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犯規

創造犯規

發布時間:2021-07-25 07:10:52

⑴ 籃球打手犯規怎樣定義

根據FIBA2004年籃球規則,一般我們叫做「打手」犯規的動作,規則里正式的名稱是「非法用手」。 無論是進攻方隊員,還是防守方隊員,均可能違犯「非法用手」類型的犯規。
「球手一體」的說法不宜提倡,因為它引發裁判員的多種理解,規則也已經將之刪除。依照國際籃聯在現代籃球比賽中的規則精神,「球手」是否被視為「一體」取決於裁判員是否認為有一方因此獲利/被置於不利。
現行規則已經將裁判員宣判犯規的大致情形列舉在規則第33條當中,而裁判的臨場執法尺度也將依據規則確定。其他的情形由中國籃球協會所制定的指導原則、判例、學習資料確定。
防守隊員的犯規:
一、 用手和(或)手臂接觸對方隊員 ,用手觸及對方隊員,本身未必是犯規。 裁判員應判定引起接觸的隊員是否已經獲得了不公正的利益。如果隊員引起的接觸在任何方面限制對方隊員的移動自由,這樣的接觸是犯規。
二、當防守隊員處於防守位置,並且他的手或手臂放置在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身上並保持接觸以阻礙他行進,就發生了非法的用手或非法伸展手臂。
三、反復地觸及或「戳」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是犯規,因為這可導致粗暴的比賽。
四、在投籃過程中,當球出手後防守隊員打手,有身體接觸,則視為打手犯規,因為此時進攻和防守的兩方角色未改變。
這是進攻的隊員犯規:
·為了獲得不公正的利益,用手臂或肘「勾住」或纏繞防守隊員。
·為了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或為了在他或防隊員之間創造更大的空間,「推開」防守隊員。
·運球時,用伸展的前臂或手去阻止對方隊員獲得控制球。
·不持球的進攻隊員為了下列原因「推開」防守隊員是犯規:
·擺脫去接球。
·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
·在他和防守隊員之間創造更大的空間。

⑵ 籃球的犯規規則共有多少各種犯規動作是什麼

犯規有:防守犯規和進攻犯規兩類,主要犯規判斷依據是雙方球員侵入對方合理空間的程度,以及發生身體接觸的先後,如阻擋犯規,拉人,推人,撞人、抱人、打手,掩護犯規等,對身後犯規要重罰。
違例有:出界,3秒,28秒,走步,回場,兩次運球等。
判罰有:一方失去控球權由另一方界外開球,罰球,罰出場。雙方同時犯規的判爭球等。

