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但是我認為他們是最具創造性的人

但是我認為他們是最具創造性的人

發布時間:2021-07-25 17:56:17

1. 他是我所認識的最有創造力的人用英語怎麼說用he開頭

He is the most creative among all I know.

2. 你認為具備創造力/創新素質的人是怎樣的

創造力的行為表現有3個特徵:

變通性
思維能隨機應變,舉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著等心理定勢的干擾,因此能產生超常的構想,提出新觀念。

流暢性
反應既快又多,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的觀念。

獨特性
對事物具有不尋常的獨特見解。聚合思維在創造能力結構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所謂聚合思維是指利用已有定論的原理、定律、方法,解決問題時有方向、有范圍、有程序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二者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人們在進行創造性活動時,既需要發散思維,也需要聚合思維。任何成功的創造性都是這兩種思維整合的結果。創造力與一般能力有一定的關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創造能力發展的基本條件,智力水平過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創造力。

另外,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綜合多人研究的結果表明,高創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徵:興趣廣泛,語言流暢,具有幽默感,反應敏捷,思辨嚴密,善於記憶,工作效率高,從眾行為少,好獨立行事,自信心強,喜歡研究抽象問題,生活范圍較大,社交能力強,抱負水平高,態度直率、坦白,感情開放,不拘小節,給人以浪漫印象。

除了智力因素之外,與創造能力關系緊密的另外5個重要的能力分別為:敏覺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和流暢力。具體來說,就是:

(一)敏覺力(sensitivity)

「敏覺力」就是指極其敏銳的覺察能力,當別人變換了你房間的布置,你可以馬上就發現發生改變的地方,而且絲毫不差,這就表示你的「敏覺力」相當強。

(二)流暢力(fluency)

當被問到「茶杯」有什麼用途?」的時候,在限定時間內,能夠想出最多答案的人,就有比較優秀的「流暢力」。

(三)變通力(flexibility)

以一種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個問題.

我們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隨機應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形容變通能力.

(四)獨創力(originality)

指反應的獨特性,想出別人所想不來的觀念.獨特新穎的能力.

(五)精進力(elaboration)

精進力是指能從更精緻、更細密的角度來進行思考的一種能力。例如,在放紙船的時候,有些人懂得在紙船底面塗一層蠟,以防止被水浸壞,這種「多塗一層蠟」的思考,就是精進力的表現。

3. 我是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嗎。。。。(作文題目),該怎麼寫

其實內容就是題目,題目是對內容的一個簡介,這樣吧·就這樣寫吧?寫一些自己的事··這些事你也不知道是否是創造力的表現····但是建議 你的文章有暗示你的你有或者沒有創造力

