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小學生創造性思維量表

小學生創造性思維量表

發布時間:2021-07-25 09:08:36

創造思維能力測量簡稱是什麼

創造思維能力測量簡稱是TTCT,創造性思維測驗是研究者們編制的用於測量個體的創造性思維的測驗工具。科學界普遍採用的是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TTCT)。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

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為特徵的高級心理活動,需要人們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一項創造性思維成果往往需要經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鑽研、甚至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

(1)小學生創造性思維量表擴展閱讀

托蘭斯創造思維測驗(TTCT)是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托蘭斯等人於1966年編制而成,是應用最廣泛的創造力測驗,適用於各年齡階段的人。主要考察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精確性這幾個變數。托蘭斯測驗由言語創造思維測驗、圖畫創造思維測驗以及聲音和詞的創造思維測驗構成。

托蘭斯創造思維測驗包括12個分測驗,稱之為「活動」,以緩解被試緊張心理,它適合於幼兒園直至成人被試。主要有三套測驗,每套皆有兩個復本。

❷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新教育可以說是當前最時髦的一個話題,的確,在21世紀突飛猛進的今天,國家的興旺靠創新,民族的昌盛靠創新,實現現代化更離不開創新。因此,創新教育理所當然地被提到了素質教育的核心地位,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則是創新教育的主要內容。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呢?下面本人就針對此問題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激發興趣,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思維是創新的力量和動機,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機。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的創新思維因素,要善於點燃創新思維之火,激發學生的熱情。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的確,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具有敏銳的思維力、豐富的想像力和牢固的記憶力。學生的主動參與是一種自覺行動,如果沒有興趣,就談不上主動,參與更是一句空話。因而教師要努力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背景中積極思維,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做到課伊始趣即生,課展開趣溢濃,課結束趣未盡。
二、啟發想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想像是創造的翅膀,它是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基礎,是培養能力,發展創造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維方法,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的確如此,想像可以說是思維的體操,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動力。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讓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這樣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強烈的活躍的想像是偉大的智慧不可缺少的屬性。」是啊,有了豐富的想像力就能在腦海中再現各種事物的形象,就能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創造出種種新形象,小學生思維活躍,富於想像,但是他們豐富的想像力不是天生的。想像力的形成依賴於社會生活實踐,依賴於教師的啟發誘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撰的《學會生存》一書所指出的: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覺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美感經驗。這種美感經驗和科學經驗是我們感知這個萬古長青的世界的兩條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樣,一個人的想像力也必須得到發展,因為:「想像力既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想像是人腦中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創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體性、自由性、靈活性。創造性形象對於創造能力的產生和發展,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因此任何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想像,想像能力是衡量人創造能力的重要標志。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巧設疑問,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
古人雲「學貴有疑」,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從質疑開始。因為,質疑是人類思維的精華,質疑的過程實質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因而問題就是創新起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善於發現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進而提出一些創造性問題,指導學生自行解決,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既獲得知識,又能提高能力。古人亦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沒有「疑」就沒有學生的探索。「疑」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知識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應認真分析學生的層次,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應善於有針對性地設計疑難,恰當地提高設問,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全體學生都積極思考共同參與教學。在教學中,讓學生產生疑問,不是為了難倒學生,而是希望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熱情,成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要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以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課堂上無論學生提出的問題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從正面引導,鼓勵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同時教師也要把握住學生提出思維含量較高的問題,促使學生深入地探究。這樣,就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鼓勵求異,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實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教育有識之士普遍認為,教學其實並不需要那麼多的統一,而要鼓勵求異。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獨立地思考問題,主動探索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創造性思維是一種發散的求異思維,發散求異的目的在於創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春天不更艷麗?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積極鼓勵求異,不「死讀書」,學生的學習才會不斷閃現創造的亮點。
求異思維可謂是標新立異,是對思維定勢的否定。作為創造思維的核心,它更體現出其固有的獨創性和新穎性。求異是兒童的天賦,他們樂於表現得與眾不同。因此,教學是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我在上面吧,那樣我能掌握了分寸立見解,迸發求異的火花。學生的思維激活後,必須眾說紛紜,創新的火花定會不斷閃爍。
五、多方入手,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生的學習,以模仿為主,不僅有顯性的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模仿學習,還有隱形的思維、策略等方面的模仿學習,特別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在教學時能時不時露幾手「絕招」,能使學生具備更多的靈性。而這種創新教育,可謂是不留任何痕跡的創新藝術教育,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途徑入手:
1、語言的表達上。在創新教育面前,語文教師的語言不僅要生動形象,更要追求「富於變化」,不管是導語也好,還是總結過渡語都要認真考慮,精心設計,力爭變平為奇,變陳為新,達到語能驚人的境地。
2、板書的設計上。板書可謂是一堂課的微型教案,板書設計精當,構思巧妙,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無形中也能帶動學生的創新。
3、教法的選用上。「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語文教師在課文的教學設計上要力避「千課一面」,做到因文而異,給學生以新鮮感。
六、捕捉生活,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
任何知識都來源於生活,形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學習掌握它,如果脫離實踐就成為無源之水。富勒說過:「理論是一種寶庫,而實踐是它的金鑰匙。」我們要力求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練習、觀察、實驗、討論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親自參與下獲取知識,熟練技能,領悟理論的本質。組織學生互相討論,發揮學生各自思維個性差異的優勢,使他們相互間的思維「推波助瀾」,形成多維立體交叉的思維信息網,教師隨時點撥指導,使思維產生躍變。
豐富的知識經驗是創造力的源泉。任何一個領域內的問題解決都會涉及到大量該領域的專門知識,離開了這些知識基礎,問題解決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創造力也就成了無源之水。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手和腦一塊兒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是激發學生內在創造潛力的重要途徑。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在具體的看、摸、折、量、比、算等操作活動中,經歷知識的發現、問題的思考、規律的尋找、結論的概括、新知的重建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過程,這本身就是充滿了生命活力,體現創新意識的過程。

