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全氣囊誰發明的
早在40年前就發明了安全氣囊。1953年8月18日,美國人約翰,赫特里特獲得了「汽車緩沖安全裝置」的美國專利。赫特里特是一位自學成才的賓夕法尼亞州工程師,他在1952年的一次事故後,萌發了設計撞車安全裝置的想法。在這次事故中,他為躲避一個障礙物而猛打方向盤進行制動,他和妻子都用手臂本能地保護坐在前座中間位置上的女兒。這次事故後他意識到必須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保護乘員,兩周之後他繪好了設計圖紙交給了代理人,這份圖紙確定了今天安全氣囊的雛型。 是由德國賓士公司率先使用的。
㈡ 安全褲是誰發明的
起源
19世紀美國女運動員穿著安全褲
安全褲的概念來自於燈籠褲,一種原本作為外衣的男性服裝。19世紀50年代,燈籠褲和女權主義被女權主義活動家相關聯。這時,燈籠褲被視為一種進步。當時的美國女性會將比裙子還要長的燈籠褲穿著在長裙內側,表達自己也能穿著類似男性的服裝上街。但當時這種服裝受到了很多來自於男性和女性的爭議,而許多女權主義者也不再將燈籠褲和女權主義聯系起來,不再將燈籠褲和女權主義聯系起來。
不過燈籠褲依舊流行到19世紀末,起先是作為美國內戰時美國陸軍護士的工作服。而在19世紀末的美國女權主義浪潮時,女性穿著燈籠褲騎車上街來宣揚女權主義。但之後燈籠褲便不再流行,僅偶爾作為一些女性運動員的運動服。而這一風潮也傳入了日本,1903年日本引入燈籠褲作為日本學校學生的體育服,也是現今日本體育服乃至安全褲的雛形。
知識拓展:
安全褲,就是比較長一點的四角內褲,防止在穿裙子時不小心走光。有些安全褲是不能貼身穿的。它們的材質與內褲是不一樣的。
安全褲是一種形似內衣的外衣,起源於燈籠褲和體育短褲。安全褲的材質多為氨綸或棉,可以貼身穿著。安全褲的出現使很多女性擺脫了一些因為走光的產生的尷尬,但其形似內衣的設計能否為女性能提供的足夠的保護也受到了很多人爭議和質疑。很多人認為安全褲比起物理上的保護,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劑效應。
中文名
安全褲
外文名
safety knickers, safety pants
類型
四角內褲
主要作用
防止走光
面料
蕾絲、棉質
消費人群
女性
搭配服飾
短裙、迷你裙等
㈢ 安全島是誰發明的
【英國利物浦商人約翰·海斯延格斯】
據《世界最初事典》一書記載:
世界上最早提出安全地帶的
建議人是英國利物浦商人約翰·海斯延格斯。
㈣ 安全套是誰發明的
美國發明的 美國人發明的. 避孕套」的由來及其時尚 避孕套在英文詞彙中,稱其為Condom,這是根據它的發明者、17世紀晚期的一位英國醫師約瑟夫·康德姆(Joseph Condom)的名字命名的。康德姆發明的避孕套,是採用小羊的盲腸製成的。先把羊腸剪成適當的長度,曬干,接著用油脂和麥麩使它柔軟,直至變成薄薄的橡皮狀。 由於康德姆發明了避孕套,而被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封為騎士勛爵,他的發明被國人譽為「愉快的發明」。 然而,歷史資料表明,康德姆並不是避孕套的鼻祖,因為,類似的「性愛工具」在古埃及和古羅馬時代的藝術品上均有描繪。這種最早的避孕套,是用動物膀胱或魚鰾製成的。 1492年,哥倫布的水手們把梅毒從美洲的海地帶回了西班牙,一年後又傳至法國、德國和瑞士。憑著愛情的翅膀,梅毒橫掃了歐洲,10年後,這種病毒便征服了整個世界。對此,人們很快作出了反應。