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萊頓瓶是什麼有什麼用誰創造的
發明者:萊頓 萊頓瓶實際上是一個普通的電容器。若把它的外壁接地,而金屬球連接到電荷源上,則在萊頓瓶的內壁與外壁之間會積聚起相當多的電荷。當萊頓瓶放電時可以通過相當大的電流。 作用: 萊頓瓶的發明,為科學界提供了一種貯存電的有效方法,為進一步深入研究電現象提供了一種新的強有力的手段,對電知識的傳播與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❷ 萊頓瓶的發明者是誰發明時間是多少作用是
1.萊頓瓶的構造,及發明者,有何用途
萊頓瓶是在西元年,於荷蘭的萊頓城首先使用,因而得名.至於是誰發明的,已不可考.萊頓瓶的構造如右圖,銅棒連接在鍊條上,鍊條與內箔層接觸.萊頓瓶是一種用來儲存靜電的簡單電容器.
2.閃電的電能是否可以儲存
閃電發生時,表示正,負電已中和消失了,想儲存其能量,應該在發生閃電之前,將正,負電分別儲存.
例如:將雲中的負電引到萊頓瓶的銅球,使內箔帶負電,這時外箔會因靜電感應而使正,負電分開,將外箔接地一下,使負電流走,則內箔帶負電,外箔帶正電.當內,外箔接通時,會有瞬間電流.
一次閃電耗掉的電能,可供給小市鎮一個月的用電量,可惜目前還沒有辦法儲存這麼大的能量.
3.閃電為什麼不是一條直線 而有許多分叉
閃電是正,負電相吸引而激烈中和放電的現象,電荷要找出空氣中最容易通過的路徑,而這條路徑往往不是一直線,所以閃電才曲曲折折的!
靜電對人體有無什麼影響 (台南市/成功國小/六年級/謝佩瑜)
馬爺爺:
如果電從我們身體通過,電流弱時會使我們暫時麻痹,太強的電流會破壞我們身體的組織,甚至導致死亡.
如果電荷傳到我們身上而停止(靜電),雖然我們頭發會『全體肅立』,但是沒有觸電的危險.所以,可以說靜電對人體沒什麼生理上的影響.
❸ 萊頓瓶如何製作
一玻璃瓶內外分別用金屬箔包住,外部再包一層絕緣材料,內部金屬箔引出引線來,應該可以了吧
❹ 萊頓瓶實驗是怎麼來的
1745年,普魯士的克萊斯特利用導線將摩擦所起的電引向裝有鐵釘的玻璃瓶。當他用手觸及鐵釘時,受到猛烈的一擊。
可能是在這個發現的啟發下,萊頓大學的馬森布羅克在1746年發明了收集電荷的「萊頓瓶」。因為他看到好不容易收集的電卻很容易地在空氣中逐漸消失,就想尋找一種保存電的方法。有一天,他將一支槍管懸在空中,用起電機與槍管相連,另用一根銅線從槍管中引出,浸入一個盛有水的玻璃瓶中,他讓一個助手一隻手握著玻璃瓶,馬森布羅克在一旁使勁搖動起電機。這時他的助手不小心另一隻手與槍管碰上,他猛然感到一次強烈的電擊,喊了起來。馬森布羅克於是與助手互換了一下,讓助手搖起電機,他自己一手拿水瓶子,另一隻手去碰槍管,也是同樣的情景。
雖然馬森布羅克不願再做這個實驗,但他由此得出結論:把帶電體放在玻璃瓶內可以把電保存下來。只是當時搞不清楚起保存電作用的究竟是瓶子還是瓶子里的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蓄電的瓶子稱作「萊頓瓶」,這個實驗稱為「萊頓瓶實驗」。
❺ 誰發明了萊頓瓶
萊頓瓶是在西元1745年,於荷蘭的萊頓城首先使用,因而得名.至於是誰發明的,已不可考.萊頓瓶的構造如右圖,銅棒連接在鍊條上,鍊條與內箔層接觸.萊頓瓶是一種用來儲存靜電的簡單電容器.
❻ 什麼是「萊頓瓶」
簡單的說,萊頓瓶和我們今天的蓄電池沒兩樣...
