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楊公風水羅盤三合貴串是怎麼解釋
楊公風水羅盤三合貴圈是什麼一件事的?我認為這個楊公風水羅盤的話還是有一些很好。個解釋的
㈡ 中國羅盤的發明者
楊公作為贛南楊公風水術的祖師,不但創造了完整的風水理論,對風水術的工具羅盤也進行了合理的改造。
㈢ 羅盤是誰發明的
羅盤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一輩一輩慢慢發展起來的。有書記載:
粵嵇羅經之制,軒帝創其始,周公遵其法,指南針方位分定。然先天只有十二支神,漢張良配至八干、四維,羅列於內,名為地盤。楊、賴二公又加中、外兩層,號曰天盤,合成三才。
由此可見,基本上羅盤增加一層,就有一代高人的心血。
㈣ 誰知道羅盤的原理和發明者
羅盤
羅盤是理氣宗的操作工具,主要由位於盤中央的磁針和一系列同心圓圈組成,每一個圓圈都代表著中國古人對於宇宙大系統中某一個層次信息的理解。
中國古人認為,人的氣場受宇宙的氣場控制,人與宇宙和諧就是吉,人與宇宙不和諧就是凶。於是,他們憑著經驗把宇宙中各個層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為代表的萬事萬物、天乾地支等,全部放在羅盤上。風水師則通過磁針的轉動,尋找最適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時間。
盡管風水學中沒有提到「磁場」的概念,但是羅盤上各圈層之間所講究的方向、方位、間隔的配合,卻暗含了「磁場」的規律。
羅盤的發明和應用是人類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奧秘不斷探索的結果。羅盤上逐漸增多的圈層和日益復雜的指針系統,代表了人類不斷積累的實踐經驗。當然,這些經驗是否全面和正確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但是羅盤上所標示的信息卻蘊含了大量古老的中國智慧。
羅盤
(1927.10—)福建閩侯人。擅長連環畫、中國畫。1950年開始在上海美術工作者協會、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從事連環畫創作,上海人民出版社連環畫創作室副主任。作品有《草上飛》、《戰上海》、《紅岩》(合作計八冊)等。
羅盤由三大部分組成:
一、天池:也叫海底, 亦就是指南針。 羅盤的天池由頂針、磁針、海底線、園柱形外盒、玻璃蓋組成,固定在內盤中央。圓盒底面印中央有一個尖頭的頂針,磁針的底面中央有一凹孔,磁針置放在頂針上。指南針有箭頭的那端所指的方位是南,另一端指向北方。
天池的底面上(海底)繪有一條紅線,稱為海底線,在北端兩側有兩個紅點,使用時要使磁針的指北端與海底線重合。
現代羅盤的海底繪有十字線,十字線頂部分別印有東南西北,使用時應使磁針的指北端指向海底十字線的北端,並使磁針與海底的南北線重合。
二、內盤:就是緊鄰指南針外面那個可以轉動的圓盤。內盤面上印有許多同心的圓圈,一個圈就叫一層。各層劃分為不同的等份,有的層格子多,有的層格子少,最少的只分成八格,格子最多的一層有三百八十四格。每個格子上印有不同的字元。羅盤有很多種類,層數有的多,有的少,最多的有五十二層,最少的只有五層。
羅盤的各種內容分別印刻在內盤的不同盤圈(層)上,是羅盤的主要構成部分。各派風水術都將本派的主要內容列入羅盤上,使中國的羅盤成了中國術數的大網路全書。
三、外盤
外盤為正方形,是內盤的托盤,在四邊外側中點各有一小孔,穿入紅線成為天心十道,用於讀取內盤盤面上的內容。天心十道要求相互垂直,剛買的新羅盤使用前都要對外盤進行校準才能使用。
指南針是測量地球表面的磁方位角的基本工具,廣泛用於軍事、航海、測繪、林業、勘探、建築等各個領域。
羅盤實際上就是利用指南針定位原理用於測量地平方位的工具,羅盤在風水上用於格龍、消砂、納水和確定建築物的坐向。
二、羅盤的演變簡史
在指南針發明以前,古人是用天星來辨別方位的,晚上通過觀察北極星定方位,白天通過日影來分辯方位。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指南車和日圭用來分辨地平方位。日圭就是最早的羅盤。
在指南針發明以前,地平方位不可能劃分得很細。只能用北、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八個大方位來描述方向和方位。風水術上用八卦來表示:坎卦代表北方,艮卦代表東北方,震卦代表東方,巽卦代表東南方,離卦代表南方,坤卦代表西南方,兌卦代表西方,乾卦代表西北方。
日圭定位則將地平面均分為十二個等份,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表示方位。