1、圓柱體原則
圓柱體原則定義為一名站在地面上的隊員占據一個假想的圓柱體內的空間。它包括該隊員上面的空間,
圓柱體原則
並受下列限定:
·前面由手的雙掌。
·後面由臀部,和
·兩側由雙臂和雙腿的外側
雙手和雙臂可以在軀干前面伸展,其肘部的雙臂彎曲不超過雙腳的位置,因此兩前臂和雙手是舉起的。他的雙腳間的距離應依據他的身高有所不同。
2、垂直原則
在比賽中,每一隊員都有權占據未被對方隊員已經占據的任何場上位置(圓柱體)。
這個原則保護隊員所佔據的地面空間和當他在此空間內垂直跳起的上方空間。
隊員一離開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並與已經建立了他自己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對方隊員發生身體接觸,離開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隊員就對此接觸負責。
防守隊員垂直地離開地面(在他的圓柱體內)或在他自己的圓柱體內把雙手和雙臂伸展在他的上方,則不必判罰。
無論是在地面上或在空中的進攻隊員不應用下列方式與處於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發生接觸。
·用他的手臂為自己擴展更多的空間(清除障礙)。
·在投籃中或緊接投籃後伸展他的雙腿或雙臂去造成接觸。
3、合法防守位置
當一名防守隊員:
·面對對手,並且
·雙腳著地時。
他就占據了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合法防守位置從地面到天花板,垂直地伸展到他(圓柱體)的上方。他可將他的雙臂和雙手舉過頭或垂直跳起,但是他必須在假想的圓柱體內使手和臂保持垂直的姿勢。
防守控制球的隊員
當防守控制(正持著或運著)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不適用。
每當對方隊員在持球隊員面前占據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甚至是一瞬間完成的),持球隊員必須料到被防守並必須准備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防守隊員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必須在占據位置前沒有造成接觸。
一旦防守隊員已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他可移動以便防守他的對手,但他不得伸展他的雙臂、雙肩、雙髖或雙腿,並通過做來造成接觸以阻止從他身邊通過的運球隊員。
判斷一起涉及持球隊員的撞人/阻擋情況時,裁判員應運用下列原則:
·防守隊員必須以面對持球隊員並雙腳著地來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防守隊員為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可保持靜立、垂直跳起、側移或後移。
·在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的移動中,一腳或雙腳可以瞬間離地,只要該移動進側向或向後的,而不是朝向持球隊員前移的。
·接觸必須發生在軀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防守隊員將被認為是已經先在接觸地點了。
·已經占據了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可以在他的圓柱體之內轉身以避免受傷。
在上述任何情況中,應認為該接觸是由持球隊員造成的。
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
不控制球的隊員有權在球場上自由地移動,並占據任何未被另一隊員已經占據的位置。
當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防守隊員不能如此靠近和/或如此快地在移動的對方隊員的路徑中占據一個位置,以致後者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距離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此距離與對方隊員的速度直接成正比,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也不必多於正常的2步。
如果一名防守隊員在占據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中不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並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他對該接觸負責。
一旦一名防守隊員已經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為防守對方隊員他可移動。他不得在對方隊員的路徑中伸展臂、肩、臀或腿去阻止對方隊員從他身邊通過。他可以在他的圓柱體內轉身以避免受傷。
騰空的隊員
從球場某地點跳起在空中的隊員有權再落回同一地點。
他有權落在球場的另一地點,只要在起跳時落地點以及起跳和落地地點之間的直接路徑上,在起跳的時間尚未被對方隊員占據。
如果一名隊員已跳起並落地,可是他的沖力使其接觸了在落地地點之外已佔據了一個合法防守位置的對方隊員,則該跳起隊員對此接觸負責。
在隊員已跳起在空中後,對方隊員不得移動到他的路徑上。
移動到騰空隊員的身下並造成接觸,通常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某些情況下可能是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掩護:合法的和非法的
掩護是試圖延誤或阻止一名不球的對方隊員到達希望到達的場上位置。
當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
·發生接觸時是靜止的(在他的圓柱體內)。
·發生接觸時雙腳著地。
是合法的掩護。
當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
·發生了接觸時正在移動。
·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做掩護,發生接觸時,沒有給出足夠的距離。
·發生了接觸時,對移動中的對手沒有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
是非法的掩護。
如果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內做掩護(前面的或側面的),做掩護的隊員可按自己的意願靠近對手以建立掩護,只要沒有接觸。
如果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做掩護,做掩護的隊員必須允許對手身掩護邁出正常的一步而不發生接觸。
如果對手在移動中,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做掩護的隊員必須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被掩護的隊員能通過停步或改變方向來避免掩護。
要求的距離是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也不必要多於正常的2步。
與已經建立掩護的隊員的任何接觸,由被合法掩護的隊員負責。
撞人
撞人是有球或無球隊員推開或移動對方隊員軀乾的非法身體接觸。
阻擋
阻擋是阻礙持球或不持球對方隊員進行的非法身體接觸。
如果試圖做掩護的隊員在移動中與靜止或後退的對方隊員發生接觸,則判罰掩護隊員一次阻擋犯規。
如果隊員不顧球,面對著對方隊員並隨著對方隊員的移動而移動他的位置,除非包含其它因素,他對所發生的任何接觸負主要責任。
所謂「除非包含其它因素」是指被掩護的隊員故意推人、撞人或拉人。
隊員在場上占據位置時把他的手臂或肘伸在他的圓柱體之外是合法的,但當對方隊員試圖通過時,它們必須被移到他的圓柱體之內。如果手臂或肘是在他的圓柱體之外並發生接觸,這是阻擋或拉人。
無撞人半圓區
球場上畫出無撞人半圓區的目的是,指定一個特定的區域用於解釋籃下的撞人/阻擋情況。
向無撞人半圓區的任何突破情況中,當:
·進攻隊員騰空並控制球,並且
·當試圖投籃或者傳球,並且
·防守隊員的雙腳在無撞人半圓區內。
進攻隊員與防守隊員在無撞人半圓區內的身體接觸不應被宣判為進攻犯規,除非進攻隊員非法地使用他的手、手臂或者身體。
用手和/或手臂接觸對方隊員
用手觸及對方隊員,本身未必是犯規。
裁判員應判定引起接觸的隊員是否已經獲得了不公正的利益。如果隊員引起的接觸在任何方面限制對方隊員的移動自由,這樣的接觸是犯規。
當防守隊員處於防守位置,並且他的手或手臂放置在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身上並保持接觸以阻礙他行進,就發生了非法用手或非法伸展手臂。
反復地觸及或「戳」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是犯規,因為這可導致粗暴的比賽。
當持球的進攻隊員:
·為了獲得不公平的利益,用手臂或肘「勾住」或纏繞防守隊員。
·為了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或為了在他和防守隊員之間創造更大的空間,「推開」防守隊員。
·運球時,用伸展的前臂或手去阻止對方隊員獲得控制球。
這是持球進攻隊員的犯規。
當不持球的進攻隊員為了:
·擺脫去接球。
·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
·擴展更大的個人空間。
而「推開」防守隊員,這是不持球進攻隊員的犯規。
居中策應
垂直原則(圓柱體原則)適用於居中策應。
位於中鋒位置的進攻隊員和防守他的防守隊員必須尊重彼此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權利。
位於中鋒位置的進攻隊員或防守隊員用肩或髖將他的對方隊員擠出位置,或用伸展的肘、臂、膝或身體的其它部位去干擾對方隊員的活動自由,是犯規。
背後非防守
背後非法防守是防守隊員從對方隊員的背後與其發生的身體接觸。防守隊員正式圖去搶球的事實,不證明從背後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是正當的。
拉人
拉人是干擾對方隊員移動自由的非法身體接觸。這種接觸(拉人)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
推人
推人是隊員用身體的任何部分強行移動或試圖移動控制或未控制球的對方隊員時發生的非法身體接觸。
定義
侵人犯規是:無論在活球或死球的情況下,攻守雙方隊員發性的身體接觸的犯規。
隊員不應通過伸展他的手、臂、肘、肩、髖、腿、膝、腳或將其身體彎曲成「不正確的姿勢」(超出他的圓柱體)去拉、阻擋、推、撞、絆對方隊員,或阻止對方隊員行進;也不得放縱任何粗野或猛烈的動作去這樣做。
罰則
應登記犯規隊員一次侵人犯規。
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
·由非犯規的隊在最靠近違犯的地點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犯規的隊處於全隊犯規處罰狀態,則應運用第41條(全隊犯規:處罰)的規定。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應按下列所述判給投籃隊員若干罰球:
·如果投籃成功,應計得分並判給1次追加的罰球。
·如果從2分投籃區域的投籃不成功:2次罰球。
·如果從3分投籃區域的投籃不成功:3次罰球。
·在結束一節的比賽計時鍾信號時或恰好響之前,或當24秒鍾裝置信號響時或恰好響之前,隊員被犯規了,此時球仍在該隊員的手中,並且投籃成功,不應計得分,應判給2或3次罰球。

定義
雙方犯規是兩名互為對方的隊員大約同時相互發生侵人犯規的情況。
罰則
應給每一犯規隊員登記一次侵人犯規。不判給罰球。比賽應按下列所述重新開始:
在發生雙方犯規的大約同一時間,如果:
·投籃得分,或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得分,應將球判給非得分隊從端線的任何地點擲球入界。
·某隊已控制球或擁有球權,應將球判給該隊在最靠近違犯的地點擲球入界。
·任一隊都沒有控制球也沒有球權,一次跳球情況發生。

