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杜甫的創造一

杜甫的創造一

發布時間:2021-07-26 09:34:07

❶ 杜甫跟春望同一時期創造的詩歌有哪些

杜甫 《春望》詩歌翻譯及賞析

杜甫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參考譯文1】

國家已經破碎不堪,只有山河還在。長安城裡又是春天了,但是經過叛軍的燒殺搶掠,早已滿目荒涼,到處長著又深又密的草木。雖然春花盛開,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讓人流淚,覺得花好像也在流淚;雖然到處是春鳥和鳴,但心裡由於和家人離別而憂傷,聽了鳥鳴,不僅不高興,還讓人驚心。戰亂持續了很長時間了,家裡已久無音訊,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萬兩黃金那麼寶貴。由於憂傷煩惱,頭上的白發越來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戴不了了。

【參考譯文2】

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嘆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戰火連綿,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痛苦中我的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

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

家在鄜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❷ 杜甫的創作方向

以新穎的手法塑造新穎的詩聖杜甫。除前面提及的國話將以一流的團隊力保本劇品質外,舞美將由國際知名設計師打造,將兼具中國古典情趣與西方現代審美。

❸ 杜甫詩歌創作階段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興盛走向衰亡時期的社會面貌,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他的詩激盪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熾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後人公認為「詩史」,詩人被尊稱為「詩聖」。
杜甫一生寫下了一千多首詩,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麗人行》、《春望》等。杜甫詩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千古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所銘記。「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這是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的充分展示,這一點使他的詩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這種愛國熱枕,在《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現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別》中,對廣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愛國精神的歌頌,更把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展現在讀者面前。出自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統治階級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禍國殃民的罪行,必然懷有強烈的憎恨。這一點在不朽的名篇《兵車行》、《麗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一個偉大愛國者的憂國憂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現。杜甫的一些詠物、寫景的詩,甚至那些有關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詩中,也無不滲透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總之,杜甫的詩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藝術記錄。杜甫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實、深刻地反映了極為廣泛的社會現實,無論在怎樣一種險惡的形勢下,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我國悠久的文學史上,杜甫詩歌的認識作用、借鑒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都是難以企及的。

杜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詩人常將自己的主觀感受隱藏在客觀的描寫中,讓事物自身去打動讀者。例如《麗人行》中,詩人並沒有直接去斥責楊氏兄妹的荒淫,然而從對他們服飾、飲食等方面的具體描述中,作者的愛憎態度已顯露無遺。

杜詩語言平易樸素、通俗、寫實,但卻極見功力。他還常用人物獨白和俗語來突出人物性格的個性化。

杜詩在刻畫人物時,特別善於抓住細節的描寫,如《北征》中關於妻子兒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詩風多變,但總體來看,可以概括為沉鬱頓挫。這里的沉鬱是指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

所有這一切,確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國文學史上至高無上的「詩聖」的地位。

❹ 杜甫創作的四個階段及生平

以下供參考!

祝您好運!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為我們留下了1400多首詩歌。這些詩篇像一面鏡子,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自唐以來,他的詩歌即被公認為「詩史」,詩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詩宗,被尊為「詩聖」。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後人稱他杜少陵。杜甫出生於一個「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父親杜閑曾做過奉天縣令。這樣一個家庭給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的創作歷程,可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壯游時期。杜甫七歲即能作詩文,十五歲時便在文壇上初露頭角。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學習的自述。二十歲後,他開始了漫遊生活。他南遊吳越,北越齊趙,飽覽了祖國壯麗的河山,開闊了他的視野和心胸,並在洛陽與李白等同時代的著名詩人結為肝膽相照的朋友。這個時期的生活和創作,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調。如《望岳》一詩表現了他青年時代的氣概和抱負,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二)長安十年時期。公元746年杜甫懷著經世濟用的政治理想到長安試求官。可是由於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無遺賢」的騙術,使參加考試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長安達10年之久,過著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進一步認識到統治者的腐朽,創作出了像《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等傑出的現實主義詩篇。詩的風格情調,也由早期的熱情奔放、樂觀坦盪變得悲壯凄涼,形成「沉鬱頓挫」的詩風。

(三)戰亂流離時期。這是其現實主義詩歌發展時期。在短短兩三年中,由於安史之亂,他攜家和人民一道受凍挨餓,避難流亡,卷進了生活的底層。在淪陷區,山河破碎之感甚深。脫賊後,又屢遭肅宗貶斥。災難的時代,震撼著詩人的心靈,使他寫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愛國思想的不朽詩篇,並達到了現實主義的高峰。

