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基督教雙簧創造天地

基督教雙簧創造天地

發布時間:2021-07-26 21:56:58

⑴ 「雙簧」是我國一門獨特的曲藝形式,它緣何得名

「雙簧」是我國一門獨特的曲藝形式,它得名於:
一、初演得兩人都姓黃;
二、表演者使用的樂器叫做簧;
三、表演者巧舌如簧。
(答案:一、初演得兩人都姓黃。咸豐帝死後,慈禧太後專權,除了愛看戲,她也愛聽曲藝說唱。據說一次傳黃輔臣進宮演出,當時黃已經七十多歲不能演唱了,若進宮去唱不了,要問罪,不進宮是抗旨不遵,要殺頭。怎麼辦?他想了個辦法。他兒子也能彈能唱,於是就帶他兒子進宮,表演時讓他兒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著彈弦子,唱時只張嘴學他兒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興,說:「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還童呀!」黃輔臣一謝恩下跪,慈禧發現他嗓音嘶啞,同時也發現了他的兒子,開始大怒,後得知一唱一表時高興了,說:「你們這是雙黃呀!」雙黃本是兩個姓黃的意思。後來為和京劇的二黃相區別,將黃字加個竹字頭,從此有了雙簧之名。所以說是慈禧太後御賜的名字,這種傳說是人們公認的。但事實上,不經允許,黃輔臣是不能將他的兒子帶進宮的,在太後面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這些只能說明,雙簧是清末黃輔臣創造的一種曲藝形式。)

⑵ 雙簧是什麼

雙簧的創始人
雙簧的創始人是清末硬書(自彈自唱)藝人黃輔臣(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詳,對其由演硬書改演雙簧的說法也不一樣。一說為乾隆、嘉慶時硬書藝人晚年嗓音失聲,改為二人表演,一人彈唱,一人模擬表演。另一說黃為咸豐、同治時評書藝人,善於模仿人物語言、鳥獸鳴叫、鄉音市聲,連學帶表演,後來改為一人說學,一人表演。二說雖都見諸文字,但不知其來源所據。

對雙簧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咸豐帝死後,慈禧太後專權,除了愛看戲,她也愛聽曲藝說唱。據說一次傳黃輔臣進宮演出,當時黃已經七十多歲不能演唱了,若進宮去唱不了,要問罪,不進宮是抗旨不遵,要殺頭。怎麼辦?他想了個辦法。他兒子也能彈能唱,於是就帶他兒子進宮,表演時讓他兒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著彈弦子,唱時只張嘴學他兒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興,說:「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還童呀!」黃輔臣一謝恩下跪,慈禧發現他嗓音嘶啞,同時也發現了他的兒子,開始大怒,後得知一唱一表時高興了,說:「你們這是雙黃呀!」雙黃本是兩個姓黃的意思。後來為和京劇的二黃相區別,將黃字加個竹字頭,從此有了雙簧之名。所以說是慈禧太後御賜的名字,這種傳說是人們公認的。但事實上,不經允許,黃輔臣是不能將他的兒子帶進宮的,在太後面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這些只能說明,雙簧是清末黃輔臣創造的一種曲藝形式。

有關黃輔臣,至今未見准確的生卒記載。據有關文字資料,他一生跨過清朝的乾隆(1736-1795)、嘉慶(1796-1820)、道光(1821-1850)、咸豐(1851-1861)、同治(1862-1874)等五個年號。假設他生於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至嘉慶末年約26歲,道光末年約56歲,咸豐末年約68歲,至同治末年70有餘。同治以後,都是慈禧太後垂簾聽政,傳老藝人供差,黃輔臣年老唱不了,創造一個演、唱分開而又合二為一的新形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說,雙簧這個曲種的出現,不能在清朝同治年以前。

雙簧的「簧」字
雙黃改為雙簧,不管是為了區別於京劇二黃,或是其他什麼原因,這個字的確改得好。
單講黃字,是發出聲音的意思。樂器中振動發音的薄片叫「簧」。簧片有竹製、木製、金屬制多種。樂器簧片有一片的、兩片的、多片的。一片的叫單簧,如單簧管;多片的叫自由簧,如笙、口琴;兩片的叫雙簧,如雙簧管等。不過樂器中的雙簧和單簧、自由簧,都在管內藏著,只能聞其聲,不可見其形。

人嗓子里的聲帶,也是起發音作用的兩個薄片,但不叫雙簧,只有表示不同的語言時,有的時候才用簧字。比如說一個人說話給別人聽,聲東擊西,指桑罵槐,叫「摔簧」;花言巧語迷惑人叫「鼓簧弄舌」;兩個人或更多人事先商量編好一套謊言,為達到某種目的,一唱一和,用來欺騙某人,也叫演「雙簧」,這種雙簧俗稱「捏窩窩兒」,這是生活中的雙簧,它可能是按曲藝雙簧的以假作真,借用其名。

曲藝雙簧是兩個演員,一人用形體表演,一人用聲音說唱,合二為一,以假作真。說唱者,必須嗓子好,聲音亮。表演者不發音,只張嘴模仿說唱的口形,大嘴張開,甚至能讓人看見喉內的肉簧片——聲帶。有一副對聯描述雙簧的表演惟妙惟肖:假說真學彷彿一個,前演後唱喉嚨兩條。