⑶ 籃球裁判中的違例和犯規各包括什麼

籃球中的違例:侵人犯規和技術犯規之外的違反籃球規則的行為。
主要的違例有:非法運球、帶球走、3秒違例等。
犯規包括以下內容:
1)扣籃:球員單手或雙手持球,跳起在空中自上而下直接將球扣進籃圈。
2)補籃:投籃不中時,球員跳起在空中將球補進籃內。
3)卡位:進攻球員運用腳步動作把防守者擋在自己身後,這種步法叫卡位。
4)領接球:順傳球飛行方向移動,順勢接球。
5)錯位防守:防守球員站位在自己所防守的進攻人身側,阻撓對方接球叫錯位防守。
6)要位:進攻球員用身體把防守人擋在身後,占據有利的接球位置。
7)突破:運球超越防守球員。
8)空切:進攻球員在無球狀態下向球籃跑動,以期尋找進攻機會。
9)一傳:獲球隊員由守轉攻的第一次傳球。
10)蓋帽:進攻球員投籃出手後,防守球員設法將在空中飛行並處於上升階段的籃球打掉的動作。
11)補位:當一名個防守球員失掉正確防守位置時,另一名防守方球員及時補占其正確防守位置。
12)協防:協助同伴加強防守。
13)緊逼防守:貼近進攻人,不斷運用攻擊性防守動作,威脅對方所持籃球的安全或不讓對方接到傳球。
14)斜插:無球隊員,從邊線向球籃或者向球場中間斜線快跑。
15)時間差:投籃時,為躲避對方可能有的對自己投籃的封蓋,利用空中停留改變投籃出手時間,躲避對方封蓋。
16)接應:進攻方無球球員主動強佔有利位置接球。
17)落位:在攻防轉換時,攻守雙方球員的站位、布陣。
18)策應:進攻隊通過本方球員所組織的接應、轉移球等戰術配合,造成己方的進攻機會。
19)掩護:進攻方球員以合理的技術動作,用身體擋住防守自己同伴的對手球員的去路,給隊友擺脫防守、創造得分機會的一種進攻配合。
20)突分:持球進攻球員在突破對方防守後將球傳出的配合。
21)傳切:持球進攻球員傳出球後立即空切,准務再次接球進攻。
22)補防:當本方一名防守隊員失去位置,進攻球員持球突破且有直接得分的可能時,鄰近的另一名防守球員立即放棄自己的防守對象,去防持球突破的進攻者。
23)換防:防守隊員相互交換防守對象。
24)關門:鄰近的兩名防守球員向持球進攻者的突破方向迅速合攏,形成「屏障」,堵住持球進攻者可能的突破路線。
25)夾擊:兩名防守球員共同防守住一名進攻球員,封堵住其傳球路線。
26)擠過:兩名進攻隊員進行掩護配合時,防守方球員,在進攻者即將完成掩護配合的一剎那,搶佔位置,從兩名進攻隊員之間側身擠過,破壞他們的掩護,並繼續防住自己的對手。
27)穿過:當一名進攻隊員進行掩護時,防守進攻方掩護者的防守方球員稍離對手,讓同伴從自己和進行掩護的進攻方球員之間穿過去,繼續防住對手。
28) 30秒鍾規則:進攻方球隊在24秒的控球時間內必須出手投籃。
29)10秒鍾規則:從攻方球隊在後場控制球時開始,他們必須在10秒鍾內使球進入前場(對方的半場)。
30)5秒鍾規則:持球後,球員必須在5秒鍾之內擲界外球出手。對於罰球時的限時NBA的規定是10秒。
31)3秒鍾規則:與對方發生身體接觸而產生的犯規,比如與裁判發生爭執等情況。
32)侵人犯規:因為與對方球員發生身體接觸而產生的犯規行為。
33)技術犯規:隊員或教練員因惡劣的行為而被判罰的犯規,如與裁判爭執不休。
34)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球員做出如打人這種違背體育運動精神的犯規,則犯規人將被立即被罰出場外。
35)隊員6次犯規:無論是侵人犯規,還是技術犯規,一名球員在一場比賽中犯規次數累計達到6次(FIBA規則規定是5次)必須離開球場,不得再進行比賽。
36)違例:侵人犯規和技術犯規之外的違反籃球規則的行為。主要的違例有:非法運球、帶球走、3秒違例等。
37)干擾球:出手投籃後飛向籃筐的籃球,球在下落階段和在球籃里時,雙方隊員都不得觸球。
38)球回後場:一方球隊如已將籃球從後場移至了前場,則該球隊球員不能再讓球移過中線,使其回到後場

⑷ 籃球基本犯規 解釋

1、打手犯規

對抗或者比賽的時候防守方最容易出現的犯規動作就是打手。

1.1 進攻隊員持球進攻,在出現投籃動作時防守隊員碰到對方的手臂或者手;

1.2進攻隊員運球或者持球過程中防守隊員抄球時先碰到對方的手,這兩點視為打手犯規。

2、推人犯規

2.1較常見的就是出手去「推、擠、拱」對方的推人犯規,例如籃底下爭搶籃板,多數會先「推人」再去搶球,這是犯規。

2.2爭搶籃板球時,被卡在後面的球員試圖跳起去搶球,而越過已卡好位子球員的圓柱體也算推人。

2.3防守球員手舉高,但試圖「用身體下肢腿部」去推、頂對手。

2.4進攻球員為了卡到好位置要球「推擠」防守球員。

2.5防守球員為了不讓進攻者卡到好位子,或者,阻撓空手進攻球員占據有利的位子等,進而伸出手去推擠進攻者,這些都是「推人」犯規。

3、阻擋犯規

防守人沒有站好位或第一步已被進攻球員先佔據,但是防守者還堅持想去阻擋進攻者的行進方向,盡管防守者雙腳雖已站定位,但身體「上半部、側身」又試圖去阻止進攻球員皆是阻擋犯規。

4、掩護犯規

進攻方非持球隊員給持球隊員進攻創造進攻的條件和路線,叫掩護,他是需要隊員事先選好路線當人牆擋住防守隊員,但是掩護過後就不能在移動到防守隊員前進的路線去擋住防守隊員,這樣就叫掩護犯規,也叫2次掩護!

