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許雲峰創造的奇跡

許雲峰創造的奇跡

發布時間:2021-07-25 07:48:57

Ⅰ 紅岩是真實的歷史故事嗎

根據真實故事寫的。

小說《紅岩》中那個形象高大完美的共產黨人許雲峰,主要是根據許建業的原型塑造出來的。許建業的社會職業是志誠公司的會計,化名楊清,1921年生,四川鄰水人。

真實身份是中共重慶市委委員,負責工運工作。小說中和許建業碰頭的那個人叫李敬原,這個人物是虛構的。歷史上真正與許建業碰頭的是地下黨員高震明。

許建業雖是許雲峰的原型,但又不等於是許雲峰。許建業堅貞不屈的感人事跡的確是非常突出的,但考慮到許建業的過失,作者對這個人物作了較大的虛構,把其他烈士的一些光輝事跡也移植到他的身上,比如許曉軒。

(1)許雲峰創造的奇跡擴展閱讀:

《紅岩》小說中的很多素材都是取自真人真事。作品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先後被改編成電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劇《江姐》等,從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發行800多萬冊,是發行量最大的小說;同時,被譯成多國文字發行。

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為了配合工人運動,重慶地下黨工運書記許雲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書店,作為地下黨的備用聯絡站。甫志高為了表現自己,不顧聯絡站的保密性質,擅自擴大書店規模,銷售進步書刊。

紅岩,這一史詩般的稱號,是重慶的光榮象徵。小說把反動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轉的覆滅命運,與局部上的氣勢洶洶,瘋狂鎮壓;把革命事業全局上的輝煌勝利,與革命者個人的悲壯犧牲,辯證地統一起來。

《紅岩》是1961年12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民黨集中營的倖存者羅廣斌、楊益言。

Ⅱ 誰曾在地牢里創造了一個奇跡把地牢挖穿了

本語段選自名著《紅岩》,本語段講述了華子良、許雲峰等共產黨員回與敵人作戰的經過,閱讀答時注意把握具體情節.許雲峰曾在地牢里創造了一個奇跡: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後不久就犧牲了,一部分難友順著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故選:D.

Ⅲ 紅岩中,主要人物及特點

1、江姐,小說中的名字叫江雪琴,是《紅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2、監獄之花是獄中一對犧牲了的革命者遺下的女嬰。她父親入獄後很快就被敵人槍殺了,她的母親因難產而去世。難友們給她起了「監獄之花」這個美好的名字。

3、「猩猩」 渣滓洞集中營的特務頭子。因為他長著人的面孔,穿戴著人的衣冠,但沒有人的心肝,而是一頭類似人的刁詐的動物,所以大家都叫他「猩猩」。

4、丁長發一個堅定的革命者。在農民武裝起義時,指揮戰斗負了重傷而被捕。

《紅岩》是1961年12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民黨集中營的倖存者羅廣斌、楊益言。

該書講述了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共產黨員在渣滓洞和白公館中受刑,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前,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塗地的故事。

(3)許雲峰創造的奇跡擴展閱讀:

小說《紅岩》中那個形象高大完美的共產黨人許雲峰,主要是根據許建業的原型塑造出來的。許建業的社會職業是志誠公司的會計,化名楊清,1921年生,四川鄰水人。真實身份是中共重慶市委委員,負責工運工作。小說中和許建業碰頭的那個人叫李敬原,這個人物是虛構的。歷史上真正與許建業碰頭的是地下黨員高震明。

紅岩,這一史詩般的稱號,是重慶的光榮象徵。

《紅岩》這一神品般的小說,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品質最高度的概括。紅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我們改革開放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紅岩》小說中的很多素材都是取自真人真事。我們不能否認,藝術的東西有些可能要比生活的真實更完美一些,但當真實地接觸白公館、渣滓洞革命先烈斗爭史實材料時,不能不承認沒有誇大的真實很多時候要比加工過的藝術更具沖擊力量。

