,也可賣掉。稿子都歸你保管。要撐得住,利茲也會邦(幫)你。我是受不了了,他們得寸進尺。 好好的。有人問我,你就說,我是愛三木的。 弟城
四木耳
你將來會讀這些話,是你爸爸最後寫給你的。我本來想寫一本書,告訴你我為什麼怕你、離開你、愛你。你媽媽要和別人走,她拆了這個家,在你爸爸悔過回頭的時候,她跟了別人。 木耳,我今天最後去看你,當馬給你騎,我們都開心。可是我哭了,因為我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見你,別怪你爸爸,他愛你、你媽媽,他不能沒有這個家再活下去。 木耳,好孩,你的日子長呢,留給你的屋子裡有你爸爸畫的畫,124號。你爸爸想和你媽媽和你住在那,但你媽媽拒絕。三木,我只有死了。願你別太像我。 爸爸顧城
附註
此四封遺書是1993年10月8日下午在出事現場被警察拾取,字跡繚亂,說明遺書是當時倉促寫的。結合他遺書中所言,他是被逼上絕路的,他寫遺書時還想著等會兒最後去看兒子木耳(三木Sam),並為之流淚。從遺書中還可看出,謝燁是將繼續在世上的。否則顧城不會要求把照片手稿等由姐姐保管,更不用點明房子等歸木耳。因為如果沒有了謝燁,房子等必然是木耳的,手稿等當然由姐保管。看來事發突然,不知謝燁最後又帶給他什麼打擊。顧城自盡前向姐姐顧鄉說:「我把謝燁打了」,是有叫姐姐去救謝燁之意的。顧城離世後,謝燁被顧鄉叫來的救護車又轉直升飛機,越過海峽送入醫院後,搶救數小時失敗。顧城四封遺書於當年12月22日由紐西蘭警出示並當場復印送交各方,後經中國駐新使館認證及國內公證。遺書上有陳XX及另一男子原名及身份。第一封遺書原是寫給父母的家信,後劃一橫線,加個「姐」字,寫成了遺書。

❷ 關於顧城的事跡和死因

顧城的事跡和死因
http://ke..com/view/16456.html?wtp=tt

❸ 簡述顧城的生平事跡

顧城,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詩人,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1956年生於詩人之家,父親是著名詩人顧工。
顧城17歲開始寫作生涯,給各個報社雜志投稿。
1987年開始游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
988年便隱居紐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
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因婚變,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謝燁隨後不治身亡。

