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開發創造思維活動

開發創造思維活動

發布時間:2021-07-26 05:48:35

Ⅰ 怎麼開發思維呢或是在生活中怎麼做對思維開發有利

1981年,美國加州大學醫學博士史貝里教授(Dr. Roger Sperry) 的研究心得「左右腦分工」論文,榮獲1981年度諾貝爾醫學獎。他的腦科學研究成果,為多媒體教學研究開拓了寬廣的思路,也衍生了許多和左、右腦分工有關的教學法。

史貝里教授的實驗證明:人的左腦是抽象思維的中樞而右腦是形象思維的中樞。美國心理學家奧斯丁(Dr. Ornstein)博士又根據他的研究成果發現:當人們的左右腦較弱的一邊受到激勵而與較強的一邊合作時,會使大腦的總腦力效應增加5至10 倍。

史貝里博士的研究說明,大腦是由左、右兩半球組成,各司其職。左腦負責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推理、排列、分類、組職、因果、順序等邏輯思維,屬於硬性思考,偏重於概念性的抽象思維,適用於思維的實用化階段;右腦,負責知覺物體的空間關系,與圖像、旋律、顏色、感覺、想像、創意、動感、音感,屬於軟性思考,長於形象思維、構建靈感和直覺思維,吸收的容量比左腦的多上千百倍。

這些發現都在說明了長期以耒我們的教育制度,是過度偏重左腦方面的發展的,諸如閱讀、寫作、計算、分析、邏輯等訓練的教育方式。音樂、繪畫、手工藝等科目被認為是沒有價值的東西。即使有價值,也是一些在工商業社會中次要的科系。

古今中外許多傑出的科學家、藝術家都是善於運用左、右腦的人。廿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腦袋不單祗裝滿了數學和公式,酷愛演奏小提琴,年輕時更愛發白日夢。他告訴世人他的«廣義相對論»耒自一個想像自己乘著一束陽光到宇宙深處旅行的白日夢。實際上,他當時是用右腦塑造一個美麗的思想旅程,接著再用左腦(一副儲滿豐富科學知識與理論和擁有高度邏輯思考力的腦),去發展一套嶄新的數學及物理理論,耒解釋他所見到的幻境。

在談開發創造能力與創意思維之前,必須了解大腦的結構與功能。

人的平均腦量有1400克(重量約為3.5磅)。剛出生的嬰兒腦重約390克,等於成人的2/7 ,到3歲時增加到1010克,約為成人的 5/7 ,而到7歲時,腦重可達1280克,相當於成人的90% 。這里說明人腦重量的主要是在兒童時期增加的,因此,這個階段的智力發展至為重要。如果17歲時人類的智力水平已達至100% ,4歲時已犾得50 %,4歲到8歲又犾得30 %,最後的20 % 是在8到17歲才能犾得。當愛因斯坦死後,科學家替他作過切片觀察,發現其大腦神經膠質細胞軸突或神經鞘眾多,比普通人多出73% ,這一發現證明大腦是依客觀條件的變化而改變的。

這種大量的膠質細胞在經常從事音樂活動的科學家及專業音樂家的大腦中存在,這種現象是超常規的學習與鍛練的結果。突觸 (軸突) 之間的接觸 (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 緊密有效,腦力啟動力強,智力即高。因此,想要幫助自己的智力發展,必須經常給予優秀的信號刺激。愛因斯坦所說的:「如果我在早年沒有接受音樂教育的話,那麼,我無論在什麼事業上都將一事無成」就印證了這個道理。

科學家已發現50 多種神經肽 ,它與人的情緒有直接的關系,因它在腦中既起興奮作用又起抑製作用,對精神、智力、記憶起關鍵性作用。而音樂、藝術、音響通過生物電促使腦神經元釋放肽類化學物質。例如:? 乙 膽 ----可提高皮質感覺機能,維持醒覺壯態,對邊緣葉的許多神經元起興奮作用,能提高學習和記憶功能。? 去甲腎上腺素----對中樞神經兼有興奮和抑製作用。音樂會促使腦神經正常地釋放這類腺素。? 內啡肽(腦內鴉片),功能與嗎啡相似,對人類的心理過程、記憶和學習的正常活動有重要作用,它能使人鎮靜也能使人歡欣。

優秀的音樂術,對人腦同樣能起著這種腦肽的作用,可調節人的精神,可幫助腦神經元正常運動,對人的智力發展有利。

人腦神經細胞不能再生,20歲以後開始大量死亡;可是突觸是可以再生的,這只能靠學習,靠積極的腦力鍛練才可以出現再生的奇跡。

科學證明了音樂能令植物生長得更好,令物質更有規律,對人腦也產生很大的作用。

研究顯示,歐洲18世紀的Baroque 音樂,能使人類的心跳、腦電波、脈膊等變得協調,血壓下降,使整個人有一種輕松舒暢的感受。

在聽Baroque 音樂時,人的腦波會進入阿爾法 (Alpha) 狀態,身心鬆弛暢快,左右腦同步協調,上、下腦增加溝通,整個大腦的潛能也會慢慢啟發出耒。

一 些 與 學 習 有 關 的 腦 部 器 官

1. 記 憶 中 樞 的 重 要 器 官 --- 海 馬 (或 「海 馬 回」, Hippo Campus)

