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龍格龍唱法是誰發明的

龍格龍唱法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7-26 00:01:35

A. 是誰發明了歌曲呢》

中國音樂起於何時?這個問題頗難確定,據古籍所載,伏羲女媧時,已有「琴」、「瑟」、「簫」的發明。這時的「琴」即是現在所講的「古琴」之前身。圍繞古琴所作的詩所發生的故事不計其數,有詩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的故事,可見琴聲乃心聲。古琴在國樂中佔有極高的地位。「箏」之淵源於「瑟」,與「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其在春秋戰國之際流行於秦,故史稱「秦箏」。「箏」之音色華麗優美,明亮抒情,善於表現行雲流水的意境。今天我們將「琴」、「箏」並置,呈現在您的眼前,願您能在悠悠琴聲中,領略到華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淵源及厚重的藝術底蘊。古琴,亦稱七弦琴,或絲桐、綠綺等,因縛弦七根又稱「七弦琴」。琴體由面板和底板膠合而成,形狹長。弦外側的面板上嵌有十三個圓點的「徽」。唐朝詩人劉長卿詩句:「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其「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泠泠」則指的是古琴的音色。

今天和人言及中國古典音樂和西方古典音樂的時候,有人人為在近來的兩三百年的時間里,中國的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已經在走向一種沒落,不僅是各種樂器沒有發展,就連作曲家也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才出現的,更不必說各種樂譜(更有甚者竟然說中國根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樂譜)。

就鋼琴一種樂器而言,早在BAROQUE時代,已經有一個發展的雛形,然後在經過古典,爛漫,現代,甚至後先代,其工業已經發展到相當的地步,其音色音調都已經相當完美精確了,而中國的古典樂器確實一直裹足不前的。

可我認為中國的傳統古典音樂一方面有工業的因素在裡面,同時也和中國的傳統思想在裡面。首先,中國對於藝人是一種歧視態度;其次,傳統的思想里是力求簡約無為清凈閑適的不象西方的力求嚴謹細致:關於中國的樂譜如廣陵散樂府詩經宋詞元曲比比結實,只不過現在所謂的樂譜部分已經失傳,而只留下了文學部分了……等等,我並沒有說中國沒有樂譜,我和你一樣是反對說中國沒有樂譜這么一說的,我知道中國古代的記譜方法是用宮商角子羽這些文字來記譜的,包括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元曲都是有譜的只不過,在儒教統治的古代,藝人一直處在三教九流的最底層,和妓女一般,只是比花子高一些,所以那些中國古典的個種藝術形式都只是以一種文學的形式流傳下來的(萬班皆下貧,惟有讀書高)。所以才給那些只有半吊子的所謂漢學家看成是中國根本沒有古典音樂。

對於,古典音樂,我的一個觀點是中國的藝術是高於西方藝術的,他之所以不讓西方的,或者只崇尚西方文化而對自己文化毫無研究的人們接受,是因為中國文化是一種綜合的包羅萬象的文化藝術,他是被西方劃分政治哲學藝術社科天文等等學科的綜合體,例如一首古詩詞他同樣又是一種哲學觀點的體現,又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古詩詞的唱法據說已失傳了)等等:同樣古代的士人如果靠上功名,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他可能作為政治家同時有時文學家,軍事家改革家(中國原先的文人都是博覽群書的,其實就只一篇文章中原本就有很多方面的知識道理)天文學家地理學家等等;如果官場失意的話他就有可能成為藝術家棋手甚至醫生(歷來的古代文人當中有很多都是擅長歧黃之術的)。