隨著加工業的發展,磁針由原來的匙行轉變為針形,並由水浮磁針轉變為用頂針,使指南針的測量精度發生了質的變化。唐代,楊筠松將八卦和十二地支兩大定位體系合而為一,並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除了表示中宮位置的戊、己二干外,全部加入地平方位系統,用於表示方位。於是, 地平面周天三百六十度均分為二十四個等份,叫二十四山,每山佔一十五度,三山為一卦,每卦佔四十五度。二十四山從唐代創制後,一直保留到現在。所以,地盤二十四山是楊盤的主要層次之一。 北方三山壬、子、癸,後天屬坎卦,先天屬坤卦; 東北三山丑、艮、寅,後天屬艮卦,先天屬震卦;
東方三山甲、卯、乙,後天屬震卦,先天屬離卦; 東南三山辰、巽、巳,後天屬巽卦,先天屬兌卦;
南方三山丙、午、丁,後天屬離卦,先天屬乾卦; 西南三山未、坤、申,後天屬坤卦,先天屬巽卦;
西方三山庚、酉、辛,後天屬兌卦,先天屬坎卦; 西北三山戌、乾、亥,後天屬乾卦,先天屬艮卦。
三、羅盤上的哪些層次屬於楊盤?
楊公作為贛南楊公風水術的祖師,不但創造了完整的風水理論,對風水術的工具羅盤也進行了合理的改造。
地盤二十四山盤是楊公創制的,楊公之前沒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盤,只有八卦盤和十二地支盤。漢代的羅盤最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乾的標記,但不是均分度數,而是將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層,所佔度數不一致。楊公將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是一個劃時代的創造。
地盤二十四山的挨星盤,即七十二龍盤,是楊公晚年創制的。楊公通過長期的堪輿實踐發現:陰陽五行普遍存在於四面八方,陰陽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屬性來確定與實際情況不符,用陰陽龍來格龍過於粗糙,通過反復研究,為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納音五行來表達龍的五行屬性,稱為「顛顛倒」五行。《青囊奧語》中「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倒倒顛,二十四山有火坑」中所說的「顛顛倒」就是指七十二龍的納音五行。
漢代羅盤
天盤也是楊公創制的。楊公在堪輿實踐中發現用地盤納水有較大的誤差,根據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原理,創制了天盤雙山用於消砂納水。羅盤中只有天盤是雙山,其他盤是沒有雙山的。古人認為,龍是從天上來的,屬於天系統,為陽。水在地中流,屬於地系統,為陰。由於天地左右旋的相對運動而產生的位移影響,所以用於納水的天盤理應右移,故楊公將其在地盤的方位上向右旋轉移位7.5 °。
雙山五行是三合五行,天盤壬子同宮,癸丑同宮,艮寅同宮,甲卯同宮,乙辰同宮,巽巳同宮,丙午同宮,丁未同宮,坤申同宮,庚酉同宮,辛戌同宮,乾亥同宮。雙山正中正對地盤的十二地支中央。十二地支按照生旺墓三合成局,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亥卯未三合木局。辰戌丑未分別是水、火、金、木的墓庫,是龍水陰陽交媾的重要場所,稱為四大水口。
所以,地盤、天盤和七十二龍盤三者合在一起被俗稱為「楊盤」。
後來宋代賴布衣引進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設了人盤,專用與消砂出煞。人盤的二十四山比地盤二十四山逆時針旋轉了7.5度。
人盤又叫做「賴盤」。
風水羅盤選擇、校準與調整
工具的質量好壞關繫到測量的精度,並直接影響立向布局的准確性。所以,要作好風水,必須知道什麼樣的羅盤才能在實際上使用。購買羅盤時可按照下面所詳列的要求去挑選。
羅盤是由海底、內盤、外盤三大部件構成的,三大部件的質量都與羅盤的測量精度有密切關系。
海底:
1、海底的園盒應是標準的園柱形,海底底部的定位十字線應正交,即呈九十度角。
2、頂針應固定在海底十字線的交點上,並與海底的底面垂直,頂針的尖頭不能有損傷,如果尖頭受損,磁針的轉動就會不靈活。
3、磁針必須通直,有足夠的磁性,兩頭的重量應一致。
4、海底蓋最好是玻璃,用有機玻璃或塑料做蓋子容易產生靜電,對磁針有吸附作用,會影響測量精度。
5、蓋上玻璃蓋時,倒轉海底,磁針應保持不掉下。將海底放入內盤時,應特別注意海底線的北要與內盤的子山正中對准。
內盤:
1、內盤上各圈層上的內容是風水羅盤的主要部分,要求盤面平整光滑、分格准確,字跡清晰。
2、地盤二十四山的子午卯酉應分別與周天三百六十度 0 度、 180 度、 90 度、 270 度重合,其他各盤都要按照羅盤的標准設置 各得其所。
3、內盤的內外園必須標准,放進外盤後,與外盤的間隙應保持在合適的范圍,寬緊適當,間隙太小則轉動不靈活,間隙太大則會影響測量精度。
4、內圈宜稍緊,以使海底固定不松動。內盤圓心應與海底同心。
外盤:
