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煙草發明

煙草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25 09:11:01

⑴ 煙草是誰發明

人們普來遍認為煙草起源於美洲。自
1942年10月12日,哥倫布的船隊到達聖薩爾瓦多島嶼時發現當地印第安人吸食煙草。
1558年葡萄牙人高斯航海到美洲,把煙草種子帶回葡萄牙並種在首都里斯本。
15到16世紀,煙草傳入非洲。
16世紀前後,傳入亞洲。
1573-1620年間傳入我國福建。

⑵ 煙草是誰發明的

建於公元 432年的墨西哥帕倫克一座神殿里的浮雕,表現了瑪雅人的祭司在舉行典禮時以管吹煙的情狀,這是人類利用煙草的最早證據。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約在650年時發現了穴居的印第安人遺留下的煙草和煙斗吸剩的煙絲,加勒比地區的印第安人將煙葉稱作淡巴菰(tobago),英文名即源於此。1519年煙草開始栽培於墨西哥的尤卡坦,1531年西班牙人在西印度群島的海地種煙,繼而傳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當時法國駐葡萄牙的大使J.尼科把煙草種子送給法國國王。以後逐漸傳向各國。林奈為紀念尼科而把煙草屬定名為Nicotiana。
求採納

⑶ 煙草是誰發明的

yancao煙草
茄科(Solanaceae)煙草屬(Nicotiana)一年生草本。葉片含煙鹼(尼古丁),採收後經過調制、分級和加工處理,用於制卷煙、雪茄煙、斗煙、旱煙、水煙、嚼煙和鼻煙等,是世界性栽培的嗜好類工業原料作物。
分類 煙草屬約60餘種,其中大多是野生種。中國栽培較廣的種,一為普通煙草(N.tobacum),又名紅花煙草,是世界性商品生產用煙種;一為黃花煙草(N.rustica),蘇聯和印度栽種較多,中國新疆、甘肅等地有少量栽培。兩者都原產南美洲,其原始野生種分布在自厄瓜多和玻利維亞直到阿根廷的安第斯山脈一帶。二者還都是自然產生的雙二倍體。普通煙草還因調制方法以及種源、地區、栽培措施和使用要求的不同而形成多種類型:烤煙型,系在室內以火管將煙葉烤乾,葉色黃亮的煙型,又稱弗吉尼亞型;白肋煙型,系煙株的莖和葉主脈呈乳白色的一種晾煙;馬里蘭煙型,系原產於美國馬里蘭州的一種晾煙;雪茄煙型,系用以製造雪茄的一種晾煙;熏煙型,系在室內利用陰火的熱量和陰燃產生的濃煙熏制的一種煙草;香料煙型,系具有特殊芳香、葉片較小的一種曬煙,又稱土耳其煙或東方型煙;曬紅煙型,系用日光曝曬將煙褶上的煙葉調製成棕褐色的曬煙;曬黃煙型,系用日光曝曬和烤曬結合,將煙褶或架索上的煙葉,調製成鮮黃、褐黃或紅黃色的曬煙。每一類型各有很多栽培品種。此外,還有花煙草(N.alata)和光煙草(N.□lauca)供觀賞用。
歷史和分布 建於公元 432年的墨西哥帕倫克一座神殿里的浮雕,表現了瑪雅人的祭司在舉行典禮時以管吹煙的情狀(圖 1祭司吹煙圖),這是人類利用煙草的最早證據。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約在650年時發現了穴居的印第安人遺留下的煙草和煙斗吸剩的煙絲,加勒比地區的印第安人將煙葉稱作淡巴菰(tobago),英文名即源於此。1519年煙草開始栽培於墨西哥的尤卡坦,1531年西班牙人在西印度群島的海地種煙,繼而傳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當時法國駐葡萄牙的大使J.尼科把煙草種子送給法國國王。以後逐漸傳向各國。林奈為紀念尼科而把煙草屬定名為Nicotiana。
形態和特性 普通煙草主根不很明顯,側根和不定根是根系的主要部分。根系能合成煙鹼,根尖活動與煙鹼含量的高低關系很大。株高1~3米。莖直立,每個葉腋都有腋芽,均可萌發成分枝。葉互生,螺旋狀排列。煙株移栽後葉片生長較快,頂峰期在移栽後的45天前後,每天約增加1片。多數普通煙草品種無葉柄,葉基部與莖連接處呈耳狀的側翼,俗稱葉耳。大多數烤煙品種的葉面積指數在0.65左右。葉形有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圓形、長卵圓形、披針形和心臟形等。除白肋煙外,葉色都為綠色。圓錐狀聚傘花序,花萼鍾形,花冠管狀漏斗形,由5個花瓣連合而成,多為粉紅色。自花傳粉,但天然雜交率較高,常超過4%。一般烤煙品種從移栽到現蕾需45~60天,從現蕾到開花需7~10天。在白天的開花數約佔全日開花數的80%,從夜間9時到翌晨4時幾乎不開花。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1個月左右。蒴果卵圓形,花萼宿存。一般含2000~3000粒種子。種子很小,淡褐至深褐色,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網狀花紋,形狀不規則。每克種子約有10000~15000粒(圖2煙草形態圖)。
黃花煙草株高不如普通煙草,木質化差。葉呈心臟形,葉長為寬的1~1.5倍,基部最寬,葉基近中脈處凹陷,葉質較厚而重,葉柄明顯。花色蒼黃到微綠。種子較普通煙草稍大。
煙草葉、莖、花萼和果都有多細胞的毛。其中腺毛細胞中含有葉綠素,能綜合含有樹膠和樹脂的滲出物。腺毛與煙草的香氣有一定關系。
煙草喜溫、喜光、耐旱、怕澇、耐瘠、需鉀較多。地上部在8~38℃氣溫下均可生長,最適溫度為25~28℃。根部可耐的最低溫度為 7℃,最高溫度為43℃,最適溫度為31℃左右。一般烤煙葉片成熟階段的日平均溫度以20~25℃為宜。曬煙、白肋煙等需平均氣溫在18℃、持續時間在90天以上;黃花煙草則較能耐冷涼氣候,生長時尤其在成熟期。日光充足而不強烈的條件下,煙葉質量表現優異。
降水對煙草的影響主要決定於雨量是否均勻分布。生育期間平均月降雨量100~130毫米即可。土壤對煙葉質量的影響很大,不同類型、用途的煙草對土壤有不同的要求。曬紅煙適宜於較粘重和有機質多的土壤;白肋煙要求含氮較高的肥沃土壤;香料煙適宜種在有機質含量少、肥力不高、表土不厚而有小石塊的砂性地上。烤煙以質地疏鬆、結構良好的壤土和砂質粘土為宜。要求有機質含量為 1~2%,速效氮為40~60ppm,速效磷為25ppm左右,速效鉀要大於 100ppm。土壤含鹽量要小於0.06%,含氯量小於35ppm,pH在5.5~7.0之間。
栽培管理 輪作中煙草是禾穀類作物的良好前作。煙茬種麥、稻和油菜等,一般生長良好。栽培管理上有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育苗移栽 在中國,除個別地區的黃花煙草和曬煙用直播外,多數採用育苗移栽。苗床面積約為大田栽種面積的5~7%。因氣候不同,有的用釀熱溫床或加熱溫床,有的用溫室,也有用覆蓋塑料薄膜、紗布、玻璃或其他覆蓋物的冷床育苗。苗床用土需用蒸汽、化學葯劑或熏土等方法消毒,以防病、蟲、雜草和線蟲為害。精選的種子須經葯劑消毒、清水沖凈和晾乾要及時播種或催芽。一般每10平方米用種4~5克。播種期因春、夏、冬煙和地域不同而異。播後用薄層細沙、草木灰、騾馬糞稻草或松針覆蓋。
種子萌發的開初12小時為物理吸水階段;以後的24~36小時為感光階段,此時光對發芽有一定促進作用;再後進入生長階段。煙種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4~29℃,最低溫度為 7~10℃,最高溫度為35℃。苗床溫度以25~30℃為宜。一般進行兩次間苗,苗距6~8厘米。育苗中期和後期採取斷水、揭覆蓋物或掐葉等鍛苗措施,可使煙苗均衡生長並提高抗逆能力。當氣溫穩定在12~13℃,地溫達 9℃以上時即可進行移栽。如用雙行或四行移栽機移栽,則開穴(溝)、栽苗、澆水和壅土等作業可一次完成。種植密度因煙草類型、地勢、土壤等情況而異。中國一般畝栽1300~1800株。
大田管理 煙草移栽後要適時澆水、施肥、中耕、培土和防治病蟲害。肥料對煙葉品質的影響很大。土壤中缺氮則煙葉小而單位面積重量低,烤後葉薄而輕;氮肥過量則葉片疏鬆粗糙,烤後煙味辛辣,呈綠褐或近黑色,品質下降。磷肥不足時煙株生長緩慢,葉狹長而色暗綠,烤後無光澤;施用過多則葉脈突出,質地粗糙,油分少且易破碎。鉀素是煙草灰分的主要成分,施用適當時葉面光滑,吸用時有香味,燃燒性好;不足則葉粗糙發皺,葉尖葉緣組織停止生長,形成枯死斑穿洞成孔,葉片殘破,燃燒性差。土壤中氯的含量是能否適於種煙的限制因子,煙葉中含氯量高於1%時煙葉燃燒速度開始減慢,1.5%為臨界線,超過2%就黑灰熄火。施足肥料、適時移栽、及時澆水和排水,可促進煙株健壯生長,避免煙株未達一定高度和葉數而提早開花的「早花」現象。同時,還應種植密度適當,適時澆水、排水與防治病害,以防止乾旱、水澇、田間郁閉和防止煙株下部葉片未達正常成熟而提前發黃,以至枯萎的「底烘」現象。
