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田園詩的詩人是
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
❷ 中國最早的著名田園詩人是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 (365—427)。他也是我國著名的田園詩人。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 (今江西九江市)人。出生於破落官僚家庭,少有「大濟於蒼生」的壯志和「騫翮思遠翥」的雄心。29 歲出仕,曾任江州祭酒、彭澤縣令等職。其間,三出三隱,目睹了門閥士族把持政局、軍閥爭權奪利的社會現實,深感官場的丑惡和仕途的險惡。41 歲那年,他在對污濁的現實完全絕望之後,在 「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的憤慨聲中,最終棄官走向了潔身守志的歸田道路。62 歲時,他在貧病交迫中離開了人世。
他一生創作頗多,現存詩 120多首,散文、辭賦10多篇。其詩多作於歸隱之後,大多歌頌農村田園生活。今存田園詩20 余首,其代表作有 《歸園田居》、 《移居》、《懷古田舍》、《飲酒》《詠荊軻》和《擬古》等。這些詩是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實反映,大都通過隱晦曲折、托古喻今的委婉方式,表達詩人對虛偽、欺詐,互相傾軋的污濁腐朽社會的憎惡和對純潔、幽美、自由、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熱情歌頌勞動和勞動人民,傾訴自己壯志未酬的苦悶和一生遭遇的悲慘不幸,表現詩人絕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的堅強不屈的意志。他在52 歲時寫的 《桃花源詩並記》一詩中,提出了與封建社會相對立的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桃花源的社會理想,表達了勞動人民樸素而美好的願望,與丑惡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雖然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幻想,卻體現了詩人對污濁現實的強烈否定,啟發了人們對黑暗社會的認識,鼓舞了人們反抗不合理現實的斗爭精神。
這些田園詩,藝術成就很高,詩人善用白描手法,通過平凡的生活素材,表現了不平凡的生活情趣,達到了 「意中有景、景中有意」、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其語言平淡自然,質朴精練,深厚含蓄,獨具風格。它沖破了當時籠罩文壇的 「玄言詩」的風氣,為五言詩開辟了新的境界,是中國田園詩的基石,它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有其獨特的地位。作者本人,也因此被稱為「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詩歌和其他作品,在我國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代有成就的詩人,包括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蘇軾、辛棄疾、陸游、黃遵憲、龔自珍等著名詩人,無不從他的創作中汲取營養。他詩中所表現的光明峻潔的人格和堅決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教育了後代文人不屈服於權貴、不與庸俗之流為伍。他的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與李白 「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岸不屈的性格一脈相通。他那 「金剛怒目式」的作品,他那疾惡除暴的精神,給後世作家如辛棄疾、龔自珍等人以巨大的支持和鼓舞。他所開創的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自他以後,田園詩不斷發展,到了唐代,竟形成了「王孟」田園山水詩派。宋代以後,描寫田園山水的詩人更是數不勝數。他的桃花源的理想,對後代如王安石、康與之等人也有積極的影響。他詩歌的藝術影響也同樣廣泛,我國歷代有成就的詩人,很少沒有表示過對他的創作的企羨,受他的藝術的熏陶。
❸ 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田園詩的詩人是
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❹ 田園詩派的開創者是誰
田園詩派的開創者是陶淵明。
在中國文學史上,陶淵明第一個以田園景色和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了大量的詩歌創作,他的田園詩創立了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新流派——田園詩。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田園詩,它自成流派、一直影響後世詩人創作的發展,陶淵明的詩大部分取材於田園生活,來源於陶淵明對田園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於口語,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熱愛躬耕生活之情,語言平淡而自然,朴實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給人一種清新、淳美的感覺、詩情畫意的感受。
田園詩派代表人物:陶淵明、孟浩然、王維。
1、陶淵明
陶淵明長於詩文歌賦,詩歌多描寫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秀作品隱含著他對腐朽統治集團的憎惡和不願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虛無的「人生無常」「樂天安命」等消極思想。另一類題材的詩,如《詠荊軻》等,則表現了他的政治抱負,頗為悲憤慷慨之音。
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他用客觀的記敘方式虛構了一些情節,塑造了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並通過這個故事反映了人民厭惡戰爭和追求和平的生活願望,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
2、孟浩然
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前半生主要居家侍親讀書,以詩自適。曾隱居鹿門山。40歲游京師,應進士不第,返襄陽。在長安時,與張九齡、王維交誼甚篤。有詩名。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而亡。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題材不寬,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雖不無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他和王維並稱,其詩雖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造詣,而且是繼陶淵明、謝靈運、謝眺之後,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孟詩不事雕飾,清淡簡朴,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3、王維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揚了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而獨樹一幟,使山水田園詩成就達到高峰,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維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的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有的表現俠義,有的揭露時弊。一些贈別親友和寫日常生活的小詩,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沈子福歸江東》等
❺ 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田園詩的詩人是誰
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田園詩的詩人是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❻ 我國最早大量創作田園詩的詩人是誰
是陶淵明。
在中國文學史上,陶淵明第一個以田園景色和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了大量的詩歌創作,他的田園詩創立了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新流派——田園詩派,被歷代詩人推崇備至。
古往今來,陶淵明的詩作及藝術對後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田園詩,它自成流派、一直影響後世詩人創作的發展,陶淵明的詩大部分取材於田園生活,來源於陶淵明對田園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於口語,有的近似歌謠: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熱愛躬耕生活之情,語言平淡而自然,朴實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給人一種清新、淳美的感覺、詩情畫意的感受。
❼ 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田園詩的作者是誰
陶淵明吧
❽ 我國最大量早創作田園詩的是誰
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