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問在武術散打中所謂的「寸拳」它的創始人是誰。
不知道別胡咧咧!寸拳是清末郭雲深創造的!李小龍是在詠春的基礎上創立的截拳道,有異曲同工之處,但也有區別!
Ⅱ 李小龍最初喜歡的竟然是柔道嗎
很多不太理解李小龍信息的人只知道李小龍是好萊塢明星,而且是非常有實力的武打明星。但是沒人知道李小龍最喜歡的武術是那種,就連李小龍使用的武器雙節棍好像也找不到是哪個武術流派的武器,但是李小龍最初喜歡的武術就是柔道。至於我們沒有看到李小龍柔術的影子,只是他把柔術和自己的武術融合了而已。
李小龍雖然已經離開我們了,但是李小龍留下的武術精神和影片還在,現在也有很多模仿李小龍向他致敬的影片。李小龍在很多外國人的眼裡甚至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標簽,那些外國人一看到中國人就覺得他們一定很能打。其實就算到現在我還會看一看《唐山大兄》的片段。
Ⅲ 寸拳是真的嗎
真的`那需要身體各部位的協調運動` 至於骨頭會不會斷`只要你練到境界別說木頭`石頭都能打碎了
Ⅳ 李小龍創造什麼拳啊
李小龍以詠春拳為基礎,結合各種武術精華自創了更實用的搏擊術——截拳道 「截拳道」是李內小龍所創容的一種集各種武術精華於一身的全方位自由搏擊術。顧名思義,「截拳」的意思就是阻擊對手的攻擊。「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截拳道的綱領和要義。截拳道倡導搏擊的高度自由,不拘於招式的限制,招式變化無窮。李小龍的截拳道拋棄傳統的武術形式,盡情地表達了自我出拳招式。「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截拳道的綱領和要義。李小龍他所創的截拳道也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實用是搏擊術,它的攻擊簡單,直接攻擊對手,在攻擊的同時防守,在防守的同時也可以隨時攻擊。截拳道沒有固定的出招方式,但卻擁有自己的特點,有時甚至可以不理會對手如何攻擊,一擊寸拳便讓對方趴下......
Ⅳ 什麼叫放鬆的出拳,李小龍提倡的,不明白怎麼回事 想自學寸勁拳。
你說的是一種發力的技巧,主要是爆發力的運用。
在格鬥技巧中,在發起進攻前要做到身體的放鬆,不然身體一直用力,很費力,而且身體會有些僵硬。當需要發力時,肌肉突然綳緊發力,有利於產生爆發力。
李小龍的截拳道非常講究爆發力的運用,寸勁就是爆發力的運用技巧,你看李小龍的電影,李小龍在打鬥時總是用腳尖點地跳來跳去,這就是讓身體放鬆,更適合移動和躲閃,他有時還會甩甩胳膊,就是讓雙臂放鬆,但是在發力時突然發力,速度很快,而且力度很強,這就是爆發力。
寸勁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發力技巧,非常注重爆發力,我不推薦你自學,因為沒人指導很難掌握,而且想發寸勁也需要很大的力度。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Ⅵ 李小龍是怎樣練成的
上這個網站看看 環球李小龍截拳道網 www.world-jkd.com/
Ⅶ 寸拳是睡發明的
李小龍 脫胎於詠春拳法 詠春拳法中一種寸勁的發力方式
Ⅷ 截拳道是什麼
截拳道
截拳道,李小龍所創,它的特點是沒有固定僵化的形式,不受特定手段的約束,所以它能夠吸收各門各派中的精華並為己所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截拳道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和技巧,它的目的就是成為勝利者。
李小龍曾經說過:「截拳道是一種包羅萬象,而又不為萬家所包含的世界大成形武道。」其指導思想就是兼收並蓄,學以致用,取眾家之長來補己之短,以及以武入哲。
截拳道是李小龍在詠春拳的基礎上,在嚴鏡海、李峻九、伊諾山度等武學名家的輔佐下,從世界數百個武道系統中精選了其中四十多個類型的拳術創出的,以下列出的就是截拳道的精華元素。
