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新月社的代表人物,語絲社的代表人物,文學研究會的代表人物,創造社的代表人物各是誰,請詳細列舉。
1、新月社來:胡適、徐志摩自、聞一多、梁實秋
2、語絲社:孫伏園、周作人
3、文學研究會: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郭紹虞、朱希祖、瞿世英、蔣百里、孫伏園
4、創造社: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
(1)新月派創造者擴展閱讀
新月社於1923年成立於北京,是五四以來最大的以探索新詩理論與新詩創作為主的文學社團。該社活動在1927年春遷往上海,1933年結束。
文學研究會不但是成立最早的文學社團,而且因其成員多、影響大,在流派發展上具有鮮明突出的特色,成為新文學運動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的小說創作佔有重要比例,曾有沈雁冰、鄭振鐸先後主編了《小說月報》。
創作社以其獨特的文學主張和鋒芒畢露的文學活動,成為五四以後新文學一支生力軍,特別在文學青年中激起強烈共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創造社主要成員大部分傾向革命或從事革命實際工作。
隨後,表現出「轉換方向」的態勢,並有新從日本回國的李初梨、馮乃超、彭康、朱鏡我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遂發展而為後期創造社。後期創造社與太陽社一起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B. 新月派是怎麼產生的
新月派: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受泰戈爾《新月集》影響.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6�1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於"五四"以後"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於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造的時期。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後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三美」中的音樂美是指新月派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建築美是指詩歌的格式好像建築一樣。繪畫美指的是新月派詩歌的每節都是一個可畫出的畫面。
C. 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新月派: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受泰戈爾《新月集》影響,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 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於"五四"以後"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於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造的時期。
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後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D. 中國近現代有哪幾派詩人,比如徐志摩是新月派
嘗試派、文學研究會(人生派)、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湖畔詩派、新格律詩派(新月派)、中國早期象徵詩派等。
1、嘗試派
1920年,胡適的個人詩歌專集《嘗試集》出版,受到讀者的歡迎,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的現代詩歌個人專集,因此有更多的詩人開始效仿胡適的白話詩體寫作,形成了中國的文學史上的第一個流派「嘗試派」。
1918年劉半農、沈尹默也開始在《新青年》上發表白話詩,中國的現代白話文詩歌從此誕生。
代表人物有胡適、劉半農、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劉大白等。
2、人生派
「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最早成立的文學社團,1921年成立,代表詩人主要有魯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文學態度和創作實踐均傾向於現實主義。主張「文學是一種工作,而且又是於人生很切要的一種工作。」
文學研究會的主要成員朱自清、葉紹鈞、劉延陵、俞平伯等之後在上海成立了現代文壇上第一個新詩社團──中國新詩社,並於次年1月創辦了第一個新詩專刊《詩》。
文學研究會的詩人以「為人生」為核心的詩歌價值觀念,因此常被稱為「人生派」或「為人生」派。
代表作家:王統照、周作人、冰心、魯迅、朱自清、劉延陵。
3、創造社
1921年1月4日,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郭紹虞、朱希祖、瞿世瑛、蔣百里、孫伏園、耿濟之、王統照、葉紹鈞、許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以「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為宗旨的文學研究會。
作為響應,1921年6月上旬,留學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於日本東京成立創造社。
