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硬膜外麻醉的發明者

硬膜外麻醉的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07-25 18:56:26

『壹』 硬膜外麻醉

你要做好三步,第一定位(抹清楚穿刺點)第二垂直(針尖與病人背部平面垂直)第三進針(進針時一定要在脊上韌帶中央注意這里不要往脊柱兩邊跑了,必要時可以先用破皮針穿破或者用穿刺針稍轉一下就過去了。)只要做到以上三點就沒問題了。成人就3到4厘米

『貳』 硬膜外麻醉6小時可以坐起來了嗎

對比分析全身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對老年患者術後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docx對比分析全身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對老年患者術後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胡元元賴長君曾明亮(寧都縣人民醫院江西寧都342800)【摘要】目的:對應用硬膜外麻醉與全身麻醉兩種方式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實施麻醉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研究。方法:選擇在我院就診的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8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平均每組41例。採用全身麻醉方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麻醉;釆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對研究組患者實施麻醉。結果:研究組患者在手術後6小時、12小時、24小時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人數明顯少於對照組;老年手術麻醉效果明顯優於對照組。結論:應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實施麻醉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關鍵詞】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手術老年【屮圖分類號】R2【文獻標號】A【文章編號】2095-7165(2015)07-0293-02在麻醉過程屮導致廣發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可能性較大,老年患者出現這一問題的可能性更大,不同麻醉方式對患者的認知功能所產生的影響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屬於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兩種麻醉技術。本次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應用硬膜外麻醉與全身麻醉兩種方式麻醉的效果進行研究。1資料和方法1 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月一2015年1月在我院就診的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8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平均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屮男性24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62-87歲,平均年齡(715±12)歲;患者體重43—75kg,平均體重(52 4±1 9)kg;發病至手術時間1—7天,平均發病時間(24±0 6)天;研究組患者屮男性26例,女性15例;患者年齡61-89歲,平均年齡(717±13)歲;患者體重44—73kg,平均體重(526±18)kg;發病至手術時間1—8天,平均發病時間(2 5±0 7)天。上述自然指標研究對象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 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1 2方法麻醉前半小吋兩組均通過肌肉注射方式給予0 5mg的阿托品,開放靜脈通道,以1OmL/min的速度輸注乳酸林格氏液。對照組患者:實施全身麻醉,採用咪達倫卩坐、依託咪酯、***、維庫澳鍍四種葯物進行麻醉誘導,劑量標准分別為0O4mg/kg、0 3mg/kg>5μg/kg、2mg,麻醉成功之後實施氣管插管操作並連接好呼吸機。研究組:實施硬膜外麻醉,選擇患者的1一2腰椎間實施穿刺操作,然後給予3mL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接著給予2mL/次的標准給予濃度為0 375%的羅帕卡因,直到麻醉水平達到麻醉平面之後為止[1]。1 3麻醉效果評價方法手術由於患者出院持續劇烈的應激反應而不能繼續進行為無效;雖然患者偶爾有輕度應激反應,但手術仍能堅持進行為有效:手術可以順利進行,患者完全沒有應激反應為顯效[2]。1 4觀察指標選擇兩組在手術後6小時、12小時、24小時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人數、老年手術麻醉效果等作為觀察指標。1 5數據處理方法計量資料用(x±s)形式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X2檢驗。用SPSS18 0統計學軟體處理數據,P<0 05,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2結果2 1在手術後6小時、12小吋

『叄』 什麼是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即硬脊膜外神經阻滯麻醉。

操作方法如下:

(1)側卧位,兩手抱住膝關節,下頜緊貼前胸,成屈曲狀。

(2)按手術要求在第10胸椎至第4腰椎刺突之間,選擇好脊椎間隙,先作局部麻醉,用勺狀穿刺針頭穿刺。穿刺方法有二:①與脊柱成垂直方向刺入硬膜外腔,稱直入穿刺法;②從脊椎旁斜行刺入,稱側入穿刺法。

(3)穿刺時主要根據阻力的改變來判斷所經過的層次。當遇到黃韌帶時阻力增大,有堅韌感,這時抽出針芯,接上帶有小量空氣(或生理鹽水)的針筒,小心地繼續進針,穿破黃韌帶時有「脫空感」,利用硬脊膜外腔的負壓將針筒內的空氣吸入腔內,並觀察針筒頭部的液平面變化,若隨著負壓的變化而波動,則說明已進入硬脊膜外腔。如無負壓等現象,則繼續進針,若發現腦脊液,即說明已穿過硬膜外腔,進入了蛛網膜下腔,穿刺即告失敗而應放棄。

