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鏡子的發明講了什麼
大約在400多年以前,古老的威尼斯城(今義大利境內)住著一位玻璃匠,名叫巴門。
那時候,在中國雖然有銅鏡,而在歐洲鏡子還沒有造出來。巴門的小女兒長得很漂亮,她常常跑到河邊,對著水面梳頭。
水面能映出人影,但是不太清楚,女兒常唉聲嘆氣。巴門決定要給心愛的女兒製造一個鏡子,讓她可以看到自己可愛的臉蛋,還有可愛的微笑。他想在玻璃上打主意,試驗多次,都沒有成功。
有一天,巴門出去給客戶送玻璃。中途路過哥哥家,他就進去休息一會兒,順便還想向哥哥借點錢。
巴門的哥哥是一位打制銀餐具的工匠。他一聽說弟弟來借錢就不高興,奪過巴門手中的玻璃板,順手丟到白銀薄板上,說道:「你又要借錢,我還不夠用呢!」巴門心裡一驚,走過去想看看玻璃碰壞了沒有,結果他看到了什麼?他看到玻璃中照出了自己的面孔,形象非常清晰。
巴門高興地說:「我不借錢了,我要借你的銀板用一下……」
巴門關門研究了多日,最後決定把銀板壓得薄薄的,變成銀箔,貼在玻璃後面,第一面玻璃鏡子就這樣造出來了。
他的女兒當然很高興。
當時,威尼斯城還有國王,國王聽了消息,就把巴門召進皇宮,請他再造一面鏡子,送給法國的波麗王後。
這是一件兩國友好往來的禮品,非常貴重。
據說,它的價值是15萬法郎。
威尼斯國王又在一座孤島上興建了皇室制鏡工廠,嚴格保密,四周哨崗林立,工人只許進,不許出。誰敢逃跑便處以極刑。
法國的國王路易斯,看到了神奇的鏡子,但是自己國家不會製造,心裡很不高興。他對幾名暗探說:「給你們一個特殊任務……」暗探來到威尼斯,終於弄清了秘密制鏡廠設在木蘭諾島。
後來,他們在一個深夜偷偷地潛入島上,綁架了兩名制鏡技師,並順利地返回了法國。
公元1666年,在法國開辦了第一家法蘭西制鏡廠。制鏡技術從此走向公開化,漸漸地傳到了世界各地。
⑵ 鏡子是怎樣發明的
在漫長的遠古時代,人類沒有鏡子,但人類還是用「土」辦法看到了自己的身形,那就是在平靜而清澈的水面上觀看自己的倒影。後來,原始人類在打制石器工具時,發現有一種叫「黑曜岩」的石頭可以磨平照人,這就是所謂的「石鏡」。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掌握了青銅(銅錫合金)的生產技術,同時,他們發現把青銅板打磨光滑後,可以照出人形來,這樣,就發明了「青銅鏡」。
13世紀初,義大利的玻璃工業格外發達,特別是威尼斯城生產的玻璃馳名世界。1317年,他們在試制彩色玻璃的過程中,偶然發現加入二氧化錳以後,會使混濁的玻璃液變得清澈,從而發明了透明玻璃。
有了透明玻璃,玻璃工匠們便開始摸索用玻璃製造鏡子的方法。他們先將金屬板磨得既平整又光滑,然後將它和玻璃合在一起,試圖製成玻璃鏡子。剛做好的時候確實不錯,光潔照人。可是沒過多久,鏡子裡面的人像就變得模糊不清了。原來這是由於水分和空氣從金屬與玻璃之間極細的縫隙中鑽了進去,金屬板被氧化了。後來,他們又開始將各種金屬熔化後倒在玻璃上,以期與玻璃結合而製成鏡子,結果都失敗了。
1508年,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終於研製成功了實用的玻璃鏡子。他們先把錫箔貼在玻璃面上,然後倒上水銀,水銀是液液態金屬,能夠很好地溶解錫,隨後,玻璃上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錫與水銀的合金(稱為「錫汞齊」),這種錫汞齊的本領高強,能夠緊緊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為真正的鏡子。
然而,製造水銀玻璃鏡子需要花上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這太費事了。況且,水銀有毒,鏡面也不太光亮,於是,人們又設法對它進行改進。1843年,德國科學家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子。這種銀玻鏡子背面發亮的東西,是一層薄薄的銀層,這層銀不是塗上去的,也不是靠電鍍上去的,而是利用一種特殊而有趣的化學反應———「銀鏡反應」鍍上去的,它是在硝酸銀溶液里,加上一些氫氧化銨和氫氧化鈉,再加上一點葡萄糖溶液。由於葡萄糖具有「還原」的本領,能夠把硝酸銀中的銀離子還原成金屬銀微粒,這些銀微粒沉積在玻璃上就製成了銀鏡。為了增強鏡子的耐用性,通常還在鍍銀以後,再在銀層上面塗刷上一層紅色的保護漆,這樣,銀層便不容易脫落和損壞。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又發明了鋁鏡,其製造方法是:在真空中使鋁蒸發,讓鋁蒸汽凝結在玻璃面上而成為一層薄薄的鋁膜。這種鍍鋁的玻璃鏡,比鍍銀的玻璃鏡便宜、耐用,也更為光彩照人,在鏡子的歷史上寫下了嶄新的一頁。
⑶ 鏡子是誰發明的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掌握了青銅(銅錫合金)的生產技術,同時,他們發現把青銅板打磨回光滑後,可以答照出人形來,這樣,就發明了「青銅鏡「。 1508年,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終於研製成功了實用的玻璃鏡子。他們先把錫箔貼在玻璃面上,然後倒上水銀,水銀是液態金屬,能夠很好地溶解錫,隨後,玻璃上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錫與水銀的合金(稱為「錫汞齊」),這種錫汞齊的本領高強,能夠緊緊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為真正的鏡子.