4. 智慧樹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方法答案誰有謝謝…發我一份

【第一章】 1 【單選題】(5分) 創造的基礎是(C) A. 智能因素 B. 非智能因素 C. 知識 D. 精神人格 2 【單選題】(5分) 創造是指人們首創或改進某種思想、理論、方法、技術和產品的活動。我們可以將人類的創造分為第一創造性和第二創造性,下列屬於第二創造性的是(C)。 A.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B. 勾股定理 C. LED顯示屏 D. 四大發明 3 【單選題】(5分) 人類社會在我們的不斷創造中快速發展,那麼我們不斷實現各種突破性的創造的根本動因是(B)。 A. 創造性動機 B. 創造性需求 C. 創造性行為 D. 創造性目標 4 【單選題】(5分) 創新方法的三階段不包括(D )。 A. 嘗試法 B. 試錯法 C. 頭腦風暴法 D. 疑問法 5 【多選題】(5分) 赫曼全腦模型包括(ABCD)思維類型。 A. 邏輯型 B. 空想型 C. 表現型 D. 紀律型 【第二章】 1 【單選題】(5分) 美國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曾經說過:一個成功者和一個失敗者之間的差別,並不在於知識和經驗,而在於 (B)。 A. 人脈 B. 思維方式 C. 個人素質 D. 能力 2 【單選題】(5分) 愛迪生確定魚雷形狀時,既未作任何調查也未經任何計算,當即提出一種別人意想不到的辦法,這突出體現了創造性思維的(D)特徵。 A. 內容上的綜合性 B. 視角上的靈活性 C. 對傳統的突破性 D. 程序上的非邏輯性 3 【單選題】(5分) 在學習時,雖然也遇到過稍微復雜的數學問題、物理問題,但多數情況下是把類似的問題拿來照搬,也因為這樣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導致解題失誤。這屬於(C)思維定式。 A. 權威型 B. 習慣型 C. 直線型 D. 從眾型 4 【單選題】(5分) 有的人喜歡跟別人唱對台戲,人家說東,他偏往西,好賭氣,費了好大力氣,走了許多彎路還不願回頭。這屬於(C)思維定勢。 A. 從眾型 B. 習慣型 C. 偏執型 D. 局限型 5 【多選題】(5分) 創新思維的特徵主要有(ABCDE)。 A. 對傳統的突破性 B. 程序上的非邏輯性 C. 思路上的新穎性 D. 視角上的靈活性 E. 內容上的綜合性 【第三章】 1 【單選題】(5分) 「紐西蘭動物園遊客進籠「示眾」獅群好奇圍觀。」運用的是(C)思維。 A. 橫向 B. 發散 C. 逆向 D. 縱向 2 【單選題】(5分) 狐狸用了很多辦法,說了很多好話,只為吃到烏鴉嘴裡的肉。運用的是(B)思維。 A. 橫向 B. 收斂 C. 發散 D. 縱向 3 【單選題】(5分) 作為兩種思維方式,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有顯著的區別,在作用上,(B)更有利於人們思維的廣闊性、開放性。 A. 收斂思維 B. 發散思維 4 【單選題】(5分) 在海王星和冥王星的發現過程中,人們按照常規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利用已知的理論對實測數據進行分析,並大膽地推測出了新行星的存在。這種推測利用的是(C)思維。 A. 逆向 B. 橫向 C. 正向 D. 縱向 5 【單選題】(5分) 田忌賽馬中「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之上駟,取君之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終使田忌三局兩勝,得金五千。此妙招利用的是(A)。 A. 橫向思維 B. 縱向思維 C. 正向思維 D. 逆向思維 【第四章】 1 【單選題】(5分) 做夢、走神等屬於(A)想像。 A. 無意 B. 有意 C. 創造性 D. 幻想 2 【單選題】(5分) 由給定事物聯想到經常與之同時出現或在某個方面有內在聯系的事物的思維活動是(C)聯想。 A. 相似 B. 對稱 C. 相關 D. 類比 3 【單選題】(5分) 18世紀著名科幻作家凡爾納寫出了104部科幻小說,書中寫到的直升機、導彈、電視台等在20世紀都已實現。凡爾納幻想的事物70%如今已成為現實,這足以證明(B)是科學創造的前導。 A. 形象思維 B. 想像思維 C. 聯想思維 D. 靈感思維 4 【單選題】(5分) (B)是定義靈感思維的必要特徵。 A. 突發性 B. 獨創性 C. 