它 位 於 大 腦 皮 質 層 的 聶 葉 內 。 聶 葉 是 記 憶 中 樞 的 最 重 要 器 官 , 痴 呆 症 患 者 、 極 端 健 忘者 , 他 們 的 海 馬 都 有 明 顯 的 萎 縮 現 象 , 而 且 左 右 兩 邊 的 海 馬 都 遭 到 破 壞。, 左 腦 的 海 馬 , 司 短期 記 憶 , 右 腦 的 海 馬 , 記 憶 呱 呱 墜 地 後 一 切 事 物 , 司 長 期 記 憶 。

2. 好 惡 中 樞 --- 扁 桃 核

位 於 聶 葉 內 , 海 馬 旁 邊 , 接 收 來 自 大 腦 皮 層 視 覺 、 聽 覺 等訊 息 , 對 不 喜 歡 的 訊 息 , 發 出 「 討 厭」 的 信 號 , 對 感 覺 舒 適 的 東 西 , 就 發 出 「喜 歡」的 信 號 。 因 此 , 在 孩 童 尚 在感 性 強 烈 的 感 覺 思 考 時 期 , 親 近 的 人 的 語 言 舉 止 與 鄰 近 社 會 價 值 觀 對 他 們 的 記 憶 取 舍 的 影 響力 很 大 。

3. 視 覺 訊 息 與 音 聲 訊 息 的 變 頻器 --- 角 回

它 位 於 大 腦 皮 層 的 頂 葉 內。 它 的 功 能 是 把 閱 讀 時 的 視 覺 訊 息 , 轉 換 為 音 聲 訊 息 , 由 音聲 訊 息 轉 換 為 視 覺 訊 息 , 它 與 圖 形 認 識 能 力 關 系 密 切 。

4. 腦 神 經 細 胞 與 神 經 元 (Neuron)

大 腦 皮 質 層 擁 有 100 至 150 億 個 神 經 細 胞。 人 出 生 後 的 腦 細 胞 數 目 即 與 十 歲以下的人 相 等 。 從 二 十 歲 到 老 年 期 , 腦 神 經 細 胞 以 每 天 3 萬 至 5 萬 個的 速 度 壞 死 。 腦 細 胞 不 像 體 內細 胞 , 死 後 不 能 再 代 替 , 人 到 了 65 歲 , 腦神 經 細 胞 也 少 掉 整 體 的 十 份 之 一 。 腦 細 胞 只 能 靠 足 夠 的 睡 眠 來 維 持 其 健 強 情 況 。腦 神 經 細 胞 上的 無 數 隆 起物與 細 胞 本 身 構 成 了 神 經 元 (Neuron)。 神 經 元 向 四 面 八 方 伸 展 觸 角 , 並 與 其 它 神 經 細 胞 合 體 。 如果 一 個 神 經 細 胞 老 化 或 死 亡 , 神 經 元 會 往 內 縮 , 連 接 其 他 神 經 細 胞 。 神 經 細 胞 與 其 他 神 經 細胞 接 觸 的 部 分 , 稱 為 突 觸 或 軸 突空隙(Synapse)。 突 觸 的 總 數 有 1千 億 個 。 腦 神經 細 胞 是 籍 由 神 經 元 互 相 聯 絡 , 形 成 緊 密 的 電 腦 網 路 。 它 遠 比 現 有 的 人 造 電 腦 復 雜 千 萬 倍 。人 腦 中 隨 時 有 10 萬 件 以 上 的 資 訊 交 錯 , 但 都 井 井 有 條 , 因 為 頭 腦具 有 容 納 1000 億個 資 訊 的 高 度 功 能 。 1000 億 位 元 的 容 量 大 概 相 當 與 30 卷 大 百 科 辭 典 的 500 倍 資 訊 量 。 這 個 龐 大 容 量在 支 援 我 們 的 記 憶 及 思 考 。

創 造 力 的 重要性、來源 、特徵與培養

新的腦科學研究顯示, 右腦 (大腦的右半球)有許多高級的認識功能, 右腦所攝取的形象、直覺、對整體的感知、想像等是產生創造性思維的源泉, 右腦在創造性思維中佔有更為重要的地位。傳統的學校教學方式, 是適合於左腦思考的, 我們不可能馬上制定出適合右腦的教學計劃, 否則會產生許多的負面面後果。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逐步轉變教師的習慣言語的思維模式, 使他們的思維意識轉移到重視直覺思維上來, 從而在教學的過程中發掘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意識,並且在實際的課程安排上, 注意各種學科合理搭配, 使學生的右腦的潛力能夠得到發揮。