(4)確已證明在硬膜外腔,則分次注入麻醉葯。常用麻醉葯有2%利多卡因(又稱賽羅卡因)或2%地卡因,內加0.1%腎上腺素0.1~0.2mL。利多卡因一般成人單次用量不能超過500mg,地卡因單次用量不超過60mg。對持續性硬膜外麻醉可按手術要求陸續分次給葯。麻醉的全過程應密切注意掌握病人的反應及麻醉平面的變化。

(5)如需作持續性硬膜外麻醉,先取與勺狀針頭大小相應的輸尿管導管一根,預先測試是否通暢,並測好長短尺寸。將勺狀針頭的斜面向上(或向下,按手術要求而定),輸尿管導管從針腔內插入硬脊膜外腔後,邊拔出針頭,邊緩慢將導管向硬脊膜外腔推進,導管留在硬膜外腔內3~5cm即可,不要過長。在拔勺狀針頭時切勿將導管帶出腔外,從導管內試注少量麻醉葯約2mL,如無阻力,局部不隆起,亦無液體外溢,即證明導管仍在外腔內。最後將留在體外的導管用膠布平直固定在背部,防止脫出和折曲成角,保證導管通暢及術中給葯。

『肆』 硬膜外麻醉痛嗎

前面幾個人回答都是錯的!

手術過程中人是清醒的,除非給你打了鎮靜的葯(視具體情況而定)

剛開始針頭給你皮下打局麻葯時會有針刺痛,但是接下來的時候就不痛了,基本上不會有難受

請放心!

『伍』 硬膜外麻醉的解剖學基礎是什麼:

硬膜外麻醉一般選用腰4.5椎間隙
腰4.5椎間隙是平兩側髂棘
兩側髂棘連續與脊柱正中交界處棘突之間進針
會依次穿破皮膚
棘上韌帶
棘間韌帶
黃韌帶
就到硬膜外了,穿刺會有突破感。

『陸』 硬膜外麻醉是打在哪裡

呵呵,正好我是學麻醉的,硬膜外麻醉,是指硬脊膜外麻醉,分為後正中穿刺和旁正中穿刺,一般由2~3腰椎棘突間隙穿入,還有骶管裂孔也行。穿過黃韌帶之後會有明顯的突破感,且針管內負壓消失。所謂打穿了,就是已經穿過了硬脊膜,進入硬脊膜下隙,甚至穿過蛛網膜進入了蛛網膜下隙,引起腦脊液流出。

下面的內容是別處復制來的,硬膜外麻醉的手法:
硬膜外麻醉即硬脊膜外神經阻滯麻醉。

操作方法如下:

(1)側卧位,兩手抱住膝關節,下頜緊貼前胸,成屈曲狀。

(2)按手術要求在第10胸椎至第4腰椎刺突之間,選擇好脊椎間隙,先作局部麻醉,用勺狀穿刺針頭穿刺。穿刺方法有二:①與脊柱成垂直方向刺入硬膜外腔,稱直入穿刺法;②從脊椎旁斜行刺入,稱側入穿刺法。

(3)穿刺時主要根據阻力的改變來判斷所經過的層次。當遇到黃韌帶時阻力增大,有堅韌感,這時抽出針芯,接上帶有小量空氣(或生理鹽水)的針筒,小心地繼續進針,穿破黃韌帶時有「脫空感」,利用硬脊膜外腔的負壓將針筒內的空氣吸入腔內,並觀察針筒頭部的液平面變化,若隨著負壓的變化而波動,則說明已進入硬脊膜外腔。如無負壓等現象,則繼續進針,若發現腦脊液,即說明已穿過硬膜外腔,進入了蛛網膜下腔,穿刺即告失敗而應放棄。

(4)確已證明在硬膜外腔,則分次注入麻醉葯。常用麻醉葯有2%利多卡因(又稱賽羅卡因)或2%地卡因,內加0.1%腎上腺素0.1~0.2mL。利多卡因一般成人單次用量不能超過500mg,地卡因單次用量不超過60mg。對持續性硬膜外麻醉可按手術要求陸續分次給葯。麻醉的全過程應密切注意掌握病人的反應及麻醉平面的變化。

(5)如需作持續性硬膜外麻醉,先取與勺狀針頭大小相應的輸尿管導管一根,預先測試是否通暢,並測好長短尺寸。將勺狀針頭的斜面向上(或向下,按手術要求而定),輸尿管導管從針腔內插入硬脊膜外腔後,邊拔出針頭,邊緩慢將導管向硬脊膜外腔推進,導管留在硬膜外腔內3~5cm即可,不要過長。在拔勺狀針頭時切勿將導管帶出腔外,從導管內試注少量麻醉葯約2mL,如無阻力,局部不隆起,亦無液體外溢,即證明導管仍在外腔內。最後將留在體外的導管用膠布平直固定在背部,防止脫出和折曲成角,保證導管通暢及術中給葯。

