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發明一個與疫情有關的東西發明什麼好
愛迪生發明創造年表:
1868年10月11日發明「投票計數器」,獲得生平第一項專利權。
1869年10月與友人合設「波普——愛迪生公司」。
1870年發明普用印刷機,出讓專利權,獲4萬美元。在紐約克自設製造廠。
1872—1876年發明電動畫機電報,自動復記電報法,二重、四重電報法,製造蠟紙炭質電阻器等。
1875年發明聲波分析諧振器。
1876年在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建立了一個實驗室——第一個工業研究實驗室。它是現代的「研究小組」這一概念的創始。發明碳精棒送話器。申請電報自動記錄機專利。
1877年在門羅公園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獲得三項專利:穿孔筆、氣動鐵筆和普通鐵筆。8月20日發明了被證實為愛迪生心愛的一個項目——留聲機。
1878年愛迪生宣稱要解決電照明的問題。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留聲機展覽。改良留聲機,設計微音器,擴音器,空中揚聲器,聲音發動機,調音發動機,微熱計,驗味計等。2月19日獲留聲機專利。7月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派克教授赴懷俄明觀察日全蝕,並用他發明的氣溫計測量太陽周圍全體的溫度。8月返回門羅公園,重新投入科研實驗當中。英國批准愛迪生「錄放機」專利申請。9月訪問康涅狄克州的威廉·華萊士。開始進行發明電燈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關於鉑絲「電燈」的專利申請。
1879—1880年經數千次的挫折發明高阻力白熾燈。改良發電機。設計電流新分布法,電路的調准和計演算法。發明電燈座和開關。發明磁力析礦法。
1879年8月30日愛迪生和貝爾在薩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廳各自演示了電話裝置,結果愛迪生的電話比貝爾的清晰。10月21日發明高阻力白熾燈,它連續點燃了40個小時。11月1日申請碳絲燈專利。12月21日《紐約快報》報道了愛迪生的白熾電燈。12月25日對來自紐約市的3000名參觀者在門羅公園作公開電燈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機。獲得電燈發明專利權。製成磁力篩礦器。1月28日提出「電力輸配系統」專利書。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發表了《愛迪生的電燈》一文,正式發表了電燈的發明。5月第一艘由電燈照明的「哥倫比亞號」輪船試航成功。
12月成立紐約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
1881紐約第五大街總部設立。成立一個白熾燈廠於紐約克。設立發電機,地下電線,電燈零件的製造廠。在門羅公園試驗電車。
1882發明電流三線分布制。申請專利141項。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廠。12月底美國各地建立了150多個小電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無線電報專利。
1887—1890年改良圓筒式留聲機,取得關於留聲機的專利權80餘份。經營留聲機,唱片,授語機等製造和發售事業。
1888年發明唱筒型留聲機。
1889年參加巴黎百年博覽會。發明電氣鐵道多種。完成活動電影機。
1890—1899年設計大型碎石機,研磨機。在奧格登礦地親自指揮用新方法大規模開發鐵礦。
1891年發明「愛迪生選礦機」,開始自行經營采礦事業。獲得「活動電影放映機」專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動電影視鏡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向公眾展示。
1893年愛迪生實驗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攝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紐約開辟第一家活動電影放映機影院。
1896年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紐約的科斯特—拜厄爾的音樂堂使用「維太放映機」放映影片,受到公眾熱烈歡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電池作車輛動力的試驗,行程為5000英里,每充一次電,可走100英里,獲得成功。
1903年愛迪生的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
1909年費時十年,蓄電池的研究,終於成功。製成傳真電報。獲得原料機、加細碾機、長窯設計專利。
1910—1914年完成圓盤式留聲機,不損唱片和金鋼石唱片。完成有聲電影機。
1910年發明「圓盤唱片」。
1912年發明「有聲電影」。研製成傳語留聲機。
1914—1915年發明石碳酸綜合製造法,並合留聲機和授語機為遠寫機,一方電話機可自動紀錄對方說話。自行製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發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等。
1927年完成長時間唱片。
1928年從野草中提煉橡膠成功
1931年10月18日,愛迪生在西奧倫治逝世,終年84歲,1931年10月21日,全美國熄燈以示哀悼。
愛迪生一生共發明了1000多樣機器。
② 陳微抗擊疫情的故事
2003年春天,「非典」爆發,全國陷入一片恐慌。危急時刻,37歲的陳薇,受命研製預防「非典」病毒的疫苗。從此沒有周末和節假日,天天泡在實驗室。陳薇所在研究所在國內率先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確定了「非典」的元兇。她帶領課題組冒著生命危險,與「非典」病毒零距離接觸,進行非典病毒的體外細胞實驗,構建新的動物實驗模型。
為了和疫情搶時間,每次進實驗室前她都會少吃少喝,裝備成人尿布,一直待到八九個小時撐不住為止。最終,她在國內外首先證實他們所研究的干擾素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復制,14000名預防性使用「重組人干擾素ω」噴鼻劑的醫護人員無一例感染。