5、技術犯規

隊員在場上辱罵對方和裁判,比如大動作拉扯場上隊員大吼大叫語言威脅恐嚇,甚至打人這種視為技術犯規要取消比賽資格的。

(4)創造犯規擴展閱讀

籃球入門

1、籃球初學者在那籃球的時候,首先應該學會怎麼樣和成員進行配合。因為籃球初學者如果直接自己想要運球,並且投籃投中的話,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

2、在平時練習中可以練習一下原地投籃,這樣子不僅可以練鍛煉到你的彈跳力,還能夠長個,可謂是一舉兩得。

3、籃球初學者在打籃球的時候重心一定要低,可以如下圖所示,把身子彎得低一些。這樣子運球方便,而且球也不容易被他人搶走。

4、籃球初學者在打籃球的時候要善於利用自己的肢體動作和假動作來迷惑對方,這樣子可以讓對方撲空,有利於自己進攻。

⑸ 籃球犯規規則

編輯本段1.技術犯規

籃球犯規規則
對場上或球隊席上的球隊成員的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或違例的處罰,是技術犯規。在球成活球前,與對方隊員發生非法的接觸,也可判為技術犯規。
(1)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
對任何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的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最多可判罰兩次技術犯規。任何違犯者只要有一次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就可被驅逐;有兩次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必須被驅逐。
沒有體育道德的行為如:與裁判員講話無禮貌;以身體接觸裁判員;對宣

判公開表示不滿;使用褻讀的言語;未經裁判員允許教練員進入場地;故意伸肘或試圖動手腳但未包含接觸。
還有一些技術犯規不是由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造成的,如:延誤比賽;球隊席區域的違例;球成活力球時場上隊員不足或多於5名;進攻隊員故意地吊在籃圈或籃板上等等。
在死球期間發生非法接觸,如果在性質上被認為是不符合體育道德的,可判為一次技術犯規;如果接觸是不必要的和過分的,可判為惡意犯規。
(2)打架犯規
比賽中或死球期間,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打架,要登記技術犯規,不判給罰球,參加打架的人員應立即被驅逐。另根據情況判打架人員不超過20000美元的罰款和停賽。
NBA比賽中,對犯規的判罰是較為嚴厲的。如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出現下列情況即可被驅逐:接觸肩的水平或以下部位的肘部犯規;沒有體育道德行為的技術犯規;以不必要的或過分的接觸造成的惡意犯規。
隊員、教練員或訓練員出現下列行為則必須被驅逐:拳擊犯規;打架犯規;接觸肩的水平以上部位的肘部犯規;試圖揮拳雖無接觸;不是比賽的延續動作而是故意地進入看台。
為了懲罰和制止犯規,NBA規則中還列有罰款的規定,如:裁判員認為隊員是故意地吊在球籃上,應判一次技術犯規和罰款100美元;第一次因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判罰技術犯規的罰款100美元,第二次犯規加罰150美元等等。
編輯本段2.侵人犯規
在球成活球後,與對方隊員發生非法的身體接觸,是侵人犯規。
隊員不準拉、推、撞對方隊員;也不準靠伸展臂、腿、膝或彎曲身體成不正常姿勢以阻礙對方隊員行進。違反規定,將判為侵人犯規並按相關的法則處理。
(1)雙方犯規
雙方犯規是指兩名非同隊的隊員大約同時互相發生侵人犯規或技術犯規的情況。
罰則:
不管是侵人犯規或是技術犯規都不判給罰球,只給隊員登記犯規,不登記全隊犯規。如果宣判雙方犯規或打架犯規時某隊擁有球權,應保留球權,在靠近比賽中斷地點的邊線擲界外球繼續比賽。如果宣判雙方犯規或打架犯規時雙方球隊都未擁有球權,或投籃未成功球在空中,應由任何兩個非同隊的隊員在中圈跳球繼續比賽。如果投籃成功,得分有效,在底線擲界外球繼續比賽。如果雙方犯規是作為裁判員意見不同的結果,不計得分,應由任何兩個非同隊的隊員在中圈跳球繼續比賽。
(2)進攻犯規
在球成活球後,進攻隊員與對方發生非法的接觸,對方在位置上並沒有太大的移動,是進攻犯規。
進攻隊員侵人犯規,如不是肘部犯規、拳擊犯規,也不是惡意犯規,應按如下罰則處理:不判給進攻隊得分;登記犯規隊員一次侵人犯規;不登記該隊全隊犯規(隊員第六次侵人犯規,並且該隊已無有資格的替補隊員除外)。
(3)無球權犯規
在球成活球後,在雙方球隊均未擁有球權時與對方發生非法的接觸,是無球犯規。
隊員侵人犯規.如不是拳擊犯規、惡意犯規、也不是肘部犯規,而且發生犯規時雙方球隊均未擁有球權,應按如下罰則處理:登記犯規隊員一次侵人犯規;登記犯規隊一次全隊犯規;如果全隊犯規罰則未出現,判給對方隊在靠近犯規地點的邊線擲界外球;如果全隊犯規罰則出現,判給被侵犯的隊員一次罰球加一次罰球。
如果判了防守隊一次無球權犯規,接著投籃(罰球)成功,應判給被侵犯的隊一次罰球,使有可能得3分或4分。這條規定適用於:不管是對哪個進攻隊員犯規;不管全隊犯規罰則是否出現。
如果判了進攻隊一次無球權犯規,接著進攻隊員投籃成功,不計得分。
(4)拳擊犯規
隊員用拳猛擊對方,是拳擊犯規。
因拳擊宣判隊員的非法的接觸,是一次侵人犯規和一次全隊犯規。應判給一次罰球,不論罰球成功與否,將球判給被侵犯的隊在中場擲界外球。
任何隊員揮拳猛擊對方,無論是否擊中,都是不符合體育道德的行為,他應立即被驅逐並至少停止一場比賽。
這條規定既適用於比賽進行中,也適用於死球狀態。
如果接連發生拳擊犯規,這條規定的所有內容都將適用,並由最後被侵犯的隊在中場擲界外球。
另外,根據情況判該隊員不超過20000美元的罰款和停賽。
(5)非賽犯規
在第四節或加時賽的最後兩分鍾內,防守隊對擁有球權的進攻隊發生非法的接觸,而這種接觸發生在遠離球附近的區域或界外球未離手時,為非賽犯規罰則:登記一次侵人犯規和一次全隊犯規;判給一次罰球(肘部犯規或惡意犯規罰球兩次),任一場上隊員可執行此罰球;並由被侵犯的隊在靠近比賽中斷的地點擲界外球繼續比賽。
(6)全隊犯規
每節比賽每隊的全隊犯規超過5次,加時賽每隊的全隊犯規超過3次,要判一次罰球加一次發球
如果每節前10分鍾全隊犯規未滿4次,或加時賽前3分鍾全隊犯規未滿3次,允許該隊在最後兩分鍾內有一次全隊犯規不用加罰。
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侵人犯規,判給兩次罰球,如果全隊犯規罰則出現也不判給增加的罰球;如投籃成功,判給一次罰球,如果全隊犯規罰則出現也不判給增加的罰球。也就是說,在成功的兩分投籃中最多可得3分,在成功的3分投籃中最多可得4分