雙簧的化妝
演雙簧必須有場面桌和椅子,其道具除說相聲用的醒木、手絹、摺扇之外,還有一個演雙簧專用的頭飾:套在頭上的小辮,一般都用繩圈拴一個小圓托,上連一根沖天杵獨辮,也有其他樣式的。趙靄如演雙簧,就用青綢子條做的兩個小羊犄角辮套在頭上,兩辮在耳上。這可能是根據不同臉型而設計的。

雙簧演員甲(表演者)化妝時,先坐在桌後椅子上,由演員乙(說唱者)將其大褂領子窩進去,露出脖頸,然後自己用大白塊將兩眼和嘴部抹上三大塊白,為了看清頭部動作、面部表情和語言口型。甲邊化妝邊說,在窩領子時甲把乙當成理發師傅,說:「就一個人呀?我刮刮臉!」開始抹大白時說:「人是衣,馬是鞍;西湖景,配洋片。人不倒飭不好看,倒飭起來再瞧——」乙:「好看啦!」甲:「更寒磣!」抹完大白,戴上小辮就開始表演。

化妝抹大白,也有不同的方法。如趙靄如演雙簧化妝是將大白壓成粉末,用手捏著往臉上揉。這可能是他臉瘦,眼窩深,用平面大白塊有的地方抹不上。

前幾年,電視里曾播放莫歧、王鳳朝的雙簧。莫歧化妝不是用大白,而是用定妝粉。拿定妝粉撲,將兩眼和嘴撲上三個白圓餅。隨著表演,隨著從臉上往四下飄飛白粉末。一段雙簧詞沒演完,三個白圓餅就基本上掉光,露出廬山真面。撲粉代替大白,雖然舞台效果不理想,但絕不會燒傷皮膚,毀壞容顏。

雙簧的表演
曲藝中的雙簧,多由相聲演員兼演。由甲、乙二人表演。甲化妝在前,模擬動作口形,稱「前臉兒」。乙在後說唱稱「後背」。傳統相聲都是甲智乙愚,演雙簧則反之,吃虧的多是甲。雙簧演員上場,先用相聲墊話鋪場,甲找包袱,乙捧哏。有時介紹雙簧的創始人黃輔臣,說爸爸在前邊表演,兒子在後邊說唱,用此找乙的便宜。演雙簧開始,前臉坐在桌後椅子上,先向觀眾咧嘴眯縫眼不發聲音地大笑,然後緊急收斂笑容,面目嚴肅,拍醒木給信號,後背說唱,前臉學其動作口型,術語稱為「發托賣像」。再演一小段,故意露出破綻找笑料抓包袱,甲站起離桌露出乙。二人對口說幾句,接著再學雙簧。

孫寶才(大狗熊)、王文祿一檔,專門演雙簧。王文祿演後背,蹲在椅子後邊,用扇子擋住嘴說唱,因離前台遠,要用很強很亮的嗓子演唱,這是相聲雙簧的基本形式。演後背相當吃功夫,沒有扎實的基本功,沒有好嗓子是演不了的。現在好辦了啦,在椅子後邊放一個話筒,什麼好壞嗓子的演員都能演後背了。

拆唱八角鼓演員顧榮甫、尹福來也演過雙簧。拆唱八角鼓也帶演牌子戲,二人對口邊唱單弦牌子曲,做出滑稽可愛的表演,邊說與故事有關的白口抓哏找樂。他們演的雙簧與相聲雙簧所不同者是桌子後放兩把椅子,尹福來演後背時,也坐在椅子上,不遮臉,而且還彈三弦自彈自唱。顧榮甫演前臉,用支大鼓的架子折迭著模擬彈三弦,其定弦、掃弦、按弦、換把等技巧和後背三弦音聲一致,演唱時張嘴對口型的功力更深。

蓮花落演員屈國田、魏美英演的雙簧也採用以上這種形式。魏美英演後背,坐在椅子上打節子板唱,屈國田前臉表演。

雙簧附屬於相聲,後背不論蹲著坐著,都是相聲雙簧。相聲來源於八角鼓的逗哏,八角鼓演員過去都是自彈自唱。彈弦必須坐著,蹲著沒法彈。因此,兩把椅子,後背坐著的雙簧應是雙簧的原始形式。後來形式曲種獨立,後背大都不能彈弦了,所以改為蹲著,隱蔽遮臉。

雙簧的發展
相聲雙簧是雙簧的標准形式,在我國廣闊的文藝海洋中,還有很多種不同形式的雙簧。有的名叫雙簧不是雙簧,也有的不叫雙簧而實際上是雙簧。現列舉幾種,為了便於敘述,暫時各給起個名字,不一定恰當。

1.面具雙簧
六十年代初,在曲藝舞台上多半為新節目,配合政治,宣傳時事,歌頌當代英雄模範,強調文藝為政治服務,藝術性、趣味性放在第二位。王謙祥、李增瑞演過一些新雙簧。王謙祥演前臉,不抹白,不戴辮,化妝時蹲在桌後,罩袍服戴面具扮演角色。其面具蓋頂戴發,不全遮臉,露出嘴和下巴,以配合口型。演一小段,更換一次面具袍服,改變一個劇中人。李增瑞後背,台詞是當前國際時事,其中略加一些笑料,配合形勢作宣傳。這種很有意思的雙簧很象活報劇。

2.戲劇雙簧
曲劇《啼笑姻緣》中,由佟大方扮演沈三弦,魏喜奎扮演沈鳳喜。賣藝一場,魏喜奎打鼓唱梅花調,佟大方用一把沒有弦的道具三弦模擬伴奏,由樂隊配音。佟大方表演的定弦、換把、按弦指法等演奏技巧和配音協調一致,幾乎看不出破綻。這是戲劇中帶的一小段雙簧。類似這樣的雙簧在很多劇種里包括外國的戲劇中很常見。