萊頓瓶是一個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別貼有錫箔,瓶里的錫箔通過金屬鏈跟金屬棒連接,棒的上端是一個金屬球,由於它是在萊頓城發明的。所以叫做萊頓瓶,這就是最初的電容器萊頓瓶很快在歐洲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電學家們不僅利用它們作了大量的實驗,而且做了大量的示範表演,有人用它來點燃酒精和火葯。其中最壯觀的是法國人諾萊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諾萊特邀請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員臨場觀看萊頓瓶的表演,他讓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隊伍全長達900英尺(約275米)。然後,諾萊特讓排頭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萊頓瓶,讓排尾的握瓶的引線,一瞬間,七百名修道士,因受電擊幾乎同時跳起來,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口瞪目呆,諾萊特以令人信服的證據向人們展示了電的巨大威力。
1746年,荷蘭萊頓大學的教授慕欣勃羅克在做電學實驗時,無意中把一個帶了電的釘子掉進玻璃瓶里,他以為要不了多久,鐵釘上所帶的電就會很容易跑掉的,過了一會,他想把釘子取出來,可當他一隻手拿起桌上的瓶子,另一隻手剛碰到釘子時,突然感到有一種電擊式的振動。這到底是鐵釘上的電沒有跑掉呢,還是自己的神經太過敏呢?於是,他又照著剛才的樣子重復了好幾次,而每次的實驗結果都和第一次一樣,於是他非常高興地得到一個結論:把帶電的物體放在玻璃瓶子里,電就不會跑掉,這樣就可把電儲存起來。
萊頓瓶的發明使物理學第一次有辦法得到很多電荷,並對其性質進行研究。1746年,英國倫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學家,通過郵寄向美國費城的本傑明.富蘭克林贈送了一隻萊頓瓶,並在信中向他介紹了使用方法,這直導致了1752年富蘭克林著名 的費城實驗。 他用風箏將"天電"引了下來,把天電收集到萊頓瓶中,從而弄明白了"天電"和"地電"原來是一回事。他肯定了「起儲電作用的是瓶子本身」,「全部電荷是由玻璃本身儲存著的。」富蘭克林正確地指出了萊頓瓶的原理,後來人們發現,只要兩個金屬板中間隔一層絕緣體就可以做成電容器,而並不一定要做成像萊頓瓶那樣的裝置。
❼ 什麼是萊頓瓶
這個問題已經有人答過,下面是引用「助人乃快樂之本 - 舉人 五級 6-27 18:03」的回答:
神奇的萊頓瓶
在十八世紀的四、五十年代, 發電裝置的改善和大氣電現象的研究,吸引了物理學家們的廣泛興趣,1745年,普魯士的克萊斯特利用導線將摩擦所起的電引向裝有鐵釘的玻璃瓶。當他用手觸及鐵釘時,受到猛烈的一擊。
可能是在這個發現的啟發下,萊頓大學的馬森布羅克在1746年發明了收集電荷的「萊頓瓶」。因為他看到好不容易收集的電卻很容易地在空氣中逐漸消失,他想尋找一種保存電的方法。有一天,他用一支槍管懸在空中,用起電機與槍管連著,另用一根銅線從槍管中引出,浸入一個盛有水的玻璃瓶中,他讓一個助手一隻手握著玻璃瓶,馬森布羅克在一旁使勁搖動起電機。這時他的助手不小心將中另一隻手與槍管碰上,他猛然感到一次強烈的電擊,喊了起來。馬森布羅克於是與助手互換了一下,讓助手搖起電機,他自己一手拿水瓶子,另一隻手去碰槍管。
在一封信里他描述了這次實驗結果:
「我想告訴你一個新奇但是可怕的實驗事實,但我警告你無論如何也不要再重復這個實驗。……把容器放在右手上,我試圖用另一隻手從充電的鐵柱上引出火花。突然,我的手受到了一下力量很大的打擊,使我的全身都震動了,……手臂和身體產生了一種無法形容的恐怖感覺。一句話,我以為我命休矣。」
雖然馬森布羅克不願再做這個實驗,但他由此得出結論:把帶電體放在玻璃瓶內可以把電保存下來。只是當時搞不清楚起保存電作用的究竟是瓶子還是瓶子里的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蓄電的瓶子稱作「萊頓瓶」,這個實驗稱為「萊頓瓶實驗」。這種「電震」現象的發現,轟動一時,極大的增加了人們對萊頓瓶的關注。
馬森布羅克的警告起了相反的作用,人們在更大規模地重復進行著這種實驗,有時這種實驗簡直成了一種娛樂游戲。人們用萊頓瓶作火花放電殺老鼠的表演,有人用它來點酒精和火葯。其中規模最壯觀的一次示範表演是法國人諾萊特在巴黎聖母院前作的。諾萊特邀請了法王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員臨場觀看錶演。他調來了七百個修道士,讓他們手拉手排民一行,全長達900英尺,約275米,隊伍十分壯觀。讓排頭的修道士用手拿住萊頓瓶,排尾的修道士手握萊頓瓶的引線,接著讓萊頓瓶起電,結果七百個修道士因受電擊幾乎同時跳了起來,在場的人無不為之目瞪口呆。諾萊特以令人信服的語氣向人們解釋了電的巨大威力。後來人們很快又把電用於醫學,將起電機產生的電通過病人身體,用於治療半身不遂,神經痛等病症。這種治療方法一直使用,直到人們弄明白電的作用後,才停止下來。
回答者:助人乃快樂之本 - 舉人 五級 6-27 18:03
❽ 萊頓瓶的作用及發明人急急急急!
1745年,荷蘭萊頓大學的教授馬森布洛克發明了萊頓瓶
萊頓瓶的作用,就是今天的蓄電池
萊頓瓶是一個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別貼有錫箔,瓶里的錫箔通過金屬鏈跟金屬棒連接,棒的上端是一個金屬球,由於它是在萊頓城發明的。所以叫做萊頓瓶,這就是最初的電容器萊頓瓶很快在歐洲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電學家們不僅利用它們作了大量的實驗,而且做了大量的示範表演,有人用它來點燃酒精和火葯。其中最壯觀的是法國人諾萊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諾萊特邀請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員臨場觀看萊頓瓶的表演,他讓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隊伍全長達900英尺(約275米)。然後,諾萊特讓排頭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萊頓瓶,讓排尾的握瓶的引線,一瞬間,七百名修道士,因受電擊幾乎同時跳起來,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口瞪目呆,諾萊特以令人信服的證據向人們展示了電的巨大威力。
❾ 是誰發明的萊頓瓶
在18世紀40年代,荷蘭的實驗中發現了玻璃瓶儲電現象,物理學教授馬森布羅克發明了萊頓瓶。這種設備其實很原始,它卻在電的研究上起了巨大的作用,因為電無法觸摸,更不好控制。
❿ 萊頓瓶是最早出現的什麼
1745年,荷蘭萊頓大學的教授馬森布洛克(1692-1761)發明了萊頓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