❸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創造性思維論文

一題多解,思考深入,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❹ 可以從哪些方面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淺論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

摘要: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必須高度重視在教學中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著障礙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現狀,在閱讀教學中具有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條件,運用一定的訓練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可以達到訓練目的。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訓練;障礙;條件;方法

張志公先生在《語文教學要同現代化建設接軌》一文中指出,語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否則就不能同現代化建設接軌。的確,我們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就必須高度重視這一點。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結合課題研究的教學實踐,淺談自己對訓練創造性思維的一些體會:

一、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障礙

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指對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換句話說,是別人沒有想過的,你這樣想了,這就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多種思維形式的協調活動。而閱讀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訓練是指:指導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聽、說、讀、寫活動,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寓於語文課的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語文。但是,多年來,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忽視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訓練,甚至對學生創造力的形成與發展形成了人為的障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過於偏愛「求同型」的教學方法

為了讓學生獲取高分,教師往往過分強調求同思維的訓練,甚至讓學生死

記硬背教參及習題的所謂標准答案。而求異思維的培養,則往往被看作是離題的、費時的「畫蛇添足」之舉。這種「求同型」的教學方法嚴重地挫傷了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

2.學生對教師盲目迷信

小學生對老師普遍懷有盲目崇拜心理,老師的話是不容懷疑和違背的。這種盲目迷信的心理,使學生習慣於做「忠實」的聽眾,抑制了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阻礙了創造力的形成和發展。

3.教師習慣於包辦代替

目前的課堂教學中,仍有這樣的現象:教師不放心,講得多;教師不放手,牽得多。不容學生有質疑問難、思考實踐的餘地,對學生出乎意料地提問不離不踩或不置可否,情急之時還要橫加訓斥。長此以往,使學生的智慧與靈氣磨滅殆盡!