(1)太極拳(TAI CHI CHUAN):這是李小龍從其父親李海泉處學得的一種內家拳術,後成為振藩截拳道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振藩截拳道的標志便是一幅太極圖。
(2)詠春拳(WINC CHUN GUNG-FU):這是李小龍從葉問宗師處學得的一門注重實戰的近戰型拳法,並發展成為振藩截拳道中最關鍵的內容。而且振藩截拳道中的很多理論都直接來自於詠春拳,例如「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便取自於詠春拳中的「無型之型,無式之式」。葉問是李小龍唯一正式拜過的師父。
(3)螳螂拳(PRAYING MANTIS):邵漢生先生曾給李小龍講授過螳螂拳,而李小龍到美國後,又參考書籍自修過著名螳螂拳家羅昆玉先生的螳螂拳。至今,振藩截拳道中很多地方都留有螳螂拳的影子,例如「打擊要害」(SOME TARGET AREAS)中的「八打」與「八不打」便直接來自於螳螂拳。
(4)蔡李佛拳(CHOY LAY FUT):這是李小龍在香港讀書時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陳師傅處學得的一種極為兇悍、實用的南派拳法,例如,振藩截拳道中的「插捶」(KNUCKLE FIST)便直接來自於蔡李佛拳中。
(5)八卦拳(BART KUAR CLNA):這是李小龍從書中學到的一種集養生、技擊與健體於一體的內家拳術,因為這是三大內家拳術「形意、八卦、太極」之一,故李小龍沒有理由不潛心研究它。
(6)形意拳(YING YIE):李小龍對形意拳極為崇敬,因為在近代中國很多技藝高超的武學名家都學習過形意拳或出自形意門。而李小龍最佩服的形意拳名師則又是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雲深大師。李小龍名聞天下的「寸勁拳」亦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李小龍從形意拳中最為受益的便是其發力,故在截拳道的很多技術中都有形意拳的影子。
(7)潭腿門(TAM TUEI):「精武體育會」入門拳法,由於邵漢生師傅早年曾在該會中學習及任教,所以他曾簡單地給李小龍講授過這一注重腿法修煉與運用的北方拳術,後來李小龍亦從書籍上專門研修過這一拳法。
(8)鷹爪拳(EAGLE CLAW SCHOOL):梁子鵬教師早年曾給李小龍從理論上講解過這一拳法,而李小龍真正學鷹爪拳老師應是一本教授鷹爪拳的書籍,李小龍亦從中學到了很多擒鎖技術,因為鷹爪拳向以擒拿而著稱。
(9)彈腿門(SPRINGING LEG):這是李小龍從台灣省早期出版的一些武術書籍上學到的一種以腿法為主的北方拳術,而且李小龍的高超腿功在很大程度上便得益於這一基礎性拳法,這是一種實用價值很高的傳統拳術。
(10)北少林拳(NORTHERN SIL LUM):李小龍生前曾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習過這一「天下第一名拳」,他除了從一部介紹少林和尚習武的錄影帶上學習過少林拳外,亦從很多書籍上研修過少林拳,而且他看得最多的一部少林拳書是金佳福(KIM KAI FOOK)先生的一本著作。此外,李小龍生前還喜歡看《少林七十二藝練法》。
(11)羅漢拳(LAW HON KUNE):少林拳中的一種頗注重實戰的拳法,除了邵漢生師傅給他講授過這一拳法外,他亦在早期拍戲時跟其他叔伯學習過。
(12)迷蹤藝(LOST TRACK SCHOOL):李小龍最崇拜的一位中國武術家便是「精武體育會」創辦人霍元甲先生,並花時間專門研習過他的迷蹤拳藝,李小龍親自書寫過一段有關霍元甲及其迷蹤拳藝的珍貴資料。
(13)西嶽華拳(WA KUNG):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北派拳術。
(14)查拳(CHA KUNG):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典型的北方拳術。