Ⅳ 紅岩第二章出現的人物分析

小說《紅岩》中那個形象高大完美的共產黨人許雲峰,主要是根據許建業的原型塑造出來的。許建業的社會職業是志誠公司的會計,化名楊清,1921年生,四川鄰水人。真實身份是中共重慶市委委員,負責工運工作。小說中和許建業碰頭的那個人叫李敬原,這個人物是虛構的。歷史上真正與許建業碰頭的是地下黨員高震明[1] 。
事實上出賣許建業的人,並非甫志高,而是任達哉。許建業被捕之後,他關心在志誠公司宿舍床下的那個皮箱,里邊放著黨的機密文件。看守許建業的特務叫陳遠德,他以同情心騙取了許建業對他的信任。許建業給地下黨員劉德惠寫了一封信,叮囑他把皮箱中的秘密文件銷毀。此信許建業讓陳遠德送去。他萬沒想到,口蜜腹劍的陳遠德把信交到了徐遠舉手裡。特務根據許建業的信,不費吹灰之力找到了那個皮箱,里邊裝有十八名黨員的入黨申請書和自傳材料。於是一大批共產黨員被捕。事情被許建業知道後,憤怒、悲痛、懊悔一齊向他襲來。他知道自己為黨造成了巨大損失,曾三次撞牆自殺,未遂。
陳遠德因誘騙有功,由上士提升為少尉。後到軍統廣安縣華鎣山組任少尉文書。解放後參加西南人民救國軍川東北軍總指揮部,1950年被人民政府鎮壓。
許建業雖是許雲峰的原型,但又不等於是許雲峰。許建業堅貞不屈的感人事跡的確是非常突出的,但考慮到許建業的過失,作者對這個人物作了較大的虛構,把其他烈士的一些光輝事跡也移植到他的身上,比如許曉軒。[2]
《紅岩》中,徐鵬飛宴請許雲峰一節,出席作陪的有朱介、沈養齋,而現實中徐遠舉沒有請許建業,但周養浩卻宴請過另外兩位革命烈士——羅世文和車耀先。上邊的情節就是由這次宴請演化而來。羅世文和車耀先是1940年3月18日被捕的,都是我黨的高級領導幹部。1946年8月18日在歌樂山松林坡被特務用繩索勒死,然後焚屍滅跡。在許雲峰這個形象身上,可以找到羅世文、車耀先兩位烈士的影子。
小說中,許雲峰曾在地牢里創造了一個奇跡:把地牢挖穿。許雲峰犧牲後,白公館的難友們就順著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而實際上許建業沒有挖穿地牢,挖穿地牢的人則是韋德福。韋德福原來是國民黨員、軍統特務。他的任務是檢查《新華日報》。檢查信件時,一些嚮往革命、嚮往延安的熱血青年的信使他深受感動,遂萌生了參加共產黨的念頭。1947年,他參加重慶市大、中學校成立的「抗議美軍暴行聯合會」,後來被捕。在牢房裡,他發現一處石頭松動,便搬開石頭,發現下面是絕壁深澗。一天夜裡,韋德福從地牢里爬了出去,跑過第二道警戒線,就被抓了回來。1948年7月29日,在許建業犧牲後的第七天,在松林坡韋德福被特務楊進興殺死。為塑造許雲峰的形象,便把韋德福挖地牢的情節也移植到了許雲峰身上。
根據小說改編的連環畫
小說里許雲峰就義時,重慶即將解放,已經能夠聽到遠處傳來的炮聲。實際上,許建業犧牲的時間是1948年7月22日,距重慶解放還有一年半的時間。但許建業當時視死如歸的表現與小說中許雲峰卻是一樣壯烈的。
和許建業一起就義的還有李大榮。李大榮1921年入黨的老共產黨員,敵人把他們押在大卡車上,在市區轉一圈,用意是抖一抖反革命的威風,煞煞革命者的志氣。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許建業和李大榮高唱起《國際歌》,高呼起「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許建業和李大榮被敵人槍殺在大坪刑場,那一年許建業二十八歲。
許建業遇難的消息傳到獄中,難友們非常悲痛。被關押在白公館的許曉軒,為小說中的許雲峰,寫下了祭奠英烈的七律一首:「噩耗傳來入禁宮,悲傷切齒眾心同。文山大節垂青史,葉挺孤忠有古風。十次苦刑猶罵賊,從容就義氣如虹。臨危慷慨高歌日,爭睹英雄萬巷空。」