二、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條件

教材是創造性學習的載體。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相當多的訓練創造性思維的因素。比如:《小馬過河》是教育學生遇事要發揮思維的主動性;《植物媽媽有辦法》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求異性;《我要的是葫蘆》訓練學生的縱向思維;《草船借箭》訓練學生運用反向思維解決問題;《跳水》訓練學生思維的獨特性;《小蟲和大船》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感性;《驚弓之鳥》指導學生進行正確判斷;《蝙蝠和雷達》體現思維的遷移性……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篇課文,包含著作家個人獨特的人生經驗和情感體驗,呈現出作家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獨特的創造力,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為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了條件。

三、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1.提倡獨立思考

獨特的見解,新穎的方法等,都是創造性思維的突出標志。只有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才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是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和基礎。

提倡獨立思考能力關鍵是實行教學民主。在教學中我們向學生提出了「三個不迷信」、「三個歡迎」、「三個允許」。

「三個不迷信」包括:不迷信古人、古人說的話好多是對的,但不一定全對;不迷信名家,許多名家很有學問,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是他們所說的話,不一定每句都正確,也可能有某些不恰當或需要發展和補充的;不迷信老師,老師的學問有限,老師的授課也可能有不正確的。這「三個不迷信」,實際就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就是讓他們樹立勇於超前人,開拓創新的信心。

「三個歡迎」是指:歡迎質疑。行成於思,思生於疑。敢於質疑,是學生獨立思考的標志。歡迎發表與教材不同的見解。教材是學習的範例,作為學生對於教材,首先是學習,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教材之中有什麼問題,允許發表意見,這也是為了讓學生不迷信,能堅持獨立思考。歡迎發表與老師不同見解。歡迎學生提出與老師不同的看法,這樣有利於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個允許」即允許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意見。

正如一位未來學家所說:「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只有培養了學生有主見、不盲從,堅持獨立思考,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決不盲從於別人,我們的學生才具有了未來人的重要素質。

2.教會學生積累知識

我們的教學目標是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但它不能憑空而產生。「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因此,創造性思維必須植根於知識積累的土壤中。沒有知識的積累,就談不上創造,知識不牢,根基不固,何來談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呢?這豈不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嗎?要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積累知識,使他們懂得厚積而薄發的道理。使學生有條件、有可能去思索和探究,從而發現新的知識。

那麼,又如何積累知識呢?對於這個問題,方法很多,因人而異,應該讓學生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例如:閱讀一些精美的課文後,把讀到的課文的大意摘錄下來,逐句逐段地背誦課文。再模仿原文的風格寫一篇文章,而後,把自己寫的與原文比較,發現自己的一些缺點,就把他改過來。就這樣,一篇文章,先是讀,後是摘,再是背。幾天之後,可以又寫,寫了又進行比照,發現錯誤立即改正。靠這一套積累知識的方法是:讀、摘、背、寫、比,使知識逐漸積累,達到厚積勃發。

四、創造性思維訓練方法

1.求異思維訓練

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的創造性思維形式。發展求異思維對培養創新意識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求異」,就無所謂「創新」。習慣於求異思維的人不大容易受既成理論的影響,不迷信舊理論和舊觀點,而熱衷於探索未知領域,能夠提出不同凡響的新觀點。

(1) 營造氛圍,創設求異思維的土壤

獨特的見解總是在主體迷戀執著、充分自由的狀態下萌發出來的,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關愛、平等自主、尊重個性的學習氛圍,允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提問的回答,對習題的解答,有多種答案並存。教師要鼓勵他們突破常規思維的局限,推陳出新而不人雲亦雲。比如上《群鳥學藝》一課時,多年的教學都是讓學生懂得同一個道理:老鷹、麻雀不好好學習,只有燕子認真學習,才學會了搭窩。然而有一位學生說:「老鷹、麻雀並不是不好好學習,而是它們與燕子生活習性不同,他們需要的是不同特點的窩,所以不必一起學同樣的搭窩方法。」面對這富有個性的理解,我們指出這位小朋友學習中善於發現問題,並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真棒!此時,全班同學都情不自禁地為他鼓掌。

(2)突破陳舊,指導求異思維的方法

「中國畫」的主要創作方法是在畫面上留有空白,這是留給觀賞者的思維

空間,激發思考,充分理解「畫外之意」。語文教學也應該如此,要多留給學生問題、懸念,讓學生的求異思維在課堂上突現出來。

A.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質疑問難是培養求異思維能力的前提,只要學生敢問、敢疑,求異思維就有了基礎。在教學中,我們可採用自學質疑的教學方法學習新課,學生自瀆自悟,在讀中發現問題,在探索中解決問題。也可以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學習課文,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組競賽活動,通過提問的數量和質量,評定成績。