1、外盤必須是標準的正方形,四個邊不彎曲、歪斜,放置內盤的園凹的圓心應在外盤的幾何中心。
2、盤面應平整光滑。
3、天心十道是讀取內盤上各層內容的指示線,四個穿線孔必須分別定位於外盤四個邊的中心點上。
4、有水準泡的羅盤,當兩個水準泡的氣泡都在中心時,海底的磁針應與盤面平行。
二、外盤的校準與調整:
1、用標準的量角器,分別對外盤的四個外角進行測量,檢查是不是九十度,誤差如超過 0.1 度應進行打磨。
2、檢查天心十道線是否分別與四條外邊平行,如不平行,應適當調整穿線孔的位置。檢查四個穿線空是否分別位於四個外邊的中點,如果偏離中點,應重新開孔。
3、檢查天心十字線的交點是否對准磁針頂針的頂點。
4、分別用天心十道的四個端點對准內盤的周天 0 度,檢查其餘三個端點是否准確指向 90 度、 180 度、 270 度,如果有誤差,應詳細查清原因,適當調整穿線孔的位置至合格為止。
㈤ 羅盤的來歷
1119年,北宋朱彧(yu)在《萍洲可談》中第一次記載了指南針用於航海:「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指南針於航海的國家,西方公元1190年英國人納肯(Alexander Neckam)才有指南針用於航海的記載。
風水術語——羅盤
羅盤是理氣宗的操作工具,主要由位於盤中央的磁針和一系列同心圓圈組成,每一個圓圈都代表著中國古人對於宇宙大系統中某一個層次信息的理解。
中國古人認為,人的氣場受宇宙的氣場控制,人與宇宙和諧就是吉,人與宇宙不和諧就是凶。於是,他們憑著經驗把宇宙中各個層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為代表的萬事萬物、天乾地支等,全部放在羅盤上。風水師則通過磁針的轉動,尋找最適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時間。
盡管風水學中沒有提到「磁場」的概念,但是羅盤上各圈層之間所講究的方向、方位、間隔的配合,卻暗含了「磁場」的規律。
羅盤的發明和應用是人類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奧秘不斷探索的結果。羅盤上逐漸增多的圈層和日益復雜的指針系統,代表了人類不斷積累的實踐經驗。當然,這些經驗是否全面和正確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但是羅盤上所標示的信息卻蘊含了大量古老的中國智慧。
㈥ 羅盤是誰發明的
但是羅盤是指南針啊,所以他們都是人發現的,因為羅盤相當於指南針,也相當於司南,所以司南是羅庚,結果就是羅盤是羅庚發明的
㈦ 古代羅盤來歷
羅盤,又叫羅經儀,是用於風水探測的工具,理氣宗派常用的操作工具。羅盤主要由位於盤中央的磁針和一系列同心圓圈組成,每一個圓圈都代表著中國古人對於宇宙大系統中某一個層次信息的理解。
中國古人認為,人的氣場受宇宙的氣場控制,人與宇宙和諧就是吉,人與宇宙不和諧就是凶。於是,他們憑著經驗把宇宙中各個層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為代表的萬事萬物、天乾地支等,全部放在羅盤上。風水師則通過磁針的轉動,尋找最適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時間。盡管風水學中沒有提到「磁場」的概念,但是羅盤上各圈層之間所講究的方向、方位、間隔的配合,卻暗含了「磁場」的規律。
淵源演變
恩格斯在《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一書中說:「羅盤(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古代中國人的這項發明並首先用於航海,對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磁針用之於航海,使佔地球四分之三的海域化為了通途。15世紀來,哥倫布航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16世紀初,麥哲倫船隊環航成功等,都和磁針的應用是分不開的。但磁針到底是何時是如何傳入歐洲的,國際學者們曾爭論了數百年之久。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辯證法》中對此做出了科學的結論,他指出:「磁針被阿拉伯人」從中國「傳到歐洲人手中,」是在「1180年左右。」
指南針的前身叫「司南」,最早的記載見於公元前三世紀的《韓非子·有度篇》。那時,人們談到磁石吸鐵現象時,認為有「慈母懷子」之意,所以曾把「磁」寫作「慈」。