3.影視雙簧
譯製片中的配音,是電視劇或電影中的雙簧。這種雙簧不是用口型去對聲音,而是配音演員用台詞語言的聲音去對劇中演員的口型。配音演員永不露面,只有在字幕上打出姓名,真正成了雙簧的後背,可謂「吾聞其聲矣,未見其人也」。配音演員非常難做。因為外語說一大串,譯成漢語只幾個子,配音者既不能改變翻譯的台詞,又要有與劇情協調的語氣,更要符合劇中人的身份,還要用漢語發音對外語的口型。這些,恐怕雙簧的前臉——外國演員們用不著考慮了,譯製片配音工作卻費力不少。

配音演員也有省力的時候,就是給中國影視片配音。同樣掙錢,卻不費勁。中國影視也有用中國人配音的,可能是表演者沒學過讀白、朗誦等影視演員的必修課吧。

4.歌曲雙簧
當前的音樂會上,常有號稱著名藝術家,紅得發紫的大腕歌星,塗脂抹粉,衣著華麗,從後台緩步翩翩出場,隨著樂隊的伴奏,引吭高歌,歌聲嘹亮響遏行雲。有時音響系統發生故障,這才原形畢露:原來歌聲是後台放錄音,歌星只張嘴對口型,略作表演。看這種雙簧,不是可笑,而是可氣。觀眾付出昂貴的票價和寶貴的時間,看到的竟是如此的真人演出。

5.啞劇雙簧
電視字幕中打出「雙簧」,表演者是兩位話劇演員。場上無桌椅,演員不化妝,便裝上台。一人背起一人,前者算前臉,被背者算後背。前臉兩手在後,後背兩腿和頭都看不見,只有兩只胳膊伸向前。前臉的頭、胸、雙腿與後背的兩胳膊、手合成一人,互相配合作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如抽紙煙,掏手絹擦汗等,動作協調,一語不發,看著幽默可笑。這種生活近似雜技表演,只有雙,沒有簧。二人的肢體合一,動作稍有疏忽,就能露出破綻。其演技要求是很高的。

6.小品雙簧
「華旅杯」笑星大賽中,有一場小品,實際是雙簧。表演者不知是何專業,其演技在相聲與話劇之間。前墊相聲,後演雙簧。其雙簧形式,也是前臉背後背,後背手伸向前和啞劇雙簧一樣。所不同者是有台詞,但台詞是由前臉說,此又不同於相聲雙簧。
有一年的春節晚會上,主持人報幕:葛派名劇《漢宮驚魂》。出場的是電影演員葛存壯。他穿黃蟒、戴王帽、黑三髯口,厚底靴,並沒有勒水紗抹彩。如果不是嶄新的行頭,活象過去老天橋的雲里飛。他邁著京劇的台步,唱《漢宮驚魂》中的「金鍾響」一段二黃三眼,還是有板有眼,有滋有味。唱完一句的過門時,從袍袖裡掏出一軟包裝飲料,並向觀眾展示,然後用吸管喝。唱幾句後,京劇演員李光便裝從後台唱著出來,把葛存壯一推,這位漢光武皇帝翻著白眼閃在一旁,看李光在台中央清唱。這段唱完,葛存壯說:「我說李光,你可不對呀!後台唱得好好的,你怎麼出來啦?……」這個小品,是京劇清唱加雙簧。前臉有髯口蓋著嘴,用不著對口型。

7.特大型雙簧
近幾年,電視中經常播放特大型雙簧,前臉多至數十人,化妝抹彩,不出聲音地模擬表演。後背只用一人,毫不費力,用手一按電鍵,吹、打、拉、彈、唱全有。這就是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節目。過去老演員,只留下部分聲音資料,未能留下其舞台形象。音配像是為了搶救國粹,振興京劇,弘揚祖國文化,使現代人既能聽到老演員的聲音,又能看到舞台形象。音配像是將老演員的演出實況錄音和教學錄音,用中青年名演員彩扮在舞台上配合身段作派,聲腔口型進行表演的錄像。聲與像分別單獨存在而又合成一體的錄像,就是雙簧,就是以錄音為後背,配像為前臉的雙簧。這種雙簧,場面浩大,演員眾多,故稱特大型雙簧。一個演員出場,還要帶出很多人。比如,皇帝帶太監、大鎧,娘娘帶宮女,文官帶龍套、衙役,武將帶武行,山大王帶嘍羅兵,等等,都是帶出四或八人。一整出戲的人數就可想而知了。這是前臉。後背放錄音,雖只一人,錄音中的實際人數,比前臉配像的還多。如果錄音和配像的出場人數相同,實際錄音還有胡琴、鑼鼓文武場面樂隊,配像中沒有。因為這些人是不需要的,也無法為其配像。

8.曲藝雙簧
相聲和雙簧現今都在曲藝范疇之內,何必又分相聲雙簧、曲藝雙簧呢?正式的雙簧都是由相聲演員演出,故在雙簧之前加上相聲二字。所謂曲藝雙簧,其本身是曲藝相聲,其表演則是雙簧。