B.恰當選擇求異思維的發散點

要讓學生求異思維多向擴散,關鍵在於選擇好思維的發散點,注重抓一些有爭議性的問題,讓學生表達各自的看法。例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學生圍繞「陽光千萬縷」一句,展示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思維方式的問題:有的問:「什麼叫『千萬縷』」?有的問:「陽光無處不在,為什麼出現『千萬縷』」?有的問:「既然千萬縷的陽光能射到草地上,那怎麼說森林被封得嚴嚴實實?」還有的提出:「既然千萬縷是千萬條的意思,為什麼課文用「千萬縷」?然後引導學生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上進行發散思維,以教學因素的最佳聯系促進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3)拓展外延,提供求異思維的空間

課本以外的生活,是我們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它是求異思維能力培養的

源頭活水。只有重視課內外結合,才能為學生的認識活動、語言活動、思維活動、情感活動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源泉。

課內外結合可分為「課前積累」、「課中釋放」、「課後延伸」。課前,教師布

置學生收集與新課有關的信息,課中聯系的時候,學生便會急於將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表達出來。學生在理解了內容之後,語文學習並沒有結束,而更應是一個新的開始。教師可以通過巧妙的點撥、設計,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做到以一點引一篇,以一篇帶一組,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從多種渠道吸收知識,開闊視野,拓寬思路,獲得求異思維的源泉。

2.反向思維的訓練

反向性是逆向思維最基本的特徵。語言文字訓練的重點要由順向思維向反向思維轉變,其本質就是要加強思維反向性的訓練,使學生不被陳規所束縛,避免考慮問題的呆板性,使思維更活躍,更深刻。

(1) 挖掘教材反向因素,以退為進

有的課文本身具有很強的邏輯關系。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打破常規,進行反向探索。如教《跳水》一文,在學生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讓學生從課文結尾的結果——「船長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出發,向前一步步尋找船長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並從中領悟到船長果斷、機智的品質。有的課文,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的思路來一個急轉彎,以退為進,如在學完《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一課後,提出問題:如果董存瑞沒有把暗堡炸掉,會怎樣?通過討論得出:將會有更多的戰士犧牲,隆化的敵人將耀武揚威一段時間,人民還會繼續受苦受難……這樣,在訓練了學生反向思維的同時,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董存瑞英勇壯舉的偉大。

(2) 針對學生思維特點,以反襯正

因閱歷和能力的限制,小學生的思維存在著不少缺陷,思考問題往往思路狹窄,不善於周密地分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巧妙取點,引導學生反向思維,拓寬思路,以反襯正。教學《劉胡蘭》時,教師提問:「你們覺得哪些地方表現出劉胡蘭寧死不屈、英勇斗爭的高貴品質?」學生回答:「敵人用收買、威脅、毒打、恐嚇的手段,她都不動搖。」顯然,學生局限在「不動搖」上了。這時,教師反問:「如果劉胡蘭動搖了,說出其他共產黨員的名字,會怎樣?」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路打開了,結合影視、書籍中看到的情景,暢所欲言,並深深體會到:劉胡蘭是為了其他共產黨員的安全,為了革命的勝利,也是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才選擇了犧牲的。

(3)活化語言訓練形式,由練導思

教學中,教師可抓住語言訓練點,通過訓練形式反向性的活化,激活思路,由練導思,培養學生的反向思維能力。如《奇異的琥珀》一課,可設計「如果沒有……沒有……也沒有……就……」的句式,讓學生從所需要條件的相反角度去考慮形成琥珀的必要條件。又如《跳水》一文,設計「孩子之所以得救,是因為……」「船長之所以命令孩子跳水,是因為……」「如果不是風平浪靜,就……」等句式,讓學生說出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及條件。這些練習看似為形式上的反向,卻在練習中無形地引導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反向性,進行了反向思維能力的訓練。