創造社以其獨特的文學主張和鋒芒畢露的文學活動,成為五四以後新文學一支生力軍,特別在文學青年中激起強烈共鳴。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創造社主要成員大部分傾向革命或從事革命實際工作。
隨後,表現出「轉換方向」的態勢,並有新從日本回國的李初梨、馮乃超、彭康、朱鏡我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遂發展而為後期創造社。後期創造社與太陽社一起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4、湖畔詩派
應修人、汪靜之、潘漠華和馮雪峰於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湖畔詩社,被稱為中國的湖畔派詩人。
湖畔詩社於1922年出版了《湖畔》和《春的歌集》的詩歌合集,在此之後有魏金枝、謝旦如、樓建南等詩人加入詩社。
詩社沒有固定的組織和章程,只是一種友愛的結合,其成員絕大多數是浙江第一師范學校的學生。
他們曾先後出版馮、應、潘、汪的詩合集《湖畔》(1922),馮、應、潘的詩合集《春的歌集》(1923),汪靜之詩集《蕙的風》(1922)和《寂寞的國》(1927)等。
5、七月派
抗日戰爭爆發後,胡風長期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領導工作,與周恩來等黨在後方的領導人保持緊密的聯系。
他先後主編《七月》、《希望》雜志和《七月詩叢》、《七月文叢》等,寫下大量文藝理論、評論文章,推出和評介了大量國統區進步青年作家和解放區作家的作品。
艾青、田間、鄒荻帆、阿壠、路翎等一批青年作家在他的指導和幫助下崛起於文壇,在他的帶動下形成了著名的文學流派「七月派」,「七月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歷時甚長、富有探索精神、而又具有沉重的悲劇命運的進步文學流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現代詩歌流派
E. 新月詩派有哪些人
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聞一多、胡適、梁實秋
新月社成立於1928年,是五四後的一個重要的文化團體,主要成員包括胡適、梁實秋。因為它擁有聞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華、有成就的詩人,又以提倡格律詩而獨樹一幟,形成了現代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人稱「新月詩派」或「格律詩派」。
新月派: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 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於「五四」以後「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於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造的時期。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後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新月詩派的代表作品:《再別康橋》
F. 新月詩派的創作特點是什麼
1、新月詩派的創作特點
(1)理性節制感情:反對「感傷主義」與「偽浪漫主義」,即反對不加節制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反對無病呻吟、言之無物,創造客觀抒情詩,加強詩歌中的敘事成分。
(2)詩歌格律化:以「和諧」與「均齊」為新詩最重要的審美特徵(創造中國式的詩歌)「新詩格律化」主張,「三美」,即音樂美(音節)、繪畫美(詞藻)、建築美(節的勻稱和句的齊整)。
2、簡介
新月社成立於1928年,是五四後的一個重要的文化團體,主要成員包括胡適、梁實秋。因為它擁有聞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華、有成就的詩人,又以提倡格律詩而獨樹一幟,形成了現代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人稱「新月詩派」或「格律詩派」。
3、產生
新月詩派的產生:起初,他們多在《晨報》副刊和《現代評論》上發表作品,1926年4月《晨報》副刊《詩鐫》專欄的開辟,可以看作該詩派的正式形成,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創刊,由徐志摩、聞一多任編輯。而1931年《新月詩選》(陳夢家編選)的出版,則可以看作該詩派的一個總結,也標志著該詩派的結束。
4、主要詩人
主要詩人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楊世恩、孫大雨、劉夢葦、於賡虞等。
G. 新月派的創始人是誰
新月派創始人是聞一多。
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音節)、繪畫美(詞藻)、建築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它是針對當時的新詩形式過分散體化而提出來的。這一主張奠定了新格律學派的理論基礎,對新詩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於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主創造的時期。
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受泰戈爾《新月集》影響。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等。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
H. 新月派的概述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xìng),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條水草!