(四)漂泊西南時期。

❺ 杜甫的感人故事,創造了哪些偉大的業績

1、杜甫故事
杜甫原是河南鞏縣人,生長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從小就下苦功讀書,也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寫了不少優秀的詩歌。三十幾歲的時候,他在洛陽,遇見了李白。杜甫比李白小十一歲。兩個人性格不一樣,但是,共同的志趣和愛好使他們成為親密的好友。 後來,他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那時候正是*相李林甫掌權的時候,李林甫最忌恨讀書人,怕這些來自下層的讀書人當了官,議論起朝政來,對他不利,於是勾結考官,欺騙玄宗說這次應考的人考得很糟,沒有一個夠格的。唐玄宗正在奇怪,李林甫又上了一道祝賀的奏章,說這件事正說明皇帝聖明,有才能的人都已經得到任用,民間再沒有遺留的賢才了。 那時候的讀書人都把科舉作為謀出路的途徑,杜甫受到這樣的挫折,懊喪的心情就不用說了。他在長安過著貧窮愁苦的生活,親眼看到權貴的豪華奢侈和窮人受凍挨餓的凄慘情景,按捺不住心裡的憤慨,就用詩歌控訴這種不平的現象。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他寫下的不朽詩句。 杜甫在長安呆了十年,唐玄宗剛剛封他一個官職,安史之亂爆發了。長安一帶的百姓紛紛逃難。杜甫的一家,也擠在難民的行列里,吃盡了千辛萬苦,好容易找到一個農村,把家安頓下來。正在這時候,他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就離開家投奔肅宗,哪想到在半路上碰到叛軍,被抓到長安。 長安已經陷落在叛軍手裡,叛軍到處燒殺搶掠,宮殿和民房在大火中熊熊燃燒。唐王朝的官員,有的投降了,有的被叛軍解送到洛陽去。杜甫被抓到長安以後,叛軍的頭目看他不像什麼大官,就把他放了。 第二年,杜甫從長安逃了出來,打聽到唐肅宗已經到鳳翔(今陝西鳳翔),就趕到鳳翔去見肅宗。那個時候,杜甫已經窮得連一套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了,身上披的是一件露出手肘的破大褂,腳上穿的是一雙舊麻鞋。唐肅宗對杜甫長途跋涉投奔朝廷,表示贊賞,派他一個左拾遺的官職。 左拾遺是個諫官。唐肅宗雖然給杜甫這個官職,可並沒重用他的意思。杜甫卻認真地辦起事來,過了不久,宰相房琯(音guǎn)被唐肅宗撤了,杜甫認為房琯很有才能,不該把他罷免,就上了奏章向肅宗進諫。這一來,得罪了肅宗,虧得有人在唐肅宗面前說了好話,才把他放回家去。 唐軍收復長安以後,杜甫也跟著許多官員一起回到長安。唐肅宗把他派到華州(今陝西華縣)做個管理祭祀、學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帶著失意的心情,來到華州。那時候,長安、洛陽雖然被官軍收復了,但是安史叛軍還沒消滅,戰爭還很激烈。唐軍到處拉壯丁補充兵力,把百姓折騰得沒法過活。有一天,杜甫經過石壕村(在今河南陝縣東南),時間已經很晚了。他到一家窮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農夫妻倆。半夜裡,他正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時候,忽然響起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杜甫在房裡靜靜聽著,只聽到隔壁那個老人翻過後牆逃了,老婆婆一面答應,一面去開門。 進屋的是官府派來抓壯丁的差役,他們厲聲吆喝著,問老婆婆說:「你家男人到哪裡去了?」 老婆婆帶著哭聲說:「我的三個孩子都上鄴城打仗去了,前兩天剛接著一個兒子來信,說兩個兄弟都已經死在戰場上。 家裡只有一個兒媳和吃奶的孫兒。你還要什麼人?」 老婆婆講了許多哀求的話,差役還是不肯罷休。老婆婆沒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帶走,到軍營去給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離開那家的時候,送別的只有老農一個人了。 杜甫親眼看到這種凄慘情景,心裡很不平靜,就把這件事寫成詩歌,叫《石壕吏》。他在華州的時候,前後一共寫過六首這樣的詩,合起來叫做「三吏三別」(《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由於杜甫的詩歌大多是寫安史之亂中人民的苦難,反映了唐王朝從興盛到衰落的過程,所以,人們把他的詩篇稱作「詩史」。 第二年,他辭去了華州的官職。接著,關中鬧了一場大旱災,杜甫在那裡窮得過不下去,帶了全家流亡到成都,依*朋友的幫助,他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邊,造了一座草堂,在那裡過了將近四年的隱居生活。後來,因為他的朋友死去,在成都沒有依*,又帶了全家向東流亡。公元770年,竟因貧困和疾病,死在湘江的一條小船上。 他死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詩人,把他在成都住過的地方保存起來,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