『柒』 腰麻是怎麼發明

復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雙重特點,以起效快、阻滯完善、肌松好、經濟等優點,目前臨床上應用已逐漸增多〔3〕,但腰麻後可引起生理擾亂,其程度與阻滯平面有密切關系,平面越高,擾亂越明顯,如阻滯平面越過胸10後,常出現血壓下降,嚴重者因腦供血不足而出現惡心嘔吐〔4〕。CSEA產生的阻滯比預計的要廣泛,這可能是由於蛛網膜下腔注葯使得硬膜外腔負壓降低和容積變小,從而平面擴散較廣,為避免平面廣泛,我們採用蛛網膜下腔應用小劑量重比重局麻葯(2ml)將腰麻平面控制胸10~11以下,再加小劑量的硬膜外給葯,獲得了局限的阻滯平面,並在麻醉開始後30分鍾內快速輸液200~300ml,降低了低血壓的發生率。對於腰麻後低血壓,首先補充血容量,如無效可給麻黃素15mg靜注或30mg肌注。本組病例中除個別患者給予小劑量升壓葯外,其餘患者均為用升壓葯。所有病例均採用腰麻硬膜外小劑量麻醉完成手術,此種方法值得推廣。
頭痛是腰麻後最常見的並發症之一,是患者最苦惱的問題〔4〕,但用25G背孔穿刺針操作就沒有這種後顧之憂,頭痛的主要原因是腦脊液丟失造成的,使用這種特殊的細針,避免了腦脊液的丟失,故本組患者無1例發生頭痛。另外,局麻葯液從硬膜外腔擴散到蛛網膜下腔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因此CSEA的用葯量要小於單純硬膜外麻醉的劑量,這與我們的結果是一致的。硬膜外注葯前,應先給試驗量,以防導管誤入蛛網膜下腔,給2%利多卡因3ml,如導管在硬膜外腔,平面最多升4個節段,如置入蛛膜網上腔可能引起廣泛的阻滯平面,也不致引起膈肌麻痹〔3〕。本組病例中未發現導管置入蛛網膜下腔現象。在我國硬膜外麻醉失敗率和阻滯不全發生率為9.55%。在剖宮產患者甚至高達25%以上〔5〕。而CSEA阻滯患者99%獲得了完善的鎮痛〔6〕。CSEA吸取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雙重優點,可達到完善的鎮痛、滿意的肌松,其次小劑量的腰麻和合適的硬膜外阻滯可避免持續的交感神經阻滯和肋間神經麻痹,維持了呼吸、循環系統的穩定,減少了並發症的發生,盡管CSEA有以上優點,但是此方法也有一些缺點:①操作復雜技術要求較高;②硬膜外導管有置入蛛網膜下腔的可能,造成廣泛阻滯;③麻醉平面比單純硬膜外阻滯麻醉廣泛,對循環系統影響較大;④並發症可能多於單純硬膜外阻滯,因為腰麻醉並發症多。盡管有些缺點,但只要引起注意,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復合腰麻硬膜外麻醉,還是值得推廣使用的。

『捌』 麻醉針什麼時候發明的

麻醉不是麻醉針。

說到麻醉,很多人會馬上想到開刀時打一針麻醉葯後睡過去的場景。其實,麻醉不僅是在開刀時很重要,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去世,都離不開麻醉科醫生的幫助。

美國國家醫生節

美國有一個國家醫生節(National Doctor』sDay),就是每年的3月30日。紀念誰呢?紀念第一位施行乙醚麻醉的醫師Long(郎)。他在1842年3月30日為一位手術患者施行了第一例乙醚麻醉。只是他的工作開始沒有報道,所以在很多麻醉教科書里,都是將另一位美國醫生莫頓1846年10月16日在麻省總醫院施行的乙醚麻醉作為現代麻醉的開端。但美國還是尊重發明的。在確認郎是第一位乙醚麻醉的施行人後,美國為他發行了一枚紀念郵票。但他的家鄉人並不滿足,又向國會提交議案,建議將他施行乙醚麻醉的這一天定為國家醫生節。經國會參眾兩院通過後,由美國總統布希(老布希)於1993年簽署總統令,成為美國的國家醫生節。