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的解剖學教授加布里瓦·法盧拜(1523~1562年)發明了一種用亞麻布套製成的避孕套。法盧拜聲稱這項發明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性病,其次是用來避孕。1551~1562年間,他曾對1100名各種類型使用這種避孕套的人進行了調查,結果令人滿意。因此,有學者認為,避孕套的發明權應歸功於法盧拜。 早期的避孕套,大多是用亞麻布或羊腸製作的,進入19世紀後,逐漸為乳膠質避孕套替代。第一個乳膠避孕套,是荷蘭物理學家阿萊特·雅各布博士在1883年發明的。 到了20世紀初,伴隨著乳膠工藝的發展,避孕套的生產技術也獲得了改進,但其厚度為0.06毫米,這使得夫妻往往不能「盡興」。1949年,日本人率先研製出厚度為0.02毫米的「超薄型」優質避孕套。不久,俄羅斯生產廠商匠心獨運,又生產出了表面布滿許多微小的乳膠顆粒,或帶呈螺紋狀的避孕套。 避孕套顏色紛呈,有紅色、粉紅、淺藍、淡紫、鵝黃、黑色或透明乳膠原色。據報道,日本人偏愛黑色,海地人獨鍾透明色,肯亞人喜歡紅色,而中國人使用的基本上是乳膠原色,「帶彩」尚不多見。 近年來,生產廠家開發的各類異型避孕套,給夫妻生活帶來了新感覺。譬如,美國新出品的一種套子,其套口的橡皮圈直徑比套體小得多,其目的在於有效地防止陰莖因血液迴流而導致軟縮。還有的異型避孕套,在不同的部位設置了帶刺物和較大的顆粒,這些東西本身很軟,一般不會損傷陰道。有的套子上面布滿了長約1寸的「針」,它適用於部分生育後陰道過分寬松的中老年女性,以及患性冷淡的人。
㈤ 安全玻璃是誰發明的
安全玻璃是謝瓦爾德納澤發明的。
1998年月9日夜,喬治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在乘一輛賓士汽車回家途中,突然,從夜色籠罩下的密林里竄出20多個殺手,向總統座車瘋狂掃射並投擲手榴彈,汽車傷痕累累,但幸運的是謝瓦爾德納澤毫發無損,這要歸功於德國政府贈送給他的這輛從價值50萬美元的賓士牌防彈汽車。
(5)安全的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一、使用地點
安全玻璃通常用在一些重要設施,如銀行大門、貴重物品陳列櫃、監獄和教養所的門窗等。這些部位有可能遭到持各式各樣凶器的群匪連續襲擊。而高強度安全玻璃能在一段時間內抵禦穿透,為其他裝置作出反應贏得足夠的時間。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文物,如《蒙娜麗莎》和《獨立宣言》就是用安全玻璃保護的。
防彈玻璃是由多層玻璃與多層PVB中間膜粘結加工而成,也可以是普通玻璃加貼防彈膜製成,它可抵禦住手槍、步槍甚至炸彈爆炸的強烈沖擊。在全球城市恐怖爆炸事件中,玻璃碎片是造成人員傷害的主要原因。
爆炸發生時,玻璃碎片像雨點一樣橫飛,甚至可以飛到幾千米以外的地方,造成的受傷害人數佔到90%以上。夾層玻璃在爆炸事件中即使被震碎,仍可完整地保留在框中,大大降低了玻璃碎片對人的傷害。
二、鑒別方法
1、最重要和最保險的辦法,就是產看安全玻璃上有沒有3C認證標志。因為按照規定,安全玻璃上必須要3C認證標志。
2、靠聽,也就是說用手敲擊玻璃,如果玻璃發出清脆響聲,則說明玻璃是鋼化玻璃,反之則為普通玻璃。
3、使用偏振光片,是鋼化玻璃可以透過偏振光片在玻璃的邊部看到彩色條文,而在玻璃的面層觀察,可以看到黑白相間的斑點。偏振光片可以在照相機鏡頭或者眼鏡中找到,觀察時注意光源的調整,這樣更容易觀察。
㈥ 是誰發明了安全帶
誰發明了安全帶?