打頂抹杈是促成優質豐產的主要措施之一。除香料煙外都必須適時進行。一般在現蕾時摘去花序,以利上部葉片擴展,並及時抹去腋芽,不使長出側枝(煙杈),約 5天左右進行一次。現可使用氣流式自動打頂裝置進行。打頂機後部裝有噴霧機,在打頂的同時向煙莖噴灑抑杈葯劑如脂肪醇等,抑制腋芽生長。(見彩圖煙田、普通煙草)
成熟和採收 移栽後50~60天,煙葉就自下而上逐漸成熟。當葉片停止生長,組織逐漸充實,葉內干物質積累達最多時為工藝成熟期,即可採收。煙葉成熟的特徵是葉色由綠變黃綠,主脈變白發黃,基部發脆,葉毛脫落,葉面有光澤,葉尖和葉緣微向下垂。在生產上採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縮短煙葉成熟期,並使煙葉均勻落黃。歐美國家採收時用整株齊地砍收法或摘葉採收法,也有用收獲機採收的。中國的烤煙和絕大部分曬晾煙用人工採摘,通常採摘3~9次,個別也有整株一次分段砍收或一次采完。
育種 煙草育種的目標是選育品質優良、產量高和抗逆(抗病、耐旱、耐肥等)力強的品種。選育新品種一般採用系統育種、雜交育種和單倍體育種,原生質體培養和細胞融合育種也已有應用。煙草單倍體育種,能縮短培育新品種年限,20世紀70年代,單倍體育種首先在煙草上獲得成功,中國用單倍體育種法選出了單育1號、皖煙 1號等品種。此外還用煙草屬的一些野生種與普通煙草進行種間雜交,將野生種的抗病蟲基因轉移到普通煙草的優良栽培品種中,從而育成了一個品種能抗單一或多種病害的許多新品種。中國現在推廣的優良抗病品種有紅花大金元、長脖黃、永定 1號、NC82和Speight G-28等。
主要病蟲害 煙草從發芽出苗到葉片成熟,從調制到倉庫貯存的全過程中,隨時可能遭受各種病、蟲、雜草的侵襲。尤以病害最為嚴重。非生物性病害很多同氣候有關,如寒冷可導致幼苗葉片褪綠和煙株凍傷;暴風雨沖擊可使葉背形成赤褐色雨斑;冰雹可撕裂葉片,擊傷煙莖;雷擊可使葉片扭曲褶皺,髓心組織呈碟狀層;乾旱可使葉片形成褐、黃色斑;葉背面常被風吹轉而受日灼,可產生不定形的枯死區;空氣污染可導致氣候斑點等。此外,由於煙草對營養元素過多與不足反應靈敏,還常發生氮、磷、鉀、鎂、鈣、硼和氯等元素的缺素症或多素症。
屬於寄生性的病害按病源分為:①細菌性病害。如角斑病可使葉上形成大小不一的多角形、黑褐色斑點;青枯病可導致煙株迅速枯萎,但葉色仍保持綠色,莖的一側出現黑色條斑,維管束變黃褐或黑褐色等。②真菌性病害。如黑脛病症狀為根變黑褐色,葉片萎蔫,莖基變黑且向上延升,髓變黑褐色並干縮呈碟片狀,葉上發生大塊圓形病斑,嚴重時全株死亡。褐斑病或赤黑病在葉中脈、花梗和蒴果上形成病斑,病斑死組織內常出現同心輪紋。③病毒性病害。在中國為害較大的是煙草普通花葉病毒病和煙草黃瓜花葉病毒病,均在葉片上形成深、淺綠色相間的花葉,重則煙株變形矮化,兩者並可混合侵染煙株。此外,馬鈴薯病毒也常造成危害;還發現了煙草曲葉病毒等。④其他寄生性病害。主要有根結線蟲造成的根結線蟲病,寄生於煙草的種子植物列當等。
侵害煙草的害蟲主要有煙蚜、煙草夜蛾、煙潛葉蛾、斜紋夜蛾和煙蛀莖蛾等。
調制 即對成熟煙葉進行初加工,使含水85%左右的鮮葉變干,內含的化學成分發生一系列對品質有利的變化,並固定各類煙草要求的顏色、香氣和吸味,使之成為適於煙草工業用的原料。根據煙草的不同類型,主要有下述幾種不同的調制方法。
烘烤 將烤煙葉綁在竹(木)竿或繩索上,掛入專用烤房內用人工加熱等措施進行。根據煙葉顏色和乾燥程度的變化可分為 3個階段:①變黃期。溫度從35℃逐漸升到42~45℃,相對濕度由95%左右逐漸降到70%左右。在此條件下,初期煙葉由於發生一定程度的水分虧缺,細胞內水解酶的活性增強,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蛋白質被分解成還原糖和可溶性含氮化合物等對品質有利的一些化學成分。絕大部分葉綠素分解消失;類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則僅有一部分被破壞,因其顏色不再被葉綠素的綠色掩蓋而顯露鮮黃色。類胡蘿卜素的降解產物包括環檸檬醛等數十種,煙草中含量雖微,但對煙葉的香氣起著重要作用。②定色期。由變黃結束時的溫度逐漸升到55℃,平均每1~2小時升溫0.5℃左右,相對濕度逐漸降到30%左右(濕球溫度穩定在38~39℃),使葉片逐漸脫水乾燥、褪黃而固定。③干筋期。煙葉通過定色期,還有部分主脈未烤乾,這時可每小時升溫2~3℃,直至70℃左右,相對濕度降到15%左右(濕球溫度不得超過43℃),待主脈完全乾燥,即可結束烘烤。整個烘烤過程需3~5天。
煙草烘烤多用火管加熱、自然通風的氣流上升式烤房。烤房內平面溫度要均勻。用以通風排濕的進風洞和排氣窗可根據烤房裝煙數量、煙葉含水量、烘烤季節的氣候條件和烘烤過程中的煙葉變化,調節其開口的大小。另外,還有隧道式連續化烤房、以氣體或液體為燃料的密集烤房,以及溫、濕度自動控制的堆積烤房。
晾制 將煙葉懸掛在晾房內完成凋萎變色乾燥的調制方法。白肋煙即用此法調制。晾制的最適溫度為25~35℃;最適相對濕度白天70~75%,夜間90~95%。凋萎褪黃階段中葉片的變化與烤煙相近,只是因晾制時間較長,晾制後的葉片糖分很低。在褪黃後的乾燥階段,葉片仍處於晝干夜濕交替變化的狀況,煙葉的顏色變深,這對白肋煙特有香氣吸味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白肋煙也可在腰葉成熟後整株晾制,這樣需時較長,但較省工。
曬制 即利用陽光調制煙葉。按曬制工具的不同可分索曬和折曬兩種。黃花煙中的「綠煙」系整株收獲後,在田間曝曬。因失水快,葉綠素未完全分解,曬制後為綠色;若成熟後任其留在田間曝曬,葉綠素分解,曬制後為黃花煙中的「黃煙」。曬黃煙變色後曝曬,可使其較快乾燥定色。淡色曬黃煙的品質與烤煙近似;深色曬黃煙則介於淡色曬黃煙與曬紅煙之間。曬紅煙在乾燥階段藉助夜間吸露回潮,促進煙葉內多酚類物質的氧化氨基酸和糖的變化。調制後煙葉色澤棕褐,煙氣醇香,生理強度大。
分級 煙葉的分級以葉片著生部位、顏色等品質因素作為主要依據。中國烤煙按國家統一規定的標准,根據煙葉著生部位和顏色分為中下部黃色、上部黃色、青黃色3組,再以品質因素(油分、組織、光澤、顏色、殘傷等)定級。曬晾煙分級標准目前多為地方性的。世界生產煙草的國家都有各自的煙葉分級標准。制訂標準的依據各國大體相同,但等級的數目不一。
用途 煙葉是製作煙製品的基本原料。煙製品多種多樣,品味各有特色:①卷煙。可分3種煙型。烤煙型卷煙幾乎全部原料為烤煙煙葉,煙絲色淺,具烤煙香氣,勁適中;混合型卷煙以烤煙、白肋煙和香料煙為主要原料,並摻用其他曬煙,煙絲色深,具多種類型煙葉混合香氣,勁較大;曬煙型卷煙的全部或絕大部分原料為曬煙,具曬煙香氣,勁大。②雪茄煙。以雪茄芯葉、束葉和包葉煙為原料,機制或手工製作,有尖頭或圓頭兩類,香氣濃郁,勁大。③皮絲煙(水煙)。以曬晾煙為主要原料,用水煙袋、竹煙筒或旱煙袋燃吸,香氣芬芳,勁大(圖 3中國的竹煙筒和水煙筒)。④斗煙。以曬煙和晾煙為主要原料,製成粒狀、小片狀或絲狀,用煙斗燃吸,香氣濃郁,勁大。⑤鼻煙。以曬煙為主要原料,磨成粉末,直接塗抹在鼻孔內聞吸。⑥嚼煙。以晾煙為主要原料,製成糕狀、餅狀、條狀或丸狀,在口內咀嚼,濃香而略帶甜味,也有的帶鹹味。近年來研製的葯用煙,是將中草葯摻入卷煙中製成的。對某些疾病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有一定療效。從煙桿、煙筋中提取的煙鹼可作殺蟲劑。煙桿纖維可作造紙原料及壓制纖維板。種子油可作油漆原料,油餅可作飼料或肥料。煙草葉中含有能供食用的可溶性蛋白質,經提純後成為無色無味的結晶,其提取量可達煙草產量的 6%以上,將有可能成為營養豐富的潛在食品。提取蛋白質後的殘渣,可打漿製造煙頁薄片,作為低焦油卷煙的填充料。
煙草對人體健康有害,其吸用長期受到反對和限制。早在1535年《印第安通史》中就認為吸煙是一種「邪惡習慣」。反吸煙最早發生在英國。日本在1615年下令禁煙,焚毀煙葉,拔去田間煙株。中國明代崇禎年間,也曾禁煙,違者處以劓刑。1954年和1964年英國皇家醫學會和美國衛生署相繼發表吸煙危害健康的報告,從而引發了持續時間較長的反吸煙高潮。當時卷煙銷售量一度下降。近20年來,已從煙氣中鑒別出4500~5000個組分。在煙氣微粒相中,約有0.6%的成分與癌症有關,其中0.2%是癌症誘發物,大多是多環芳香烴、雜環芳香烴和脂類化合物;還有0.4%為促發癌症的前導物,大多是四環芳香烴、五環芳香烴、酚類、取代酚類、亞硝胺和去甲基煙鹼等。減少煙草和煙製品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成分,是煙草研究的重要任務。由於煙氣中的絕大部分有害成分含於煙焦油中。因此減少卷煙中的焦油含量已引起重視。