眾所周知,《紅岩》中華子良,就是現實中的韓子棟。在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保存的歷史檔案資料中,我們發現從1939年到1949年這十年間,他是唯一一個從被關押期間逃走的傳奇式人物。
韓子棟,原名韓國楨,山東陽穀人,1908年出生,1932年在北平中國大學讀書時參加革命,1933年1月入黨。韓子棟入黨後,根據黨的指示,打入敵人內部做情報工作。1934年,因叛徒的出賣他不幸被捕。經過多次交鋒後,他發現特務機關沒有抓到他的任何證據,更加堅定了不暴露真實身份的信念。他在北平、南京、漢口、益陽、息烽、重慶等地坐過牢。1940年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羅世文、軍委書記車耀先被捕後,在獄中韓子棟認識了他倆,並在羅、車的領導下,進行獄中斗爭。小說中,羅世文、車耀先犧牲那天,讓華子良陪斬。槍聲一響,華子良一下子嚇瘋了。而實際韓子棟不是利用假槍斃的機會裝瘋的,羅、車二人是秘密殺害,並沒有讓韓子棟去陪斬。
韓子棟在獄中不認識許建業、江竹筠,那時他們還沒有被捕。韓子棟倒是和許曉軒、小蘿卜頭和小蘿卜頭的母親徐林俠有聯系。他出逃前,徐林俠怕他路上帶東西不方便,就以縫枕頭的名義給他縫個口袋,讓小蘿卜頭悄悄送給他。那時韓子棟還不是「瘋老頭」,他只有三十八歲。1947年8月18日,他和特務出白公館,來到磁器口。特務在派出所所長胡為祥家打麻將,乘他們大意之機,韓子棟渡過嘉陵江逃走了。過河錢本是八千元,他付了一萬元。過江後,他走小路奔萬縣,奔宜昌,後來到了許昌,找到一個叫鄭大發子的人,他當年獄中的難友。在那裡幹了一段雜工。從許昌他北上過鄭州、過黃河,到了解放區,一共走了四十五天。在解放軍的護送下韓子棟到了中央組織部。1948年1月23日,韓子棟向中組部遞交了關於自己入獄及脫險經過的報告,經審查後恢復了他的黨籍。解放後,他歷任中央人事部副處長、一機部二局副局長、國家計委辦公廳副主任,1958年調貴州,任貴陽市委副書記、貴州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92年5月19日在貴陽病逝,終年84歲。
小說中雙槍老太婆是虛構的。但當時華鎣山游擊隊中確實有一位槍法如神的中年婦女叫鄧惠中。《紅岩》的作者之一楊益言曾列舉了三位女同志的名字,作為雙槍老太婆這個形象的原型,其中有一位是鄧惠中,另兩位是劉隆華和陳聯詩。他們三人都是共產黨員,都參加和指揮了農村武裝斗爭,但鄧惠中後來不幸犧牲了,劉、陳二人都堅持到了革命勝利。鄧惠中的丈夫不是韓子棟(小說中為華子良),而是叫鄧福謙,1934年入黨,1937年他去了延安。鄧福謙走後,鄧惠中與鄧福謙介紹的幾個地下黨員認識,於1938年入黨,並擔任岳池縣婦女特支書記。鄧惠中有二子一女,二兒子鄧誠,即小說中的華為,入黨後成為黨內交通員。大兒子和女兒也鍛煉得非常堅強。1948年,鄧惠中主持建立了中共西南民主聯軍華鎣山濟南縱隊,有武裝隊員四百餘名,她成了名副其實的縱隊司令。
武裝起義不幸失利,1948年8月2日,鄧惠中潛回家中,被追蹤而至的清鄉隊逮捕。同時被捕的還有二兒子鄧誠、女兒及未婚兒媳。她在獄中經受了殘酷的刑罰折磨,吊打、竹筷子夾手指、豬毛穿乳頭、灌辣椒水等,但她始終嚴守黨的秘密。1949年11月27日夜裡,鄧惠中和鄧誠母子同時犧牲在渣滓洞。
小說中,多次提到老石同志,他是重慶地下黨方面的最高領導人,他的職務是川東臨委書記兼上川東地委書記。他領導著上川東地委、下川東地委和重慶市委黨的工作。他有一個化名叫石果,黨內的同志認為他姓石,敵人也認為他姓石,但他的真實姓名卻是叫王璞。王璞是湖南韶山人,和毛澤東主席是同鄉,他前進的路上是否與毛澤東個人有聯系,無資料可查考。1938年10月,他出任湘鄉縣委委員兼韶山區委書記,1942年初,王璞擔任重慶市委領導,多在北碚、合川、銅梁、鄰水等地活動。不久,經組織批准,他和共產黨員左紹英組成一個商人家庭,左紹英對外是老闆娘兼總管,黨內是王璞的交通聯絡員。王璞在韶山有個妻子叫賀建修,生有一女。由於革命工作的需要,1939年他們分別後,夫妻從此永別。
