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nba不用聯防
聯防就是聯合防守的意思, 防守隊員每個人都有對應的防守區域, 和人盯人防守不同, 聯防的主要目的是防住球, 無論誰持球,只要進入防守區域, 就是這個區域的防守隊員去防守。
聯防最開始出現的原因是為了限制對面的超級巨星的發揮, 最開始是因為艾佛森,因為AI的速度太快, 單人防守住AI在當時的聯盟中是不現實的,所以發明了聯防戰術,從而來限制住艾佛森的發揮。
現在的NBA聯盟中,不乏超級得分手和超級巨星,但是為什麼不用聯防了呢,這個要從現代籃球的發展說起,隨著時間推移,各種戰術的成熟,破解聯防的戰術也在此應運而生,最簡單也就是擋拆戰術,比如喬丹的公牛隊所擅長的三角進攻,從本質上來講就是為了讓喬丹更舒服的去單打,從而讓巨星的威力得到最大的發揮。所以在此基礎上,聯防戰術也在不斷地進化,從而誕生了混防戰術,這個是結合了人盯人和區域聯防的戰術。所以不是不用聯防,而是聯盟的聯防戰術進化到了更高的層次。
❷ 聯防什麼時候發明的
好像是張伯倫那個年代了.......不過現在不又可以用了么??
❸ 聯防是誰發明的,聯防的含義是什麼
籃球區域聯防是由進攻轉為防守時,防守隊員迅速退回後場,每個隊員分工負責防守一定的區域,嚴密防守進入該區域的球和進攻隊員,並與同伴協同防守,用一定的隊形把每個防守區域有機地聯系起來而組成的防守戰術。它的特點是在每個人防守一定區域的基礎上,隨著球的轉移和進攻隊員的穿插移動而不斷地調整防守的位置和隊形(也簡稱為球動人動,人隨球動),重點防守有球區域和籃下。這種防守戰術的位置固定,分工明確,重點突出,有利於保護籃下、組織後場籃板球和發動快攻。但由於受區域分工的限制,各種聯防都存在一定的薄弱區域,容易被對方在局部區域以多打少。
2、區域聯防的分類
依據防守隊員的站位形式,常把區域聯防分為2-1-2聯防、2-3聯防、3-2聯防、1-3-1聯防及對位聯防等幾種。其中2-1-2聯防是最基本的區域聯防。
3、區域聯防的基本要求
(1) 根據區域聯防的形式和隊員、對手的特點等合理分配防守區域,最大限度地發揮隊員在各自防區的作用。
(2) 由攻轉守時,除積極阻止對方的攻勢外,應有組織地快速退守和及早落好防守位置。
(3) 每個隊員必須認真負責各自的防守區域,積極阻撓進入該防區的進攻隊員的行動,並根據球的方位調整隊形進行聯合防守。
(4) 對有球隊員應按盯人方法緊逼防守,其餘防守隊員應積極移動,調整隊形進行協防或補防,作到人球兼顧。
(5) 對無球隊員的穿插移動,要根據其離球的遠近和隊友的位置積極搶位、堵截和護送,並及時與隊友呼應聯系,不讓對手向有威脅的區域移動或接球。遠離球的防守隊員應起指揮作用。
(6) 進攻隊員投籃後,每個防守隊員都應該積極堵位和搶位,有組織地爭搶籃板球,並及時發動快攻。
4、區域聯防的運用
(1) 對方中遠距離投籃不準而內線威脅較大時。
(2) 對方個人突破能力強而本對個人防守能力不足時
(3) 本隊犯規較多而為保存實力時。
(4) 對方不適應或有策略地改變防守戰術時。
(5) 對方比分落後而急於求成時。
(6) 為了有組織地爭搶籃板球和發動快攻時。
5、區域聯防的教學訓練
(1) 理論上明確該戰術的基本特點和要求。
(2) 應以2-1-2聯防為主要學習內容,基本掌握後再學習其它的變化。
(3) 重點掌握區域聯防的基本隊形、各隊員的職責和各種情況下的配合方法。
(4) 先慢後快、先簡單後復雜,逐漸提高聯防的伸縮性和多變性。
(5) 在比賽中檢驗提高區域聯防的質量。
二、進攻區域聯防
1、 進攻區域聯防的基本要求
(1) 多組織快攻。
(2) 根據區域聯防的隊形,有針對性地落位,重點攻擊薄弱地區。
(3) 通過多傳球、快傳球、突破分球等打亂防守隊形,尋找戰機。
(4) 多運用中遠距離的投籃逼其擴大防守范圍,爭取籃下空間。
(5) 積極組織前場籃板球爭取二次進攻機會,並注意保持攻守平衡,及時退守。