⑹ 籃球的犯規術語

阻擋犯規 blocking foul
(帶球)撞人(犯規) charging foul
死球(停止比賽進行時段) dead ball
防守方干擾投籃得分 defensive basket interference
阻礙比賽之正常進行 delay of game
犯滿離場,「畢業」 disqualification
兩次運球(違例)double dribble
驅逐出場 ejection
打拐子 elbowing
犯規 foul
惡性犯規 flagrant foul
犯滿離場,也通常被我們說為「畢業」 : foul out
快要犯滿離場,「領到一張准畢業證書」 foul trouble
全時(100秒的)暫停 full timeout
干擾投籃得分 goaltending
以手掌推擋對方進攻球員之犯規動作 hand-checking
持球(雙方均持球不放) held ball
防守違例 illegal defense
進攻違例:illegal offense
四位進攻球員在一邊,而由第五位球員單吃對方防守球員:isolation
爭球,跳球: jump ball
雙方均無持球權時的犯規(通常發生於雙方爭奪籃板球時): loose ball foul
進攻方干擾投籃得分:offensive basket interference
球出界線(千萬不要說outside): out of bound
違反24秒內必須投籃(並且球必須觸及籃框)時限之規定:shot clock violation
停止出賽(之處罰): suspension
技術犯規: technical foul
進攻方10秒鍾內未帶球過中場之違例: ten-second violation
(籃下)3秒鍾之違例: three-second violation
出拳打架 throw a punch
(帶球)走步 : walking/traveling

⑺ 籃球常見犯規動作及詳解

籃球常見犯規動作:
1、打手即「非法用手」。
用手觸及對方隊員,本身未必是犯規。
裁判員應判定引起接觸的隊員是否已經獲得了不公正的利益。如果隊員引起的接觸在任何方面限制對方隊員的移動自由,這樣的接觸是犯規。
當防守隊員處於防守位置,並且他的手或手臂放置在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身上並保持接觸以阻礙他行進,就發生了非法的用手或非法伸展手臂。
反復地觸及或「戳」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是犯規,因為這可導致粗暴的比賽。
這是進攻的隊員犯規:
•為了獲得不公正的利益,用手臂或肘「勾住」或纏繞防守隊員。
•為了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或;為了在他或防隊員之間創造更大的空間,「推開」防守隊員。
•運球時,用伸展的前臂或手去阻止對方隊員獲得控制球。
不持球的進攻隊員為了下列原因「推開」防守隊員是犯規:
•擺脫去接球。
•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
•在他和防守隊員之間創造更大的空間。

拓展資料:

在籃球規則中,犯規是對規則的違犯,包括與對方隊員的非法身體接觸以及違反體育道德的舉止。

對犯規的處罰有失去球權、處以罰球、將犯規球員罰下等。

一個隊可被宣判任何數量的犯規,不考慮罰則,犯規者的每一犯規應登記,記入記錄表並相應地被處罰。

⑻ 求籃球所有犯規條例

《籃球規則》:
第六章 犯 規

第32條 犯規

32.1 定義
32.1.1 在一場籃球比賽中,10名隊員快速移動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身體接觸不可避免。

32.1.2 犯規是對規則的違犯,含有與對方隊員的非法身體接觸和/或違反體育道德的舉止。
32.1.3 一個隊可被宣判任何數量的犯規,不考慮罰則,犯規者的每一犯規應被登記,記入記錄表並相應地被處罰。

