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為什麼還要創造泰坦尼克號

為什麼還要創造泰坦尼克號

發布時間:2021-07-26 00:22:19

1. 泰坦尼克號電影為什麼那麼轟動

影片編劇為JAMES CAMERON,他取材自下列史實,其中男女主角故事為杜撰。但也有類似的真實事件: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據《每日快報》和《太陽報》報道,電影《泰坦尼克號》中虛構的愛情感動無數人。但鮮為人知的是,當年泰坦尼克號上,曾真的上演一出盪氣回腸的「生死戀」:美國紳士愛德華和美女作家海倫在搭乘泰坦尼克號時一見鍾情,1912年4月14日當船撞冰山並沉沒時,海倫登上救生艇,但愛德華卻隨船沉入大海。93年後,2人永別時的定情物將可能以1.2萬英鎊高價拍賣,令這一真實版《泰坦尼克號》故事終於浮出水面。

而電影的最後一筆:夜深天黑,羅斯老太太悄悄來到船尾,掏出那顆80多年來保存完整的「海洋之星」,「嗵」的一聲,扔進了千丈深的海底,也令無數人惋惜。可以說沒有「海洋之星」,沒有羅斯的愛情,這個《泰坦尼克號》便沒有了靈魂。

這也正是,泰坦尼克號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因為他有很多的不完美,比如傑克和羅斯的愛情,比如「海洋之星」之星的沉埋,才使得這部電影那麼的扣人心弦。

2. 關於泰坦尼克號的十個問題

泰坦尼克號疑問解答之 TOP10

本人的回答都是根據當今的主流觀點。

第一 為什麼那麼大的船面對小小的冰山撞擊不堪一擊
專家們普遍認為,冰山撞擊可能並不是致命原因;冰山撞擊來得太突然,加上輪船的速度稍快,人員操作失誤,再加上鋼板較脆,是這一悲劇發生的真正原因。
1 船身近第三及第四支煙囪中間折開,然後前船身部分拖著船尾,船尾垂直下沉。1985年9月1日,當著名科學家巴拉德在紐芬蘭東南約380英裏海域找到泰坦尼克號殘骸,分別是前兩支煙囪的船頭部分,以及第四支煙囪之後的船尾部分,就初步證明了該理論。而這個理論在其後由詹姆斯•卡梅倫執導電影「泰坦尼克」體驗出來。當時大家都認為,由於第三支煙囪的船身部分已經被炸毀成碎片,永遠找不到這一部分。但是在2005年8月由History Channel贊助的考古隊伍,在船尾殘骸後500米找到這船身部分,殘骸約12米乘27米,船底的紅色油漆還清楚可見。這個發現更推翻了過去20年的「雙截論」(船身近第2及第3支煙囪中間折開,然後各自以垂直沉沒)。科學家相信泰坦尼克號,是折開3截後沉沒。

2 1996年8月,一支由幾個國家潛水專家、造船專家及海洋學家組成的國際考察隊深入實地進行了探測。然而這次探測的結果表明,泰坦尼克號並不是被迎面漂來的大冰山撞開一個大裂口而沉沒的。他們的聲波探測儀找到了船的「傷口」。「傷口」並不是92米那麼長,而是有6處小「傷口」,總的損壞面積僅有3.7米—4米。研究人員為了增強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利用那些數據在計算機上模擬了災難發生的過程,結論是肯定的:當時進水的6個艙室並不是平均進水的,有的進水量大,有的進水量小,這說明撞開的洞口有大有小。

3 該船的「受傷」與船體鋼板也有很大關系。1992年,俄羅斯科學家約瑟夫麥克尼斯博士在文章中寫道:「敲擊聲很脆的船體鋼板,或許使人感到它可以在撞擊下被分解成一塊塊,實際上是從船的側面被打開的口子。」美國科學家對船體鋼板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上面的看法,當時的鋼板有許多降低鋼板硬度的硫磺夾雜物,這是船體鋼板非常脆的原因。

4 科學家相信,「泰坦尼克號」船員的錯誤決定導致船的最終沉沒。「泰坦尼克號」船員發現冰山後,顯得驚慌失措。製片人詹姆斯•霍尼伯尼說:「在驚慌中,機組人員下令將引擎反轉,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由於『泰坦尼克』的方向舵很小,只有高速動力才能確保它有效轉向,但當時明顯缺乏足夠動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船身撞向冰山。」 「冰山撕裂了該船的大部分,海水沖向引擎室、沖向貨艙室、沖向該船本來應該保持乾燥的部分。」世界主要冰山研究專家、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冰山和船舶工程教授克勞德•達雷還原當時情景時說。達雷假設,如果船員們沒有轉舵,而是讓「泰坦尼克號」和冰山迎頭相撞,那麼船上的所有乘客也許都能生還。「

第二 為什麼船會斷成兩截 船的中間又沒有被撞
冰山撞上船頭後大量進水,船體「頭重腳輕」,船尾翹起,船身最終裂成兩半。據美國廣播公司27日報道,美國探險家近期使用俄羅斯的深海潛水艇,對「泰坦尼克號」殘骸的底部結構進行檢查,結果發現「泰坦尼克號」殘骸底部的切口非常整齊,而這樣的切口不可能是斷裂形成,而應是由一種特殊的外來壓力造成的。換句話說,「泰坦尼克號」是因為被冰山撞中了船身,而非船頭;巨大的沖擊力使「泰坦尼克號」裂成兩半,轉瞬沉入水底。