跳躍性 5 【單選題】(5分) 在文學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創造,畫家繪畫,建築師設計規劃建築藍圖等是(A)的結果。 A. 形象思維 B. 想像思維 C. 靈感思維 【第五章】 1 【單選題】(5分) 在使用頭腦風暴法時,以下哪些行為違反了延遲批判這一原則。(D) A. 反對 B. 支持 C. 質疑 D. 以上全部違反 2 【單選題】(5分) 讓與會者的心情像是獨自外出散步時一樣,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體現了頭腦風暴法的(B)規則。 A. 鼓勵巧妙地利用並改善他人的設想 B. 歡迎各種離奇的假想 C. 追求設想的數量 D. 不做任何有關缺點的評價 3 【單選題】(5分) 頭腦風暴法是由美國創造學家(B)於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表的一種激發思維的方法。 A. 托蘭斯 B. 奧斯本 C. 克勞福德 D. 阿奇舒勒 4 【單選題】(5分) 越多越好!——重數量而非質量,指的是頭腦風暴法基本規則中的(B)。 A. 延遲判斷 B. 數量產生質量 C. 鼓勵巧妙地利用並改善他人的設想 D. 歡迎各種離奇的假想 5 【多選題】(5分) 頭腦風暴法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則包括(ABCD)。 A. 不做任何有關缺點的評價 B. 歡迎各種離奇的假想 C. 追求設想的數量 D. 鼓勵巧妙地利用並改善他人的設想 【第六章】 1 【單選題】(5分) 下面哪些不是問題與創新之間的關系(A)。 A. 問題對創新毫無作用 B. 創造始於問題 C. 問題是創新之母 X D. 問題導致創新的機會 X 2 【單選題】(5分) 受石油工業中用小機器人來探測管道漏洞做法的啟發,製造出各種內窺鏡用於醫療工作,如:胃鏡、腸鏡等。這屬於奧斯本檢核表中的(A)方面。 A. 能否借用 B. 能否替換 C. 能否變大 D. 能否縮小 3 【單選題】(5分) 亨利·丁根將軸承的滾柱改成圓球,發明了滾珠軸承,這一形狀的改變,大大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這屬於奧斯本檢核表中的(A)方面。 A. 能否改變 B. 能否縮小 C. 能否變大 D. 能否借用 4 【單選題】(5分) 在解決某一問題,改進某一物品時,能否先有一個約定的標准,大家都能接受的規定,能使工作效率更高、更方便、更准確。這是和田十二表法中的(B)。 A. 改一改 B. 定一定 C. 搬一搬 D. 反一反 5 【單選題】(5分) 江南春在電梯即將封閉時看到電梯門口舒淇的海報,聯想到電梯門口安電視,造就分眾傳媒,帶來億萬財富。這是和田十二表法中的(C)。 A. 改一改 B. 搬一搬 C. 聯一聯 D. 定一定 本答案由Eric Zhao整理,僅供學習參考。轉載或引用時請保留版權信息。 【第七章】 1 【單選題】(5分) 列舉型創新方法是一種具體運用(C)來克服思維定勢的創新方法。 A. 組合創新 B. 批判思維 C. 發散思維 D. 形象思維 2 【單選題】(5分) 床和沙發組合成的沙發床、鏡子和櫃子組合成的帶穿衣鏡的櫃子、床和箱子組合成的床底可兼做儲物櫃的組合床等,這些發明創造使用了(D)的方法。 A. 希望點舉例法 B. 屬性舉例法 C. 缺點舉例法 D. 成對舉例法 3 【多選題】(5分) 按照所列舉對象的不同,列舉法可以分為(ABCDE)。 A. 屬性列舉法 B. 缺點列舉法 C. 希望點列舉法 D. 成對列舉法 E. 綜合列舉法 4 【多選題】(5分) 屬性列舉法主要從(ABCD)方面進行。 A. 名詞屬性 B. 形容詞屬性 C. 動詞屬性 D. 量詞屬性 5 【多選題】(5分) 列舉法的引申方法包括(ABCD)。 A. 缺點列舉法 B. 希望點列舉法 C. 成對列舉法 D. 綜合列舉法 【第八章】 1 【單選題】(5分) 通過插畫、圖形、圖表、表格、關鍵詞等把信息傳達出來,將我們的想法畫出來,幫助我們有效地分析和理解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指的是(B)。 A. 六頂思考帽 B. 思維導圖 C. 奧斯本檢核表 D. 列舉法 2 【單選題】(5分) 一幅合格的思維導圖不需要具備的特點是(D)。 A. 具有個人風格 B. 突出重點 C. 清晰明白 D. 文字繁多 3 【多選題】(5分) 思維導圖是通過帶順序標號的樹狀的結構來呈現一個思維過程,要想畫出一幅合格的思維導圖要避免(ABC)等誤區。 A. 文字繁多 B. 圖片過多 C. 節點過多 D. 思路清晰 4 【單選題】(5分) 思維導圖繪制的第一步是(B)。 