第33條 接觸:一般原則

33.1 圓柱體原則
圓柱體原則定義為一名站在地面上的隊員占據一個假想的圓柱體內的空間。它包括該隊員上面的空間,並受下列限定:
•前面由手的雙掌。
•後面由臀部,和
•兩側由雙臂和雙腿的外側。
雙手和雙腳可以在軀干前面伸展,其肘部的雙臂彎曲不超過雙腳的位置,因此兩前臂和雙手要舉起。他的雙腳間的距離應按照他的高度變化。
33.2 垂直原則
在比賽中,,每一隊員都有權占據未被對方隊員已經占據的任何場上的位置(圓柱體)。
這個原則保護隊員所佔據的地面空間和當他在此空間內垂直跳起時的上方空間。
隊員一離開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並與已經建立了他自己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對方隊員發生身體接觸,離開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隊員對此接觸負責。
防守隊員垂直地離開地面(在他的圓柱體內)或在他自己的圓柱體內把雙手和雙臂伸展在他的上方,則不必判罰。
無論是在地面上或在空中的進攻隊員不應用下列方式與處於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發生接觸。
•用他的手臂為他自己創造額外的空間(清除障礙)。
•在投籃時或剛投籃之後伸展他的雙腳或雙臂去造成接觸。
33.3 合法防守位置
一名防守隊員已建立了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當:
•他正面對他的對手,並且
•他的雙腳著地。
合法防守位置從地面到天花板垂直地在他上方(圓柱體)伸展。他可將他的雙臂和雙手舉過頭或垂直跳起,但是他必須在假想的圓柱體內使手和臂保持垂直的姿勢。
33.4 防守控制球的隊員
當防守控制(持著或運著)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不適用。
每當對方隊員在持球隊員面前占據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甚至是一瞬間完成的),持球隊員必須料到被防守並必須准備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防守隊員必須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必須在占據位置前沒有造成身體接觸。
一旦防守隊員已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他可以移動以便防守他的對手,但他不得伸展他的雙臂、雙肩、雙髖或雙腿,並通過這樣做來造成接觸以阻止從他身邊通過的運球隊員。
當裁決阻擋/撞人情況涉及持球隊員時,裁判員應運用下列原則:
•防守隊員必須以面對持球隊員並雙腳著地來建立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
•防守隊員為保持合法防守位置,可保持靜立、垂直跳起、側移或後移。
•在保持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的移動中,一腳或雙腳可以瞬間離地,只要該移動是側向或向後的,不朝向持球隊員。
•接觸必須發生在軀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防守隊員應被認為是已經先在接觸地點了。
•已建立了合法防守位置的防守隊員可以在他的圓柱體之內轉身,以緩和任何沖撞或避免受傷。
如發生上述情況,應認為持球隊員已經造成了犯規。
33.5 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
不控制球的隊員有權在球場上自由地移動,並占據任何未被另一隊員已經占據的位置。
當防守不控制球的隊員時,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防守隊員不能如此靠近和/或如此快地在移動的對方隊員的路徑中占據一個位置,以致於後者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距離停步或改變他的方向。
此距離與對方隊員的速度直接成正比,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不得多於正常的2步。
如果一名隊員在占據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中不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並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他對該接觸負責。
一旦一名防守隊員已經建立了一個最初的合法防守位置,為防守對方隊員他可移動。他不得為了阻止對方隊員從他身邊通過而在他的路徑中伸展臂、肩、臀或腿。他可以在他的圓柱體內轉身或將手臂置於身前並貼近身體以避免受傷。
33.6 騰空的隊員
從球場某地點跳起在空中的隊員有權再落回同一地點。
他有權落在球場的另一地點,只要落地點和起跳和落地地點之間的直接通道在起跳的時間尚未被對方隊員占據。
如果一名隊員已跳起並落地,可是他的動量使其接觸了在落地地點之外已佔據了一個合法防守位置的對方隊員,則該跳起隊員對此接觸負責。
在隊員已跳起在空中後,對方隊員不得移動到他的路徑上。
移動到騰空隊員的身下並造成接觸,通常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某些情況下可能是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3.7 掩護:合法的和非法。
掩護是試圖延誤或阻止一名沒有球的對方隊員到達希望到達的場上位置。
合法的掩護是當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
•發生接觸時是靜止的(在他的圓柱體內)。
•發生接觸時雙腳著地。
非法的掩護是當正在掩護對手的隊員:
•發生了接觸時正在移動。
•發生了接觸時,是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做掩護沒有給出足夠的距離。
•發生了接觸時,對移動中的對手沒有重視時間和距離的因素。
如果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內做掩護(前方的或側方的),做掩護的隊員可按自己的意願靠近對手以建立掩護,只要沒有接觸。
如果在靜止對手的視野之外做掩護,做掩護的隊員必須允許對手向他邁出正常的一步而不發生接觸。
如果對手在移動中,時間和距離的因素應適用。做掩護的隊員必須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被掩護的隊員能通過停步或改變方向來避免掩護。
要求的距離是不得少於正常的1步,不得多於正常的2步。
與已經建立掩護的隊員的任何接觸,由被合法掩護的隊員負責。
33.8 撞人
撞人是有球或無球隊員推進或移動到對方隊員軀幹上的非法身體接觸。
33.9 阻擋
阻擋是阻礙有球或無球對方隊員行進的非法身體接觸。
如果試圖做掩護的隊員在移動中與靜止或後退的對方隊員發生接觸,則他發生了一起阻擋犯規。
如果隊員不顧球,面對著對方隊員並隨著對方隊員的移動而移動他的位置,除非包含其它因素,他對所發生的任何接觸負主要責任。
所謂「除非包含其它因素」是指被掩護的隊員故意推人、撞人或拉人。
隊員在場上占據位置時把他的手臂或肘伸在他的圓柱體之外是合法的,但當對方隊員試圖通過時,它們必須被移到他圓柱體之內。如果手臂或肘是在他的圓柱體之外並發生接觸,這是阻擋或拉人。
33.10 用手和/或手臂接觸對方隊員
用手觸及對方隊員,本身未必是違犯。
裁判員應判定引起接觸的隊員是否已經獲得了不公正的利益。如果隊員引起的接觸在任何方面限制對方隊員的移動自由,這樣的接觸是犯規。
當防守隊員處於防守位置,並且他的手或手臂放置在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身上並保持接觸以阻礙他行進,就發生了非法用手或非法伸展手臂。
反復地觸及或「戳」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是犯規,因為這可導致粗暴的比賽。
這是持球的進攻隊員犯規:
•為了獲得利益,用手臂或肘「鉤住」或纏繞防守隊員。
•為了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或為了在他和防守隊員之間創造更大的空間,「推開」防守隊員。
•運球時,用伸展的前臂或手去阻止對方隊員獲得控制球。
不持球的進攻隊員為了下列原因「推開」防守隊員是犯規:
•擺脫去接球。
•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
•在他和防守隊員之間創造更大的空間。
33.11居中策應
垂直原則(圓柱體原則)也適用於居中策應。
位於居中策應位置的進攻隊員和看守他的防守隊員必須尊重彼此的垂直位置(圓柱體)的權利。
位於居中策應位置的進攻隊員或防守隊員用肩或髖將他的對方隊員擠出位置,或用伸展的肘、臂、膝或身體的其它部位去干擾對方隊員的活動自由,是犯規。
33.12 背後非法防守
背後非法防守是防守隊員從對方隊員的背後與其發生的身體接觸。僅防守隊員正試圖去搶球的事實,不證明從背後與對方隊員發生接觸是正當的。
33.13 拉人
拉人是干擾對方隊員移動自由的非法身體接觸。這樣的接觸(拉人)能用身體的任何部位來發生。
33.14 推人
推人是隊員用身體的任何部位強行移動或試圖移動控制或未控制球的對方隊員時發生的非法身體接觸。

第34條 侵人犯規

34.1定義
侵人犯規是隊員與對方隊員的接觸犯規,無論球是活球或是死球。
隊員不應通過伸展他的手、臂、肘、肩、髖、腿、膝或腳來拉、阻擋、推、拉、絆、阻止對方隊員行進,以及不應將其身體彎曲成「反常的」姿勢(超出他的圓柱體);也不應放縱任何粗野或猛烈的動作。
34.2 罰則
應給犯規隊員登記一次侵人犯規。
34.2.1 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
•由非犯規的隊在最靠近違犯的地點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犯規的隊處於全隊犯規處罰狀態,則應運用第41條(全隊犯規:處罰)。
34.2.2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應按下列所述判給投籃隊員若干罰球。
•如果投籃成功,應計得分並判給1次追加的罰球。
•如果從2分投籃區域的投籃不成功,應判給2次罰球。
•如果從3分投籃區域的投籃不成功,應判給3次罰球。
•在結束任一節或決勝期的比賽計時鍾信號響時或恰好響之前,或當24秒鍾裝置信號響時或恰好響之前,隊員被犯規了,此時球仍在該隊員的手中,爾後投籃成功,不應計得分,應判給2或3次罰球。