2、進攻區域聯防的教學訓練
(1) 理論上先明確進攻區域聯防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2) 重點選擇1-3-1落位陣型進行進攻。
(3) 根據防守的陣型和彼我雙方隊員的具體特點,確定進攻戰術方法和隊員位置分工。
(4) 結合區域聯防進行進攻練習,注意逐漸提高防守難度。
(5) 結合快攻受阻轉為陣地進攻時練習攻防。
(6) 在比賽中檢驗提高。
❹ 聯防有什麼好處是誰發明的
聯防,顧名思義,乃聯合防守之意。它分站位聯防和對位聯防,如果與盯人結合,還可以變化成混防(混合防守),聯防與盯人的最大不同,就是盯人以防人為最終目的,而聯防則以防球為最終目的。對位聯防則以固定人員固定防守一定區域的方式進行防守,不容易讀解而且變化多端,可隨時變成盯人和站位聯防,但因為對球隊默契和個人能力要求太高,而且攻擊性稍弱,對於打快節奏的比賽不利,而較少被強調個人能力和快節奏的NBA教練使用,即使在美國以外的地區,也很少有人長時間地使用對位聯防。
區域聯防的運用:
(1) 對方中遠距離投籃不準而內線威脅較大時。
(2) 對方個人突破能力強而本對個人防守能力不足時
(3) 本隊犯規較多而為保存實力時。
(4) 對方不適應或有策略地改變防守戰術時。
(5) 對方比分落後而急於求成時。
(6) 為了有組織地爭搶籃板球和發動快攻時。
❺ 口袋妖怪online,ub上草鋼和誰聯防可擋大多數強攻精靈最近用特耐輝石蛋神發現擋不了火雞盧卡等
草鋼怕火斗,聯防的話毒刺水母吧
❻ 地道戰是誰的發明創造
地道戰歷史介紹1941年,河北平原 抗日根據地的道溝地道戰,是這種形式的前身,但當時還不普遍,也不完善。1942年敵人大掃盪以後,斗爭環境異常殘酷。為了便於我軍民堅持平原對敵斗爭,黨根據幾年來開展道溝地道戰的經驗,在廣大平原地區領導軍民進一步開展了地道戰。初期的地道主要是為了我地方幹部隱蔽斗爭,在一些黨員或「堡壘戶」的住宅院內,挖掘能容納一、二人的小地洞。雖然這種地道在反「掃盪」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靈活,一旦被敵人發覺,沒法躲避。為了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就逐漸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兩層,或修兩個洞口,或把兩個洞連接挖通。這樣,雖有了一定的靈活性,但它只能作為臨時藏身躲險的處所。
地道的分布范圍大概是北起北京南郊,西到保定中部偏南,東到滄州以西廊坊偏南,南至石家莊北部及衡水中北部地區。面積大概是以保定中東部為中心方圓直徑為130公里。
從1943年開始,地道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的陣地。地道戰開始後,敵人也曾費盡心機,採用尋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辦法進行破壞。但是,黨領導群眾不斷改進地道,使其更加完善。為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除對群眾進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還把洞口巧妙地隱蔽起來,用牆壁、鍋台、水井、土炕做掩護;為使敵人不敢進入洞內,在洞口修築陷阱、埋設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內挖掘縱橫交錯的「棋盤路」;為了防止敵人用水、火、毒破壞地道,還在洞內設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門,或者將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細、並且設有直通村外的突圍口。這樣,地道便成了進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壘。