第三 為什麼當時大半部分的人死後會漂浮在海面上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pgV=G),人在一般的海水中,其浮力小於重力,因此人是向下沉的。電影中,可能是由於當時的溫度太低,導致海水的密度變大,浮力增大,使屍體漂浮。
第四 為什麼船的浮力那麼大還是會繼續往下沉
泰坦尼克於1911年5月31日下水,這艘船有260米長,28米寬,噸位46329噸(凈重21831噸),排水量達到了規模空前的66000噸。當船被瞬間撕破,海水大量涌進,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浮力遠小於重力,船迅速下沉。再加上,鋼板質量問題,操作失誤等,加快了沉沒的速度。
第五 為什麼船會叫泰坦尼克號或鐵坦尼克號
RMS Titanic的翻譯為皇家郵輪泰坦尼克號(港台譯為鐵達尼號)。此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在遠洋郵輪盛行時,所有英國的大型郵輪均屬於英國皇家,因此在船名前加上「Royal Mail Steamship(皇家郵船)」,而「RMS」就是「Royal Mail Steamship」的縮寫。Titanic的意思可以分成兩部分:「Titan | ic」 ,「Titan」是希臘神話中的泰坦神的名字,"ic"是白星航運公司慣用的船名後綴。也許英國人的意思就是為了表明這艘船是絕不會沉沒的。所以泰坦尼克號的官方名稱是RMS Titanic。
第六 為什麼有人說船的沉沒是和船身的鐵釘有關
在當時的煉鋼技術並不十分成熟,煉出的鋼鐵在現代的標准根本不能造船。泰坦尼克號上所使用的鋼板含有許多化學雜質硫化鋅,加上長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鋼板更加脆弱。包括,應該是鋼釘。
第七 為什麼愛爾蘭人說船是在他們那裡建造的不是在蘇格蘭嗎
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號開始建造於北愛爾蘭的最大城市貝爾法斯特的哈南德•沃爾夫造船廠。船體於1911年5月31日下水。全部工程於次年的3月31日完成。泰坦尼克號由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廠長威廉•皮列里(William Pirrie)、總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Thomas Andrews)以及總經理亞歷山大•卡利斯勒(Alexander Carlisle)設計。白星航運公司常務董事布魯斯•伊斯梅(Bruce Ismay)在設計過程中提供了很多意見。泰坦尼克號的建造資金來自摩根(J. P. Morgan)和他的國際商業海運公司(International Mercantile Marine Co.)。無謂的爭論,有證據可考。
第八 為什麼斯密斯船長會活下來 沒有和船一起沉沒
電影虛構。泰坦尼克號最後存活於世的3名皆為女性。2006年5月6日,一名見證事件的生還者逝世,終年99歲,事發當時5歲。2007年10月16日,另外一位生還者逝世,終年96歲,事發當時她不足一歲,因此對事件沒有回憶。2009年5月31日,泰坦尼克號最後一名倖存者英國人米莉維娜•迪恩在英國一家養老院中逝世,享年97歲。但她在意外時只有兩個月大,同樣對事件沒有回憶。
另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報道,「泰坦尼克」號一位倖存者埃達•韋斯特的回憶日記及一些遺物將於4月18日在Henry Aldridge &Son of Devizes拍賣行被拍賣,底價為6萬英鎊。作為當時的倖存者之一,韋斯特太太生前在自己的日記中講述了丈夫面對死亡的勇敢表現,並披露了兩名同行的男乘客如何混入救生艇苟且逃生的故事。
第九 為什麼船上的物品會不見了 誰拿去了
在電影中,這個只能猜猜了
第十 為什麼美國人說船是1912年4月14號沉的 英國人卻堅持認識是4月15號
當時可能是由於無線電監聽失誤造成的,後來達成一致。
在1906年的柏林外的國際無線電通訊會議第一次提議了SOS信號。1908年國際社會認可了這個提議並慢慢開始廣泛使用,這已經是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四年前了。然而,英國的無線電操作員很少使用SOS信號,他們更喜歡老式的CQD遇難信號。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首席官員約翰.喬治.菲利普一直在發送CQD遇難信號,直到下級無線電操作員哈羅德.布萊德建議他:發送SOS吧,這是新的呼叫信號,這也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來發送它了!然後菲利普在傳統的CQD求救信號中夾雜SOS信號。求救信號最終在第二天早上被加利福尼亞號收到,因為她並沒有24小時都監聽無線電。
沉沒時間表
1912/4/14
21:00 泰坦尼克號從Caronia收到了一份冰山警告,Cap. Smith把它寄給了值班的警衛
23:40 瞭望員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後來生還)發現冰山,並敲了3下駕駛台的警鍾
24:00前 泰坦尼克號和冰山發生死亡之吻
1912/4/15
0:05 史密斯船長下令准備放救生艇
0:15 泰坦尼克號發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號。CQD是當時通用的遇險信號,MGY是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呼叫代號。不久又發出了新近被國際海事協會確認的SOS求救信號。很多大西洋上的船隻都收到了求救電報
0:45 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發射了第一枚遇險火箭。一片閃亮的白色火星緩緩落下
0:55 泰坦尼克號的船頭已經沒入水中
1:35 海水浸入了鍋爐室
1:40 最後一艘折疊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樂隊陪伴著乘客,用音樂安撫著這些註定要在幾十分鍾後死去的人們,一直演奏到最後一刻
2:10 一直堅守崗位的菲利普斯發出最後一封呼救電報
2:13 船上29台大型鍋爐紛紛離開底座,互相沖撞著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牆,在船頭部位砸開大洞落入海水中
2:17 海水湧入中央電力控制室,引發短路,全船燈光熄滅
2:18 伴隨一陣巨大的斷裂聲,泰坦尼克號船身從三、四號煙囪中間的地方斷為兩截
2:20 船頭部分沉入海中,後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鍾之內就緊跟著泰坦尼克號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23名乘客和船員隨它而去
3:30 卡納德公司的客船卡帕西亞號最先趕到了出事現場
4:00 卡帕西亞號船員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發現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早上8點30分,第12號救生艇被繫上救援纜繩
8:50 卡帕西亞號掉頭返回紐約