(15)猴拳( MONKEY STYLE):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門相當靈活、刁鑽、兇狠的拳藝。
(16)白眉派(DRAGON STYLE):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頗為實用的南派拳術。
(17)白鶴派(WHITE CRANE SCHOOL):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相當實用的南方拳術,李小龍在參加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的面試時,曾表演過這一拳術中的動作。
(18)南派少林(SOUTHERN SIL LUM):這是李小龍早年在香港拍戲時跟一些步伯學習過的拳法,但真正進行研究則是在美國讀大學時。
(19)洪拳(HUNG KUNG):是李小龍在香港讀書時期跟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武學名師學習過的一種硬橋硬馬的南派拳術,人們只知道這位師傅的綽號叫TAM。
(20)蔡家拳(CHOY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較為實用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1)佛家拳(FUT GA ):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頗具地方特色而實用的南派拳術。
(22)莫家拳(MOK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較為注重腿法運用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3)李家拳(LI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頗具地方特色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4)劉家拳(LAU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
(25)柔功門(YAL GUNG MOON):是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南派武功。
(26)道家學說(TAOISM):道家理論直接影響與促進了振藩截拳道的發展,在李小龍的整個武學系統中,道家學說的影子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例如:「太極」、「陰陽」與「五行」等便是道家學說的核心理論,而這同樣亦是振藩截拳道中的哲學底蘊與理論基礎。
(27)禪(ZEN):說到「禪」你一點兒也不用感到奇怪,因為李小龍生前確確實實曾對之潛心研究過,而且在其最權威的著述《截拳道之道》中,便曾專門對其進行過論述。
(28)易經(BOOK OF CHANGES):對這門古老的哲學,李小龍亦曾涉獵過。
(29)西洋拳擊(BOXING):對這門最古老的西方格鬥技藝,李小龍早在香港讀書時就曾跟體育老師學習過,亦通過錄影帶學習過「褐色轟炸機」喬.路易斯的拳擊技藝,並間接學習過拳王阿里的高超拳藝,這亦是振藩截拳道中的一項核心技術。
(30)西洋劍術(WESTERN FENCING):李小龍除了早年跟哥哥學習過西洋劍技術之外,更於讀大學時專門修過這一課程。西洋劍術給李小龍的啟示是「強側置前」,其步法對李小龍的格鬥技藝亦有較大的提高與補充。
(31)西洋摔跤(WESTERN WRESTLE):在振藩截拳道中,摔打技占很大的比例,而這一技術除了取自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一些摔技外,很大程度上均直接來源於西洋摔跤。李小龍亦曾在讀大學時選修過這一課程。如今西洋摔跤已演變成為格鬥的主流。這種幾千年前在古羅馬角斗場的奴隸們中間流行的生死搏殺術亦已登上大雅之堂。