電視播放導航《曲苑雜談》中有電視相聲,這是將對口相聲的老唱片、錄音配像。相聲中提到的人物,由多人扮演,按電視劇場景拍攝,將相聲中所學的語言對口型,合成電視片。聽聲是相聲,看像是故事劇,實際是雙簧。這種雙簧後背錄音中是二人,前臉化妝扮演很多人。電視相聲就是曲藝雙簧,因為它在曲藝范疇之內,其扮演超過了相聲雙簧,其相聲台詞又不夠戲劇雙簧的條件,只能叫曲藝雙簧。這種雙簧,遠有常寶 (小蘑菇)、常連安的《相面》,近有侯寶林的《三棒鼓》、《空城計》等,再近的有馬志明的《夜來麻將聲》、《糾紛》等。侯寶林的《空城計》正好與雙簧創始人黃輔臣相反,是他兒子侯躍文前臉配像。

最近,電視播放的曲藝音配像才是名副其實的曲藝雙簧,後背放較老一些曲藝錄音,多為鼓曲,前臉由演員配像。配像只有演唱者,沒有伴奏者,明顯的前臉人少,後背人多。這種雙簧還有本人配本人的,如老年駱玉笙配中年駱玉笙(不是配青年的小彩舞),老年王毓寶配中年王毓寶等。本人音配像演唱,因自己為前臉,只有一條喉嚨,也可以叫它「單簧」。

雙簧這種形式短小精悍,藝術性高,趣味性強,也便於配合時事宣傳編寫新詞。從清末流傳至今一百餘年,仍活躍在文藝舞台上。近幾年,電視播放的各式各樣雙簧,都是文藝形式的創新。但有的演技難度過高,有的服裝、化妝、布景、道具等不論演出或錄相,成本耗費太大,而效果不見得理想。隨著時代的前進,觀眾欣賞角度的變化,今後,經過專業演員多方面的努力,還會創造出藝術性更高、趣味性更濃、更新更好的雙簧。

⑶ 雙簧是什麼呀

雙簧的創始人是清末硬書(自彈自唱)藝人黃輔臣(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詳,對其由演硬書改演雙簧的說法也不一樣。一說為乾隆、嘉慶時硬書藝人晚年嗓音失聲,改為二人表演,一人彈唱,一人模擬表演。另一說黃為咸豐、同治時評書藝人,善於模仿人物語言、鳥獸鳴叫、鄉音市聲,連學帶表演,後來改為一人說學,一人表演。二說雖都見諸文字,但不知其來源所據。

對雙簧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咸豐帝死後,慈禧太後專權,除了愛看戲,她也愛聽曲藝說唱。據說一次傳黃輔臣進宮演出,當時黃已經七十多歲不能演唱了,若進宮去唱不了,要問罪,不進宮是抗旨不遵,要殺頭。怎麼辦?他想了個辦法。他兒子也能彈能唱,於是就帶他兒子進宮,表演時讓他兒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著彈弦子,唱時只張嘴學他兒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興,說:「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還童呀!」黃輔臣一謝恩下跪,慈禧發現他嗓音嘶啞,同時也發現了他的兒子,開始大怒,後得知一唱一表時高興了,說:「你們這是雙黃呀!」雙黃本是兩個姓黃的意思。後來為和京劇的二黃相區別,將黃字加個竹字頭,從此有了雙簧之名。所以說是慈禧太後御賜的名字,這種傳說是人們公認的。但事實上,不經允許,黃輔臣是不能將他的兒子帶進宮的,在太後面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這些只能說明,雙簧是清末黃輔臣創造的一種曲藝形式。

有關黃輔臣,至今未見准確的生卒記載。據有關文字資料,他一生跨過清朝的乾隆(1736-1795)、嘉慶(1796-1820)、道光(1821-1850)、咸豐(1851-1861)、同治(1862-1874)等五個年號。假設他生於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至嘉慶末年約26歲,道光末年約56歲,咸豐末年約68歲,至同治末年70有餘。同治以後,都是慈禧太後垂簾聽政,傳老藝人供差,黃輔臣年老唱不了,創造一個演、唱分開而又合二為一的新形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說,雙簧這個曲種的出現,不能在清朝同治年以前。

雙簧的「簧」字
雙黃改為雙簧,不管是為了區別於京劇二黃,或是其他什麼原因,這個字的確改得好。
單講黃字,是發出聲音的意思。樂器中振動發音的薄片叫「簧」。簧片有竹製、木製、金屬制多種。樂器簧片有一片的、兩片的、多片的。一片的叫單簧,如單簧管;多片的叫自由簧,如笙、口琴;兩片的叫雙簧,如雙簧管等。不過樂器中的雙簧和單簧、自由簧,都在管內藏著,只能聞其聲,不可見其形。

人嗓子里的聲帶,也是起發音作用的兩個薄片,但不叫雙簧,只有表示不同的語言時,有的時候才用簧字。比如說一個人說話給別人聽,聲東擊西,指桑罵槐,叫「摔簧」;花言巧語迷惑人叫「鼓簧弄舌」;兩個人或更多人事先商量編好一套謊言,為達到某種目的,一唱一和,用來欺騙某人,也叫演「雙簧」,這種雙簧俗稱「捏窩窩兒」,這是生活中的雙簧,它可能是按曲藝雙簧的以假作真,借用其名。

曲藝雙簧是兩個演員,一人用形體表演,一人用聲音說唱,合二為一,以假作真。說唱者,必須嗓子好,聲音亮。表演者不發音,只張嘴模仿說唱的口形,大嘴張開,甚至能讓人看見喉內的肉簧片——聲帶。有一副對聯描述雙簧的表演惟妙惟肖:假說真學彷彿一個,前演後唱喉嚨兩條。