其他理論

望遠鏡理論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當年「泰坦尼克」號啟航時,鎖著望遠鏡的櫥櫃鑰匙沒有被帶上船。在沒有望遠鏡的情況下,放哨的船員只好依靠肉眼觀測前方的障礙物。等到他們發現海洋上的冰山時,一切都為時已晚,釀下了「泰坦尼克」沉沒的悲劇。9月22日,這把鑰匙將在英國一家拍賣行拍賣,它的售價可能高達7萬英鎊。據報道,當年這把鑰匙的主人是大衛•布萊爾,作為「泰坦尼克」號原定的船員,他原本計劃隨船前往紐約,但卻在開船前被換下。匆忙之中,他忘記移交鑰匙。這一個小疏忽最後釀成了一場大悲劇。「泰坦尼克」號生還者佛雷德•弗利特事後對調查人員表示,如果有望遠鏡的話,他們可以早點看到冰山。當調查人員問可以早多久時,弗利特答道:「足夠我們避開冰山。」
1912年4月3日,37歲的布萊爾搭乘「泰坦尼克」號從貝爾法斯特抵達南安普敦,一星期後,它將從這里出發前往紐約。但是「泰坦尼克」號所屬白星航運公司的老闆臨時改變了主意,決定從別的船上調來一位經驗更加豐富的船員亨利•懷爾德。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布萊爾心情沮喪地給家人寄了一張明信片。這張明信片也將隨同他的鑰匙一同拍賣。
拍賣公司工作人員介紹說:「當年布萊爾在匆忙中離開,把鑰匙放在口袋裡帶下了船,忘記把它交給同事查爾斯•萊托爾。如果萊托爾拿到這把鑰匙,『泰坦尼克』號的崗哨上就會有一副望遠鏡了。」

陰謀論

2004年,一個聳人聽聞的言論跳到全世界公眾的面前,吸引了所有關心和不關心泰坦尼克號事件的人們的注意力:英國的羅賓•加迪諾和安德魯•牛頓在接受英國電視台采訪時,披露了泰坦尼克號沉船陰謀論——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中遇難的1 523名乘客和船員並不是死於天災,而是人禍!他們稱,在泰坦尼克號開始它的處女航的6個月前,即1911年9月11日,泰坦尼克號的姊妹船——奧林匹克號在離開南安普頓出海試航時,船舷被嚴重撞毀,勉強回航並停靠到了貝爾法斯特港。不幸的是,保險公司以碰撞事件的責任方是奧林匹克號為由拒絕賠償,而奧林匹克號的修理費用異常昂貴,當時的白星輪船公司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困境。更糟糕的是,如果6個月後泰坦尼克號不能按時起航,那麼白星輪船公司將面臨破產。於是白星輪船公司決定把已經損壞的奧林匹克號偽裝成泰坦尼克號,並安排了那場海難來騙取一筆巨額的保險金。原先白星輪船公司安排了一艘加利福尼亞號停靠在大西洋的冰山出沒區,准備在事故發生時及時救上泰坦尼克號上的所有人。導致災難成為事實的最關鍵處是,加利福尼亞號竟然搞錯了泰坦尼克號的位置和求救信號,沒有及時趕到沉船地點進行搶救。加迪諾、牛頓和其他陰謀論者都認為白星輪船公司的主人——美國超級富翁JP.摩根是這起保險詐騙陰謀的幕後策劃者。
言之鑿鑿,石破天驚。但是許多英國人對陰謀論嗤之以鼻,其中包括「英國泰坦尼克協會」的專家。「英國泰坦尼克協會」發言人斯蒂夫•里格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毫不懷疑,躺在北大西洋海底的船隻正是泰坦尼克號。」

已經整理成文檔格式(附相關照片),可以郵箱發你。

3. 泰坦尼克號獲奧斯卡獎的原因有哪些

第七十屆(9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號》又名《鐵達尼號》Titanic

《泰坦尼克號》上演不到二十天,票房就超過了兩億美元,到1998年4月已近十一億美元(國內票房為3億元人民幣)。它是美國電影史上迄今為止製作時間最長(五年),製作費用最高(二億五千萬美元),獲奧斯卡獎提名最多,獲奧斯卡獎項最多,票房最高的影片。在7O年的奧斯卡獎歷史上,只有1959年的影片《賓虛》獲得過11項奧斯卡獎。盡管如此,它卻與四項表演獎無緣。