它是拯救人類的偉大發明之一,它通常保持人的身體並緊緊地保持身體,使其在汽車突然停止或崩潰時不會彈出。安全帶是第一架使用的飛機,而不是汽車。
如果沒有駕駛艙蓋和事故,安全帶首先被引入飛機上可能是很自然的,這種安全帶比汽車危險得多。1885年,美國有人為安全帶注冊了專利。
1913年,德國傳單CarlGtter推出了第一個用於安全戰斗機控制的安全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有飛機都安裝了安全帶。
這意味著留在車上的安全帶被開發,以適應社會問題,沃爾沃的CEO槍手恩格爾劉德華(貢納爾Engellau)已聘請的「注入式座椅。
同時提出從墜毀的戰斗機飛行員坐在椅子上逃生的安全裝置一個特殊的開發者,尼爾斯·博林(尼爾斯·博林)。BOLIN已經開始開發一種舒適安全的汽車皮帶。
然後,在1959年環繞同時肩膀和腰部,腹部的方式,三點式安全帶,已經能夠看到亞馬遜120,PV544機型配備了沃爾沃行。
Boleyn開發了一種安全帶形式的安全帶,可以通過抓住其中一條中間帶並在1962年注冊專利而將其拉入椅子旁邊的環中。沃爾沃汽車分享了這項技術並為許多人挽救了生命。
從那時起,汽車安全帶已經發展到只有在發生沖擊時能夠緊緊地擰緊,並且更危險的賽車已經發展到4點和6點。它被認為是拯救許多汽車乘客生命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㈦ 是誰發明了安全褲
安全褲的概念來自於燈籠褲,一種原本作為外衣的男性服裝。19世紀50年代,燈籠褲和女權主義被女權主義活動家相關聯。這時,燈籠褲被視為一種進步。當時的美國女性會將比裙子還要長的燈籠褲穿著在長裙內側,表達自己也能穿著類似男性的服裝上街。但當時這種服裝受到了很多來自於男性和女性的爭議,而許多女權主義者也不再將燈籠褲和女權主義聯系起來,不再將燈籠褲和女權主義聯系起來。[2]
19世紀美國女運動員穿著安全褲
不過燈籠褲依舊流行到19世紀末,起先是作為美國內戰時美國陸軍護士的工作服。而在19世紀末的美國女權主義浪潮時,女性穿著燈籠褲騎車上街來宣揚女權主義。但之後燈籠褲便不再流行,僅偶爾作為一些女性運動員的運動服。而這一風潮也傳入了日本,1903年日本引入燈籠褲作為日本學校學生的體育服,也是現今日本體育服乃至安全褲的雛形。[3] [4]
20世紀
經歷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社會的主流審美觀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這個時段的婦女要求忽略把兩性的差別看成是在兩性社會關系中,女性附屬於男性的基礎的觀點。這一時段的西方女性也對兩性方面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女權主義者開始認定女性的性與性感並非是服務於男性,而是女性應該有的權利。這個時間段的女性著裝也變得更加開放,而女性也認為自己的身體是自由的,展露在外並非是為給予男性的「服務」,而是作為女性本身的驕傲。
日本20世紀60年代的運動短褲,安全褲的雛形
1964年東京奧運會,日本服裝製造商受到了美國女排運動員所穿的緊身短褲的啟發,改進了日本學校所用的運動短褲,使其更加貼身,這一設計一直沿用到了20世紀90年代。日本人所改進的緊身運動短褲成為了日本學校的制服之一。運動短褲比內褲稍長,穿在內褲外面即方便活動還可以避免走光。這一概念也是現今安全褲的核心理念。[5] [6]
現代
進入21世紀,安全褲已經作為一種常見的服裝,經常被女性穿著在裙子內作為避免尷尬的工具。但是日本出現的針對運動短褲和安全褲的戀物癖現象,引發了安全褲能否保護事實上的隱私,以及使得安全褲的作用都受到了很多平權主義者的質疑。很多女權主義者質疑安全褲並不能提供給女性足夠的保護,反而只能提供一種虛假的安慰劑效應。面對犯罪者甚至是專門針對安全褲的犯罪者,安全褲的設計無法提供物理上的保護,只能讓女性陷入一種不存在的安全感。
現代安全褲
安全褲在21世紀進入到東亞的大部分國家,作為女性防止走光和尷尬的手段。這一時期的安全褲也經過了改進,更加貼身。有些安全褲還會加入蕾絲等裝飾,專門以可愛、性感的設計作為賣點的安全褲也在此時出現。
在安全褲的作用依舊存有很多爭議,其中大部分都圍繞在安全褲的設計是否對犯罪的預防產生了實際的作用。有部分女權主義者認為,很多女性認為穿著了安全褲後就能接受走光,這種行為是實質是向男權主義的示弱。
也有人認為安全褲是在物化女性的觀念所誕生的產物。安全褲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某些女性感受到男權社會的壓力,在這樣以男性主導的道德標准下,女性的著裝與其道德緊密相連,因此穿安全褲是女性向男性傳達自己「潔身自好」的信號。在物化女性的觀念下,女性被視為一種觀賞物,女人的選擇服裝的權利成為了男人評頭論足的談資。
㈧ 安全電路是誰發明的
IC卡是由法國人RolandMoreno於上個世紀70年代初發明的,是集成電路卡(IntegratedCircuitCard)的簡稱,為現代信息保存、傳遞和處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手段.作為電子貨幣的IC卡,其上記錄有大量重要信息,安全性是很重要的。
㈨ 安全套是誰發明的