雙簧的化妝
演雙簧必須有場面桌和椅子,其道具除說相聲用的醒木、手絹、摺扇之外,還有一個演雙簧專用的頭飾:套在頭上的小辮,一般都用繩圈拴一個小圓托,上連一根沖天杵獨辮,也有其他樣式的。趙靄如演雙簧,就用青綢子條做的兩個小羊犄角辮套在頭上,兩辮在耳上。這可能是根據不同臉型而設計的。

雙簧演員甲(表演者)化妝時,先坐在桌後椅子上,由演員乙(說唱者)將其大褂領子窩進去,露出脖頸,然後自己用大白塊將兩眼和嘴部抹上三大塊白,為了看清頭部動作、面部表情和語言口型。甲邊化妝邊說,在窩領子時甲把乙當成理發師傅,說:「就一個人呀?我刮刮臉!」開始抹大白時說:「人是衣,馬是鞍;西湖景,配洋片。人不倒飭不好看,倒飭起來再瞧——」乙:「好看啦!」甲:「更寒磣!」抹完大白,戴上小辮就開始表演。

化妝抹大白,也有不同的方法。如趙靄如演雙簧化妝是將大白壓成粉末,用手捏著往臉上揉。這可能是他臉瘦,眼窩深,用平面大白塊有的地方抹不上。

雙簧的表演
曲藝中的雙簧,多由相聲演員兼演。由甲、乙二人表演。甲化妝在前,模擬動作口形,稱「前臉兒」。乙在後說唱稱「後背」。傳統相聲都是甲智乙愚,演雙簧則反之,吃虧的多是甲。雙簧演員上場,先用相聲墊話鋪場,甲找包袱,乙捧哏。有時介紹雙簧的創始人黃輔臣,說爸爸在前邊表演,兒子在後邊說唱,用此找乙的便宜。演雙簧開始,前臉坐在桌後椅子上,先向觀眾咧嘴眯縫眼不發聲音地大笑,然後緊急收斂笑容,面目嚴肅,拍醒木給信號,後背說唱,前臉學其動作口型,術語稱為「發托賣像」。再演一小段,故意露出破綻找笑料抓包袱,甲站起離桌露出乙。二人對口說幾句,接著再學雙簧。

⑷ 雙簧名字的由來

雙簧源於慈禧太後的賜名。

清朝有個唱單弦的名角叫做黃輔臣。咸豐帝死後,慈禧太後專權,除了愛看戲,她也愛聽曲藝說唱。據說一次傳黃輔臣進宮演出,當時黃已經七十多歲不能演唱了,若進宮去唱不了,要問罪,不進宮是抗旨不遵,要殺頭。他便想了個辦法。

他兒子也能彈能唱,於是就帶他兒子進宮,表演時讓他兒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著彈弦子,唱時只張嘴學他兒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興,說:「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還童呀!」

黃輔臣一謝恩下跪,慈禧發現他嗓音嘶啞,同時也發現了他的兒子,開始大怒,後得知一唱一表時忽然高興,免了二人的罪,還賞賜了銀子說:「你們這是雙黃呀!反而更精彩呢!」雙黃本是兩個姓黃的意思。

後來為和京劇的二黃相區別,將黃字加個竹字頭,從此有了雙簧之名。從此,「雙簧」形式的節目流行開了,還造出「演雙簧」的詞語,指一個公開另個藏於背後合夥騙人。所以民間傳說是慈禧太後御賜的名字。


(4)基督教雙簧創造天地擴展閱讀:

雙簧的起源

「雙簧戲」的發展歷史並不是很長,誕生於清朝末年。雙簧的創始人是清末硬書(自彈自唱)藝人黃輔臣(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詳,對其由演硬書改演雙簧的說法也不一樣。

一說為乾隆、嘉慶時硬書藝人晚年嗓音失聲,改為二人表演,一人彈唱,一人模擬表演。另一說黃為咸豐、同治時評書藝人,善於模仿人物語言、鳥獸鳴叫、鄉音市聲,連學帶表演,後來改為一人說學,一人表演。

二說雖都見諸文字,但不知其來源所據。雙簧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慈禧太後當權時,常常把外面的著名戲劇、雜曲演員找到宮里為她演唱。