神經系統是創造力的生物學基礎。神經元的構造和功能影響著創造力水平的高低。腦神經學家拉塞. 布萊恩說 : 創造能力強的人的神經元數量雖然比普通人少, 但是可以組成豐富的功能模式 (圖式)。根據克拉克的研究, 創造力強的人的腦子有以下五個持點 :

1. 表現出快速的突觸活動, 引起更迅速的資訊過程。

2. 具有豐富的化學成分的神經元, 可形成更復雜的思維模式 ;

3. 更多的運用前額皮層 (額葉)的功能, 使頓悟和直覺思維得以強化。

4. 腦波輸入更快,更為持久,能夠從輕松的學習、強化記憶及左右腦的綜合功能中得到樂趣。

5. 腦節律的一致性和共時性和專心致志的強化。

有創造力的學生神經系統強度高,興趣和意志集中,靈活和均衡性高、分析力強,大腦功能潛力大。

右 腦 記 憶 不 僅 是 發 揮 記 憶 功 能 而 已 , 它 還 是 能 自 由 想像 , 化 不 可 能 為 能 ,輕 輕 松 松 就 能 超 越 自 我 極 限 的 構 想 。 這 些 構 想 並 不 是 自 我 極 限 而 生, 而 是 從 未 知 的 領 域 閃 現 靈 光 。 因 此 , 我 們怎 么 訓 練 左 腦 也 無 法 產 生 優 越 的 創 造 力。 只 靠培 養 左 腦 記 憶 , 是 不 能 閃 現 靈 光 (或 靈 感 ) 或 自 覺 力 的。 左 腦 的 記 憶 力 再 怎 樣 好 ,如 果 右 腦 沒 有 開 啟 , 也 只 能 累 積 知 識 , 而 完 全 缺 乏 創 造 力 。 所 以 , 今 後 的 時 代,灌 輸 知 識 或 填鴨 式 的 教 學 法 , 應 轉 向 開 啟 右 腦 , 引 發 創 造 力 的 教 學。

1985年美國《商業周刊》登載一篇文章披露:先進的正面負電子放射層面X光照相術使科學家們看到,當一個人在作創造性思維時,他的腦的左右半球 同時都在積極活動。 創造性思維是各種類和類型特別是形象思維與辨證思維 (抽象思維的一種)的高度有機結合的結果。在不同的創造性思維的活動中,總是以某一種思維為主導而進行的。 例如, 在科學創造活動中以抽象思維 (左腦為主)為主導,在文藝創作活動中則以形象思維 (右腦為主) 為主導。

人類步入了21世紀,已經從農業經濟、工業經濟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建立在知識和資訊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的基礎上的知識經濟,是一和嶄新的經濟形式。它基本上已擺脫了人對自然力及物的過份依賴,使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轉為對知識、智力的運用和開發,而知識和智力成了生產和財高的決定性條件和資本。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資訊產業日新月異、從科學技術發明到產品生產的周期越來越短,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使知識老化的速度加快。比爾蓋次在《未來時速》中說:數碼資訊速度的增加,使企業在未來10 年中的變化,超過過去50 年中變化的總和。英特爾前總裁安德魯.葛洛夫在《只有偏執狂中才能生存》將五種變化狀態概括為10 倍速時代。他說:「失敗和成功都以10 倍速的變化發生,我們面對的是80%的危機。由此可見,在這樣的時代,知識、技術的創新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而知識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就是人的創造力,如果沒有知識和技術上的創新,也就不可能有知識經濟。

發明創造在過去任何時期都沒有像1990年代這種滲透我們的生活各個方面和層次。世界各國都將創造的投資作為最主要的投資,把創造當作興國資本。面對知識爆炸和資訊飽和的情況,我們要意識到:如果不能創新,就無法適應新的社會環境。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是未來社會文化的基礎和核心,而有創造力的人才將成為決定國家競爭力的關鍵。

創造力是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因此,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手段的教育需以培養有創意思維、有創造力的學生為主。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創造性人才應有以下的素質:

1. 創新意識— 善於關注新資訊、不受傳統觀念束縛、勇於接受新事物、不同意見,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喜歡提問,敢於懷疑、主動。

2. 創新能力— 觀察入微、善於聯想、善於求同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能觸類旁通,能綜合應用多種方法、創造、分析、評估資訊。

3. 廣博、合理的知識結構- 知識是進行創造的基礎、創造活動本來對已有的知識重新組合的基礎上進行的。正如西諺所謂的:「Stand on the shoulders of a giant.」一個人知識越廣博,他發現新事物,產生新意識的機會就越多,創造新成果的機會也越多。因此,對創造型的人才來說,不僅要學好本學科的知識,還要對相關學科,交叉學科有所了解;不僅要掌握理工知識,還要懂得人文知識。除了廣博的知識,創造型人才還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所謂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指完整而不是一些零散的知識,否則是不能發揮的。

4. 創新人格—創新人才必須要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要有耐挫力,很強的責任感,自信、樂觀、富於理想、有關廣泛的興趣、頑強的創新意志。

如何培養創意思維呢?