王璞和左紹英結婚時生活很困難,連被子都是彭詠梧和江竹筠送去的。左紹英原來是一名紗廠的女工,由王介紹入黨。左紹英原先住重慶,拉扯兩個孩子,身上又懷了孕。《挺進報》事件發生後,王璞成了特務的重點追捕對象,於是左撤離重慶,到合川鄉下堂兄家隱蔽起來。王璞是被他的副手川東臨委副書記兼下川東地委書記塗孝文出賣的,他供出了王璞在廣安縣城的住址。1948年7月4日,敵人趕到廣安,沒抓住王璞,卻抓住了他的主要助手——上川東地委委員兼廣安縣縣委書記駱安靖。駱安靖經不住肉體的折磨,當了叛徒。而此時,王璞正在渠河兩岸,華鎣山西側、嘉陵江以北地區發動五省聯合大起義,組建西南民主聯軍川東縱隊,曾霖任縱隊司令,王璞兼任縱隊政委。1948年9月初,王璞隨第四支隊活動,在岳池縣石盤鄉木瓜寨,被敵人包圍,他負傷了。在轉移途中,因流血過多,不幸犧牲。同志們把他的遺體安放在一個山洞裡,被敵人發現,敵人割下王璞的頭,懸在樹上「示眾」三天。三天後,烈士的頭顱不翼而飛。原來是有人冒著生命危險把它取下來,安葬在一棵槐樹下。
王璞的妻子左紹英轉移到鄉下,因為他堂兄酒後失言,暴露了左紹英的身份,1948年9月9日被捕。這時她已懷孕七個多月了,敵人把她關進重慶的渣滓洞。在獄中左紹英生下一個女兒,同志們給這個小女孩取名為「監獄之花」。所以,在《紅岩》小說中寫道:「監獄之花」這個名字是許雲峰給起的,在她去世之前的一個大雷雨之夜,她的父親被敵人槍殺了」。
在《紅岩》小說的第二章,因為幼稚的陳松林受騙上當,為特務鄭克昌、黎紀綱留下破綻,導致甫志高被捕、叛變。而在真實的生活中,陳松林叫陳柏林,1948年他僅有十七歲,是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他開的書店,在民生路上,書店名叫文城出版社。
特務鄭克昌的真實姓名叫李克昌,是保密局重慶站的一個組長;黎紀綱的真實姓名叫曾紀綱,他是李克昌手下的一個特務。小說中的甫志高,是眾多叛徒的典型形象,是眾多叛徒的集中體現,不能簡單地說是哪一個人。
由於陳柏林的大意,任達哉(小說中甫志高)被捕。他是在1948年4月1日下午3點,在紅球壩和陳柏林一起被捕的。陳柏林雖然年輕,但他經受住了酷刑的考驗,用意志粉碎了敵人的陰謀。而任達哉卻成了可恥的叛徒。任達哉供出了重慶市市委委員、負責工運工作的「楊清(即許建業)」。任達哉背景復雜,抗日戰爭期間在國民黨中央印刷廠當工人,參加過我黨領導的工人運動,後來又認識了特務李克昌,做了軍統的通信員。因無甚成績,軍統又拋棄了他。1947年,任達哉隱瞞歷史,加入地下黨組織,在許建業的領導下工作。他背叛革命是符合歷史邏輯的,他原來就是李克昌的部下,就是特務。李克昌抓住了他,他不背叛革命那是不可能的。由於任達哉的叛變,1948年4月4日,許建業被捕。
1948年4月6日上午,中共川東臨委委員兼重慶市委書記劉國定,從南岸牛奶場住地來到臨江路寬仁醫院,看望懷孕住院的妻子嚴炯濤後,和江津縣委的塗緒勛來找許建業。劉國定一進門,便遭到特務扣押。隨後塗緒勛見勢不對,主動問特務:「我有幾只輪胎,是否可以在這里抵押。」特務誤認他是生意人,叫他「滾開」了。
劉國定又名劉仲逸,1918年生,四川新都人,1938年入黨。劉國定向敵人交代出達縣大竹武裝起義失敗後疏散來重慶的李忠良。4月8日李忠良被捕,他向敵人供出地下黨員劉國定,指認一起被捕的余天即是達縣大竹起義後被通緝的鄧興豐和與和鄧興豐有關的重慶銀行的余永安。余永安叛變後,又交代和指認出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冉益智。冉益智也背叛了革命。確認了沒有暴露全部身份的劉國定是中共重慶市委書記,交代了一大批地下黨員名單。