有史以來,美國的名醫成千上萬,為什麼會選郎醫生做第一例乙醚麻醉的日子來做醫生節呢?那就是大家都認識到,麻醉的發明,對促進人類的健康發展、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所具有的劃時代的意義。實際上,在發明麻醉以前,已經有非常成熟的外科手術技術了,只不過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實施罷了。那時是將病人捆綁在手術台上,或是將患者用酒灌醉,或將其擊暈,甚至放血到休克後再進行手術。這是多麼殘酷的經歷!只是到發明麻醉的這一天,這一切才徹底發生了改變。所以,在莫頓的墓誌銘上寫著這樣的話:「在他以前,手術是一種***;從他以後,科學戰勝了疼痛。」

「我打這一針是免費的」

在美國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小故事:「我打這一針是免費的……」美國著名華裔麻醉學家李清木教授在上海曾經講過這個故事。很多美國人都認為,麻醉科醫生的工作,不過就是給病人打一針、睡睡覺,那麼簡單,怎麼拿的薪水卻是美國醫療行業的第一(平均工資)呢?應該減薪。於是就有了一場非常熱烈的TV辯論。絕大多數嘉賓,一邊倒地支持給麻醉科醫生降薪。這時,出席這次辯論會的麻醉科醫生說了一句名言:「其實我打這一針是免費的……」全場立刻安靜下來。他接著說道:「我打這一針是免費的,我收的費用,和我拿的薪水,不過是打完針後看著病人,不要讓他(她)因為麻醉或手術出血而死去,並保證他們在手術結束後能安全醒過來。如果你們認為我錢拿多了,也沒問題,我打完針走就是了。」從此美國不再爭論麻醉科醫生工資是否太高的問題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麻醉科醫生是手術過程中患者生命安危的保護者。人的生命價值高了,管理這個價值的人的薪水自然也應該高一些。

為每個人出生狀態打分

我們每個在現代醫院出生的人,在他(她)出生時都有一個Apgar評分,滿分是10分,是根據每個人出生時的身體狀態評出的,包括:1.皮膚顏色:全身皮膚粉紅2分,身體紅、四肢青紫1分,全身青紫或蒼白0分。2.心率:大於100次/分鍾2分,小於100次/分鍾1分,聽不到心音0分。3.呼吸:規律2分,慢或不規律1分,沒有呼吸為0分。4.肌張力及運動:四肢活動正常2分,四肢異常亢進或低下1分,四肢鬆弛0分。5.反射:彈其足底,或用其他方式刺激後,嬰兒啼哭為2分,皺眉或其他動作1分,無反應0分。Apgar評分包括出生1分鍾的評分,8分以上為正常,低於7分,則醫護人員會根據情況進行相應處理。5分鍾後還會再次進行Apgar評分,為緊急救治後的結果。有了這個評分標准,使圍產期的醫療工作有了明顯改進,有效提高了新生兒出生前後的醫護質量,為提高整個人類的素質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很多人都以為這個評分體系是哪位婦產科醫生的發明,其實是美國一位偉大的麻醉科女醫師、也就是Apgar醫生的傑作。正因為她對人類社會文明發展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美國也為她專門發行了一枚紀念郵票。

使更多人起死回生

美國醫生Safar,他也是一個麻醉科醫生。他後半生的事業,主要致力於心肺腦復甦的研究,以及在全美消防員、警察、計程車司機以及國家公務員、教師、學生中普及野外條件下的心肺復甦(起死回生)技術。他制定了標准化的心肺復甦步驟,並用ABCD(開放呼吸道、口對口人工呼吸、心臟按壓、除顫)來概括心肺復甦的基本步驟,使得心肺復甦技術在全球推廣,從而挽救了無數生命。他也是外科ICU(重症監護病房)創始人。由於他的貢獻,人們將他譽為腦復甦之父。

注射死刑與安樂死

這里談一下人類社會對死亡方式的選擇和進步,以及麻醉學科在其中的貢獻。有生就會有死,本來是很自然的事。但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卻與生俱來。理想的情況下,死亡應該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或按中國傳統的說法,應該是壽終正寢。但現實中,除了壽終正寢外,還有因災、因病、因傷等的死亡,以及因犯重罪而被處死。更激進的,還有人選擇安樂死。因病死亡的病人,很多在臨終時需要麻醉科醫生進行搶救,是大家都理解的,不再贅述。這里主要介紹一下對犯人執行死刑方式的進步。