美國心理學家科勒斯涅克:「創新思維是指發明或發現一種新方式,用以處理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比爾蓋次,經常激勵他的員工的話是:「微軟距離倒閉只有18個月。」 電腦行業一次重大技術革新的周期是18個月。

創造思維與一般思維的比較,有以下四個特點:

1. 創意思維是提出新創見的思維,需要創造主體以重新的思路出發去認識問題,從而產生新觀念和意識。

2. 創意思維在創造過程中,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想像力在腦中形成新形象,想像力是主要因素。

3. 創意思維是邏輯與非邏輯思維的結合,通常都會有直覺、頓悟、靈感等心理狀態。

4. 創意思維是擴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與集斂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的統一。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求異思維。它往往表現為對常見現象與權威理論持懷疑的、分析的和批評的態度(例證:從哥白尼的「地球中心說」到達爾文進化論的例子)。求異思維在質與量、廣度與深度上要求聚斂性思維 (Convergent Thinking) 與擴散性思維 (Divergent Thinking) 辨證統一。聚斂性思維是擴散性思維的出發點與歸宿;擴散性思維以聚斂性思維為中心, 擴散至各個方向,通過不斷的思想反饋,以最佳的方案解決題,因此高度的集斂和靈活的擴散有機結合,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品質。教學法中的發現法 (Discovery Method)、暗示法 (Suggestopedia)、腦轟法 (Brainstorming)、冥想法、多元活潑教學法等都對引發創造性思維有積極的作用。 傳統的演繹法 (Dective Method) 能帶動聚斂性思維而歸納法 (Inctive Method) 則較能引發擴散性思維。但是,為了應試,馬耒西亞的許多中、小學校,都幾乎千篇一律的,在課堂上或補習課中根據應試參考書或教科書的內容,「一針見血」地針對考題教學,既省時又直接「 有效」,二十年如一日。高級中學公考的成績,則根據常基原則 (Norm Referenced Principle) 訂定各等級分數,而各科的等級分數每年都不同,其程度高低的衡量,與同年的考生比較,還比較准確;倘若與往年的比較,則失准矣!其實這種成績評級制,主要目的是在決定進入大專各科系的收生率;它與全方位的教育素質包括創造性思維教育的評審相較,尚有一段距離,也不夠全面。

在教學中,首先必須培養學生思維的准確性,推理過程要嚴密。接著是培養學生系統地把握知識實質及彼此的聯系,使其具有全面看問題的能力。精心設計教學,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及充分了解教材中固有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思維方法多樣,想像力豐富,以及機敏主動。隨知識的增多,求知慾望不斷增強,教學中就得設置良好的知識情境,挖掘知識的奧秘,精心設計具有創造性思維的題目,鼓勵學生努力探索,去舊創新。

當代腦科學研究已顯示,除了2%智力特別優秀的所謂「天才」和 智力有缺陷的「低能兒」外,絕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皆相差無幾。對於智力正常的人而言,決定其創造性水平高低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興趣、情感、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美國心理學家科夫曾以「CPI 測量」證明人格特徵如責任心、動機和興趣等對學習成績有強烈影響。因此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須顧及情緒的教育;情緒教育須有良好的環境,包括初生孩童至13歲時的成長環境。此外,與中腦內的扁桃核 (好惡中樞)的發育有關的心智訓練和替意識規劃都對學生成長後的人格特徵有著莫大的決定性作用。

以下是心理學家與腦神經學家對各行業精英成就的看法與這些精英的言談摘錄:

音 樂 家 可 以 在 自 己 無 意 識 狀 態 中 作 曲 或 編 曲 , 這 是 因為 右 腦 的 圖 像 一 經 開 啟 , 聽 覺 圖 像 為 之 呈 現 , 在 腦 中 就 「 聽」到 了 曲 調 , 在 無 意 中 可 以把 各 種 風 景 、 情 感、 幻 想 在 腦 中 轉 化 為 曲 子 。 再 通 過 音 樂 家 左 腦 貯 藏 的 音 樂 知 識 輸 出 , 成 了 蕭 邦 1846年 寫 出 的 《 c 小 調 圓 舞 曲 》, 舒 伯 特 的 《 小 夜 曲 》, 貝 多 芬 的 《 月 光 奏 鳴 曲》, 巴 哈 的 《 聖 母 頌 》。