(32)柔道(JUDO):李小龍的第一位柔道老師是一位在香港經商的日本人,叫大兵衛(TAIHEIE),後又曾跟自己的一位好友兼弟子海伍德.尼希奧卡研習過這一近身格鬥的技藝,當時海伍德為「淵美柔道比賽冠軍」,亦為「黑帶群英殿」之「柔道悍將獎」獲得者。
(33)劍道(KENDO):李小龍是通過書籍自學過這一來自日本的格鬥藝術的,一位名叫和里積的日本武術家亦曾向李小龍講解過這一獨特的實用型武技。
(34)柔術(JUJITSU):這是一種有別於柔道的更為兇殘,也更為全面的綜合性格鬥技藝(為日本古代忍者的必修課之一)。李小龍是向有「鎖制大師」之稱的「美國柔術之父」肯尼.拉貝爾學習這一來自日本的兇狠的以摔鎖為主的格鬥技藝的。
(35)法國拳術(FRANG KICK):又叫法國腿拳道,是一種滸於歐洲的實用型格鬥技術,也是一種以踢法為主體的拳道,李小龍曾通過書籍自學過這一威猛的歐式拳道。
(36)薩瓦特(SAVATE):為法國的一種獨特的格鬥技藝,而且是一種踢、打、摔、拿皆可施展的綜合性拳術,在李小龍的武學筆記中亦多有記載。
(37)菲律賓武功(FILIPINO MARTIAL ART『S):主要是指學自伊諾山度的莫律賓拳術、雙節棍、短棍及菲律賓短刀格鬥術,這對李小龍的功夫系統是一個極好的補充。
(38)空手道(KARATE):李小龍曾向多人討教過空手道技藝,如「美國空手道之父」艾德.帕克與查克.羅禮士等,並自學或研習過大山倍達所著的《空手道訓練學校》,這是當時世界上最權威的一本空手道教科書。
(39)跆拳道(TAE KWON DO):李小龍是向自己的好友李峻九討教這一韓國國技的。
(40)泰國拳(MUAY THAI,亦可譯為THAI BOXING):李小龍是通過書籍與錄影帶自學這一「世界第一搏擊運動」的,尤其是其「內圍戰法」對李小龍的影響頗大,當然李小龍亦曾潛心研究過其腿功訓練方法,這一點在其武學筆記中均有詳細的記載。
(41)日式合氣道(AIKIDO):李小龍是通過植芝盛平先生的《合氣道》教材來研習其發力與用力均十分精妙的高度技巧性的武技的,因為植芝盛平為日式合氣道的創始人,同時亦同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
(42)韓式合氣道(HAPKIDO):與日式合氣道不同的是,這是一種踢、打、摔、拿俱備以及腿法見長的綜合式格鬥技藝,除了李峻九曾向李小龍講解過這一技藝外,他亦通過書籍自修過這一拳道。
Ⅸ 詠春寸勁如何在實際中用上,並且如何練出長橋寸勁
詠春本無寸勁的說法,是李小龍在向外國人解釋時發明的詞彙寸勁在詠春中叫做短橋發力,相對於長橋發力所以不存在長橋寸勁一說
Ⅹ 截拳道裡面練寸拳的目的是什麼
截拳道寸拳的目的是貼身時可以近身發力擊倒對手。
「寸勁拳」是截拳道中最為精細的拳法,它對技術和對拳理上的要求也相當高,
從警戒式姿勢開始,右腳踩實支持身體的重心,左腳蹬地發力,右拳,向前擊打,拳眼朝上向。
根據肌肉收縮的力學特點。肌肉不具有完全彈性,而具有明顯的時間效應,收縮時間過長其收縮力與速度就會下降。所以肌肉不要過早收縮,以免引起肌肉疲勞和松馳。
例如;正確的寸拳是;拳要打到目標的一剎那間才急速把拳握緊。從生理學角度來看,肌肉放鬆的方法掌握越好,就越能經濟地使用能量和盡快地補充被消改善肌肉的協調關系,提高神經中樞之間的協調性,能增加有關動作的速度,其原因在於各協同肌群之間的協調關系得到改善,就能減低因對抗肌群緊張而產生的阻力,從而更有利於主動肌群收縮,提高動作速度。
要做到快速有力,就要發揮腳,腿,髖腰肩的共同作用,協調配合。並根據肌肉的發力順序原則,由大塊肌肉首先工作,使身體從靜態變為動態,以便於身體啟動:中等肌肉次發力,使肌肉獲得一定速度的身體進一步加速;小塊肌肉最後發力,主要是控制拳的運動路線和幅度。 同時在發力的一剎那,配合呼氣,屏氣蓄勁,以氣催力,達到意氣力三者合一,最終達到增大擊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