A. 關注關鍵詞 B. 寫下中心主題 C. 連線 D. 增加顏色 5 【單選題】(5分) 思維導圖的理論原理是科學研究認為人類的思維特徵是呈(B)的,進入大腦的每一條信息、每一種感覺、記憶或思想都可作為一個思維分支表現出來。 A. 周期性 B. 放射性 C. 反復性 D. 單一性 【第九章】 1 【單選題】(5分) (C)是以系統分析和綜合為基礎,用集合理論對研究對象相關形態要素的分解排列和重新組合,得出所有可能的總體方案,最後通過評價進行選擇。 A. 主體附加法 B. 信息交合法 C. 形態分析法 D. 分解法 2 【單選題】(5分) (A)就是將整個創造系統內部的要素分解、重組和創造系統之間要素的組合,從而產生新的功能和最優的結果的方法。 A. 組合法 B. 分解法 C. 信息交合法 D. 主體附加法 3 【單選題】(5分) 以下(B)不屬於組合法的類型。 A. 同類組合 X B. 強制組合 C. 異類組合 X D. 元件組合 X 4 【單選題】(5分) 美國戴維德等人把超聲波和靜電場方法結合,設計出一種硬水軟化裝置。屬於(C) A. 材料組合 B. 元件組合 C. 方法組合 D. 異類組合 5 【單選題】(5分) 信息交合法具體實施步驟的第一步是(A)。 A. 定中心 B. 化標線 C. 注標點 D. 相交合 【第十章】 1 【單選題】(5分) 六頂思考帽法運用的思維方式是(C)。 A. 立體思維 B. 平面思維 C. 平行思維 D. 多面思維 2 【單選題】(5分) 在六頂思考帽法中,運用(B)思考帽時人可以表現自己的情緒,還可以表達直覺、感受、預感等方面的看法。 A. 白色 B. 紅色 C. 黃色 D. 綠色 3 【單選題】(5分) 在六頂思考帽法中,(C)思考帽代表思維過程的控制與組織,它可以控制其他思考帽的使用。 A. 白色 B. 紅色 C. 藍色 D. 綠色 4 【單選題】(5分) 他的英語講得真好,這非常有用。使用的是(C)色思考帽。 A. 黑 B. 白 C. 黃 D. 紅 5 【單選題】(5分) 使用安全輸液工具可以降低感染風險。使用的是(C)色思考帽。 A. 白 B. 藍 C. 黑 D. 黃 6 【單選題】(5分) 學校食堂的用餐價格上漲了20%,使用的是(B)色思考帽。 A. 黑 B. 白 C. 紅 D. 藍 【第十一章】 1 【單選題】(5分) 無論是從詞源的涵義、還是作為一種推理思維的方法、還是作為一種創新方法,類比始終強調的一點是(C)。 A. 事物之間的差異性的比較 B. 事物同屬一類 C. 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比較 D. 事物分屬不同類 2 【單選題】(5分) 下列哪個是不屬於原型啟發法的特點(A)。 A. 原型是有意識被尋找到的 B. 啟發物與發明物之間不一定有嚴格的相似關系 C. 最終的發明物和啟發物之間可能有很大的差別 D. 原型啟發法中的原型是對創造起墊腳石作用的中介物 3 【單選題】(5分) 芝加哥西爾斯大廈的結構採用的是樹木細胞蜂窩狀的,其中運用到的類比類型是(A)。 A. 直接類比 B. 親身類比 C. 符號類比 D. 幻想類比 4 【單選題】(5分) 挖土機可以用模擬人體手臂的動作來進行設計,它的主臂如同人的上下臂,可以左右上下彎曲,挖斗似人的手掌,可以插入土中,將土抓起。運用的是(D)。 A. 直接類比 B. 相似類比 C. 聯想類比 D. 擬人類比 5 【單選題】(5分) 萬物生長靠太陽,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有農藝家在對「陽光農業」的思考中悟出了「月光農業」的創意。運用的是(B)。 A. 相關類比 B. 對稱類比 C. 相似類比 D. 聯想類比 【第十二章】 1 【單選題】(5分) (A)是指一個技術系統中的同一個參數的矛盾,也就是自相矛盾。 A. 物理矛盾 B. 技術矛盾 C. 相對矛盾 D. 相關矛盾 2 【單選題】(5分) (B)是指當系統中的某一子系統(參數)得到改善時,可能導致另一子系統(參數)發生惡化。 A. 物理矛盾 B. 技術矛盾 C. 相對矛盾 D. 相關矛盾 3 【單選題】(5分) 根據TRIZ理論中關於專利登記的劃分,半導體的發現屬於(D)級別。 A. 一(簡單的解) B. 二(少量的改進) C. 三(根本性的改進) D. 四(全新的概念) 4 【單選題】(5分) 電話子母機的發明運用的使物理矛盾中的(A)原理。 A. 整體與部分分離 B. 條件分離 C. 空間分離 D. 時間分離 5 【單選題】(5分) 根據TRIZ理論中關於專利登記的劃分,可折疊式自行車的發明屬於第(B)級別。 A. 一(簡單的解) B. 二(少量的改進) C. 三(根本性的改進) D. 四(全新的概念)