當冉益智進一步出賣地下黨組織時,劉國定也「不甘示弱」,他向特務機關交代了比冉益智更有分量的情況:中共中央上海局領導人錢瑛的地址。當時四川地下黨組織屬於上海局領導,錢瑛具體負責四川、湖北地下黨的工作。劉國定親自帶領特務到上海抓捕錢瑛,因錢瑛已經轉移到香港而撲空。在南京,逮捕了未轉移的華德芳、陸自誠、劉寒松、傅羅、李家楨、陳麗金等人。
冉益智本名冉啟熙,1910年生,四川酉陽人,1936年參加國民黨,1938年參加共產黨,歷任合川縣委、北碚、萬縣中心縣委宣傳、組織部長、縣委書記,1947年10月任重慶市委副書記,分管學運工作。
劉國定被捕後,冉益智和市委常委肖澤寬曾多次碰頭,分析劉國定、許建業被捕後的態勢和應急措施。約定在17日上午三人在中山路北碚圖書館、北碚公園門口接頭。但是冉益智沒有想到在去接頭途中被捕。12點過去了,冉益智還沒有出現,警惕性極高的肖澤寬按照地下工作規定,立刻分散轉移了。劉國定、冉益智叛變革命後,肖澤寬成為川東地下黨的主要領導人,上級黨組織任命肖澤寬為川東特委書記,繼續領導對敵斗爭。1949年4月,考慮到安全問題,黨組織又將肖澤寬調離重慶,經香港轉解放區。
劉國定被捕後向敵人交代的有:一、四川省委、川東臨委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名單;二、川西工委負責人華健在重慶的聯系接頭地點;三、下川東武裝起義失敗後人員轉移情況;四、《挺進報》特支的劉鎔鑄、陳然、蔣一葦、王詩維及「電台」支部的程途、成善謀、張永昌;五、城區區委書記李文祥和妻子熊詠暉及羅廣斌、沙汀、彭詠梧、江竹筠、黃紹輝、劉國定;六、豐都、石柱、雲陽、宜昌的中共地下黨組織情況等。劉國定和冉益智為邀功請賞,竟然爭相向敵人出賣同志,親自帶領特務去抓捕地下黨員。冉益智帶領特務到萬縣,抓捕了川東特委副書記兼下川東地委書記塗孝文。塗孝文又叛變出賣了包括江竹筠在內的幾十名共產黨員。同時,冉益智還向特務交代了川西地下黨組織的情況,他參加「川西特偵組」配合特務在成都將川康特委書記蒲華輔和委員華健抓捕。蒲華輔叛變出賣了在國民黨軍隊中的秘密黨員韓子重和他自己的妻子郭德賢。
郭德賢1924年生,四川雲陽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蒲華輔出賣她後,敵人到家逮捕她,趁敵人未進屋時,她燒掉了自己保管的黨的文件,並及時託人給川康特委副書記馬識途同志送了信,使馬識途得以脫離,保衛了黨的機密,保護了組織和同志。郭德賢被捕後,被囚在白公館監獄,1949年11月27日大屠殺中,她與後來《紅岩》的作者羅廣斌等人一起突圍。在突圍中,她丟了女兒,後來在《大公報》上作廣告,方才把女兒找回,女兒小波很有出息,現任天津市冶金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解放後,馬識途多次證明郭德賢是位好同志,立場堅定,掩護了組織,保護了同志。但是在那個極左的年代裡,組織對郭德賢仍然不公,因為她的丈夫是四川地下黨的最大叛徒,遲遲沒有恢復她的黨籍,直到1983年,中共重慶市委才恢復了郭德賢的黨籍,黨齡從1939年8月算起。
根據劉國定提供的情況,特務在廣安逮捕了下川東第五工委書記駱安靖。駱安靖在劉國定的勸誘下,背叛了革命,他向特務交代了第五工委的委員和下屬的兩個特支及七名黨員。
李文祥是重慶城區區委書記,1939年入黨,他也是被劉國定出賣的,由於意志不堅定,在獄中他成了革命的叛徒。當李文祥背叛革命時,他的妻子熊詠輝還和江姐一起關在渣滓洞的女牢里,她在獄中表現得非常堅強。當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成了叛徒,她痛苦極了。思來想去,她給難友們寫了一封公開信:「他是他,我是我,既然他已叛變,我就和他一刀兩斷,是真是假今後難友們看我的表現。」她的態度贏得了難友們的同情、支持和鼓勵。