安全套360年來的演變(組圖) 安全套安慰不了破碎的心 這個魚鰾安全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安全套,厚五層 巴西聖保羅愛情展覽館展出的該館認為是全球最大的一隻避孕套:高28米,直徑8米。本次展覽活動的目的就是要提倡科學性愛並杜絕艾滋病傳播 巴西時裝藝術家阿迪亞娜.伯爾迪尼在泰國曼谷展出了她用數萬只安全套製作的別致時裝 從公元前2000多年開始,安全套出現在人們生活中,開始發揮預防疾病和避孕的作用。有多少人知道安全套的發展歷史,是誰發明了安全套?人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安全套?第一個安全套是用什麼材料製成?安全套最原始的功能是什麼? 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安全套距今已經有300多年歷史,用魚鰾製成,厚五層。 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安全套就出現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那個時候被稱做陰莖套,功能並不是防範疾病和避孕,它和女性佩戴的首飾一樣,被當作裝飾品,男人一般掛在身上,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到了公元1000多年前,古代埃及人開始用山羊、豬等動物的膀胱或盲腸來做安全套。從那個時代開始,安全套被用來防範疾病和感染。在法國南部多爾多涅地區的康巴里勒斯洞窟中,發現了一些創作於公元100多年時的安全套壁畫,這被視為是歐洲使用安全套的最早證據。 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安全套誕生於1640年前後,是利用魚鰾和動物腸子製成的,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安全套一端以絲線縫密,另一端的開口可以鎖緊,防止滑落。據記載,這類安全套很難在需要時馬上派用場,因為事先要以暖和的奶將安全套隔夜浸軟,才能使用。這10個在英國伯明翰附近的達德利古堡發現的安全套,曾經在荷蘭舉辦的性愛展覽中展出過,由於年代久遠,現已像枯葉一般干硬。 現代安全套誕生於17世紀的英國,用小羊的盲腸製成,主要用來防範疾病。 在16世紀義大利帕多瓦大學解剖學家法羅皮斯的實驗記錄中,出現了有關安全套的記載,他第一次對利用安全套預防疾病的實驗性使用進行公開描述,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有關安全套的文字記載。 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同時水手也把梅毒從美洲帶回了西班牙,梅毒開始在歐洲蔓延開來。不久之後,法羅皮斯發明了一種用亞麻布套製成的安全套,並在1100名男性中進行了使用安全套的實驗,他們中沒有一人感染梅毒。這個時候安全套的主要功能還是預防性病的傳播而不是避孕。 到了17世紀末,英國醫師約瑟夫.康德姆發明了現代安全套,這種安全套是用小羊的盲腸製成的,康德姆先把羊腸剪成適當的長度,曬干,接著使用油脂和麥麩等柔軟劑,使它柔軟,直至變成薄薄的橡皮狀。 18世紀開始,人們開始重視安全套在避孕方面的功效。 由動物腸子製成的安全套到18世紀的時候開始廣為人知,並且迅速流行起來。這時候的安全套不僅僅是用來預防疾病,人們開始重視它在避孕方面的功效,並真正把它作為男用避孕工具,自此陰莖套才有了避孕套這個雅號。同時期日本人曾使用過兩種安全套,一種軟質的是由皮革製成;另一種硬質的是由龜殼或是獸角所製造。 從這個時候開始,安全套被當作一種商品來宣傳,開始出現專門售賣安全套的商店,到1766年很多商店還開始製作關於安全套的傳單和廣告。 現代安全套的材料在不斷改進,從橡膠、乳膠到最新的單一聚亞胺酯。 1843年,古德伊爾和漢考克發明了革命性的橡膠硫化法,他們將生橡膠與硫磺加熱處理,這個過程可以把橡膠變成一種堅固而有彈性的材料。這個時候開始,橡膠安全套開始取代亞麻布和動物腸子製作的安全套,安全套開始進行大量生產,而且品質更加可靠,價格更加低廉。 進入19世紀後期,科技進步使安全套的生產工藝不斷改進,乳膠安全套開始流行。第一個乳膠安全套是荷蘭物理學家阿萊特.雅各布博士在1883年發明的,由於採用了又薄又軟的乳膠,安全套使用起來更加安全、舒適,上市後廣受歡迎。 到了1930年初,安全套的製造技術再次革新,液態乳膠取代了傳統的橡膠片,直到今天這仍是安全套的基礎原料。20世紀90年代,安全套的材料有了最新發展,以單一聚亞胺酯為原料的安全套生產出來,單一聚亞胺酯的韌性是乳膠的兩倍,可製成更薄、更敏感的安全套。 日本率先研製超薄型安全套,厚度僅為0.03毫米。 現代安全套的基本形狀為圓柱形,頂端有貯精囊。按照國際標准,最長的安全套為198毫米,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安全套分為大、中、小三種型號,大號直徑為35毫米,中號直徑為33毫米,小號直徑為31毫米。選擇安全套的型號應該依據個人的不同情況,專家建議,初次使用安全套應先用中號,如不合適再改用大號或小號。 安全套的厚度指的是安全套的單層壁厚,可以分為普通型、薄型和超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