❻ 杜甫詩歌創作的4個階段分別有什麼不同

1、讀書游歷時期(712年-745年)

這一個時期就是杜甫在34歲以前讀書並且游歷的時期,杜甫自七歲起便已經寫詩了,到他43歲寫《進雕賦表》時,應該連詩帶文章有一千多篇了。那麼依此理推算,屬於杜甫34歲以前的作品,至少也有三四百首了。

可是,杜甫現存的詩,能確定是這個時期的詩,僅僅留存下來二十多首。

2、困守長安時期

這個時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長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長安所寫。這一個時期對於杜甫成長為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著重大的意義,這個時期結束了他年輕時期的游歷生活,但另一個方面卻又是一個新的以政治內容與社會內容為主的游歷生活開始。

杜甫雖然在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長安客居了十年,但他奔走獻賦,仕途失意,鬱郁不得志,也過著貧困的生活,由此也能接觸到下層人民的生活,因而豐富了他創作的視線。

3、陷安史叛軍中、為官時期

這個時期杜甫在逃亂時陷於叛軍中為時九個月,後又為官約兩年零兩個月。由於杜甫曾身陷叛軍中,親自嘗到了國破家亡的痛苦,因而他這一時期作品最突出最顯著的特徵,便是杜甫的愛國精神。從作品質量來看,內容也非常的充實,已經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4、漂泊西南時期

這一時期杜甫總共創作了一千餘首詩,算算相當於杜甫一生所創作詩歌的70%強,而這一時期,又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可以算是從760年到766年,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時,創作了四百八十多首。

第二階段是從766年四月一路流浪至768年正月在夔州居住,這一時期也創作了四百三十多首。第三階段是杜甫又漂泊於湖北和湖南,最終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這一階段杜甫也創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詩。


(6)杜甫的創造一擴展閱讀

杜甫出生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傳統的官僚世家,家庭給予杜甫正統的儒家文化教養和務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雄心。所以杜甫稱做官是他們家族的「素業」——世代相襲的職業,他的各種文化教養以及以後的種種行為都是在為追求仕途事業和為官行道相聯系。

即渴望在社會實際工作中建功立業,兼濟蒼生。三十五歲以前,是杜甫的讀書和壯游時期。正當開元盛世,杜甫的經濟狀況也較好,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時期。從二十歲起,他結束了書齋生活,開始了為時十年以上的「壯游」。

在這長期的壯游中,杜甫接觸到我們祖國無比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壯麗河山,不僅充實了他的生活,也擴大了他的視野和心胸,為他早期詩歌帶來相當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望岳》詩可為代表。

但由於這種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現實,因此,作為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這只是他的創作的一個准備時期。