⑸ 什麼是雙簧

雙簧的創始人 雙簧的創始人是清末硬書(自彈自唱)藝人黃輔臣(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詳,對其由演硬書改演雙簧的說法也不一樣。一說為乾隆、嘉慶時硬書藝人晚年嗓音失聲,改為二人表演,一人彈唱,一人模擬表演。另一說黃為咸豐、同治時評書藝人,善於模仿人物語言、鳥獸鳴叫、鄉音市聲,連學帶表演,後來改為一人說學,一人表演。二說雖都見諸文字,但不知其來源所據。 對雙簧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咸豐帝死後,慈禧太後專權,除了愛看戲,她也愛聽曲藝說唱。據說一次傳黃輔臣進宮演出,當時黃已經七十多歲不能演唱了,若進宮去唱不了,要問罪,不進宮是抗旨不遵,要殺頭。怎麼辦?他想了個辦法。他兒子也能彈能唱,於是就帶他兒子進宮,表演時讓他兒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著彈弦子,唱時只張嘴學他兒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興,說:「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還童呀!」黃輔臣一謝恩下跪,慈禧發現他嗓音嘶啞,同時也發現了他的兒子,開始大怒,後得知一唱一表時高興了,說:「你們這是雙黃呀!」雙黃本是兩個姓黃的意思。後來為和京劇的二黃相區別,將黃字加個竹字頭,從此有了雙簧之名。所以說是慈禧太後御賜的名字,這種傳說是人們公認的。但事實上,不經允許,黃輔臣是不能將他的兒子帶進宮的,在太後面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這些只能說明,雙簧是清末黃輔臣創造的一種曲藝形式。 有關黃輔臣,至今未見准確的生卒記載。據有關文字資料,他一生跨過清朝的乾隆(1736-1795)、嘉慶(1796-1820)、道光(1821-1850)、咸豐(1851-1861)、同治(1862-1874)等五個年號。假設他生於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至嘉慶末年約26歲,道光末年約56歲,咸豐末年約68歲,至同治末年70有餘。同治以後,都是慈禧太後垂簾聽政,傳老藝人供差,黃輔臣年老唱不了,創造一個演、唱分開而又合二為一的新形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說,雙簧這個曲種的出現,不能在清朝同治年以前。 雙簧的「簧」字 雙黃改為雙簧,不管是為了區別於京劇二黃,或是其他什麼原因,這個字的確改得好。 單講黃字,是發出聲音的意思。樂器中振動發音的薄片叫「簧」。簧片有竹製、木製、金屬制多種。樂器簧片有一片的、兩片的、多片的。一片的叫單簧,如單簧管;多片的叫自由簧,如笙、口琴;兩片的叫雙簧,如雙簧管等。不過樂器中的雙簧和單簧、自由簧,都在管內藏著,只能聞其聲,不可見其形。 人嗓子里的聲帶,也是起發音作用的兩個薄片,但不叫雙簧,只有表示不同的語言時,有的時候才用簧字。比如說一個人說話給別人聽,聲東擊西,指桑罵槐,叫「摔簧」;花言巧語迷惑人叫「鼓簧弄舌」;兩個人或更多人事先商量編好一套謊言,為達到某種目的,一唱一和,用來欺騙某人,也叫演「雙簧」,這種雙簧俗稱「捏窩窩兒」,這是生活中的雙簧,它可能是按曲藝雙簧的以假作真,借用其名。

希望採納

⑹ 復活節要表演節目,想求個基督教題材的雙簧

瞧,我只是被殺的羔羊一次,我讓仇敵打我的臉,但那隻有一次!我戴過荊棘冠!我承受了這地上的羞辱!但只有一次……我被掛在十架上!我曾被毆打至面目全非!我為你乾渴!我為你的不義乾渴!我為你受飢餓!我被嘲笑,我被藐視!住棚節是我地球上的生日!但有多少人在那天慶祝並獻上感謝?!他們把來自地獄,獻給異教徒(寧錄王)的另一個異教節日,作為我的生日?但在這住棚節,只有多麼少的人榮耀我?只有多麼少的人榮耀我所付的代價?…

復活節彩蛋 復活節提足都是異教的風俗

⑺ 雙簧的來歷

雙簧為一種民間藝術,源於北京的一種曲藝名字,由前面的一個演員表演動作,藏在後面的一個人或說或唱,互相配合,好像前面的演員在自演自唱一樣。「雙簧」作為一種節目,出現於清朝末年,據說是由慈禧太後定名的。如今,雙簧仍然活動在藝術舞台中,多用於相聲。此外,在雙簧前,演員一般需要穿上大褂等服飾,在前面的演員需要梳理一個向上的辮子。
對雙簧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咸豐帝死後,慈禧太後專權,除了愛看戲,她也愛聽曲藝說唱。據說一次傳黃輔臣進宮演出,當時黃已經七十多歲不能演唱了,若進宮去唱不了,要問罪,不進宮是抗旨不遵,要殺頭。怎麼辦?他想了個辦法。他兒子也能彈能唱,於是就帶他兒子進宮,表演時讓他兒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著彈弦子,唱時只張嘴學他兒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興,說:「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還童呀!」黃輔臣一謝恩下跪,慈禧發現他嗓音嘶啞,同時也發現了他的兒子,開始大怒,後得知一唱一表時高興了,說:「你們這是雙黃呀!」雙黃本是兩個姓黃的意思。後來為和京劇的二黃相區別,將黃字加個竹字頭,從此有了雙簧之名。所以說是慈禧太後御賜的名字,這種傳說是人們公認的。但事實上,不經允許,黃輔臣是不能將他的兒子帶進宮的,在太後面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這些只能說明,雙簧是清末黃輔臣創造的一種曲藝形式。

⑻ 求一個雙簧台詞要搞笑的(春節用)