地道戰的廣泛開展,對平原地區進行嚴酷的反「掃盪」斗爭起了重大的作用。例如,1943年3月,駐靈壽的日偽軍200多人包圍了正定縣高平村。拂曉,敵人開始進攻,群眾已進入地道,民兵游擊組、爆炸組利用地道工事監視敵人。當敵人進入地雷陣時,先後兩次拉響4枚地雷,炸死20多個鬼子,敵人嚇得在街上亂跑,又接連響了9個地雷,加上手榴彈和冷槍,打得敵人亂跑亂竄,防不勝防。至中午,敵人傷亡40多人,狼狽逃回據點。
1945年4月1日,敵人約一個團的兵力向清苑縣冉庄進攻,冉庄群眾依靠地道擊斃敵人17名。4月3日又打退了敵人三個團的兵力進犯,擊斃團長以下40人,打得敵人不敢再來進犯。地道戰是平原人民對敵斗爭的偉大創舉,在河北平原抗日斗爭 史上閃爍著燦爛的光輝!
地道戰中國自古便有,宋,明,清都有記載,但近代抗日戰爭中被我們的先輩發揮到了及至。大概在1942年左右冀中等中國平原地區開始有個別村莊利用地窖的來躲避倭寇的掃盪直至後來發展到地窖相連甚至村村相連,最終用於殲敵.
當然具我所知不僅僅我們在而二戰是用了地道戰,在太平洋戰爭中倭奴也曾用來抵禦過美軍對倭國本土的進攻,如硫磺島戰役期間,對美軍造成了較大的傷亡。
在後來的美越戰爭中越共也曾用過以抵禦外敵. 可以看出在戰爭雙方裝備相差較大的情況下利用有利因素是完全可以取到預想不到的效果的. [編輯本段]地道遺址 冉庄遺址
冉庄(地道戰重要標志之一)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1937年「七·七」事變後,冉庄人民為保存自己、抗禦外侮,於1938年春開始挖地洞,並由單口洞逐步發展成為雙口洞、多口洞,最後挖成長達32華里的地道網。整個村落設有各種構思巧妙的地道口,並築有多處戰斗工事,構成一個立體火力交叉網。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優勢,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配合武工隊、野戰軍對敵作戰157次,殲敵2100餘名,曾榮獲「地道戰模範村」稱號。
冉庄地道戰遺址現仍保留著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還保留著當年構築的地道及各種作戰工事,且在附近修復日寇侵華炮樓一處。展廳內珍藏著大批寶貴的地道戰文物,輔之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覽手段展現當年情景,多處舊址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戰紀念館,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戰遺址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戰遺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莊180公里,西北距滿城漢墓40公里,東北距華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節假日和單、雙休日旅遊的好去處。 冉庄地道戰遺址是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旅遊於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理想參觀地,也是為後人留下的一處永恆的、寶貴的歷史財富。 焦庄戶遺址
焦庄戶位於北京市順義縣東北燕山余脈歪坨山下,距北京60公里,現屬龍灣屯鎮。紀念館始建於1964年秋,定名為「焦庄戶民兵斗爭史陳列室」。