那榆(yú)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gāo),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孫大雨
自從我披了一襲青雲憑靠在渺茫間,
頭戴一頂光華的軒冕,
四下里拜伏著千峰默默的層巒,
不知經過了多少年,
你們這下界才開始在我底腳下盤旋往來——
自從那時候我便在這地角天邊
蘸著日夜的頹波,
襟角當花箋起草造化底典墳,
生命的記載(登記你們萬眾人童年底破曉,少壯底有為,直到成功而歌舞也登記失望怎樣推出了陰雲,痛苦便下一陣秋霖來嘲弄:)
到今朝其餘的記載都已經逐漸模糊,
只剩星斗滿天還記著戀愛的光明。
商籟體是最不易作的,孫大雨帶著腳鐐跳舞,能夠跳到這樣自由自在,真教人吃驚。 你去了,你去了,志摩,一天的濃霧,
掩護著你向那邊,
月明和星子中間,
一去不再來的莽莽的長途。
沒有,沒有去,我見你,在風前水裡,
披著淡淡的朝陽,
跨著浮雲的車輛,
倏然的顯現,又倏然的隱避。
快回來,百萬顆燦爛,點著那深藍,
那去處暗得可怕,
那兒的冷風太大。
一片沉死的靜默,你過得慣?……
這兩首詩雖然受過很深的西洋文化的漬染,但讀了它,又恍惚想起楚辭。第二首尤似《招魂》和《大招》,足見孫大雨具有怎樣一個中國的靈魂了。但他好像對於天文學有深湛的研究,也有極深的愛好。所以他有極其廣闊的宇宙觀和綿延無窮的時間觀,這都是中國詩界所無的。「百萬顆燦爛,點著那深藍,那去處暗得可怕,那兒的冷風太大,一片沉死的靜寂,你過得慣?」讀之令人起栗。孫大雨還有一首一千行長詩名為《自己的寫照》,陳夢家評:「是一首精心結構的驚人的長詩,是最近新詩中一件可以紀念的創造。他有闊大的概念,從整個的紐約城的嚴密深切的觀感中,托出一個現代人錯綜的意識。新的詞藻,新的想像,與那雄渾的氣魄,都是給人驚訝的。」 介乎朱湘、孫大雨之間的為饒孟侃。陳夢家稱其「同樣——指聞一多——以不苟且的態度在技巧上嚴密推敲,而以單純意象寫出清淡的詩。」又稱其:「澄清如水,印著清靈的雲天。」 試看《他的呼喚》這一首:
有一次我在白楊林中,
聽到親切的一聲呼喚;
那時月光正望著翁仲,
翁仲正望著我。
再聽不到呼喚的聲音,
我吃了一驚,
四面尋找——翁仲只是對月光出神,
月光只對我冷笑。
陳夢家與方瑋德、龍彥午乃是新月後起之秀,也可以說直承徐志摩、聞一多道統的新詩人。陳夢家有《夢家詩集》一九三一年出版,其中佳作甚多。他曾自道作詩宗旨雲:「我們歡喜『醇正』與『純粹』。我們以為寫詩在各樣藝術中不是件最可輕易製作的,它有規范,像一匹馬用得著韁繩和鞍轡,盡管也有靈感在一瞬間挑撥詩人的心,如像風不經意在一支蘆管里透出和諧的樂音,那不是常常想望得到的。」……「『醇正』與『純粹』,是作品最低限的要求,那精神的反映,有賴匠人神工的創造,那是他靈魂的轉移。在他的工程中,得要安詳的思索,想像的完全,是思想或情感清慮的過程……所以詩要把最妥貼,最調適,最不可少的字句,安放在所應安放的地位。它的聲調,甚或它的空氣,也要與詩的情緒相默契。」他又說:「主張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差不多是我們一致的方向……態度的嚴正又是我們共同的信心。」這些話都算得新月派的每個詩人思想的代表。《夢家詩集》包含詩約五十首,首首都是醇正純粹之作。 現引《雁子》一首為例:
我愛秋天的雁子,終夜不知疲乏,
(像是囑咐,像是答應)
一邊叫,一邊飛遠。
從來不問他的歌,
留在哪片雲上?