⑷ 煙草是中國人發明的

不是的
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於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記載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薩爾瓦多。

在中國的傳播
16世紀中葉煙草傳入中國,傳入路線有三種說法:
1.從菲律賓到中國台灣及福建的漳州、泉州。
2.從印尼或越南傳入到中國的廣東。
3.從日本到朝鮮,再到中國東北及內蒙古。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40692.htm#3

⑸ 煙草是怎麼發明的

是發現不是發明
人們普遍認為煙草最早源於美洲。考古發現,人類尚處於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在採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裡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

提神打勁的作用,於是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很久以前,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陽和祭祀吸煙的習俗。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於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記載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薩爾瓦多。
香煙最初在土耳其一帶流行,當地的人喜歡把煙絲以報紙捲起來吸食。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士兵從當時的鄂圖曼帝國士兵中學會了吸食方法,之後傳播到不同地方。1843年6月25日,法國開始製造歷史上第一批用以商業販售的香煙。後來香煙就在各地流行起來。

⑹ 誰發明的煙草

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於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

香煙最初在土耳其一帶流行,當地的人喜歡把煙絲以報紙捲起來吸食。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士兵從時的鄂圖曼帝國士兵中學會了吸食方法,之後傳播到不同地方。大部分的香煙成份之中並不單只有煙草。1558年航海水手們將煙草種子帶回葡萄牙,隨後傳遍歐洲。

1612年,英國殖民官員約翰·羅爾夫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鎮大面積種植煙草,並開始做煙草貿易。16世紀中葉煙草傳入中國。開始傳入的是曬晾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

(6)煙草發明擴展閱讀

雖然香煙內的化學物質主要是干煙草,但是經過化學處理又加了很多添加成份。燃點香煙的煙霧含約7000種化學物質,很多是有毒物質,引致異變物質及有數千種致癌物質;香煙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超過許多商品必須禁售、強制回收及起訴負責人的標准。煙草中的糖類在不完全燃燒後會生成焦油,焦油含有大量致癌物質。

放射性同位素是吸香煙者罹患肺癌的原因之一。香煙的釙-210無法排出身體。可進入血管而導致心肝胃等出現病變。香煙也有鐳-226及鉛-210。放射性同位素是由礦物肥料而來。六十至八十年代已有人發現吸煙者的體內有放射性同位素。燃點香煙的煙霧亦含亞硝胺,苯並芘等致癌物。

⑺ 是誰發明了煙草

煙草最早源於美洲。考古發現,人類尚處於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在採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裡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於是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⑻ 煙草最早是么怎發明的

煙草原產於美洲,印第安人發現其中含有可以興奮神經的物質,在部落會議和祭祀活動中吸食其燃燒的煙,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帶到歐洲,最早的西班牙水手回國噴雲吐霧時,曾經使家鄉的人大驚失色,認為他們和魔鬼打交道,但很快煙草的使用就奉行全歐洲並向世界普及。18世紀時煙草才傳入中國。

煙草含有尼古丁,是一種生物鹼,具有神經毒性,尤其對昆蟲是致命的,但可以刺激人類神經興奮,長期使用耐受量會增加,但也產生依賴性。據研究三枝卷煙或半枝雪茄煙中含有的全部尼古丁就可以使人致死,但吸煙的人吸入的尼古丁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煙草也可以用來製造殺蟲劑,提取煙鹼、蘋果酸、檸檬酸等。

現代研究證實煙草中還含有一些致癌物質,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許多地方已經開始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以保護公眾的健康。許多國家的法律規定在煙盒上必須印有「吸煙有害健康」的字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規定任何媒體和公共場所都不得放置香煙廣告。泰國規定必須在煙盒上印刷大幅吸煙造成的危害圖片,如吸煙者被損害的牙齒,吸煙者被熏黑的肺等,使吸煙者警惕以達到戒煙的效果。不丹更禁止所有煙草入口而成為首個無煙國家。

美洲
煙草最早是被美洲印第安人使用,自從被歐洲人採用後,煙草的需求劇增。但歐洲的氣候不適合煙草的生長,因此美國成為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出口國。當時的俗語說:「美國是靠煙草起家的」,煙草種植促使美國大量使用黑人奴隸,成為美國當時奴隸制形成的重要支柱產業。直到1883年,煙草的稅收還佔美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中國
中國的煙草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萬曆三年(1575年)煙草由呂宋傳入台灣、福建。1579年,利瑪竇把鼻煙帶入廣東,中國吸煙人口大升。1637年,崇禎為了禁煙,勒令以斬首示眾懲罰私種私售者。不過遼東與後金苦戰的兵部尚書洪承疇卻上奏說「遼東士卒,嗜此若命」,導致禁煙過程出現障礙。

煙草在我國的傳說

明朝萬曆年間,杭州有個李舉人上京趕考,臨走時,其父親備了一封信,叫他到蘇州去拜訪一位老朋友,資助一點盤纏。這位老朋友姓張,當年同朝做官,十分交情。恰好兩家同年生下一男一女,便定了割袍親。後來,李家遭了天災窮下去了,怕張家悔親,從來沒對兒子提起過這件事。

張父看見李舉人一表人材,知收達禮,十分歡喜,立即進內告知夫人。夫人又暗地裡轉告女兒。合家上下都熱情招待,把這位未來的姑父喝得酩酊大醉,扶進書房安睡。

半夜裡,李舉人昏昏沉沉,感到口喝難忍連喊:「茶、茶。」這時隔壁綉房裡張姑娘尚末入睡。聽見喊聲,大著膽子,倒了一杯濃茶送去。李舉人迷迷糊糊看見一個美女走近床來,好比嫦娥下月宮,觀音送甘露,心都醉了。伸手接茶時有意把張姑娘的手腕了捧了過來。張姑娘一陣臉紅,心頭「卟嗵」直跳。李舉人越看越迷,趨勢輕輕一把拉過張姑娘抱在懷里。張姑娘以為他知道自己是他未婚妻,將來總是他家人,也就半推半就成了好事。

第二天,李舉人一覺醒來,想起昨夜情景,心裡不安,急急起床,告別張父要走。張父挽留不住,贈了盤纏送他上路。

三場考畢,中了頭名狀元。奉旨回鄉。李父對狀元郎說:「你金榜題名,給假回家,可以完婚了。」狀元說:「孩兒尚未定親,怎說完婚?」李父吃驚道:「李張兩姓,小時定的割袍親,難道日前在蘇州,張老沒有提起。」李狀元一聽,象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根,心中叫苦:這張姑娘,骨子輕浮,我只輕輕一拉,就從了我,娶了這樣女子,豈不辱了家門。想到這里就推說:「孩兒年紀還輕,婚事過兩年再說。」李父說:「婚姻大事,父母作主,我已擇定黃道吉日,明天就要打花轎去蘇州。」

李狀元打落牙齒肚裡咽,講不出口。連夜差貼心小使送信到蘇州張姑娘親收。張姑娘早已知道李家郎君中了狀元,擇定吉日,前來迎娶。心裡正樂滋滋。拆信一看,嚇得目瞪口呆,淚如雨下。那信上寫著:「要做狀元夫人,先得以死相從。」想當初自己一時少了主張,狀元郎誤以為是輕薄蒲柳。故此,也勿懊悔,也勿責怪,當下寫了一封遺書上吊自盡了。