畫 家 則 是 把 圖 像 看 到 的 東 西 畫 成 圖 畫 。 隨 便 指 定 一 個主 題 , 就 能 夠 在 無 意 識 中 轉 化 為 視 覺 圖 像, 用 左 腦 的 畫 畫 知 識 技 能 , 把 右 腦 的 圖 像 呈 現 出 來 。畢 卡 索 的 《 戰 爭 》, 張 大 千 的 山 水 畫 傑 作 , 沒 有 形 象 思 維 產 生 的 圖 像 , 是 不 可 畫 就 的 。

科 學 家 也 應 用 圖 像 思 考 (形象 思 維 ), 而 不 是 用語 言 思 考 來 加 速 自 己 的 研 究 過 程 。 美 國 心 理 學 家 華 萊 士 提 出 , 創 意 創 造 過 程 分 為 四 個 階 段, 即 : 准 備 、 醞 釀 、頓悟 和 驗 證 階 段 。 量 子 之 父 馬 克 斯 , 普 郎 克 說 : 「創 造 性 科學 家 必 須 具 備 新 觀 點 的 一 種 活 躍 的 直 覺 想 像 力 (右 腦 思 維 ) 而 這 新觀 點 不 是 演 繹 (dece)得 出 的 , 而 是通 過 藝 術 家 一 般 的 創 造 性 想 像 得 出 的。 這 里 用 「 非 語 言 」 (Non-verbal) 的 圖 像 思 考 所 產 生 的 種 種 觀 念 , 要 用 批 判 性 的 邏 輯 思維 (左 腦 思 維 ) 去 驗 證 」。

發 明 家 在 瞬 間 就 能 看 到 發 明 完 成 後 的 形 體 。 法 律 專 家對 於 判 例 可 瞬 間 檢 索 過 去 發 生 過 的 事 件。建 築 師 能 夠 靠 右 腦 圖 像 看 到 各 式 各 樣 的 設 計 , 設 計 出自 己 的 顯 意 識 (左 腦 思 維 )所 無 法 想 像的 佳 作 。 以 下 是 音 樂 家 、 文 學 家 對 他 們 的 傑 作 的 靈 感 源 自 何 處 的 說 法。

大 音 樂 家 普 契 尼 : 「蝴 蝶夫 人 (Madam Butterfly)」是 口 述 的 產 物 , 我 只 不 過 是 將 它 抄 寫 在 紙 上 的 工 具 而 已 。」 法 國 大 文 豪 巴 爾 札 克 : 「 透 過 心 靈 之 窗 , 我 可 以 到 書 中 人 物 的 行 動 , 聽 到 他 們 的 聲 音 。」 德 國 詩 人 哥 德 : 「 突 然 間 在 心裡 涌 現, 在 一 瞬 之 間就 完 成 了 , 好 像 本 能 地 做 夢 那 樣 , 被 驅 策 著 當 場 寫 下 來 的 感 受 。」

日 本 大 作 家 三 島 由 紀 夫 :「 寫 小 說 根 本 沒 有 任 何 困 難。想 要 寫 書 的 時 候, 書 本 人 物 就 在 腦 中 浮 現 , 我 要 做 的 是 把 他 們 的 說 話 抄 下 來 而 已。 所 以 我 在 寫書 之 前 , 完 全 不 需 要 構 思 情 節。」

結語: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將進入一個嶄新的「第二進化」階段。過去左腦占盡優勢的情形將改觀,左右腦平衡的時代已經來臨。正如英國天才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gs 博士也針對左右腦獨大加以撻伐,並且強調全世界都應該認識到「右腦世界將來臨」這個不容誤視的事實。

作者簡介:
曾任馬來西亞教育部聯邦督學團、雪州、彭亨州督學及全國督學團華文組主任,負責督導政府各源流中、小學及師訓學院的教學與行政共12年,視察約三百間東、西馬之中、小學校及評估精英中、小學教師及師訓學院講師,考獲馬來西亞大學教育科碩士學位,主修科為英文媒介的《心理語言學》,《實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教育統計學》、《教育學研究》、《語文教育學研究》及 《馬來西亞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原則與實踐》。

前此考獲檳城理科大學榮譽文學士,主修歷史兼修文學、語言學、社會學等。1965年畢業於吉隆坡中華國中,亦曾肆業於吉隆坡中華獨中。現任吉隆坡中華獨中副校長。

Ⅱ 創造的思維過程模式包括哪些階段

1、准備,即解決問題者由情境的刺激引起多方面的聯想觀念。

經過篩選,拋棄一些對解決問題無用的觀念,較仔細檢查另一些觀念。逐漸明辨問題的特點,發現解決的頭緒。

2、孕育,介於准備與最後階段之間的階段。

其性質和持續時間變化很大。可能只需幾分鍾,也可能要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其特徵是,問題被擱置一旁,沒有做有意識的工作,但以後重新注意,卻迅速解決了問題,或至少在以前的基礎上躍進了一步。