1979年北京市政府決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改名為「北京焦庄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焦庄戶村在戰爭年代隸屬於冀東抗日根據地領導,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據地的必經之路。
焦庄戶人民同國內外敵人開展地道戰斗是爭從1943年春天開始的,當時只是挖了幾個隱蔽洞。這種懂只能藏一兩個人和少量食物。一旦被敵人發現只有束手就擒。
為了跟敵人長期斗爭,村黨支部發動群眾,把單個隱蔽洞連接起來,並在地道內安裝了翻板、單人掩體和暗堡等戰斗設施以及數十個休息室和指揮所,供民兵和群眾較長時間的在地道內戰斗和生活。
到了1946年村裡共挖了23里長的地道,村內縱橫交錯並和鄰村相連,形成了能打能防的戰斗型地道網。
為了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業績,對人民進行傳統教育,展室內以翔實的資料、珍貴的文物及真實的地道戰遺址,再現了焦庄戶在黨的領導下同國內外敵人進行英雄斗爭的歷史畫面。現在供人們參觀的地道遺址留著650多米。
紀念館參觀的內容共有六項:一是參觀地道遺址;二是看地道戰電影;三是聽抗戰時期兒童團員焦志斌同志講焦庄戶村的戰斗歷史;四是吃「抗戰飯」(即窩窩頭、玉米渣粥和鹹菜);五是看「地對空導彈基地」(即看部隊內務、隊列表演、通訊和指揮、導彈實物操作、導彈演習錄像);六是秋季蘋果熟了,觀眾可以親自參加採摘蘋果活動。
焦庄戶位於北京市順義區東北燕山余脈歪坨山下,距北京60公里,現屬龍灣屯鎮。紀念館始建於1964年秋,定名為
「焦庄戶民兵斗爭室陳列室」1979年北京市政府決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改名為「北京焦庄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焦庄戶村在戰爭年代屬於冀東抗日根據地領導,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據地的必經之路。
焦庄戶人民同國內外地人開展地道戰斗爭是從1943年春天開始的,當時只是挖了幾個隱蔽洞,這種洞只能藏一兩個人或存放一些糧食等物品。一旦被敵人發現,就只有束手就擒。為了同敵人進行長期斗爭,村黨支部發動群眾,把單個隱蔽洞連接起來,並在地道內進行戰斗和生活。到1946年全村共挖23里長的地道,村內縱橫交錯並和鄰村相連,形成了能打能防的戰斗型地道網。順義縣人民政府於1947年10月授予焦庄戶「人民第一堡壘」錦旗,並把它插在18米高的民兵指揮了網樓頂上。
為了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業績,對人民進行傳統教育,展室內以翔實的資料、珍貴的文物及真實的地道戰遺址,再現了焦庄戶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同國內外地人進行英勇斗爭的歷史畫面。現在供觀眾參觀的地道戰遺址還保留著650多米,地道內有休息室和指揮所,又單人掩體、陷阱、碾盤和廟台暗堡等戰斗設施,還有水缸、炕洞、牆櫃、鍋台、豬圈、驢槽等較隱蔽的出入口和瞭望樓。
現在,焦庄戶地道戰遺址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六年國家又把焦庄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定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❼ 在抗日戰爭中軍民發明了那些什麼戰
