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言語與語言的區別
語言既然是存在於全體社會成員之中的相對完整的抽象符號系統,它對於社會成員來說就是全民的,無論是從語言的創造者、使用者,還是語言本身,語言都具有全民性。而言語則具有個人性,每個人說話都帶有許多個人的特點,如地域、性別、年齡、文化素養、社會地位等,言語是個人對語言形式和規則的具體運用。
語言和言語是語言是對同一集團所有人所說的話的抽象,它排除了一切個體差異,它只有作為語言而存在的共性。言語是運用語言的過程和結果,因此,人們只能直接觀察到言語(外部言語),語言學家只能對大量的言語素材進行抽象概括,才會從中發現語言的各種單位和規則。
世界上沒有兩個人說話會完全一樣,但是沒有一個人能脫離共同的語言規則而達到交流。語言是一個有限語言單位的集合,這些有限的語言單位都是按照一定規則組織成一個系統,音義結合的詞彙系統和語法系統,人們的一切言語活動在這個系統中運行。而在具體的言語活動中,作為一個行為過程,人們所能說出的話語是無限的,每句話語的長短在理論上也應該是無限的,任何一句話都可以追加成份而使它變得更長。利用有限的符號及其規則說出無限的話來,這是言語活動的特點。
在人們運用語言的活動中,就人們運用的語言而言,語言的規則都是現存的,約定的,不允許處於經常的變動之中,這是言語活動得以進行的前提和基礎,否則人類就無法交際,無法組織社會。因而語言在一定時期內處於靜止狀態。言語活動總是在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展開,從說到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⑵ 簡述語言和 邏輯的關系,1500字
語言和邏輯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知識體系,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互為表裡、彼此對應、密不可分的廣泛聯系。如果把兩者按照其對應關系結合起來學習,對於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及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很有好處。 語言文字是表現思想的形式。邏輯創始人亞里士多德就說過:「口語是心靈的經驗的符號,而文字則是口語的符號。」(《解釋篇》)語言和思維兩者互相依存,緊密聯系。世界上既不存在脫離思維的語言,也不存在脫離語言的思維。思維和語言的這種內在聯系,使得以思維形式及其規律為研究對象的邏輯學與語言研究對象的語法、修辭、寫作等學科在許多內容上存在對應關系。那麼,這兩類知識究竟存在哪些對應關系呢? 第一,邏輯學中的概念與語法、修辭等學科中的語詞和片語相對應。概念的內涵、外延一般說來與語詞和片語的含義及其適用范圍相對應;概念分類中的單獨概念相應於專有名詞,普遍概念相應於普遍名詞、形容詞和動詞,集合概念相應於集合名詞;概念關系中的矛盾關系與反對關系則與反義詞相對應。 就概念和詞、片語的關系來說,前者要通過後者表現。一般說實詞都能表達概念。因此實詞的含義和適用范圍就是該實詞所表示的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但是由於漢語的復雜性,語詞中不僅存在著同一語詞可以表達不同概念的「一詞多義」和同一概念可以通過不同語詞表達的「多詞一義」的情況,而且還存在著一些多音多義字以及形似字。這樣,如果未能正確掌握字的形體、讀音和字義,在運用語詞表達思想時就可能出現錯別字,造成概念混淆,給學習和工作帶來損失。盡管漢語復雜,我們如果掌握了有關概念的邏輯和知識,明確了概念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在學習一些易混的詞時從搞清它們在概念上的區別入手,進而掌握其字形上的差異,那麼就能比較准確地分辯和運用這類語詞,有效地防止由於用詞不當而引起的概念混淆。比如在學習「梁」與「粱」這兩個易亂詞時,應先區分出前者是指「木結構屋架中順著前後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長木。」後者是指「穀子的優良品種。」然後再分析它們在字形上的差異,並且要與這兩個詞的含義聯系起來加以理解,就不會發生把「高粱」與「高梁」混用了。 第二,邏輯學中的簡單判斷與復合判斷分別為語法中的陳述句和復合句相對應;推理則藉助於因果復句或句群表示。第三,邏輯學中闡述的各種邏輯規律既是人們運用概念、判斷、推理進行論證時必須遵守的規律,同時也是人們講話寫文章時做到論點明確、條理清楚、前後一貫、使人信服必須遵守的基本規則。而論證中的證明、反駁則與論說文中的立論和駁論相對應。 形式邏輯基本規律是保證人們思維過程做到思想明確、前後一貫、條理清楚、結構嚴密而又具有論證性的規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這些規律既是人們思維活動的規律也是人們寫作中應當遵守的規律。如果在寫作和說話過程中出現了觀點不明確、前後矛盾、首尾不一致、條理不清楚等情況,追本溯源都是由於違反了邏輯規律。 以上概略地分析了邏輯知識與語言知識的對應關系,盡管不全面,但是足以說明這兩類知識關系確實密切。如果能把兩者結合起來學習,寓邏輯知識於語言之中,並通過語言訓練發展思維能力,一定可以使思維更為嚴謹,語言文字表達更為准確暢達。
⑶ 簡述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1.語言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2.語言對文化建構、傳播和傳承起作用。
3.語言是記錄文化的特殊系統。
⑷ 論述語言和言語的區別和聯系,並說明區分兩者的意義
語言與言語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答:語言是作為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的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言語就是個人講話(寫作)的行為和結果。語言和言語的區別:
①語言系統是社會共有的交際工具,因而是穩固的,具有相對的靜止狀態;言語是人們運用這個工具進行交際的過程和結果,是自由結合的,具有運動狀態。
②語言是個系統,是社會共有的交際工具。社會因素是它的本質因素。言語除了具有社會的因素外,還具有個人的因素。
③語言系統的各個結構成分是有限的,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它們說出無限多的句子來。
語言和言語的聯系也是緊密的,語言和言語的聯系:
①言語是第一性的,語言是第二性的。
②語言來源於言語,又反作用於言語。它對第一性的言語起著積極的、巨大的作用。
⑸ 關於簡述語言意義和言語意義的區別和聯系的作文
語言意義和言語意義雜談黃章愷一、語言意義和言語意義1.語言意義和言語意義自從索緒爾區別了語言和言語這一對概念之後,人們一般都把語言看成是某一語言集團所有的人所說的話的概括,是抽象的、備用的、公設的代碼系統,屬於社會;而把言語看成是某一集團的具體人所說...
