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甲骨文是誰發明的 (填人名)
甲骨文是人民發明的 。
文字的發明沒有明確的記載,也無從考證回,有一些傳說,如「倉答頡造字」。甲骨文因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
❷ 軍棋是誰發明的
[起源]:
《大不列顛網路全書》中這樣定義軍棋:(Kriegspiel)國際象棋的變種,1900前後首先流行於英國。對弈雙方各自有一棋盤,都不得看對方的棋盤和棋子。另有第三個棋盤置於中間,由裁判使用,不許對方看見,裁判根據雙方各自的意見代為走棋,雙方根據裁判所提供的有限情報著棋。
文中未提及軍棋的發明者,此外一些解釋讓人費解。如「第三個棋盤置於中間,由裁判使用」,「雙方各自的意見代為走棋」,最初的軍棋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查找一些相關的英文資料,可以得知,軍棋又被稱為盲象棋(BLIND CHESS) 是由南非(South-Africa)的一位叫Henry Michael Temple人於1899年發明的。他本人是一名國際象棋愛好者, 因為自己的夥伴希望能玩一種反映戰爭的游戲,於是他借鑒國際象棋的棋子,發明了這種戰爭游戲。Kriegspiel的英文解釋就是WAR GAME,是象棋的一種變形,同時也是一種真正的具有公眾觀賞性的游戲(a true spectator sport!)。它使旁觀者和下棋人共享其中的歡樂。軍棋是一種成功的變形象棋。它和象棋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允許看對方的棋子,更具有挑戰性。
軍棋的誕生,立刻風靡世界。由此也產生了一些軍棋專家( Bob Timmel, ike Thayer, and Rea B. Hayes. 並獲得城市冠軍。可見,在國外早已有了軍棋比賽,不知在國內有沒有進行過這樣的比賽。(摘自中國軍棋網)
[發展]:
四國軍棋流傳到國內,應該是20世紀90年代初,最早在上海出現,迅速普及到高校成為流行的宿舍游戲。大概是97年,北極星網站率先推出網上四國軍棋對戰,使這個在被公認為只適合少年游戲迅速在互聯網時代普及。四國職業化,商業化,專業化,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實現。
❸ 發明()的人是誰
古時候來寫文章是沒有標點符源號的,讀起來很吃力,甚至產生誤解。到了漢朝才發明了「句讀」符號。語意完整的一小段為「句」;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頓的一段為「讀」(念,相當於現在的逗號)。宋朝使用「。」,「,」來表示句讀。明代才出現了人名號和地名號。這些就是我國最早的標點符號。
1919年國語統一籌圖備會在我國原有標點符號的基礎上,參考各國通用的標點符號,規定了12種符號,由當時教育部頒布全國。建國後,出版總署進一步總結了標點符號的用法規律,於1951年刊發了《標點符號用法》,同年10月政務院作出了《關於學習標點符號用法的指示》。從此,標點符號才趨於完善,有了統一的用法。1990年4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修訂頒布了《標點符號用法》,對標點符號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規定和說明。
❹ 靰鞡是誰發明的
靰鞡乃滿族先人之發明創造,舊時東北人秋冬季戶外穿用之皮製鞋具。清代文獻記載:「鞠牛皮為履,名曰渥臘。」張縉彥的《寧古塔山水記》中有關靰鞡的描述 是:「冬日行役,率著靰鞡,……軟底而藉以草,溫暖異常。」西清在《黑龍江外記》中寫道:「土人著履,曰靰鞡,制與靴同,而底軟,連幫而成,或牛皮,或鹿 皮,縫紉極密,走荊棘泥淖中,不損不濕,顯亦耐凍耐久。」靰鞡也叫烏拉,是中國民間古老的鞋子之一,是東北民眾智慧的結晶。
❺ 四國軍棋是誰發明的