第35條 雙方犯規

35.1 定義
雙方犯規是兩名互為對方的隊員大約同時相互發生接觸犯規的情況。
35.2 罰則
35.2.1 應給每一犯規隊員登記一次侵人犯規。不判給罰球。
35.2.2 比賽應按下列所述重新開始:
•如果在大約同時投籃有效或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得分,應將球判給非得分隊從端線擲球入界。
•如果某隊已控制了球或擁有球權,應將球判給該隊在最靠近違犯的地點擲球入界。
•如果哪個隊都沒控制球也沒有球權,一次跳球情況出現。

第36條 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1 定義
36.1.1 根據裁判員的判斷,一名隊員不是在規則的精神和意圖的范圍內合法地試圖去直接搶球,發生的接觸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1.2 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在貫穿整場的比賽中必須解釋一致。
36.1.3 裁判員必須只判斷動作。
36.1.4 判斷犯規是否是違反體育道德的,裁判員應運用如下原則:
•如果一名隊員不努力去搶球並發生接觸,這是一起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如果一名隊員在努力搶球中造成過分的接觸(嚴重犯規),則該接觸應被判定是違反體育道德的。
•如果一名隊員正做合法的努力去搶球(正常的籃球爭搶)發生了犯規,這不是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2 罰則
36.2.1 應給犯規隊員登記一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
36.2.2 罰球應判給被犯規的隊員,以及隨後:
•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線部分擲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開始第1節。
罰球的次數應按如下規定:
•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應判給2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如果中籃應計得分並再加1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並沒有得分:按照試圖投籃的地點,
——如果從2分投籃區域的投籃,應判給2次罰球。
——如果從3分投籃區域的投籃,應判給3次罰球。

第37條 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1 定義
37.1.l 隊員、替補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或隨隊人員的任何惡劣的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是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l.2 一名隊員被登記了2次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時,該隊員也應被取消比賽資格。
37.1.3教練員也應被取消比賽資格,當:
•由於他自身違反體育道德行為的結果而被登記了2次技術犯規(「C」)時。
•由於球隊席人員(助理教練員、替補隊員或在上的隨隊)的違反體育道德行為的結果而被累計登記了3次技術犯規(「B」和/或「C」)。
37.1.4 如果隊員或教練員在37.1.2或37.1.3情況下被取消比賽資格,應只處罰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或技術犯規,對取消比賽資格不執行追加的罰則。
37.1.5 已被取消比賽資格的教練員應由登記在記錄表上的助理教練員接替。如果記錄表上沒有登記助理教練員,應由隊長接替。
37.2 罰則
37.2.1 應給犯規者登記一次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
37.2.2 他應被取消比賽資格並去該隊的休息室,並在比賽期間留在那裡,或者,他也可以選擇離開體育館。
37.2.3 罰球應判給:
•任一對方隊員,就一次非接觸犯規來說。
•被犯規的隊員,就一次接觸犯規來說。
以及隨後:
•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線部分擲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開始第1節。
37.2.4 罰球的次數應按如下規定:
•如果對沒有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或如果是一次技術犯規:應判給2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如果中籃應計得分並再加1次罰球。
•如果對正在做投籃動作的隊員發生犯規,並沒有得分:按照試圖投籃的地點
——如果從2分投籃區域的投籃,應判給2次罰球。
——如果從3分投籃區域的投籃,應判給3次罰球。

第38條 技術犯規

38.1 行為規定
38.1.1 比賽的正當行為要求雙方球隊的成員(隊員、替補隊員、教練員、助理該練員和隨隊人員)與裁判員、記錄台人員以及技術代表有完美和真誠的合作。
38.1.2 每個球隊應盡最大的努力去獲得勝利,但勝利的取得必須符合體育道德精神和公正競賽的要求。
38.1.3 任何故意的或一再的不合作,或不遵守本規則的精神,應被認為是一次技術犯規。
38.1.4 裁判員可以通過警告或甚至寬容那些明顯是無意的並不直接影響比賽的、屬管理性質的小的技術違紀來阻止技術犯規,除非在警告後重復出現同樣的違犯。
38.1.5 如果在球成活球後發現了一起技術違犯,比賽應停止並登記一起技術犯規。如同技術犯規已發生在被登記時一樣地執行罰則。在技術犯規與比賽停止之間的時間間隔內無論發生了什麼應有效。
38.2 暴力行為
38.2.1 比賽中可能發生與體育道德精神和公正競賽相違背的暴力行為。裁判員應立即制止,如有必要,通過負責維持公共秩序的保安人員來制止。
38.2.2 無論何時隊員、替補隊員、教練員或助理教練員或隨隊人員之間在比賽場地上或其附近發生暴力行為,裁判員應採取必要的行動去制止他們。
38.2.3 任一上述的人員以十分惡劣的行為侵犯對方隊員或裁判員時,應被取消比賽資格。裁判員必須將此事件報告給競賽的組織部門。
38.2.4 保安警察可以進進球場,只要裁判員要求這樣做。然而,如果帶有明顯採用暴力行為意圖的觀眾進入場地,保安人員必須立即干預以保護球隊和裁判員。
38.2.5 所有其它區域、包括人口、出口、過道、休息室等,由競賽組織者和負責維持公共秩序的保安人員管轄。
38.2.6 裁判員絕不允許隊員、替補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和隨隊人員的能導致比賽器材損壞的行為。
當裁判員觀察到這類行為時,應立即給違犯隊的教練員一次警告。
如果重復該行為,應立即宣判有關的違犯者一次技術犯規。
裁判員所做的決定是最終的,不能被爭辯或漠視。
38.3 定義
38.3.1 技術犯規是包含(但不限於)行為性質的隊員非接觸犯規:
•不顧裁判員的警告。
•沒有禮貌地觸犯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球隊席人員。
•與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對方隊員交流中沒有禮貌。
•使用很可能冒犯或煽動觀眾的語言和舉止。
•戲弄對方隊員或在他的眼睛附近搖手妨礙其視覺。
•在球穿過球籃之後,故意地觸及球以延誤比賽。
•阻礙迅速地執行擲球入界以延誤比賽。
•倒下以偽造一次犯規。
•懸吊在籃圈上,致使隊員的重量由籃圈支撐,除非扣籃後,隊員瞬間地抓住籃圈,或者,根據裁判員的判斷,如果他正試圖防止自己或另一名隊員受傷。
•在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中由一名防守隊員干涉得分或干擾,應判給進攻的隊1分,隨後給防守隊員登記一次技術犯規罰則。
教練員、助理教練員、替補隊員或隨隊人員的技術犯規是與裁判員、技術代表、記錄台人員或對方隊員交流中沒有禮貌或觸及他們的犯規。或是一次程序上的或管理性質的違犯。
38.4 罰則
38.4.1 如果一次技術犯規發生:
•由一名隊員,應給他登記一次技術犯規,作為隊員犯規並作為全隊犯規之一計數。
•由一名教練員(『C』)、助理教練員(『B』)、替補隊員(『B』)或隨隊人員(『B』),給教練員登記一次技術犯規,並不作為全隊犯規之一計數。
38.4.2 應判給對方隊2次罰球,以及隨後:
•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線部分擲球入界。
•在中圈跳球開始第1節。