⑹ 為什麼說模仿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重要形式語言模仿對幼兒學習語言如何重要急需
1)孩子天生就有本能的模仿能力。幼兒的語言學習必須通過模仿,從聽大人的語言到學會分辨,再發出與聽到的聲音相似的語音,同時以聽覺、視覺來認識外界所發生的各種現象,再把現象和語音聯系起來,才得以學會使用語言。所以說模仿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重要形式。 2)心理學理論普遍認為,模仿是動物最基本的學習方式,也是人...類的一種重要學習手段。對兒童來說,模仿就是一種學習實踐的過程。 孩子們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學前兒童學習語言,往往是通過模仿獲得的,語言模仿是幼兒習得良好的規范的語言,提高自身語言能力的一種方法。模仿在言語獲得中有一定的作用。語言雖然是人類天性,語言環境仍是言語掌握的必要條件。語言環境的作用在於開拓嬰兒的「聽一說」系統。在人際交往中,在幼兒最初自發發音的基礎上,在幼兒的感覺一運動操作中,通過生活活動和游戲提供一定參照物的情況下,幼兒會模仿成人的語音和詞語,並經常受到成人的鼓勵、重復與強化。這種自然而然發生的過程如果受到敏感而熱情的父母的特別關注和有意教導,幼兒的模仿行為在生理成熟的條件下可能收到較好的效果。所以說語言模仿對幼兒學習語言非常重要,家長及教師要規范自己的言語,創造好的語言環境。
⑺ 漢語言文學.簡述語言規范與語言發展之間的關系
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而不斷發展,比如隨著新事物的出現會出現新的詞語,甚至出現新的句法,但發展的語言必須規范,不經規范的語言,必將造成語言的混亂,必將影響意義的傳達;同時,也不能借口語言的規范而因循守舊,拒絕新的詞語、新的句法,阻滯語言的發展。不規范的語言是混亂的,不發展的語言是僵化的。
總之,語言要在規范中發展,在發展中規范。
⑻ 簡述語言和民族的關系
首先,語言、認知和概念系統是同步發展的,這是語言與思維相互影響的基礎。
其次,語言認知是民族文化身份構建的基礎。語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符號,它所承載的文化符號和社會思想也體現了一個民族國家的身份與特徵,對一門語言的認同也或多或少是對這門語言承載的文化的認同及對社會現實的表達。
第三,個體的民族身份意識是民族國家意識的一部分。在一定環境中自然習得語言的過程,也是對這個語境中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辨識與吸收,形成個體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些都是整體民族國家身份的組成部分。
(8)簡述語言模仿和語言創造的關心糸擴展閱讀:
中國是世界上語言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語言的多樣性不僅表現在語言譜系復雜,語種數量眾多,並且語言(特別是漢藏語系語言)內部方言之間的相似度和可懂度也較一般意義上語言的方言變體更低,以致在中國同一語言的方言經常被國外學術界視為獨立的語言。
同源詞對語言識別的作用。同一種語言的各方言之間一定要有相當比例的同源詞;將屬於歷史語言學范疇的同源詞用於共時方言劃分,是借鑒於漢語方言依據古代漢語音韻特徵進行方言分區的方法。
⑼ 簡述語言何言語的區別
語言和言語的區別,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語言具有全民性,言語具有個人性。語言是存在於全體社會成員之中的相對完整的抽象符號系統,它對於社會成員來說是全民的,無論是從語言的創造者、使用者,還是語言本身,語言都具有全民性。而言語則具有個人性,每個人說話都帶有許多個人的特點,如地域、性別、年齡、文化素養、社會地位等,言語是個人對語言形式和規則的具體運用。
2、語言是抽象的,言語是具體的。語言是對同一集團所有人所說的話的抽象,它排除了一切個體差異,它只有作為語言而存在的共性。言語是運用語言的過程和結果,因此,人們只能直接觀察到言語,語言學家只能對大量的言語素材進行抽象概括,才會從中發現語言的各種單位和規則。
3、語言是有限的,言語是無限的。世界上沒有兩個人說話會完全一樣,但是沒有一個人能脫離共同的語言規則而達到交流。言語就是說話,是一種行為動作及其結果,一個人一生中究竟要說多少話,要寫多少東西,這是無法計算的。任何一種語言的句子是無限的,每個人根據交際需要說出的話語的內容是紛繁蕪雜、各種各樣的。
4、語言是靜態的,言語是動態的。語言在一定時期內處於靜止狀態,隨著社會的變化,語言的發展,語言也會出現適應性變化。所以,語言的靜止是相對的,靜中有動。而言語就不同了。言語活動總是在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展開,從說到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