5. 但是我認為他們是最有創造力的用英語

But I think they are the most creative.

6. 真的可以長生不老還老返童嗎 我認為可以有,人類是非常具有創造性的, 只要是人類能想到的就一定能實

真厲害,長見識了
不過長生不老有什麼好,乏味人生五六十年足矣……

7.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一課 問:區分一個人是否有創造力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現代許多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們認為創造力就是知識與發散思維能力。列出公式:創造力=知識•發散思維能力。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在頭腦里培養出具有習慣性「獨立思考」的系統,列公式:獨立思考系統+知識。下面是發表在博客的有關獨立思考系統的知識。
教育改革的心理學依據
據報道,三年一次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調查結果12月7日公布,首次參加PISA的上海15歲在校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全部三項素養評價中,均排首位。這個結果引起國內外教育界及媒體的廣泛關注。歐美多國驚呼「意外」,並分析上海及亞洲教育的成功經驗,檢討自己國家基礎教育的落後,呼籲改革教育。在我國,卻引起爭論。(《南方日報》12月21日)
在我國,我們的教育是「應試教育」,它的特點是培養善於死記硬背的應用型人才,扼殺了創造型人才的成長!而歐美的教育,則相對來說更加有利於創造型人才的成長,不利於死記硬背型人才的成長。他們要改革了,我個人認為,他們的改革難度不大,可供的選擇很多。比如,象我國的奧運會戰略一樣,重點培養幾個勤奮的、記憶力特強的學生,和我們比賽的差距馬上可以縮短。而我國的教育改革難度很大,所以十幾年來一直是爭論不休、進展不大。我個人認為,欠缺心理學知識指導是主要原因。下面我從人腦「知識結構」的角度來分析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創造性思維。
素質教育從哲學的角度看,它應該是:培養個體掌握適應其所在社會生存所必須的基礎知識的教育。如果這個定義是正確的,那麼,第一,它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就有了知識內容的差別。例如,在清朝,女孩子想擠身上流社會,不扎小腳是沒什麼希望的;但貧苦農民的女兒扎小腳後無法干粗活,想活命,不會乾女孩子的活是不可想像的,這就是時代的差異。在我國,誰不懂漢語?在英國,有多少人懂漢語?這就是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基礎教育內容的差別。第二,不論什麼時代,不分地區和國家,也不分人種,人類社會個體「適者生存」的基礎知識都可以歸納為:1、語言知識。2、勞動技能。3、健康的身體。4、健康的人格。5、社交活動的能力。6、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
在人腦的「知識結構」上,除了身體素質一項(身體是否健康的一切信息時刻都在向我們的「知識結構」反映)外,其他知識確實是分成一個個系統獨立存在的。例如,英語知識、數學知識、游泳技能、廚藝技術、地理知識、社交禮儀等等,它們都可以成為一個或大或小的系統獨立存在,在需要的時候發揮作用。如果它們不存在(沒有建立起來)就無法發揮作用。如沒學過法語,怎麼能說?沒學過炒菜,怎麼能做?沒學游泳,怎敢下海游泳?如果它們的存在是不適合個體當時的社會規范的,那麼,它將損害這個個體的利益。例如,不懂禮貌的「小霸王」長大了,他的人緣不會好;不懂互助的人,朋友會越來越少;心胸狹隘的人經常心情郁悶等等。顯然,片面追求科學知識的教育是錯誤的!尤其是犧牲其它能力去追求書本知識的做法大錯特錯——這很難培養出上述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卻很容易培養出可以熟練運用某些知識的應用型人才(其實,現行教育更多的是培養出「書本知識的全才」,如果要培養熟練運用某些知識的應用型人才,並不需要這樣的教育方法),如鋼琴家、工程師、畫家、翻譯等等。這對於許多家庭,許多個體而言,他們已經相當滿足了。我國三十年來經濟快速增長,與大量應用型人才的貢獻密不可分。但是,幾乎所有尖端科技領域的核心技術都在別人手上,就連國人引以為榮的航天科技,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仍然只是「已有成功先例,可以放心追趕」的非獨創性的發展。這些都足以說明:我國現行的教育確實不適合創造型人才的成長。國家的教育不能只培養應用型人才,它必須培養大量有創造性的人才,才能在未來更加激烈的科技革命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否則,我們將永遠跟在別人後面去接受新技術。