Ⅳ 紅岩里許雲峰在地牢里創造的奇跡是什麼

挖穿了地牢,用雙手挖出了一條逃生通道,但是他自己沒有逃走,把這條通道留給了戰友們

Ⅵ 許雲峰在邊地牢里創造了什麼奇跡

堅強不屈
1946年7月,許雲峰等人被押到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第一看守回所,即「白公館答」監獄。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軍統監獄中,他用秘密方法和黨員相互聯系,成立了獄中臨時黨支部,並任黨支部書記,組織和領導獄中的地下斗爭。敵人為割斷他與獄中地下黨組織的聯系,將他戴上重鐐,關進終日不見陽光的地牢。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殘酷折磨和威逼利誘,許雲峰始終大義凜然,堅強不屈,不為所動。無可奈何的敵人不得不承認:任何刑具對他都是沒有效果的。

Ⅶ 紅岩中描寫許雲峰動作心理語言的句子

作者是羅廣斌和楊益言,他們被捕後,被分別關在重慶歌樂山下「中美合作所」軍統集中營的白公館和渣滓洞。他們親身經歷了光明與黑暗的生死搏鬥,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搜集整理先烈們的斗爭事跡,加以集中、提煉、進行藝術再創造,寫出了氣勢恢宏的長篇小說《紅岩》。

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
望採納,謝謝!

Ⅷ 抗日戰爭革命歷史故事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壩的楊大娘是紅軍家屬。大兒子參加紅軍以後,家裡少了一個勞動力,里里外外什麼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個傍晚,楊大娘澆完菜園,回家准備挑水做飯。她剛拿起扁擔,卻發現水缸里的水滿滿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滿,昨天水缸滿,今天水缸又滿了。這是怎麼回事?她問小兒子:「小發仔,下午你挑水了嗎?」

11歲的小發仔把頭搖得撥浪鼓似的,說:「我沒挑。」

楊大娘越想越覺得奇怪,就跑到田頭問代耕隊長:「我屋裡那口水缸,天天都滿滿的。是你派人給我家挑水了吧?」

「沒有啊,」代耕隊長也感到奇怪,將信將疑地問,「真有這樣的事?」

正說著,上屋的二嬸也提著菜藍子走過來搭話:「是啊,我屋裡的水缸也是幹了又會滿,滿得都快要溢出來 了,不知道是誰在做好事。」

代耕隊長把斗笠往頭上一扣,笑笑說:「毛主席主張調查研究,你們該去調查調查呀!」

楊大娘和二嬸覺得這話有理,倆人商量了一陣,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楊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滿滿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幹活,早早拿起一雙鞋底,坐在門口,和二嬸你一針我一線地納起鞋底來。她倆鞋線扯得嗦嗦響,納好鞋底又上鞋幫,四隻耳朵聽動靜,兩雙眼睛觀八方,邊做針線活,邊搞起「調查」來。但是等了半天,也沒有半點兒動靜,她倆心裡納悶極了。