❼ 杜甫的詩歌創作在藝術上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中八仙歌》、《洗兵馬》、《夢李白》、《古柏行》、《蠶谷行》、《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以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後部等等都是。
杜甫詩歌在藝術上的另一個特色是:具有十分鮮明而獨特的創作風格。他的風格主要表現為:深沉凝重,或者如他自己所說的「沉鬱」。這種風格,是詩人的生活經歷、思想個性以及時代特色的有機統一。但是,在這種風格的基調上,詩人的創作又呈現著多種多樣的風采,或雄渾、或悲壯、或奔放、或瑰麗、或質朴、或古簡、或輕靈,無不達於勝境。因此,前人這樣稱贊道:「杜詩正而能變,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調,不失本調而兼得眾調,故絕不可及。」(胡應麟《詩藪》)
杜甫的詩歌在語言藝術上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他除了前面所說的「為人性癖耽佳句」之外,又在《戲為六絕句》中說:「清詞麗句必為鄰。」這說明他在掌握語言的藝術上用功很深。黃庭堅稱他的詩為「無一字無來處」,這自然不免是迂執之談;不過,在一字一句上,確實時時可以看出詩人的錘煉之功。這方面的例子多不勝舉。如「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這兩句詩中的「垂」字和「涌」字,就一向被人稱賞不絕。由於用一「垂」字,便更加顯示出「闊」;用一「涌」字,則生動地表現出波光盪漾的景象;又如「群山萬壑赴荊門」的「赴」,只一字便寫出山勢蜿蜒流走之象。總的說來,杜甫詩歌語言的特色是:精工、穩重、有力而又時有出人意外的神妙。讀他的詩,絕少平滑松脫之感,而是在鏗鏘緊湊之中,使人感到辭警意豐,筆無虛設。
杜甫還善於運用民間口頭語言和方言里諺。他把一些所謂「鄙俚」的字如「吃」、「臭」、「鵝兒」、「肥男」等都采入詩中,通過他的藝術熔鑄,使作品更顯得鮮活流動,正像前人所稱:「有俗字更可映帶益姸耳。」(《唐音癸簽》卷十一)他的許多富有人民性的詩篇,如「三吏」、「三別」等都是採用了一些民間口語寫成的。對此,會有人譏他為「村夫子」,其實這更加顯示出他是「詩聖」。
杜甫在詩歌創作藝術上的成就,還表現在他卓越地掌握了中國語言的聲韻。他常根據詩的內容和情緒,採用與之相適應的韻律,更大地發揮出詩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他的詩不僅具有形象的美,而且具有音樂的美。但是,詩人在運用音韻時,並沒有把它陷入死板的格套,也是「正中有變,大而能化」的。他常常在一篇詩中,隨著內容情緒的轉變,使韻律也跟著轉變。譬如在《石壕吏》一詩中,詩人隨著官吏的呼叱,老婦的哀訴以及官吏走後的哭泣,而分別採取不同的韻腳,這就使得整個詩的音韻迴翔頓挫,像樂曲似的編織在詩的形象里。杜甫稱自己的詩為「沉鬱頓挫」,一般僅注意到他的「沉鬱」的一面,殊不知這個「頓挫「,也是詩人非常光輝的一面,是他所以會成為巨匠的一面。杜甫在藝術上的成就,還突出地表現在詩意形象的創造方面。出現在他的詩中的形象,不僅是一般地做到鮮明生動,而且還顯得異常新鮮和富於獨創。同時,形象的感染力也極為強烈,如寫江湖風濤之態,則盪人心胸;寫老婦悲啼之情,則傾耳可聞;寫山川花鳥之色,則又如在目前。……詩人在形象創造上所作出的貢獻,是非常豐富多採的,以至使我們感到不勝舉例。
以上所談,是極為簡括的說明,並不足以包括杜甫在詩歌藝術上的全部成就。其他,像意境的創造、闊大的氣魄、流走跌宕的鋪排手法、各種詩體的運用以及革新古題等等,都有獨到的成就。

❽ 杜甫的生平經歷與創造的千古名句

杜甫流傳的千古名句: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2、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4、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春日憶李白》

5、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兵車行》

6、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7、朱門九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8、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9、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11、昔聞洞庭湖,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陽樓》

12、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登高》

1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15、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登高》

16、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閣夜》

17、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詠懷古跡五首》

18、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詠懷古跡五首》

19、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秋興八首》

20、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懷》

21、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2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絕句四首(其三)》

2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絕句二首(其一)》

24、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四)》

25、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6、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戲為六絕句》

27、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

28、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贈化卿》

29、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0、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31、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

32、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客至》

33、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江村》

34、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蜀相》

35、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 《蜀相》

36、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

37、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天末懷李白》

38、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夢李白二首》

39、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夢李白二首》

40、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佳人》

41、萬里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垂老別》

42、桃花細逐揚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曲江對酒》

43、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曲江二首》

44、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曲江二首》

❾ 杜甫的成就

1、詩歌成就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

杜甫關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響了中唐時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創作。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

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中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

2、書法成就

杜甫在書法的創作觀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從記載來看,他的書體以楷隸行草兼工,整體以意行之,贊賞古而雄壯,注意書寫中的速度、節奏、筆勢、墨法等等內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書家了。

同時,他對於唐代隸書家的贊揚、對於曹霸、張旭的評價都足以使他在書法史上留下聲名,而他的「書貴瘦硬」說更是奠定了杜甫在書法理論史上的重要地位。

(9)杜甫的創造一擴展閱讀: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丑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

隨著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杜甫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2月12日 唐朝詩人杜甫出生 「杜甫很忙」風靡一時

❿ 杜甫三個創作時期

一、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當朝宰相李林甫為了達到權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的職位。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連舉行了三個盛典。杜甫藉此機會寫成了三篇《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 少陵草堂
二、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採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註:「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三、西南漂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飢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嚴,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而《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

閱讀全文

與杜甫的創造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