麻雀戰:麻雀戰,是中國民兵常用的以弱勝強的游擊戰法。由民兵組成戰斗小組,忽來忽去,忽聚忽散,主動靈活。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
地道戰: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從保定清苑的冉庄開始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使無堅可守的冀中平原成為阻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地段。
地雷戰: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據歷史遺物顯示 地雷戰戰術形成並匯集成冊是在民國30年12月28日 作者署名劉丁 書名叫《地雷課本》全書共分十課 第一課《總說地雷》概述了太南地區的地雷戰概況 由此書可知 地雷戰最初是在太南地區誕生 至1941年 已經形成戰術 匯編成冊後流通至其他地區。
破襲戰:破襲戰是抗戰時期,八路軍採取的一種戰法。顧名思義,以破壞敵戰略意圖、破壞敵戰略物資、襲擊敵有生力量為主,而不以佔領為目的。這是八路軍根據敵我力量對比,既日軍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而採取一種針鋒相對的戰術策略。
❽ NBA誰發明的
NBA起源
籃球運動創始於一百多年前的桃子籃及一顆圓球。近幾十年來,因為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Dr.James Naismith)創造了第一個粗糙的籃球模型,使得國家籃球聯盟(NBA)成為籃球史上所有最偉大球員的大家庭。從NBA第一位巨星喬治米坎,到波士頓塞爾提克王朝,再到1980年代的賴瑞博德、魔術強生、艾薩湯瑪斯和麥可喬丹,NBA職業籃球賽不只成為一項國際表演賽,更是本世紀最為熱門的觀賞運動之一。
聯盟的誕生奈史密斯博士怎麼也想不到,他的一個簡簡單單的構想,竟然會成為風靡全球,且培育出無數超級運動員的游戲。公元1891年,他在春田市基督青年訓練學校的體育館內掛上兩個桃子籃,希望創造出一種適合在冬季里舉辦的室內運動,並想借著牆上的籃框,讓運動員鍛煉出健康的體魄及靈活的動作,而非僅有力量的訓練而已。然而,不到五十年,球員全方位的技巧已讓籃球運動產生了革命的性的變化。公元1946年春天,第一個職籃聯盟正式宣布成立。在當時,美國球迷最熱衷的仍舊是大學籃球賽,職業籃賽則開始急起直追。雖然球隊已歷經四十年的組織與比賽,但是它的球迷依舊局限在各球隊所在地的觀眾而已。美洲籃球協會(BAA)美洲籃球協會(BAA,Basketball Association of America)並無與眾不同之處,至少在第一個球季時(1946-47)是如此。它共有十一支隊伍,分為東、西兩個賽區,他們分別來自當時美國幾個最大的都市,像是紐約、芝加哥、波士頓、費城、底特律以及克里夫蘭等,而聯盟中還有一支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市的球隊。盡管已有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注意職業籃賽,然而電視及廣播節目僅有蜻蜓點水般的簡短介紹,甚至連市內最大報紙也絲毫無視BAA聯盟的存在。可想而知BAA出現了極大的危機。在聯盟第二個球季開始時,僅剩下七支球隊。巴爾的摩隊的加入,勉強讓兩區的球隊數湊成了偶數。但主要的問題仍舊存在,沒有人敢確定在大學籃球的排擠之下,職業籃球是否能繼生存。由於八支隊伍中有六支是東區隊伍,西區根本無招架之力,即使有弗克斯與馬克斯薩斯羅夫斯基等明星球員,聯烈仍然需要更多的活力注入其中。然而在 1948-49球季里,聯盟開始出現一些轉機,四支原屬國家籃球聯盟(NBL:National Basketball Leaque )中西區(Midwest)的球隊加入了BAA聯,突然間,BAA聯盟內就獲得許多全美國知名度最高的球員。