軍棋是誰發明的?直到世紀初我才想起問這個問題,也只有網路時代才使人們有條件就許多問題去尋找答案。向網上一找,首先碰到的是《大不列顛網路全書》。有關資料介紹:「《大不列顛網路全書》這樣定義軍棋:(Kriegspiel)國際象棋的變種,1900年前後首先流行於英國,對弈雙方各自有一棋盤,都不得看對方的棋盤和棋子,另有第三個棋盤置於中間,由裁判使用,不許對方看見,裁判根據雙方各自的意見代為走棋,雙方根據裁判所提供的有限情報著棋。」《大不列顛網路全書》若真有相關記載,所寫又真如上面說的那樣,正如那份資料所說,這段文字讓人費解。「第三個棋盤置於中間,由裁判使用,不許對方看見」,「裁判根據雙方各自的意見代為走棋」,這都讓人不得要領。另有一段文字倒是說得明白:就相關英文資料可以得知,軍棋又被稱為盲象棋(BLIND CHESS),是由一位住在南非(South-Africa)名叫Henry Michael Temple的英人後裔於1899年發明,他本人是一名國際象棋愛好者, 因為自己的夥伴希望能玩一種反映戰爭的游戲,於是他借鑒國際象棋的棋子,發明了這種戰爭游戲。網上有文章說,Kriegspiel的英文解釋是WAR GAME,是象棋的一種變形,同時也是一種真正的具有公眾觀賞性的游戲(a true spectator sport!),它使旁觀者和下棋人共享其中的歡樂。有一點值得注意,據介紹,「九·一八」事變,日本侵華,軍棋由日本人帶進中國。如果中國人要徹底抵制日貨,就應該把軍棋禁掉,如果中國人的民族主義再向高處徹底純正,即使軍棋是1899年一位住在南非(South-Africa)名叫Henry Michael Temple的英人後裔發明的,就沖英國也曾是八國聯軍中的一個,也應該把軍棋扔回英國去。
軍棋在世界上已有大賽,由兩軍對壘躍升為四家混戰的「四國軍棋」更使網路上硝煙滿天。1997年,「北極星軍棋」開創人「老冒」把四國軍棋帶入互聯網並命名「四國風雲」,1998年,聯眾出現,更使網路「四國軍棋」風靡全國,2001年,「聯眾」躍居世界游戲網站第一位,到2004年,「聯眾」注冊用戶人數已達1億5千多萬,同時在線人數已創60萬紀錄,而另一個大型游戲網站「邊鋒」,到2004年,最高同時在線人數也已超過20萬人,這中間,鏖戰「四國軍棋」者不知有多少人眾。中國向世界輸出「四大發明」,使世界有了大大的發展,外國人卻向中國輸出電子游戲,這使多少龍的傳人在虛擬世界中虛擲多少武裝自己以立身世界的大好光陰而離現實生活遠去,這實在是另一種鴉片,我們應該掀起另一次鴉片戰爭,像林則徐一樣把電子游戲乃至「四國軍棋」禁掉。
但網上有名茉莉冰片者撰有宏文讓人振奮。為尊重原著,文中標點、斷句及文字概遵原樣。茉莉冰片在「雖有門派之分,黑白之別,正邪之爭,各路好手卻始終堅持: 揚我國威風,滅倭寇歹念!一旦大敵當前,定殺敵逐匪,保家護國」一段說話後面寫道:「四國本名:戰棋。源自春秋戰國時期,多由武官閑暇時所創,為兩人對陣圖。單方各八子:帥,將,馬,刀,盾,兵等。帥滅,則滅!(8子究竟哪8子,茉莉不祥,望諒,以上6子為傳聞)後秦統一中原後,流傳民間。後由三人對弈。一直到南北朝,發展到4人,並從最開始的3明,創到雙明,帥滅則明,等多種下法,相傳顏之推怒斥眾士族:終日游戲兵法,卻不悉真義,不練真刀,國亡可見!後傳言,與明清時期稱為軍棋。四國大戰這一俗語,從何而來,如何流傳開來,至今,不得而知。」又有名飄雪山莊者撰文越發讓人血涌。和上面一樣,為尊重原著,我們把飄雪山莊先生的文章也原樣搬來。飄雪山莊先生說:「1931年9月18日,日本開始侵略中國(再次申明這是歷史),軍棋也是隨著日本人的入侵帶入的一個文化產物。直到1949年,在近18年的時間里,我國人民在抗日斗爭中通過自己的努力,修整和翻譯了日本人帶來的『軍棋』,早年名字有『陸戰棋』、『陸軍棋』、『野戰棋』等多個名稱,所以說中國的『軍棋』是廣大抗日群眾在自己的業余時間發明創造和修改完善的,他是中國人民的產物,他代表了全中國廣大的愛國群眾的心聲,是中國抗日戰爭中偉大的歷史產物,請尊重它的名字:『陸戰棋』其中所有的棋子都是兩個字命名。」
中國人的愛國,也真邪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