⑷ 鏡子的發明有哪些故事
傳說有一年的三月初三,王母娘娘開蟠桃盛會,於是,仙女們都來赴會。可是,她們用的胭脂太多了,多得流到了天河裡,又從天河瀉到了牡丹江上游的大山中,匯成了一個大湖,湊巧的是,不知是誰不小心把王母娘娘的寶鏡也摔落下來,寶鏡掉入湖中,湖水頓時變得如寶鏡一樣明亮,後來,人們就為這個湖起名為「鏡泊湖」。傳說歸傳說,但在某種程度上,它卻真實地反映出水在鏡子的發展中對人類所起到的重要啟迪作用。
鏡子的製造者是義大利的玻璃製造工匠達爾卡羅兄弟。兄弟二人出生在威尼斯一個專門製作玻璃的穆拉諾小島。兒童時代,他們就經常隨父親進玻璃作坊,親眼看見玻璃工匠們把一團稀糊糊的溶液做成有模有樣的玻璃製品的奇妙過程。
長大後,達爾卡羅兄弟先後成為作坊的正式工匠。由於他們悟性高、天資聰穎,很快便得到了師傅的真傳,但是達爾卡羅兄弟卻並不滿足。當他們看到島上姑娘們梳妝用的玻璃效果不理想時,他們就將製作出光潔明亮的玻璃鏡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此後,達爾卡羅兄弟經常在一起探討,琢磨著為什麼池塘里的水是以黑暗的大地作為襯墊的?他們做出了大膽的設想——如果在玻璃的背面也加一層深色的襯墊,鏡中會出現清晰的影像嗎?
為此,達爾卡羅兄弟試著將礦粉、木屑、麵粉、銅等塗在玻璃上,但效果都不理想。有一次,他們選用熔點較低的錫作為試驗對象,將熔化的錫水倒在玻璃上,然後用一根細細的滾筒將錫水碾成均勻的薄薄一層。待錫冷卻後,兄弟倆翻開玻璃一看,他們掛滿汗滴的臉龐清晰地映在了玻璃中。他們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塗料。
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達爾卡羅兄弟發現這種玻璃鏡子時間一久,背面的錫箔就會脫落。於是,他們又對制鏡工藝進行改進,先將玻璃製成錫箔鏡,再把水銀倒在錫箔鏡上。這樣,水銀能夠慢慢地溶解錫,形成一層薄薄的錫和水銀合金,製成的玻璃鏡子反光能力強,而且塗料不容易脫落。
17世紀的義大利銅鏡玻璃作坊的老闆一直在關注著達爾卡羅兄弟的發明進展。當他得知達爾卡羅兄弟發明成功後,立即開始製作玻璃鏡子,並很快將它投入市場。果不其然,達爾卡羅兄弟發明的水銀鏡十分走俏,成為豪門貴族的珍品。特別是威尼斯國王向法國王後獻了水銀鏡之後,法國的貴婦人和小姐們也紛紛效仿,以擁有水銀鏡為榮,因此,盡管水銀鏡價格昂貴,但仍供不應求。
法國由於購買水銀鏡,大量的金銀財寶流入了威尼斯。因此,法國政府決定自己創辦水銀鏡工廠。在達爾卡羅兄弟的幫助下,法國駐威尼斯大使成功地將3個工匠偷渡出境,運送到法國。1666年,法國建造了第一個製造玻璃鏡子的工廠。從此,水銀鏡的製造奧秘被公布於世,鏡子的價格也一落千丈。就這樣,水銀鏡漸漸地成為了普通家庭的生活用品。
⑸ 玻璃鏡子是誰發明的
13世紀初,義大利的玻璃工業格外發達,特別是威尼斯城生產的玻璃馳名世界。版1317年,他們在試制彩色玻璃的過程中,偶權然發現加入二氧化錳以後,會使混濁的玻璃液變得清澈,從而發明了透明玻璃。
有了透明玻璃,玻璃工匠們便開始摸索用玻璃製造鏡子的方法。他們先將金屬板磨得既平整又光滑,然後將它和玻璃合在一起,試圖製成玻璃鏡子。剛做好的時候確實不錯,光潔照人。可是沒過多久,鏡子裡面的人像就變得模糊不清了。原來這是由於水分和空氣從金屬與玻璃之間極細的縫隙中鑽了進去,金屬板被氧化了。後來,他們又開始將各種金屬熔化後倒在玻璃上,以期與玻璃結合而製成鏡子,結果都失敗了。
1508年,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終於研製成功了實用的玻璃鏡子。他們先把錫箔貼在玻璃面上,然後倒上水銀,水銀是液態金屬,能夠很好地溶解錫,隨後,玻璃上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錫與水銀的合金(稱為「錫汞齊」),這種錫汞齊的本領高強,能夠緊緊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為真正的鏡子。