3.創造性想像訓練

創造性想像是創造性活動的前提。心理學研究發現,兒童期的創造力更多的是以創造性想像來表現的。

(1)抓住契機,啟發想像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思維,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創造出新的形象。例如,在學習了《小白兔與小灰兔》一課後,教師提出問題:「聽了小白兔的話以後,小灰兔會怎樣做呢?」要求學生根據這一問題,續編一個童話故事,題目可以叫做《小灰兔變了》《小灰兔送菜》……學生們在教師的啟發下,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想像中去,續出了豐富多彩、充滿童趣的故事:「轉年,小灰兔的白菜獲得大豐收,它把小白兔和老山羊請來,吃了一頓豐盛的白菜宴,還歡樂地跳舞。走的時候,它還送給小白兔和老山羊一車大白菜。」類似的想像練習,不僅利於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課文內容,更有助於發揮學生創造想像的能力。

(2)引導遷移,發展想像

建高樓,不能只打個地基;積累了知識,懂得了思考,還必須懂得運用。從甲處學來運用到乙處去,這就是遷移,遷移本身就是發明創造的演練,很多創造有時就是在遷移中實現的。科學家把生物科學的知識遷移於國防科學、醫療科學,便創造了「生物仿生學」。文學家把科學知識遷移於小說、故事、童話創作,便創造了「科幻小說」「科學故事」「科學童話」。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掌握了語法學知識,便把它遷移來分析《紅樓夢》,對一百多萬字的《紅樓夢》,王力先生作了逐詞逐句的分析,從而又豐富了他的語法學著作。

在閱讀教學中,遷移訓練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教學中的遷移訓練,就是促使學生的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相互轉化,使之雙雙得到提高。在這裡面,想像充當了重要角色。語文教學中的遷移訓練,很大程度上也可說是想像力的訓練。對於想像、想像力,黑格爾在《美學》中說:「如果談到本領,最傑出的本領就是想像。」愛因斯坦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總是有限的,想像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前進,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可見,想像是創造能力中不可缺少的,是培養學生思維變通性的良好途徑,它可使學生的思維開闊。例如:在學習《坐井觀天》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教材特點,將以往的學習經驗移植到本課中,想像出內容完整、充實的情節。

(3)大膽創新、再造想像

創造性想像是一種不依據現成的描述或圖示,而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在頭腦中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需要以喚起表象和聯想作基礎,但又不是過去表象的簡單重現,而是經過加工改造創造出的新形象。英國詩人雪萊說:「想像是創造力」。心理學研究表明,想像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是創造的基礎。在閱讀課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想像文章或詩詞中所描繪的人物或景物。例如:教學《狐狸和烏鴉》一課,學完課文後問學生:知道烏鴉因為愛聽奉承話,上了狐狸的當。現在烏鴉吸取了教訓,變聰明了。你們好好想想,烏鴉怎樣把狐狸嘴裡的肉奪回來。有學生說,狐狸叼起肉,剛想鑽到洞里去,忽然烏鴉飛到狐狸頭上,用尖硬的嘴巴啄狐狸的頭。狐狸痛得直叫,嘴巴張開,肉掉在地上。烏鴉連忙把肉叼住,拍拍翅膀,又飛到樹上。有學生說,狐狸叼起肉,剛想鑽到洞里去,突然烏鴉真的唱起歌來,多麼好聽的歌聲!狐狸忍不住走回來。烏鴉唱完了歌,問到:「再唱一首好不好?」「好!」狐狸這一說,肉就掉到地上。烏鴉馬上把肉叼走了。還有學生說,狐狸叼起肉,剛想鑽到洞里去,只聽見烏鴉大叫一聲:「不好!這塊肉有毒!」狐狸馬上害怕了,馬上把肉甩掉了,烏鴉把肉叼走了。這個片段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創造性想像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即時創造出了幾種「烏鴉」的形象。它們一方面是學生從課文語句中獲得豐富的表象,另一方面又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調動了原先儲存在頭腦中的相關表象,按特定的目標,進行了新的組合,構建成新的生活形象。在這種積極的思維中,學生的創造性想像能力得到了鍛煉,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又如,在講授寫景文章《美麗的小興安嶺》時,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作者在寫興安嶺的嶺、林這幾節時,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富於感情的筆觸,描繪另外一幅幅風格各異的具有詩意的圖畫。請你細細品讀,然後將你腦海里展現的畫面敘述出來,並給每個畫面擬定一個題目。學生要回答類似的問題,必須藉助創造性想像。