(2)疫情發明思路擴展閱讀:
2020年2月26日是陳薇54歲的生日。就在這一天,由她領銜的團隊研製的第一批重組新冠疫苗從生產線上下線。上級領導向她發來生日祝福,「我當時回答就八個字: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在軍事科學院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中,陳薇團隊迅速搭建核酸檢測平台,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大大縮短了病毒核酸檢測時間,迅速形成日檢一千人份的核酸檢測能力。「對當時武漢疫情的防控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③ 中國疫情是誰發明了測溫計
剛通網………非接觸式測溫儀在08年非典時期已經問世了
④ 如何應對疫情此時你最想發明的是什麼
如何應對疫情此時我最想發明的是抗擊疫情的葯物。因為這樣子的話就疫情就可以得到控制就可以恢復比較快。
⑤ 公務員面試關於疫情答題技巧與思路社會熱點
公務員面試關於疫情答題技巧與思路社會熱點,我覺得首先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備,而且一定要提前看一下相關的題型和相關的知識。
⑥ 疫情是大災,古人們是怎麼應付和控制疫情的呢
一,起因
上古時候,咱們的先人們生產力落後,因為知識局限,他們認為疫情是鬼神導致的,所以出現了很多祛病的巫醫來跳大神,搞祭祀活動。但並不否認,巫醫中有出色者,掌握一定的草葯治療方法。
《釋名》雲:疫,役也,言有鬼行役也。
(大明劫里吳又可行走在疫情區)
4,解決流民,控制伴發疫情
水、旱、飢災過後,經常會爆發各種傳染病,如吸血蟲病、霍亂及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等。
在宋代,為了對付受災區或已發疫情區,官方將災民(患者)進行區域劃分,每個區域選派清廉的干練的官員去領導賑濟和醫治。
區內又分成小組,根據每戶情況發放醫葯和錢糧賑濟。
以上為歷朝歷代官方對於疫情的大體控制方法。
⑦ 疫情期間人們瘋狂購買口罩,口罩發明出來時最初的用途是什麼
今年大家是過著一個與眾不同的一年,家家戶戶都是家門緊閉的,都呆在自己的家裡,誰也不能出去。而一反常態,口罩和消毒液也成為了今年的年貨了,大家為了自己的安全考慮,防止自己被病毒感染,就瘋狂地屯口罩,現在口罩也成為了一個緊俏的東西了,供不應求啊。我們都知道大家購買口罩就是為了抵抗那些病毒攜帶者的唾沫等,來保證自己的健康,那麼我們就會想到口罩最早發明出來的時候是為了做什麼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以上的就是我自己的看法了,大家要是有其他想法的歡迎大家一起和我交流探討。
⑧ 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簡述一下,為什麼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思路即可
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來說,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創造物質財富,精神財富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所以說疫情防控戰是一場人民的戰爭,應該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
⑨ 日本在疫情流行期間,都發明了什麼口罩
日本在疫情流行期間,都發明了什麼口罩?由於新冠疫情的蔓延,戴口罩出門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普通的醫用口罩雖然能夠隔離病毒的傳染,但是在功能上比較單一,總是有著奇思妙想的日本人發明了各種場合帶的口罩,有待翻譯功能的智能口罩,游泳帶的專用口罩,吃飯時也可以帶的專用口罩,以及降溫口罩,無繩口罩,還有各種帶標簽的口罩,可謂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種智能口罩,這種口罩可以撥打電話、傳輸信息並將日語翻譯成八種其他語言,還可以將語音轉換為文本信息以及放大音量等。 這種口罩將於9月份在日本上市,然後將會拓展到其他國家。
⑩ 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和感悟有哪些
一、思路
1、總寫心情和感悟。
2、疫情的細節描寫。
3、總結。
二、疫情給人們的啟示和感悟
這次疫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國人一定深有體會,國家力量是應對突發事件的決定因素。但就每個個體來講,面對這樣的災難是無奈恐懼和束手無策的。
從疫情的發生,發展到逐步控制,無論哪個環節,我們國家處理問題的方式都積極,果斷,正確,沒有一點拖泥帶水,讓我們再一次見識和認證了中國這個偉大國度的擔當。一聲令下,全民抗疫。
國家范圍內省、市、縣、鄉、鎮、村、屯小至每個家庭每個人都全副武裝投入到這場戰爭中去。在居家隔離期間,雖然感覺距離遠了,但是所有國人的心更近了,因為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與疫情做堅決的斗爭。
奔赴抗疫前線的醫護勇士、志願者,包括響應號召居家抗疫的每一位國人都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什麼叫國家力量,什麼叫國民素質,什麼叫人類文明,我為有這樣的祖國而驕傲,自豪。
疫情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盡量減少外出活動,外出佩戴口罩。
2、主動做好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主動測量體溫。若出現可疑症狀,應主動戴上口罩及時就近就醫。
3、辦公場所要注意加強通風清潔,配備洗手液、消毒劑等防護用品。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場所,建議錯峰吃飯,減少聚集。
4、注意營養,適度運動。
5、出行前若無可疑症狀,可正常出行。若出現可疑症狀,建議居家休息和就地就醫,待症狀消失後再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