古琴美學思想中的道家思想
道家對古琴美學思想影響深遠。《老子》崇尚自然為美,排斥人為之樂、有聲之樂,推崇「淡兮其無味」的音樂風格,倡導自然、無為、體現道之精神的「大音希聲」。莊子繼承了《老子》的自然觀,主張「法天貴真」,對束縛人性、違反自然的儒家禮樂思想進行了毫不留情地批判(見《駢拇》、《馬蹄》等篇)。但莊子並沒有完全否定有聲之樂,而是提出「中純實而反乎情,樂也」的命題,要求音樂表達人之自然情性,而不應拘於人為的禮法。基於此,《莊子?大宗師》所載子桑「父邪,母邪?天乎,人乎」的悲歌在古琴審美中就不但實現了對情的肯定,而且實現了對悲樂的肯定,《莊子?讓王》中提出的「鼓琴足以自娛」的命題,則強調了古琴音樂的娛樂作用、審美作用。

老、莊上述思想滲透在其後古琴美學思想的各個方面。《老子》「淡兮其無味」的思想被阮籍、嵇康、白居易、周敦頤、徐上瀛等人吸收、發展,在音樂審美上形成對「淡和」之樂的崇尚,限制了古琴音樂風格的多樣性,對古琴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消極影響;《老子》「大音希聲」的思想則為陶淵明、白居易、薛易簡等人所繼承,使崇尚「希聲」之境成為眾多琴人追求的目標;莊子「得意而忘言」的思想被陶淵明等眾琴人所繼承,使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成了古琴音樂審美中的重要特徵;老、庄對自然之美的推崇為嵇康、陶淵明、李贄等多人繼承,使古琴美學思想重視人和自然的聯系,追求人和自然的統一;莊子以自由為美、音樂可自由表達感情的思想又被嵇康、李贄等人發展,提倡音樂要成為人們抒發心聲的藝術,而不是封建統治的工具。另外,老、庄明哲保身、退隱出世的思想也對古琴美學思想有一定的影響。

《老子》「淡兮其無味」、「大音希聲」的觀點受到琴人的一致推崇,對古琴音樂審美產生了重大影響。「淡」出自《老子?三十五章》「道之出言,淡兮其無味」。文獻顯示,《老子》提出「淡」的范疇後,在漢代之前並未引起大的反響。魏晉之後,經學受創,玄學盛行,「淡」之審美受到重視,所以阮籍說「道德平淡,故五聲無味」,提倡恬淡之樂,排斥美聲、悲樂。至唐,「淡」開始被較多地用於形容琴樂風格,「清泠由本性,恬淡隨人心」、「曲淡節稀聲不多」、「古聲淡無味,不稱今人情」、「入耳淡無味,愜心潛有情」、「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等琴詩表明恬淡之音已被唐人作為古樂、雅樂的標志而受到推崇,在古琴音樂審美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宋周敦頤援道入儒,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對《老子》的思想加以吸收、融合,提出「淡則欲心平,和則躁心釋」的「淡和」說,從而使「淡和」成為儒、道兩家尊崇的音樂審美觀。「淡和」審美觀既與道家恬淡的主張相符,又與儒家中和的主張相合,所以被眾多琴人所接受。宋真德秀在《贈蕭長夫序》中就竭力贊揚古琴「希微」、「寥寥」之風格,明嚴天池也說:「惟鼓琴,則宮商分而清和別,鬱勃宣而德意通,欲為之平,躁為之釋」(《琴川匯譜》)。徐上瀛則認為「琴之母音,本自淡也」,「琴聲淡則益有味」,並說「淡」就是要「使聽之者游思縹緲,娛樂之心,不知何去」(《溪山琴況》)。清汪

B. 鬼叫式(魚刺卡在喉嚨上)的搖滾唱法是誰發明的,真的好聽嗎

很多嗓都有點像,我估計你說的是核嗓,那你要是聽死亡金屬,黑金屬不更受不了了啊。話說我還是喜歡90年代中國土搖,比現在的好

C. 誰是中國風的發明者

當然是王力宏啦,可是真的很可悲,因為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啊!!

我想是力宏太低調了吧,可是這只是其中之一的原因,只是有些人可以的去吹捧而已,而掩蓋了事實!!!

力宏2000年 就開始做中國風,這是鐵的事實,QQ采訪 也播過,其實早就有人在網路里寫了,只是被某些人刪了啊!!