張家父母哭得死去活來。花轎到門,依照張姑娘遺書,把屍體嫁了過去。狀元見張姑娘果然一死相從,是貞烈女子,後悔不及,抱屍痛哭並發誓:「此生此世,永不再娶。」

李狀元思念夫人,時常悶悶不樂,一日,去到墳頭,見墳上長著許多闊葉草,摘一片細嚼,味道苦中有香,吃後心安神爽,就把它收來放在案頭,有一回,狀元在燈下讀書,一粒燈花爆落在干葉子上,葉片燃出裊裊青煙,一股清香,聞後頓覺神志輕快,心情安逸。從此,他想念夫人時,就燃干葉片吸。吸煙就是從這時開頭的。

另外的說法

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公元前1800-2000年時就有人類吸煙的記載,那時人們抽用紙卷一種磨碎的煙草,它的重要萬分是尼古丁---一種無色油的致使物質;純尼古丁只需幾滴滴在舌頭上,人就會立刻死亡.歷史上從沒有任何一種有毒物質像尼古丁這樣根深蒂固地流傳下來,許多人本意並不想上癮,但最後還是屈服於它的魔力.在美國,煙草業每年要花掉420億美元,煙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492年可倫布的兩個船員傑雷茲和托瑞斯發現古巴土人點燃干煙並吸其冒出的煙,傑雷茲試著吸了起來,他成為歐洲第一吸煙者,返回西班牙後,人們吃驚地發現從他嘴裡往外冒煙,斷定他一定是魔鬼附身,按當時的天主教規,他被送進監獄.

1518年,西班牙探險家發現阿茲台克人和瑪雅人用空蘆葦吸煙草,西班牙人也學著吸起來,第一支卷煙就這樣產生了.

1612年,約翰.羅爾弗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種植了第一畝用於商業的煙草

1776年,喬治.華盛頓敗給英軍,失守紐約城,他在求援書中寫首:請幫幫我們,沒有錢,就送煙吧.

1843年,法國煙草經營商開始生產西班牙式煙卷,並以法文正式命名為cigarette,英文香煙一詞由此而來.

1881年,一種日生產120,000支煙卷的卷煙機獲發明專利,在這之前煙卷都是用手卷製作的.

1916年,美國煙草公司請一位從不吸煙的著名歌劇演員為"好運牌"香煙做廣告,廣告詞為:此煙對嗓子無害.

1924年,美國《讀者文摘》第一次發表文章,提醒人們注意吸煙有害健康.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斯福總結宣布煙草是農業必需品之一,並在徵兵時規定煙草種植者可延期入伍.

1955年,美國聯邦商業委員會規定,禁止在香煙廣告中使用有關健康詞彙.

1966年,美國香煙包裝上開始印有新標志:當心!吸煙有害健康.

1971年元月,美國法律規定,禁止在廣播,電視中做香煙廣告.

1973年,美國航空公司國內航班給乘客提供吸煙艙,使不吸煙乘客免受其害.

1986年,美國醫學權威人士報道:被動吸煙者同樣嚴重危害健康.