3、明朗,指突然意識到問題如何解決的階段。

可用「頓悟」一詞描述。這種意識經驗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

4、驗證,解決問題的最後階段。

此時將前一階段提出的一般解決進一步具體化,並加以應用和檢驗。

(2)開發創造思維活動擴展閱讀:

思維的過程

思維的過程包括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系統化與具體化,其中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其他過程都是由此派生出來的。

(一)分析與綜合

分析與綜合是思維過程的基本環節。

分析是在頭腦中把事物的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方面或個別特徵的思維過程。

例如,我們把植物分解為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把動物分解為頭、尾、足、軀體;把幾何圖形分解成點、線、面、角、體;分析一個句子由哪些語言成分構成等,都屬於分析過程。

綜合是在頭腦里把事物的各個部分、方面、各種特徵結合起來進行考慮的思維過程。

例如,把單片語成句子;把文學作品的各個情節聯成完整的場面;把一個學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學業成績、健康狀況等方面聯系起來,加以評價,作出結論等都屬於綜合過程。

(二)比較與分類

比較是在頭腦中把各種事物或現象加以對比,確定它們之間的異同點的思維過程。人們認識事物,把握事物的屬性、特徵和相互關系,都是通過比較來進行的。只有經過比較,區分事物間的異同點,才能更好地識別事物。

分類是在頭腦中根據事物或現象的共同點和差異點,把它們區分為不同種類的思維過程。例如,學生掌握數的概念時,把數分為實數和虛數;又把實數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有理數又可分為整數、小數和分數等。

(三)抽象與概括

抽象是在頭腦中把同類事物或現象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抽取出來,並舍棄個別的、非本質特徵的思維過程。

例如,我們對人的認識,人可以分為男性、女性;大人、小孩;工人、農民、軍人、學生、教師、商人;高個、矮個;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人能吃飯,能睡覺,能喝水,能活動,能知覺,能記憶,能說話,能思維,能製造工具,會使用工具等。

通過分析、比較,抽出人類具有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即能說話、能思維、能製造工具等,舍棄能吃飯、能睡覺、能喝水、能活動等其他動物也有的非本質屬性,這就是抽象過程。

概括是在頭腦中把抽象出來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特徵綜合起來並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維過程。

例如,我們把「人」的本質屬性——能言語、能思維、能製造工具綜合起來,推廣到古今中外一切人身上,指出:「凡是能言語、能思維、能製造和使用工具的動物都是人。」這就是概括。

(四)具體化與系統化

具體化是指在頭腦里把抽象、概括出來的一般概念、原理與理論同具體事物聯系起來的思維過程,也就是用一般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用理論指導實際活動的過程。

系統化是指在頭腦里把學到的知識分門別類地按一定程序組成層次分明的整體系統的過程。例如,生物學家按界、門、綱、目、科、屬、種的順序,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分了類,並揭示了各類生吻間的關系和聯系,這就是人腦中對生物系統化的過程。

又如,學生掌握數的概念,在掌握整數、分數、小數知識之後,可以概括歸納為有理數;當數的概念擴大,學習了無理數之後,又可把有理數和無理數概括為實數;掌握了虛數之後,又可把實數和虛數概括為數,從而掌握了系統的數的知識。