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在解答一些基本問題、常規問題時,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勤於思維,一個問題尋求多角度、多層次的理解,突破常規提出新解,另闢蹊徑進行速解。將以上幾種方法交叉組合,綜合運用,互為補充,可以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造力,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和質量。學生的聰明智慧才能更有效地超常規的發揮出來。

❺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論文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的高級心理活動。創造性思維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各種出類拔萃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心理學認為:創造思維是指思維不僅能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後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卓別林為此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和拉提琴或彈鋼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練習的。」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心理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人的一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綜合的高級能力。它受一定的社會情景所制約,由志向、動機和意志力所左右,又受到文化科學知識的影響,是人的高層次的思維活動。
第一、激發求知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一個人當他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如果學生對某一學科發生興趣,那麼,無論是面對復雜的學習內容,還是緊張的課外作業,他總是會興致勃勃,全神貫注,廢寢忘食地去研究,探索,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探索精神,可見興趣和探索、成功有著必然的聯系。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應從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為前提。
認識,是客觀現實的反映,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興趣的過程。能否發揮認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興趣作向導。如果教學只是「照本宣科」、「知識搬家」就不能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而一味迎合學生的口味,隨意獵奇,也不是一種科學的態度。因此,首要的問題是,教師要把學生當成認識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認識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一般來說教師要千方百計把認識的對象和任務,從學生的間接需要變成直接需要,形成強烈的內部動機,去引起興趣,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把抽象的概念、深奧的原理,展現為生動活潑的事實或現象;也可把他們帶到大自然中去,社會生活中去,引導他們觀察自然的、社會的種種現象,發現認識對象與別的事物的差異,找出它的特徵,及其運動、變化的狀態,從中受到啟發,產生好奇心,才可能帶著愉快的、高漲的情緒,克服一切困難,執著地去分析,去比較、去實驗,去研究,去掌握認識對象的發展規律,展現智慧和才幹,這種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去發現認識對象的奧秘,是激發興趣最根本的源泉。
為了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教師必須酷愛自己所教的學科,並努力從事發現,研究、探索,使之成為自己的興趣中心。教師有了這樣的興趣中心,才能從挖掘教材資源上,從組織教學形式上,從選擇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學藝術達到引人入勝,欲罷不能的境地,從而更有效地去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而教師心靈中的興趣也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促使其認識興趣的高漲。從某種意義上說,認識興趣比認識的結果更為重要,有了濃厚的認識興趣,才能有高水平的認識效果,有了濃厚的認識興趣,學生的精神生活才會豐富,思維才會靈活,多變,這就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敞開了大門。
第二、開拓知識領域,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興趣是創造性思維的入門,不等於有了興趣,就有了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以豐富的知識為基礎,我國古人說過:「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這就是說,只有廣見博識,才能取其精華;只有積累豐厚,才能用得巧妙。這種取其精華,用得巧妙的過程,必須經由一個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過程。而知識廣博和深厚,又為這種創造性思維活動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
創造性思維,往往靠有關事物的啟示,觸發聯想,從而實現認識上的飛躍,那麼,開拓學生知識領域,使學生有了廣博的知識,就便於發現各種知識之間的聯系,受到啟示,觸發聯想,產生遷移和連結,形成新的觀點,新的理論,達到認識上新的飛躍。
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是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開拓學生知識領域,必須建立在牢固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構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平台,開掘創造性思維潛能,多方位培養學生積累知識的能力,讓學生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到課外去涉取知識。