⑹ 鏡子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1600年,法國國王亨利四世要結婚了。歐洲各國特使雲集巴黎,向國王獻上奇珍異寶,代表各國對國王婚禮大典致賀。
使王後德美第西斯最為中意的禮物來自一個小國——威尼斯公國,這個小小的城市國家獻給王後的禮物價格高達15萬金法郎!婚禮後,王後常常將這件禮物給王公大臣們觀賞,炫耀自己的富有和至貴。這是什麼禮物,這么奇貴,竟令王後如此得意?
說出口你可能要笑出聲來,原來是一面鏡子,一面僅書本大小的玻璃鏡!
請你不要感到好笑,鏡子剛發明的時候,確實是非常珍貴的。
我們不妨簡略回顧一下鏡子發明以前的情況。古代沒有鏡子,遠古的人是在平靜如鏡的湖水中觀看自己容貌的。原始社會中期,人們用各種形式的石器或陶器來盛水照臉蛋,叫做「監」。到了商周時代,「監」開始用銅製造,於是改叫「鑒」。戰國時,人們掌握了製造青銅器的成熟工藝,開始用雕好的陶模澆青銅液鑄成鏡子。青銅鏡很受人們歡迎,被人們用了好幾千年。不過銅鏡用久了,鏡面容易氧化,變得灰濛蒙的,那就什麼也看不出來了。
第一面玻璃鏡子是在400多年前威尼斯的穆拉諾島上出現的。這個小島是威尼斯玻璃製造業的中心,有著一大批熟練工匠,能製造出各種美妙的玻璃藝術品來,也能制出當時歐洲質量最好的平面玻璃來,玻璃鏡子就是島上最優秀的兩位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的發明。
當時,島上常會發生這樣的笑話,街上的行人在走過住家時,會見到裡面的姑娘笑吟吟地隔著窗戶對他注視,而行人對姑娘報以微笑卻得不到回應。原來,一些聰明的姑娘發現窗戶上的小片平面玻璃在光線、背景合適的時候,能反射人影,所以就拿它當鏡子用了。當然,這樣的「鏡子」效果並不理想。
能不能為我們的姑娘發明理想的鏡子呢?達爾卡羅兄弟反復琢磨。他倆想到了一個熟悉的生活現象:清澈見底的清水池塘不能映出人影,而深色的水或有深色底面的淺水卻可映出人影。一個發明設想逐漸在他們腦中形成了:如果在平面玻璃的背面加上一層襯墊,也許會有更強的映照能力。
達爾卡羅兄弟決定選擇一種能夠塗在玻璃上的物質作為鏡子的襯墊。沒想到,為找到這種襯墊物質,兄弟倆竟付出了十幾年的辛勞。他們試用過石粉、泥土、炭末、麵粉、木屑等,但都失敗了。後來,他們想到了用金屬,先用銅試驗。兄弟倆將熔化的銅液澆在預熱過的平面玻璃上,「啪、啪」,玻璃碎了。待玻璃冷卻後,拿起來一看,碎片的映照能力倒是大為提高了,但用手指輕輕一撣,玻璃後的銅片竟掉了下來。
得解決玻璃碎裂的問題!看來,是銅液的溫度太高,銅的熔點為1083.5℃,玻璃經受不起這樣的高溫。他們又試用了一些低熔點的金屬,那天,他倆試著採用錫,錫的熔點只有231.9℃。弟弟將坩堝里的錫液倒在玻璃上,哥哥細心地用一隻小滾筒將錫液推成薄薄的錫箔。果然,玻璃經受住了考驗,沒再碎裂。
還未等玻璃全部冷卻下來,兄弟倆就迫不及待地將它翻過來看效果。啊,一對緊張的面孔正對著他們呢!一看,那對面孔迅即換成了兩張笑臉——兄弟倆大聲叫喊起來:「成功了!」
這僅是初步的成功,錫箔鏡的映照能力雖然大大提高,但使用期限卻不長,要麼就是鏡背的錫箔部分裂紋,空氣侵入氧化錫箔,使鏡子出現大片灰暗;要麼錫箔乾脆剝落下來。
怎麼辦呢?又經過一番思索、研究、試驗後,他們決定用另一種金屬水銀來幫忙。水銀是一種很奇特的金屬,這不僅僅因為它是惟一的一種在常溫下呈液態的金屬,還在於它有非凡的溶合其他金屬成為液態合金的能力,就連金這樣的金屬也會被溶在水銀中,像錫這樣的金屬就更不在話下了。