Ⅲ 在創新思維活動中頑強的意志是激發創新思維的重要因素

在創新思維活動中完成的意志是激發創新思維的重要原因,可往往就是在我們不經意間才會發生那種。新的思維方式。所以主要是要新鮮的血液,新鮮的靈魂來激勵我們。

Ⅳ 怎麼開發一個人的創新思維

開發創新思維 培養創新能力 宜興市徐舍小學 王穎梅創新潛能,人皆有之。美國學者瑪格麗特·米德在《人類潛在能力探索》一書中認為:一般情況下,人的大腦資源的95%沒有得到開發,人腦的最大創造能力可能是無限的。 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以下四個方面。1.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 在傳統教育中,學生的注意力和教師的評價集中在知識掌握的多少,由於班級成為「只是給學生頭腦里填塞知識的機構」,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因此學生缺乏活動能力、組織能力和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創新思維,不努力學習知識不行,但光有知識也不行,更主要的是得其精髓,得其方法。一位美國教師說得好:「人類知識是發展的,答案是永遠記不完的,只有記住了尋找答案的方法,才能不斷找到新的答案,創造新的答案。」學生向老師學藝,愚笨一點的學其形,聰明一點的學其神,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向學生展示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思維過程,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在學生解答問題之後多問幾個「你是怎樣想的」。現在的數學選擇題內容涉及面廣,題目新穎、靈活,學生失分率較高,在解答時,我教給學生一系列的方法,如計演算法、排除法、數字代入法、假設法、數形結合法等。學生在掌握這些方法之後,解題效率明顯提高了。因此,指導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讀書、解題方法是至關重要的。2.不斷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 首先,要善於引發學生的思維。思維的多維性會激發更多的智慧,產生更多的創造火花。創新思維不是自發的,而是靠多維觀察思考引發的,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引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設計數學開放題就是很好的方法。數學開放題是相對於傳統封閉題而言的,主要特徵表現為題目的條件不完備,或沒有確定的結論,或有多種解題策略等。有利於開放學生的思路,培養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創造性。其次,注重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散思維可以圍繞所思考的問題,通過多種多樣的思路去尋求答案,達到突破前人,打破常規,不斷創新的思維目的,如數學上的一題多解,一題多問;讓學生討論解決一件事情的多種方法等等,都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另外,鼓勵學生進行逆向思維。馬克思很喜歡的一句箴言是「懷疑一切」。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要保護學生永無止境的好奇心和永不滿足的求知慾。讓學生凡事都要問一個為什麼,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韌勁,這種尋根究底的精神,是創造性思維的原動力。3.注重開發學生的右腦 人的大腦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正等待我們去開發,相比較而言,右腦中儲存的礦藏更加豐富,更需要人們去開發。左腦的邏輯思維功能在相當程度上可以由電腦替代,右腦主管的創造性思維和形象思維現在還無法用電腦來幫助。研究發現,當一個人思考常規問題時,主要使用左腦,而思考新的問題時,主要使用右腦。人們習慣於常規思考,較少產生新思想、新方法,這就是右腦開發不充分的具體體現。開發右腦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右腦主管的軀體的動作刺激開發右腦,右腦是主管左側身體的,主管左側的感覺與運動,因此,在班集體中可自編一些左側體操、左手操,讓學生在課間或學間運動,平時鼓勵學生多動左手,如舉左手發言,左手擦橡皮等,促進右腦皮層的發展。二是通過右腦主管的思維功能的訓練發展右腦,要求思維者從各種可能,各種角度進行思考,這種思維具有新穎性,是右腦主管的一種思維。某教師曾出了這樣一個作文題目《「0」的斷想》,結果學生寫出了許多富有情趣、哲理的話語。如「0」表示什麼也沒有,它是對不努力、不勞動的人的懲罰;「0」是謙虛者的起點,驕傲者的終點;「0」是一滴眼淚,表示一個人做錯事後留下的悔恨……孩子們想像豐富,富有創見,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可以很大限度地開發右腦,不僅能使形象思維能力、創造思維能力、綜合思維能力有所提高,也會使大腦的總體智力水平有所提高。4.為學生營造競爭環境 要生存和發展就要給自己挑選競爭對手,並要挑選優於自己的競爭對手。人的聰明才智和能力,只有在競爭中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出來,沒有與人攀比的競爭意識,就不會有奮斗和進取的動力。在班級管理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健康的競爭意識,讓學生知道競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個人生存質量的需要,並且安排了一系列的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如班幹部的競選制度;每月一次以手工製作、書法、手抄報、棋藝等為主要內容的「擂台賽」;設置班級小組競賽欄,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在競爭中培養學生勇於急先,敢於創新的精神。創新時代迫切需要創新能力,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來說任重而道遠,但願我們每一位教師都來培植創新之花,為教育創新園地增添幾分春色。

Ⅳ 你認為哪幾種思維形式在創造性活動中起到關鍵作用,為什麼

我認為發散思維這種思維形式在創造性活動中起的作用更關鍵,因為發散思維呃,使人的思維更開闊。

Ⅵ 如何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新思維能力是一種高標準的綜合素質能力,在經濟和高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更應注重學生回創新能力的答培養。教學中,如何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社會造就一大批具有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和勞動者呢?一、開發學生的智力是實踐創新的基礎實踐創新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必須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智力開發是通過掌握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活動來完成的,知識的積累是提高觀察力、思維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基礎。知識掌握得越多,理解問題的能力越深刻。一個智力活動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不受舊經驗的束縛,能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靈活而創造性地採用一些正確的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但是,開發了智力並不等於培養了創造力,智力是不同於創造力的,一個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一個依賴性很強的人,這種人遇事不能獨立思考,缺乏獨特見解,如果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難、挫折,就會思路堵塞,優柔寡斷,甚至會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則將一事無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和開拓思維能力,遇事沉著穩重,善於自己開動腦筋。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直覺判斷能力,讓學生通過周密思考、理出思路、抓住問題的關鍵

Ⅶ 什麼是創新創造性思維

什麼是創新思維

有人將其定義為: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內、外在有機的聯系,具有新穎的廣義模式的一種可以物化的高級思想、心理活動。

還有人將創新思維定義為:創新思維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思維不僅能揭露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內部聯系,而且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獨創、具有明顯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

也有另一種說法:創新思維是指具有新穎性,能解決某一特定需要(目的)的思維過程及其功能。

無論有多少說法,但反映創新思維的本質是一樣的。創新思維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級形式,是人類思維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種思維形式。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增長與發展,而知識的增長與發展又是創新思維的結果。所以,創新思維比之上述思維的其它形式,更能體現人的主觀能動性。