第三、鼓勵探索求異,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廣博的知識只是形成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必要條件,而知識轉化為創造性思維能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常常需要多種思維形式的綜合運用。而求異思維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思維形式。求異思維指的是一個問題,從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去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維過程和方法。任何發現和發明,任何科學理論的創立,首先是建立在求異思維的基礎上的,沒有「求異」,無所謂「創新」。 的「自我調解」,有意識地從幾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1)展開「幻想」的翅膀
心理學家認為,人腦有四個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覺的感受區;二是將這些感覺收集整理起來的貯存區;三是評價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斷區;四是按新的方式將舊信息結合起來的想像區。只善於運用貯存區和判斷區的功能,而不善於運用想像區功能的人就不善於創新。據心理學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像區的15%,其餘的還處於「冬眠」狀態。開墾這塊處女地就要從培養幻想入手。
想像力是人類運用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斷和設想的思維能力。在思維過程中,如果沒有想像的參與,思考就發生困難。特別是創造想像,它是由思維調節的。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從他幼時幻想人跟著光線跑,並能努力趕上它開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就是從人們幻想造出飛鳥的翅膀而開始的。幻想不僅能引導我們發現新的事物,而且還能激發我們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進行創造性勞動。
青年人愛幻想,要珍惜自己的這一寶貴財富。幻想是構成創造性想像的准備階段,今天還在你幻想中的東西,明天就可能出現在你創造性的構思中。
(2)培養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倘若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那就以這個問題為中心,思考的方嚮往外散發,找出適當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個正確的答案。人在這種思維中,可左沖右突,在所適合的各種答案中充分表現出思維的創造性成分。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美國科學家格拉肖說:「涉獵多方面的學問可以開闊思路……對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於抽象思維。」比如我們思考「磚頭有多少種用途」。我們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樣的答案:造房子、砌院牆、鋪路、剎住停在斜坡的車輛、作錘子、壓紙頭、代尺劃線、墊東西、搏鬥的武器……如此等等。
(3)發展直覺思維
所謂直覺思維是指不經過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來的領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它是創造性思維活躍的一種表現,它即是發明創造的先導,也是百思不解之後突然獲得的碩果,在創造發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學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間,發現澡缸邊緣溢出的水的體積跟他自己身體入水部分的體積一樣大,從而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又如,達爾文在觀察到植物幼苗的頂端向太陽照射的方向彎曲現象時,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頂端因含有某種物質,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側的緣故。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證明這是一種什麼物質。後來經過許多科學的反復研究,終於在1933年找到了這種物質植物生長素。
直覺思維在學習過程中,有時表現為提出怪問題,有時表現為大膽的猜想,有時表現為一種應急性的回答,有時表現為解決一個問題,設想出多種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為了培養我們的創造性思維,當這些想像紛至沓來的時候,可千萬別怠慢了他們。青年人感覺敏銳,記憶力好,想像極其活躍,在學習和工作中,在發現和解決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新想法、新觀念,要及時捕捉這種創造性思維的產物,要善於發展自己的直覺思維。
(4)培養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
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是創造力的三個因素。流暢性是針對刺激能很流暢地作出反應的能力。靈活性是指隨機應變的能力。獨創性是指對刺激作出不尋常的反應,具有新奇的成分。這三性是建築在廣泛的知識的基礎之上的。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曾採用所謂急驟的聯想或暴風雨式的聯想的方法來訓練大學生們思維的流暢性。訓練時,要求學生像夏天的暴風雨一樣,迅速地拋出一些觀念,不容遲疑,也不要考試質量的好壞,或數量的多少,評價在結束後進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暢,講得越多表示流暢性越高。這種自由聯想與迅速反應的訓練,對於思維,無論是質量,還是流暢性,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
(5)培養強烈的求知慾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說過,哲學的起源乃是人類對自然界和人類自己所有存在的驚奇。他們認為:積極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是在人們感到「驚奇』時,在情感上燃燒起來對這個問題追根究底的強烈的探索興趣時開始的。因此要激發自己創造性學習的慾望,首先就必須使自己具有強烈的求知慾。而人的欲求感總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精神上的需要,就沒有求知慾。要有意識地為自己出難題,或者去「啃」前人遺留下的不解之迷,激發自己的求知慾。青年人的求知慾最強,然而,若不加以有意識地轉移地發展智力,追求到科學上去,就會自然萎縮。求知慾會促使人去探索科學,去進行創造性思維,而只有在探索過程中,才會不斷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不枯不竭,永為活水。一個人,只有當他對學習的心理狀態,總處於「躍躍欲試」階段的時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學習過程變成一個積極主動「上下求索」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就不僅能獲得現有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能進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發現未掌握的新知識,甚至創造前所未有的新見解、新事物。