我們單位搞的節目,在網上找了點,湊了點,再寫了點。

雙簧
編劇:施恆永
表演者:施恆永 朱莎莎
道具:化妝包 椅子 毛巾
朱莎莎:親愛的夥伴們大家好!
施恆永:祝大家新年快樂
朱莎莎:萬事如意
施恆永:心想事成
朱莎莎:早生貴子
施恆永:現在由我們倆給大家表演一個小節目:雙簧。
朱莎莎:表演之前呢,我先給你畫給裝.
施恆永: 我這么英俊瀟灑,帥氣逼人的漁港第一帥哥,還要化妝 ?
朱莎莎:那當然,我以前做過化妝,一定給你變成更英俊更帥氣!
施恆永:呦!沒聽過你還做過 化妝師啊,以前在哪工作的啊 ~
朱莎莎:火葬場唄
施恆永:哎呦~我的媽呀,給死人化妝啊。我不幹啦!
朱莎莎:大家說要不要化啊~
觀眾:要~~~~
施恆永:好好好,觀眾最大,我豁出去了。
朱莎莎:雙簧呢,都要畫個裝,打扮打扮,打扮的花式一點,再塗點粉。。。祝大家笑開懷!!(讓開,顯出化妝結果)
朱莎莎:閑話少說,咱們這就正式開始----
朱莎莎、施恆永各就各位,朱莎莎說施恆永做開始表演:
朱莎莎:小女子今年年方二八(施恆永做二八的手勢),至今仍然沒有婆家(施恆永做扭捏狀),溫柔賢淑氣質優雅(施恆永昂頭作高雅狀),人人誇我貌美如花(施恆永掐蘭花指做一個身段)。斗大的腦袋——像個西瓜(施恆永先是指頭部,然後手誇張地放大),櫻桃小嘴——大如蛤蟆(施恆永先是手指抵嘴作櫻桃小嘴狀,然後無奈地張大嘴),動人的身材——賽過河馬(施恆永作展示身材狀,先是手貼在身上,後一句手擴大成一圈顯示腰圍粗),三寸金蓮——足有尺八(施恆永先走小碎步,然後向後提起腳來用手指著示意)。我時時刻刻把你~你~你~你~牽掛(此時施恆永面向觀眾,說四個「你」的時候作蔥指狀依次點過觀眾席,這幾句詞一定要「嗲」……)何年何月~你才能將我迎娶回家~(施恆永再次扭捏地轉過身去)
施恆永(上場):嗨~嗯哼~(施恆永模仿趙麗蓉《如此包裝》中的動作,自我陶醉狀)
(施恆永已經走到朱莎莎的身邊)
朱莎莎:這個姑娘如此可怕,我寧打光棍也不要娶她~
施恆永:去你的吧(把朱莎莎推開),損我那!這個不行,給大家重新來個。
拍掌開始
施恆永:初入社會第一份工作就是酒店服務員,呦,那邊客人要瓶酒,「拿瓶人頭馬XO給我看看,嗯,不錯,多少錢一瓶啊 .」一千八百八.,要打開嗎?「開 ….開….開…」好高興啊,嗙!瓶蓋一開,客人講:「開開開開什麼玩笑~~我話還沒講完呢,我不要啦。那麼貴!」哎呦喂~碰到給結巴子客人,多可憐啊,一千八百八呢。我賠死了我,哎呦我的娘哦~(從椅子後面拿出津濕的毛巾作擦淚狀,然後擰出一把水出來)。
施恆永:誒,那邊客人叫我呢? 「服務員,來給我這水杯倒杯開水」我接過來一看,哦耶,看起來杯子蠻干凈的,往裡一看(嘔吐裝),一二十條蟲。趕緊把它洗干凈,水往裡一倒,洗!客人給我小費哩,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
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嘻唰唰!
(施恆永站起來,走到朱莎莎旁邊):別洗了,杯子洗爛啦!
朱莎莎:客人給小費啦,洗干凈點嘛。
施恆永:對羅,還有小費哦
繼續坐下
施恆永:一看哦,洗的透明的,倒上一杯茶,老闆,我給你杯子洗干凈了呢,裡面好惡心噢,倒了。給你上了一杯我們酒店頂級的鐵觀音。「唉耶,那是蟲草呢,就讓你泡的啊,老子花了300塊錢買的蟲草呢,你賠你賠,你賠我的蟲草」唉,沒文化,真可怕啊
朱莎莎站起來,說:我說老施啊,我們漁港江東店將要華美落幕了,你知道不?
施恆永:知道啊,我還知道新店即將盛大開業呢。
朱莎莎:那要不就以這個為題材再給大家整一段,大家說好不好!
觀眾:好~~~
拍掌開始
施恆永:說漁港,唱漁港。向陽漁港就是好,工作環境條件好,職工福利待遇好,員工個個素質好,以人為本戰略好,和諧發展思路好,追求卓越理想好,文明建行方針好,美女個個身材好!(最後一句說的時候拋媚眼)
施恆永:(回頭說)真的有那麼好嗎?
朱莎莎:你別說話呀!
施恆永:好好,我不說話。(拍巴掌)
朱莎莎:新春到,真熱鬧,工作不能亂了套,「江東十年不得了、年年創造效益高,華美落幕別苦惱,大家共同來努力,定讓新店更美好,更美好!」說雙簧,賀新春:我祝大家新年裡,天天快樂、家庭幸福、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合家歡樂、萬事如意、心情愉快、笑口常開!謝謝(怪腔)Thank you!(並做飛吻動作){怎麼還不給人家鼓掌呀,嗯。。。。掌聲不夠熱烈嘛!嗯,嗯。。。。}(學著女人不停的扭動著身體撒嬌發嗲的哼,直到施恆永生氣的站起來打斷為止。)
施恆永:(站起來說)你還有完沒完呀!
朱莎莎:(笑著說)我這不是為你討一點掌聲嘛!
施恆永:有你這樣討掌聲的嗎?沒完沒了的。
朱莎莎施恆永共同說聲(謝謝大家)謝幕!