D. 視唱與練耳是誰發明的求答案

說個題外話。視唱練習簡單地表達是Sight Singing,歷史上還有一些專有名詞,例如Slofeggio。凡學音樂,特別是聲樂,都需要練習唱音高,不存在發明者。據格羅夫詞典介紹,首調唱法和固定調唱法一直並存,直到20世紀仍在爭議。首調唱法最初是入門訓練的有效手段,後來被誤解為不專業的方法而冷遇,近代又重新受到重視。

E. 請問保衛黃河中龍格龍格那裡怎麼唱啊,有沒有那個的純伴唱能不能發一下啊,急用。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謝

跑男第五季 2017—05—12那一期(第五期)就有他們黃河大合唱的片段,我記得有一節還是有個老師專門叫他們唱這個隆各隆各,你可以去看一下

F. 像Linkin Park這種咆哮式的唱法,是誰發明的誰最先開始唱

Cradle
of
filth樂隊該樂隊為黑金屬/歌特金屬
主唱Cof用水喉唱法來演唱
水吼唱法是搖滾界中最難最難的唱法
它比黑嗓子
尖嗓子
死喉
都要難
而且Cof用這魔鬼般的發聲方式運用的巧妙絕倫
在rock
am
ring
2006中他
在現場
水喉和黑嗓來回交替在一首歌中反復的唱
強死了
在他們做著名的作品
From
the
cradle
of
the
enslave中
他利用水吼的優點發出了雙重音
他的唱功實在是超出了生理
lp的唱法可以參考cof。lp唱法類似於死喉。
難度不大,但是他的中氣很足,聽起來就比較過癮。

G. 保衛黃河歌詞 龍格 唱法

歌曲:保衛黃河

歌手:中央樂團合唱團

填詞:光未然

譜曲:冼星海

龍格唱法(朗誦+歌詞)

朗誦:

中華民族的兒女啊,誰願意像豬羊一般

任人宰割,我們抱定必死的決心

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歌詞:

風在吼,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風在吼,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風在吼,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

高粱熟了,萬山叢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

游擊健兒逞英豪,端起了土槍洋槍

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家鄉

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風在吼,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7)龍格龍唱法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保衛黃河》,該歌曲收錄在專輯《穿過硝煙的歌聲 男女聲合唱》中,由恆大音樂公司發行於2017-10-01,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該歌曲其他版本

1、曹丁演唱的《保衛黃河》,該歌曲收錄在專輯《黃河大合唱》中,1996-12-01發行,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2、霍勇演唱的《保衛黃河》,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放心吧 祖國》中,由明日明星公司發行於2016-11-01,該張專輯包含了8首歌曲。

H. 保衛黃河有龍格龍格的全曲,急求,爺爺參加合唱團學不會,想讓我給下載個有龍格龍格的全曲,我找不到啊!

請在此輸入您的回答

I. 通俗唱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又是誰發明的

通俗唱法(又名流行唱法)始於中國二十世紀30年代得到廣泛的流傳。其特點是聲音自然,近似說話,中聲區使用真聲,高聲區一般使用假聲。很少使用共鳴,故音量較小。演唱時必須藉助電聲擴音器,演出形式以獨唱為主,常配以舞蹈動作、追求聲音自然甜美,感情細膩真實。
通俗唱法以青年為中心,可以說是:寫青年,唱青年。青年唱,青年聽。
古己有之的那種通俗唱法,並非我們目前所指的典型意義的通俗唱法。現代通俗唱法,有兩個重要的特性,一是它風格樣式國標化;二是它與現代高科技電子技術結合。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政治經濟上的改革開放,文化上的禁錮被解除,國門大開,首先是港台通俗音樂一擁而進,形成熱潮。這決不僅僅是因為年輕人在經濟上的獨立,而是由於流行音樂有青春活力。展示了人們是如何生活的意願。
同時,一大批通俗歌手不斷涌現,並風格各異,五彩繽紛。通俗歌曲從此也受到了國家和人民以及音樂界的極大關注和重視。

閱讀全文

與龍格龍唱法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