NBA聯盟向前邁進自1949-50球季開始,原屬於NBL的球隊全數合並至BAA即在此時正式更名為國家籃球協會,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NBA。此時的NBA除了要將十七個隊伍均分至三個分區外,還有更多的麻煩等著他們去解決,不過職業籃賽仍在此刻注入了相當大的活力。然而,距離痛苦的結束仍然還很遠。一年之後,又有六支球隊相繼解散。除了將剩餘球隊改分為兩區以便於管理外,NBA仍在持續掙扎中。就在聯盟不斷提出對策應付難關之時,有越來越多的新星不斷加入聯盟,像是尼爾強斯頓、艾德麥考利、比爾夏門、鮑勃柯鍚、鮑勃佩弟等人,都是當時技藝超群的球員。另外就是針對球賽本身的改變。1954-55 球季之前,剩餘九支球隊的老闆開會決定修改兩項重要的球賽規則。雪球隊的老闆丹尼拜爾松首先引進了控球時間的限制,主要在讓場上的球員必須戰戰兢兢地打球,而不讓他們拖拖拉拉地將比賽混完。此舉不但能迫使球隊改變一些無聊的戰術,更能讓比賽的總得分大幅度地增加。拜爾松假設平均每個球隊在一場比賽中必須出手投籃60次。因此,在一場48分鍾(2880秒)的比賽里,兩隊必須出手120次,就這樣計算出每次的控球時間不得超過24秒。這項建議立即為聯盟所採納,此後,球場上進攻的一方若不能在24秒鍾之內出手投籃,則防守球隊即可重獲控球權。另一項重要的規則,就是限定了球隊在每一小節之內所容許的犯規次數。只要在同一小節之內犯規滿六次,而後節之內的每一次犯規,都將由對方主罰三球(非目前的兩球)。此舉除了讓舊有的犯規戰術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之外,更重要的是得以讓球賽更順暢地進行,不至被頻繁的犯規動作所打斷。
❾ 聯防有什麼好處是誰發明的
聯防,顧名思義,乃聯合防守之意。它分站位聯防和對位聯防,如果與盯人結合,還可以變化成混防(混合防守),聯防與盯人的最大不同,就是盯人以防人為最終目的,而聯防則以防球為最終目的。對位聯防則以固定人員固定防守一定區域的方式進行防守,不容易讀解而且變化多端,可隨時變成盯人和站位聯防,但因為對球隊默契和個人能力要求太高,而且攻擊性稍弱,對於打快節奏的比賽不利,而較少被強調個人能力和快節奏的NBA教練使用,即使在美國以外的地區,也很少有人長時間地使用對位聯防。
[編輯本段]站位聯防
站位聯防,對於應用范圍的不同,又分為2-1-2、3-2、2-3、1-2-2等常規站位法,甚至在去年總決賽中,SPURS還使用過比較少見的2-2-1聯防,都是根據對方的攻擊優勢和自己的人員配置類型而作出的各種調動而已。在國際籃聯中,如果為了鞏固籃板發動長傳,一般採用2-1-2聯防,但其籃底和兩側還有弧頂三分處是其防守盲區,進攻可以根據1-3-1落位通過傳球進行破解。2-3聯防是從最基本的2-1-2聯防變形而來,優點和2-1-2類似,都以鞏固籃板和保護籃下為目的,並加強了對對方溜底線的防範,外線盲區和2-1-2類似,但如果籃下中鋒上提過慢的話,有可能被對方從45度插入的前鋒在罰球線和小禁區的盲區里作威作福。3-2聯防則一般用來對付對方的外線投手群,因為它對上區(不好意思引用了非法防守下的術語)無論弧頂、45度的三分都可以進行壓迫力很強的防範,而它的擴大范圍的防守,對搶斷傳球發動快攻也十分有利;但兩側及底線的三分以及罰球線以下小禁區以上的地區都是其防範盲點。
當今NBA最流行的聯防方式,乃是當的1-2-2聯防以及其衍生出來的幾個變種。為何1-2-2聯防成為教練的新寵和壓箱寶呢?這要從它的幾個優點談起:
1。由於NBA在取消非法防守後,為減少突破難度(理論上),而設定了防守三秒違例的法則,法則規定,如果內線球員沒有自己的固定防守對象,在三秒區內停留不能超過三秒;另外規定,「非固定防守對象」的定義為,與防守球員離開超過一臂距離的內線球員,則為「非固定防守對象」。因此,有此規定,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國際規則下大行其道的3-2和2-1-2聯防為什麼在NBA乏人問津了,那個站樁式的中鋒,估計會在整場中因為將精力集中於如何避免防守三秒而導致休克。
2。在NBA這個過去強調個人單打和得分能力的聯盟中,不單是內線,很多外線球員也有一定的低位背框單打能力,因此除了射手成群的球隊如KINGS、MAVERICKS或者是沒有多少單打能力的球隊以外,一般在進攻中都採用1-2-2進攻落位,而1-2-2聯防則剛好在這個陣型中,將聯防對對位球員的夾擊施展到極致,而讓那些過去習慣了背框打的球員如SHAQ、DUNCAN、PIERCE、TMAC等人感到有力沒處使。
3。1-2-2聯防在進攻方讀解時,因為陣型看上去很像盯人,因此當PG還沒有醒悟過來,而讓攻擊手在底線交叉掩護,或者在45度POSEUP時,24秒的進攻時間已經用去不少,而當他們拿球後才發現這是聯防,已經大限已到,再想重新布置進攻站位破解聯防,進攻時間已經剩下幾秒,於是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倉促出手,這也是聯防導致得分和命中率下降以及失誤增多的原因。對於國際籃聯的30秒出手,應付聯防反而是綽綽有餘。
4。1-2-2聯防乃3-2聯防變形而來,既對外線進行一定的壓迫,對45度下球進行阻撓,也相應地收縮了罰球線以下小禁區以上的盲點的防範,保持了搶斷球的特點,也對AI和HOUSTON等人習慣的空切掩護中距離進行了防守,是對目前的NBA來說,最四平八穩的防守陣式。
5。1-2-2聯防可隨時變形成四聯防一盯人的DIAMOND-ONE(禁區菱形站位)和BOX-ONE的陣式(禁區四方站位),而讓進攻方在讀解中陷入極度的判斷混亂當中,不能執行好自己的既定戰術當然,1-2-2聯防也非全無缺點,任何一種聯防,都有自己的防守盲區,怎樣通過站位方式破解聯防,相信通過磨合以後的其他NBA球隊可以進一步掌握,而不是象現在那樣一遇到聯防就任人宰割。而任何使用聯防的球隊,在聯防的類型選擇中,對單個球員的站位選擇都必須以他的個人能力和類型是否適合這種聯防作判斷標准,比如森林狼隊,在擁有快速一定能力和肌力的MADSON站內線時的效果,就堪比CANDYMAN這個雖然有貴價合同和高大身材,但移動相對緩慢的中鋒在防守上的效果來得好,而1-2-2聯防中站罰球線兩端的那兩個後衛,如果能夠有高大迅速的搖擺人比如TMAC和KOBE等人執行,效果會加數倍。
由於NBA的三分線比國際籃聯更遠,因此NBA的聯防防區也相對加大許多,聯防的效果相對來說要打一些折扣.聯防只是比賽中的一種可以加以利用的方式方式,而並非最終獲勝之道。對教練和球員來說,輕視聯防和迷信聯防都同樣危險。
[編輯本段]區域聯防的概念和特點
區域聯防是由進攻轉為防守時,防守隊員迅速退回後場,每個隊員分工負責防守一定的區域,嚴密防守進入該區域的球和進攻隊員,並與同伴協同防守,用一定的隊形把每個防守區域有機地聯系起來而組成的防守戰術。它的特點是在每個人防守一定區域的基礎上,隨著球的轉移和進攻隊員的穿插移動而不斷地調整防守的位置和隊形(也簡稱為球動人動,人隨球動),重點防守有球區域和籃下。這種防守戰術的位置固定,分工明確,重點突出,有利於保護籃下、組織後場籃板球和發動快攻。但由於受區域分工的限制,各種聯防都存在一定的薄弱區域,容易被對方在局部區域以多打少。
[編輯本段]區域聯防的分類
依據防守隊員的站位形式,常把區域聯防分為"2-1-2"聯防、"2-3"聯防、"3-2"聯防、"1-3-1"聯防及對位聯防等幾種。其中"2-1-2"聯防是最基本的區域聯防。
[編輯本段]區域聯防的基本要求
(1) 根據區域聯防的形式和隊員、對手的特點等合理分配防守區域,最大限度地發揮隊員在各自防區的作用。