具有創造性的人從人腦的「知識結構」上看,就是具備「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具有習慣性「獨立思考」系統的人。此外,具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寬闊的胸襟,合適的社會環境或機遇等等都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不過,它們都沒有具備習慣性「獨立思考」系統重要,這是不可缺少的系統,是創造型人才必有的基本素質。這個系統是怎樣建成的呢?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等等?請聽我下面的分析:
一、系統建立的基礎
1、永久性神經聯系通路的建立:臨時性神經聯系是大腦神經細胞的基本功能。簡單來說,當兩個神經細胞同時興奮,即它們同時獲得強大的興奮能量,這兩個神經細胞就接通了,這就是臨時性的神經聯系,也可稱為建立起臨時性的神經通道。之所以稱為臨時性的,是因為它們之間的聯系是不牢固的,很容易「消退」,表現出「消退」、「忘記」、很難「回憶」等常見現象。但是,兩個細胞之間的同時興奮多次發生,它們之間的臨時性神經通道就會越來越牢固,成為永久性的神經通道。例如看見一個字,同時聽見它的讀音,它們之間就建立了聯系,但是,你很容易將它們忘記掉,怎麼也無法想出來。可是,重復多遍後,你就可以永久地記住它們了。這就是臨時性的聯系通路與永久性的聯系通路的區別。
永久性的聯系通路隨著興奮次數或得到興奮能量的多少,會表現出通路有寬有窄的差別,我認為神經聯系通路是越重復越寬闊。我在書里將這種神經聯系通路之間的微觀的差別形象的描述為臨時性的小道、羊腸小道、小道、大路、寬闊的大路、自動化的高速公路等。當然,永久性神經聯系通路的建立還有其他機制,這里不再敘述了。
2、系統建立:多個神經細胞同時興奮,它們之間同樣相互接通了,形成一個多點的網路系統,例如看圖識字時,圖書、小狗、字、幾種不同的顏色同時出現,作用於眼睛,在大腦皮層相應區域同時興奮,多個興奮點是聯系在一起的,我們看到的才會是一個統一的事物。多點的網路系統之間的聯系通路同樣有臨時性的和永久性的聯系通路的區別,這里不再重述。
在個體成長的過程中,這些多點的網路系統可以不斷發生變化,變化的一個主要機制是:已經形成較為牢固的神經通路的小系統,當它與新的神經細胞(或者新的多點的網路系統)發生同時興奮,或者它的某個部分與新的神經細胞(或者新的多點的網路系統)發生同時興奮,就會與這個新的神經細胞(或者新的多點的網路系統)產生臨時性的聯系,同樣,這種聯系又可以成為永久性的聯系。於是,它們可以變得越來越龐大,成為一個巨大的系統。
二、 「獨立思考」系統與其他知識系統的區別
1、 「獨立思考」系統的前提條件: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是獨立思考的前提條件,否則,還需要思考什麼?其次,個體需要思考的時候,往往沒有辦法得到別人的幫助,或者別人的幫助就是已有的答案,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只能獨立思考。因此,兒童要建立這個系統,前提條件就是對他「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的習慣性的教育,而且,這個教育應該是全方位、多學科、多系統的。
2、「獨立思考」系統的內涵:「獨立思考」系統不象其他知識系統,它只有「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的習慣。其他知識系統都有自己具體的知識對象,而它是依附於其他知識系統中的系統。也就是說,它可以只依附在1、2個系統中,也可以依附於所有知識系統中。例如,某人下象棋時,每下一步,都會思考多步走法。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學習其他知識時,他是個「老實人」,誰說什麼他都相信。這就是說,他只有在象棋這個知識系統中有獨立思考的習慣。所以,培養兒童獨立思考系統應該是全方位、多學科、多系統的。
三、「獨立思考」系統的重要作用
「獨立思考」系統具有其他系統沒有的重要作用:
1、知識之間的橋梁作用:有時候,在單個知識系統中的獨立思考可以不超越本系統的范圍,如前述下象棋的例子就沒有超出本身知識范圍。在大多數情況下,已有知識(或答案)無法滿足需要,於是,「意識流」就會在「吸引力」或「推動力」的作用下離開這個系統,到達其他系統, 這就是思維。「意識流」攜帶的強大興奮能量就將這些系統聯系在一起,形成超巨型的新系統。只是由於人類社會習慣的分類方法,我只能將原來的系統仍然稱為系統,將新的超巨型系統描述為「系統與系統之間建立了許多寬廣的聯絡通路」。這樣,他在解決新問題的時候,很容易從知識系統外吸取啟發性的知識,做出關聯和想像,表現出點子多,辦法多,成為善於思考,思維敏捷,觸類旁通的人。相反,應用型人才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熟練地解決問題,卻無法解決超出原有知識范疇的問題,原因就在於他們知識結構中系統與系統之間沒有多少往來的通道,不容易尋找到啟發性的知識,表現出思維遲鈍, 「無從下手」、「無計可施」。
2、新思維的發動機: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多疑、多思、不滿足已有成績或答案,善於獨立思考的培養,多次重復,就會形成牢固的思維反應模式;如果在眾多不同系統的知識傳授過程中,都堅持獨立思考的培養,那麼,這種思維反應模式就象其他知識系統的擴張一樣,變得越來越龐大,(只不過它的擴張依附在其他知識之中)越來越習慣性,直至最後形成條件反射。在我的學說中,條件反射是最寬敞的康莊大道,興奮能量在上面運行,沒有什麼阻力,可以用最快的慣性速度運行,是自動化的聯絡通道。於是,這個個體以後不論遇到什麼事情、什麼答案和問題,興奮能量都會迅速沿著這條康莊大道,回到「多問一個為什麼?還有沒有其他真相?還有沒有其他答案或者方法?還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等等」的系統的核心。這樣子,新任務來了,他的新思維開始了,所以說「獨立思考」系統具有新思維發動機的功能。
3、信息重組:架設系統與系統之間的橋梁作用,實質上就是將那些本來似乎沒有什麼聯系的知識重組,組成個體獨特的、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新的信息體系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和作用。
4、均衡的聯絡通路:個體在獨立思考時,「意識流」往往是首先從「問題」出發,向四面八方擴散,然後再集中回原來的出發點。這是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出發點獲得了比原有知識多出許多倍、甚至千百倍的四通八達的聯絡通道。這些通道由於使用的興奮能量基本相同(意識流攜帶的興奮能量基本相同),思維往返的次數差別不大,所以它們有一個特點,就是路寬大致相同,比較均衡。這點十分重要,它與思維的靈活還是僵化有關,現在暫不討論,後面再做介紹。
發散思維以後,總會集中回到原來「問題」的點,於是,原有知識點(問題出發點)內部的聯絡通路總比周圍四通八達的聯絡通道寬廣很多——說明「多疑、多思、獨立思考教育」不會動搖兒童對正確知識的掌握。
5、建設「後天思維靈活性舞台」的方法之一:個體思維的靈活性有遺傳的作用,例如有的人過目不忘;有的人記得快,忘記也快;有的人記得慢,但記住後不容易忘記等,這導致各人建設「思維的舞台——知識結構的龐大網路」的速度、時間、通道寬窄等等有諸多微小的差別。但是,「天才」的人不努力,最終還是庸人一個;勤奮的人、有抱負的人往往「堅毅志竟成」! 「後天思維靈活性的舞台」就是人腦中龐大無比的知識結構網路,發散思維訓練、集中思維訓練、獨立思考訓練是建設這個大舞台的最好方法。
6、埋下興趣的「溫床」,激發內在學習動機的最佳手段:教師都知道興趣和內在學習動機對學習的重要作用,這點不做討論。這里要講述的是:獨立思考教育是怎樣在幼兒、兒童知識結構上留下興趣的「溫床」,激發出內在學習動機的。以學習「小蜜蜂采蜜忙」 這句兒歌為例,如果幼師以記憶為目標進行教育,幼兒背誦幾次就記住了,成績是100分。但是,他們懂得多少?就只有小蜜蜂在採集花蜜的知識——甚至連采蜜是什麼意思?是在「進餐」還是在勞動都分不清!如果採用啟發獨立思考的方法,可以將他們的思維引向幾十個,甚至幾千個方向。(當然,要因材施教,不可操之過急,不可拔苗助長)他們在這個思維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新疑問,得到許多新知識。如為什麼蒼蠅不能吸取花蜜?是基因不同,是條件反射等等……有的知識成年人也回答不了,可以勉勵他們日後要認真學習,探索真理。這樣,就在他們內心留下了許多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出內在需要學習的動機,甚至為科學奮斗終身的崇高理想。