⑼ 雙簧的歷史

雙簧的創始人

雙簧的創始人是清末硬書(自彈自唱)藝人黃輔臣(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詳,對其由演硬書改演雙簧的說法也不一樣。一說為乾隆、嘉慶時硬書藝人晚年嗓音失聲,改為二人表演,一人彈唱,一人模擬表演。另一說黃為咸豐、同治時評書藝人,善於模仿人物語言、鳥獸鳴叫、鄉音市聲,連學帶表演,後來改為一人說學,一人表演。二說雖都見諸文字,但不知其來源所據。

對雙簧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咸豐帝死後,慈禧太後專權,除了愛看戲,她也愛聽曲藝說唱。據說一次傳黃輔臣進宮演出,當時黃已經七十多歲不能演唱了,若進宮去唱不了,要問罪,不進宮是抗旨不遵,要殺頭。怎麼辦?他想了個辦法。他兒子也能彈能唱,於是就帶他兒子進宮,表演時讓他兒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著彈弦子,唱時只張嘴學他兒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興,說:「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還童呀!」黃輔臣一謝恩下跪,慈禧發現他嗓音嘶啞,同時也發現了他的兒子,開始大怒,後得知一唱一表時高興了,說:「你們這是雙黃呀!」雙黃本是兩個姓黃的意思。後來為和京劇的二黃相區別,將黃字加個竹字頭,從此有了雙簧之名。所以說是慈禧太後御賜的名字,這種傳說是人們公認的。但事實上,不經允許,黃輔臣是不能將他的兒子帶進宮的,在太後面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這些只能說明,雙簧是清末黃輔臣創造的一種曲藝形式。

有關黃輔臣,至今未見准確的生卒記載。據有關文字資料,他一生跨過清朝的乾隆(1736-1795)、嘉慶(1796-1820)、道光(1821-1850)、咸豐(1851-1861)、同治(1862-1874)等五個年號。假設他生於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至嘉慶末年約26歲,道光末年約56歲,咸豐末年約68歲,至同治末年70有餘。同治以後,都是慈禧太後垂簾聽政,傳老藝人供差,黃輔臣年老唱不了,創造一個演、唱分開而又合二為一的新形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說,雙簧這個曲種的出現,不能在清朝同治年以前。

雙簧的「簧」字

雙黃改為雙簧,不管是為了區別於京劇二黃,或是其他什麼原因,這個字的確改得好。

單講黃字,是發出聲音的意思。樂器中振動發音的薄片叫「簧」。簧片有竹製、木製、金屬制多種。樂器簧片有一片的、兩片的、多片的。一片的叫單簧,如單簧管;多片的叫自由簧,如笙、口琴;兩片的叫雙簧,如雙簧管等。不過樂器中的雙簧和單簧、自由簧,都在管內藏著,只能聞其聲,不可見其形。

人嗓子里的聲帶,也是起發音作用的兩個薄片,但不叫雙簧,只有表示不同的語言時,有的時候才用簧字。比如說一個人說話給別人聽,聲東擊西,指桑罵槐,叫「摔簧」;花言巧語迷惑人叫「鼓簧弄舌」;兩個人或更多人事先商量編好一套謊言,為達到某種目的,一唱一和,用來欺騙某人,也叫演「雙簧」,這種雙簧俗稱「捏窩窩兒」,這是生活中的雙簧,它可能是按曲藝雙簧的以假作真,借用其名。

曲藝雙簧是兩個演員,一人用形體表演,一人用聲音說唱,合二為一,以假作真。說唱者,必須嗓子好,聲音亮。表演者不發音,只張嘴模仿說唱的口形,大嘴張開,甚至能讓人看見喉內的肉簧片——聲帶。有一副對聯描述雙簧的表演惟妙惟肖:假說真學彷彿一個,前演後唱喉嚨兩條。

⑽ 雙簧戲」是怎麼來的

錢玄同把社會上的各種反對意見歸納起來,化名「王敬軒」寫給《 新青年》編者一封信, 再由劉半農寫答信對王敬軒的信逐條予以批駁,兩信同時發表, 總題為《文學革命之反響》,藉以擴大文學革命的影響。 雙簧的創始人是清末硬書(自彈自唱)藝人黃輔臣( 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詳, 對其由演硬書改演雙簧的說法也不一樣。一說為乾隆、 嘉慶時硬書藝人晚年嗓音失聲,改為二人表演,一人彈唱, 一人模擬表演。另一說黃為咸豐、同治時評書藝人, 善於模仿人物語言、鳥獸鳴叫、鄉音市聲,連學帶表演, 後來改為一人說學,一人表演。二說雖都見諸文字, 但不知其來源所據。 對雙簧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咸豐帝死後,慈禧太後專權, 除了愛看戲,她也愛聽曲藝說唱。據說一次傳黃輔臣進宮演出, 當時黃已經七十多歲不能演唱了,若進宮去唱不了,要問罪, 不進宮是抗旨不遵,要殺頭。怎麼辦?他想了個辦法。 他兒子也能彈能唱,於是就帶他兒子進宮, 表演時讓他兒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著彈弦子, 唱時只張嘴學他兒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興,說:「你老了老了, 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還童呀!」黃輔臣一謝恩下跪, 慈禧發現他嗓音嘶啞,同時也發現了他的兒子,開始大怒, 後得知一唱一表時高興了,說:「你們這是雙黃呀!」 雙黃本是兩個姓黃的意思。後來為和京劇的二黃相區別, 將黃字加個竹字頭,從此有了雙簧之名。 所以說是慈禧太後御賜的名字,這種傳說是人們公認的。但事實上, 不經允許,黃輔臣是不能將他的兒子帶進宮的, 在太後面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這些只能說明, 雙簧是清末黃輔臣創造的一種曲藝形式。

閱讀全文

與基督教雙簧創造天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