太陽離西山只有兩竿高的時候,楊大娘忽然聽見屋裡的後門響了,接著又聽到水桶鐵鉤碰撞的聲音。她倆驚喜地互相丟了個眼色,不約而同地喊了出來:「這回捉到了!」說著站起身就往屋裡跑。

楊大娘剛進門,差點跟一個挑著水桶的人撞個滿懷。她抬頭一看,見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紅軍制服,正沖著她和二嬸笑。望著他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她覺得很面熟,但是又記不起在什麼地方見過。二嬸一下就認出來了:「呀,這不是毛主席嗎!」

二嬸拉著毛主席坐下,楊大娘趕忙端上一碗茶,說:「毛主席,你來沙洲壩不久,可處處愛護體貼老百姓,叫我們怎麼感謝你呀!」

毛主席喝著茶,和兩位紅軍家屬聊起家常來,問她們:生活有沒有困難?代耕隊耕的田滿意不滿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寧小學的功課好不好?一直談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滿不可。楊大娘拗不過,只好答應了。

毛主席為楊大娘和二嬸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裡傳開了。

Ⅸ 紅岩中的人物,情節,作者,閱讀感受

小說《紅岩》中那個形象高大完美的共產黨人許雲峰,主要是根據許建業的原型塑造出來的。許建業的社會職業是志誠公司的會計,化名楊清,1921年生,四川鄰水人。真實身份是中共重慶市委委員,負責工運工作。小說中和許建業碰頭的那個人叫李敬原,這個人物是虛構的。歷史上真正與許建業碰頭的是地下黨員高震明[1] 。
事實上出賣許建業的人,並非甫志高,而是任達哉。許建業被捕之後,他關心在志誠公司宿舍床下的那個皮箱,里邊放著黨的機密文件。看守許建業的特務叫陳遠德,他以同情心騙取了許建業對他的信任。許建業給地下黨員劉德惠寫了一封信,叮囑他把皮箱中的秘密文件銷毀。此信許建業讓陳遠德送去。他萬沒想到,口蜜腹劍的陳遠德把信交到了徐遠舉手裡。特務根據許建業的信,不費吹灰之力找到了那個皮箱,里邊裝有十八名黨員的入黨申請書和自傳材料。於是一大批共產黨員被捕。事情被許建業知道後,憤怒、悲痛、懊悔一齊向他襲來。他知道自己為黨造成了巨大損失,曾三次撞牆自殺,未遂。
陳遠德因誘騙有功,由上士提升為少尉。後到軍統廣安縣華鎣山組任少尉文書。解放後參加西南人民救國軍川東北軍總指揮部,1950年被人民政府鎮壓。
許建業雖是許雲峰的原型,但又不等於是許雲峰。許建業堅貞不屈的感人事跡的確是非常突出的,但考慮到許建業的過失,作者對這個人物作了較大的虛構,把其他烈士的一些光輝事跡也移植到他的身上,比如許曉軒。[2]
《紅岩》中,徐鵬飛宴請許雲峰一節,出席作陪的有朱介、沈養齋,而現實中徐遠舉沒有請許建業,但周養浩卻宴請過另外兩位革命烈士——羅世文和車耀先。上邊的情節就是由這次宴請演化而來。羅世文和車耀先是1940年3月18日被捕的,都是我黨的高級領導幹部。1946年8月18日在歌樂山松林坡被特務用繩索勒死,然後焚屍滅跡。在許雲峰這個形象身上,可以找到羅世文、車耀先兩位烈士的影子。
小說中,許雲峰曾在地牢里創造了一個奇跡:把地牢挖穿。許雲峰犧牲後,白公館的難友們就順著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而實際上許建業沒有挖穿地牢,挖穿地牢的人則是韋德福。韋德福原來是國民黨員、軍統特務。他的任務是檢查《新華日報》。檢查信件時,一些嚮往革命、嚮往延安的熱血青年的信使他深受感動,遂萌生了參加共產黨的念頭。1947年,他參加重慶市大、中學校成立的「抗議美軍暴行聯合會」,後來被捕。在牢房裡,他發現一處石頭松動,便搬開石頭,發現下面是絕壁深澗。一天夜裡,韋德福從地牢里爬了出去,跑過第二道警戒線,就被抓了回來。1948年7月29日,在許建業犧牲後的第七天,在松林坡韋德福被特務楊進興殺死。為塑造許雲峰的形象,便把韋德福挖地牢的情節也移植到了許雲峰身上。
根據小說改編的連環畫

