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多肉植物枝插和葉插方法是誰發明的
這是植物本身進化出的一種繁育方式,跟發明沒關系,最多是發現
㈡ 人們從多肉身上得到什麼啟示,發明了什麼
蝙蝠-雷達 小鳥-飛機 青蛙-電子蛙眼 鯊魚-潛水艇 變色龍-便衣 鯨魚-提高輪船速度 蜻蜓-讓飛機的機翼不會破碎 長頸鹿-抗荷服 海母-暴雨檢查器 螢火蟲-人工冷光 龍蝦-氣味探測儀 通過鯨魚的流線型發明了潛水艇. 通過蜻蜓發明了直升機. 通過蜻蜓的復眼發明了多相片的照相機. 通過鳥發明了飛機. 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人類通過蝴蝶發明迷彩服. 科學家根據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
㈢ 作文《我的新發現》關了於多肉植物
我和夥伴們在草坪上玩,發現了有一群螞蟻在搬家,這一情景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時,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一個疑問:它們為什麼要搬家呢?我的好奇心使我跟著它們來到了一個小坡上,它們正在泥土裡挖洞。挖了好一會兒才做好一個新家。做好新家後,螞蟻就進去了。這時,有一滴雨水滴到了我的頭上。呀,下雨了!我們連忙跑回自己的家。這時,我的腦海里又浮現出一個疑問:為什麼螞蟻搬家就會下雨呢?
通過查閱網路全書,我明白了下雨前由於氣壓較低,空氣中的水氣較大,天氣比較悶熱,螞蟻感覺到後,覺得由於自己的家地勢較低,容易被水淹。把家搬到地勢高的地方,就不會被水淹沒了。哦,我明白了,原來螞蟻能感覺得到天氣的變化,是天氣預報的專家呢!
通過這次發現,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要多去大自然中探索,因為大自然中還有很多我們未知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只要我們細心觀察,一定會有更多新的發現的。
㈣ 肉肉植物起源於什麼時候
肉肉植物起源
世界有關多肉植物最古之文獻,為英國王室植物園圖書館收藏之紀元前300-400年間,希臘博物學家梯歐夫拉蘇斯(Theophrastus)原著之英譯本「職務之探究」一書。該書曾對大戟科(Euphorbiaceae) 多肉植物有所描述,其英譯本原意如下:「基督羅西亞之木;一種帶刺植物,有葉及根,各枝均披銳次,枝葉折傷處流出大量乳液,此乳液與人類及其它動物之乳汁相似………」。
又約公元1000年前後,宋代范大成(號:石湖居士)所著「桂海草木志」書中,曾提及龍骨木之名,是為東方最早之文獻。
此後十七世紀,英國劍橋大學植物學教授里查.布拿特里(Richard Benatley 1662-1742)於1716年完成巨著「多肉植物之歷史」五卷,始確立Succulent一詞,為Succulent (多肉植物)名稱之由來。理查德以後,復經過一系列之植物學家,研究發展而臻進步,如;G. Bentham (1880-1884),J.D.Hooker (1817-1911),C.E.Bsesey (1845-1915),H.Halliar (1868-1932),S.Endlicher(1805-1849),A.W.Eichler (1839-1889),A.Engler (1844-1930),A.B.Rendle(1885-1938),O.Tippo ,L.Benson ,H.M.Lawrence等,進而依花披(萼及瓣)和子房的關系位置,植物生態習性及花批的性質(無瓣、離瓣、合瓣)或依生態學、分布學、遺傳學、組織學、地理學、化石學等而詳予分類,始有今日之細密詳實分類法。
㈤ 多肉萬聖節法師買回來發現葉片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小黑點可以摳掉,不知道是什麼病蟲害,是蟲害還是菌害
根據你的描述,可以判斷為多肉法師可能是得了病害或者蟲害了。
多肉如果染上了黑斑病或者黑腐病,葉片上都會長小黑點。該如何區別呢?黑斑病往往會從葉子開始,葉片上常出現黑色的圓形的斑點,隨後會慢慢擴大,逐漸感染到多肉的其他部位,導致整個多肉死亡。
黑腐病不同於黑斑病,黑腐病往往是從底部的葉片開始,葉片表面一開始會黃邊,嚴重時會慢慢變成黑色。病狀會從底部的葉片蔓延到上部的葉片,黑腐往往伴隨著葉片化水,所以葉片發病部位常呈現半透明的水狀。
不管是黑斑病還是黑腐病,一旦發現,都需要一時間隔離用葯。先觀察清楚多肉得的是哪種病,再根據病狀對症下葯。一般使用多菌靈或者百菌清,但是,不管是黑腐還是黑斑,生病後期都比較難治,用葯之後就要看多肉的生命力了。