1990年,醫學界報道,美國每年有126,000名婦女死於吸煙引起的身心機能失調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yancao煙草
茄科(Solanaceae)煙草屬(Nicotiana)一年生草本。葉片含煙鹼(尼古丁),採收後經過調制、分級和加工處理,用於制卷煙、雪茄煙、斗煙、旱煙、水煙、嚼煙和鼻煙等,是世界性栽培的嗜好類工業原料作物。
分類 煙草屬約60餘種,其中大多是野生種。中國栽培較廣的種,一為普通煙草(N.tobacum),又名紅花煙草,是世界性商品生產用煙種;一為黃花煙草(N.rustica),蘇聯和印度栽種較多,中國新疆、甘肅等地有少量栽培。兩者都原產南美洲,其原始野生種分布在自厄瓜多和玻利維亞直到阿根廷的安第斯山脈一帶。二者還都是自然產生的雙二倍體。普通煙草還因調制方法以及種源、地區、栽培措施和使用要求的不同而形成多種類型:烤煙型,系在室內以火管將煙葉烤乾,葉色黃亮的煙型,又稱弗吉尼亞型;白肋煙型,系煙株的莖和葉主脈呈乳白色的一種晾煙;馬里蘭煙型,系原產於美國馬里蘭州的一種晾煙;雪茄煙型,系用以製造雪茄的一種晾煙;熏煙型,系在室內利用陰火的熱量和陰燃產生的濃煙熏制的一種煙草;香料煙型,系具有特殊芳香、葉片較小的一種曬煙,又稱土耳其煙或東方型煙;曬紅煙型,系用日光曝曬將煙褶上的煙葉調製成棕褐色的曬煙;曬黃煙型,系用日光曝曬和烤曬結合,將煙褶或架索上的煙葉,調製成鮮黃、褐黃或紅黃色的曬煙。每一類型各有很多栽培品種。此外,還有花煙草(N.alata)和光煙草(N.□lauca)供觀賞用。
歷史和分布 建於公元 432年的墨西哥帕倫克一座神殿里的浮雕,表現了瑪雅人的祭司在舉行典禮時以管吹煙的情狀(圖 1祭司吹煙圖),這是人類利用煙草的最早證據。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約在650年時發現了穴居的印第安人遺留下的煙草和煙斗吸剩的煙絲,加勒比地區的印第安人將煙葉稱作淡巴菰(tobago),英文名即源於此。1519年煙草開始栽培於墨西哥的尤卡坦,1531年西班牙人在西印度群島的海地種煙,繼而傳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當時法國駐葡萄牙的大使J.尼科把煙草種子送給法國國王。以後逐漸傳向各國。林奈為紀念尼科而把煙草屬定名為Nicotiana。
形態和特性 普通煙草主根不很明顯,側根和不定根是根系的主要部分。根系能合成煙鹼,根尖活動與煙鹼含量的高低關系很大。株高1~3米。莖直立,每個葉腋都有腋芽,均可萌發成分枝。葉互生,螺旋狀排列。煙株移栽後葉片生長較快,頂峰期在移栽後的45天前後,每天約增加1片。多數普通煙草品種無葉柄,葉基部與莖連接處呈耳狀的側翼,俗稱葉耳。大多數烤煙品種的葉面積指數在0.65左右。葉形有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圓形、長卵圓形、披針形和心臟形等。除白肋煙外,葉色都為綠色。圓錐狀聚傘花序,花萼鍾形,花冠管狀漏斗形,由5個花瓣連合而成,多為粉紅色。自花傳粉,但天然雜交率較高,常超過4%。一般烤煙品種從移栽到現蕾需45~60天,從現蕾到開花需7~10天。在白天的開花數約佔全日開花數的80%,從夜間9時到翌晨4時幾乎不開花。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1個月左右。蒴果卵圓形,花萼宿存。一般含2000~3000粒種子。種子很小,淡褐至深褐色,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網狀花紋,形狀不規則。每克種子約有10000~15000粒(圖2煙草形態圖)。
黃花煙草株高不如普通煙草,木質化差。葉呈心臟形,葉長為寬的1~1.5倍,基部最寬,葉基近中脈處凹陷,葉質較厚而重,葉柄明顯。花色蒼黃到微綠。種子較普通煙草稍大。
煙草葉、莖、花萼和果都有多細胞的毛。其中腺毛細胞中含有葉綠素,能綜合含有樹膠和樹脂的滲出物。腺毛與煙草的香氣有一定關系。
煙草喜溫、喜光、耐旱、怕澇、耐瘠、需鉀較多。地上部在8~38℃氣溫下均可生長,最適溫度為25~28℃。根部可耐的最低溫度為 7℃,最高溫度為43℃,最適溫度為31℃左右。一般烤煙葉片成熟階段的日平均溫度以20~25℃為宜。曬煙、白肋煙等需平均氣溫在18℃、持續時間在90天以上;黃花煙草則較能耐冷涼氣候,生長時尤其在成熟期。日光充足而不強烈的條件下,煙葉質量表現優異。
降水對煙草的影響主要決定於雨量是否均勻分布。生育期間平均月降雨量100~130毫米即可。土壤對煙葉質量的影響很大,不同類型、用途的煙草對土壤有不同的要求。曬紅煙適宜於較粘重和有機質多的土壤;白肋煙要求含氮較高的肥沃土壤;香料煙適宜種在有機質含量少、肥力不高、表土不厚而有小石塊的砂性地上。烤煙以質地疏鬆、結構良好的壤土和砂質粘土為宜。要求有機質含量為 1~2%,速效氮為40~60ppm,速效磷為25ppm左右,速效鉀要大於 100ppm。土壤含鹽量要小於0.06%,含氯量小於35ppm,pH在5.5~7.0之間。
栽培管理 輪作中煙草是禾穀類作物的良好前作。煙茬種麥、稻和油菜等,一般生長良好。栽培管理上有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育苗移栽 在中國,除個別地區的黃花煙草和曬煙用直播外,多數採用育苗移栽。苗床面積約為大田栽種面積的5~7%。因氣候不同,有的用釀熱溫床或加熱溫床,有的用溫室,也有用覆蓋塑料薄膜、紗布、玻璃或其他覆蓋物的冷床育苗。苗床用土需用蒸汽、化學葯劑或熏土等方法消毒,以防病、蟲、雜草和線蟲為害。精選的種子須經葯劑消毒、清水沖凈和晾乾要及時播種或催芽。一般每10平方米用種4~5克。播種期因春、夏、冬煙和地域不同而異。播後用薄層細沙、草木灰、騾馬糞稻草或松針覆蓋。
種子萌發的開初12小時為物理吸水階段;以後的24~36小時為感光階段,此時光對發芽有一定促進作用;再後進入生長階段。煙種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4~29℃,最低溫度為 7~10℃,最高溫度為35℃。苗床溫度以25~30℃為宜。一般進行兩次間苗,苗距6~8厘米。育苗中期和後期採取斷水、揭覆蓋物或掐葉等鍛苗措施,可使煙苗均衡生長並提高抗逆能力。當氣溫穩定在12~13℃,地溫達 9℃以上時即可進行移栽。如用雙行或四行移栽機移栽,則開穴(溝)、栽苗、澆水和壅土等作業可一次完成。種植密度因煙草類型、地勢、土壤等情況而異。中國一般畝栽1300~1800株。
大田管理 煙草移栽後要適時澆水、施肥、中耕、培土和防治病蟲害。肥料對煙葉品質的影響很大。土壤中缺氮則煙葉小而單位面積重量低,烤後葉薄而輕;氮肥過量則葉片疏鬆粗糙,烤後煙味辛辣,呈綠褐或近黑色,品質下降。磷肥不足時煙株生長緩慢,葉狹長而色暗綠,烤後無光澤;施用過多則葉脈突出,質地粗糙,油分少且易破碎。鉀素是煙草灰分的主要成分,施用適當時葉面光滑,吸用時有香味,燃燒性好;不足則葉粗糙發皺,葉尖葉緣組織停止生長,形成枯死斑穿洞成孔,葉片殘破,燃燒性差。土壤中氯的含量是能否適於種煙的限制因子,煙葉中含氯量高於1%時煙葉燃燒速度開始減慢,1.5%為臨界線,超過2%就黑灰熄火。施足肥料、適時移栽、及時澆水和排水,可促進煙株健壯生長,避免煙株未達一定高度和葉數而提早開花的「早花」現象。同時,還應種植密度適當,適時澆水、排水與防治病害,以防止乾旱、水澇、田間郁閉和防止煙株下部葉片未達正常成熟而提前發黃,以至枯萎的「底烘」現象。
打頂抹杈是促成優質豐產的主要措施之一。除香料煙外都必須適時進行。一般在現蕾時摘去花序,以利上部葉片擴展,並及時抹去腋芽,不使長出側枝(煙杈),約 5天左右進行一次。現可使用氣流式自動打頂裝置進行。打頂機後部裝有噴霧機,在打頂的同時向煙莖噴灑抑杈葯劑如脂肪醇等,抑制腋芽生長。(見彩圖煙田、普通煙草)
成熟和採收 移栽後50~60天,煙葉就自下而上逐漸成熟。當葉片停止生長,組織逐漸充實,葉內干物質積累達最多時為工藝成熟期,即可採收。煙葉成熟的特徵是葉色由綠變黃綠,主脈變白發黃,基部發脆,葉毛脫落,葉面有光澤,葉尖和葉緣微向下垂。在生產上採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縮短煙葉成熟期,並使煙葉均勻落黃。歐美國家採收時用整株齊地砍收法或摘葉採收法,也有用收獲機採收的。中國的烤煙和絕大部分曬晾煙用人工採摘,通常採摘3~9次,個別也有整株一次分段砍收或一次采完。
育種 煙草育種的目標是選育品質優良、產量高和抗逆(抗病、耐旱、耐肥等)力強的品種。選育新品種一般採用系統育種、雜交育種和單倍體育種,原生質體培養和細胞融合育種也已有應用。煙草單倍體育種,能縮短培育新品種年限,20世紀70年代,單倍體育種首先在煙草上獲得成功,中國用單倍體育種法選出了單育1號、皖煙 1號等品種。此外還用煙草屬的一些野生種與普通煙草進行種間雜交,將野生種的抗病蟲基因轉移到普通煙草的優良栽培品種中,從而育成了一個品種能抗單一或多種病害的許多新品種。中國現在推廣的優良抗病品種有紅花大金元、長脖黃、永定 1號、NC82和Speight G-28等。
主要病蟲害 煙草從發芽出苗到葉片成熟,從調制到倉庫貯存的全過程中,隨時可能遭受各種病、蟲、雜草的侵襲。尤以病害最為嚴重。非生物性病害很多同氣候有關,如寒冷可導致幼苗葉片褪綠和煙株凍傷;暴風雨沖擊可使葉背形成赤褐色雨斑;冰雹可撕裂葉片,擊傷煙莖;雷擊可使葉片扭曲褶皺,髓心組織呈碟狀層;乾旱可使葉片形成褐、黃色斑;葉背面常被風吹轉而受日灼,可產生不定形的枯死區;空氣污染可導致氣候斑點等。此外,由於煙草對營養元素過多與不足反應靈敏,還常發生氮、磷、鉀、鎂、鈣、硼和氯等元素的缺素症或多素症。
屬於寄生性的病害按病源分為:①細菌性病害。如角斑病可使葉上形成大小不一的多角形、黑褐色斑點;青枯病可導致煙株迅速枯萎,但葉色仍保持綠色,莖的一側出現黑色條斑,維管束變黃褐或黑褐色等。②真菌性病害。如黑脛病症狀為根變黑褐色,葉片萎蔫,莖基變黑且向上延升,髓變黑褐色並干縮呈碟片狀,葉上發生大塊圓形病斑,嚴重時全株死亡。褐斑病或赤黑病在葉中脈、花梗和蒴果上形成病斑,病斑死組織內常出現同心輪紋。③病毒性病害。在中國為害較大的是煙草普通花葉病毒病和煙草黃瓜花葉病毒病,均在葉片上形成深、淺綠色相間的花葉,重則煙株變形矮化,兩者並可混合侵染煙株。此外,馬鈴薯病毒也常造成危害;還發現了煙草曲葉病毒等。④其他寄生性病害。主要有根結線蟲造成的根結線蟲病,寄生於煙草的種子植物列當等。
侵害煙草的害蟲主要有煙蚜、煙草夜蛾、煙潛葉蛾、斜紋夜蛾和煙蛀莖蛾等。
調制 即對成熟煙葉進行初加工,使含水85%左右的鮮葉變干,內含的化學成分發生一系列對品質有利的變化,並固定各類煙草要求的顏色、香氣和吸味,使之成為適於煙草工業用的原料。根據煙草的不同類型,主要有下述幾種不同的調制方法。
烘烤 將烤煙葉綁在竹(木)竿或繩索上,掛入專用烤房內用人工加熱等措施進行。根據煙葉顏色和乾燥程度的變化可分為 3個階段:①變黃期。溫度從35℃逐漸升到42~45℃,相對濕度由95%左右逐漸降到70%左右。在此條件下,初期煙葉由於發生一定程度的水分虧缺,細胞內水解酶的活性增強,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蛋白質被分解成還原糖和可溶性含氮化合物等對品質有利的一些化學成分。絕大部分葉綠素分解消失;類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則僅有一部分被破壞,因其顏色不再被葉綠素的綠色掩蓋而顯露鮮黃色。類胡蘿卜素的降解產物包括環檸檬醛等數十種,煙草中含量雖微,但對煙葉的香氣起著重要作用。②定色期。由變黃結束時的溫度逐漸升到55℃,平均每1~2小時升溫0.5℃左右,相對濕度逐漸降到30%左右(濕球溫度穩定在38~39℃),使葉片逐漸脫水乾燥、褪黃而固定。③干筋期。煙葉通過定色期,還有部分主脈未烤乾,這時可每小時升溫2~3℃,直至70℃左右,相對濕度降到15%左右(濕球溫度不得超過43℃),待主脈完全乾燥,即可結束烘烤。整個烘烤過程需3~5天。
煙草烘烤多用火管加熱、自然通風的氣流上升式烤房。烤房內平面溫度要均勻。用以通風排濕的進風洞和排氣窗可根據烤房裝煙數量、煙葉含水量、烘烤季節的氣候條件和烘烤過程中的煙葉變化,調節其開口的大小。另外,還有隧道式連續化烤房、以氣體或液體為燃料的密集烤房,以及溫、濕度自動控制的堆積烤房。
晾制 將煙葉懸掛在晾房內完成凋萎變色乾燥的調制方法。白肋煙即用此法調制。晾制的最適溫度為25~35℃;最適相對濕度白天70~75%,夜間90~95%。凋萎褪黃階段中葉片的變化與烤煙相近,只是因晾制時間較長,晾制後的葉片糖分很低。在褪黃後的乾燥階段,葉片仍處於晝干夜濕交替變化的狀況,煙葉的顏色變深,這對白肋煙特有香氣吸味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白肋煙也可在腰葉成熟後整株晾制,這樣需時較長,但較省工。
曬制 即利用陽光調制煙葉。按曬制工具的不同可分索曬和折曬兩種。黃花煙中的「綠煙」系整株收獲後,在田間曝曬。因失水快,葉綠素未完全分解,曬制後為綠色;若成熟後任其留在田間曝曬,葉綠素分解,曬制後為黃花煙中的「黃煙」。曬黃煙變色後曝曬,可使其較快乾燥定色。淡色曬黃煙的品質與烤煙近似;深色曬黃煙則介於淡色曬黃煙與曬紅煙之間。曬紅煙在乾燥階段藉助夜間吸露回潮,促進煙葉內多酚類物質的氧化氨基酸和糖的變化。調制後煙葉色澤棕褐,煙氣醇香,生理強度大。
分級 煙葉的分級以葉片著生部位、顏色等品質因素作為主要依據。中國烤煙按國家統一規定的標准,根據煙葉著生部位和顏色分為中下部黃色、上部黃色、青黃色3組,再以品質因素(油分、組織、光澤、顏色、殘傷等)定級。曬晾煙分級標准目前多為地方性的。世界生產煙草的國家都有各自的煙葉分級標准。制訂標準的依據各國大體相同,但等級的數目不一。
用途 煙葉是製作煙製品的基本原料。煙製品多種多樣,品味各有特色:①卷煙。可分3種煙型。烤煙型卷煙幾乎全部原料為烤煙煙葉,煙絲色淺,具烤煙香氣,勁適中;混合型卷煙以烤煙、白肋煙和香料煙為主要原料,並摻用其他曬煙,煙絲色深,具多種類型煙葉混合香氣,勁較大;曬煙型卷煙的全部或絕大部分原料為曬煙,具曬煙香氣,勁大。②雪茄煙。以雪茄芯葉、束葉和包葉煙為原料,機制或手工製作,有尖頭或圓頭兩類,香氣濃郁,勁大。③皮絲煙(水煙)。以曬晾煙為主要原料,用水煙袋、竹煙筒或旱煙袋燃吸,香氣芬芳,勁大(圖 3中國的竹煙筒和水煙筒)。④斗煙。以曬煙和晾煙為主要原料,製成粒狀、小片狀或絲狀,用煙斗燃吸,香氣濃郁,勁大。⑤鼻煙。以曬煙為主要原料,磨成粉末,直接塗抹在鼻孔內聞吸。⑥嚼煙。以晾煙為主要原料,製成糕狀、餅狀、條狀或丸狀,在口內咀嚼,濃香而略帶甜味,也有的帶鹹味。近年來研製的葯用煙,是將中草葯摻入卷煙中製成的。對某些疾病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有一定療效。從煙桿、煙筋中提取的煙鹼可作殺蟲劑。煙桿纖維可作造紙原料及壓制纖維板。種子油可作油漆原料,油餅可作飼料或肥料。煙草葉中含有能供食用的可溶性蛋白質,經提純後成為無色無味的結晶,其提取量可達煙草產量的 6%以上,將有可能成為營養豐富的潛在食品。提取蛋白質後的殘渣,可打漿製造煙頁薄片,作為低焦油卷煙的填充料。
煙草對人體健康有害,其吸用長期受到反對和限制。早在1535年《印第安通史》中就認為吸煙是一種「邪惡習慣」。反吸煙最早發生在英國。日本在1615年下令禁煙,焚毀煙葉,拔去田間煙株。中國明代崇禎年間,也曾禁煙,違者處以劓刑。1954年和1964年英國皇家醫學會和美國衛生署相繼發表吸煙危害健康的報告,從而引發了持續時間較長的反吸煙高潮。當時卷煙銷售量一度下降。近20年來,已從煙氣中鑒別出4500~5000個組分。在煙氣微粒相中,約有0.6%的成分與癌症有關,其中0.2%是癌症誘發物,大多是多環芳香烴、雜環芳香烴和脂類化合物;還有0.4%為促發癌症的前導物,大多是四環芳香烴、五環芳香烴、酚類、取代酚類、亞硝胺和去甲基煙鹼等。減少煙草和煙製品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成分,是煙草研究的重要任務。由於煙氣中的絕大部分有害成分含於煙焦油中。因此減少卷煙中的焦油含量已引起重視。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煙草最早源於美洲。考古發現,人類尚處於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在採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裡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於是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於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記載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薩爾瓦多。