❹ 顧城的事跡

顧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與舒婷的典雅端麗、委婉綽約、美麗憂傷相比,顧城的詩則顯得純真無瑕、撲朔迷離。但是,在顧城充滿夢幻和童稚的詩中,卻充溢著一股成年人的憂傷。這憂傷雖淡淡的,但又象鉛一樣沉重。因為這不僅是詩人個人的憂傷,而是一代人覺醒後的憂傷,是覺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現實而產生的憂傷。 顧城的作品集(4張)「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經歷過「文革」的一代青年,對著名朦朧詩人顧城(1956年9月~1993年10月)的這兩句詩是再熟悉不過的了。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朧詩,是當時激動人心的思想、文學「解放」潮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當代新詩革新的起點。在顧城冥壽50周歲的前一年,四卷本的「顧城文學系列」首卷――《顧城文選·別有天地》近日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 顧城1962年開始寫詩,1987年5月應邀赴德國參加明斯特「國際詩歌節」,隨後開始周遊西歐和北歐諸國,後定居紐西蘭,1993年10月8日,他與妻子謝燁雙雙死在紐西蘭激流島上。 據此次「顧城文學系列」策劃人劉曦強介紹,此套四卷本將延續至明年9月出完,整套文選由「顧城之城」網站站主江曉敏和顧城胞姐顧鄉聯合編選並注釋。總計 150多萬字的散文體作品,囊括了顧城旅居海外的1992年至1993年這一創作高峰期的作品,有望展示一個全面而立體的顧城。 「顧城之城」站主江曉敏是浙江溫嶺一所中學的高三語文老師,她於1993年閱讀了詩集《海籃》開始接觸顧城的詩,「1994年讀《詩探索》上面顧城的朋友文昕寫的《最後的顧城》,讀到顧城鑄腳印那個段落的那一刻,我就深深地喜歡上顧城了。後來讀了幾乎能搜集到的顧城的所有資料。」 顧城早期的《生命幻想曲》、《分別的海》和後期的《頌歌世界?是樹木游泳的力量》都讓江曉敏特別喜歡。她用「真」概括了顧城為人的最大特點,「自然純凈」則是她心目中顧城詩歌的最大特點,「他的詩不是做出來的,而是從心間流出來的。讀他的詩時,你忘掉了自己是人,你一會兒是瓢蟲,一會兒是河流,一會兒又是石頭,這是另一層面上的『自然』」。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顧城,分享顧城優美的詩句」,江曉敏於1999年創辦了「顧城之城」網站。 然而,也有不少當年的詩友,如今卻不願再重新「面對顧城」。 「關於他的事兒,我不想發表任何意見」,一位當年頗有影響力的朦朧派詩人以此拒絕受訪。另一位當年和未出國前的顧城「有過比較多的交往」的詩人,則宣稱正忙著寫一部文化散文書稿而無暇評說舊友。 「朦朧詩」陣地《今天》的編輯徐曉在今年年初出版的著作《半生為人》中,對北島、芒克等詩人有濃墨重彩的回憶,但談起顧城卻沒有太多的印象,「當時編他的詩主要是北島,我也只是在公開場合見過他幾次而已。」 多數詩友的不願置評,或許有眾多不同的復雜原因。但顧城真的就是這樣給人一種「活在自己一個人的城堡里」的感覺。 姐姐顧鄉比顧城大兩歲兩個月零三天,顧城在她印象中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愛湊熱鬧」。顧城不到一歲時就會走路,「他那時幹得最多的事,是走到離地不高的大穿衣鏡前,對著鏡子看自己」。上了幼兒園的顧城還是「不愛湊熱鬧」,每次顧鄉去接他時,「也就不在玩鬧一起的孩子群中找他,他熱衷躲在一邊看樹或者看螞蟻。」 顧鄉回憶,從小博覽群書的顧城,一次為了安慰受欺負的同學居然給人家講起了《三國演義》的故事,並得到了「故事」的雅號。但同學們圍攏著想聽他講時,「還是不容易聽到他講故事,因為他不習慣被圍在中間」。「但是他又是想講的,也很想有人聽。」 在渴望與外界交流和退回內心的「心理拉鋸」中,顧城只好尋求姐姐當他「一個人的聽眾」,姐姐沒空聽時,「無奈之下他就進了別的屋子,隔著床一個人對著牆講起來」。 及至「文革」的風浪裹挾一切,顧城還是「獨自在烈日下、在落葉中、在寒風里走,在古城牆上拾一枚舊幣,在荒草中間找螞蚱、蜣螂」,「高音喇叭、滾滾人流、漫天傳單,對他如無一般。他嘲笑我(顧鄉),痛恨我,不許我去參加集體、社會活動,認定那些事情都很無聊,而我的同學都很庸俗。」 這個活在自己「一個人的城堡」里的顧城,給人印象最深的、最常見的裝束,是戴一頂高高的帽子。1992年6月在荷蘭演講時是這樣,1992年12月在德國演講時也是這樣。一頂高高的帽子,在詩人的國度里,又何嘗不是一頂想像中的王冠呢?他又何嘗不是他自己的「王」呢?顧城後來和妻子謝燁在紐西蘭激流島上養雞種菜的生活也頗有獨立王國、自給自足的意味。 在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眼裡,「顧城是個比較膽小的人,不是一個愛說話的人,是一個比較退卻、喜歡『坐在後面』的人。」崔衛平教授肯定顧城在朦朧詩派中「貢獻是相當大的」,但對「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進行了質疑―――「聲稱環境黑暗而自己光明這種表述是一個任性的表達。一個人不能意識到自己身上陰影的存在、不自警是可怕的」,「在觀照社會時,也要反思自己」。 《今天》雜志的重要成員劉自立,對「白話是否能寫詩」表示了根本性的質疑,因此對「朦朧詩」的整體評價都不太高,他覺得,顧城「只是其中一員,也不比別人高明。」 劉自立是在不認識顧城的時候看過顧城的詩,「覺得他像個小孩兒在寫詩,又有老小孩兒的成熟,但不是大人寫詩。」劉自立認為,顧城的創作,一是比較注重寓意和象徵,較少考慮詩歌的音樂性;二是帶有某種童話色彩,有所謂「頑童」性格―――是對「文革」僵硬的思維模式的反撥,但這種「反抗」方式,是以一種孩子的方式完成的。因此,「頑童」到最後也容易失控,這和他的詩歌的不足、人格缺陷以及與社會溝通的中斷,都有聯系。劉自立認為,顧城試圖用散文體語言賦予他的詩歌以神秘感和宗教主義,但事實上,「尋找光明」和「相信未來」,並不新鮮。