想要預防也很簡單,在平時的養護中,一定要注意環境要通風,避免讓多肉處在高溫悶熱不透氣的環境中。平時澆水要注意不能澆得過於頻繁,尤其是在夏季。也可以適當地噴施沃葉氨基酸葉面肥,增強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
給多肉換盆時要仔細檢查土壤里是否有蟲害,如果發現了蟲害要及時殺蟲。一旦發現葉片出現小黑點要及時隔離,以免傳染給其他健康的多肉。
㈥ 我從網上訂了一盆多肉,我拿回來把多肉挖出來時發現所謂種植的土就是一些乾草,我需不需要換
從網上訂了一盆多肉,拿回來
把多肉挖出來時發現所謂種植的土
就是一些乾草,這樣不行的。
應該是找一些腐葉土重新種植好
然後把這些草放在花盆表面上
㈦ 多肉植物發展歷史
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10000餘種,在植物分類上隸屬50餘科,可選擇的品種超乎人們想像。在這類植物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應該就是仙人掌了。而世界上有關多肉植物的最早記錄就是有關仙人掌的。
1496年,哥倫布的船隊在第2次遠航美洲返回西班牙後,帶回了從加勒比海海域島嶼上採集的仙人掌類植物,引起極大轟動,這是有關仙人掌的最早記錄。1535年,《新西班牙植物之歷史》上刊登了一幅仙人掌類植物的版畫。
最初,只有貴族對仙人掌感興趣,後來中產階級也有機會接觸到仙人掌。1892年,德國的仙人掌團體形成。
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多肉植物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廣泛認識,但也造成了原產地品種的大量流失。1973年,美國通過了《仙人掌原產地種類保護法》,使原產地的植物品種得到了有效保護。
不過,凡是植物的莖、葉肥厚多汁而耐乾旱者皆可稱為「多肉植物」。仙人掌只是廣義范圍內多肉植物的一種。狹義范圍內的多肉植物,即現在昵稱「肉肉」的多肉植物,不像仙人掌一樣遍身長著利刺,看起來圓潤可愛的它們更受現代人的歡迎。
在美國、歐洲,世界各地愛好者們組織起來成立了「多肉植物俱樂部」,這群有共同愛好的人們,通過組織種植多肉植物、觀賞植物幻燈圖片、交換品種、旅行購買多肉植物、發表最新發現、分享多肉植物的生長和養護經驗等方式,表達著自己對多肉植物的喜愛。
在東方,日本對多肉植物的研究最為深厚。18世紀60年代,日本對多肉植物的研究風氣已很盛行,中澤以正著有《中山傳信錄物產考》一書,對大戟科多肉植物進行了圖文並茂的介紹,並稱之為「霸王鞭草」。日本明治時代,園藝家松澤進之助將SucculentPlants譯成漢文「多肉植物」,是漢字裡面多肉植物名詞的最早來源。
我國對多肉植物研究較少。明朝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及高濂的《遵生八箋》對多肉植物有所涉及。但現在昵稱「肉肉」的多肉植物(除仙人掌屬仙人掌之外)最早傳入我國,是在20世紀初。當時,只是在沿海的個別城市有人栽培,如廈門、廣州等地。並且只有那些與國外有交往的人們,通過親戚朋友從國外少量地帶回幾株,普通人難得一見。
網路的發展讓多肉植物在更廣范圍內得到傳播。在美國、日本、墨西哥等國家,專業的多肉植物網站早已成立,世界各地的愛好者們都能通過互聯網了解到最新的商業及品種信息。在國內,北京、上海、武漢、杭州等地已經成立了多肉植物協會,國內互聯網上的多肉論壇也逐漸增多,多肉聯盟應運而生,愛好者們可以在網上進行多方面交流。奇妙而獨特的多肉植物,小到只有幾厘米大的松露玉,大到5米高重達數噸的巨人柱,正越來越深入地走進我們生活。
㈧ 發現山東野生多肉植物,叫什麼名
圖為景天科植物瓦松,學名Orostachysfimbriatus
二年生草本。一年生蓮座叢的葉短;蓮座葉線形,先端增大,為白色軟骨質,半圓形,有齒;二年生花莖一般高10-20厘米,小的只長5厘米,高的有時達40厘米;葉互生,疏生,有刺,線形至披針形,長可達3厘米,寬2-5毫米。花序總狀,緊密,或下部分枝,可呈寬20厘米的金字塔形;苞片線狀漸尖;花梗長達1厘米,萼片5,長圓形,長1-3毫米;花瓣5,紅色,披針狀橢圓形,長5-6毫米,寬1.2-1.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1毫米合生;雄蕊10,與花瓣同長或稍短,花葯紫色;鱗片5,近四方形,長0.3-0.4毫米,先端稍凹。蓇葖5,長圓形,長5毫米,喙細,長1毫米;種子多數,卵形,細小。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全草葯用,有止血、活血、斂瘡之效。但有小毒,宜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