(2) 由攻轉守時,除積極阻止對方的攻勢外,應有組織地快速退守和及早落好防守位置。
(3) 每個隊員必須認真負責各自的防守區域,積極阻撓進入該防區的進攻隊員的行動,並根據球的方位調整隊形進行聯合防守。
(4) 對有球隊員應按盯人方法緊逼防守,其餘防守隊員應積極移動,調整隊形進行協防或補防,作到人球兼顧。
(5) 對無球隊員的穿插移動,要根據其離球的遠近和隊友的位置積極搶位、堵截和護送,並及時與隊友呼應聯系,不讓對手向有威脅的區域移動或接球。遠離球的防守隊員應起指揮作用。
(6) 進攻隊員投籃後,每個防守隊員都應該積極堵位和搶位,有組織地爭搶籃板球,並及時發動快攻。
[編輯本段]區域聯防的運用
(1) 對方中遠距離投籃不準而內線威脅較大時。
(2) 對方個人突破能力強而本對個人防守能力不足時
(3) 本隊犯規較多而為保存實力時。
(4) 對方不適應或有策略地改變防守戰術時。
(5) 對方比分落後而急於求成時。
(6) 為了有組織地爭搶籃板球和發動快攻時。
❿ 籃球NBA是誰發明的
NBA歷史起源及發展:
NBA的出現和發展是籃球運動前五十年積累和沉澱。自從年,籃球運動被詹姆士·奈什密斯博士發明之後,1898年,美國新澤西州特倫頓的一支球隊用25美元租用了當地一家禮堂比賽並向觀眾售票。在賽後的分紅中隊長庫珀組織比賽有功,首先領到了1美元。這場「有償籃球賽」被不列顛大網路全書認定為第一場「職業籃球賽」。
特倫頓比賽之後,「有償比賽」在全美迅速展開。為了保護參加「有償比賽」選手的利益, 1898年各地的球隊成立了第一個職業籃球組織——「國家聯盟」(NBL)。由於種種原因,NBL僅僅經過三四個賽季便名存實亡了。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體育經紀人看準了這一點,他們聯絡11支球隊老闆,發起成立了BAA這個組織。BAA是NBA的前身,NBA的真正生日應該是1946年6月6日,這一天,紐約中央車站附近的「艦長飯店」里,BAA(BOSKETBALL ASSOCIATON OF AMERICA)——全美籃球協會的 「亞當」和「夏娃」們召開了成立大會,會議確定11支參賽球隊和每隊要進行60場常規賽。
BAA由十一家冰球館和體育館的老闆們共同發起成立,初衷是為了讓體育館在冰球比賽以外的時候不至於空閑冷場。這些體育館的老闆們對於經營體育場是行家裡手,他們針對NBA「國家籃球聯盟」的球隊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一些中、小城市的現實情況提出一定要在當時的大城市內建立當地有名球隊,建立一個全國范圍的籃球組織的概念。在常規賽季中,每個聯盟內部的球隊要打兩個主客場,和另一個聯盟的球隊要打一個主客場。最後按成績好壞排隊出進入季後賽的名次,只有進入季後賽才有希望奪得總冠軍。BAA採用4節共48分鍾制,人盯人防守並禁止聯防。至今這些仍然是NBA區別於業余籃球的最基本特徵。
BAA的發起人之一,波士頓花園體育館的老闆沃爾特·阿布郎同時提出新的職業籃球概念,即職業籃球必須有雄厚的財力支援,一名選手只能為一傢俱樂部效力並要簽訂嚴格的合同,聯賽還要建立選手儲備制。這些理論貢獻在於將巨額資金和法制制約引入籃球,為日後的NBA的發展奠定了高薪制和合同制這兩大基石。
1949年,隨著BAA吞並NBL後,為了避免可能引起的法律上的麻煩,正式改名為NBA。
NBA(全稱NationalBasketballAssociation)是美國第一大職業籃球賽事,代表了世界籃球的最高水平,其中產生了邁克爾·喬丹、魔術師約翰遜、科比·布萊恩特、姚明、勒布朗·詹姆斯等世界巨星。該協會一共擁有30支球隊,分屬兩個聯盟東部聯盟和西部聯盟;而每個聯盟各由三個賽區組成,每個賽區有五支球隊。30支球隊當中有29支位於美國本土,另外一支來自加拿大的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