美國第70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奧斯卡金像獎)於1998年3月23日晚頒發。故事影片《泰坦尼克號》共獲11項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輯獎、最佳插曲獎、最佳音樂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攝影獎、最佳視覺效果獎、最佳音響獎、最佳音響編輯獎和最佳服裝獎。該片拍攝歷時五年,耗資二億五千萬美元。《泰坦尼克》1997年底公映以來,獲得巨大的成功,曾獲得金球獎的四個獎項。

若要評選該片最風光的人物那無疑是集導演、編劇、製片人和剪輯於一身的詹姆斯.卡梅隆了。提及此君,我國觀眾長不陌生他的《終結者》、《第一滴血》、《異形》等作品早已是家喻戶曉,而在1994年,由他編劇導演、製片的《真實的謊言》更是在全球大獲成功,在我國的票房居然超過一億元大關。他執導的《泰坦尼克號》,是一部根據人類歷史上曾經建造的最大客輪--"泰坦尼克"號那悲劇性的沉沒為背景拍攝的史詩性災難愛情片。

1997年,融合卡梅隆五年多心血的《泰坦尼克號》終於駛進全球各大影院。卡梅隆說:"泰坦尼克號這艘夢之船的首航在噩夢中悲慘地結束了。正是人類獨有的弱點:傲慢、自負和貪婪將人類征服自然的雄心碾轉粉碎。我拍攝這部影片既想再現這艘巨輪既有濃重悲劇色彩的死亡之旅。又想展示它短暫而又壯觀的生命歷程。在劇中重現泰坦尼克號的美侖美奐,表現出的乘客和船員們的少激情、樂觀和希望的同時,在揭示這場災難中人類表現出的可歌可泣的犧牲精神。《泰坦尼克號》是警世箴言是一面人類時時審視自已劣根性的明鏡。它還是一則包融信念、勇氣、犧牲,當然還有愛的不朽傳奇。"在接受最佳導演獎時,卡梅隆還提議為"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中的死難者默哀。

《泰坦尼克號》使全球的觀眾爭睹了詹姆斯.卡麥隆製造的這一災難神話。不少女觀眾是淚眼汪汪地看完的,紛紛稱贊這是一部弘揚偉大的人間真情的巨片,而且片子的視覺效果極佳,觀眾彷彿自己置身? 坦尼克號輪船上,與片中人物共同經歷了葬身大海的驚險歷程。然而,影評人士卻紛紛對該片提出批評,認為該片後半部分驚險、特技效果應貫穿全片,以突出災難片的份量;前半部分的愛情戲顯然畫蛇添足、無足輕重,完全可以壓縮;片長達三小時,使觀眾難以坐得住,也限制了該片單位放映次數等等。

《泰坦尼克號》的兩位主角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關於他最新的消息是勾引他人的老婆並威脅使用武力)和凱特.溫斯萊特也因該片而大紅大紫。

4. 泰坦尼克號結局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關於泰坦尼克號結局的真正意義:
——原來我們一直不了解卡梅隆的真意,Jack和Rose最後真的在一起了。

讓人感動的畫面無數,提琴手們演繹著生命最後的精彩,老邁的夫婦相擁在床上等待死亡來臨的那一刻,無能為力的母親對船上孩子說著善意又無奈的謊話。船長,大副,設計師因自責而自殺的時候,Rose被救抵達美國看到自由女神像的時候說自己是Rose.Dawsen的那一瞬間……

其實電影里每個場景的設計都是有自己的用處和原因的:

最後老年的Rose在夢中回到1912年那艘嶄新的泰坦尼克號時直接戳中大家淚點。
很多人認為Rose是睡著了夢到了Jack,其實Rose是在睡夢中死去了,至少劇本上是這樣寫的。「你會離開這里,你會子孫滿堂,你會看著你的孩子長大,你會在百年後壽終正寢,你會死在溫暖的床上,而不是這里。」這一切都應了Jack臨終前說的話,Rose為了實現她對Jack的諾言,努力認真生活著,這些從Rose帶來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喝廉價的啤酒,在游樂園坐過山車坐到吐,坐飛機在天上翱翔,像男人一樣騎馬.....
從Rose剛開始乘直升機登上這艘船的時候,帶來了自己的魚缸,照片,很多她珍惜的東西,就可以知道Rose沒打算離開這里,她已經兌現完自己的諾言,她要死在她最愛的Jack和那些善良遇難者死去的這片海上。

她要死在Titanic上———這艘Rose和Jack相遇並裝載了他們愛的夢之船沉沒的地方。卡梅隆的電影里到處都是別有深意的伏筆。
結尾Rose在睡夢中死去的時候,她重新回到了那艘1912年那嶄新的Titanic上,這里其實並不僅僅是在做夢,而是劇本安排Rose進入Jack和其他遇難者早幾十年去的那個空間,兩個人又在一起了,Jack還是像紙條上說的「在樓梯上等你」。
這里如果你仔細去看就會發現,Rose回到船上的時候,鏡頭從開門的侍者,四位小提琴手,被大副失誤槍殺的吉米,Rose的女傭,那對年老的夫妻,電影剛剛開始的小女孩,被倒下的煙囪砸死的人,樓梯旁的大副和設計師,二樓的船長,和樓上等待Rose的Jack這里全部是在Titanic上遇難的人們。
這個夢境沒有出現當初一個獲救的人,這里甚至沒有當初那個好心借Jack禮服的胖婦人,如果這只是Rose美好的記憶的話,那麼那位好心的胖婦人是必須應該存在的,但是並沒有