❺ 陌曲寒寫的顧城的故事

謝燁與顧城1979年在火車上偶然相識,之後相戀四年(其間四次絕交過,但顧城猛「追」),謝燁一直「柔和地拒絕他的求婚」,1983年結婚,1987年一同離國。據所有回憶顧城夫婦的文字稱,謝燁不僅有詩情,而且善良美麗、豁達寬容、能吃苦耐勞。 謝燁原名叫張紅。

顧城,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詩人,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1956年生於詩人之家,父親是著名詩人顧工。顧城17歲開始寫作生涯,給各個報社雜志投稿。1987年開始游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隱居紐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因婚變,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謝燁隨後不治身亡。

❻ 誰有顧城的事跡,發一下

顧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於北京,1969年隨父顧工下放山東廣北農場,1974年回北京。 做過搬運工、 鋸木工、借調編輯等。 「文革」期間開始詩歌寫作,1973年開始學畫,並進入社會性作品寫作階段,1974年起於《北京文藝》、《山東文藝》、《少年文藝》等報刊零星發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進入純凈寫作,在《蒲公英》小報發表詩作後在詩歌界引起強烈反響和巨大爭論,並成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單位解體,失去工作,從此過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88年赴紐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後辭職隱居激流島。1992年,獲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創作年金,1993年,又獲德國伯爾創作基金,在德國寫作。1993年10月8日於紐西蘭所居島因為離婚與其妻謝燁發生沖突,謝燁受傷倒地,過程成謎,顧城隨即自殺,謝燁於其死後數小時不治。媒體捕風捉影稱「顧城用斧頭殺妻」,令詩人在死後從童話詩人被妖魔化成精神異常的殺人惡魔,死後蒙冤。(從顧城姐姐顧鄉所做「顧城最後的十四天」中看,斧頭只是偶然在場物件,跟案件根本無關。)1993年3月曾回國探親,慘案發生時,值其夫婦從德返紐西蘭不久。顧城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英子》(1994年元月北京華藝出版社出版,與謝燁合著)、《靈台獨語》(1994年3月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楊編)、《顧城詩集》、《顧城童話寓言詩選》、《城》等,部分作品被譯為英、德、法等多國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靈魂在前進》,組詩《城》、《鬼進城》、 《從自我到自然》、《沒有目的的我》。
顧城是朦朧詩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詩集《白晝的月亮》、《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方的孤獨者之歌》、《鐵鈴》、《黑眼睛》、《北島、顧城詩選》、《顧城詩集》、《顧城童話寓言詩選》、《顧城新詩自選集》。逝世後由父親顧工編輯出版《顧城詩全編》。

❼ 顧城創作過哪些經典的詩句

以下是一些我非常喜歡的顧城的詩句:1、我失去了一隻臂膀, 就睜開了一隻眼睛。

2、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

3、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4、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種子。只有經過埋葬,才有生機。