四、思維靈活還是僵化的發生機制:當需要解決新問題的時候,也就是思維不能按照習慣通路運行的時候,思維的靈活性就是解決問題重要的因素之一。神經聯系通路是越重復越寬闊的,狹小的通路容易被抑制,寬闊的通路是很難抑制的,到了條件反射自動化程度的康莊大道,興奮能量一旦到達,馬上大部分或全部都進入了條件反射的通道,做出絲毫不變的反應。如聽見「酸梅」就會分泌津液,是無法制止的條件反射;有些人一旦沒事干就要抽煙,也是形成了條件反射;有的人過橋都要數橋梁的欄桿、上樓都要數梯級數目,他明知道這毫無必要,智力和身體一切正常,就是很難克服,這也是形成了條件反射的緣故。有利必有害,條件反射以高速反應來應付不變的世界,是「生命世界節省能量法則」的體現,是「用進廢退」的結果,它有利於動物保存能量和快速高效的對外界做出反應。它的缺點也和它的優點一樣鮮明: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僵化的、一成不變的反應模式是不會正確的。總之,神經聯系通路越寬闊,奪取興奮能量的能力就越強。思維就越僵化。如果眾多神經聯系通路的寬度差別不大,那麼,興奮能量就能夠同時進入各條通道,奔向各自的前方,這樣就表現出知識面廣,「參考系」多。表現出思維靈活,產生新「點子」、新辦法的機會多,表現出獨立思考能力強。一旦新辦法符合客觀規律,難題就解決了,新發明新創造就出現了。
有必要指出,獨立思考也可以成為習慣,最後成為條件反射。於是,不論遇到什麼問題、什麼事件、什麼結論或者答案,都會條件反射地回到問一個為什麼?問問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案?改變方案會有什麼新結果?從另外的角度出發,能否有新發現等等。這個條件反射不但不會形成思維僵化,反而是唯一能促進思維靈活性的特殊的條件反射,是適應人類社會復雜性的進化的產物。
五、應試教育與獨立思考教育背道而馳:應試教育是追求記憶能力的教育,是追求「標准答案」、不容置疑的教育。因此,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多練習,多背誦,即對人腦「知識結構」中相應知識區域多次重復「標准答案」,形成寬闊的神經聯系通路的過程。這與獨立思考教育恰恰背道而馳。於是,我們只能培養出思維僵化的、可以熟練運用現成知識的應用型人才,無法培養出創造型的人才。
六、應用型人才的改造:人是可以改變的,生理學已經證明,無論多麼頑固的條件反射,都是可以被抑制或者消退的。應用型人才的改造可以從多方面進行,譬如,增加他工作任務的壓力,老是不滿意他提出的方案,要他不斷改進等等,都可以強迫他去進行思維,從而擴展他的思路。從主動改變自己的角度看,學習世界上眾多創造發明的方法是捷徑。它們起到指導和啟發人去進行思維的作用。重新開始發散思維的訓練,也是改變自己思維結構的方法。不過,正如初學游泳時不注意姿勢,學會以後再來改變一樣,困難很大。最佳的方法還是從小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堅持到中學、大學,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就可以培養出千千萬萬個可以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精英。
我國的教育改革需要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需要取得共識,希望我的理論能夠提供參考。
2011年1月12日發表於新浪和網易博客…………………

8. 歷史上具有創造性的人物有哪些

歷史上具有創造性的人物有三國的諸葛亮,東漢的蔡倫和張衡,張仲景 唐朝的僧一行和孫思邈 宋朝的沈括和宋應星 明朝的鄭和和李時珍 國外的有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和貝爾

9. 如何理解「富於創造力的人,認為自己有創造力;缺乏創造力的人,不認為自己有創造力」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認為自己有創造力的人,就會關注自己極普通、甚至一回閃念的想法,即答使他們不知道將來會產生怎樣的結果,但他們堅信小的創意能打開大的突破口,使之變為現實。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成為富有創造力的人。相反,認為自己缺乏創造力的人,就會進行自我壓制,最終導致創造力的消失。

閱讀全文

與但是我認為他們是最具創造性的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