所以與其說是Rose的夢境,反而更明顯是那幾十年前遇難者們去世後所去的空間,那些人一直沒有離開,他們在等待Rose兌現承諾後,接她離開,Rose在這個亦真亦假的夢境中離開人世,去找他們去了。
注意結尾Jack在樓梯和Rose擁吻時的時間是2點20分,那是大船沉沒的時間。Rose回到了那一刻,已然跨越生死。
卡梅隆想要表達的Titanic真正結局就是Jack和Rose永遠在一起,用這種方式表達:真愛跨越生死。

5. 人們為什麼仍然喜歡《泰坦尼克號》電影呢

由於泰坦尼克號是該死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盡管它所有的缺陷,它永遠是真的,真的很令人印象深刻。

我和這部電影有一段有趣的關系。我的第一次觀看是在八年級(對於國際讀者來說是13歲)入門電影課。我的老師自豪地誇耀自己如何在劇院看過7次電影,如何仍然是他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超過3個小時就不足以容納它了,因此Cameron通過將戲劇性子圖疊加在戲劇性子圖之上來進行補償。

有一個邪惡的人想要鑽石,傑克(Jack)的義大利朋友遇到了一個挪威女孩,羅斯(Rose)在作弊時需要避開邪惡的未婚妻,盡管有階級區別,傑克(Jack)還是要打動父母,傑克(Jack)畫畫並批評羅斯(Rose)的藝術品味,邪惡的未婚夫he使者說服羅斯,傑克偷走了鑽石。

那是在船撞到冰山之前。然後,您得到了我們遇到的各種上流社會人士的全部10,000,傑克需要逃脫底部和手銬,羅斯需要找到鑰匙,她跳下船,邪惡的未婚妻試圖射擊他們,義大利朋友被擊碎,胖朋友被槍殺,他們都攻擊救生艇,我的上帝離你更近,副駕駛開槍自殺,還有更多。

6. 《泰坦尼克號》為什麼要是悲劇結局

美學范疇中的悲劇和喜劇,不單是指特定的戲劇類型,而是指具有「悲」和「喜」的特殊審美效果的文藝作品。我在這里所談論的悲劇,也主要是指廣義上的具有「悲」的審美因素和審美效果的文學藝術作品,如詩歌、小說、戲劇、音樂、電影等,或者稱之為具有悲劇美的悲情作品。魯迅說:「悲劇就是把人生中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所以悲劇作品的故事情節大都是以主人公的失敗、出走或死去為結局的,或者說,故事的內容和結局是悲哀的,悲慘的,使人產生悲傷、憐憫的感情。但很多人都願意花錢去看悲劇作品,寧願去傷心流淚,這是為什麼呢?這主要源於悲劇的美感。記得有兩部很出名的悲劇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和《泰坦尼克號》,在影院引起了觀眾一片唏噓和哭泣,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贊譽。另外,還有我國經典名曲如《梁祝》、《二泉映月》等以悲劇故事為背景內容,由於營造了濃郁凄美的悲劇美感氛圍,也受到人們的喜愛。所以,人類共同的審美心理是大都喜看悲劇作品,西方國家的人們對悲劇作品尤為歡迎,都認為悲劇文學是最具有深度,最具有感染力的,世界著名的小說、戲劇、電影、音樂名著的情節內容大多是悲劇故事。如曹雪芹的《紅樓夢》、魯迅的《傷逝》、巴金的《家》、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歌德的《浮士德》和《少年維特的煩惱》、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的《哈姆雷特》和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電影《魂斷藍橋》和《泰坦尼克號》、樂曲《梁祝》、《二泉映月》等。我國「四大民間故事」——《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白蛇傳》也全是悲劇。別林斯基說:「沒有一種詩像悲劇這樣強烈地控制著我們的靈魂,以如此不可抗拒的魅力,使我們心向神往,給我們如此高尚的享受。」這句話道出了悲劇的藝術魅力和美感作用。美感是由美的事物引起的一種精神上的審美愉悅。悲劇作品就是最具吸引力和情緒感染力的,它以其獨特的悲劇美直接作用於人的情感和心靈,引起讀者和觀眾的經歷、心靈、情感和性情的共鳴,激發起強烈的心靈震撼和審美快感。欣賞(閱讀或觀看)喜劇作品,常常使人發笑,使人感到輕松愉快;而欣賞悲劇作品,卻能令人「悲」以至於飲泣流淚,盪氣回腸,黯然神傷,並且在哭泣哀傷後覺得心情舒服暢快,獲得了內心的審美愉悅和情感、精神的滿足,即所謂的「悲中有樂」,這就是悲劇的基本美感效果。但這種「悲」,大多包含了嚴肅、莊重、崇高、壯烈等內容,在情感的愉悅中還寓有「真」的啟迪、「善」的教誨和「美」的享受,能使人在悲痛中奮發振作,得到情感的滿足和心靈的暢快,使性靈得到陶冶、凈化和升華,從而得到多方面的審美快感。悲劇的藝術,它給人一種悲感、美感,但是悲中有快樂,有啟迪,有教誨,是一種特殊的美感。
這類具有悲劇美的文學作品是很多的,古今中外都有,各種體裁都有,它們具有無窮的悲劇美感,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探索,去品味,去感悟,去體會。如《詩經·氓》,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失街亭》,話本《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艾青的詩《大堰河——我的保姆》,魯迅的小說《祝福》、《葯》、《孔乙己》、《故鄉》、《阿Q正傳》,沈從文的小說《邊城》,關漢卿的雜劇《竇娥冤》,孔尚任的傳奇《桃花扇》,曹禺的話劇《雷雨》,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莫泊桑的小說《項鏈》,莎士比亞的著名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甚至還有帶著或濃郁或淡薄的悲傷情調的一些作品,如韓愈的散文《祭十二郎文》、朱自清的《背影》、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等。這些帶著悲傷情調,具有悲劇美的文藝作品使人感動,使人悲傷,使人流淚,使人深思。
我們應該怎樣鑒賞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悲劇美呢?我認為,鑒賞悲劇作品的美感,品味其豐富深刻的悲劇美,可從以下幾點來把握:

1、通過故事情節把握悲劇人物的類型

悲劇作品從所表現的人物類型上可分為英雄人物悲劇、小人物悲劇和反面人物悲劇。如項羽在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下霸王別姬,自刎烏江,成為「失敗的英雄」;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為人類而受刑,被馬克思譽為是「哲學日歷上最高的聖者和殉道者」;岳飛、文天祥等精忠報國,卻被奸臣弄權害死。這些都是英雄人物的悲劇,英雄的英勇壯烈的行為和凄涼悲壯的遭遇命運表現出強烈恢宏的悲壯美,引起我們深沉的感慨和深遠的思考,給人無盡的感染、啟迪和教誨。魯迅小說中塑造的祥林嫂、阿Q、孔乙己、涓生和子君等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下層勞動婦女、貧苦農民、知識分子,他們的悲慘遭遇和不幸死去,讓人一灑同情淚,生發出憐憫和哀傷,透視出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冷漠和罪惡,是一種令人同情,引人深思的小人物悲劇。特別是祥林嫂,一個勤勞善良、忠厚老實的農村勞動婦女,她備受生活的打擊,丈夫死去又被迫改嫁,社會要求她守節但又不讓她守節,而在夫死子亡後還要承受迷信思想和貞節觀念的糾纏和折磨,且被冷漠的人們奚落、嘲弄,「想做奴隸而不得」,失去了做人的一切權力,最後只有寂然死去。其悲劇具有典型性,是典型的小人物悲劇。別里科夫害怕社會變革,害怕新生事物,竭力維護沙皇專制統治,成為沙皇統治的幫凶;麥克白戰功赫赫卻弒君篡位,成為一個「具有偉大靈魂的壞蛋」。別里科夫的死、麥克白的墮落等給人一種震驚和思考,人性的蛻變和丑惡竟會達到如此地步!他們的悲劇則屬於反面人物的悲劇。

2、根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分析悲劇產生的原因

悲劇作品從人物悲劇命運造成的原因上可分為性格悲劇、命運悲劇和社會悲劇,其實都是社會悲劇。如魯迅的小說都寫的是平常人和平常事,悲劇主角都是社會底層的普通人——舊中國勞動婦女、貧苦農民和下層知識分子,而他們的悲劇命運都是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和毒害而產生的,是由當時的社會環境決定的,其悲劇命運令人戰栗,令人深思,是典型的社會悲劇。諺語曰,「性格即命運」,即人物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決定什麼樣的命運。也有些悲劇的原因主要源於主人公個人的性格因素,如軟弱、憂郁、虛榮、輕信等,但也離不開社會的影響,因為人是社會的人。如《項鏈》中瑪蒂爾德的人生悲劇看似偶然的命運悲劇,連作者也說:「人生是多麼奇怪,多麼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但我們深入思考,你會發現,她的悲劇在偶然中帶有必然性,這是由於她內心的思想性格中受到了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嚴重毒害和侵蝕,而且根深蒂固,勢必造成她「片刻虛榮,十年艱辛」而執迷不悟的人生悲劇。同時,這又和當時法國資產階級上流社會愛慕虛榮,重色輕才的社會環境和價值取向是分不開的。

3、深入領會主人公的悲劇命運給人的啟迪和教益

悲劇文學除了以情感人之外,還能通過它所包含的社會內容本身引起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去思索這個悲劇形成的主客觀因素和社會、思想根源,並以之作為人生的教科書,避免重蹈他人人生悲劇的覆轍。所以,悲劇的美感除了感性的情緒感染作用外,更有理性的人生啟迪和指導作用。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人從作家創作的的悲劇故事中受到了真善美的啟迪和教益。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劇根源,主要是由於封建禮教思想(貞節觀念、迷信思想)的毒害;《項鏈》中瑪蒂爾德的悲劇源於資產階級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腐朽思想毒害;《套中人》中別里科夫的悲劇源於沙皇專制思想的毒害等。這些悲劇讓人認識和感悟到:落後、愚昧、腐朽的思想會毒害人,造成人生的悲劇。這就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能解放思想,破除迷信,追求進步,更加富有智慧的生存生活。