只管唱過,只管飛揚,
黑的天,輕的翅膀。
我情願是只雁子,
一切都使忘記——
當我提起,當我想到:不是恨,不是歡喜。
陳夢家說方瑋德的詩「又輕活,又靈巧,又是那麼不容易捉摸的神奇。《幽子》、《海上的聲音》皆有他特殊的風格,緊迫的錘煉中卻顯出溫柔。」好,我們就來看他的《幽子》吧。 每到夜晚我躺在床上,
一道天河在夢中流過,
河裡有船,船上有燈光,
我向船夫呼喚:
「快搖幽子渡河!」
天亮我睜開兩隻眼睛,
太陽早爬起比樹頂高,
老狄打開門催我起身,
我向自己發笑:
「幽子不來也好」。
陳夢家與方瑋德又同作《悔與回》長詩,曾印為單行本,傳誦一時。其詩熱情奔放,筆勢迴旋,有一氣呵成之妙,也算得新詩中的傑作。
方令孺和林徽因是兩位女詩人。方詩甚少,不易批評。林有《笑》一首,用筆極其細膩精緻,不愧女詩人的作品: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邊渾圓的漩渦。
艷麗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貝齒的閃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風的輕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卷發,散亂的挨著她耳朵。
輕軟如同花影,
癢癢的甜蜜
涌進了你的心窩。
那是笑——詩的笑,畫的笑:雲的留痕,浪的柔波。
卞之琳有《半島》一詩,似為其作風代表:
半島是大陸的纖手,遙指海上的三神山。
小樓已有。三面水,
可看而不可飲的。
一脈泉乃涌到庭心,
人跡仍描到門前。
昨夜裡一點寶石,
你望見的就是這里。
用窗簾藏卻大海吧,
怕來客又遙望出帆。
臧克家是個出身農家的詩人,作品都帶著鄉土氣味,以苦吟出名,人稱為新詩界的孟郊、賈島。 一隻一隻生命的小船。
全部停泊在睡眠的港灣,
風從夜的海面上老死,
鼾聲的微波在恬靜的呼吸。
只有我一隻還沖跌在黑夜的浪頭上,暴風在帆布上鼓盪,
心,拋不下錨,
思想的繩索越放越長。 劉夢葦的《最後的堅決》是一首關於戀情的詩,以自殺來威脅(也可說是哀懇)一個愛情不專,善於變化的女郎。雖然是平凡的題目,寫得倒頗別致。他以愛情的順利為命運的紅色,失戀則為黑色。詩的第一節雲:「今天我才認識了命運底顏色——可愛的姑娘請您用心聽;不再把我底話兒當風聲!——今天我要表示這最後的堅決。」第三節雲:「那血色是人生底幸福的光澤;——可愛的姑娘請為我鑒定,莫謂這不幹您什麼事情……那黑色是人生底悲慘的情節。」蹇先艾的《雨晨游龍潭》第一節:「遊人向著料峭的寒意低徊,漫空里不見一絲的雲彩。漫空里畫出無限的陰霾,青鴉也跨著蕭涼的海天飛。」第二節:「這林壑間映著雄渾偉大,悠長的驢嘶和著流泉,交互嘯響在寂寥的空山,這山旁灑遍了點點梨花。」第三節:「哦……山道上充溢著水色春光,迷鎊的毛雨,飄落紛紛,遠峰織著翡翠的樹影。彷彿我又一度地回到故鄉。」從這三節來看蹇氏這首詩,韻腳一反中國詩的習慣,就是第一句與第四句押;第二句與第三句押。徐志摩就常作這種詩,蹇先艾或從徐氏學來。
新月派中還有一個才氣最縱橫,學力最充足的孫毓棠。抗戰前夕,他在天津大公報文藝版發表長詩《寶馬》,這首詩一共八百餘行。敘述漢武帝為想求得大宛的天馬,命李廣利為統帥,率令大軍十餘萬,遠征大宛。攻破大宛首都貳師城,殺其國王胡毋寡,獲所謂「寶馬」十餘匹帶回漢土的故事。此詩辭藻之美麗,結構之謹嚴,音節之頓挫鏗鏘,穿插之富於變化,可說新詩壇自有長詩以來的第一首傑作,也是對新詩壇極輝煌的貢獻。孫毓棠可說是新月派里一員押陣大將!漢武帝之不惜犧牲那麼多的人力物力,遠求寶馬,以近代人的眼光來看,可說是政治性的,就是為了國防問題。因那時漢與匈奴對峙,匈奴佔便宜的是它的騎兵,漢則多為步卒,以步對騎,當然抵抗不過,李陵乃漢猛將,牽帶五千步卒出關,雖然獲得不不少勝仗,最後為匈奴單於大軍所圍,五千步卒傷亡殆盡,李陵也迫得只有投降之一途。武帝鑒於沙漠中作戰騎兵之重要,所以也想訓練騎兵。想訓練騎兵,又非有優良的馬匹不可。聽說大宛國有汗血名駒,曾屢遣使臣重禮相求,那國王胡毋寡總是拒絕,並加漢使以侮辱,漢武帝憤怒,才苦練了一支軍隊,用兵去奪。不過武帝之求寶馬,恐還有另外一個目標。就是「求仙」。相傳人之登仙,必須騎跨天馬。是以武帝得大宛國寶馬以後,曾親撰天馬歌二首,第二首又名《西極天馬之歌》。那首歌中有「天馬來,開遠門,竦予身,逝昆侖。天馬來,龍之媒,游閶闔,觀玉台」。此歌今收漢書禮樂志祀歌中。可見此事並不完全屬於政治性,而是屬於宗教性的。宋楊億有《漢武帝》七律一首乃述武帝求仙事。中有二雲:「力通西海求龍種,死諱文成食馬肝」,可說道出武帝的心事。