❽ 顧城及其作品,故事簡介

顧城,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顧城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顧城是朦朧詩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詩集《白晝的月亮》《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方的孤獨者之歌》《鐵鈴》《黑眼睛》《北島、顧城詩選》《顧城的詩》《顧城童話寓言詩選》《顧城新詩自選集》。逝世後由父親顧工編輯出版《顧城詩全編》。另與謝燁合著長篇小說《英兒》。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顧城的詩》。詩集《白晝的月亮》。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主要作品
《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英兒》(1994年元月北京華藝出版社出版,與謝燁合著)、 《靈台獨語》(1994年3月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楊編)、 《顧城詩集》《顧城童話寓言詩選》 《城》 詩集 《白晝的月亮》 《舒婷、顧城抒情詩選》 《北方的孤獨者之歌》 《鐵鈴》 《黑眼睛》 《北島、顧城詩選》 《顧城詩集》 《顧城童話寓言詩選》 《顧城新詩自選集》

❾ 求助,關於顧城

您好,首先感謝您對中國電信的支持。根據您的描述:其它手機如果正常的話,那麼自己手機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大一些,應該是新裝的軟體引起的,實在不行就恢復出廠,當然事前要做好備份,謝謝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您並得到您的採納。以上答復僅供參考,具體請咨詢10000或登錄安徽電信網上營業廳ah.189.cn為准如需交納話費及辦理一般電信業務,請您登錄中國(安徽)電信網上營業廳查看辦理,安徽電信竭誠為您服務,祝您生活愉快!詳情訪問安徽電信網上營業廳。

❿ 詩人顧城個人簡介及其生平

男,1956年生於北京。12歲時輟學放豬。「文革」中開始寫作。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辭世。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著有詩集《白晝的月亮》、《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方的孤獨者之歌》、《鐵鈴》、《黑眼睛》、《北島、顧城詩選》、《顧城詩集》、《顧城童話寓言詩選》、《顧城新詩自選集》。逝世後由父親顧工編輯出版《顧城詩全編》。另與謝燁合著長篇小說《英兒》。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顧城的詩》。詩集《白晝的月亮》。顧城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與舒婷的典雅端麗、委婉綽約、美麗憂傷相比,顧城的詩則顯得純真無瑕、撲朔迷離。但是,在顧城充滿夢幻和童稚的詩中,卻充溢著一股成年人的憂傷。這憂傷雖淡淡的,但又象鉛一樣沉重。因為這不僅是詩人個人的憂傷,而是一代人覺醒後的憂傷,是覺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現實而產生的憂傷。 顧城大事年譜 1956年9月24日 顧城出生於北京白塔寺邊的人民醫院。 1959年 進北京八一電影廠大院的幼兒園。 1962年 在一張明信片上寫下第一首詩(顧城口述,姐姐顧鄉執筆)寄給父親顧工。 1963年9月 進北京西直門小學。 1966年 讀法布爾的《昆蟲記》,是家中唯一未被紅衛兵抄走的科普讀物。 1967年 在家採桑、養蠶和發明「茶葉」。 1968年9月 寫下詩歌《星月的來由》和《煙囪》。 冬 寫下最早的散文《冬天的早晨》。 1969年5月 離開北京隨父下放之前,寫下《我的幻想》。 冬 隨父下放山東昌邑縣東冢公社 1970年 和父親—起養豬。 1971年7月 在海灘上寫下《生命幻想曲》 1974年 全家回到北京,讀書、學習繪畫,並從事過油漆工、木匠、翻糖工、電影廣告繪畫工、商店營業員、借調編輯等許多臨時工作。 1976年4月5日 參加北京「******事件」運動。 同年 寫出自編詩集《無名的小花》自序。 1978年底 初讀張貼在北京西單體育場圍牆外(後被稱作「民主牆」)的首期地下詩歌刊物《今天》。 1979年初 參加北京西城區文化館業余詩歌小組。 1月 《詩刊》在北東西苑飯店召開建國以來第一次全圖大型詩歌座談會,顧城在「設立中國詩歌節」的呼籲書上簽名,系首次在公開場合亮相。 3月 在西城區文化館《蒲公英》小報第三期發表詩作 《無名的小花》。系作品首次公開發表。 同月 加入《今天》文學社團同北島、芒克繼後舒婷、江河、

閱讀全文

與顧城的創造事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