最後成功的一天終於來了。在試驗作坊里,兄弟倆先把平面玻璃製成錫箔鏡,再把水銀倒在錫箔上,水銀慢慢地溶解錫,形成一薄層錫和水銀的合金「錫汞齊」。錫汞齊比錫箔更為緻密,有很好的映照能力,而且干後能很牢固地附著在玻璃上。在歷經十餘年艱辛後,世界上第一面「水銀鏡」終於在達爾卡羅兄弟手中誕生了!
由於當時還不能製造大片的平板玻璃,所以製作出來的鏡子都很小,一般只有火柴盒大小,巴掌大的都很難得。而且,為了壟斷掙大錢,威尼斯嚴密封鎖了穆拉諾島,不讓外人上島,也不準島上的人離去,以確保水銀鏡製作技術不泄露。因此,法國王後德美第西斯得到的書本大小的鏡子確實是異常珍貴的。
不過,因為法國人,鏡子很快就變得不那麼值錢了。由於王後特別鍾愛水銀鏡子,促使法國人出大錢買通了穆拉諾島上的守衛,讓三位製作鏡子的優秀工匠外逃到法國,從而使水銀鏡的生產技術大白於天下。後來法國人還設法制出了大玻璃,使鏡子有可能做得比書本還大。
鏡子以後在技術上的發展並不很大,在19世紀中葉,人們開始換用硝酸銀來制「銀鏡」;20世紀70年代起,英國的一家公司又換用鋁來代替銀鍍在玻璃上制鏡。現在我們使用最多的就是「鋁鏡」。
⑺ 鏡子是誰發明的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中國收藏家協抄會會員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遠古時期,人們以水照面,銅器發明以後,以銅盆盛水鑒形照影。《尚書》《國語》《莊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過古人「鑒於水」。《說文·金部》釋「鑒」為「盆」,因此可以說盛水的盆(鑒),就是最早的鏡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銅鏡的國家之一。中國銅鏡的出現可以上溯至公元前二十世紀前,在新石器時代的齊家文化遺址中就發現了銅鏡。
(7)有關鏡子的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銅鏡在唐代以前,以圓形為主,極少有方形的。到宋代後除繼承過去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鏡以六葵花為最普遍。它們的棱邊與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較直,形成六邊形鏡。此外還有帶柄鏡、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鍾形鼎形等多種樣式。
之後出現了很多花草、鳥獸、山水、小橋、樓台和人物故事裝飾題材的銅鏡,還有素麵鏡,窄邊小鈕無紋飾鏡,這些題材都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此外,還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鏡和八卦鏡等。
⑻ 鏡子是怎樣發明的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掌握了青銅(銅錫合金)的生產技術,同時,他們發現把青銅板打磨光滑後,可以照出人形來,這樣,就發明了「青銅鏡「。 1508年,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終於研製成功了實用的玻璃鏡子。他們先把錫箔貼在玻璃面上,然後倒上水銀,水銀是液態金屬,能夠很好地溶解錫,隨後,玻璃上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錫與水銀的合金(稱為「錫汞齊」),這種錫汞齊的本領高強,能夠緊緊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為真正的鏡子.