很久以前,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陽和祭祀吸煙的習俗。一些考古分析還發現,3500年前的美洲居民便有了吸煙的習慣。隨著美洲史的進一步發掘,煙草史也許會向印第安史更早的時期延伸。加上當今普遍栽種的紅花煙草性喜溫熱,煙草源於熱帶美洲的觀點就更具有了說服力。

哥倫布的重要發現—煙草

提起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人們自然聯想起美洲新大陸。的確,這位世界聞名的航海家的那次遠航不僅發現了美洲新大陸,而且還有另一件鮮為人知卻又特別重要的發現—煙草。煙草的發現,也使哥倫布成為目前世界公認的煙草傳播者。

1492年,哥倫布被西班牙國王授予"海軍將軍",並預封為可能發現地區的總督,可佔有被發現財富的十分之一。於是這位富有探險精神的航海家,率領探險隊,開始了他極富傳奇色彩的航行。

同年10月2日,哥倫布的船隊到達聖薩爾瓦多島嶼時,其中兩船員"看到無數人,男男女女手裡拿著火把和草葉在吸。"哥倫布的航海人員被那些"吞雲吐霧"的印第安人驚呆了。只見他們一手持著點燃的木棒,一手拿著一根長管,嘴巴和鼻孔里噴出一縷縷濃霧般的青煙。經過一番調查,終於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原來,那是用一種草的葉子(即煙草)卷在玉米葉子里製成的。

10月27日,船隊航行到古巴海岸,哥倫布派了一隊人馬上岸,尋找他們渴望已久的黃金。因為他相信他已經到達了航海的最初目標—印度。當這個小探險隊在同年11月5日返回船上時,只是拜訪了當地土著人的村舍並受到款待,但並未得到黃金和見到國王。只是又發現不少銜著長管吸食煙草的人。哥倫布在其航行日記中,是這樣描述煙草的發現的:

"星期一,10月25日,在海上,大約在聖大瑪利亞島與裴南迪大島之中途,遇一人駕獨木舟由瑪利亞島駛往裴南迪;其人攜土製麵包一塊,其大如拳,水一瓢,紅土少許,粉碎後並予搓揉,另有干葉,在吾等心目中極具價值。在聖薩爾瓦多島時,曾饋余少許。"