4、深入理解和領悟作家的創作意圖和審美理想

悲劇文學的美感,一方面來自悲劇所包含的社會內容本身,它給人情緒感染,給人思想啟迪和教益;同時,又來自作家、藝術家的創造;創造又源於他的創作意圖和審美理想。如曹禺談《雷雨》的創作時說:「在黑暗的舊社會里我捱過了大半生。……那個時候,我是想反抗的。我因陷於舊社會的昏暗、腐惡,我不甘模稜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筆。《雷雨》時我的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曹禺選集〉後記》)可見,《雷雨》這部悲劇的創作意圖正是以血緣、愛情和階級矛盾的糾葛來揭露和批判封建舊中國家庭的黑暗和丑惡。魯迅的小說《葯》寫了華夏民族的悲劇,其創作意圖正如魯迅先生自己所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我怎麼做起小說來》)巴金的小說《家》寫了高覺新、鳴鳳、錢梅芬等人的悲劇,控訴了封建大家庭及封建思想的罪惡,並深刻的指出「青春是美麗的東西」。巴金說:「我寫《家》,就象在挖開回憶的墳墓。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就常常被迫目睹一些年輕的生命橫遭摧殘,得到悲慘的結局。」「我要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訴』。」作者對封建制度的控訴,對青春的歌頌和贊美正是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審美理想。所以,深入地理解和領悟作家的創作意圖和審美理想,更能加深我們對悲劇作品的認識,更能增強我們對其悲劇美的領悟。

7. 誰能告訴我「泰坦尼克號」建造的歷史背景和沉沒的原因

泰坦尼克號建造於北愛爾蘭的最大城市貝爾法斯特的哈南德·沃爾夫造船廠。船體於1911年5月31日下水。她也是白星航運(White Star Line)公司在同一造船廠建造的奧林匹克級汽船的第二艘船。在當時是最大最有聲望的載人遊船。泰坦尼克號有260米長,28米寬,重大約46000噸。盡管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間導致了更大的總噸數。她的船體還是和她的前輩奧林匹克號一模一樣大。船上有899名船員,可以運載3300名乘客。因為她也運送郵件,所以也叫皇家郵汽船泰坦尼克號。同樣碩大無比的4個煙囪中只有3個真正工作。剩下那個是個陪襯,唯一的實際用途是作為主廚房的煙囪。 泰坦尼克號在當時是無可比擬的奢華。盡管她不是第一艘提供甲板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和升降梯的船,她竭盡全力提供了以前從未見過的服務水平。對一等艙的乘客,她提供了3台升降機;作為一種革新,她給二等艙的乘客提供了一台升降機。經濟艙的乘客仍然需要爬樓梯。她最著名的一個特點就是她豪華的樓梯了。詹姆士·卡梅倫在他的電影中忠實的再現了這個樓梯。泰坦尼克號被認為是一個技術成就的定點作品。16個水密(不進水的)艙防止她沉沒。一個船員在航行中對一個二等艙女乘客西爾維亞·考德威爾說:「就是上帝親自來,他也弄不沉這艘船。」

1912年3月,當時英國一家叫白星的海運公司投資建造了世界最大最豪華的一艘客船--「鐵達尼號」(即「泰坦尼克號」),這船泊位46328噸,排水量達66000噸,是當時世界上唯一超過4萬噸的客輪。船長259米,最大寬度為28米,舵重超過100噸,一共有3隻槳。中間的船槳最大,重22噸,兩側共有40噸重,3隻船槳葉長均超過7米。船的內部有16個防水室,是利用水密室建成的。這種水密室可以利用電氣或人力,將浸水的危險程度降到最低限度。換句話說,在這16個防水室中,如果有1-2個浸水,那麼,巨輪依舊安然無恙。鐵達尼號上有超水準的世界級豪華舞廳、酒吧、吸煙室、游戲場、游泳池等等,設備極為奢靡華麗。客艙里有高級豪華吊燈,地板上有厚厚的阿富汗真毛紅毯,甚至連天花板也叫人不忍移開視線,那裡有淡雅素潔的裝飾畫。人隨便在哪把坐椅上坐下,頭一仰天,幾乎半天時間都是這個姿勢了,這真是名副其實的「海上璇宮」。 鐵達尼號從英國駛向紐約,船上共2208人,其中乘客1316人,船員892人。 海上風平浪靜,鐵達尼號在大西洋上順利航行,如果照這種速度,她可能會創下新的橫渡大西洋的紀錄。因此,船長船員都十分興奮。而乘客們也盡情地享受著舒適愉快的海上之旅。從莎山布頓港出航的第5天,也就是4月14日夜,鐵達尼號以每小時23海里的高速航行。在大西洋上,深夜11時40分,鐵達尼號突然撞上游離的冰山,發也悲慘的撞擊聲。隨後,船體大幅度地搖晃著,船內的器皿撒了滿地,玻璃的破碎聲夾雜著乘客們悲慘叫聲,鐵達尼號充滿了恐怖與驚慌。走廊上、甲板上和樓梯口處,擁擠著逃生的乘客,剎那間,船上一片混亂。 凌晨0點15分,鐵達尼號發出第一聲SOS求救信號,0點45分,信號彈發出之後,救生艇開始放入水中。已接近半瘋狂狀態的乘客們,爭先恐後地登上救生艇。然而僧多粥少,鐵達尼號上只有20隻救生艇,於是男人們決定先把婦女和兒童送上救生艇,他們自己則留在船上,愛德華·史密斯船長也和其他男人們一道留在船上,與鐵達尼號同生死。 凌晨2點20號,自稱為「不沉之船」的鐵達尼號,帶著1513名乘客和船員,一起葬身大西洋底。海面上先是湧起一個大大的漩渦,但不久,漩渦消失了,海面上又恢復了平靜,好像未曾發生過任何事情,獲救的695人,不過是全部人數的1/3。 事實上,在鐵達尼號沉沒之前,有許多人預知他的沉沒將會發生。當時,英國茂名的實業家約翰·歐納,因為一筆商業貿易必須趕回美國,他好不容易弄到鐵達尼號的船票,那是1912年3月23日的事,當時鐵達尼號的處女航引起了社會的大騷動,要想弄一張船票並非易事。但是在動身的前10天,歐納連續兩個晚上做了同樣的一個不吉利的夢。夢中看見鐵達尼號沉沒在大海之中,許多大人小孩被無情地拋向海面。歐納被這個夢困擾著,感到十分不安,終於取消了旅行。 住在加拿大維尼培克市的教會牧師查爾斯·摩根,也做了巨輪沉沒於大海的噩夢。 海難發生的下午,摩根牧師為思索傍晚禮拜的內容思考了許多,疲倦之餘便打起盹來。他在夢中看見一個駭人的景象:有一艘巨輪航行於海面上,突然天空轉暗,濃霧彌漫,這艘巨輪在迷霧中撞上冰山,甲板上充滿了求救的吶喊、嚎啕大哭的人,人們爭先恐後地登上救生艇。最後,這艘巨輪傾斜著沉入海底,這時候,甲板上傳出贊美歌。「鐵達尼號」沉沒之後,全世界為之轟動,各種猜測紛紛出籠,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木乃伊的詛咒」了。