❻ 請問哪裡可以提供《托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的操作手冊,量表不僅包括題目及其評估方式謝謝~~!

托蘭斯創造思維測驗,是指能力測驗。美國學者托蘭斯編制。
分為語文測驗甲版、乙兩式以及權圖畫測驗甲、乙兩式四種。
團體、個別施測均可。均有中文修訂本。
劉英茂修訂的為語文甲式,吳靜吉修訂的為語文乙式、圖形甲式,陳龍安修訂的為圖形乙式,林美惠等的研究,四種工具皆有。
劉英茂修訂的測驗包括七項作業:(1)發問;(2)猜測原因;(3)猜測結果;(4)作品改進;(5)不平凡的用途;(6)不平凡的疑問;(7)假想看看。根據七項作業成績,可得變通性、流暢性和獨創性三項創造能力指標。吳靜吉修訂的圖形甲式包括三項作業:(1)建構圖畫;(2)完成圖畫;(3)平行線條。根據三項作業成績,可得變通力、流暢力、獨創力和精密力等創造能力指標。

❼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調查問卷

一、利用課堂教學,指導學習方法
課程標准以「知識和能力」 , 「過程和方法」 ,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來設計,第一次將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提高到這「三重」之一的位置。這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把視角中心轉移到學生身上。我在課堂上給他們創設大量的語文實踐機會來運用、提高。如教學「養花」,通過課堂辯論,正方、反方的互訴理由,學生把課本中養花的喜、憂、哀、樂等理解得相當深刻,並結合實際談到環境美化、陶冶情操。這樣,教師真正從「領導」崗位退下來,把課堂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活動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促使老師把重點落實在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快速閱讀的方法、背誦方法、積累方法,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即把教學中心轉移到學習方法指導上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運用探究、討論的方進行課文的精講,學生在教師啟發,指導下,經過學生的自學思考和師生間交流,探討,從而掌握知識,活躍思想,深化認識,提高覺悟。通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自學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課堂討論中,教師要善於啟發引導,及時鼓勵敢於發言的同學。另外,教師也要置身與討論中,並在討論中適時的概括、總結和點撥。用精練而概括的語句把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講透。例如本冊《撈鐵牛》一文重點是理解懷丙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撈起一隻只鐵牛。教師先演示實驗,創設新意識,然後讓學生探究討論鐵牛是怎樣撈上來的?最後得出結論,鏟沙—船身漫漫上浮—鐵牛一點一點向上拔—拉上岸,這樣很復雜的知識,學生很容易掌握了。
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1)激發創新興趣,營造創新氛圍。引起興趣,是激發學生創造的良好的開端。每一個孩子都容易對新事物產生好奇心,一旦設置了疑點,他們常常會渴盼得到結論,會認真、積極地去探究。例如在教學《新型玻璃》一課時,我先請學生說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哪些玻璃?有什麼特點?學生回答:「有透明玻璃,能遮風擋雨並且明凈透亮。」「寶石藍玻璃,非常漂亮。」「裝飾玻璃,上面布滿美麗的花紋。」「汽車玻璃,很結實。」……我適時誇獎,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我們今天要學一篇課文,就是有關玻璃的。出示課題後問「新型」是什麼意思?學生理解後追問,看了課題,你想了解些什麼呢?大家情緒高漲,主動發言:「我想知道有哪些新型玻璃?」「它們都是什麼樣的玻璃,什麼特點?」我則抓住契機,鼓勵說:「那就讓我們趕快來讀課文,尋找一下答案吧。」此時,學生迫不及待地打開書本,帶著濃厚的興趣認真地研究。

❽ 急求托倫斯創造性思維測驗量表 有的發yx 謝謝!

Torrance Test是嗎?如果你在北京可以去國家圖書館港台閱覽室借閱。Torrance的中文譯名讓回人腰疼,有譯成答托倫斯的,也有杜蘭思、杜倫斯、托蘭斯等等,你搜中文譯名不如直接搜英文。我為了找相關資料查了好久,最終是到國圖復印了全部資料,台灣版的。這本書把Torrance譯成了「拓弄斯」。我只有復印的紙質材料,沒有電子版,你去國圖找吧。

❾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內,要科學運用遷移規容律,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二、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
求異思維指思維的路徑朝著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並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維者能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泥於一個途徑,布局限於既定的理解,盡可能作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

三、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小學低年級學生不可能去創造新的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是要求學生能在一般解題方法的基礎上另闢蹊徑,尋求獨創解法。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創造性思維量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