創新思維有廣義與狹義之分。一般認為人們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切對創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維活動,均可視為廣義的創新思維。而狹義的創新思維則是指人們在創新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創新成果的思維活動,諸如靈感、直覺、頓悟等非邏輯思維形式。

關於創新思維的含義,已有許多不同表述,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邏輯學會秘書長張家龍認為:創新思維是人們自覺地、能動地綜合運用性和開拓性成果的一種思維。在創新思維中,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是交織在一起的。邏輯思維可以發現新真理,這已為無數的科學實例所證明。在創新思維過程中,人們還應用非邏輯思維,靈感就是一種非邏輯思維。創新思維人人皆能具有,只是需要開發。南京金陵思維研究所、「邏大」創新思維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所長黃浩森則認為:創造力的產生要靠思維能力、想像力和觀察力,集中在一起就形成創造性思維,即人的智力。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創新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區別僅在於通過訓練所取得實效程度的不同。高校大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堅持不懈的培養和訓練增強自己的創新

Ⅷ 創造性思維訓練途徑有哪些

繪畫 繪畫可以在畫架上畫,在桌上畫;可以是彩色畫,也可以是素描畫。在畫架上畫時,應將畫架放在一個比較好的位置上,可以看見一些新東西,並把它畫入畫中,在小紙上畫畫與在畫架上畫畫不同,它的特點是更容易處理、更普遍。兒童及要畫彩色畫,也要畫素描。要先替孩子准備好做圖用具,如蠟筆、濃與淡的鉛筆和粉筆等。
戲劇表演 兒童的表演是一種原始的戲劇。兒童記得自己曾見過的東西,記得自己經歷過得有意義的事情。他們能想像如何去影響成人的世界。在這種記憶和想像的基礎上,進行戲劇的表演。
剪貼和製作 再用雜亂和零碎的材料進行剪貼和製作時,膠水和糨糊是很有用的,不過要給兒童准備一塊濕布擦手,身邊必須准備很多材料,諸如針織品、紙、棉花、羊毛、砂紙、塑料片、草、松果、貝殼、羽毛以及所有可以想像出來的別的東西。這些材料形狀不同、色彩不同、結構不同,因此,可以粘貼成許許多多不同的東西。另一種粘貼活動的材料是用來搭建築物的材料
觀察大自然 經常讓孩子投入到自然的懷抱,觀看大自然的千姿百態,是一項開發創造性思維的行之有效的活動。觀察大自然要有系統性,要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里堅持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成人要幫助孩子觀察,幫助他們准確地說出所見到的東西。例如,在秋天,採集紛紛飄落的樹葉、果實和草;在冬天,量冰柱、堆雪人、滾雪球;春天時,可把新枝綠芽帶回家,讓孩子觀看上面的葉子和小花,在枝葉上找新芽,觀察樹、草、花的特徵。這些活動可以促進孩子的藝術能力。

Ⅸ 問題意識是開發創造性思維的契機嗎

思考是一種先對不明白的事產生疑問或迷惑,而後以詢問的心態來尋找解決方法的過程。我們稱不斷重復這種問與答,而逐漸接近目的或目標的方式為「思考」。

有人說:「好的問題,引出一半的答案。」善於思考的人,一定也善於發問。問什麼,如何問,也就是所謂發問的巧妙與否,會使結果截然不同。換言之,能針對一個問題,產生許多確切的疑問的人,就是善於思考的人。

我們也可以說,所謂「學問」,就是「學發問」。事實上,學問就是一種「問的體系」,而將此「問」加以結構化的東西,就是「理論」。因此我們明白,一個好的理論,必須是能促進思考的。如果不能刺激思考,促進思考,那麼這種理論,也只不過是一種單純的知識。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發問呢?當然,只要使用疑問詞就可以了。我們是因有疑而問的。換言之,問題是因我們覺得一些事或一些地方很奇怪而產生的。而疑問詞的代表,就是我們所謂的5W1H。

5W1H,就是指什麼(What),為何(Why),是誰(Who),何時(When),何處(Where)的5個W,及如何(How)的1個H。

這是誰都知道,但卻很少人去深思、去運用的一些極為普通的單詞。

但請注意,只要你能徹底了解5W,你對事物的看法將會變得出乎你意料的透徹。將這些單詞結構化、體系化,一個未曾想見的世界將會出現,我們將之稱為「5W創意體系」。

How(如何)基本上是一個詢問狀況的字眼。而這種狀況,則是由5W所做出的。換言之,所謂How,就是針對5W產生,或說創出了怎樣的關系的狀況所發的疑問。或者說,How的意思就是試問該如何使這5個W產生連貫比較好。

只要知道將此5W加以組合的話,就會看清某件事的真面目。你一定會逐漸認為這些極為平凡的字眼,實在是一些具有「魔法」的字眼。

閱讀全文

與開發創造思維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