哥倫布在美洲所見所聞的史料,是在3個世紀後的1875年才

⑼ 誰發明煙草

yancao煙草
茄科(Solanaceae)煙草屬(Nicotiana)一年生草本。葉片含煙鹼(尼古丁),採收後經過調制、分級和加工處理,用於制卷煙、雪茄煙、斗煙、旱煙、水煙、嚼煙和鼻煙等,是世界性栽培的嗜好類工業原料作物。
分類 煙草屬約60餘種,其中大多是野生種。中國栽培較廣的種,一為普通煙草(N.tobacum),又名紅花煙草,是世界性商品生產用煙種;一為黃花煙草(N.rustica),蘇聯和印度栽種較多,中國新疆、甘肅等地有少量栽培。兩者都原產南美洲,其原始野生種分布在自厄瓜多和玻利維亞直到阿根廷的安第斯山脈一帶。二者還都是自然產生的雙二倍體。普通煙草還因調制方法以及種源、地區、栽培措施和使用要求的不同而形成多種類型:烤煙型,系在室內以火管將煙葉烤乾,葉色黃亮的煙型,又稱弗吉尼亞型;白肋煙型,系煙株的莖和葉主脈呈乳白色的一種晾煙;馬里蘭煙型,系原產於美國馬里蘭州的一種晾煙;雪茄煙型,系用以製造雪茄的一種晾煙;熏煙型,系在室內利用陰火的熱量和陰燃產生的濃煙熏制的一種煙草;香料煙型,系具有特殊芳香、葉片較小的一種曬煙,又稱土耳其煙或東方型煙;曬紅煙型,系用日光曝曬將煙褶上的煙葉調製成棕褐色的曬煙;曬黃煙型,系用日光曝曬和烤曬結合,將煙褶或架索上的煙葉,調製成鮮黃、褐黃或紅黃色的曬煙。每一類型各有很多栽培品種。此外,還有花煙草(N.alata)和光煙草(N.□lauca)供觀賞用。
歷史和分布 建於公元 432年的墨西哥帕倫克一座神殿里的浮雕,表現了瑪雅人的祭司在舉行典禮時以管吹煙的情狀(圖 1祭司吹煙圖),這是人類利用煙草的最早證據。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約在650年時發現了穴居的印第安人遺留下的煙草和煙斗吸剩的煙絲,加勒比地區的印第安人將煙葉稱作淡巴菰(tobago),英文名即源於此。1519年煙草開始栽培於墨西哥的尤卡坦,1531年西班牙人在西印度群島的海地種煙,繼而傳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當時法國駐葡萄牙的大使J.尼科把煙草種子送給法國國王。以後逐漸傳向各國。林奈為紀念尼科而把煙草屬定名為Nicotiana。
形態和特性 普通煙草主根不很明顯,側根和不定根是根系的主要部分。根系能合成煙鹼,根尖活動與煙鹼含量的高低關系很大。株高1~3米。莖直立,每個葉腋都有腋芽,均可萌發成分枝。葉互生,螺旋狀排列。煙株移栽後葉片生長較快,頂峰期在移栽後的45天前後,每天約增加1片。多數普通煙草品種無葉柄,葉基部與莖連接處呈耳狀的側翼,俗稱葉耳。大多數烤煙品種的葉面積指數在0.65左右。葉形有橢圓形、長橢圓形、卵圓形、長卵圓形、披針形和心臟形等。除白肋煙外,葉色都為綠色。圓錐狀聚傘花序,花萼鍾形,花冠管狀漏斗形,由5個花瓣連合而成,多為粉紅色。自花傳粉,但天然雜交率較高,常超過4%。一般烤煙品種從移栽到現蕾需45~60天,從現蕾到開花需7~10天。在白天的開花數約佔全日開花數的80%,從夜間9時到翌晨4時幾乎不開花。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1個月左右。蒴果卵圓形,花萼宿存。一般含2000~3000粒種子。種子很小,淡褐至深褐色,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網狀花紋,形狀不規則。每克種子約有10000~15000粒(圖2煙草形態圖)。
黃花煙草株高不如普通煙草,木質化差。葉呈心臟形,葉長為寬的1~1.5倍,基部最寬,葉基近中脈處凹陷,葉質較厚而重,葉柄明顯。花色蒼黃到微綠。種子較普通煙草稍大。
煙草葉、莖、花萼和果都有多細胞的毛。其中腺毛細胞中含有葉綠素,能綜合含有樹膠和樹脂的滲出物。腺毛與煙草的香氣有一定關系。
煙草喜溫、喜光、耐旱、怕澇、耐瘠、需鉀較多。地上部在8~38℃氣溫下均可生長,最適溫度為25~28℃。根部可耐的最低溫度為 7℃,最高溫度為43℃,最適溫度為31℃左右。一般烤煙葉片成熟階段的日平均溫度以20~25℃為宜。曬煙、白肋煙等需平均氣溫在18℃、持續時間在90天以上;黃花煙草則較能耐冷涼氣候,生長時尤其在成熟期。日光充足而不強烈的條件下,煙葉質量表現優異。
降水對煙草的影響主要決定於雨量是否均勻分布。生育期間平均月降雨量100~130毫米即可。土壤對煙葉質量的影響很大,不同類型、用途的煙草對土壤有不同的要求。曬紅煙適宜於較粘重和有機質多的土壤;白肋煙要求含氮較高的肥沃土壤;香料煙適宜種在有機質含量少、肥力不高、表土不厚而有小石塊的砂性地上。烤煙以質地疏鬆、結構良好的壤土和砂質粘土為宜。要求有機質含量為 1~2%,速效氮為40~60ppm,速效磷為25ppm左右,速效鉀要大於 100ppm。土壤含鹽量要小於0.06%,含氯量小於35ppm,pH在5.5~7.0之間。
栽培管理 輪作中煙草是禾穀類作物的良好前作。煙茬種麥、稻和油菜等,一般生長良好。栽培管理上有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育苗移栽 在中國,除個別地區的黃花煙草和曬煙用直播外,多數採用育苗移栽。苗床面積約為大田栽種面積的5~7%。因氣候不同,有的用釀熱溫床或加熱溫床,有的用溫室,也有用覆蓋塑料薄膜、紗布、玻璃或其他覆蓋物的冷床育苗。苗床用土需用蒸汽、化學葯劑或熏土等方法消毒,以防病、蟲、雜草和線蟲為害。精選的種子須經葯劑消毒、清水沖凈和晾乾要及時播種或催芽。一般每10平方米用種4~5克。播種期因春、夏、冬煙和地域不同而異。播後用薄層細沙、草木灰、騾馬糞稻草或松針覆蓋。
種子萌發的開初12小時為物理吸水階段;以後的24~36小時為感光階段,此時光對發芽有一定促進作用;再後進入生長階段。煙種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4~29℃,最低溫度為 7~10℃,最高溫度為35℃。苗床溫度以25~30℃為宜。一般進行兩次間苗,苗距6~8厘米。育苗中期和後期採取斷水、揭覆蓋物或掐葉等鍛苗措施,可使煙苗均衡生長並提高抗逆能力。當氣溫穩定在12~13℃,地溫達 9℃以上時即可進行移栽。如用雙行或四行移栽機移栽,則開穴(溝)、栽苗、澆水和壅土等作業可一次完成。種植密度因煙草類型、地勢、土壤等情況而異。中國一般畝栽1300~1800株。
大田管理 煙草移栽後要適時澆水、施肥、中耕、培土和防治病蟲害。肥料對煙葉品質的影響很大。土壤中缺氮則煙葉小而單位面積重量低,烤後葉薄而輕;氮肥過量則葉片疏鬆粗糙,烤後煙味辛辣,呈綠褐或近黑色,品質下降。磷肥不足時煙株生長緩慢,葉狹長而色暗綠,烤後無光澤;施用過多則葉脈突出,質地粗糙,油分少且易破碎。鉀素是煙草灰分的主要成分,施用適當時葉面光滑,吸用時有香味,燃燒性好;不足則葉粗糙發皺,葉尖葉緣組織停止生長,形成枯死斑穿洞成孔,葉片殘破,燃燒性差。土壤中氯的含量是能否適於種煙的限制因子,煙葉中含氯量高於1%時煙葉燃燒速度開始減慢,1.5%為臨界線,超過2%就黑灰熄火。施足肥料、適時移栽、及時澆水和排水,可促進煙株健壯生長,避免煙株未達一定高度和葉數而提早開花的「早花」現象。同時,還應種植密度適當,適時澆水、排水與防治病害,以防止乾旱、水澇、田間郁閉和防止煙株下部葉片未達正常成熟而提前發黃,以至枯萎的「底烘」現象。
打頂抹杈是促成優質豐產的主要措施之一。除香料煙外都必須適時進行。一般在現蕾時摘去花序,以利上部葉片擴展,並及時抹去腋芽,不使長出側枝(煙杈),約 5天左右進行一次。現可使用氣流式自動打頂裝置進行。打頂機後部裝有噴霧機,在打頂的同時向煙莖噴灑抑杈葯劑如脂肪醇等,抑制腋芽生長。(見彩圖煙田、普通煙草)
成熟和採收 移栽後50~60天,煙葉就自下而上逐漸成熟。當葉片停止生長,組織逐漸充實,葉內干物質積累達最多時為工藝成熟期,即可採收。煙葉成熟的特徵是葉色由綠變黃綠,主脈變白發黃,基部發脆,葉毛脫落,葉面有光澤,葉尖和葉緣微向下垂。在生產上採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縮短煙葉成熟期,並使煙葉均勻落黃。歐美國家採收時用整株齊地砍收法或摘葉採收法,也有用收獲機採收的。中國的烤煙和絕大部分曬晾煙用人工採摘,通常採摘3~9次,個別也有整株一次分段砍收或一次采完。
育種 煙草育種的目標是選育品質優良、產量高和抗逆(抗病、耐旱、耐肥等)力強的品種。選育新品種一般採用系統育種、雜交育種和單倍體育種,原生質體培養和細胞融合育種也已有應用。煙草單倍體育種,能縮短培育新品種年限,20世紀70年代,單倍體育種首先在煙草上獲得成功,中國用單倍體育種法選出了單育1號、皖煙 1號等品種。此外還用煙草屬的一些野生種與普通煙草進行種間雜交,將野生種的抗病蟲基因轉移到普通煙草的優良栽培品種中,從而育成了一個品種能抗單一或多種病害的許多新品種。中國現在推廣的優良抗病品種有紅花大金元、長脖黃、永定 1號、NC82和Speight G-28等。
主要病蟲害 煙草從發芽出苗到葉片成熟,從調制到倉庫貯存的全過程中,隨時可能遭受各種病、蟲、雜草的侵襲。尤以病害最為嚴重。非生物性病害很多同氣候有關,如寒冷可導致幼苗葉片褪綠和煙株凍傷;暴風雨沖擊可使葉背形成赤褐色雨斑;冰雹可撕裂葉片,擊傷煙莖;雷擊可使葉片扭曲褶皺,髓心組織呈碟狀層;乾旱可使葉片形成褐、黃色斑;葉背面常被風吹轉而受日灼,可產生不定形的枯死區;空氣污染可導致氣候斑點等。此外,由於煙草對營養元素過多與不足反應靈敏,還常發生氮、磷、鉀、鎂、鈣、硼和氯等元素的缺素症或多素症。
屬於寄生性的病害按病源分為:①細菌性病害。如角斑病可使葉上形成大小不一的多角形、黑褐色斑點;青枯病可導致煙株迅速枯萎,但葉色仍保持綠色,莖的一側出現黑色條斑,維管束變黃褐或黑褐色等。②真菌性病害。如黑脛病症狀為根變黑褐色,葉片萎蔫,莖基變黑且向上延升,髓變黑褐色並干縮呈碟片狀,葉上發生大塊圓形病斑,嚴重時全株死亡。褐斑病或赤黑病在葉中脈、花梗和蒴果上形成病斑,病斑死組織內常出現同心輪紋。③病毒性病害。在中國為害較大的是煙草普通花葉病毒病和煙草黃瓜花葉病毒病,均在葉片上形成深、淺綠色相間的花葉,重則煙株變形矮化,兩者並可混合侵染煙株。此外,馬鈴薯病毒也常造成危害;還發現了煙草曲葉病毒等。④其他寄生性病害。主要有根結線蟲造成的根結線蟲病,寄生於煙草的種子植物列當等。
侵害煙草的害蟲主要有煙蚜、煙草夜蛾、煙潛葉蛾、斜紋夜蛾和煙蛀莖蛾等。
調制 即對成熟煙葉進行初加工,使含水85%左右的鮮葉變干,內含的化學成分發生一系列對品質有利的變化,並固定各類煙草要求的顏色、香氣和吸味,使之成為適於煙草工業用的原料。根據煙草的不同類型,主要有下述幾種不同的調制方法。
烘烤 將烤煙葉綁在竹(木)竿或繩索上,掛入專用烤房內用人工加熱等措施進行。根據煙葉顏色和乾燥程度的變化可分為 3個階段:①變黃期。溫度從35℃逐漸升到42~45℃,相對濕度由95%左右逐漸降到70%左右。在此條件下,初期煙葉由於發生一定程度的水分虧缺,細胞內水解酶的活性增強,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蛋白質被分解成還原糖和可溶性含氮化合物等對品質有利的一些化學成分。絕大部分葉綠素分解消失;類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則僅有一部分被破壞,因其顏色不再被葉綠素的綠色掩蓋而顯露鮮黃色。類胡蘿卜素的降解產物包括環檸檬醛等數十種,煙草中含量雖微,但對煙葉的香氣起著重要作用。②定色期。由變黃結束時的溫度逐漸升到55℃,平均每1~2小時升溫0.5℃左右,相對濕度逐漸降到30%左右(濕球溫度穩定在38~39℃),使葉片逐漸脫水乾燥、褪黃而固定。③干筋期。煙葉通過定色期,還有部分主脈未烤乾,這時可每小時升溫2~3℃,直至70℃左右,相對濕度降到15%左右(濕球溫度不得超過43℃),待主脈完全乾燥,即可結束烘烤。整個烘烤過程需3~5天。
煙草烘烤多用火管加熱、自然通風的氣流上升式烤房。烤房內平面溫度要均勻。用以通風排濕的進風洞和排氣窗可根據烤房裝煙數量、煙葉含水量、烘烤季節的氣候條件和烘烤過程中的煙葉變化,調節其開口的大小。另外,還有隧道式連續化烤房、以氣體或液體為燃料的密集烤房,以及溫、濕度自動控制的堆積烤房。
晾制 將煙葉懸掛在晾房內完成凋萎變色乾燥的調制方法。白肋煙即用此法調制。晾制的最適溫度為25~35℃;最適相對濕度白天70~75%,夜間90~95%。凋萎褪黃階段中葉片的變化與烤煙相近,只是因晾制時間較長,晾制後的葉片糖分很低。在褪黃後的乾燥階段,葉片仍處於晝干夜濕交替變化的狀況,煙葉的顏色變深,這對白肋煙特有香氣吸味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白肋煙也可在腰葉成熟後整株晾制,這樣需時較長,但較省工。
曬制 即利用陽光調制煙葉。按曬制工具的不同可分索曬和折曬兩種。黃花煙中的「綠煙」系整株收獲後,在田間曝曬。因失水快,葉綠素未完全分解,曬制後為綠色;若成熟後任其留在田間曝曬,葉綠素分解,曬制後為黃花煙中的「黃煙」。曬黃煙變色後曝曬,可使其較快乾燥定色。淡色曬黃煙的品質與烤煙近似;深色曬黃煙則介於淡色曬黃煙與曬紅煙之間。曬紅煙在乾燥階段藉助夜間吸露回潮,促進煙葉內多酚類物質的氧化氨基酸和糖的變化。調制後煙葉色澤棕褐,煙氣醇香,生理強度大。
分級 煙葉的分級以葉片著生部位、顏色等品質因素作為主要依據。中國烤煙按國家統一規定的標准,根據煙葉著生部位和顏色分為中下部黃色、上部黃色、青黃色3組,再以品質因素(油分、組織、光澤、顏色、殘傷等)定級。曬晾煙分級標准目前多為地方性的。世界生產煙草的國家都有各自的煙葉分級標准。制訂標準的依據各國大體相同,但等級的數目不一。
用途 煙葉是製作煙製品的基本原料。煙製品多種多樣,品味各有特色:①卷煙。可分3種煙型。烤煙型卷煙幾乎全部原料為烤煙煙葉,煙絲色淺,具烤煙香氣,勁適中;混合型卷煙以烤煙、白肋煙和香料煙為主要原料,並摻用其他曬煙,煙絲色深,具多種類型煙葉混合香氣,勁較大;曬煙型卷煙的全部或絕大部分原料為曬煙,具曬煙香氣,勁大。②雪茄煙。以雪茄芯葉、束葉和包葉煙為原料,機制或手工製作,有尖頭或圓頭兩類,香氣濃郁,勁大。③皮絲煙(水煙)。以曬晾煙為主要原料,用水煙袋、竹煙筒或旱煙袋燃吸,香氣芬芳,勁大(圖 3中國的竹煙筒和水煙筒)。④斗煙。以曬煙和晾煙為主要原料,製成粒狀、小片狀或絲狀,用煙斗燃吸,香氣濃郁,勁大。⑤鼻煙。以曬煙為主要原料,磨成粉末,直接塗抹在鼻孔內聞吸。⑥嚼煙。以晾煙為主要原料,製成糕狀、餅狀、條狀或丸狀,在口內咀嚼,濃香而略帶甜味,也有的帶鹹味。近年來研製的葯用煙,是將中草葯摻入卷煙中製成的。對某些疾病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有一定療效。從煙桿、煙筋中提取的煙鹼可作殺蟲劑。煙桿纖維可作造紙原料及壓制纖維板。種子油可作油漆原料,油餅可作飼料或肥料。煙草葉中含有能供食用的可溶性蛋白質,經提純後成為無色無味的結晶,其提取量可達煙草產量的 6%以上,將有可能成為營養豐富的潛在食品。提取蛋白質後的殘渣,可打漿製造煙頁薄片,作為低焦油卷煙的填充料。
煙草對人體健康有害,其吸用長期受到反對和限制。早在1535年《印第安通史》中就認為吸煙是一種「邪惡習慣」。反吸煙最早發生在英國。日本在1615年下令禁煙,焚毀煙葉,拔去田間煙株。中國明代崇禎年間,也曾禁煙,違者處以劓刑。1954年和1964年英國皇家醫學會和美國衛生署相繼發表吸煙危害健康的報告,從而引發了持續時間較長的反吸煙高潮。當時卷煙銷售量一度下降。近20年來,已從煙氣中鑒別出4500~5000個組分。在煙氣微粒相中,約有0.6%的成分與癌症有關,其中0.2%是癌症誘發物,大多是多環芳香烴、雜環芳香烴和脂類化合物;還有0.4%為促發癌症的前導物,大多是四環芳香烴、五環芳香烴、酚類、取代酚類、亞硝胺和去甲基煙鹼等。減少煙草和煙製品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成分,是煙草研究的重要任務。由於煙氣中的絕大部分有害成分含於煙焦油中。因此減少卷煙中的焦油含量已引起重視。