司南像家用的勺,底部成半球型,為的是便於放在刻有「干支」刻度的盤上時減少摩擦力,易於轉動。公元12世紀的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談》,徐兢在《高麗圖經》中,都談到航海用指南針。有人說,航海指南針為時還要早,因為根據南朝梁沈約的記錄,晉代已有「指南舟」的出現。(又據日本,書記卷二十六齊明天皇四年(唐高宗顯慶三年,公元658年)說:「阿部引田臣比羅夫討伐肅慎(渤海國)――沙門智逾造指南車。」指南車系供航海討伐肅慎之用,當時,比羅夫率舟180艘出征。同書,天智天皇六年(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說:「倭漢沙門智由獻指南車。」「倭漢沙門」指中國籍歸化日本的僧人。)到南宋時,製成了獨立儀器羅盤(用指南針指明磁子午線方向的裝置叫羅盤),普遍應用於航海。
西洋介紹羅盤的書最早見於13世紀初,比《萍洲可談》等書的記載要晚100年。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記載了水浮針和磁針偏角。而哥倫布在第一次橫渡大西洋時才發現磁針的偏角,比沈括的記載要晚400多年。近代各國艦船上通用的是液體磁羅經,這是航海技術上的重要創造。這項設計,是在歐洲傳統旱羅經基礎上,吸取了我國800年來浮針的技術,使磁羅經日趨完美的。這當是中西科學技術交流的一項重要成果。
——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在指南針發明以前,古人是用天星來辨別方位的,晚上通過觀察北極星定方位,白天通過日影來分辨方位。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指南車和日晷(gui)用來分辨地平方位。日晷(gui)就是最早的羅盤。
在指南針發明以前,地平方位不可能劃分得很細。只能用北、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八個大方位來描述方向和方位。風水術上用八卦來表示:坎卦代表北方,艮卦代表東北方,震卦代表東方,巽卦代表東南方,離卦代表南方,坤卦代表西南方,兌卦代表西方,乾卦代表西北方。
日晷(gui)定位則將地平面均分為十二個等份,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表示方位。
隨著加工業的發展,磁針由原來的匙形轉變為針形,並由水浮磁針轉變為用頂針,使指南針的測量精度發生了質的變化。唐代,楊筠松將八卦和十二地支兩大定位體系合而為一,並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除了表示中宮位置的戊、己二干外,全部加入地平方位系統,用於表示方位。於是, 地平面周天三百六十度均分為二十四個等份,叫二十四山,每山佔一十五度,三山為一卦,每卦佔四十五度。二十四山從唐代創制後,一直保留。所以,地盤二十四山是楊盤的主要層次之一。 北方三山壬、子、癸,後天屬坎卦,先天屬坤卦; 東北三山丑、艮、寅,後天屬艮卦,先天屬震卦;
東方三山甲、卯、乙,後天屬震卦,先天屬離卦; 東南三山辰、巽、巳,後天屬巽卦,先天屬兌卦;
南方三山丙、午、丁,後天屬離卦,先天屬乾卦; 西南三山未、坤、申,後天屬坤卦,先天屬巽卦;西方三山庚、酉、辛,後天屬兌卦,先天屬坎卦; 西北三山戌、乾、亥,後天屬乾卦,先天屬艮卦。
楊盤
楊公作為贛南楊公風水術的祖師,不但創造了完整的風水理論,對風水術的工具羅盤也進行了合理的改造。
地盤二十四山盤是楊公創制的,楊公之前沒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盤,只有八卦盤和十二地支盤。漢代的羅盤雖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乾的標記,但不是均分度數,而是將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層,所佔度數不一致。楊公將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是一個劃時代的創造。
地盤二十四山的挨星盤,即七十二龍盤,是楊公晚年創制的。楊公通過長期的堪輿實踐發現:陰陽五行普遍存在於四面八方,陰陽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屬性來確定與實際情況不符,用陰陽龍來格龍過於粗糙,通過反復研究,為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納音五行來表達龍的五行屬性,稱為「顛顛倒」五行。《青囊奧語》中「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倒倒顛,二十四山有火坑」中所說的「顛顛倒」就是指七十二龍的納音五行。
漢代羅盤
天盤也是楊公創制的。楊公在堪輿實踐中發現用地盤納水有較大的誤差,根據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原理,創制了天盤雙山用於消砂納水。羅盤中只有天盤是雙山,其他盤是沒有雙山的。古人認為,龍是從天上來的,屬於天系統,為陽。水在地中流,屬於地系統,為陰。由於天地左右旋的相對運動而產生的位移影響,所以用於納水的天盤理應右移,故楊公將其在地盤的方位上向右旋轉移位7.5 °。