死刑的執行,是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的打擊,對法制權威的維護,對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保護。但執行方式,卻有文明與野蠻之分。歷史上,曾經有凌遲、車裂(五馬分屍)、斬首、絞刑等種種殘酷的方式。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注射死刑越來越普遍。而注射死刑的基礎,仍然離不開麻醉,也即是在使死囚犯人麻醉後,再注射使心跳停止的葯物,完成死刑。這無疑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

再談一下安樂死。雖然目前安樂死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還未被大眾接受和獲得合法地位,但它代表的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表明人類能夠有尊嚴地選擇舒適的死亡方式,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又一標志。安樂死的過程,仍然是一個以麻醉為基礎的過程。在有限的幾個能合法施行安樂死的北歐國家中,安樂死也是由麻醉科醫生主持的。可見麻醉科醫生既是為人類「迎來送往」者,又是在您需要得到幫助時為您保證安全、解除痛苦者,是不是也應該得到更多一點的尊重呢?

首腦的隨行醫生

多年前的一次大型國際會議上,筆者曾接待某國首腦的隨行保健班子,他們是兩個人,一位麻醉科醫生,一位麻醉科護士。事後有領導問我,這位首腦為什麼只帶麻醉科醫生?我說這也很好理解。因為這位領導年齡不大,平時又喜歡鍛煉身體,沒有什麼慢性病,當然不用帶專科醫生。而從安全考慮,首腦出訪可能遇到的危險,不外乎車禍、槍擊、爆炸等,在這些事件中一旦受傷,能在第一時間挽救生命的是麻醉科醫生。所以其保健班子全為麻醉科工作人員,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傑克遜與麻醉管制葯

一代天王傑克遜突然死了。警方在反復調查後確認,他的私人保健醫生疑犯過失殺人罪。那麼,傑克遜到底是怎麼死的呢?原來,傑克遜有嚴重的失眠,每天都要使用大量的安眠葯才能入睡。事發當天,傑克遜仍然無法入眠,遂請他的私人醫生為他用葯。在使用多種催眠葯仍無效後,傑克遜要求他的醫生為他注射異丙酚(一種快速起效的麻醉誘導葯物,能迅速誘發類似自然睡眠的睡眠狀態,但也使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呼吸停止)。他的醫生為他注射了異丙酚後,就離開他去了洗手間。等他回來時,傑克遜已停止了呼吸。由於他不是麻醉科醫生,無法有效施行心肺復甦(CPR),遂使一代天王絕塵而去。檢方之所以認定傑克遜的私人醫生犯過失殺人罪,是因為異丙酚屬於麻醉管制葯,只有麻醉科醫生才可以使用。

解除手術後疼痛

多少年來,人們總認為,手術後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近年來,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手術後的疼痛已不再是困擾患者的主要障礙。伴隨著各種新的止痛葯物和鎮痛技術的層出不窮,手術後鎮痛技術的安全性已大為提高,特別是患者自控鎮痛技術的普及,更令患者能根據其自身對疼痛的感受來自己控制給葯,使得手術後鎮痛無論是在安全性還是有效性方面都得到極大的改善。

所謂患者自控鎮痛技術,就是在手術前,由麻醉科醫生根據患者的生理條件、手術部位和種類以及麻醉的方式,選擇適當的手術後鎮痛裝置(主要是經靜脈給葯和經硬膜外給葯的鎮痛泵),在手術結束時開始給患者持續輸入一個背景劑量的鎮痛葯物。如果這個劑量能夠滿足患者的需要,即不用再增加劑量。如果背景輸注劑量不能滿足患者的需要,則患者按下控制按鈕後,鎮痛泵就會根據事先設定好的劑量,給予患者一個補充的劑量。由於這個補充劑量很小,因此不會產生副作用,所以患者非常安全。又因這個補充劑量是在背景劑量的基礎上給予的,所以又非常有效。行文至此,我又想起了美國的莫頓醫生,1846年10月16日,他在美國麻省總醫院的穹頂教室(乙醚教室,ether dome)公開演示了乙醚麻醉,被譽為現代麻醉的開拓者。他的墓誌銘上寫著:「在他以前,手術是一種酷刑;從他以後,科學戰勝了疼痛。」今天,我們又可以說,現代科學真正戰勝了手術後的疼痛。

麻醉在今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領域里,與我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願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健康的體魄,從而遠離疾病的困擾,也盡可能遠離麻醉。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麻醉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主任委員)

『玖』 硬膜外麻醉,麻醉要十幾個小時怎麼未醒

不醒麻醉,好像沒這個說法! 不管是硬膜外麻醉,還是腰硬聯合都沒有這么長時間,肯定是其他問題了

閱讀全文

與硬膜外麻醉的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