⑽ 香煙是誰發明的

1、根據民間傳說及相關考證,早在4000年前,居住於今天墨西哥的瑪雅人已開始了煙草吸食。

2、1518年西班牙探險家發現阿茲特克人和瑪雅人利用空蘆葦細煙草,西班牙人也學著吸起來,第一紙卷煙 就這樣誕生了。

(10)煙草發明擴展閱讀:

香煙,是煙草製品的一種。製法是把煙草烤乾後切絲,然後以紙捲成長約120mm,直徑10mm的圓桶形條狀。吸食時把其中一端點燃,然後在另一端用口吸咄產生的煙霧。香煙最初在土耳其一帶流行,當地的人喜歡把煙絲以報紙捲起來吸食。

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士兵從時的鄂圖曼帝國士兵中學會了吸食方法,之後傳播到不同地方。大部份的香煙成份之中並不單只有煙草。1558年航海水手們將煙草種子帶回葡萄牙,隨後傳遍歐洲。1612年,英國殖民官員約翰·羅爾夫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鎮大面積種植煙草,並開始做煙草貿易。

煙草是土生於南美洲的一種植物,其葉子可用來口嚼或做成卷煙來吸。最早使用煙草的是美洲的印地安紅人。當歐洲探險家抵達新大陸時,煙草的使用在美洲已經相當普遍。

到了十六世紀,煙草被傳入歐洲,然後再流傳到世界各地。 二十世紀以前,煙草大部分以咀嚼、嗅聞(snuff)、煙斗以及雪茄的方式被使用。十九世紀末期、由於製造香煙的機器被發明,紙煙成為煙草使用的主要形式。

閱讀全文

與煙草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