第39條 打架

39.1 定義
打架是兩名或多名人員(隊員、替補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和隨隊人員)之間的相互斗毆。
本條款僅適用於在打架中或在可能導致打架的任何情況中離開球隊席區域界限的替補隊員、教練員、助理教練員和隨隊人員。
39.2 規定
39.2.1 在打架中或在可能導致打架的任何情況中離開球隊席區域界限的替補隊員或隨隊人員應被取消比賽資格。
39.2.2 在打架中或在可能導致打架的任何情況中,為了協助裁判員維持或恢復秩序,只允許教練員和/或助理教練員離開球隊席區域的界限,協助裁判員維持或恢復秩序。在這種情況中,他不應被取消比賽資格。
39.2.3 如果教練員和/或助理教練員離開球隊席區域的界限,並不協助或試圖協助裁判員維持或恢復秩序,他應被取消比賽資格。
39.3 罰則
39.3.1 不論由於離開球隊席區域的界限而被取消比賽資格的教練員、替補隊員或隨隊人員的數量有多少,應給教練員登記一個單一的技術犯規(『B』)。
39.3.2 如果雙方球隊的成員在本條規定下被取消比賽資格並且沒有其它的犯規罰則,比賽應按下面所述重新開始:
•如果在大約同時投籃得分並有效,應將球判給非得分隊從端線擲球入界。
•如果某隊已控制了球或擁有球權,應將球判給該隊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部分擲球入界。
•如果任一隊都沒控制球也沒有球權,一次跳球情況出現。
39.3.3 所有的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應按B.8.3款所描述的記錄並不作為全隊犯規計數。
39.3.4 在打架情況之前發生的所有犯規罰則,應按第42條(特殊情況)處理。

⑼ 籃球造打手犯規

根據FIBA2004年籃球規則,一般我們叫做「打手」犯規的動作,規則里正式的名稱是「非法用手」。
無論是進攻方隊員,還是防守方隊員,均可能違犯「非法用手」類型的犯規。
「球手一體」的說法不宜提倡,因為它引發裁判員的多種理解,規則也已經將之刪除。依照國際籃聯在現代籃球比賽中的規則精神,「球手」是否被視為「一體」取決於裁判員是否認為有一方因此獲利/被置於不利。防守隊員的犯規:
一、 用手和(或)手臂接觸對方隊員 ,用手觸及對方隊員,本身未必是犯規。 裁判員應判定引起接觸的隊員是否已經獲得了不公正的利益。如果隊員引起的接觸在任何方面限制對方隊員的移動自由,這樣的接觸是犯規。
二、當防守隊員處於防守位置,並且他的手或手臂放置在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身上並保持接觸以阻礙他行進,就發生了非法的用手或非法伸展手臂。
三、反復地觸及或「戳」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是犯規,因為這可導致粗暴的比賽。
四、在投籃過程中,當球出手後防守隊員打手,則視為打手犯規,因為此時進攻和防守的兩方角色未改變。
這是進攻的隊員犯規:
�6�1為了獲得不公正的利益,用手臂或肘「勾住」或纏繞防守隊員。
�6�1為了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或為了在他或防隊員之間創造更大的空間,「推開」防守隊員。
�6�1運球時,用伸展的前臂或手去阻止對方隊員獲得控制球。
不持球的進攻隊員為了下列原因「推開」防守隊員是犯規:
�6�1擺脫去接球。
�6�1阻止防守隊員的防守或試圖搶球。
�6�1在他和防守隊員之間創造更大的空間。

⑽ 有關一些籃球犯規規則的基本解釋

一般的籃球犯規規則:

1、阻擋犯規:阻止持球或不持球的對方隊員行進非法身體接觸,就是阻擋犯規。

(10)創造犯規擴展閱讀

籃球犯規罰則:

1、要登記違犯者一次技術犯規。

2、判給對方隊員一次罰球。

3、隊長指定罰球隊員。

技術術語

(1)扣籃:運動員用單手或雙手持球,跳起在空中自上而下直接將球扣進籃圈。

(2)補籃:投籃不中時,運動員跳起在空中將球補進籃內。

(3)卡位:進攻人運用腳步動作把防守者擋在自己身後,這種步法叫卡位。

(4)領接球:順傳球飛行方向移動,順勢接球。

(5)錯位防守:防守人站位在自己所防守的進攻人身側,阻撓他接球叫錯位防守。

(6)要位:進攻人用身體把防守人擋在身後,占據有利的接球位置。

(7)突破:運球超越防守人。

(8)空切:進攻人空手向籃跑動。

(9)一傳:獲球者由守轉攻的第1次傳球。

(10)蓋帽:進攻人投籃出手時,防守人設法在空中將球打掉的動作。

(11)補位:當1個防守人失掉正確防守位置時,另一防守人及時補占其正確防守位置。

(12)協防:協助同伴防守。

(13)緊逼防守:貼近進攻人,不斷運用攻擊性防守動作,威脅對方持球的安全或不讓對方接球。

(14)斜插:從邊線向球籃或者向球場中間斜線快跑。

(15)時間差:在投籃時,為躲避對方防守的封蓋,利用空中停留改變投籃出手時間。

(16)籃板球:投籃不中後,雙方運動員爭搶打在籃筐或籃板上籃球的球權。

(17)罰球:進攻隊員被犯規後,在罰球線後的半圓內,無爭搶的情況下進行投籃,每進一球得一分。

(18)擋拆:進攻球員進攻時隊友通過擋拆對方防守球員的形式為持球人擺脫防守。

(19)空接:持球球員把球拋向籃筐,無球球員向籃球的位置跳起,投籃(扣籃)得分。

閱讀全文

與創造犯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