孫毓棠這首《寶馬》長詩,出現於中日大戰即將爆發之際,人心惺惺,無暇過問文學,也就沒人注意。況孫毓棠若說武帝求天馬是為了求仙,當然迷信;說武帝是為國防著想,在力主打破國界的左派文人看來也是反動。是以孫氏僅將武帝武功誇耀一番,結局還將武帝勞民傷財,僅求得十幾匹馬,譴責了幾句。不過那譴責是輕描淡寫的,不易教人看出。沈從文乃小說家,但他的詩獨抒性靈,沒有未經人道語。《頌》,是用野蠻人的天真、放肆,對女人肉體的渴望和贊美,真是一首朴實無華的好詩。
又《無題》:
妹子,你的一雙眼睛能使人快樂,我的心依戀在你身邊,比羊在看羊的女人身邊還要老實。
白白臉上流著汗水,我是走路倦了的人,你是那有綠的枝葉的路槐,可以讓我歇憩。
我如一張離了枝頭日曬風吹的葉子,半死,但是你嘴唇可以使它潤澤,還有你頸脖同額。
讀了這些詩,令人想到舊約裡面雅歌的風格。作者不解西洋文字,而文筆之歐化,卻罕有比倫,其特殊天才,真教人驚羨。
還有梁鎮、俞大綱、沈祖牟,及已故詩人楊子惠、朱大柊等,均有格律極嚴的作品,而今不及具引。
I. 文學中的新月派是什麼
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受泰戈爾《新月集》影響.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
主要有"三美",即"音樂美(音節)、繪畫美(辭藻)、建築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它是針對當時的新詩形式過分散體化而提出來的。這一主張奠定了新格律學派的理論基礎,對新詩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於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主創造的時期。
詩歌示例
再別康橋
老話
他的呼喚
J. 新月派的代表人物、詩歌主張、名字由來。
代表人物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等。名字由來受泰戈爾《新月集》的影響
詩歌主張:
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與詩的形式格律化,新月派詩人在詩歌藝術上做了有益的嘗試,首先是客觀抒情詩的創作,即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為主觀情愫的客觀對象化。
然後再用想像來裝成那模糊影像的輪廓,把主觀情緒化為具體形象。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
後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嚴謹",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10)新月派創造者擴展閱讀:
新月派的「三美」原則:
新月派的新詩主張,聞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奠定了新格律詩派的理論基礎。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並糾正了五四運動以來白話新詩過於鬆散、隨意等不足,對中國現代新詩的健康發展做出了特有的貢獻。具體而言:
(1)「音樂美」強調「有音尺、有平仄,有韻腳」
(2)「繪畫美」強調詞藻的選擇要穠麗、鮮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詩都可以形成一個獨立存在的畫面。
(3)「建築美」強調「有節的勻稱,有句的均齊」。其主要目的是在詩的內容和詩的格式上都擁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