Ⅹ 紅岩書中人物特點是什麼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紅岩》有鮮明的特點。

一、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產黨員。她穩重精細安詳深沉堅強,處處表現出純潔的黨性和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貞。如她第一次出現在成崗家裡,九表現出地下工作者機敏干練的特有風度。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掛在城頭的丈夫的頭顱,頓時熱淚盈眶,禁不住要痛苦出聲。

但她以想到當時的處境和新的戰斗任務很快就控制了悲痛的感情,更英勇的投入了新的戰斗。作者細膩的寫出了作為妻子的江姐所具有的豐富感情,寫出了她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強黨性。

在獄中經歷各種酷刑後,難友們則把她稱為「中國的丹娘」。其中何雪松代表全體難友獻給江竹筠的詩這樣贊頌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蘇菲婭的精靈,不,你就是你,你是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這首詩在渣滓洞牢房裡被傳誦一時。

正是像江竹筠一樣的共產黨人,懷著對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才不會向敵人屈服。信仰就是一種忠誠,一種希望,一種理想,它給人不畏犧牲的精神,給人崇尚光明的力量。人生缺乏信仰,就會變得浮躁。在物慾甚囂塵上的今天,我們更需要有堅定的信仰。

二、許雲峰是一個工人出身,長期從事地下黨工運領導工作,有著豐富斗爭經驗的黨的領導人形象。在沙坪書店一出場就顯示出她高度的革命警惕2性和處理意外情況的果斷,鎮靜。

在監獄中與狡猾的特務投頭子徐鵬飛面對面的斗爭中,他沉著冷靜,巧妙地把敵人引入錯誤的判斷,保護了同志和組織。這顯示出他非凡的膽識和過人的機智。

最後,他以頑強的意志在潮濕陰森的地窖里用手指挖通了石壁,把越獄的通道留給了同志們。自己則帶著對勝利的堅定信念從容就義。這就是共產黨人的風格。

(10)許雲峰創造的奇跡擴展閱讀:

《紅岩》是1961年12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民黨集中營的倖存者羅廣斌、楊益言。

該書講述了1948年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共產黨員在渣滓洞和白公館中受刑,敵人為了得到口供,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前,敵人卻是一籌莫展,一敗塗地的故事。

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書重印113次,再版2次,冊數則超過了一千萬。作為紅色經典作品,轟動一時。作者於1957年寫出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隨後在這個基礎上創作了此長篇小說《紅岩》,後改編為紅色電影《烈火中永生》。

創作背景:

建國初期,為了對青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羅廣斌、楊益言和與他們並肩戰斗過的劉德彬三個人共同把他們在獄中與敵人斗爭的切身經歷寫出來。

1950年7月1日開始在重慶《大眾文藝》上發表三人合作的報告文學《聖潔的血花》,後華東、華南人民出版社先後出版單行本。

1958年又在《紅旗飄飄》上發表了三人合作的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礎上,羅廣斌和楊益言創作了優秀長篇小說《紅岩》。小說出版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被譽為「共產主義的奇書」,並被翻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在國內外為中國社會主義文學贏得了巨大聲譽。

「文革」中該書被誣蔑為「叛徒文學」成為禁書,作者亦備受摧殘。羅廣斌和楊益言在「文革」爆發後受到殘酷迫害,其中作者之一羅廣斌於1967年2月含冤去世。「文革」結束後小說重新出版發行。

閱讀全文

與許雲峰創造的奇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