1900年左右,考古學者在埃及古墓中發掘出一具石棺,石棺上刻著這樣的咒語:「凡是碰到這具石棺的人,都會遭難。」不過,熱心研究的考古學者並不在意咒語的內容,依舊打開了石棺,石棺中躺著一具有數千年歷史的木乃伊。 當時石棺被運到英國,展示在大英博物館中供民眾參觀。可是不久後,當時一位參與考古的成員回到英國突然莫名其妙地猝死了;後來參加發掘石棺的考古學家也接二連三不明不白地去世。於是博物館決定將石棺移至民眾看不到的地方去,以避開聞名而來的大批好奇的參觀者。10年之後,一位富有的美國實業家,欣聞這一消息,要求博物館將石棺和木乃伊賣給他。最後,這位實業家如願以償,終於購得石棺和木乃伊。當他想把他們運回美國的時候,剛好碰上了「鐵達尼號」處女航,因此他便將石棺和木乃伊托鐵達尼號運送。但是當時沒有人注意到,石棺上咒語的最後一句是凡碰到這具石棺的人都會遭難,「將被海水吞沒」。

相不相信僅作參考!

8. 《泰坦尼克號》為什麼能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泰坦尼克號》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中的經典,主要是因為劇情設定;劇情中對於愛情的大膽歌頌,同時也有對生的渴望和死的恐懼,電影的表現是讓女性和孩子先走,男人像紳士一樣從容赴死。

《泰坦尼克號》商業是左膀,愛情是右臂,對於愛情的大膽歌頌,超越了那個年代觀眾對愛情片尺度所能想像的范圍,。影片所表現的愛情,沒有貧富差距限制,看重一見鍾情,渴望瞬間燃燒;

(8)為什麼還要創造泰坦尼克號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912年4月10日,號稱 「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開始了自己的處女航,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富家少女羅絲(凱特·溫絲萊特飾)與母親及未婚夫卡爾坐上了頭等艙;另一邊,放盪不羈的少年畫家傑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也在碼頭的一場賭博中贏得了下等艙的船票。

羅絲厭倦了上流社會虛偽的生活,不願嫁給卡爾,打算投海自盡,被傑克救起。很快,美麗活潑的羅絲與英俊開朗的傑克相愛,傑克帶羅絲參加下等艙的舞會、為她畫像,二人的感情逐漸升溫。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面臨沉船的命運,羅絲和傑克剛萌芽的愛情也將經歷生死的考驗。

9. 《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為什麼能成為經典

因為《泰坦尼克號》不僅僅是一部普通的災難片,它其中還包含至死不渝的愛情、溫暖人心的親情以及堅守到最後一刻的敬業精神,裡面一個個觸動人心的小鏡頭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在這場災難中,富人和貴族們可以乘坐救生艇逃離災難,但窮人們只能在災難面前苦苦掙扎。令觀眾印象深刻的是,即使災難已經開始發生了,船艙上的演奏樂隊卻鎮定地為乘客們演奏到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那對年邁的老夫妻在床上緊緊相擁著等待死亡的來臨,母親安撫著自己的孩子們安靜地睡去……有些人畏懼死亡,但在面對死亡,他們選擇坦然地面對。而男主為了讓女主成功地活下去,選擇獨自沉入海底,兩人在面對生死離別時的一番對話感動了不少觀眾,女主也實現了自己答應男主好好活下去的諾言。

因此,《泰坦尼克號》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不僅僅是因為它描述了一段凄美、至死不渝的愛情,它表現更多的是歐洲國家殘酷的等級階層,以及世間的冷暖。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還要創造泰坦尼克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