雙山五行是三合五行,天盤壬子同宮,癸丑同宮,艮寅同宮,甲卯同宮,乙辰同宮,巽巳同宮,丙午同宮,丁未同宮,坤申同宮,庚酉同宮,辛戌同宮,乾亥同宮。雙山正中正對地盤的十二地支中央。十二地支按照生旺墓三合成局,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亥卯未三合木局。辰戌丑未分別是水、火、金、木的墓庫,是龍水陰陽交媾的重要場所,稱為四大水口。
所以,地盤、天盤和七十二龍盤三者合在一起被俗稱為「楊盤」。
後來宋代賴布衣引進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設了人盤,專用與消砂出煞。人盤的二十四山比地盤二十四山逆時針旋轉了7.5度。
人盤又叫做「賴盤」。
㈧ 羅盤是誰發明
羅盤是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
羅盤,是用於風水探測的工具,理版氣宗派常用的操作權工具。羅盤主要由位於盤中央的磁針和一系列同心圓圈組成,每一個圓圈都代表著中國古人對於宇宙大系統中某一個層次信息的理解。
中國古人認為,人的氣場受宇宙的氣場控制,人與宇宙和諧就是吉,人與宇宙不和諧就是凶。於是,他們憑著經驗把宇宙中各個層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為代表的萬事萬物、天乾地支等,全部放在羅盤上。風水師則通過磁針的轉動,尋找最適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時間。盡管風水學中沒有提到「磁場」的概念,但是羅盤上各圈層之間所講究的方向、方位、間隔的配合,卻暗含了「磁場」的規律。
㈨ 楊筠松對風水理論和羅盤的改造的有什麼貢獻
楊筠松將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是一個劃時代的創造。地盤二十四山的挨星盤,即「七十二龍盤」,是楊筠松晚年創制的。
楊筠鬆通過長期的堪輿實踐發現,陰陽五行普遍存在於四面八方,陰陽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屬性來確定與實際情況不符,原來的方法過於粗糙。他通過反復研究,為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納音五行來表達五行屬性,稱為「顛顛倒五行」。
楊筠松作為贛南楊筠松風水術的祖師,不但創造了完整的風水理論,對風水術的工具羅盤也進行了合理的改造。
㈩ 羅盤是誰發明的呢
羅盤是楊公發明的。
羅盤,是用於風水探測的工具,理氣宗派常用的操作工具。羅盤主要由位於盤中央的磁針和一系列同心圓圈組成,每一個圓圈都代表著中國古人對於宇宙大系統中某一個層次信息的理解。
楊公作為贛南楊公風水術的祖師,不但創造了完整的風水理論,對風水術的工具羅盤也進行了合理的改造。公元854年,年方二十歲的楊公登科第入仕為士。唐僖宗時,官至朝廷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主管宮廷建築、重要寺廟的規劃布局,以及天象觀察、皇族祭祀等職。公元875年黃巢兵起,880年京都長安陷落。為避兵禍,楊公私攜御庫秘籍《郭璞·葬書(禁中玉函秘書)》逃離長安。輾轉奔波,南逃至虔州府轄崇賢里,寄宿黃禪寺。
地盤二十四山盤是楊公創制的,楊公之前沒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盤,只有八卦盤和十二地支盤。漢代的羅盤雖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乾的標記,但不是均分度數,而是將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層,所佔度數不一致。楊公將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是一個劃時代的創造。
地盤二十四山的挨星盤,即七十二龍盤,是楊公晚年創制的。楊公通過長期的堪輿實踐發現:陰陽五行普遍存在於四面八方,陰陽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屬性來確定與實際情況不符,用陰陽龍來格龍過於粗糙,通過反復研究,為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納音五行來表達龍的五行屬性,稱為「顛顛倒」五行。《青囊奧語》中「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倒倒顛,二十四山有火坑」中所說的「顛顛倒」就是指七十二龍的納音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